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合集下载

新旧评审准则差异(1)

新旧评审准则差异(1)

7 4.1.3 4.1.39 4.1.5 4.2.3、4.2.510 4.1.612 4.2.1 4.2.1、4.2.6、4.2.713 4.2.2 4.2.911 4.2 4.28 4.1.4 4.1.5、4.2.2、4.2.3、4.5.36 4.1.2 4.1.413 4.2.2 4.2.914 4.2.3 4.2.1015 4.2.4 4.2.1116 4.2.5 4.2.4、4.2.517 4.2.6 4.2.418 4.2.7 4.2.619 4.2.1220 4.3 4.320 4.3 4.321 4.3.1 4.3.122 4.3.2 4.3.223 4.3.3 4.3.324 4.3.4 4.3.425 4.4 4.426 4.4.1 4.4.1、4.4.227 4.4.2 4.4.1、4.4.6、31 4.4.6 4.4.933 4.5.1 4.5.130 4.4.5 4.4.534 4.5.2 4.5.232 4.5 4.529 4.4.4 4.4.3、4.4.4、4.4.628 4.4.3 4.4.2、4.4.6、4.4.7、4.4.834 4.5.2 4.5.235 4.5.336 4.5.3 4.5.437 4.5.4 4.5.538 4.5.5 4.5.639 4.5.6 4.5.740 4.5.7 4.5.841 4.5.8 4.5.942 4.5.9 4.5.10、4.5.1246 4.5.13 4.5.1647 4.5.11、4.5.12、4.5.1345 4.5.12 4.5.154.5.14 4.5.1744 4.5.11 4.5.1443 4.5.1048 4.5.15 4.5.1849 4.5.16 4.5.1850 4.5.17 4.5.1951 4.5.18 4.5.2052 4.5.19 4.5.21、4.5.2253 4.5.20 4.5.2354 4.5.21 4.5.2455 4.5.22 4.5.2556 4.5.23 4.5.2657 4.5.24 4.5.2758 4.5.25 4.5.2859 4.5.26 4.5.2960 4.5.27 4.5.3061 4.5.3162 4.5.32 66 4.5.33 64 4.6 4.6新旧评审准则差异1、删减了“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表述(纳入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阐述);2、将原准则中的“支持服务”调整为“行政管理”(内涵更丰富);内容完全一致1、由旧准则的4个条款的部分内容合并而成;2、新准则在旧准则4.1.5条款基础上增加了“采取措施并避免潜在利益冲突”,更加强调检验检测机构的公正性;3、新准则在旧准则4.2.2条款础上增加了“数据和结果的可溯源性”;4、对检验检测人员从业资格表述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其内涵的差异存在天壤之别;1、将两条款的部分内容合并;删减1、内容完全一致;2、内容由原先的12条调整为7条;1、大体内容由原准则的4.2.1、4.2.6、4.2.7条款演变过来,但增加了很多的新内涵,想想,是啥呢?2、删减了原准则4.2.6中 “聘用关系”;3、删减了原准则4.2.7、4.2.8条款中“岗位描述”要求;1、大体内容一致,但吸收了ISO9001:2015版变更的内涵,增加了很多新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强化最高管理者的责任;2、删减了应“授权发布质量方针声明”的表述;1、删减了技术负责人的职责;2、删减了“质量负责人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的表述;(均纳入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阐述)1、删减了原准则中的同等能力条件(纳入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阐述);2、将原准则中的“经考核合格”调整为“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强调法制性;1、对原准则4.2.4和4.2.5条款内容进行整合;2、对个别表述方式的顺序进行了调整;1、删减“技能目标”;2、删减人员岗前能力确认的内容;3、将人员监督的内容调整到4.2.5条款中;1、原4.2.6条款中的部分内容;2、不再强调技能培训的要求;删减1、内容完全一致;2、条款内容维持不变;1、原准则侧重于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新准则强调的是工作场所的法规要求;2、强调工作场所必须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中的规定要求;1、内容基本一致,但表述有变化;2、删减“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的表述(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要求);1、对原准则内容进行了精炼同时要求也加严了;1、要求必须建立内务管理程序,确保实验室安全和对环境的保护;2、增加”防止干扰”的要求;1、内容不变;2、由原先的9个条款调整到6条款;1、将原准则4.4.1、4.4.2条款部分内容进行合并;2、增加使用外来设备的管理规定;1、对原准则4.4.1条款内容进行了修订;2、要求应建立设施管理方面的程序;1、合并原准则4.4.2、4.4.6、4.4.7、4.4.8条款中的部分内容;2、更强调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的检定和校准(强调法制计量);3、删减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的核查要求;4、将原准则4.4.7条款中的 “修正因子”变更为“修正信息”,强调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利用;5、增加了“参考标准”的溯源性要求;1、删减“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取用”的表述(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要求);2、删减了设备档案记录中的具体规定(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3、强调设备的维护也应由授权人员进行;1、将“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表述调整为“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2、删减应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的要求(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1、将原条款中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调整为“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同时弱化了标准物质的具体管理要求;1、内容不变;2、由原先的33个中条款以及5个小条款调整为27个中条款1、删除了原条文中的“应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1、不再强制要求将质量方针和目标必须纳入质量手册中;2、强调质量方针和目标必须纳入管理评审中;3、不再对质量手册的内容进行具体规定;4、对质量方针的具体要求也进行了删减(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解释);调整到新准则的4.1.4和4.1.5条款中对原准则内容进行了提炼,不再明确规定哪些文件应进行受控管理(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解释);将原准则中的“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变更、偏离应通知客户”调整为“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偏离、变更应征得客户同意”1、不再强调分包的具体原因(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解释);2、将原准则“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标注分包情况”变更为“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体现分包项目,并予以标注”;1、将原准则中的“接收”调整为“验收”;2、将原准则中的“对重要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名单”调整为“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1、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2、强调持续满足;3、不再强制性要求进行满意度的调查;1、将“投诉和申诉”调整为“投诉”;1、增加“该程序包含检验检测前中后全过程”的表述;1、对原准则的3个条款内容进行了合并处理;2、删减了原4.5.11条款中的“在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时应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3、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要求进行了删减;4、不再强调应制定预防措施程序;5、将原4.5.13条款中的“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调整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1、对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2、删减了“技术记录的溯源、记录的修改以及电子存储记录的规范化管理”等具体要求(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1、增加了很多新内容;2、强调了内部审核的目的;3、删减“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4、更加强化质量负责人的能力与要求以及审核策划的合规性;1、对管理评审的输入要素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了“b)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k) 资源的充分性,l)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2、吸收了ISO9001:2015改版的内涵;1、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2、删减了检测方法控制程序中应对“检测物品的抽样、处理、运输、存储和准备的规定要求”;3、增加了“检测方法的定期跟踪,以及必要时的重新进行证实或确认”和“当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客户”;4、强调了非标方法使用的风险,并客户有知情权;5、不再强调非标方法制定的具体要求将“应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调整为“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1、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2、增加了各类型的数据均需安全保护的要求;1、删减“抽样计划和程序在抽样的地点应能够得到” (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2、不再强调对抽样的偏离应纳入到包含检验检测结果的所有文件中(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3、不再强调“当抽样作为检验检测工作的一部分时,应有程序记录与抽样有关的资料和操作”(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1、内容进行了大幅的简化;2、删减了“保护检验检测机构与客户利益的规定”;3、对标识系统的设计和具体要求不再做具体规定;3、删减了“分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和其部分的安全保护”方面的要求;1、删减“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区分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过程的要求”;2、删减了质量控制方式的具体要求;3、不再强制要求制定“能力验证管理程序”1、删减了“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硬拷贝应当有页码和总页数”;2、不再强调检测报告中应标明报告批准人的职务;3、删除了k)条款“检验检测机构应提出未经检验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声明”内容不变1、内容进行了简化;2、不再强制要求检验检测报告中包含具体的抽样信息内容(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要求);删减了意见和解释的具体阐述性内容(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有阐述);删减了分包结果报告的要求删减了“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结果发布的程序”要求(但配套的释义文件中改为必要时);内容一致内容一致删减删减删减内容一致(来源:威尔信中国质量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在质量与认证微信号)。

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准则理解

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准则理解

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准则理解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概述⼀、新准则发布实施的相关⽂件:《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的通⽤要求》《关于启⽤资质认定证书的通知》(国认实2006第25号)《关于实施资质认定⼯作有关证书转换的补充通知》(认办实函2006第139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第141号)《⾏政许可法》⼆、评审准则的演变与发展:新发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原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继承和发展,它全⾯吸收了ISO/IEC17025:2005的精华,继续保留了法律法规和政府对检测机构的强制性考核要求。

将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评审要求统⼀为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使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技术评审活动与国际接轨⽅⾯⼜向前推进了⼀步。

三、新准则的结构:五个部分:总则、参考⽂件、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其中有19条加⿊体的特殊要求,是适宜于通过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评审时的附加要求)。

评审条款:共19个要素75条其中:管理要求11个要素,22条;技术要求8个要素,53条。

(原⼆合⼀准则是13章173条)四、与17025的区别:1、不包括17025的4.7服务客户,4.9不符合⼯作的控制,和5.1技术要求总则;(服务体现在独⽴性、公正性,合同评审,申述和投诉等;不符合体现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中)2、将17025中的4.10纠正措施、4.11预防措施合并为准则的4.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便于协调统⼀地实施改进)3、将17025中的5.7抽样和5.8样品的处置合并为准则的5.6抽样和样品处置。

五、转换时间要求:从2007年1⽉1⽇实施,2007年12⽉31⽇前完成转换。

(体系⽂件必须进⾏改版,并加以实施)六、资质认定证书形式:计量认证、授权、验收、审查认可(检查机构)四种。

管理体系文件修订制度

管理体系文件修订制度

目录1目的 (3)2术语和定义 (3)3适用范围 (3)4职责 (3)4.1人资行政中心 (3)4.2各业务中心/部门 (3)4.3各分管领导 (4)4.4总裁 (4)4.5董事长 (4)5修订及发布流程 (4)6附则 (6)7附件 (6)7.1《****置业管理权限表-管理体系建设》 (6)7.2《管理体系文件修订及发布制度流程》 (6)1目的为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确保及时有效的对公司各项管理体系制度文件进行修订,并保证制度修订过程中的严谨性、有序性,特制订本制度。

2术语和定义2.1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公司管控模式、组织架构方案、部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职责说明书、人员编制及配置标准、工作流程、岗位工作项和各项管理制度等。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成***置业有限公司所有业务部门。

4职责4.1人资行政中心是公司体系管理文件发布及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体系管理文件,组织体系管理文件的控制设计维护与运行监督,负责归口发布体系管理文件。

4.1.1人资行政总监负责牵头各中心/部门开展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修订工作,汇总分析体系文件试运行效果,跟进各中心/部门执行情况并督促持续改进。

4.1.2 人力资源部经理协助人资行政总监组织开展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修订工作,跟踪各中心试运行情况,组织开展试运行后续修订4.1.3 行政部专员负责会议室预订、参会人员通知、会议资料准备、完成管理体系文件修订稿发文流程。

4.2各业务中心/部门各部门、专业公司按照体系管理的各项要求,负责本中心/部门具体业务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以及业务体系管理的运行监督,负责指导城市公司分管具体业务管理体系的编制和运行监督工作。

4.2.1 各业务中心/部门负责人负责提出修订体系文件的建议、主持或参与体系文件修订、换版讨论会议、管理体系文件修订稿的审核工作、完成本业务体系管理文件的初步修订、按流程要求完成修订文件的意见会签。

4.2.2各业务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会议成果按要求完成体系文件修订稿整理。

2015新版评审准则与旧版评审准则要求的程序及对应条款

2015新版评审准则与旧版评审准则要求的程序及对应条款

2015新版评审准则与旧版评审准则要求的程序及对应条款新准则要求的程序程序的说明对应新准则的条款对应旧准则的条款1 人员管理程序(1)原来有内容,但没有明确建立程序4.2.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

5.1.1实验室应有与其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

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2 人员培训程序(1)新增程序4.2.4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

3 设施环境控制程序(2)原来有内容,但没有明确建立程序4.3.2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不会对所要求的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应予特别注意。

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

5.2.2 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4 内务管理程序(3)原来有内容,但没有明确必须建立程序4.3.4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必要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5.2.5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5 设备管理程序(4)原来有,但没有明确建立程序的内容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最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15版)

最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15版)

程序文件汇编依据GB/T19001-2015idtISO9001:2015标准编制文件编号:HT-CX-2020版次状态:A/O发放编号:编制:行政部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20年4月10日实施日期:2020年4月10日0.1目录1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3)2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5)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8)4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1)5组织知识控制程序 (13)6沟通控制程序 (15)7文件控制程序 (17)8记录控制程序 (20)9运行策划和控制程序 (22)10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控制程序 (24)11外部提供产品、服务和过程控制程序 (26)12销售和服务控制控制程序 (30)13组织更改管理控制程序 (32)1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6)15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8)1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39)17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41)18分析和评价控制程序 (43)19内部审核程序 (46)2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9)21改进控制程序 (52)1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1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范围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职责3.1行政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程序4.1组织环境管理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12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12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1.目的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是实验室任务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合同评审关系到后续测试的方方面面,所以合同评审至关重要。

为实施检测过程中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提供程序规则;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后评价满足该合同要求的能力并形成文件,消除合同双方对要求、标书和合同的差异,确保有能力及时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检测服务中对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及履行期间客户提出变更合同时的评审。

3.职责:3.1 技术负责人3.1.1受权与客户签立检测合同,组织对非常规检测合同的评审,负责解决执行合同所必要的资源。

3.1.2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检测室负责人:负责评审与本专业有关的检测合同的能力。

3.3 综合室:负责合同的接收、洽谈与沟通,协助组织有关部门对合同进行评审,办理日常“检测委托书(合同)”。

3.4 资料管理员:负责保存与合同签立、履行和评审有关的文件和记录。

4.工作程序4.1 合同的类型和形式4.1.1 常规合同:已通过权威机构认可的常规检测项目的合同4.1.2 非常规合同(或特殊合同):包括新的、重要的、大宗的、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的合同。

4.1.3 合同可以是为客户提供检测服务的任何书面或口头协议,合同形式包括正式合同、客户委托单、信函、传真、电话、电报、或E-mail等。

4.2客户要求的确定4.2.1由综合室对客户明示的要求进行确认并识别客户潜在的要求,包括习惯上隐含的、无须明示的要求,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4.2.2 由综合室就客户要求与客户进行沟通,就是否承接检测项目报技术负责人或授权人审核批准;4.2.3在对客户要求和承接该项目进行确认后,由业务室与客户进行洽谈订合同。

4.2.4客户要求、标书与合同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

4.3合同评审三大主要要素4.3.1技术要素的评审1)检测性质评审:要充分考虑法定、仲裁或鉴定及委托检测的客户需求存在差异,直接影响评审内容、方法和方式。

21内部审核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21内部审核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内部审核程序1.目的为验证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

3.职责3.1总经理1)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2)确保内部审核所需的资源。

3.2质量负责人1)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2)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3)确定内部审核组长和审核员;4)批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5)向总经理报告内部审核结果。

6)负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3综合室1)协助质量负责人编制和组织实施“年度内部审核计划”;2)负责内部审核资料、记录的保管。

3.4内部审核组长1)编制、实施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2)编写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3.5内审员:根据审核组长分配的任务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3.6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核组开展审核工作。

4.工作程序4.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4.1.1根据受审核区域及其活动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并根据以往审核结果和管理层的需要,质量负责人策划实验室年度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并要求覆盖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

4.1.2出现以下情况,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并上报总经理批准,及时组织附加内审:1)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2)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3)发生严重不符合检测工作或偏离实验室的政策、程序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化;4)在接受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

4.2内部审核准备4.2.1审核员应由经过培训并熟悉管理体系、由总经理任命为审核员的人员担任;4.2.2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落实审核组,确定审核组成员,指定审核组长;4.2.3 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内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安排审核任务时注意审核员不审核与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部分;4.2.4 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编制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审核后,上报总经理批准。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方案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换版方案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换版实施方案
国家认监委新近颁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省质监局要求“已获证检验检测机构应于2016年6月30日前按照‘新准则’要求补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完成换版。

”为了做好中心资质认定有关工作,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平稳过渡,特制定中心体系文件修改办法如下:
一、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
二、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三、时间安排
1、3月7日-3月11日管理体系框架
2、3月14日-3月25日质量手册全面修改
3、3月28日-4月8日程序文件修订
4、4月11日-4月15日体系文件审核
5、4月18日-4月22日体系文件批准
6、4月29日体系文件宣贯
7、5月-7月新体系文件试运行并征求意见
8、8月初修改、定稿、印刷
9、8月中旬 2016年附加内审
10、9月中旬 2016年附加管理评审
四、工作流程
五、工作要求
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应具有系统、全面、有效、适用的特征,各要素相互依赖、配合、促进、制约,形成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对各项活动覆盖、有效控制,具备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功能,可不断改进。

5.1质量手册的修改
质量手册是按照质量方针、目标和适用的质量体系标准描述管理体系的要求。

应能反映质量管理体系总貌,内容清楚、准确、全面、适用、易懂。

表1新版质量手册框架及修改分工表。

17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17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1.目的为了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检测过程和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范围检测过程和管理体系运行中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和纠正。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和内审员通过内审识别不符合工作,跟踪纠正活动和措施的实施;3.2检测室负责人和监督员识别检测过程中的不符合工作,对轻微不符合及时予以纠正,对较严重或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不符合工作必要时可暂停其工作并上报技术负责人;3.3技术负责人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做出评估,对不符合工作可接受性和是否需扣发或追回报告甚至通知客户取消工作做出决定;3.4技术负责人审批纠正措施和批准恢复工作。

4.工作程序4.1不符合工作的识别和报告4.1.1不符合工作的识别根据不符合可能造成的后果,将不符合分为轻微不符合、一般不符合、严重不符合等三种。

4.1.1.1轻微不符合是指检测人员工作疏忽、求快图省事、对程序和检测方法规定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不会对检测质量造成不良后果的不符合。

4.1.1.2 一般不符合是指对检测/校准结果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涉及法律、安全和重大经济责任,对客户的利益没有构成损害的不符合;4.1.1.3严重不符合是指下列情况造成的、对检测结果有严重影响的不符合:a)使用曾经过载给出可疑数据、发现已超差、出现间隙性工作不正常和其它异常的设备;b)使用失效标准和方法;c)环境条件失控;d)能力验证或比对结果离群或一致性不满意;e)检测质量控制发现检测系统不正常。

4.1.2公司成员发现不符合工作后,应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除轻微不符合及时指出及时纠正外,应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要求通知单”,做好相关记录,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

4.1.3公司各级管理、监督、核查、内审人员和检测执行人员,有责任及时发现检测过程或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

4.2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监督员应对发现的不符合进行评价,确认不符合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可接受的程度,确定改进方案和措施。

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年新版)

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年新版)

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16年新版)质量手册文件控制编号:NW/QMA-01(第一版)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文件控制状态:受控 非受控□发放编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0日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某某市场监督检验所发布授权书和不干预说明 (03)发布令 (04)1、概述 (05)2、质量手册说明 (06)3、质量手册管理 (08)4、评审要求 (10)4.1组织 (10)4.2人员 (12)4.3设施和环境条件 (14)4.4设备 (16)4.5管理体系 (19)4.5.1管理体系 (19)4.5.2质量方针和目标 (21)4.5.3公正性声明 (23)4.5.4文件控制 (24)4.5.5合同评审 (26)4.5.6检测分包 (27)4.5.7服务与供应品采购 (28)4.5.8服务客户 (29)4.5.9投诉 (30)4.5.10不符合工作 (31)4.5.11纠正措施 (32)4.5.12预防措施 (33)4.5.13改进 (34)4.5.14记录 (35)4.5.15内部审核 (36)4.5.16管理评审 (37)4.5.17检测方法 (38)4.5.18测定不确定度 (41)4.5.19采样 (42)4.5.20样品处置 (43)4.5.21质量控制 (44)4.5.22结果报告 (46)5、附录 (49)5.1《员工行为规范》 (49)5.2《组织机构图》 (50)5.3《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 (52)5.4《各部门职责》 (54)5.5《各岗位职责》 (55)5.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59)5.7《权利的委派》 (62)5.8《授权签字人识别一览表》 (63)5.9《程序文件目录》 (64)5.10《管理体系框图》 (66)5.11《检测能力表》 (67)5.12《公司平面图》 (68)5.13《量值溯源图》 (69)6、修订页 (70)授权书和不干预说明我作为某某市场监督检验所的法人代表,现任命吕鹏为某某市场监督检验所的总经理。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层应对以下人员授权()。

A.进行特定类型的抽样人员B.进行检测的人员C.样品接收人员D.对检测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正确答案:A、B、D本题解析: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2.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

A.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失实的B.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资质认定的C.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整改期间擅自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D.非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检测报告的正确答案:B、C本题解析:第四十五条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一)未经检验检测或者以篡改数据、结果等方式,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整改期间擅自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者逾期未改正、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认定的;(四)依法应当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的其他情形。

被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3.信用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B.客观C.全面D.公开正确答案:A、B、D本题解析:《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P3页第三条,信用评价应遵循公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4.按照《公路工程标准体系》要求,由交通部发布的标准编号为JTGB01-2001分别表示的是()。

A.JTG是交、通、公三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B.A.B类标准后的数字为序号C.种类序号D.标准的序号正确答案:A、B、C、D本题解析:(1)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板块序号、模块序号、标准序号、标准发布年组成。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旧对比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旧对比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与旧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对比及区别一、名称改变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二、框架改变1、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19个要素◆管理要求:11个要素4.1组织、4.2 管理体系、4.3 文件控制、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6 合同评审、4.7 申诉和投诉、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9 记录、4.10 内部审核、4.11 管理评审◆技术要求:8个要素5.1 人员、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3 检测和校准方法、5.4 设备和标准物质、5.5 量值溯源、5.6 抽样和样品处置、5.7结果质量控制、5.8 结果报告2、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共5个要求+1个特殊要求,还增加3个术语解释(1)5个要求+1个特殊要求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4.6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2)3个术语解释3.1资质认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3资质认定评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员,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11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修旧)

11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修旧)

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1.0目的:对公司所有与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人员均能得到现行有效受控版本。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管理等各环节的控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报告、外来文件、档案类文件、计划类文件、网络文件等。

2.1 组织1.若是独立法人要求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或者三证合一);2.若是法人授权形式的实验室, 应有: 法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授权书, 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声明和承诺;3.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关键人员的任命书,包括技术管理层人员或技术负责人 ( 即管理者代表) 、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员、内审员的任命文件;4.有关人员的授权书, 包括检测报告批准人、提出“意见和解释”者、负责分包者、特殊类型样品检测者、特殊设备操作者、实验室公章使用保管员授权书;5.准予上岗任职书, 包括检测员、抽样员、样品管理员、资料档案管理员、仪器设备及其计量检定管理员、电脑程序编制者以及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员。

6.人员的任职、授权、任命的撤换、调整文件;实验室的授权和其他资质证书。

2.2 管理体系1.质量手册各版本的正本。

2. 程序文件目录及各版本的正本。

3.作业指导书目录及各版本的正本, 适合时可分为: 制样规程、检测细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4.规章制度、公章使用管理制度、检验收费制度、三废处理制度以及实验室服务标准、员工守则、检测完成时限规定等。

5. 实验室认可有关标准、准则有效版本6.质量记录、质量计划目录及各版本有效正本的空白样张。

2.3 文件控制1.受控文件发放 / 回收 /销毁记录;2.受控文件变更 /修改 / 增补记录;3.受控文件停用 /启用 / 替换记录;4.文件定期评审记录;5.磁盘、光盘目录;6.技术书刊、工具手册目录。

2.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1.常规例行的检验委托合同;2.大宗客户的长期持续委托总合同或协议书, 及评审记录、合同、修改记录;3.特殊的 ( 新的、复杂的、重要的、先进的 ) 检验委托合同书, 及其评审记录, 与客户讨论的记录, 再评审记录, 以及合同修改记录、通知书;4.口头委托检验记录。

29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29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修旧)(2015 2016新版 评审准则 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目的为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及可信度,评估和监督实验室能力维持的状况,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本公司能够满足对检测质量的要求,本公司实施有计划的检测质量控制活动,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导致不符合检测的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提供保证,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内部各检测室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职责质量保证人组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检验室组织实施,各部门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中的监督。

)本要素归口技术质量室管理;)质量保证人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的制定,并对实施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确认,根据过程质量监督和结果质量控制,对检测结论进行签字确认;)各检测室主任(包括检测、校对人员)负责提供检验报告所需的检测结果;)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质量的现场验证,核对并签字确认;)质量保证人负责进行结果质量审核并签字确认;)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委托检测项的评审并验收,负责回避的分流和查验管理;)技术总工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的批准执行。

质量控制活动要点概述①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进行监控(俗称盲样监控);②使用次级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俗称物品质控)开展内部质量控制;③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④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抽查,核验检测数据的复现性或差值复现性;⑤对检测项目进行再检测或重复检测,其判据是 值;⑥分析一个项目参数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⑦对公司内部人员、设备等进行比对。

质量控制活动分为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以保留样的再检测和使用标准物质为主,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参加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方法为主。

年初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工作质量状况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将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纳入计划中。

应将下列情况纳入质量控制计划中:新开展的检验工作;年度能力验证或比对试验不合格的项目;非标准检验方法确认的项目;允许偏离标准的项目;新引进的检验员从事的项目;主要检测项目和经常性开展的项目。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管理程序1. 管理评审的目的管理评审是指通过一个有系统的过程来审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QMS)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和公司目标,以及发现改进QMS的机会。

2. 管理评审范围管理评审范围包括整个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其他管理系统的相关文件。

3. 管理评审的周期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或按需要增加管理评审的频率。

4. 管理评审的过程1.召集管理评审小组成员2.准备管理评审议程3.分发文件:–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上一次管理评审后的行动计划–过去一年的不良事件、投诉、纠纷和质量问题的记录–公司目标的绩效和业绩–规章制度、流程或流程图和说明书4.进行管理评审:–确定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要求–发现质量体系方面的问题和机会来改进–确定行动计划、解决问题和机会来提高公司的业务绩效5.发布管理评审报告:–结合管理评审议程,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报告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发现、决议和建议的行动计划,包括提供改进的建议5. 管理评审的责任1.管理评审小组的职能和责任–负责确定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要求–发现质量体系方面的问题和机会来改进–确定行动计划、解决问题和机会来提高公司的业务绩效–撰写、审核和发布管理评审报告2.QMS管理负责人的职能和责任–召集管理评审小组成员–确保小组成员能够执行评审议程–确保管理评审小组的职能和责任–提供任何其他的支持6. 管理评审的记录管理评审小组成员必须维护管理评审的所有记录,包括评审议程、会议记录、发现、决议和建议的行动计划,以及管理评审报告。

7. 管理评审遵守的法规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1:2015,公司需审查并遵守参考法规、标准和规定,确保其符合其需要和期望。

8. 管理评审的相关文件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管理评审议程3.上一次管理评审后的行动计划4.过去一年的不良事件、投诉、纠纷和质量问题的记录5.公司目标的绩效和业绩6.规章制度、流程或流程图和说明书7.管理评审报告9. 管理评审的改进通过对管理评审的结果进行分析、定期更新和监测的方式,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XXX-QEP-20.内部审核管理程序1.0 目的确立本公司内部审核程序,确保公司质量、HSF/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及符合性。

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HSF/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3.0定义:无4.0 职责4.1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审核组长并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4.2审核组长负责组织内审,编制《内审工作分派表》以及协调有关内审的一切活动。

4.3审核组员负责实施内审,发出相应之《不符合报告》并跟进其是否按时回应及有效。

4.4各部门相关人员在实施内审时,应予以配合、协助。

5.0 内容5.1审核的频次、人员及内审5.1.1内部审核一般为一年一次。

5.1.2由管理者代表担任审核组长或由其任命。

审核组长负责组织审核小组,挑选审核组员。

所有审核组员必须是通过培训合格的资格内审员。

5.1.3管理者代表每年元月份前制订《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及准备相关文件、资料。

领导审核组员进行定期审核。

审核组员依据标准、手册、程序文件及工作文件,对体系所涉及之部门、活动等予以审核。

5.1.4出现重大质量、HSF/环境事故时,或组织架构发生重大变更,或依总经理指示,管理者代表负责及时安排修订《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外的内部审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5.2审核活动过程5.2.1审核组长发出《内审工作分派表》,提前通知各内审员及相关部门。

5.2.2各审核组员熟悉日程安排,根据《内审工作分派表》,制订与自己承担任务相应的《审核检查表》。

审核组员不参与与自己工作有直接责任关系的部门及项目的审核。

5.2.3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首次会议,以明确内审的目的、依据、范围、方式等。

首次会议参加人员: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审核组员及各部门主管。

5.3现场审核5.3.1各部门主管根据审核日程安排做好准备。

5.3.2各审核组员按日程安排和《审核检查表》到现场收集客观证据。

5.3.3各审核组员将收集的客观证据记录于《审核检查表》,受审方主管作确认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体系文件管理程序1.0目的:对公司所有与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人员均能得到现行有效受控版本。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修改和管理等各环节的控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报告、外来文件、档案类文件、计划类文件、网络文件等。

2.1 组织1.若是独立法人要求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或者三证合一);2.若是法人授权形式的实验室, 应有: 法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授权书, 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声明和承诺;3.最高管理者的任命文件,关键人员的任命书,包括技术管理层人员或技术负责人 ( 即管理者代表) 、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监督员、内审员的任命文件;4.有关人员的授权书, 包括检测报告批准人、提出“意见和解释”者、负责分包者、特殊类型样品检测者、特殊设备操作者、实验室公章使用保管员授权书;5.准予上岗任职书, 包括检测员、抽样员、样品管理员、资料档案管理员、仪器设备及其计量检定管理员、电脑程序编制者以及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员。

6.人员的任职、授权、任命的撤换、调整文件;实验室的授权和其他资质证书。

2.2 管理体系1.质量手册各版本的正本。

2. 程序文件目录及各版本的正本。

3.作业指导书目录及各版本的正本, 适合时可分为: 制样规程、检测细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4.规章制度、公章使用管理制度、检验收费制度、三废处理制度以及实验室服务标准、员工守则、检测完成时限规定等。

5. 实验室认可有关标准、准则有效版本6.质量记录、质量计划目录及各版本有效正本的空白样张。

2.3 文件控制1.受控文件发放 / 回收 /销毁记录;2.受控文件变更 /修改 / 增补记录;3.受控文件停用 /启用 / 替换记录;4.文件定期评审记录;5.磁盘、光盘目录;6.技术书刊、工具手册目录。

2.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1.常规例行的检验委托合同;2.大宗客户的长期持续委托总合同或协议书, 及评审记录、合同、修改记录;3.特殊的 ( 新的、复杂的、重要的、先进的 ) 检验委托合同书, 及其评审记录, 与客户讨论的记录, 再评审记录, 以及合同修改记录、通知书;4.口头委托检验记录。

2.5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1.分包检验: 合格分包方的名录及其注册资料,分包协议书, 在有分包检验项目任务时, 即时发出分包检验委托函件, 分包方出具的检测报告。

2.被分包检验: 其他实验室分包给本实验室的分包协议书, 发来的分包检验委托函件, 本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副本及其整个检验过程的记录原件。

2.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1.合格服务方: 计量检定 / 校准、建筑装修, 设备维修, 环境条件测试等机构的名录及资质证明文件, 服务机构的评价记录;2.供应品的采购、验收: 供应品和消耗品合格供应商名录及其资质证明文件;3.供应品和消耗品的采购计划、审批记录;4.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符合性检查证实记录;5.重要物品,供应商的评价记录。

2.7 服务客户1.服务记事: 陪同客户合理进入相关检验场所监视的记录, 帮助客户打包, 发送验证用检品的记录;向客户对检测结果作出意见和解释的谈话记录;2.客户访问: 征询客户意见的调查表反馈函件, 对客户意见汇总小结。

2.8 投诉1.投诉( 书面、口头) 记录, 调查处理记录及其纠正/纠正措施记录。

2.9 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1.差错的发现、识别、建议处理、有效性评审记录;2.纠正措施记录( 适用时) , 检测结果差错统计记录( 表) 。

2.10 纠正措施1.不符合项纠正措施记录 ( 原因分析、选择、实施、监控、验证有效性) , 相应的文件修改记录, 附加内审 ( 适合时 )记录。

2.11预防措施1.潜在不合格项目的调研取证、分析、确定记录;2.预防措施计划表, 预防措施实施计划、验证记录, 文件修改和提交管理评审的记录。

2.12 记录的控制1.记录 ( 档案) 卷宗目录及标识;2.会议记录、研讨类会议记录。

2.13 内部审核1.年度内审计划表、内审实施计划表、内审通知书;2.内审检查表及记录;内审首次 / 末次会议记录;3.内审缺陷 /不符合项报告;4.内审的总结报告及其分发登记表, 交付管理评审记事;5.制订的纠正措施及其验证记录;6.修订的文件( 适合时);7.客户通知书( 需要时) 。

2.14 管理评审1.管理评审日程计划表、评审实施计划表、评审会议通知;2.评审前输入的信息材料;3.评审会议记录、总结报告及其发放登记表;4.评审结果输入计划系统的确认记录;5.改进措施的检查、督促验证记录;文件更改材料( 适合时) 。

2.15 人员1.人员培训相关记录: 人员一览表 ( 包括长期使用的或聘用的检测和管理两个方面的任岗位) ;员工培训规划、员工培训年度实施计划, 年度培训总结报告;2.员工集体、个人在实验室内外学习培训的记录, 以及考绩或所获证书登记表;3.员工技术档案: 每个员工的技术履历表、学历和技术职称证件( 复印件) 、获准上岗岗位和( 或) 任命、授权职务资格登记表;获证获奖复印证件;4.上岗考核( 应知应会等) 记录文件。

2.16 设施和环境条件1.环境条件技术指标及控制措施一览表;环境条件监控记录;2.实验室平面分布图( 最好有安全通道、水电气管线走向、设置的灭火器材点等)3.安全健康、环境检查计划与记录。

2.17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1.承检项目、参数目录及其标准( 有效版本) 及发布的修改号文件;2. 基础标准、通用标准规范目录及其有效版本;3.与承检项目相关的国外先进的、国际的检测方法标准目录及有效版本;4.作废但有保存价值的标准;5.企业标准;6.本实验室制订的检测方法及其计划、方案、文献总结、制订过程中的记录、总结, 鉴定确认的材料;7.非标准检测方法( 含编写的文件及其确认的材料) ;8.检测附加细则 ( 对检测方法的补充说明) 目录及其文件;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估算记录。

2.18 设备1.设备总台帐( 按计量仪器、非计量仪器分列 ) ;2.设备计量校准: 周期检定计划表, 年度周期检定实施表及其记录;3.检定证书、测试( 校准) 报告;4.本实验室对检定证书 / 测试 ( 校准) 报告的核查、评定记录;5.设备档案: 主要、贵重、必须的检测、抽样、制样设备档案, 按每种单独立卷;6.设备期间核查: 核查计划表, 核查操作规程, 核查记录, 核查年度总结;7.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返回后设备的功能和校准状态的核查记录;8.内部校准仪器: 内部规程及记录( 适合时) 。

2.19 测量溯源性1.有标准物质一览表及其证书、使用记录;2.期间核查计划日程、方法、核查记录;3.参考标准一览表及其校准证书、使用记录;4.期间核查计划日程、程序及记录( 适合时) 。

2.30 抽样标准1.抽样标准( 规范) 目录及其有效版本;2.特殊、典型抽样的规定和记录;3.客户认可的抽样程序, 要求偏离、增删时的记录, 及其由此对相关人员的通知书( 适合时) 。

2.31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1.检测物品( 样品 ) 接收、入库、领用、检毕退库、销毁或归还客户;2.对物品( 样品 ) 存在疑问与客户对话、妥善处理的记录;3.制样规程( 适合时);4.样品环境条件监控: 样品室、柜的环境条件监控记录;5.样品保存环境条件的监控记录( 适合时) 。

2.32 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1.比对 / 能力验证计划, 实施结果与评价记录,重检记录;2.相同 / 不同方法重检、保留样再检的计划, 实施结果与评价记录;3.质控图目录及所绘制的检测参数质控图;4.分析、评价记录;5.采取的纠正活动记录( 适合时) 。

2.33 结果报告1. 检测报告修改、补充、更正以及更正重发的检测报告副本及其声明;2. 收回的原发出的检测报告( 适合时) ;3. 检测报告: 按照检验类别( 监督抽检、验货检验、送样委托检验、仲裁检验、质量鉴定等) 、任务来源, 按年度分开列卷。

归档时宜以每个( 类、批) 检测样品为单元, 即依照检验顺序, 将任务或委托检验合同、收样单或抽样单、样品入库检查编码单、检验任务流转单( 或检品卡或指令单) 、检验原始记录( 含作废、改变检验结果的) 、检测报告副本合并装订, 适合时还应包含制样记录单。

3.0职责:3.1总经理批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3.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并审核质量手册和与管理要素有关的程序文件;并负责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3.3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并审核技术类程序文件,组织制修订、审核和批准作业指导书,并保持其有效性;3.4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组织编写第三层次文件。

包括:本部门检测方法、校准规范、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作业报导书、期间核查方案,以及相关管理记录的整理、归档和控制。

3.5资料员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保管和发放。

3.6质量负责人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工作程序4.1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4.1.1第一层次为描述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要素的质量手册;4.1.2第二层次为描述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控制各要素所涉及到的岗位职责、质量活动环节的程序性文件;4.1.3第三层次为供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作业指导文件及质量活动的见证记录文件、检测报告和实现预定质量目标的计划类文件。

4.2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布4.2.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由总经理主持制订和发布,并向全体员工宣贯,动员其积极参与质量活动,将质量方针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个具体岗位上;4.2.2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策划编写,研究确定各层次文件的编写格式、内容,统一编写要求和编号规则,建立各层次文件之间的衔接关系;4.2.3第一层次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总经理批准发布;4.2.4第二层次的管理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起草并审核,由总经理批准发布;4.2.5第二层次的技术类文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起草并审核,由总经理批准发布;4.2.6第三层次文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人员编制,经有关人员审核后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发布;4.2.7管理体系文件正式发布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文件的宣贯。

4.3管理体系文件的维护和修订4.3.1质量负责人应定期对质量手册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和执行情况向总经理汇报。

总经理应根据适用性和有效性做出补充、调整和修改的决定,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

4.3.2第二层文件应由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进行维护,结合实际执行情况适时进行补充、调整和修订,保持现行有效。

4.3.3第三层文件应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公司检测能力和活动的要求组织修订,并维护其现行有效。

4.3.4在修改篇幅不大或要求紧急等特殊情况时,允许由原文件的批准者做书写修改,修改部分应注有修改者签字和修改的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