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合集下载

第六章_学习宪法法律_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_学习宪法法律_建设法治体系

4、超市工作人员怀疑你,要搜身,合法吗?
男子KTV里被指控
支付了8000元钱给对方作为调解
袁宝璟:198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
刘汉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 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 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凌迟之刑一直延续到清末。戊戌变法后,清 廷受内外各种矛盾的冲击,不得不顺应潮流 对传统的弊政作些改革。光绪三十一年 (1905)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 迟等重刑,清廷准奏,下令将凌迟和枭首、 戮尸等法“永远删除,俱改斩决”。从此, 凌迟非人的酷刑才从法典中消失,被斩首代 替了。
古代酷型: 凌迟、腰斩、车裂、枭首、炮烙、宫刑 刖刑(“昔卞和献宝,楚王~之”)等
依据宪法和特区基本 法特区内有效
(二)法律执行(执法)
• 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 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主体
①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②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③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比如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
68个死刑罪名。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 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 罪死刑罪名。这次的修正案拟取消集资 诈骗、走私武器、弹药、组织卖淫、强 迫卖淫等9个适用死刑的罪名,若顺利 通过,我国刑法上将只有46个适用死刑 的罪名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①奴隶制法
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刑罚方 式极其残酷;确认自由民之间 的等级划分
法制教育篇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5版)案例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5版)案例
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非剥削阶级类型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奴隶制法律: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阶级不仅占有生产 资料还占有奴隶本身, 因此奴隶制法律 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的工具。
例如: 古巴比伦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就规 定:打死奴隶只需赔偿奴隶主一些银钱 即可。奴隶的地位和牲畜的地位是相同 的。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一 、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1.从词源上分析:
中国“法”字的古字体为 “灋”,《说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zhi),所以 触不直去之,从去”。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 “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封建制法律: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同时 不完全占有农民,所以封建制法律是地主阶级统治 农民的工具,是为保护封建的土级的土地所有制,确认农民对封建地 主的依附关系 2、维护封建制的等级制和皇权。

例如: 隋朝的《开皇律》就创设了十恶的罪名,包括了谋 反、谋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等。 十恶罪的设立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以及君臣、父 子、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
3、刑罚酷烈、滥施肉刑 、广为诛连
例如: 史记在《论衡》中就记载到:荆轲为燕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 族。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明末张岱所著的《石匮书后集》卷第 十一《袁崇焕列传》中这样记载:遂於 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脔割之。割肉 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 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 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 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 犹唾地骂不已。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4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案例3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 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 舍友林森浩。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案 件新闻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
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 浩批准逮捕。11月27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森浩称 自己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人节整人想法。2014 年2月18日上午10点半,该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 院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 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从词源上分析:

1.灋意通刑 2.灋是公平、正直和正义的象征 3.灋能明断是非曲直,犹如神灵裁判 4.灋能罚罪,如廌之去恶
14
第六五章 学领习会宪法法律法精律神 建理设解法治体系
二 国 《 总则 条古唐 。代律
法 》 事律 典现 ,存 共最 十早 二最 篇 完 罪律 ,整 五的 ○ 中 专则
名例篇 卫禁篇 职制篇 户婚篇 厩库篇 擅兴篇 贼盗篇 斗讼篇 诈伪篇 杂律篇 捕亡篇 断狱篇
创制性: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和认可
法律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
法律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 赋予法律效力
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 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 护。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2、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 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 务的行为规范
的领导下,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才能形成统一的有组织的力量,并使自己的意志 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特点:

第六章学习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学习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相适应。

A、阶级属性B、国家类型C、人民利益D、社会关系2、在下列各种规范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是()。

A、法律规范B、政策规范C、道德规范D、宗教规范3、(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法律执行B、法律适用C、法律制定D、法律遵守4、下列不是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是()。

A、人民主权原则B、党的领导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法治原则5、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是 ( )。

A、刑法B、民法C、宪法D、行政法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B、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属于( )法律部门。

A、经济法B、行政法C、民法商法D、社会法8、 ( )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9、我国的政体是()。

A、单一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10、下列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宪法——行政法规——行政法——行政诉讼法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诉讼法11、“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

”这句话强调了( )A、法律的重要性B、立法的重要性C、学法的重要性D、执法的重要性1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A、法律具有强制力B、法律可以调整社会关系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D、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13、()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抓手。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依法治国C、依宪治国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4、()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分配。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2015年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2015年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我们(大学生)都懂法吗?
★大学生现在的社会里也算是学历知识
水平比较高的群体,那么是不是大学生群 体都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呢?
案例一:我没有偷东西 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000年 6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 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 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 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致使1000多人使用该帐号,造成该公司16万多 元的经济损失。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 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自己辩解。
案例二: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永安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大学生王永 强逮捕。这位因另有新欢而将原女友毒杀的大学 生在被捕后居然还天真地问民警:“我已经交代, 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案例三:清华学子伤熊事件 2002年1月29日、2月5日和23日,22岁的清华 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 泼伤了5只熊。刘海洋面对民警的审问时也说: “我觉得好奇……不是存心想伤害它或怎么 着……”这种对法律的麻木无知无不令人震惊。
从以上事件可见,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懂基 本的法律常识,从而做了如此荒唐的事情。 法律与道德不同。道德可以经过全社会的各层 次的教化与熏陶,使人们知道基本的道德要求 (尽管未必都会做有道德的事情)。但没有经 过专门的宣传与教育,人们不可能具备基本的 法治理念与法律知识的。
大学生必须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除了具有 高尚的德性外,同时还具备法治观念和基本的 道德知识。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015版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2015版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统治阶级整体意志 非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意志的全部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制约性)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 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 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在 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 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 和内容的法律。人类社会 相应产生了四种类型的法 律。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看 ——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实质内容看 —— 鲜明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从法律社会作用看 —— 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 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 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 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社会主 义法律制度 将不断地改 革与创新。
•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薪酬等。
请问:为什么这些行为受到的处理各不相同?
案例点评
这些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的处 理,是因为它们适用不同的规则。 这些规则的性质不同,第一种规则 是道德规范,第三种规则是用人单 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而第二种规则 是国家的法律。
为什么要立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汉字“法” 的古体 — —
廌(zhi )
行政执法的主体
①各级人民政府; ②享有执法权的各级人民政府机构; ③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比如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A.宗教规范B.道德规范C.法律规范D.政党行为规范2.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也就是“纸面上的法”B.“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中的“法制”是指包括立法,司法等在内的动态意义上的概念C.“法治”与“人治”相对,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D.“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4.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国家需要法律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中,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6.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

这体现了诉讼证据的()A.客观性B.合法性C.关联性D.合理性7.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中()A.有法可依的含义C.执法必严的含义B.有法必依的含义D.违法必究的含义8.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9.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由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决定10."法律主要是()意志的表现。

2015第六章_树立法治理念_维护法律权威

2015第六章_树立法治理念_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法的定义,法的基础特征和本质;社会主义法 的本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制的 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的运行
• 【教学难点】
• 1.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 2.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 地处河南最东部的永城市毗邻安徽、江苏、山东三省,是连接 四省的交通要道。货车司机反映,这里是有名的三多:执法人员 多、罚款金额多、罚款花样多。
因不堪忍受当地路政和运政部门的“屡次罚款”,11月14日, 女车主刘温丽喝下了农药。“买了月票/年票还要罚款”,“半年 被罚近20万”,“数百万罚金流向何处”……都是这起全国性新 闻事件的关键词。
27日庭审期间,被告人林森浩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 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和犯罪 故意进行了辩解。他表示,实施投毒并非因为读博、生活琐事 等原因,“只是愚人节整人的巧合,想让他难受一下而已”。 林森浩承认是自己把“N-二甲基亚硝胺”倒入饮水机,“当 时愚人节要到了,黄洋说他要整人,还拍着我同学肩膀。我当 时想,那我就整你一下。”林森浩说,“N-二甲基亚硝胺”来 源于医院一个放射科博士,为两年前购买,本身是用于做动物 实验。
• 交通部门有:公路、水路、海上、港口; • 文化部门有:市场、互联网络;
• 工商部门;税务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广电部 门;海关部门;计生部门;安监部门;气象部门:防雷;卫生部 门:防疫;建设部门:城管;物价部门;质监部门;药监部门; 烟草部门等
河南服毒女车主称半年被罚快20万:还让人 活不
•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①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的标准 (法) ②体现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标 准的人人必须遵守的文件(法律)

2015版思修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2015版思修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封建制法律 •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不完全占有 农民,所以封建制法律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工具,是为 保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而服务的 • 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 • 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 二是封建等级制度; • 三是维护专制王权; • 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 列如: • 隋朝的《开皇律》就创设了十恶的罪名,包括了谋反、谋 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等。十恶罪的设立 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以及君臣、父子、尊卑的封建等级 制度。
法律的词源
• 西方法律词源 • 西方“法律”一次的语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 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法律”一词不仅有“法”的一般意思, 而且还兼有权利、公平、正义等含义。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 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 阶级的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 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 为规范体系。
• 资本主义法律 •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 商品,所以资本主义法律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维护有利于资 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 资本主义法律可以分为两类: • 1、大陆法系又叫罗马法系 •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采用 • 2、英美法系又叫海洋法系 •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一)法律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志 的统治阶级意志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
在阶级对立 的社会中, 法律是统治 阶级意志的 体现
法律是由特定的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Page 16

“律”,“均布也”。 一种说法是“律”指界限、规矩、行列, 后来具有固定不变、规范、准绳之义; 另一种说法是“律”本义表示手握笔写字 的状态,春秋以后,法律开始用毛笔抄写 在竹简上,这种抄写有法律的竹简就称为 “律”。
Page 17
“法”与“律”连用— 是在清末民初时开始的。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在我国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Page 19
在西方语言中,LAW含有法、法律的语义的词更复杂。
从语源来说,西方的“法”一词都来自拉丁文。拉丁文的jus和lex,德文的 recht和gesetz,法文的droit和loi,等等,其中jus、recht、droit均可翻译为 法,同时又有权利、正义、公平、或规律、规则等内涵。英语有law、norm、 rule、act等词,其中law有规则、规律双重含义,加定冠词又有不同含义,A law指单个法律,The law指整体法。总的来说,西方法的词意的核心是正义 (公平、公正),是正义的化身,其次是权利,再次是规则,人的权利之规 则。法律既保护人们正当权利,同时也惩治人的不正当行为的。法律及其行 使与暴力有关,但很显然,暴力本身不是法,暴力必须受制于法。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 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 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大陆上 的法、德、意、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 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 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 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 法系。

2015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2015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 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从法 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 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广义的法律:P143 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 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 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 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 规定人 们享有 哪些权 利,承 担哪些 义务。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生产力→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社会形态的划分相一 致,除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外,人类社会存在四种历 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二、法律的一船含义 2.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P144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 产关系,就有什么样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同样,生产力的发展也水平制约着法律 的发展程度。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P143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 范体系。

2015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最新

2015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最新

教学重点 ❖ 1.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 2.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 我国实体法律部门与程序法律部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
法 律 的 词 源 与 含
——【德国】耶林
我国现行法律的范围律
的范围
(二)法律的含义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一)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
统治阶级整 体意志,非 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 志简单相加
法律有利于维护 统治阶级的利益 ,所以统治者不 仅要求被统治阶 级遵守法律,而 且统治阶级的成 员也要遵守法律 。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 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学习宪 法法律和法治理论,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 原则和制度,了解宪法统帅下的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是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认识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增强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不满14周岁的人
完全无刑事责 任能力
经法定程序鉴定,不 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对无 刑事责任能力
已满14周岁, 不满16周岁的人
只对犯——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8种罪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刑罚


6 -15 1 -6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视频资料
法律制定
(二)法律遵守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 会
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两方面主体
公民个人
行使权利
两层含义
承担义务
(三)法律执行
——又称作行政执法
本 制 度
国家性质 国家形式
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权利义务 现代化建设
根 本 任 务
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效 力 高 于
普 通 法 律
行 政 法 规
组 织 规 章
为公 民 准 的 则行
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正提 出 案修
正通 过 案修
生修 正 效案
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 宪法比普通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 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权 利和义务,以确认和保护有利于统治阶级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 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一)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体现
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 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 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 总章程。
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 宪法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一)基本特征: 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3、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A.宗教规范B.道德规范C.法律规范D.政党行为规范2.法律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3.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法治”通常是指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也就是“纸面上的法”B.“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中的“法制”是指包括立法,司法等在内的动态意义上的概念C.“法治”与“人治”相对,重要是指依靠不受人的感情支配的法律治理D.“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4.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国家需要法律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中,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6.诉讼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

这体现了诉讼证据的()A.客观性B.合法性C.关联性D.合理性7.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都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中()A.有法可依的含义C.执法必严的含义B.有法必依的含义D.违法必究的含义8.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D.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9.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由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决定10."法律主要是()意志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历史发展,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作用、运行,掌握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及内容,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律的含义、特征;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4.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讲授法、案例法、问题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4课时【导入新课】【案例】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16日,上海,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死亡。

黄洋的突然离世,令与他同专业的同学难以相信。

黄洋是四川自贡人,家境贫寒,但个人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异。

他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才立志学医的。

平时在班级里,他勤奋好学,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

据了解,她母亲手术费都来自他的奖学金。

在他喝到有毒水时,感觉到异样特意倒掉了原有的水并清洗了饮水机,以防同室其他同学喝到。

这也引发了网友关于“误杀”的猜测。

经警方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

4月1日晨,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4月16日下午去世。

上海市二中院于10月30日立案受理该案,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该案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

【结论】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新授内容】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说文解字》说:“灋,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

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用。

《唐律疏议》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律”。

从词源看,汉字“法”意指“公平”“裁判”“罚罪”和“规范”,含实体和程序两种含义。

律”,义;“均布也”。

一种说法是“律”指界限、规矩、行列,后来具有固定不变、规范、准绳之意。

另一种说法是“律”本义表示手握笔写字的状态,春秋以后,法律开始用毛笔抄写在竹简上,这种抄写有法律的竹简就称为“律”。

“法”与“律”连用,作为一个独立合成词,主要是近现代的用法。

在西方,含有“法”、“法律”语义的词更为复杂。

有学者认为,法指的是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法律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具体行为规则。

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1.法律的本质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非个别意志也非个别意志简单相加。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部分非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第二,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制约性)。

法律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在一个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性质和内容的法律。

2.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但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

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

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依法履行。

纳税;依法服兵役;以及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等义务。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

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法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历史阶段性,表现为不同历史类型。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1.奴隶制法律奴隶社会经济结构中,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作为生产劳动者的奴隶。

因此奴隶制法律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反映。

特征:一是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四是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2.封建制法律在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不完全占有作为生产劳动者的农奴或农民。

因此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反映。

特征:一是肯定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王权;四是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3.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建立起来的,反映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特征:一是私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

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二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我国的法律属于社会法律,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主要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特征,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额运行机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如:我国宪法关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1)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面论。

(2)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3)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1.指引作用(首要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它是法律的首要作用。

实现形式: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

如:授权性指引——可以做什么、有权做什么(结婚改名)禁止性指引——不得做什么(杀人抢劫)义务性指引——必须做什么(受教育、赡养父母)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3.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客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

标准:合法与不合法。

4.教育作用定义: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实现方式:一是一般教育作用;二是反面警示作用;三是正面鼓励作用。

5. 强制作用定义:是指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实施的作用。

它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主体:国家(主动主体)、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被动主体、被强制对象)。

手段:国家强制力(警察、监狱、法庭)目的: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确保法律权威,维护社会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法律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法律的制定——国家对权利和义务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2、法律执行(执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在广义上,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狭义上,专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为行政执法。

3、法律适用(司法)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司法权,审判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案件的活动。

司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公正、合理。

4、法律遵守(守法)法律遵守,又称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不仅包含履行义务,还包含正确行使权利。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我国宪法对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规定,既是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胜利成果的确认,也是对我国国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认,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指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由、平等权利。

我国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即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的体现。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并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等。

4.法治原则法治是和人治相对的,是对人治的否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