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含解析)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

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

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

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

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

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

2、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

……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

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二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

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

下面是分享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

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

主要内容有:(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专题五俄国农奴制改革班级姓名[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目的1.根本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2.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大国威望;四、改革的性质(特点):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五、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改革委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有利于政治民主花;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制度,有利于法制化的发展;3.军事近代化: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加强对军官的培训等,有利于军事近代化。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变革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俄国出现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合作探究一材料一: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法律大全材料二: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

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俄国农奴的处境。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农奴制度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合作探究二材料二:俄国95%的士兵使用的是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射程三分之一的步枪。

英法已拥有蒸气机军舰几百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

请回答:1.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俄国败给英法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三材料一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你知道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吗?想了解农奴制改革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基本简介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

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俄国农奴制度的确定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

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1581年,伊凡四世(雷帝)为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

1592~1593年,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和户口登记。

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6个月以上便沦为奴仆。

1597年,沙皇下诏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5年的农民,农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当时,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3种。

地主农民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逐步失去了人身自由。

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

1607年颁布的法典规定,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收容逃亡农民者要受罚款处分,窝藏逃亡农民者要被追究。

1649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18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3
巩固练习 A、进行平缓的改革 B、农民有条件的获得解放 C、农奴“赎买”份地 3、对于农奴制,赫尔岑等知识分 子的态度是: • D、农民无条件的获得土地
• • • •
• 4、俄国知识分子在克里米亚战争前说:我们不是 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导致引文所说“失败” 的根源在于( ) • A、俄国盲目自大 B、俄国的农奴制 • C、俄国的对外扩张 D、西方国家完成现代化 • 5、俄国克里米亚战争战败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不包 括( ) • A、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B、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 • C、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 D、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7、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 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A.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很大 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赎金高于地价几倍,“解放”后 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地 主的盘剥和奴役
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C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2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2
——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战争本身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的
经济民生造成重创,农民生活更加贫困,因此激起更人的 反抗起义。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失去了许多权利,国际地 位落千丈,国内反封建反农奴制的思潮更加汹涌澎湃。而 在萧条与混乱中,政府对农民运动的镇压、地主对农民的 勒索有增无减,导致战后俄国围内矛盾进一步加剧。
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使沙 皇专制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年代 1801年~1810年 1811年~1820年 1821年~1830年 1831年~1840年 1841年~1850年 1850年~1860年
农民骚动 83次 124次 156次 143次 351次 591次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 1804年,俄国拥有16名以上工人的手工工场 1200家,50年代后期增加到2800家。工人也增加 了,1804年为22.5万人,1860年达到86万人。在 这同时,农奴制工人在1804年占工人总数的48%, 1825年为54%,1860年达到87%。不过,在各个 不同的生产部门中,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情况是不相 同的。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 矛盾激化(导火线)
1、原因: 俄国、英法 2、时间、双方: 1853-1856 俄VS英、法、奥 3、性质: 俄、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4、败因: 封建农奴制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 5、影响:
(1)使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丧失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 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 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一、奴制改革的背景
①政治上,农奴制使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主要)。
②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根本)
③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斗争与新思潮。
④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直接)。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①外部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进行改革。
②内部原因——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要求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
六、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①促进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推动了政治、司法、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e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看到了俄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愿望强烈,出现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③不彻底性: 牲农民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c资本主义经济掌握,仍是封建君主专制
②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④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⑤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
⑥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成功原因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1(一)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二)地域:俄国(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十九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农奴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②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远落后于西欧。

③社会上出现主张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④革命民主主义者准备推翻沙皇封建统治。

⑤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四)主要内容:①“二一九法令”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

②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要缴纳赎金,还需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赎金的20%至25%。

剩余部分必须在之后的49年内还本付息,才能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④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农民付清赎金后,经村社同意才能离开。

另外在1861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司法、教育、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

(五)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改革之后工厂、工人数量增加一倍多。

②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④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六)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改革有掌握实权的沙皇的领导。

②改革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

③改革取得了俄国最广大的农奴的支持。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 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总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 的重要转折点。
五、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经济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 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近代化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改革司法机关 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 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进步性: 1)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2)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总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 展的重要转折点。
1)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局限性: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4)落后性:形成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进步性
农奴获得人 身自由—— 自由劳动力
局限性
仅是法律上的自 由,仍受限制。
经济
农民可以得到 一块份地,但 必须高价赎买
为资义发展 需高价赎买,数量 提供了必要 少且贫瘠,是对农 资本和市场 民的残酷掠夺。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新)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背景: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背景:国际地位下降。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化解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2.目的: 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 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 改革触及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块 土地
简单 农具
农奴
自给 自足
资本 雇佣 进入 规模化 机械化 主义 劳动力 市场 生产 生产 农业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①政治体制: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 立了富农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的自治 机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行政官僚手里) ②司法制度:废除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 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在农村仍按照旧制度审理案件) ③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化的 军事管理体制 ④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 引进西方书籍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⑴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高价赎买 (3)组织上: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 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 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解放者 ——亚历山大二世”
遇刺者 ——亚历山大二世
(三)沙皇遇刺
改革后俄国 的历史任务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扫除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是在什么时候俄国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

最终爆发了农奴制改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是在什么时候,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改革,农奴制改革法令颁布于1861年。

农奴制无情的剥削农民的权利给当时的俄国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严重制约着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这种野蛮落后的现象和欧美的美奴制一样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导致了工业的落后。

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召开莫斯科贵族会议,标志着农奴制改革提上了国家日程,同时也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857年1月,政府成立了由大贵族地主为主的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强制性调整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标志着农奴制改革纲领的初步制定。

由于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地主,对改革并不热心,所以改革纲领也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效。

1858年2月,在全国各地设立委员会,使农奴制问题的讨论公开化,引起了全社会强大的反响。

从此农民和地主开始了激烈的斗争。

1859年3月,成立了编纂委员会,对纲领重新编写。

1858年12月4日,确定新纲领,此纲领比上一个对保护农民上前进了一点。

1858年1月28日,国务会议批准改革方案,于翌日亚历山大二世签名后生效。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主要是为了让农民的劳动力更自由,但是法令的颁布并没有达到沙皇政府的预期效果,农民纷纷起义,短短的一年间就发生了几千场暴动。

但是不管怎么样,此次改革对俄国以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详解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经常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的洋务运动三个运动进行比较,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西方学习,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都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只改动社会的某个层次,其他层面的改革都需要同步进行,相互配套。

俄国农奴制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改革,因为最后改革给俄国沙皇统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进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1.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受西方文明的冲击,由俄国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1)作用: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地位: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改革虽然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但它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表现为:
(1)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3)欺骗性:由于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他原来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获得一块份地;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 份地 • ③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 ④时间安排:规定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与局限
性质: 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地位: 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作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扩大了资本主义发展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提高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 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局限性:不彻底性(自上而下,封建残余)、掠夺性 (赎金)、欺骗性(贫瘠的土地)
二、农奴制改革内容: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 签署了“二一九法令”(包括《1861年 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 关系的农民法令》)。 3月5日,正式颁布“宣言”和“法令”。
“二一九法令”内容
• ①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 ②经济上: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农民可
美国
战争
1861年爆发南北
日本
明治维新
法国 德国
1860《中法北京 条约》 1875年宪法 1871年普法战争
总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 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转折点!
谢谢!
三、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2.政治的缓慢变革
A.政治体制:参照西方代议制建立地方和 城市自治机构(1864 省 县 自治会议和 自治局;1870 城市 杜马和自治局)
B.司法体制: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 (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
三、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2.政治的缓慢变革 C.军事制度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 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 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 D.教育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 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改革背景
(1)内忧
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改革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公布了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法令,正式宣布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终结。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规定了农奴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并且有权合法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能够担任公职和工商业;买卖农奴的行为被禁止。

地主对农奴的生活不得干预;土地虽然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是农奴可以出钱向地址赎买,以此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农民依然归村社统一管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鼓励地方自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

俄国于1864年公布并实行《省,县,地方机构法令》,依据这个法令,俄国大局部地区纷纷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司法:改革将旧的等级审判制度统统废除,并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对于一般的案件将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对办学大力支持和表彰,加强了大学自主权,同时对于西方文化加以肯定,允许各校及图书馆引进西方书籍。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影响俄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俄国百姓看到了农奴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差距,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们纷纷要求改革,以资本主义形式来实现社会的开展。

经济:改革增加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同时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制定促进工业开展的改进政策,使得俄国经济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得到飞速开展。

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呢19世纪,欧洲及美国的工业革命席卷大半个地球,很多国家都效仿他们开展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开展,手工业、制造业的开展规模都不断在扩大,大量的资本主义家涌现,对劳动力需求不断的在增加。

而此时的俄国仍然实行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农民整天无条件的为地主工作,没有人身自由权。

农奴制严重的束缚了农民劳动力,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开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由于俄国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压制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俄国经济不断地走向衰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条件:要交付赎金,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农民在庄园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 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 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 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 的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 性;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1861年改革的内容)
(1)农奴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 (2)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3)大量的原料出口,造成了工业原料的缺乏
劳动力 农奴人身不自由,缺乏自由劳动力
市场 资金 技术 环境
剥削严重,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窄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狭窄 经济水平低,缺乏工业投资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动荡
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农奴制自身了出现危机
农奴制造成俄国的落后
废除 农奴 制
一、19世纪中叶的俄国(改革的历史背景)
1.农奴制的发展及其危机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2)民主改革和革命思想的产生、传播
号召俄 国一切 进步力 量为农 民解放 和实现 民主而 斗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 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 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 式,以示祝贺。赫尔岑后来写 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 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 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 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 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 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材料5:(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 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6: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开篇。
评价
1.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作用(进步性):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 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1)十二月党人: 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发展 资本主义。
(2)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基本主张:
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要求废除农奴制。
守旧派: 主张自上而下地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 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改革派: 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 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新思潮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思考:结合教材及图片资料探究俄国在克里米亚 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 (新旧文明的较量)) 俄国在战争中使用 的帆船
英国铁甲舰
导致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间的战争。 战争性质: 俄、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影响:
改 革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 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
“前夜”
改革前的农奴
改革前的农奴
政治状况:我们被称之为农奴,是因为我们基本上没 有人身自由,我和我的家人还有财产都属于领主。
经济状况: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全部的生活来 源于米尔给予耕种的那一小快份地。但是我们绝大部分时 间在替领主无偿的耕作,除此之外,我们还承担着国家沉 重的赋税。
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
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统治危机:
(1)农奴不断地骚动。 (2)资产阶级的不满。 (3)新思潮的涌动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 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 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 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 面解决好得多”。并且“再拖延 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 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 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改革前的新思潮: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赫尔岑事后回忆道:“彼 斯捷尔和他的同志们的被处 死,完全惊醒了我的灵魂和 童稚的梦。” 沙皇当局在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 的祈祷仪式,以庆祝刽子手 的胜利。这时候才是14岁 少年的赫尔岑就挤在围观的 人群中:“我就在那里,在 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的 圣坛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 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 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 大炮战斗到底!”
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2)政治的缓慢变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后……
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 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 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
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 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 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 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 的社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提示选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清单知识梳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农奴制激起农民的不断反抗,社会矛盾尖锐。

(2)农奴制阻碍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新思潮的涌动。

受“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响,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只有变革才能自救。

改革的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

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

主要内容有:(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第一,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①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加快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第二,政治体制开始缓慢变革①政治体制的变革:在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②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理的制度,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同一程序进行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③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军事上,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④政治变革的成果:改革以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改革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要点精析1、为什么说“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这表现在:(1)专制统治下,任何胆敢对沙皇权利出言不逊者,都将遭到逮捕,随后将被处决或流放至西伯利亚监禁,民众生活依旧困苦。

(2)各地地主都竭力要求在改革方案中反映自己的最大利益。

(3)农民革命斗争越来越高涨,用革命方式摧毁农奴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形势逼迫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加速拟订一个能较全面代表统治者根本利益的方案。

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主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史料研习1、亚历山大二世有关改革的言论1855年2月,新登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不得不装扮成自由派。

1856年4月11日,他应莫斯科省省长扎克列夫斯基的请求,向莫斯科贵族代表发表演说,公开承认有进行改革的必要。

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你们也可以把这一点向周围所有的人说;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

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来解决好得多。

” (札依翁契可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第70页。

)话语虽然有些吞吐,但要旨很明确,就是主张自上而下解决农民问题。

这是官方为改革俄国农奴制度的基本方针,依据这个基调,“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

”──《俄国通史简编》(下),孙成木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施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近现代世界史》(中),[美]帕尔默·科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2、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评述我们可以回忆一下1861年农民改革的基本特点。

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由于“解放”,黑土地带各省农民的土地被割去了1/5以上。

有些省份的农民被割去的、被夺走的土地达到1/3,甚至2/5。

由于“解放”,农民的土地同地主的土地是这样划分的:农民迁到“沙地”上去,而地主的土地却像楔子一样插在农民的土地中,从而使名门贵族们更容易盘剥农民,把土地按重利盘剥的价格租给他们。

由于“解放”,农民被迫“赎买”他们自己的土地,而且被勒索走了高于实际地价一两倍的金钱。

总之,60年代的整个“改革时代”使农民仍旧贫困,受人欺压,愚昧无知,无论在法院还是在管理机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地方自治机关,农民都得听从地主——农奴主的摆布。

“伟大改革”是农奴制的改革,而且不可能是别的改革,因为它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是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的呢?是把俄国拉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换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克里木战争表明了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农民的“骚乱”在解放前每10年都要高涨一次,使得头号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与其等待从下面来推翻,不如从上面来解放。

“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迈出的一步。

农民改革的内容是资产阶级的,农民的土地被割去的愈少,农民的土地从地主的土地中分出的愈多,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赋(即“赎金”)数目愈小,各地农民摆脱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的程度愈大,这种资产阶级的内容就暴露得愈明显。

农民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农奴主的统治,他就在多大程度上处于金钱势力的支配之下,处于商品生产的条件之下,处于对产生的资本的依附地位。

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了的转变。

……1861年产生了1905年。

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了阻碍,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的改革打开了一定的阀门,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某些发展,因而延缓了结局的到来,但是却消除不了必然的结局,这个结局1905年时在无比广阔的范围里,通过群众对沙皇和农奴主—地主的专制制度的冲击而出现了。

农奴主在被压迫群众极不开展的时期所实行的改革,一旦这些群众中的革命分子觉悟成熟,就引起了革命。

……不久以前,黑帮沙皇政府的御用文人缅施科夫在《新时报》上宣称,2月19日的改革已经“遭到惨败”,因为“1861年没有能够防止1905年”。

如今,自由派资产阶级的御用辩护士和议员们又宣布1906年11月9日和1907年6月3日的“改革”失败了,因为这两次“改革”在导向第二次革命。

──《列宁全集》第20卷第173~179页,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