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环节三: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
1、前言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2、小分享
在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这些风俗寄托了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3、说一说
给老人祝寿是我们家庭里一件重要事情。在家里,你们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呢?
(1)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了红色后送给了亲朋好友。这叫作“报喜”。
(2)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3)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生日的时候都要吃长寿面,所以我生日的时候,奶奶一大早就给我煮了一碗长寿面。
从生活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身边的风俗,感受风俗的魅力。
感悟风俗蕴含的情感。
从风俗、起源、故事等角度出发,对“十二生肖”形成全面的认识。
通过身边敬老风俗,形成敬老观念。
板书
10.1我们当地的风俗
1、成长的风俗
2、了解“十二生肖”
3、尊老风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当地的风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尊老爱幼的风俗,实具体行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风俗习惯,学会尊老爱幼,表达情感。
重点
了解尊老爱幼的风俗,对“十二生肖”有基本认识,学会尊老爱幼。
难点
了解尊老爱幼的风俗,对“十二生肖”有基本认识,学会尊老爱幼。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

阅读教材第76页的内容,结合材料,思考: (1)在传统节日中,各地的风俗一样吗?
我国地域广大,在传统节日中,各地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
(2)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 情感?
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 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幸福、家人健康 等的美好心愿。
主题探究活动(二)地方特有的节日风俗
例如: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等。
2.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3)将现在的自己与百天照中的自己做对 比,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3.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板书设计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说一说下列剪纸作品反映了哪个传统节日 的风俗。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说一说下列剪纸作品反映了哪个传统节日 的风俗。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
二、主题探究活动
三、课时活动总结
无论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还 是各地独特的地方性节日,风俗都有差 异。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 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 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共同的传统节日
当地特有的节日
奇妙的节日风俗 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 独特的节日风俗
体现不同文化,寄托美好祝愿,表达多样情感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三课时 风俗的演变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孝道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 力倡导的,然而在农村一些人看来,相 比于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的安葬须格 外重视,纸人、纸马、纸彩电、纸家具 都已过时,祭祀时烧“豪宅”“豪车”, 甚至纸做的手机、平板电脑都屡见不鲜, 有些人还专门请戏班子唱戏、乐队演奏 或剧团演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受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兴趣,愿意参与相关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受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地的风俗习惯,感受风俗习惯的独特魅力。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调查、采访、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调查表、采访提纲等实践工具。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当地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当地的风俗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课题10我们当地的风俗主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一些风俗的演变,树立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优良风俗的意识教法与学法1、课堂讨论法 2、自主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节日风俗,传说故事等资料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课件:出生时的相关风俗)1、教师:课件中的风俗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你知道的出生时的风俗有哪些?2、学生:学生畅所欲言。

3、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二、风俗就在我们身边1、师:课件展示出生,满月时的风俗,简单介绍,提问:伴随我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2、生:小组交流展示(课前已经搜集的资料)3、师: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愿望?4、生畅所欲言。

5、教师小结: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三、活动园(一)“十二生肖”风俗1、深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风俗的相关知识。

2、课堂展示交流将课前收集准备的与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与大家分享。

(二)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1、了解寿宴食品2、介绍自己家乡是如何为老人祝寿的。

3、小组交流: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教师小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奇妙的节日风俗1、阅读角自由读,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里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

生1:山东省长岛县日出前要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生2:我们那里吃粽子和鸡蛋。

3、我们还有哪些共同的节日呢?讨论交流一下吧。

小结: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课件

鼠,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 支“子”相配,有“子鼠”的叫法。 与鼠有关的成语: 投鼠忌器、胆小如鼠、鼠目寸光…
与鼠有关的故事:《老鼠娶亲》…
虎,位于十二生肖第三位,与十 二地支“寅”相配,又叫“寅虎”。
与虎有关的成语: 狐假虎威、虎视眈眈、与虎谋皮…
与虎有关的故事:《狐假虎威》…
鸡,十二生肖第十位,与十二地 支“酉”相配,有“酉鸡”的叫法。
与鸡有关的成语: 闻鸡起舞、呆若木鸡、鸡犬不宁…
与鸡有关的故事:《闻鸡起舞》…
你还想了解哪个生肖呢?和同 学们分享关于它的故事或传说吧!
尊老爱幼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伴随我 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的, 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传统。
寿

寿宴上摆放的寿桃,一般是 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八仙 祝寿”,暗合“长久”之意。
小组讨论:
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 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春节拜年时,长辈送 给晚辈“压岁钱”,祝愿 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 平平安安成长。
婴儿到一百天时,家 中会宴请亲朋好友,人们 会给带来礼物和祝福,有 长命百岁的寓意,民间叫 “过百岁”。

读阅读角——《“十二生肖”的风俗》 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想一想,什么是风俗?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风 俗解释为: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 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 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 鸡蛋都染成红色后送给了亲朋 好友。这叫做“报喜”。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 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 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 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 面,面条绵长,表示长寿。晚上 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 受亲友的晚辈的祝贺。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风俗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当地传统风俗,对其保护和传承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传统风俗的认同和尊重。

重点难点:1.理解风俗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传统风俗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方法:1.引导提问法;2.讲解法;3.互动问答法;4.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欢迎学生进入课堂,教师先询问学生他们最近有没有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活动,跟他们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传统风俗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等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对风俗文化的认识。

2. 问:你们最熟悉或者最喜欢的传统风俗活动是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风俗活动背后有什么含义吗?二、教学核心1.讲解风俗的定义和作用,由教师发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讲解当地的传统风俗,包括节日习俗和生活习惯等。

方案1:以春节为例教师介绍春节习俗的来龙去脉,如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包饺子、猜灯谜、舞龙舞狮等,并解释它们的意义和象征。

方案2:当地的传统风俗教师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传统风俗,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清明扫墓、中秋赏月等。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所了解的传统风俗活动,并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理解,形成让学生彼此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氛围,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三、结尾1.总结: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总结出传统风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引导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激励: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中,了解、学习、传承好这些文化。

3.作业:让学生回家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风俗,并写一篇300字的作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传递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心得:一、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时,注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达到专注听讲和积极讨论的效果;二、本课程也可以加入精彩绝伦的文化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三、课堂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更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和关注。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案)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感受风俗与自己的密切关系,知道风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道德修养: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熟悉当地的节日风俗,理解并体会这些风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3.责任意识:正确看待风俗的演变,能识别不良的社会风俗,主动体验并传承优良风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和分享自身成长中经历的风俗活动,感受到风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重点)2.通过对祝寿和日常生活中尊老风俗的了解,感受风俗传承美德,具有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

(难点)3.通过探究“十二生肖”,感受风俗具有丰富的内涵,知道“十二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进而产生热爱中国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生肖,并选择一位家人的生肖进行调查学习。

生肖知识学习单2.活动二:活动探究——生肖的故事(1)交流分享:课前大家做了调查,了解自己和一位家人的生肖,先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等会儿老师再请同学上来分享。

出预设:关于生肖免有“兔牛赛跑”的传说故事;关于虎有很多的民间风俗,比如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等;牛是人类的好帮手,它被赋予了坚韧勤劳的良好品质。

(2)过渡:原来生肖中还藏着这么多知识呢,你们调查得真仔细!生肖每十二年轮回次,当这一年的属相和你的属相一样时,就可以称这一年为你的“本命年”。

到了本命年,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要穿红色的内衣裤、袜子,还会系红绳。

(3)过渡:红色在中国人心中代表着吉利和喜庆,人们穿红、系红表达了对平安顺利的向往和期待。

生活中,你还能在哪些地方看到有生肖元素的物品呢?预设:春节时的窗花、春联、花灯;每年银行推出的生肖纪念币;生肖造型的饰品、玩具等。

(4)小结: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十二生肖的身影。

像刚才说到的这些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形成的,大家约定俗成的社会风尚就可以叫做“风俗”。

(板书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二、伴随出生,美好祝愿1.活动一:回顾分享一一风俗伴我出生(1)喜蛋图片导入:这个东西你们认识吗?你们家有收到过吗?(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要发喜蛋吗?(3)小结:鸡谐音“吉”,“蛋”谐音“诞”,发红鸡蛋有祝贺宝宝诞生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课件

端午期间,我 国不少地方有采草 药煮草药水沐浴的 习俗,端午草药的 药性在其中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栓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 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 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 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 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在端午节,人 们把插艾草和菖蒲 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 以菖蒲、艾条插于 门眉,悬于堂中。
成长的风俗
满月礼——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满月时所做的庆 贺称「做满月」,这一天要剃掉婴儿的头发,称做「理 胎发」。
除了书上提到的这两个风俗 之外,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风俗还 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 们哪些美好的祝愿呢?
成长的风俗
百日礼——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戴长命 锁。百家衣是从各家取一块布片,然后拼合起来做成 服装。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 认为长命锁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
春节
重阳节 端午节
乞巧节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本75页“阅读角”的内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在山东省长岛县,端午节有一个有趣“拉露水”习 俗。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大人、孩子带着毛巾到春草茂 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叶上的露水擦脸,尤其是眼睛和 耳朵,据说可以耳聪目明,一年不害眼病。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日,在我国各地还有哪些庆祝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呢?
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 利的年份。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 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每到本命年时,北 方各地,不论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红腰带,俗称“扎红”, 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
永登人有本命年过大寿的习俗:拜寿的时候,亲戚朋友 中与寿星同辈的长者陪着寿星坐在堂屋门前,他们面前 的桌上摆着“寿糕”,各种糕点和水果。寿星们先要吃一 碗儿女端上的长寿面,然后接受晚辈的拜贺。

部编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部编版

部编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部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风俗,感受风俗与自己的生活密切关系,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

2.了解本地的风俗,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多样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当地的风俗,感受家乡风俗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当地的风俗》第 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环节一:我们身边的风俗。

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初步感受风俗蕴含的美好寓意。

1.播放视频:猜猜看,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抓周是很多小朋友成长到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风俗。

摆在小朋友前面的不同的物品代表了不同的寓意,但是不管是哪件物品都蕴含着长辈对我们未来的期盼。

2.呈现事例:⑴事例 1:抓周的风俗。

家人准备的这些抓周物品都有什么样的寓意?小结:抓周的物品可不是随便选的,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⑵事例 2:印脚印的风俗。

这位同学出生时,姥爷给她印下了小脚印,还写了一段寄语,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小结:从寄语中可以感受到姥爷希望她脚踏实地快乐成长,有强健的体魄,远大的理想。

⑶事例 3:长命锁的风俗。

这位同学说,她出生时,爸爸妈妈送给她一个长命锁,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希望她一生平安。

(4)事例 4这位同学听爷爷奶奶说,小孩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她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他剃了胎发。

希望他从头开始,希望他能茁长成长。

3.提问:看了这么多同学分享自己身边的风俗,你有什么发现吗?发现 1:这位同学发现在我们身边的风俗有很多!发现 2: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这些风俗都体现了长辈对我们的期盼和一些美好的祝愿。

4.小结: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同的风俗,这些风俗都体现了长辈望子成龙的期盼,希望我们茁壮成长,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我们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

5.过渡:我们刚刚了解的都是和我们小朋友有关的风俗,属于爱幼风俗。

其实中华传统风俗中还有许多关于敬老的风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对长辈什么样的美好祝愿。

(2)你的家乡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呢?10、小小分享会:在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与尊老有关呢?11、小抢答:(1)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2)每个地方庆祝这些节日的方式是一样的吗?、12、家乡小导游:你的家乡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13、介绍:不同地区的端午习俗14、总结: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15、过渡语:除了这些共同的节日,许多地方还有不少当地特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会涉及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16、探访奇妙的节日风俗:(1)你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吗?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收集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2)你们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过的?17、视频:三月三的由来18 、那些美好的节日:课本第78 页图片19、想一想,填一填:你们当地都会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知道不同地方庆祝节日的方式有所不同。

知道许多地方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感受节日和风俗背后的美好祝愿与情感。

课堂小结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总结提升人们多样的情感。

板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 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能力目标:辨证认识中国传统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知识目标:了解风俗的变迁和改革,学会对传统风俗加以正确判断,学会珍惜优良风俗。

辨证认识中国传统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懂得珍惜、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了解自己家乡的 风俗演变。

2、总结:那些早该被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3、资讯:清明时节“火纷纷”( 1)山东省莱州市清明山火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学习 目标重点 难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 介绍:潮汕地区的“拜老爷”风俗2、 观点对对碰:不同人对潮汕“拜老爷”风俗的看法3、 小数据: 目前在潮汕地区, 拜老爷都是老一辈的人在拜, 而年轻 人,尤其是长期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对拜老爷的流程等十分陌 生,也并不喜欢这些繁琐的风俗习惯。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我们当地的风俗》第1课时《风俗就在我身边》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我们当地的风俗》第1课时《风俗就在我身边》教案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揭示课题)二、认识春节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

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五、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六、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①傣族泼水节。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新知探究
(一)认识传统节日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
些传统节日?
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般认为, 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是战 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 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 抱石投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 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 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袋表示 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 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十二生肖有哪些?
答:十二生肖有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第2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谈话导入
讨论: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那除了
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 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 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在全班汇报。
了解书上列举的尊老敬老风俗。 (1)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 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 (2)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 示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 晚辈的祝贺。 (3)在我家,老人寿最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 到小孩子围绕在身边熙熙攘攘地周个不停,就特别开心。
拓展:了解孩子成长的风俗。 (1)过百岁: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百天,家里 的长辈就会为宝宝办百岁宴,不仅仅是要请亲 戚,还要宴请相邻,让宝宝得到更多人的祝福。 宾客还要为宝宝送上自己准备的礼物,希望宝 宝健康成长,长命百岁。有些地方还会请长寿 的老人来为宝宝送祝福。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

3.了解本地的尊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活动一分享自己成长中的风俗故事师:同学们,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收到什么呀?生:新衣服、好吃的、玩具、新书包……师:大家收到的礼物真多呀!还有一样“礼物”,同学们没有说到,那就是压岁钱。

师:长辈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生:买好吃的。

师:我们确实能用压岁钱买好吃的,它还有什么寓意?生:祝愿我们茁壮成长。

师: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晩辈压岁钱,以祝福晩辈平安度岁。

除了压岁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成长相关的风俗呢?生:满月剃胎头。

生:摆满月酒。

师:俗话说“一方一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咱们当地独特的风俗(板书:我们当地的风俗)在我的家乡,在孩子满月的时候,家人都要煮红鸡蛋送给亲朋好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边看边想:为什么要送红鸡蛋?(播放视频)生:送去祝福。

生:分享喜事。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

有民谣这样说:“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

”送红鸡蛋以示庆贺,并期待新生命平安健康。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小组讨论后,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发言。

)组1:周岁的时候,家人准备算盘、笔、钱、书等,让我们抓周。

组2:正月初一不能赖床,如果赖床就会一年到头都赖床。

组3:正月要去亲戚家拜年,还会收到红包。

组4:过生日吃煮鸡蛋、长寿面。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与我们相关的风俗,每一个风俗都体现了长辈对我们满满的爱。

比如,抓周——希望我们有一个好的未来;正月初一不能赖床——希望我们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过生日吃长寿面——希望我们健康平安地成长;等等。

接下来,老师也给同学们分享一种风俗。

(课件出示剃胎发的照片)师:同学们,这是什么风俗?生:婴儿满月剃胎发。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四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0课课时支配:3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探究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并敬重和包涵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文化差异。

2、力量目标:培育同学的观看和分析力量,引导同学进行自由思考和回答,进展同学的跨文化沟通力量。

3、情感目标:增加同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鼓舞同学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面对学校四班级同学,在本次课之前同学已经学习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学问,但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了解较少。

此外,同学的学习爱好和主动性较高,宠爱通过观看、思考和沟通来猎取学问和阅历。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1、教学重点:(1)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及其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2)敬重和包涵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文化差异。

2、教学难点:(1)如何客观评价文化习俗;(2)如何培育同学的跨文化沟通力量。

3、教学方法:(1)观看法:通过观看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习俗,引导同学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2)问题沟通法:通过提问和回答,让同学思考如何客观评价文化习俗,如何敬重和包涵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文化差异;(3)自由思考法:通过自由思考和回答,让同学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弘扬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教学预备:1、老师:PPT课件、视频素材、教学设计;2、同学:笔、纸、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好,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关于我们当地的风俗,你们都知道什么是风俗吗?同学:(回答自己对风俗的理解)老师:很好,风俗是指某一地区或群体长期遵循的社会习惯和行为规范。

那么请你们谈谈自己家乡的风俗,共享自己所知道的家乡文化习俗。

同学:(依次发言共享自己所知道的家乡文化习俗)【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环节,引导同学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通过让同学共享自己所知道的家乡文化习俗,让同学意识到不同地区和群体的文化差异,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精品】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说课

【精品】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说课

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说课Megan一、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10条“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而编写的。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话题分别是“风俗就在我身边”“奇妙的节日风俗”和“风俗的演变”。

第一课时主要涉及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这一板块教材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感受伴随其成长的风俗并了解其背后的含义;第二部分了解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第三部分认识尊老敬老的风俗。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风俗及其意义,但是这种认识还是比较粗浅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我对学生进行了关于“风俗”的调查,提问了两个问题:(1)你知道哪些风俗?(2)你知道这些风俗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吗?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能说出身边的一些风俗;但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一部分学生能简单地说出一些自己的猜测和想法,另一部分学生表示对此不清楚也不感兴趣。

风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很多风俗也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是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体会这些风俗里蕴含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体会与自己成长相关的风俗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十二生肖”风俗。

(教学难点)3.了解本地的尊老敬老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活动一:成长习俗,我知道首先,由抓周的视频导入,引出话题: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有哪些?指名交流后揭示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

(板书:风俗就在我身边)随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愿望?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明确: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都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愿望。

道法课融合多媒体应用教学案例设计《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道法课融合多媒体应用教学案例设计《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道法课融合多媒体应用教学案例设计《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部分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筑牢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这节课所倡导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是体现在生活中的风俗习惯里。

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被唤醒并践行。

设计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主题,风俗尤其是学生身边的风俗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很多风俗也蕴含了中华传统美德,因而风俗可以成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二、教学理念“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认识和体验中逐步形成自我的品德素养。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使学生倍感亲切,还可以作为话题,开展活动化教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布置学生课前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搜索资料的方式去了解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真实有感情,课前运用“人人通”的APP软件收集学习材料,把筛选后的学生资料按学习内容部分保存好,课中分享,展示,交流,学生在真实的回忆中再现尊老爱幼的场景,体会就会加倍深刻,以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预期教学目标。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的主题是: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探究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弘扬和传承优良风俗。

本课是第一课时,由三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风俗就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探究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如爱幼和尊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a.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b.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c.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d.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啊? 三、猜一猜 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 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 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 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 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 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
教具、学具
教学PPT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增补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 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
假?生:(各种回答) 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 民风民俗。(揭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课时教案
课 题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主备课人
授课人
第 1 课时
学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习 目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标 情感目标 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风民俗
设作 计业
板 书 设 计
搜资 集料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同的传统节日
当地特有的节日
奇妙的节日风俗
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
独特的节日风俗
体现不同文化,寄托美好祝愿,表达多样情感
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增补:
教 学 后 记
查阅
自由说一说
互相交流自己 知道的中华民族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统节日学生自由竞猜 说理由
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教案
学生活动
个性化增补
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
吃汤圆等。
交流节日来历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祭祖、放风
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葛蒲艾叶、吃粽 介绍主要民俗
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 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
解娣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荣英、品
重阳糕。
五、辩一辩
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
讨论交流
衣物。
六、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 1.傣族泼水节。
介绍其他民族的
2.彝族火把节。 3.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