污水控制技术及标准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厂自控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污水处理厂自控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污水处理厂自控设备技术参数要求1.控制方式:自控设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控制,包括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等。

在选择自控设备时,需明确其控制方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能够满足实际的运行需求。

2.控制范围:自控设备需要能够控制和监测污水处理厂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包括进水口的流量、罐内液位、污水的浓度、沉渣的排放等。

因此,自控设备的控制范围应涵盖到对污水处理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3.精确度:由于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控设备的精确度对整个处理过程起关键作用。

精确度要求高,可以减少误差,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因此,需要选择具有高精确度的自控设备。

4.可靠性:污水处理厂是一个长期运行的设施,在选择自控设备时,要考虑到其可靠性。

即使在长时间的运行和极端环境下,自控设备也要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并能够及时修复和恢复。

因此,自控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满足长期运行的要求。

5.通信方式:现代自控设备多采用数字通信技术,通过现场总线或以太网等方式连接到中央控制室。

在选择自控设备时,要考虑其通信方式是否符合现有的网络结构,能够与其他设备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6.安全性:污水处理厂的自控设备与其他设备和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安全性要求尤为重要。

自控设备应具备防水、防爆、防雷击等安全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7.运维性:自控设备应方便运维人员进行维护和检修。

设备应设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并提供合理的维护和保养手册,以便运维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除了以上列举的一些基本技术参数要求外,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特点等因素来确定自控设备的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以及行业经验,保障自控设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治理能力和水质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及监测方法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及监测方法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及监测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改善水源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需要制定合适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方法。

二、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1. 国家排放标准: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标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NH3-N(氨氮)、总磷、总氮等项目的浓度限制。

根据国家标准,不同地区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达到不同的排放标准。

2. 地方排放标准: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需求,一些地方还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如PM2.5(细颗粒物)浓度限制等。

这些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对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3. 行业排放标准:特定行业如化工、制药等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些行业标准针对行业特性进行了细化,旨在控制和减少特定行业产生的污染物。

三、污水处理中的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分析和实时监测两种方式。

取样分析是一种逐步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分析周期长,无法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是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装置,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实时性强,但受到设备精度和灵敏度的限制,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2. 新兴监测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监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污水处理中。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光谱分析的监测方法,可以测量水中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浓度。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且能够实现实时监测。

电化学传感器法利用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势变化,来判断污水中特定化学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多种污染物的监测。

四、污水处理中的监测要求1. 高频监测:为了准确掌握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情况,应该实现高频监测,即对污水进行持续、实时地监测。

2. 多参数监测:污水处理厂排放物的成分较复杂,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监测,如COD、BOD、氨氮等。

因此,监测方法要求能够同时监测多个参数。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效的处理方法,还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技术指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污水处理技术的各项指标。

一、处理效率:1.1 污水处理率:衡量污水处理技术的效果,即处理后的水质与入水质量之间的差异。

处理率越高,说明技术的处理效果越好。

1.2 悬浮物去除率:悬浮物是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其去除率反映了技术对悬浮物的处理能力。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高的悬浮物去除率。

1.3 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COD是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去除率反映了技术对有机物的处理能力。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高的COD去除率。

二、能耗指标:2.1 能耗:衡量污水处理技术对能源的消耗程度。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低的能耗,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2.2 电耗:电耗是衡量污水处理技术对电能的消耗程度的指标。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低的电耗,以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

2.3 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是衡量污水处理技术对能源利用效果的指标。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高的能源利用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运行稳定性:3.1 处理效果稳定性: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处理效果稳定性,即在不同负荷和水质条件下,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处理效果。

3.2 运行稳定性: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运行稳定性,即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3.3 操作维护便捷性: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操作维护便捷性,即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四、环境影响:4.1 水体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水体排放标准,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环保要求,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气体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气体排放标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3 噪音控制: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噪音控制能力,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噪音干扰。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一、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其中,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物质与污染物进行反应,以达到去除或转化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二、膜技术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膜技术利用特制的薄膜材料,通过滤除或分离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膜技术包括超滤、逆渗透和纳滤等。

超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胶体物质和细菌等大颗粒的污染物,逆渗透技术则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等。

三、植物治理技术植物治理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水污染控制方法。

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收、沉积和降解等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常见的植物治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滤池和水生植物修复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净化水体,还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利用强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和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来氧化和降解有机物质。

这些氧化剂可以通过产生高活性的氧自由基,迅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水污染的效果。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反应时间短等优点。

五、水资源管理技术除了污水处理技术,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也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行水的循环利用和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水污染的产生。

综上所述,水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膜技术、植物治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以及水资源管理技术等。

污水处理中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技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污水处理中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智能化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对污水处理过程及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以实现对污水处理全过程的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能耗、节约运维成本,并且有助于降低污水处理过程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性。

二、智能化控制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化管理的基础,通过传感器可以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流量、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后续的控制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化管理的核心,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调节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污水的进水、搅拌、沉淀、出水等过程,以保证处理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污水处理的工艺特性,并在实时控制中给出相应的决策支持,帮助处理人员优化操作方案、减少能耗和化学品的使用量。

三、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实践1. 远程监控与管理智能化管理技术使得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和管理,运维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进行处理。

2. 故障预警与预防智能化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预兆,并提前进行维修和更换,避免了设备故障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 优化运行参数与降低能耗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数据分析,可以调整运行参数,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能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智能化管理在污水处理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智能化管理在污水处理中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资料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资料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资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规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规范资料,包括其基本原理、设备要求以及操作维护等方面。

一、基本原理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以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和高效。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污水处理的特点和要求,设置合理的控制策略,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对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控制。

二、设备要求1. 传感器: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起到了收集各项参数的作用,包括流量、浓度、温度、PH值等。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处理。

控制器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并能够实现多种控制算法。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处理过程进行调节的设备。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阀门、泵站等,其选择应考虑其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等因素。

4. 通信设备: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通常需要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和监控。

因此,通信设备的选择应满足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要求,并能够与上位机进行良好的兼容。

三、操作维护1. 日常操作: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日常操作主要包括对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监测和维护。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根据需要进行校准。

同时,对控制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故障排除: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应熟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能够迅速排除故障并恢复正常运行。

3. 定期维护: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定期维护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清洁、紧固件的检查、电气元件的检修等,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它对于维护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控制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

本文将主要介绍污水处理的标准要求及其对环境的意义。

一、国际污水处理标准国际上对于污水处理的标准主要为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相关标准。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主要针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对污水处理的要求,如达到特定的水质指标、采用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等。

而UNEP发布的相关标准则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旨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水资源的浪费。

二、国内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在我国,国家环保部(现为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一系列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

其中,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此外,GB18918-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和验收规定》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应符合的标准要求。

三、污水处理标准对环境的意义1. 保护水体质量:污水处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体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2. 预防生态破坏:合理的污水处理标准可以有效防止生态破坏,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严格的污水处理标准,可以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对公众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合理的污水处理标准能够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卫生水平。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在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通过国际、国内的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系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排放的污水所作出的控制
标准,它是一种水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是一种促进水质改善的有力手段。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污水排放设施,包括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天、非金属
矿物、橡胶、塑料、钢铁、农业、养殖、染整、涂料、印染、制药、日用品制造业,及城
市污水中排放的污水,以及其他类似的排放污水(有毒有害污水,危险废物的污水除外)。

二、技术要求
1. 总氮的排放浓度,不得高于10mg/L;
6. 重金属的排放浓度,不得高于《污水中重金属的排放标准》的规定;
三、监测要求
1. 排放污水的排放规模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2. 生产单位须对排放污水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实施自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通报;
3. 对于规模大却未充分提高水质质量的排放工艺,其排放质量必须满足本标准要求;
4. 严格执行本标准确定的排放物的监测规定;
5. 对排放的污水,须根据规定定期抽样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四、其他要求
1. 遵循“从源头到受体控制污染”的原则,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2. 严禁排放污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必要时先进行污染物处理;
3. 发生新的污染物排放,仍须符合本标准规定;
4. 对排放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违反本标准要求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当负责任,并
按相关规定承担污染治理费用。

污水处理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处理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合理有效地监测和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是确保水质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并探讨其在提高处理效率、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的重要性。

一、传感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污水处理过程中,传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和控制系统中。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联动,可以实时监测并控制污水处理中的各个参数,如水位、流量、温度、浊度、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等。

传感技术的应用使得监测和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二、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中心,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的远程实时监控和操作。

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够降低运维成本和人力投入,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现代污水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可以实现对处理设备的自动操作和控制,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水泵、阀门、搅拌器等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处理工艺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提高污水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与优化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采集、存储和分析大量的处理数据,可以深入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实践中进行优化和改进。

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还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对处理过程进行预测和模拟,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五、新兴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兴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污水处理常用标准

污水处理常用标准

污水处理常用标准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常常需要制定标准来规范污水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常用的标准,并分析其应用和影响。

一、监测标准污水处理的首要任务是监测污水的质量,以便评估处理效果和控制排放标准。

常用的监测标准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氨氮(NH3-N)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污水中有机物、悬浮物和氮气等污染物的程度,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调整处理工艺和优化处理效果。

二、排放标准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于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质也有严格的标准要求。

排放标准通常根据地区的环境容量和用途来设定,例如河流的水,用于灌溉的水和再利用的水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污水处理后的水质需要符合不同的标准,如COD限值、悬浮物浓度、氨氮浓度等。

排放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

三、处理工艺标准污水处理过程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操作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

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通常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工艺,化学处理则主要利用化学药剂去除污染物。

而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污染物。

处理工艺标准的制定可以指导工程设计和运营维护,保证污水处理的稳定性和效果。

四、技术要求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引入到污水处理领域。

这些新技术给污水处理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例如,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臭氧氧化技术则可以有效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

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处理效果和节约资源。

五、运营管理标准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也是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运营管理标准包括运行参数、设备维护、操作规程等方面。

合理的运营管理标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污水处理的稳定性。

此外,运营管理标准还涉及到人员培训和岗位设置等方面,以保证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责任感。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与控制

污水处理中的排放标准与控制
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 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 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ABCD
促进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排放标准有助于推动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的排放标准有助于各国在环保领域开展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资金支持
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负担

污水处理中的资源回收与能源化利用
回收利用
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城市 绿化等领域。
能源化利用
通过厌氧发酵等技术,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 源的循环利用。
减少碳排放
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
01
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 是确保达标排放的重要 环节。
02
运营管理应遵循相关法 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污 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
03
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 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 备完好率。
04
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 安全意识。
排放口的在线监测
01
02
03
04
在线监测是实时掌握污水处理 厂排放情况的重要手段。
排放标准与控制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处 理后的废水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其达到 排放要求。
初级处理
通过沉淀、除油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 物和油脂。
深度处理
包括过滤、消毒等步骤,进一步去除废水 中的微量污染物。
生化处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 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污水处理企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

污水处理企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

污水处理企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污水处理成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工作之一。

污水处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企业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以期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保证处理效果。

1. 技术标准的制定污水处理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是确保治理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制定技术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法律法规及环保要求: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环保要求,确保处理过程和结果符合规定。

1.2 技术先进性: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水平、行业共识和技术创新,确保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1.3 可行性和经济性:技术标准制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确保技术措施可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污水处理设备与工艺的选择2.1 设备选择:污水处理企业应根据技术标准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处理设备。

常用设备包括格栅除渣机、沉砂池、曝气机、二沉池等。

设备选型应考虑处理规模、水质特点和处理效果等因素。

2.2 工艺选择:根据水质特点、处理要求和处理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例如,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深度过滤法等。

不同工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

3. 监测与数据分析3.1 水质监测:污水处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对进水和出水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

监测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处理效果,及时调整工艺和设备。

3.2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污水处理企业可以评估处理效果,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同时,数据分析也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

4. 质量控制与运维管理4.1 质量控制:污水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包括设备运行监测、工艺参数调整、处理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处理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运维管理:污水处理企业应加强设备维护、处理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运维管理。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手册一、概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废水污染控制技术是目前解决工业废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手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废水污染控制技术,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希望能对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一些帮助。

二、常见的废水污染控制技术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氢化法、生物膜法等。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污染物质转化为较为安全的物质,主要包括沉淀法、吸附法、氧化法等。

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主要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等。

4、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主要包括电解法、电吸附等。

5、生物电化学技术:生物电化学技术是将微生物和电化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以及电化学反应来实现废水的处理。

三、应用范围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污染物质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废水污染控制技术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1、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有机物质浓度较高的废水(如食品加工、医院废水等)。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适用于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浓度较高的废水(如制药、化工等)。

3、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微生物和沉淀物质浓度较低的废水(如电子、半导体等)。

4、电化学技术适用于含金属离子、氯离子等离子体浓度较高的废水(如电镀、电子等)。

5、生物电化学技术适用于含有易生物降解物质的废水(如酸性废水、高温废水等)。

四、总结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废水性质、排放标准、处理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上述介绍的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更加先进的技术用于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1.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因此,污水处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水质监测与控制技术。

2. 污水处理过程概述污水处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预处理、主体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浮渣和油脂等大颗粒物质,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

主体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

深度处理则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等,保证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3. 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是确保污水处理过程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

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在线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方式。

3.1 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通过安装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监测仪器,实时、连续地监测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以便及时调整处理工艺,保证出水水质。

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在线监测仪器有COD、BOD、NH3-N等水质分析仪。

3.2 实验室监测技术实验室监测技术是通过采集污水样品,利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分析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为污水处理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室监测技术具有准确度高、分析项目全面等特点。

常用的实验室监测方法有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和实验室内部标准方法等。

4. 水质控制技术水质控制技术是通过调整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控制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水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工艺参数控制、药剂投加控制和设备运行控制等。

4.1 工艺参数控制工艺参数控制是通过调整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曝气量、污泥浓度、水温等,保证污水处理效果。

工艺参数控制依据是污水处理工艺理论和实际运行经验。

污水处理质量控制方法

污水处理质量控制方法

污水处理质量控制方法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方法。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1. 监测与检测监测与检测是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基础。

通过监测水质参数如COD、BOD、氨氮等指标的浓度,可以及时发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处理工艺,确保出水达标。

同时,检测设备的及时维护和校准也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2. 处理工艺优化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运行对水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包括调整曝气池曝气量、提高污泥回流比例等措施,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同时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3. 污泥处理与处置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是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处理和处置污泥,可以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采用污泥干化、厌氧消化等技术,降低污泥体积和毒性,符合环保要求。

4. 人员培训和管理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失误对水质造成的影响。

5. 定期维护与保养定期维护设备和清洁管道是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关键。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换老化部件,清理结垢和污泥,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正常性。

总之,污水处理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有效措施的实施。

只有做好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确保污水处理的高效运行和水质的安全保障。

污水排放工程技术标准

污水排放工程技术标准

污水排放工程技术标准1. 引言该文档旨在制定污水排放工程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排放工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排放工程。

2. 目的该技术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健康,并确保污水排放工程能够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定义3.1 污水指由生活、工业、农业等活动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

3.2 污水排放工程指为了安全有效地将污水排放到指定地点,包括各种设备、管道和控制系统等。

4. 技术要求4.1 设备选型- 选择高效、可靠的设备,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能力。

- 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4.2 管道设计- 管道应具有足够的承压能力,能够承受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压力和冲击力。

- 管道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以防止管道损坏和泄漏。

4.3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应具有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的功能,能够监测和调节污水排放过程。

- 控制系统应具有故障报警和紧急停机功能,以应对突发情况。

4.4 排放水质要求- 排放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 定期监测和检测排放水质,确保其达到规定的标准。

5. 运行与维护5.1 运行管理- 制定运行计划,确保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

- 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5.2 维护保养- 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 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以保持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6. 安全管理6.1 安全培训- 对从业人员进行污水排放工程操作的安全培训,确保其具备操作设备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6.2 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污水排放工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 环境保护7.1 废水处理- 排放工程应配备适当的废水处理设备,确保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7.2 生态恢复- 针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

8. 监测与报告- 定期进行污水排放工程的监测和数据采集,评估其运行情况和排放水质。

污水处理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污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控制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各行业都应遵守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污水处理的必要性与原理污水处理是指对含有有机物、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废水进行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其符合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其中,物理处理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化学处理利用化学药剂将污染物转化为可沉淀或可吸附物;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二、污水排放标准及相关规范(1)污水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与相关法规制定的,旨在保护水体的水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污水排放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制定,其中包括对总氮、总磷、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等参数的限制要求。

各行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以满足排放标准。

(2)工业污水处理规范工业行业是污水排放的重要来源,其污水处理规范主要侧重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要求。

例如,在钢铁、化工、医药等行业中,应实施先进的处理工艺,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污染物的种类。

同时,应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其有效运行。

(3)生活污水处理规范生活污水是城市和农村的主要污水排放来源之一。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考虑到污水水质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规划。

相关规范主要包括生活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工艺和水质标准。

生活污水处理应采用适当的工艺,如活性污泥法、氧化沟等,以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4)农村和农业污水处理规范农村和农田排水带来的农业污水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田排水和农业废水的处理规范包括对农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和农田排水的管控要求。

其中,农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经济可行性进行计划与设计,以保护农田和水体资源。

三、创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处理领域也出现了许多创新技术。

污水处理规范要求

污水处理规范要求

污水处理规范要求污水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它的规范要求不仅涉及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乎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污水处理的规范要求,以及如何确保污水处理过程顺利进行。

一、污水处理基本原则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分级处理、综合利用和安全排放。

源头控制是指在产生污水的地方,通过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分级处理是根据污水的性质和排放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和净化。

综合利用是指在处理后的污水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回收利用,例如用于灌溉或工业用途。

安全排放是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污水处理技术要求1.预处理要求:对污水进行沉砂、曝气、调节PH值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去除悬浮物、固体废物和有机物质。

2.生物处理要求:采用生化池、好氧条件下的曝气池等生物处理设备,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氧化氨氮和磷酸盐等,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深度处理要求:通过活性炭吸附、臭氧消毒等深度处理技术,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微生物和致病物质,以确保出水质量达标。

4.排放标准要求:处理后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排放标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

5.设备运行和维护要求:污水处理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三、污水处理管理要求1.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2.监测与监控: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及出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

3.管理与培训: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和运行水平。

4.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做好应对和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和单位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污水处理规范要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污水的基本概念及控制指标

污水的基本概念及控制指标

一、污水的基本概念污水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的总称。

1、生活污水:人类在口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并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2、工业废水:是在工矿企业生产活动中用过的水,分为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

生产污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被生产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等废料所污染,也包括热污染(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温超过60℃的水);生产废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但未直接参与生产工艺、未被生产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污染或只是温度稍有上升的水.区别:生产污水需要进行净化处理;生产废水不需要净化处理或仅需作简单的处理,如冷却处理。

3、被污染的雨水:主要是指初期雨水.由于初期雨水冲刷了地表的各种污物,污染程度很高,故宜作净化处理。

城市污水: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或经工矿企业局部处理后的生产污水)的混合污水。

二、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污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及指标有: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1、水温:污水的水温,对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件质及生物性质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水温是污水水质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之一。

通常生物处理要控制水温在5—35℃之间。

2.色度:是用来衡量水的颜色的指标,可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

表色: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真色: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

水体色度加深,使透光性减弱,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繁殖,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3.臭味:生活污水的臭味主要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造成。

工业废水的臭味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造成。

4.固体含量:固体含量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总固体量:把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与生物体悬浮固体(SS):又作悬浮物,把水样用滤纸过滤后,被滤纸截留的滤渣,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称为悬浮固体细分散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在0.1—1. 0μm之间;粗分散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 μ m者。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污水处理技术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监测。

以下是污水处理技术常见的各项指标及其标准要求。

1. 污水处理效率指标污水处理效率是衡量污水处理技术的关键指标之一。

常见的污水处理效率指标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氨氮等。

- COD(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标准要求:COD去除率应达到80%以上。

- BOD(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能力的指标,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标准要求:BOD去除率应达到90%以上。

- SS(悬浮物):SS是衡量水中悬浮物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标准要求:SS去除率应达到90%以上。

- 氨氮:氨氮是衡量水中氨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毫克/升(mg/L)为单位。

标准要求:氨氮去除率应达到80%以上。

2. 污泥处理指标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污泥,对污泥的处理也是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

常见的污泥处理指标包括污泥产量、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

- 污泥产量:污泥产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的指标,通常以千克/吨废水(kg/t)为单位。

标准要求:污泥产量应控制在0.3-0.5 kg/t之间。

- 含水率:含水率是衡量污泥中水分含量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标准要求:含水率应控制在60-80%之间。

- 有机物含量:有机物含量是衡量污泥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标准要求:有机物含量应控制在30-50%之间。

3. 排放标准指标污水处理后,处理后的水体需要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常见的排放标准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总磷、总氮等。

-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通常以数字表示。

标准要求:pH值应控制在6-9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控制技术及标准上海全聚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 Kooint Environment Tech Co., Ltd.目 录1污水的性质与水质指标 (2)1.1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 (2)1.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指标 (3)1.3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10)2污水排放标准 (10)3水环境标准 (11)4水污染控制技术 (12)4.1物理控制法 (12)4.2化学控制法 (12)4.3物化控制法 (12)4.4生化控制法 (13)5污水处理系统 (13)6污水处理方法与污染物粒径的关系 (14)1 污水的性质与水质指标污水的性质特征主要与下列各因素有关:人们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所占的比例以及所采用的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半分流制等)。

今就污水一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污染指标分述如下。

1.1污水的物理性质与指标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是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及泡沫等。

(1)水温污水的水温,对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水温是污水水质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之一。

我国的幅员广大,但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各地的生活污水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平均约在10-20 ℃之间。

生产污水的水温与生产工艺有关,变化很大。

故城市污水的水温,与排入排水系统的生产污水性质、所占比例有关。

污水的水温过低(如低于5℃)或过高(如高于40℃)都会影响污水的生物处理的效果。

(2)色度生活污水的颜色常呈灰色。

但是当污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至零,污水所含有机物腐烂,则水色转呈黑褐色并有臭味。

生产污水的色度视工矿企业的性质而异,差别极大,如印染、造纸、农药、焦化、冶金及化工等的生产污水,都有各自的特殊颜色,其色度往往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

色度可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

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表色,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真色。

(3)臭味生活污水的臭味主要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造成。

工业废水的臭味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造成。

臭味大致有鱼腥臭[胺类CH3NH2、(CH3)3N]、氨臭(氨NH3)、腐肉臭[二元胺类NH2(CH2)4NH2]、腐蛋臭(硫化氢H2S)、腐甘蓝臭[有机硫化物(CH3)2S]、粪臭(甲基吲哚C8H5NHCH3)以及某些生产污水的特殊臭味。

臭味给人以感官不悦,甚至会危及人体生理,呼吸困难,倒胃胸闷,呕吐等。

(4)固体含量(SS)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三种;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体三种。

固体含量用总固体量作为指标(英文缩写为TS)。

把一定量的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即为总固体量。

悬浮固体(英文缩写为SS)或叫悬浮物。

悬浮固体中,颗粒粒径在0.1~1.0微米之间者称为细分散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微米者称为粗分散悬浮固体。

把水样用滤纸过滤后,被滤纸截留的滤渣,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称为悬浮固体;滤液中存在的固体物即为胶体和溶解固体。

悬浮固体中,有一部分可在沉淀池中沉淀,形成沉淀污泥,称为可沉淀固体。

悬浮固体也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故又可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英文缩写为VSS)或称为灼烧减重;非挥发性悬浮固体(英文缩写为NVSS)或称为灰分。

把悬浮固体在马福炉中灼烧(温度为600℃),所失去的重量称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残留的重量称为非挥发性悬浮固体。

生活污水中,前者约占70%,后者约占30%。

胶体(颗粒粒径为0.001~0.1微米)和溶解固体(英文缩写为DS)或称为溶解物也是由有机物与无机物组成。

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包括尿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及洗涤剂等;溶解性无机物包括无机盐(如碳酸盐、硫酸盐、铵盐、磷酸盐),氯化物等。

工业废水的溶解性固体成分极为复杂,视工矿企业的性质而异,主要包括种类繁多的合成高分子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等。

溶解固体的浓度与成分对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如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等)及处理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1.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指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按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物与溶解物。

1.2.1 无机物及指标无机物包括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

(1) 酸碱度(pH)酸碱度用pH值表示。

pH值等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7时,污水呈中性;pH<7 时,污水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 时,污水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当pH值超出6~9的范围时,会对人、畜造成危害,并对污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pH 值低于6的酸性污水,对管渠、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产生腐蚀作用。

因此pH值是污水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碱度指污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亦即H+离子的受体,主要包括三种:氢氧化物碱度,即OH-离子含量;碳酸盐碱度,即CO3-离子含量;重碳酸盐碱度即HCO3-离子含量。

污水的碱度可用下式表达:[碱度]=[OH-]+[CO32-]+[HCO3-]-[H+]说明:式中,[]代表浓度,mg-N/L。

污水所含碱度,对于外加的酸、碱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使污水的PH值维持在适宜于好氧菌或厌氧菌生长繁殖的范围内。

例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时,要求碱度不低于2000mg/L (以CaCO3计,即约40mg-N/L),以便缓冲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避免pH值降低。

(2) 氮、磷氮、磷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时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某些工业废水。

氮、磷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污水控制技术及标准①氮及其化合物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氮(英文缩写为TN,以N 计)。

有机氮很不稳定,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其他三种: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为氨氮;在有氧的条件下,先分解为氨氮,再分解为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因此把含氮化合物列在无机污染物中加以论述。

凯氏氮(英文缩写为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

生活污水中凯氏氮含量约40mg/L(其中有机氮约15mg/L,氨氮约25mg/L)。

氨氮在污水中存在形式有游离氨(NH3)与离子状态铵盐(NH4+)两种,故氨氮等于两者之和。

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时,氨氮不仅向微生物提供营养,而且对污水的pH值起缓冲作用。

但氨氮过高时,如超过1600mg/L(以N计),对微生物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可见总氮与凯氏氮之差值,约等于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凯氏氮与氨氮之差值,约等于有机氮。

②磷及其化合物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有机磷的存在形式主要有:葡萄糖-6-磷酸、2-磷酸-甘油酸及磷肌酸等;无机磷都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包括正磷酸盐(PO43-)、偏磷酸盐(PO3-)、磷酸氢盐(HPO42-)、磷酸二氢盐(H2PO4-)等。

生活污水中有机磷含量约为3mg/L,无机磷含量约为7mg/L。

(3) 硫酸盐与硫化物污水中的硫酸盐用硫酸根SO42-表示。

生活污水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工业废水如洗矿、化工、制药、造纸和发酵等工业废水,含有较多硫酸盐,浓度可达1500~7500mg/L。

污水中的SO42-,在缺氧的条件下,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反硫化菌的作用,被脱硫、还原成H2S,反应式如下:在排水管道内,释出的H2S与管顶内壁附着的水珠接触,在噬硫细菌的作用下形成H2SO4,反应式如下:H2SO4浓度可高达7%,对管壁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可能造成管壁塌陷。

污水生物处理的SO42-允许浓度为1500mg/L。

污水中的硫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如硫化染料废水、人造纤维废水等)和生活污水。

硫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有硫化氢(H2S)、硫氢化物(HS-)和硫化物(S2-)。

当污水pH值较低时(如低于6.5),以H2S为主(H2S约占硫化物总量的98%);pH值较高时(如高于9),则以S2-为主。

硫化物属于还原性物质,要消耗污水中的溶解氧,并能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的黑色沉淀。

(4) 氯化物生活污水中的氯化物主要来自人类排泄物,每人每日排出的氯化物约5~9g。

工业废水(如漂染工业、制革工业等)以及沿海城市采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时,都含有很多的氯化物。

氯化物含量高时,对管道及设备有腐蚀作用;如灌溉农田,会引起土壤板结;氯化钠浓度超过4000mg/L时对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5) 重金属离子重金属指原子序数在21~83之间的金属或相对密度大于4的金属。

污水中重金属主要有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锌(Zn)、铜(Cu)、镍(Ni)、锡(Sn)、铁(Fe)、锰(Mn)等。

生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冶金、电镀、陶瓷、玻璃、氯碱、电池、制革、照相器材、造纸、塑料及颜料等工业废水,都含有不同的重金属离子。

上述重金属离子,在微量浓度时,有益于微生物、动植物及人类;但当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即会产生毒害作用,特别是汞、镉、铅、铬、砷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称为“五毒”。

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难以净化去除。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60%左右被转移到污泥中,往往使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我国农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我国《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水质标准》(CJ18-86),对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的重金属离子最高允许浓度有明确规定,超过此标准者,必须在工矿企业内进行局部处理。

(6) 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氰化物(CN)与砷(As)。

①氰化物污水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电镀、焦化、高炉煤气、制革、塑料、农药以及化纤等工业废水,含氰浓度约在20~80mg/L 之间。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人体摄入致死量是0.05~0.12g。

氰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是无机氰(如氢氰酸HCN、氰酸盐CN- )及有机氰化物(称为腈,如丙烯腈(C2H3CN)。

②砷化物污水中的砷化物主要来自化工、有色冶金、焦化、火力发电、造纸及皮革等工业废水。

砷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是无机砷化物(如亚砷酸盐AsO2-、砷酸盐AsO43-)以及有机砷(如三甲基砷)。

对人体的毒性排序为有机砷>亚砷酸盐>砷酸盐。

砷会在人体内积累,属致癌物质(致皮肤癌)之一。

1.2.2有机物生活污水所含有机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动植物残片等,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尿素及脂肪,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和少量的硫、磷、铁等。

由于尿素分解很快,故在城市污水中很少发现尿素。

食品加工、饮料等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成分与生活污水基本相同,其他工业废水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