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9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探究南、北极地区的路线【教师口述】自古以来,人们心中一直有着这样的好奇与困惑,如果一直向北或向南,我们将会抵达哪里?早在1908年美国海军少将罗伯特·皮里就已经成为第一个徒步到达北极点的人。
1977年,苏联的破冰船北极号航行至北极点。
1999年中国开始了首次北极考察。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地区,探险也从未停止。
18世纪库克船长的第二次环球航行,发现了南极大陆,然而漂浮的冰山阻挡了他的脚步。
100多年后的挪威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南、北极地区好似拥有一股强大的磁场,吸引着人类一次又一次向着白色荒原迈进。
学生观看投影,根据老师的介绍,找寻图中人类探寻路线。
人类探险历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承转过渡【教师口述】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共同模拟一次极地探险之旅,就在当下,我们1班的极地探险队正式成立。
想要去极地探险,我们要准备哪些东西呢?【课件展示】1班同学集体照,并利用P图上文字“xx中学2015届极地科考队”学生回答:乘雪龙号去、要带防寒衣物,要带指南针等等。
学生更加融入极地地区探险挑战情境班级合照经过P图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让探险身临其境。
➢第一关——世界的尽头【独立自学】独特的位置和范围1.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以图为基础,培第一关世界的尽头【自学提示】研读P92内容及图10.1、10.2,完成以下任务:1.范围在课本中划出南、北极地区范围,并用蓝笔描出极圈2.在图中找到以下地理事物并圈出北极点(N)南极点(S)北冰洋及周边的三大洲南极洲及周边的三大洋3.自转方向: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组内互说】1.对照两幅地图,组内两两结对,说出极地地区的范围、图中数字(大洲、岛屿)、字母(大洋)所对应的地理事物2.方法交流:如何在地图上快速、准确地记住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初步了解,为他们以后学习更多关于极地地区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这一特殊的地域,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图片观察法、阅读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准备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3.准备案例分析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和句子,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找出极地地区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极地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质疑导法
人们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多,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保护极地地区,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观点,为保护极地地区献计献策。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通过讨论,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检测导效
1、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D)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有(A D)
A.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联系三大洲大陆的捷径
B.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才有极昼极夜
学生充满好奇,准备领取任务,进行探究。
通过预设任务,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学导疑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展示课件:科学家赴南极考察录像,思考各国科学家为什么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2、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材料。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思考:我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4、天然实验室
四、极地考察
1、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
2、北极考察
五、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我国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方面的成就,我国和平利用南极地区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原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是地球上两个十分特殊的区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却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地区。
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一个冰雪世界,人迹罕至。
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那里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重要场所。
而科学考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材将这些知识以三个框题呈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极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关系,从而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两极的位置及范围2.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学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有关南北极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理解极地地区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教材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极地地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有一定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内容进行讲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图片。
3.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1新人教版
c白令海峡d德雷克海峡
14关于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叙述错误的(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猎取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三、综合分析题
读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展:5分钟1、学生组内展示自己的练习;2、组内质疑问难;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所得和练习答案。
评:5分钟1、教师对进行小组评价、鼓励。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知识
补:4分钟
教学反思:
b南极洲比北极降水丰富
c南极洲气候酷寒的主要原因是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d每年4~10月为南极的暖季
8下列关于南极洲自然地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南极洲任一位置来看,世界其他大洲均位于南部
b南极洲大陆被冰雪覆盖,没有裸露的地面
c世界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南极洲
d南极大陆没有动物存在
9在南极洲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
4、思考问题:①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②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
5、讨论: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6.读图:“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图”,参考课文内容回答:气温、降水、风速的概况,并总结极地的自然特征
第十章极地地区(1)
初备:备课组长:__________包科领导:__________教导处:__________
上节作业反馈:
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上最极端的地区——极地地区的介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等。
他们对地球的各个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活动:模拟极地考察,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南极和北极的位置、气候、冰川、海洋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南极的科研考察、北极的石油开采等,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强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和贡献,如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北极黄河站的建设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域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极地地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两极地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
2.明白得人类对两极地域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爱惜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彼此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育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分辨方向;能够依照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不同,培育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熟悉极地地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育学生酷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讨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和学习地理的爱好。
2.通过爱惜两极地域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熟悉人类可持续进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两极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3.明白得人类对极地地域科学考察的意义,培育可持续进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1.两极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分辨方向。
3.两极地域环境爱惜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动的教学方式为主。
教具预备自制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前面咱们学过别离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域,今天咱们来学习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域──极地地域。
问题:1.假设咱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屋子,应建在何处?相反要建四面都向北的屋子呢?2.同窗们了解两极地域吗?说说你们对南极和北极地域的印象。
3.南极和北极地域的代表动物别离是什么?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域极地地域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挂两极地域的投影图,指导学生看教材P100~101,读图“北极地域”和图“南极地域”。
学生活动步骤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域和南极的纬度范围。
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域自然环境的阻碍?3.对图(“南、北极地域气温比较”)进行对照分析。
4.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气温和人体体温和水的冰点来对照,突出极地地域环境的恶劣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10章 极地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模板)20__16__-20__17__学年第__二__学期备课人:____张西保_____一、【课题】 __人教_版第_十_章课题名称_极地地区二、【教材分析】根据课标,本节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教材首先给出了极地地区的概念,结合图,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做了简要的叙述。
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基础,介绍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教材采用比较的方法,从气温、降水、风俗、自然景观、代表动物等方面,展开了南极、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大洲大洋知识;已学地球自转、公转知识;已学地形知识;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极地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六、【教学用时】第一课时七、【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阅最新优秀的教学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学习《极地地区》的教材内容,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极地地区的各种图片。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学生:冰山、北极熊、企鹅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29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是前几章的延续和深入,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范围的宏观学习。
而且“极地地区”又具有深厚的神秘色彩: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科研的广阔天然实验室。
本章知识趣味性较强,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附有大量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章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学生由此进一步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验。
本节为本章的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动手能力较差,还没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充分直观地展示极地地区的魅力。
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已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做好对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默契就能实现,本课的难点及学生们的疑点,就会始于他们之间的讨论、争论,而最终变成他们对新知的理解与认知。
三.设计意图:本章是以“极地的地理位置”和“极地的自然环境”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形成了极地地区的教学主线,将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科学考察、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明确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构思:1、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分组闯关竞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特点,并能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3.运用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
4.运用地图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5.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联系生活说明低碳生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2.两地的科考价值。
【教学难点】1.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图上辨别方向。
2.理解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两极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罗斯海新站奠基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了。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这里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走进极地地区考察一下。
2.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受到热议,与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优势,又会遇到哪些挑战?讲授新课(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中心的大洲,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大洲,并观察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2.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周围的三个大洲、格陵兰岛,找出白令海峡。
1.课件出示南极地区图片,概括南极地区的景观特征。
2.阅读教材的材料:南极地区的气候有哪些特征?3.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异同点?(1)阅读教材的内容,列表比较南、北极地区在气温、降水、风力和动物方面的差异。
(2)想一想: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成果。
总结: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远比北极地区更为恶劣,所以北极地区有定居居民,而南极地区没有定居居民。
1.讲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方向判断的方法。
(1)在南极地区图上,靠近南极点为向南,远离南极点为向北;顺时针方向为向东,逆时针方向为向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
主备人备课组长二次备课人
学科地理年级七
年
课题极地地区
第1
课时
总计
节
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媒介地图册
出缺席
情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七步导学法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及范围,并且能够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
环境特征。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
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
自然环境的差异。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
特殊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
气温比较图”探究两极自然环
境的差异和原因及方向的辨
别
关键:读图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知识
回顾
出示
目标
自主
学习
以学
定教
展示
巩固
当堂
检测
及时
反馈
教内容个性化修改
桦甸六中教案学
环
节
设
计
意
图一:知识回顾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感受,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目标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要掌握的内容做
到心中有数。
能在学习中有所
侧重。
三:自主学习设计意图:
四:以学定教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讨论来学习,使学生能熟悉本节课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展示巩固设计意图:强调本节课重点,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并养成及时巩固的习惯。
六:当堂检测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及时改进教法和学法。
七:及时反馈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及时整改。
以学定教
内容个性化修改以教定学:
对于在极地投影图上判别方向,学生会感到困难。
老
师要强调北极地区投影图的中心是地球最北点,地球自转
方向是逆时针,而南极地区投影图的中心是地球最南点,
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另外老师还要使学生明确南极和北极是两个点,而
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
板书北极地区: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
的陆地和岛屿;
南极地区: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
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
暖季:11月到次年3月
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自然景观:冰山
南极地区: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南极代表动物:企鹅北极代表动物:北极熊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反思:
测试结果反思:
学生评价
小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平均分
检测成绩优异
课堂表现积极进步幅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