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 通过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四、教学难点: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资料。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小组讨论的准备。

一、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重阳节的了解,引入主题。

2. 讲解: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如“重阳节与登高”、“桓景射日”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展示:通过PPT或实物展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插茱萸、登高、赏菊等。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在重阳节的习俗体验。

三、重阳节的文化意义:1. 讲解:阐述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如敬老、感恩等。

2. 讨论:分组讨论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3. 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重阳节的传说故事表演:1. 分组: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说故事进行编排。

2. 表演:各组表演所选传说故事,其他学生观看。

3.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对重阳节的认识。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调查家人对重阳节的习俗和感受等。

3. 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重阳节的书籍或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说故事,如“重阳节与登高”、“桓景射日”等。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重阳节的传说》教案适用年级:三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通过学习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难点:1. 理解重阳节传说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3. 重阳节传说故事素材4. 活动道具(如重阳糕、菊花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重阳节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重阳节的话题,引入本课内容。

2. 重阳节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课件,讲解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使学生对重阳节有全面的了解。

3. 重阳节传说故事分享:教师讲述重阳节传说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重阳节传说故事,互相交流学习。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重阳糕、赏菊花等,亲身感受重阳节的文化魅力。

五、课后作业1. 调查家庭成员对重阳节的了解,了解家庭中的重阳节习俗。

2. 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设计一个重阳节活动方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阳节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重阳节传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意表现。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重阳节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景点,加深对重阳节的认识。

2. 邀请传统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了解。

九、教学修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和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理解重阳节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意识。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流程第一节:导入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起学生对重阳节的兴趣。

2.提问:提问学生对重阳节是否了解,是否参与过相关的庆祝活动。

第二节:背景知识介绍1.课堂讲解: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提问:随机提问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情况。

第三节:传说故事阅读理解1.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则与重阳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2.组内讨论:每组讨论所阅读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并将结果记录在小组手写笔记上。

3.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所阅读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第四节:重阳节的意义和庆祝活动1.思考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重阳节的看法和庆祝活动的理解。

2.班级讨论: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共同提出庆祝重阳节的各种活动。

3.小结:总结庆祝重阳节的常见活动,并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五节:写作练习1.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重阳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并包括自己对庆祝重阳节的理解和想法。

2.提示: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结构指导。

3.互评讨论: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节:总结与评价1.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内容,总结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庆祝活动和文化内涵。

2.自我评价:学生提出本节课收获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当地的重阳节庆祝活动和习俗。

•在课后组织班级重阳节庆祝活动,如包粽子、赏菊花等。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阳节的寓意。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拓展对重阳节相关文化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内容,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学会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拓展对重阳节相关文化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文本及配套课件。

2. 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相关文化。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重阳节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

公开课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

公开课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

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5篇第一篇: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到重点词句体会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利用板书提示,复述故事情节。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一、听写本课生字词:和和睦睦掷出侵袭拜师学艺瓶子和蔼可亲斩妖除魔二、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重阳节的传说》,你们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学生讲述故事)(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了桓景不怕困难,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

) 那桓景到底历经了怎样的艰险,又是怎样铲除瘟魔的,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重阳节的传说》三、深入研读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斩妖除魔)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的,你有什么感受?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部分,桓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桓景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名说,补充、概括汇报交流:1、(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登高山喝菊花酒带着茱萸)2、假如,我们是当地的老百姓,现在瘟魔又要来了,你和大家都分到了桓景的茱萸叶,喝了菊花酒,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指导观察插图)(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

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冲、掷、扎)(你能带着你的体会给我们读读这部分吗?)桓景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抓住桓景与瘟魔搏斗时的场景,说明他武艺的高强。

)(能抓住关键的动词体会到景的勇敢,这很好。

)你们还能从哪感受到景的武艺术高强?(3)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阳节的传说》。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爱老人、尊老敬老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朗读与背诵。

2.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的学习。

3.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重阳节相关文化背景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文本。

2. 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资料,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重阳节的了解和经历。

2. 课堂阅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正确书写。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生字词的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重阳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的寓意是什么?5.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尊老敬老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关爱老人的经历和感受。

(3)布置作业:以“我心中的重阳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拓展(1)介绍重阳节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各地习俗。

(2)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创作展示(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与重阳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讨论重阳节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最新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精品)

最新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精品)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一、导入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和睦的家庭。

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学生甲:桓景很难过。

他想一定要为家里人报仇。

学生乙:桓景特别伤心。

他想一定要除掉瘟魔,不让瘟魔再害人了。

学生丙:桓景看到家人死去,伤心得都哭了。

他想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学好武艺,杀死瘟魔。

就是这种一定要斩妖除魔的信念支撑着桓景,他排除万难去拜师学艺。

最后,他杀死瘟魔了吗?他是怎样铲除瘟魔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1、上节课我们画出了表现桓景不怕困难、特别勇敢的句子。

请你快速看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

2、集体交流。

对于句子的分析,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对比朗读: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蹚过了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见到了费长房。

①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②从这些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甲:我觉得桓景走了很远的路,才见到费长房。

学生乙:路特别远,又不好走,桓景很辛苦。

③桓景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甲:可能会碰到野兽,有生命危险。

学生乙:他的干粮吃完了,鞋磨破了,他挨饿受冻。

学生丙:山路很危险,有几次夜里赶路他差点儿摔下山崖。

④遇到这么多困难,他为什么仍不放弃?(为家里人报仇,要除掉瘟魔的决心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⑤是啊!每当想起家人,桓景就有了力量。

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桓景克服了很多困难,经过了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才见到费长房。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⑦桓景见到费长房时,他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甲:他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

学生乙:他的身上可能还有伤。

学生丙:桓景一定又黑又瘦。

⑧如果你就是费长房,你会说什么?(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①想象桓景每天都是怎样练习的。

学生甲:他每天特别早就起来练习武艺。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2.能够简单叙述《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3.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重阳节的起源和相关传说的介绍;2.《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3.相关习俗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教具:图片、幻灯片等;2.课本: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这个节日的兴趣。

第二步:故事导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2.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想象故事情节;3.学生就故事情节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故事讲述(15分钟)1.老师再次讲述《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意义。

第四步: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重阳节的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讨论的结果。

第五步:习俗了解(10分钟)1.老师介绍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饮菊花茶等;2.学生了解习俗的意义,并体验其中的一项习俗活动。

第六步:思考问题(5分钟)1.老师出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故事和习俗相关的问题;2.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给出各自的观点。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2.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重阳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事讲述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讨论和问题思考的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七年级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七年级公开课《重阳节的传说》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阳节的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重阳节习俗。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生字词,查字典、词典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传说有哪些特点?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五、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重阳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重阳节的活动方案。

2.各组分享活动方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完成质量。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重阳节的文化传承下去?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重阳节的文化传承方案。

2.各组分享方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将重阳节的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2.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完成质量。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重阳节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2)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学会关爱老人,尊敬长辈。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传说故事,感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深刻理解重阳节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重阳节的传说》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小组讨论准备。

【教学内容】1. 导入:简要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感受文章的韵味。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

4. 课后资料展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丰富对重阳节的认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爱老人,尊敬长辈。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阳节的重要性和传统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阳节的认识。

2. 新课导入: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习俗等。

3.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重阳节的传说》,感受文章的韵味。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弥勒佛》、《国王的宝碗》。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趾高气扬、侵袭”等词语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了重阳节的由来,及桓景的精神。
教学
难点
桓景的精神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第二课时
一、研读感悟
1、桓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画出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四年级语文《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尊老敬老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2.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重阳节的重要意义。

2. 学会尊重老人,培养尊老敬老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重阳节的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重阳节的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2.2 学生思考: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4. 拓展延伸4.1 教师出示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赏菊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重阳节习俗。

5. 课堂小结5.2 学生谈收获,培养尊老敬老的品质。

6. 课后作业6.1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重阳节的图画。

6.2 学生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重阳节主题活动,如重阳节文艺演出、重阳节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教学参考资源1. 《重阳节的传说》课文原文。

2. 重阳节的相关视频资料。

3. 重阳节的图片素材。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重阳节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重阳节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重阳节的传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重阳节的传说》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重阳节的氛围。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背后的意义。

2.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重阳节相关知识。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3.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4.课堂讨论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1)重阳节的传说有哪些感人之处?2)你认为重阳节的意义在哪里?3)你是如何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4.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小组活动5.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个小剧本。

5.2各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6.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1.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短文。

2.拓展作业2.1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与重阳节进行对比。

2.2观看有关重阳节的纪录片或电影,进一步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1.1:通过具体段落的学习,学生能够复述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在《重阳节的传说》中,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重要角色和事件呢?”学生A:“故事里有老爷爷、老奶奶和他们的孙子,还有那个神奇的菊花。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重阳节传说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重阳节的相关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对重阳节的文化价值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重阳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重阳节以及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

1、介绍重阳节的时间(农历九月初九)和名称的含义(“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2、讲解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三)传说故事讲述(15 分钟)1、讲述恒景斩瘟魔的传说东汉时期,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它经常出来害人。

有个叫恒景的青年,决心除掉瘟魔。

他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长。

仙长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地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

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

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2、与学生互动,提问他们从这个传说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勇敢、正义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重阳节有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等习俗?2、你认为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3、除了传说中的恒景,还有哪些人或事能体现重阳节的精神内涵?(五)总结分享(10 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的传说教案

重阳节传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重阳节传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2. 重阳节的习俗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2. 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重阳节的传说背后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阳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重阳节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相关手工艺品,加深对重阳节的认识。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重阳节的认识和感悟。

二、讲解重阳节的传说(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重阳节的主要传说,如“登高避邪”、“佩茱萸消灾”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探讨重阳节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重阳节传说背后的意义。

四、了解重阳节的习俗(10分钟)1. 教师介绍重阳节的各项习俗,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佩茱萸等。

2. 学生了解并记录重阳节的习俗。

五、动手制作手工艺品(15分钟)1. 教师发放材料,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与重阳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2.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调查更多关于重阳节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 编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重阳节的认识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重阳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重阳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如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传说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传说的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有关重阳节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

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

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板书:重阳节)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1.重阳节的来历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第一则:采自河南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4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4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以及重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勇于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课前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孩子们发现了吗?这首古诗都和哪个节日有关啊?(重阳节)师:上节课,我们对重阳节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

师:请孩子们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师:桓景为什么要去除瘟魔呢?请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瘟魔没出现之前,桓景一家过的怎样?出示课件(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师:都是这可怕的瘟魔,让一个个和和睦睦的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看着自己的亲人和乡亲们相继死去时,桓景此时会想些什么呢?师:桓景想除掉瘟魔的决心大吗?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一心)师: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试试。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齐读这句话。

师: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师学艺。

请孩子们轻声读第四自然段,你还能从哪句话中感受到桓景想除掉瘟魔的决定很大。

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他一路走,……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带着这样的体会读这句话。

师:谁再来谈自己的体会。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师: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这些词要多注意一下。

一起读这句话。

师:你还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吗?(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师:从“终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师:历经千辛万苦,桓景终于见到了费长房,他······出示课件。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学生:斩除妖魔,为民除害的故事
境在路途上所受的艰辛。〔生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同学们很会总结,如今再次读课文,找出来桓景给你留下印象
师生共读第五自然段,生读费长房的语句,老师读旁白部分。
最为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和小组之间沟通自己的感受。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二 检查预习状况 1、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板书一类字 三 梳理文章思路
1、把握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回复述本文的传奇 2、学习桓景的优秀品质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语 九九重阳,是一个团聚的节日。在古时候,每到这一天,离乡的人们 都会对家人和亲人产生思念,于是关于重阳节的诗篇就层出不穷。那么重 阳节是怎么来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传奇。〔板书课题〕
学生再次扫瞄课文,老师把文章共分为几部分说出来,学生根据此进 行划分具体段落。〔培育孩子们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四 学生分小组再读课文,进行竞赛,挑肥拣瘦,指出错误和优点 五 布置作业 1、写本文的四字两词 2、查出四字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 回忆课文上节所讲内容,导入新的学问 二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重阳节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桓景 老师:对,写了桓景的什么故事呢?
第2页共2页
老师:桓景这么艰辛的找师傅学艺是什么缘由呢?
四 作业
回到一二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
搜集有关民间的传奇故事,写下来,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融合。
老师:原来是桓景由一个美满的家庭顷刻之间因为瘟魔变得残缺不全, 【《重阳节的传奇》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S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

2.品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其在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学会用“终于”“因为……所以……”等词说句子。

3.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在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

【课前活动】游戏:猜猜猜
【教学过程】
一、智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复习引入。

2.引导质疑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加上课件图片的视觉冲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研学——合作交流,品味精神
(一)合作探究,巡视指导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桓景为什么要铲除瘟魔、为民除害?他又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把相关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在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2.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课件出示的“自学提示”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又能达到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反馈交流,感受品质
1.了解除魔原因,感受桓景的坚定决心。

⑴抓关键词句,感受桓景除魔的坚定决心。

出示句子: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师:想一想,能不能把句中的“一心”去掉?
1
(2)抓关键词“和和睦睦”理解并进行扩词练习,感受桓景的坚定决心。

(3)品味重点文段,感受桓景除魔的坚定决心。

①运用字理,学习生字“拜”。

②通过个性朗读、展开想象,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师:你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③图片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过渡:桓景拜师不容易,学艺更不容易!他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此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

大家可以先和同桌练习练习。

(课件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每天,桓景;每晚,桓景。

课件出示,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展开说话练习: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④体会并练习用“终于”说句子。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体会“终于”这个词了吗?谁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设计意图: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个性朗读等方式,感受桓景除魔的坚定决心和有勇有谋,以此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桓景刻苦训练的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2.学习课文5-8段,探究怎样除魔,感受桓景的有勇有谋。

(1)小组合作探究。

师:桓景又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下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5—8自然段,并选择其中一项任务进行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我能行”:
任务二:表演桓景除魔情景。

2
2.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进行汇报交流,既避免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课件中表格的出现让学习变得简化、生动。


三、活练——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1.课文内容填空,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

()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学生口头填空;全班齐读后,质疑: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句式练习:因为……所以……
师:同学们,故事读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桓景吗?谁来挑战一下,用上这样的句式“因为……所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进一步了解重阳节风俗的由来,加深对人物精神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善思——拓展延伸,品味传统
1.拓展:说说身边的重阳节。

2.推荐阅读,小结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是个大课堂,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融合更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走向社会,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课堂的生活化。


【板书设计】
29 重阳节的传说
勤学苦练
桓景铲除瘟魔
(纪念)有勇有谋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