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对孝感荆门襄樊三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大。

在农村 , 而突破 口则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

加 快壮 大县 域 经济是 促 进 城 乡协调 发 展 。 全 域经济是最终解决“ 三农” 问题的关键 。没有农村 的 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的必然 要求 稳 定 和 全 面进 步 , 不可 能有 整 个社 会 的稳 定 和 全 就
[ 键词 ] 县 域 经济 ; 色经济 ; 型工 业化 ; 乡协调 发展 关 特 新 城 [ 中图分 类号 ] F2 17 [ 文献 标识 码 ] A
“ 县 治 , 下安 ” 郡 天 。全面建 设 小康 社会 , 点 在 济 的衔 接处 。我 国县域 国土面积 大 , 口多 , D 重 人 G P占 县域 经济 ; 加速 推进 现代 化 , 望在 县 域 经 济 。只 有 全 国总 量 的一 半 以上 。 由此 可 见 , 域 经 济在 全 面 希 县 加 快 壮 大 县域 经 济 , 能破 解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会 进 建设 小康 社会 的进 程 中 占有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县域 才 程 中的 各种 矛 盾 和 问题 , 进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的 协调 经济的兴衰强弱直接影响到整个 国民经济 的发展速 促 发 展 , 速现 代化 。 因此 , 新 世 纪 、 形 势 下 , 加 在 新 如何 度 、 行质 量 和发展 后劲 。县 域 兴则 国家 兴 , 域强 运 县 进 一 步 加 快 发 展 壮 大 县 域 经 济 , 关 全 局 , 义 重 则 国家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 村, 事 意 难点也
县 域 经济是 以行 政 区 划 为 地 理 空 问 , 城 镇 为 面进步 , 以 没有农村 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 ; 没 中心 , 由各 种经 济成 分有机 构 成 的 , 具有 地 域 特 色 和 有 县域 经济 的大 发 展 ,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 就 是 一句 全 功能相 对 完 备 的 区 位经 济 。县 一 级 作 为 农 村 政 治 、 空话 。因此 , 加速发展壮 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 经济 、 文化 的 中心 , 终 发 挥 着 承 上 启 下 、 接 城 乡 学发 展 观 , 进 经 济 持 续 快速 健 康 发 展 和 全 面 的路 线 、 针 、 策 和发 小康 社会 的必 然要求 。 方 政 展 生产 、 维护 社会 稳定 的重 要 职 能 。 因此 , 快发 展 加 2 加 速发展 壮 大县域 经 济是 统 筹城 乡协 调发 展 、 壮 大县域 经 济对 于实践 “ 三个 代 表 ” 要思 想 和贯 彻 和构 建社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的 关键 重

襄阳2023经济报告

襄阳2023经济报告

襄阳2023经济报告概述本文档是对襄阳市2023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报告。

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快速且潜力巨大。

本报告将从襄阳市的GDP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状况、投资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襄阳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

1. GDP增长过去一年中,襄阳市的GDP持续增长,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活力。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襄阳市的GDP总量为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襄阳市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

2. 产业结构襄阳市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型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2019年和2020年,襄阳市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2023年,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显著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然是襄阳市的支柱产业。

襄阳市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此举有助于提升襄阳市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襄阳市也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和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

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为襄阳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就业状况襄阳市的就业状况逐渐改善。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襄阳市的就业人口占比为xx%,较上年有所增加。

其中,服务业是襄阳市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餐饮、零售和旅游等领域找到了就业机会。

襄阳市也注重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产业适应能力,促进襄阳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投资环境襄阳市的投资环境逐渐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政府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优先任务,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投资门槛,并提供多种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的入驻和项目的投资。

此外,襄阳市还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文辉来源:城市中国网添加日期:12年09月06日一、发展现状1、县域经济的范畴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61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县级市和县,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包括县城关镇,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

不包括市辖区,市辖区一般是地级市辖区,属于城市经济范畴。

2、主要数据(以下数据来源于网络)1)县域人口2010年,县域内人口(常住人口)总数约8.6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4.32%;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2010年,县域人口(常住人口)平均43.17万人。

2)县域经济从县域经济总量来看,2010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0.1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0.54%,占到半壁江山;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2580元,是全国的75.30%。

全国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有10160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5.02%。

从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来看,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100.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5.09亿元。

3)百强县和贫困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07.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40元。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3.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5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0元。

西部百强县平均规模:人口51.6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以孝南区为例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以孝南区为例
支 配收人 14 9元 , 21 比上 年增 长 1 . % ; 民人 均 43 农 元) 只相 当于城镇居 民人 均可支 配收入 ( 0 6 元 ) 18 7
的 3 .2 。 94 %
纯收入 53 14元 , 比上 年增 长 1.4 。 中郡 县域 98%
经济研究所 20 年发布的《 09 第九届全 国县域经济 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中显示 , 中部百 强县 ( ) 平 均 规 模 : 区 生 产 总 值 13 6 市 的 地 5. 6亿

20 年, 0 8 孝南 区的地 区生产 总值 达到 6 .9 6 9
从 5 .7 92 下降到 5 .1 2O 。但是 , 从图 1 中我们可以 看到 , 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同城镇居民
就显得很低 , 并且有下降的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 ; 5 8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人均可支配收入相 比, 07年 , 孝南 区农 村居 民人均 收入 (24 48 268万元 , 33 比上年 增 长 3 . % ; 7 8 城镇 居 民人 均可 趋势。20
[ 中图分类号 ]F 6 . 0 15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7 22 (00 0 0 8 0 62— 7 8 2 1 )2— 04— 4
20 20 0 3— 0 7年 , 南 区 的农 民人 均 年 收入 从 孝 孝 南 区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及 农 民 收 2 4 元 增长 到 4 8 81 2 4元 , 村居 民的恩 格尔 系数也 农 入 问题
20 0 8年 , 南 区 的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收 人 为 孝
53 14元 , 相 当 于 城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为 仅 ( 2 1 ) 4 .4 。2 0 2 0 14 9元 的 13 % 0 4— 0 8年 , 孝南 区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收人增 长 了 6 . 2 , 2 6 % 城镇 居 民人 均

襄樊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襄樊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襄樊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策略建议一.襄樊经济发展的优势1•中四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襄樊目前已经是中西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即秦巴经济走廊中最大的中心城市,南而与武汉市遥相呼应,北面是潜力巨大的中原,面向西部则扮演着重要的"桥头堡”角色。

从襄樊周边的大、中型城市格局来看,已经形成了以襄樊为中心的城市群体。

而且以襄樊为中心的鄂豫陕渝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在十六年前就已经形成,且协作效果显著,初现出襄樊成为辅核心城市的端倪。

2.产业比较优势。

襄樊经济总疑较大,大中型企业集中,农业、汽车工业、纺织服装工业技术先进。

襄樊是我国内陆地区正在崛起的汽车城,已成为东汽集团的第二基地,零部件的聚集度居全国十太汽车工业城市前列。

襄樊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作为老纺织工业城帀,依托髙新技术,逐步走出一条技术先进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团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路子。

襄樊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南北兼有的气候特征,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

是湖北第一大粮仓、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国家确泄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一优两髙”农业示范区,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地级吨粮市之一。

每年可提供商品粮60亿斤左右。

褰樊还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市之一,三线军工企事业单位有25家,年产值达20多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较好。

依此基础建立的湖北省两个国家级髙新技术开发区之一的襄樊离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2 年成立以来,已经实现工贸总收入337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为45%以上。

国家级髙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加速区域经济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器。

3.交通、通讯优势。

襄樊市处我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城市距离均在1000 公里以内,是华中、西北、四南“Y”型交通网络的中心,连接东四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一条汉江、二座机场、三条铁路、四通八达公路”是襄樊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真实写照。

穿境而过的汉江属三级航道,流经襲樊216公里,企年可通航吨级驳船,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500万能吨以上,苴运量可与欧洲莱茵河婉美,被称为"黄金水道”。

孝感市调查报告

孝感市调查报告

孝感市调查报告孝感市调查报告一、引言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期,我们对孝感市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了解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为孝感市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二、经济发展状况孝感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调查显示,孝感市的GDP持续增长,经济总量逐年提升。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孝感市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

新兴产业的崛起,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孝感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人民生活水平调查显示,孝感市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渐增加,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中心区的商业街区繁荣,各类商店、餐饮店、娱乐场所等应有尽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此外,孝感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四、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孝感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市的城市环境整体上较为良好。

市区的道路宽敞整洁,绿化覆盖率较高,公园和广场等公共空间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解决。

五、文化传承与创新孝感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调查显示,孝感市的文化传承工作得到了重视和推动。

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此外,孝感市也注重文化创新,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六、社会问题与挑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孝感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会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城市中心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但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有待改善。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 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力度,通过提 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等措施吸引人才流入县域地区,为县域经济的发 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黑龙江省的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产业 结构单一的问题不仅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也使得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2、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创新动 力
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县域地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县域地区人才匮乏,创新动力不足。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 力逐渐受到广泛。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全 省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 系列挑战和问题。本次演示将分析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3、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但人才流失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 和职业培训的推广,湖北县域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然而,由于县域城市发 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流失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高素质人才选择流向大城市, 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
三、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 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 发展能力。

襄阳调研报告

襄阳调研报告

襄阳调研报告襄阳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最南端的地级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襄阳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襄阳市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襄阳市的统计数据,包括GDP、人口、就业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襄阳市的工业园区、商业区以及农村地区。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襄阳市的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和普通居民,以了解他们对襄阳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襄阳市的统计数据,该市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襄阳市加大了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和投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工业方面,襄阳市的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一些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襄阳市。

此外,襄阳市还在农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民生情况:虽然襄阳市的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民生问题。

首先,襄阳市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四、调研发现和建议1.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襄阳市应该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这样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加强农村地区的发展:襄阳市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和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民收入。

通过加强农村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3.着力培育新兴产业:襄阳市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可以为襄阳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襄阳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情况。

襄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建议襄阳市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践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实践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调研家乡——县域经济发展调查实践背景: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强,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我的家乡——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同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阳信是全国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实验区。

阳信是中国鸭梨之乡,全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阳信县近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身为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阳信县经济底子薄、发展慢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为帮助家乡加快发展步伐,正确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进行了相关调查。

实践时间:2014年2月2日——8日实践地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践对象:阳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阳信县**乡实践方式:从阳信县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县政务公开栏查询资料文件,走访企业、村镇。

实践内容:一、阳信经济发展特点:(一)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速较慢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阳信县2013年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128.3亿元、5.9亿元、49.7亿元,分别增长6.2%、7.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3元,增长14%。

2024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2024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一、综述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关系到地方政府的政绩和社会稳定。

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在该年度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中,湖北省各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经济发展指标1.GDP总量:湖北省各县的GDP总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中,武汉市、襄阳市和孝感市的GDP总量在全省市县中位居前列,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实力。

2.增长率:湖北省各县的经济增长率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荆州市和黄冈市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省市县中最高,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3.工业产值:湖北省各县的工业产值在2024年均有所增长,其中,宜昌市、黄石市和十堰市的工业产值居于全省市县前列,表现出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4.居民收入:湖北省各县居民收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武汉市、宜昌市和荆州市的居民收入在全省市县中相对较高,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

三、经济发展特点1.产业结构调整:在2024年,湖北省各县开始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淘汰和更新力度,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武汉市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2.农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湖北省各县还注重农业的发展,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

3.基础设施建设:湖北省各县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领域的建设。

尤其是在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区域发展不平衡:湖北省各县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市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快于其他县市。

建议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环境污染问题: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强对环保的重视,加强环境治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3.农村发展问题:湖北省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市委政研室、市农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三不”的危情态势值得关注下面,列出一些数据对比,以便直观反映问题。

根据一般的统计口径,我市县域范围包括6县1市1区,不含武陵区,面积1776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97.70%;常住人口510.1万,占全市的87.29%。

从上述三份统计表分析,我市县域经济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不”:1.总体实力不强。

2017年,我市县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8.64%和8.91%,而地区生产总值只占8.28%、固定资产投资只占8.16%,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仅占6.15%、工业增加值仅占5.72%,主要经济指标均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015—2017年,我市县域常住人口、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

2.增长速度不快。

我市8个区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3个年度内在全省98个区县(市)中的排位情况。

我市8个区县(市)的5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有40次排名,排在全省49名之后即中下游水平的次数,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是14次、20次和20次,说明我市县域经济增速放缓、趋于疲软。

3.经济强县不多。

2015—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前二十强中,我市仅2017年X县上榜,排全省第19位,这与我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的位置很不匹配。

从2017年反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来看,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县与排名全省第一的县相差890亿元;我市财政收入最高的县与排名第一的县相差138.8亿元,这是一种成倍数的落差。

二、“四缺”的工作动态亟待改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除了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宏观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

以开放促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以开放促发展  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黼e_●- S ● ■ ●_
活动 , 导挂帅 、 领 专班负责 、 动态管理 、 跟踪考评 、 有效推进。 0 9 20 年 ,孝感市县 域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 资 3 7亿 元 ,比上年 增长 9
4. 今年上半年 , 6 %。 7 县域在建项 目 14 个 , 9 0 同比增加 5 1 , 8 个 其 中城镇投资千万元以上项 目 95个 , 6 完成投资 2 7 元。 2亿 一批产
预算收入 2 .亿元 , 1 8 增长 2 . 5 %。今年 上半年 , 6 县域生产总值增
坚持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县域经 济发 展的重中之重 , 培
育重点产业, 壮大产业集群 , 努力实现县域工业的新跨越 。

长 1.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增长 2 . 一 般预算收 入增长 5 %, 2 77 %,
三是抓建设项 目。抢抓国家产业政策机遇 和国内外市场机 遇, 市县 两级 每年抓 一批产业建设项 目、 开展 重大项 目建 设年
T 《 代经 》 1年 1月 上) 6 当 济2 0 0 ( 0
在 转 型 中发 展 湖 北 县 域 经 济

企 业 经 贸 ≯
COh TEM PO RARYECO h O i i
跨 |#
企 业 经 贸 在 转 型 中发 展 湖 北 县 域 经 济
近年来 , 孝感市按照湖 北省委 、 省政府 的部 署和 要求 , 以科
回流 、 才回乡 、 人 技术回援 、 信息 回传 的可喜局面 。截 至今年 6 月, 孝感市县域累计 引进投 资 1 0万元以上的回归项 目 11 . 万多 个, 到资总额 2 3 3 亿元 , 成为壮大市场主体的重要 力量 。
孝 感市县域共有 省级 开发区 7个 、 工业园区 1 个 , 1 集聚规模 以

县域经济调研分析批示范文

县域经济调研分析批示范文

县域经济调研分析批示范文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深入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对具体县域名称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具体县域名称位于地理位置,总面积面积数据平方公里,下辖乡镇数量个乡镇,总人口人口数据万人。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县域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9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具体数据亿元,同比增长增长比例%;2020 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仍达到具体数据亿元,同比增长增长比例%。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第二产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主导产业 1、主导产业 2、主导产业 3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贸流通、旅游、金融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具体数据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具体数据万亩;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通信网络覆盖全县,互联网用户达到具体数据万户。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具体数据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具体数据元。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与周边发达县域相比,该县经济总量仍偏小,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产业规模不大,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二)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压力大第一产业占比偏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县域调研报告4篇

县域调研报告4篇

县域调研报告4篇本文目录县域调研报告如何统筹城乡与县域治理创新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环境调研报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XX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 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xx大和xx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XX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

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

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

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2023年第10期决策咨询31强县工程是推动湖北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举措。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的对策建议。

一、湖北实施强县工程具有良好基础(一)城镇化建设向全域布局、全面发力推进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及《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湖北省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 等专项规划,细化了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10县(市)进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二)农业人口转移向全面放开、以人聚城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如,公安县保留农业转移人口涉农“三权”不变,对农民进城购房一次性补贴优惠, 2020年县城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 22万人,较 2015年净增 5万人。

二是推动创业就业城镇化。

2016年以来,湖北省共组织 106.66万农村转移劳动者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 16万人、带动就业 56万人。

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十三五”相比,湖北省城区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 6.76个百分点,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 52.75万个,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 96%。

(三) 产业发展向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推进一是培育壮大县域产业,夯实基础。

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促进县域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仙桃市打造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集群,获中央投资 1.05亿元,入驻项目 39个、总投资 64.7亿元。

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县域万元GDP 能耗五年累计降幅16.37%。

潜江市深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就了潜江龙虾 520亿元综合产值的大产业和 227亿元品牌价值的大品牌。

三是创新动能,培植后劲。

目前,县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13家,高新技术企业 3328家,15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320家。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_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_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调研报告_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调研报告一、“十一五”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总量、财政税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较快增长。

四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79.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76.6亿元,年均增长16.3%;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30.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4.04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76.3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18.64亿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722元增加到2010年10873元,年均增长18%。

2、经济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十一五”时期,各县(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1:54.4:30.6调整到2010年的9.2:68.8:22.0。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重点建设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四大产业走廊,基本形成了近郊都市农业、中郊优势农业、远郊传统生态农业“三环四廊”的产业布局。

新型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稳步上升。

2010年全市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2%。

目前全市重点培育的工业六大产业集群及两区九园的主要工业均在四县(市),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经开区等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形成了一批优势、支柱产业,如县的工程机械和汽车制造产业、浏阳市的花炮和生物产业。

3、经济外向度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吸引外资能力明显增强,大大促进了经济外向度水平的提升。

“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918个,新批合同外资124.9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7.8亿美元,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增长1倍、2倍和2.5倍;累计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4.6亿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对某县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某县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某县位于我国中南部地区,交通便利,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山区县。

其气候适宜,水土肥沃,是农业、林业、动物养殖等产业的宝地。

二、某县产业结构目前,某县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涉及到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林业和水产养殖占据了较大比重。

而工业方面,主要涉及到纺织、食品、饮料等领域,其中小微企业居多。

服务业也比较发达,主要包括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

在这些产业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是种植业和旅游业。

三、某县经济面临的问题尽管某县的经济状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农业方面存在着种植面积小、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

最后,某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多元化的企业和相关产业体系。

四、某县经济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某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2. 拓展种植业规模,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进优秀企业,建设多元化产业体系;4. 强化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提高县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本次调研发现,某县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

但是随着各种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我们相信,只要全力推进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一定能推动某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基础设施建设在某县的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当前,某县的交通网络相对落后,对于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限制。

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城市区到各个乡镇的道路网络,提高交通工具的通行能力,是关键的举措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对孝感荆门襄樊三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湖北省政协,湖北 武汉 430071)[摘 要]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文章在总结了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绩经验、分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体制,解除发展阻力;进一步放宽政策,释放发展潜力;进一步培育品牌,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支持农村,激发发展动力。

[关键词]县域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06)03-0038-03 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

2006年3月13日至25日,陈春林副主席带领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赴孝感、荆门、襄樊三市及孝昌、安陆、沙洋、老河口、谷城五县(市),对近三年来当地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当地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召开了6次当地省市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并深入到18家工业企业、2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和1个生态文明新村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成绩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各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比较明确,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发展方向深入人心,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比较充足,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趋势。

县域经济正在从以农村为依托、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传统县域经济向着以城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

三年来,五县(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改善环境、真抓实干,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5%到40.8%;财政收入增长10.1%到6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到5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8.3%到31.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到29.1%。

总的来说,三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地区发展不平衡,成绩也只是初步的。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五个着力”:1、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着力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

各地牢固树立了“县域经济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的经济主体、税收主体、投资主体、就业主体,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转民,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善发展环境、激发民间资本创业热情,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扩张民营经济总量,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孝感市2005年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9.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96%,民83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6月(第3期)[收稿日期]63[作者简介]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200-0-12营经济实缴税金9.5亿元,占全市地方工商企业税收的66.3%。

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民营企业的规模档次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资本技术密集、规模实力强大、经济社会效益俱好的民营企业大户。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2、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各地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科学定位、项目开发、加大投入、壮大支柱、园区聚集、集群发展等措施,县域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如谷城县结合县情,把汽车配件、纺织服装、水力发电、化工建材四大产业确定为本县工业四大板块,2005年四大板块创造了全县80%的工业增加值和85%的工业税收。

安陆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按照“一群一策”的思路,编制了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沙洋县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业项目开发机制,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着力培植工业后劲。

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和产业迅速壮大,工业经济成为各地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3、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各地跳出了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模式,把发展工业经济的经验应用于发展农业经济,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专业技术协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孝昌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建成20万亩林果、苗木、茶叶基地,培育了1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网络农户3.5万户。

老河口市围绕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确立了以水果、花椒、蔬菜、粮油加工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并重点培育了3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额2.59亿元,年销售收入3.38亿元,辐射基地37.7万亩,带动农户近8万户,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145元。

4、坚持以工兴镇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各地在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聚集功能、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区域市场的带动功能、城郊服务的促动功能、撤小并大的推动功能,初步形成了城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安陆市出台了《关于建设城郊经济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见》,以市区为中心,以距市区5公里的五个乡镇为支点,形成了“1+5”城市经济发展圈,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4%、总人口的48%,提供了全市78%的财政收入和80%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为全市人口和产业最为密集、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

5、坚持以环境建设为平台,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

各地都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下大力气、动真功夫,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增强了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实效,努力形成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的氛围。

安陆市在企业开展“诚信立业、艰苦创业、拼搏兴业”活动,在机关开展“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投身创业”活动,在城乡群众中开展“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地还积极推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为全国、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成为带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我们的建议调查发现,各地都存在着基本相同的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县乡干部调动频繁,工作的连续性不够;二是体制障碍依然存在,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三是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工业用地受到制约;四是特色经济规模不大,品牌优势不够突出;五是乡镇经济发展迟缓,自主发展能力较弱。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省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实力不强。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

县域经济是城乡结合的经济,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

为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建议: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从建设和谐湖北、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真正把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加大县域经济工作力度。

二是整合现有研究力量,加大对发展县域经济的研究,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认真规划我省县域经济总体布局,研究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同时省政府要认真研究解决各地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基层的支持和指导,部门协作、上下协力、促进发展。

三932006年6月(第3期) 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1是组织人事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尽快建立新的干部政绩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稳定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对发展县域经济成绩显著、群众拥护的县级党政一把手,可借鉴外省做法高配级别,以维护县域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2、要进一步理顺体制,解除发展阻力。

一是全面推行县市扩权,同时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社会行政管理权限。

县级政府对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负有最直接的责任,鉴于当前经济杠杆部门垂直管理过多,造成县级政府权责失衡,因此应本着“能放都放”的原则,切实加强和完善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权、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管权等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使县级政府拥有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

二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

省级财政要在体制补助、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财政结算、专项补助、资金调度等各方面直管到县,大力增强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和发展能力;对经济薄弱县,在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前提下,制定新的增值税省留成部分留给县级使用的特殊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涉及城乡统筹发展的项目,取消经济薄弱县的资金配套要求,加大对后进乡村的支持力度,杜绝产生新的乡村债务。

三是要认真研究在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地级市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地位、责任和作用。

3、要进一步放宽政策,释放发展潜力。

一是在完善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

财政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主要提供农村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重点选择对新农村建设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项目,而对于那些市场能够解决的投资项目应通过市场解决。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强化信贷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对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投入。

各地普遍反映:县域急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县域资金大量外流。

当前应以扩大县域金融有效供给为目标,尽快建立县域资金回流机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融资机制和政策性扶持机制;同时要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小型民营金融机构,创新适应县域经济发展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

三是深化土地政策改革,处理好保护耕地资源与保障工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建议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将城区建设占用耕地收取的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收取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统筹安排到离城较远的农村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确保耕地总量、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村庄、促进村容整洁。

4、要进一步培育品牌,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

由于各县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不同,因此各县在产业结构和发展目标上应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力避产业结构雷同。

二是坚持培育原则。

包括:(1)市场导向原则,选择市场需要、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作为培育对象;(2)突出重点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一点重点突破,不可奢望遍地开花;(3)科技支撑原则,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特色经济的科技含量;(4)环境保护原则,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培育特色经济的总体考量之中,保证特色经济不破坏或极少破坏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