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第一篇: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宝应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刘宇峰目前,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发展缺乏规划,机构不断臃肿;政府与市场的职责不清;放权过度、约束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就导致社会管理秩序不规范、财政负担不断加重,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多种形式,清除思想障碍,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从而自觉关心改革,理解、支持和积极投身改革,增强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事业单位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于巩固党政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成果,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切实搞好事业单位的改革,认为着重抓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研究是问题的关键。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通过对宝应县600多个事业单位(含教育卫生)的总体分析,认为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必须抓住改革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完成。
结合宝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理顺关系以前事业单位一直是机关部门的附属物,很多单位自成立之日起就没有单独的办公用房和独立的财务,更谈不上拥有自主的人事权,一切均依附于其主管部门。
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后,有的表面上脱钩于其主管部门,实际上是“明脱暗不脱”;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往往脱节;存在“看到的管不到,管到的看不到”的现象。
要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彻底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做到理顺关系,创造条件,使事业单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迫切需求。
既要确保公平合理,又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改革方向。
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现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对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进行安排和分配的制度安排。
在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长期以来都以均等主义为基础,即按照岗位、职级等因素来确定收入。
然而,这种均等主义的分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均等主义分配方式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种类众多,职务层次复杂,如果一味地以岗位、职级等因素来确定收入,就容易出现同一岗位收入相差悬殊的情况,这将进一步加大收入差距。
其次,均等主义分配方式缺乏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主要与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相关,与个人的工作绩效和贡献关系不大。
这就容易导致人们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竞争性,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绩效和发展。
最后,均等主义分配方式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待遇没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容易导致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动力不足,给单位带来一定的管理困难。
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供参考:1. 引入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
可以考虑按照职务、绩效、工作贡献等因素,来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
这样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鼓励人们多做贡献,提高单位整体的绩效。
2. 优化福利待遇体系。
除了基本工资外,可以适当增加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激励性待遇。
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让人们看到明确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前景。
3.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个人的工作绩效、能力素质等因素纳入考核范畴,以此来确定收入水平。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调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理顺工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按劳分配和按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结合公务员的职责和业绩,合理确定工资收入,克服平均主义。
适应完善公务员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应对激烈人才竞争的需要,坚持分类管理,逐步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特点、重现实表现、重实绩和能力、富有活力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2、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理顺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妥善处理地区间、部门间以及各类人员间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承认合理差距,调节过高收入,防止差距过大,逐步形成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3、坚持平衡比较和动态增长,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
通过实行平衡比较等办法,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大体持平,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价值规律的工资收入水平决定机制,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国民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相协调。
4、坚持加强宏观调控与分级管理相结合,逐步调整工资管理体制。
国家要严格工资收入分配管理,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工资收入规范化、透明化,加快工资收入分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将现行高度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逐步调整为统分结合、调控有力的工资管理体制。
5、坚持多种激励相结合。
要在逐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的同时,切实改善福利待遇,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1、针对现行公务员的职级工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构成部分的比重关系。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前言在几十年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中,分级管理、从严考核等制度虽然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但独立自主的事业单位过多过繁,致使资源配置效率非常低下。
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和企业的效益与发展,也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将其推向更高更远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当前改革的难点,同时提出对策,以期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有所帮助。
难点人员流动性事业单位中的职工不同于企业的市场化用工,他们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固有的工作岗位,加之我国一直存在的用人制度,导致人员流动性较低。
那么在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时,应该如何处理人员流动与分配的关系呢?首先,我们要在改革中增强人才梯队建设意识,提高人才管理水平,让职工有更多的获得感,以期稳定固有职工,提高单位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双向选择”的作用,让优秀的人才更容易流向事业单位,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单位整体的效益。
利益分配方式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益的分配方式,这和单位的稳定运行紧密相关。
但是,在现有的分配方式下,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门之间的利益争夺,职工之间的薪酬等待嫌隙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实现公司与职工的共赢,让职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与肯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逐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让优秀的职工得到奖励,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保障体系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需要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这不仅是国家对公共资源的保护,也是对职工劳动权益的保证。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保障体系,是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该注重改善现有的薪金制度,完善社保体系,让职工感受到国家对他们权益的保障,让职工心无所忧地工作,在利益分配上让职工获得更多的获得感。
对策加强组织的合力发展是动力源泉,团队的力量是事业单位前进的催化剂。
在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团队的合力,让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改革难点
事业单位改革改革难点
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固化和利益纷争。
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到人员配备、薪酬待遇、机构调整等
问题,会引发一系列利益纷争。
一些事业单位可能存在权力过大、利益固化的问题,
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的公平公正性。
2. 人员流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通常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待遇,改
革会涉及到人员的流动和安置问题。
一方面需要合理安置优秀人员,保障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新形势和要求的人员进行调整,并确保流动的程序和方
式公开透明。
3. 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的建立。
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绩效评价
和考核机制,确保人员能够真正按照绩效进行选拔、使用、考核和奖惩。
但是,如何
量化评价事业单位的绩效,并建立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难题。
4. 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的问题。
事业单位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改革后如何确保经
费的稳定保障,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难点。
此外,还需要解决
一些事业单位过去存在的乱收费、乱摊派、虚报冒领等问题。
5. 改革措施的操作性。
事业单位改革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改革方案,并在落实过程中
要注重灵活操作。
改革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多方合作,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资源
调配等问题,确保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改革既涉及到利益调整和机构调整,也涉及到人员流动和财务管
理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克服难点,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
原创:.gongwen123.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特点,着眼于激励和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在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地去研究和完善。
一、分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㈠思想认识不统一。
首先是领导顾虑较多。
少数行业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疑虑重重。
其表现:一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想自找麻烦。
二是瞻前顾后,既想搞活分配,又觉得没有现成的模式,担心怕搞砸了,再走回头路,受职工埋怨。
其次是职工认识不统一。
有的职工认为当前领到这些工资已经不容易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担心改革后会降低收入;有的职工认为大部分岗位性质和工作量都相差无几,怕领导说了算,分配不公;还有少数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活工资部分根本没有搞活,工资按人核标,财政按人拨款,单位按人计发,平均主义、大锅饭,使职工普遍认为活工资就是自已应该得到的,不应重新分配。
㈡工作进展不平衡。
从201X年起,我县转发〈宜昌市人事局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远办发201X18号文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207个事业单位中,已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单位124个,占60%,改革人员3065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3664的83.65%,其中,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单位62个,实行绩效工资制度37个,压滤机滤布实行岗位工资制度25个。
还有83个事业单位没有搞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造成改革进展工作不平衡,离改革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改革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㈢分配标准难以取舍。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攻坚克难
统一工资制度与事业单位行业差异之间的矛盾。目前对事业单位划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此种分类比较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对事业单位管理的要求,在制定工资政策时遇到很多问题。因为,事业单位的差异性既体现在行业差异,也体现在中央到地方之间层级的差异。如果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能够参照市场同类人员价位来确定,地区和行业的差异性问题就好解决一些。目前我国还没有对事业单位进行职位分类和岗位价值评估,也尚未开展与市场同类人员价位调查并据此建立起参照机制,确定工资水平是很大的难点问题。
财政投入方式和水平的依据很难确定。无论是全额保障还是购买服务都存在保障水平和购买服务的投入方式问题。全额保障是按较低水平还是适当水平予以保障?如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购买服务,其人员编制管理就要相应放宽。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如何确定工资总额和合理核定人工成本,财政保障和单位之间应该怎么分担?事业单位的创收,有多少可以用于绩效工资分配?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回答。现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缺乏科学依据,各地在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时,大体参照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的办法,采取了限高、托底、稳中办法。有的只限高不托底,也有的地方托底不限高;有的地方则直接核定了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标准,奖励性绩效份额占比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分配自主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与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编制管理、财政投入以及人事制度、社会保障改革等相互协调配合、统筹推进,任务非常复杂也很艰巨。只有认识难点,才能不惧改革,迎难而上。
思考改革的难点
事业单位工资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三大块构成。其中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分别对应机关公务员的职务和职级工资,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三大类设计了不同的工资标准; 津贴补贴主要是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 绩效工资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总量的基础上单位内部自主发放。
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一、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1. 内部管理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管理不规范、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等问题。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一些事业单位过分注重行政性管理,而忽视了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要求,导致效益不高、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出现。
2. 人事制度问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长期以来存在一些问题,如岗位设置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等。
这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在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存在困难,从而影响到单位整体的绩效和竞争力。
3. 收入分配问题: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
一些高收入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远高于同行业的普通员工,这不仅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也不利于内外部的公平性和社会稳定。
4. 经费来源问题: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自主创收能力相对较弱。
这种依赖性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在经营上的灵活性不足,无法有效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增长,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潜力。
二、问题解决的对策1.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行市场化、法治化管理,培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单位整体运营的效益提升。
2. 优化人事制度:调整人事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激励机制,完善选拔任用程序,确保能够选拔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3. 改善收入分配: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合理界定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从而实现收入公平和激励员工的目的。
鼓励事业单位员工发挥个人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优秀绩效的体现来获得更高的收入。
4. 多元化经费来源:推动事业单位经营机制改革,鼓励事业单位自主创收。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探索随着开放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事业单位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从制度、管理、激励和人才等方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难点,可以探索多种对策。
首先,事业单位的重点是制度创新。
事业单位的核心在于转变其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薪酬分配机制。
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探索以下对策:1.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推行事业单位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的决策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和竞争力。
2.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鼓励人员创新创业,提高岗位效能。
其次,事业单位的难点是管理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的庞大规模和复杂性,其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在管理问题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纪律建设,强化内部监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规范人员行为。
2.优化管理结构:精简机构设置,压缩管理层次,提高决策执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此外,事业单位的重点还包括激励机制的创新。
事业单位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激励性、创新性的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设置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根据人员贡献和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岗位晋升、薪酬调整、培训机会等。
2.加强培训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化、职业化人才。
最后,事业单位的重点之一是人才培养与引进。
事业单位需要优秀的人才支持,但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福利待遇优厚,人才培养和引进面临困境。
在人才问题方面,可以探索以下对策:1.建立竞争择优制度:事业单位应采取择优录用制度,确保招聘人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打破固定编制制度的束缚。
2.开展外部引进:鼓励事业单位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打破事业单位招聘门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制度、管理、激励和人才等多个方面。
最新-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001 精品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特点,着眼于激励和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在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地去研究和完善。
一、分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㈠思想认识不统一。
首先是领导顾虑较多。
少数行业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疑虑重重。
其表现:一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想自找麻烦。
二是瞻前顾后,既想搞活分配,又觉得没有现成的模式,担心怕搞砸了,再走回头路,受职工埋怨。
其次是职工认识不统一。
有的职工认为当前领到这些工资已经不容易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担心改革后会降低收入;有的职工认为大部分岗位性质和工作量都相差无几,怕领导说了算,分配不公;还有少数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活工资部分根本没有搞活,工资按人核标,财政按人拨款,单位按人计发,平均主义、大锅饭,使职工普遍认为活工资就是自已应该得到的,不应重新分配。
㈡工作进展不平衡。
从2001年起,我县转发〈宜昌市人事局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远办发200118号文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207个事业单位中,已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单位124个,占60%,改革人员3065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3664的8365%,其中,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单位62个,实行绩效工资制度37个,实行岗位工资制度25个。
还有83个事业单位没有搞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造成改革进展工作不平衡,离改革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改革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㈢分配标准难以取舍。
主要表现在决定工资构成要素的量化标准难以掌握,行业不同或岗位不同的工资系数不易确定,造成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攀比现象;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如何确定报酬不好把握;对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龄较大、过去为国家和单位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干部职工,当时并没有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现在通过竞争上岗,按贡献大小取酬,势必会影响这部分干部职工的收入,触及一部分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不稳定和不和谐的因素。
事业单位改革的利好与难点
xxxx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利好与难点一、有利的方面一是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能进一步标准和优化我局信息中心的岗位设置,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技能三大类岗位以及同类岗位不同职称、同一职称不同级别结构比例,通过设岗竞聘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信息中心的长远开展的明确目标和思路。
二是完善聘用合同制度,标准合同管理,探索完善聘后管理机制。
针对我局现有事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缺乏、专业技术等级不高等缺点,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考取专业职称资格证书进行改聘的方法,形成竞争机制和气氛,避免一聘定终身的情况。
三是推进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体制,我局信息中心现有的事业人员大多数都是由原来的行政工人划转过来的,普遍年龄较大且专业不对口,大多不能胜任信息中心计算机技术岗位的工作,针对这些人员通过自然减员、调出、改聘等方法逐步消超,为向社会招聘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腾出空间,从而到达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层次,优化人员结构的目标。
四是标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薪酬制度,结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在岗位聘任的根底上,建立以鼓励奉献和创新为导向的分配鼓励机制。
同时借此时机处理好原国税机关工勤人员在身份划转后,待遇却未能及时跟进套改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存在的困难一是希望上级部门能出台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作为政策依据,以缓解基层单位在推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时面临的压力。
二是局部事业人员工资薪金的标准此前一直执行的是行政工勤人员的标准,在地方上也是一直被认定为行政工勤人员,执行的标准套改为事业标准后,综合收入普遍减少, 尤其是技师这一等级,经过测算,综合年收入减少15000左右,因此在工资套改上也存在不小的阻力。
三是我局事业人员普遍年纪大、专业技术职称低,没有能力去考取更高层次的职称证书,在专技岗位上向上聘任的空间普遍不大,存在着挤向管理岗位情况,因此在岗位设置比例上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存在。
事业单位改革难点分析
事业单位改革难点分析
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层次改革难度大。
事业单位改革不仅仅关乎人员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更关乎制度体系、组织文化等深层次因素的重构。
这需要各级政府在产生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时,格外慎重,注重细节。
2.人事改革难点大。
事业单位改革中,往往涉及大量人员的调整与转岗,这要求政府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在人员调整过程中还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获取社会认同度难度大。
事业单位依托国家资金、资源,有着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强大作用。
改革过程中,如何保证对于这样的一种组织形式的改革后依然保持其社会认同感,成为改革的关键.
4.影响利益集团难度大。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往往会涉及到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
如何处理相关利益集团与组织改革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改革成果的重要一个因素。
5.管理体制与机制难度大。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机制经过多年发展,内部制度与流程繁琐繁复,想要取得明显效果,需要进行大力改革。
面对这种情况,要求政府在重新构建管理体制与机制时,不只是简单搬家,更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拆除、整合与构建,确保最终实现良好的绩效和效益。
当前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几个难点问题
学校采用 。但是 , 这种 模式下 的改革
业绩 而且有 于改革。这正是传统的、 旧的思想观 己肩上 的重任 ,努力 提高 自 素质 , 力度太小 , 的计算较 复杂 , 身 念作用下 的具体体现 。虽然我们也在 尽快 掌 握并 融通 与业 务相 关 的知识 些工作量往往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不 不同程度上实 行 了职务 津贴制 , 是 和政 策 , 面对改革 工作 中不断 出现 是 主观 能所 为 , 但 在 因此改革 的成效不 明
、
思想转变有差置
调、 需要大家的支持。因此 , 必须从 现学术群体互解、 人才外流的现象 , 这
目前 , 响我 国高校 分配 制度改 统 一 思 想 , 高 认 识 , 大 局 出发 , 显然对学科 的发展非常不利 ; 影 提 从 另外教 做好耐 心细致 师压 力过大, 长线 的高水平 的标 志性 革 的主要 问题 还 是思 想上 的分配 平 从转 变思 维方式人 手 , 均 主义观念 。分 配制度改革 , 实式 教
根深 蒂固 , 难在 短时间 内消除和转 很
以专业技 术职务 、 政职务 或级 别为 行 依据, 以岗贴投入总额 的一定 比例 并 确定职务津贴的标 准。这种模式在一
定程度上既减少对人们的传统观念的 冲击 , 又能 利用业绩津 贴在一定 程度
上强调方案的竞争性, 体现了 “ 多劳多
得撤 率优先” 的原则。因此被大多数
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一. 引言事业单位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公共组织形式,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制机制的变革,事业单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 问题分析1. 资金来源缺乏多样性目前,事业单位大部分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而缺乏独立的自主经营和筹资能力。
这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局限性,无法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2. 制度约束限制创新事业单位受到了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约束,创新机制和灵活管理方式受到限制。
这种刚性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制度,阻碍了事业单位发挥其潜力和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
3. 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往往注重过程指标,忽视了结果指标的考核。
这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缺乏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三. 对策分析1. 多元化资金来源应加强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通过产权、租赁等方式增加财务收入。
同时,政府应提供更加可持续的财政支持,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服务提供。
2. 推进机制创新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灵活的人事管理体制,增加市场化的竞争机制。
同时,鼓励事业单位加强与企业、高校等外部机构的合作,推动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3.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注意事项虽然事业单位改革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也不能一刀切地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改革应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改革务实稳妥的原则,注重逐步推进,平衡改革的效益和风险。
五. 结论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和事业单位共同努力。
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推进机制创新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特点,着眼于激励和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在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地去研究和完善。
一、分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㈠思想认识不统一。
首先是领导顾虑较多。
少数行业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疑虑重重。
其表现:一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想自找麻烦。
二是瞻前顾后,既想搞活分配,又觉得没有现成的模式,担心怕搞砸了,再走回头路,受职工埋怨。
其次是职工认识不统一。
有的职工认为当前领到这些工资已经不容易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担心改革后会降低收入;有的职工认为大部分岗位性质和工作量都相差无几,怕领导说了算,分配不公;还有少数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活工资部分根本没有搞活,工资按人核标,财政按人拨款,单位按人计发,平均主义、大锅饭,使职工普遍认为活工资就是自已应该得到的,不应重新分配。
㈡工作进展不平衡。
从2001年起,我县转发〈宜昌市人事局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远办发200118号文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207个事业单位中,已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单位124个,占60%,改革人员3065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3664的83.65%,其中,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单位62个,实行绩效工资制度37个,实行岗位工资制度25个。
还有83个事业单位没有搞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造成改革进展工作不平衡,离改革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改革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㈢分配标准难以取舍。
主要表现在决定工资构成要素的量化标准难以掌握,行业不同或岗位不同的工资系数不易确定,造成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攀比现象;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如何确定报酬不好把握;对年龄较大、过去为国家和单位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干部职工,当时并没有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现在通过竞争上岗,按贡献大小取酬,势必会影响这部分干部职工的收入,触及一部分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不稳定和不和谐的因素。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近年来,我国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1. 公平性问题。
在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中,公平性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之间的待遇差距依然较大,造成了阶层差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2. 能动性问题。
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将原来单一的工资福利制度,转变为绩效工资制度,实现收入与贡献相挂钩。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基层员工能动性不足,难以适应这种制度转变。
3. 资源分配问题。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后,各个单位之间的资源分配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不同单位管理的资源不同,效益也不同,因此,资源如何分配,是不同单位之间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对策1. 加大政策宣传。
对于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至关重要。
在政策宣传方面,应注重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便全员共同参与改革。
2. 完善评估机制。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稳定实施有效性,应着重发展积极、科学、公正、开放、动态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和监督。
3. 强化资源整合。
要实现事业单位资源的共享,需要建立资源整合的考评机制,把资源的优化顺序纳入绩效考评,鼓励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模式。
4. 推进绩效评估制度。
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能动性问题,应加强绩效考评,构建科学、公开、公正、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员工的贡献进行全面、系统、公正的测评,以激发员工参与、创新、效率。
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关键,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也不能逃脱这个问题。
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提高组织战斗力,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6. 加大对改革的监管力度。
改革的个步骤都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要落实好每个环节的责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机制,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政策思路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政策思路【摘要】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介绍了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现状,接着分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包括利益格局复杂、改革路径不明确等问题。
随后提出了加强税收调节、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思路。
最后强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应着重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加大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力度,将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不均衡, 政策思路, 税收调节, 低收入群体, 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保障体系, 必要性, 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一部分人的财富迅速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削弱了消费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有必要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达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重点讨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政策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入探讨,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结束。
2. 正文2.1 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现状收入分配不均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
数据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人群占据了绝大部分财富,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着生活压力和社会不公问题。
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背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事业单位分配制度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必须积极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难点分析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非常严峻。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利益分配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所涉及的利益问题比较复杂,包括了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福利待遇等。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各级领导、机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关系,不得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各方的切身利益。
体制机制事业单位体制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包括了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人员待遇、晋升制度、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复杂的体制机制不断阻碍着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改革难度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难度大,需要各级领导的积极推进和社会各方的配合,同时还需要面对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抗拒,时间周期长,因此难以推进。
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改革机制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改革,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形成合力,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率。
加快改革进程,使改革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
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企业化、市场化和精细化,构建科学、合理、透明的分配机制。
加强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明确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职责。
加大财务监督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监督的联动机制。
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加大对事业单位使用经费的监管力度。
加强人员管理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重设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配套的考核机制,激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加强基层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逐步加快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的改革,为事业单位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政策思路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政策思路【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政策思路。
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主要难点包括社会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税收政策的完善、激励政策的实施等。
为解决这些难点,应加强税收政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激励政策,加强监督和评估。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性,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改革路径,努力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战略目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难点、政策思路、税收政策、激励政策、监督评估、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丰富的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相对贫困和富裕的差距逐渐扩大,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严重,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中国政府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税收政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激励政策,加强监督和评估等措施,努力实现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和合理。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关于的内容结束。
2. 正文2.1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分歧。
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和争议。
一方面,企业和资本主义者希望减少税收负担,提高利润空间,而广大劳动者则希望获得更多的收入,实现收入公平。
这种利益分歧使得改革的路径和方向面临诸多挑战。
制度设计和实施难度较大。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包括税收政策、福利政策、就业政策等,同时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地区和个体的特殊情况,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持续改革。
其中,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展开浅析。
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 高低收入差距大事业单位内部高低职务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高级职务相对于基层工作岗位的收入更高,高收入职工多,低收入职工少,从而导致了收入差距超过了合理范围。
在优秀人才面前,这会对招募和留住优秀人才带来阻碍。
2. 收入增长速度慢事业单位内部的工资体系和晋升机制相对较为宽松,不论从事工作的实际能力或表现来看,收入增加的速度都比较慢。
薪酬不与业绩直接挂钩,不符合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
3. 收入分配过于保守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过于保守,与市场化的逐利功能完全不符。
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动力就减弱,而且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积极性。
1.加强考核机制,激励创新考核机制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应该更加完善,向效能和效率导向转变。
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设定相应的业绩考核指标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更好地激励优秀员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2.完善薪酬体系,提高收入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建立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
通过多样化的薪酬方式,针对性地调整薪酬,让员工的辛劳与回报保持平衡,充实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自我价值感。
因此,在薪酬体系方面的改革应该探索平衡激励和公平的自我需求。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1. 维护公平正义改革改变了原有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现状,让事业单位内部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平衡,并建立了公正的分配机制。
这样,事业单位的职工收入分配将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提高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的工作业绩和工资的关系紧密相连,让职工能够感受到自身努力和付出的价值。
这样,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部活力和激发内部潜力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卫生、广播、水电、交通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特点,着眼于激励和调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在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地去研究和完善。
一、分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㈠思想认识不统一。
首先是领导顾虑较多。
少数行业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疑虑重重。
其表现:一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想自找麻烦。
二是瞻前顾后,既想搞活分配,又觉得没有现成的模式,担心怕搞砸了,再走回头路,受职工埋怨。
其次是职工认识不统一。
有的职工认为当前领到这些工资已经不容易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担心改革后会降低收入;有的职工认为大部分岗位性质和工作量都相差无几,怕领导说了算,分配不公;还有少数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活工资部分根本没有搞活,工资按人核标,财政按人拨款,单位按人计发,平均主义、大锅饭,使职工普遍认为活工资就是自已应该得到的,不应重新分配。
㈡工作进展不平衡。
从20xx年起,我县转发〈宜昌市人事局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远办发20xx18号文件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207个事业单位中,已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单位124个,占60,改革人员3065人,占事业单位总人数3664的83.65,其中,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单位62个,实行绩效工资制度37个,实行岗位工资制度25个。
还有83个事业单位没有搞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造成改革进展工作不平衡,离改革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改革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
㈢分配标准难以取舍。
主要表现在决定工资构成要素的量化标准难以掌握,行业不同或岗位不同的工资系数不易确定,造成部门与部门、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攀比现象;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如何确定报酬不好把握;对年龄较大、过去为国家和单位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干部职工,当时并没有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现在通过竞争上岗,按贡献大小取酬,势必会影响这部分干部职工的收入,触及一部分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不稳定和不和谐的因素。
这部分职工的工资待遇如何确定是难点。
㈣现行编制和经费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一是人员编制、单位经费来源界定、单位岗位空缺聘用人员编制管理仍然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人员编制管理到人头。
二是经费管理仍然实行增加一个人,给一个人的工资,减一个人停一个人的工资的办法,事业单位没有自主权。
二、对策及建议㈠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改革氛围。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内容,人事部门和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将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通过改革取得成功经验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对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引导单位负责人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群众支持参与改革,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促进改革平稳开展。
㈡部门联动,提高整体合力。
一是编制部门要重新界定单位性质,要对事业单位进行细致的分类,重新审查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视其创收能力确定拨款方式。
定期核定单位编制数,控制单位总编数不管理到人头。
二是财政部门要改革经费管理办法,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增人不增经费,减人不减经费”;对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定额补贴,“定死基数、超收全留、欠收自补”;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资金分配与经济效益挂钩”。
三是人事部门要加强工资总额的宏观调控,分类搞好事业单位工资总量控制,对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办法,让单位享有充分的分配自主权;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工效挂钩的办法。
无论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还是实行工效挂钩的单位,其包干基数和方案均应报人事、财政部门审批,以便于加强工资宏观调控。
㈢发扬民主,科学制定分配方案。
一是各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的实际,周密地制定改革办法,建立科学可行的分配机制和配套的优惠政策,使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和“工效挂钩”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单位在制定分配方案时,要成立一个分配方案制定专班,以公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测评,评估每个岗位工作量的大小、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技术含量高低的工资构成因素比例系数,据此拟定岗位目标和工资报酬等,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再实施。
坚决摒弃不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而强迫推行的简单做法。
㈣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自行决定执行一项或多项分配办法,搞活内部分配。
1、推行岗位工资制。
在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制定出每个岗位的工资标准及目标考核体系,工作人员上岗后,按考核结果兑现岗位工资。
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要充分体现因事设岗,按岗定酬,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体现不同职位的知识(技术)含量及责任风险。
2、推行绩效工资制。
以单位经营效益和人员工作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来确定工作人员收入。
3、推行结构工资制。
将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为固定工资、效益工资两个部分。
固定部分为国家规定的职务(技术等级)工资,效益部分为津贴(指国家规定的工资中活的部分)和各项工资性、物价福利性津补贴(简称保留补贴)。
效益工资根据工作人员岗位目标目标考核情况浮动。
4、积极推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鼓励事业单位以知识、技术、专利、成果、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内部分配,逐步扩大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含量,充分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和地位;鼓励工作人员以资金、技术、设备等形式入股参与收益分配和利润分成,推动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
5、试行年薪制度。
在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根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可试行年薪制,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目标考核、管理贡献与法人代表年薪紧密结合起来。
除了以上分配模式外,各单位还可以根据单位职能、特点采用协议工资制度、成果分配、项目分配、高薪聘才、兼职兼薪或服务承包等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工作,多作贡献。
㈤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服务。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人事部门和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宏观指导和协调。
在推进的过程中,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认真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和督促事业单位在改革中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分配制度改革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关系。
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依赖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可以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来体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只有在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人尽其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才能全面推开分配制度改革;二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工资总额计划的宏观调控与杠杆作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单位人均增长的原则,实行绩效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原则,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首先要以保证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不减少财政收入为前提,同时要保护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收入。
在内部分配中,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四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事业的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只有加快改革才能促进事业发展。
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利益的直接调整和再分配,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因此,要把握好改革的策略,要从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出发,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确保分配制度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妇联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当前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其中更好地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加强协调、化解矛盾,是摆在妇联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们积极运用社会化、市场、项目化手段,在党政依托、妇女需求、市场缺位、妇联能为的结合点上找准社会服务的最佳位置,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和领域,有效探索出了一条妇联有声有色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切实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利益的新路子。
源头化、社会化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真正发挥代表妇女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点,是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
只有从源头上进行参与,才能真正取得参与实效。
我们双管齐下,一方面针对社会生活中不断显现的涉及妇女儿童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一些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对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妇女干部、妇女群众参政议政的优势作用,通过人大、政协和各种民主渠道,拓宽建言献策的形式和渠道,准确及时地表达妇女利益,为妇女平等地获得发展机会和分享发展成果大力呼吁。
市、县(区)两级先后向人大政协提交提案建议300多个,形成社情民意、调研报告近200篇,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的问题,促进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民办幼师纳入养老保险、公益性群众文体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下岗失业困难妇女提供妇女病普查公共援助、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外来贫困妇女实行定点限价分娩等一批实事项目的实施,以及促进妇女创业和再就业、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少儿住院大病医保等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出台,增强了妇联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地方事务管理的影响力,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市场化、规范化经营妇联服务实体阵地,是妇联组织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求和根本保证。
任何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提高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参与度,促进妇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依靠政府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壮大妇联自身实力,充实群团发展资源。
我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争取社会资源的力度,把党和政府对于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先后投资千万余元改造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变自收自支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协调落实了每年20万的人员经费问题。
我们积极推动妇联实体单位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旅行社进行两次股份制改造,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激发了经营活力,顺利实施了几家实体的关停并转改制问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