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功能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论文]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存在诸多问题,压抑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阻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新课标突显其人文性,倡导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从课文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培养语感、提高素质。

关键词: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审美教育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

本文拟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课文中体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入手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露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性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

”新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这些篇章或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或对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或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来进行审美教育。

(一)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淡雅朦胧、清新幽静的荷塘之美,也有摧山坼地、不可遏制的长江之美;既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极光之美,也有瑰伟奇特、壮丽无比的楼阁之美;既有一望无边的草原之美,也有清雅秀丽的兰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

[2](二)语文犹如生活美与丑的一面镜子,引领着学生的价值观社会美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社会美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较之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对人们的熏陶感染也往往更强烈,因而更具有审美价值。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教材里蕴含着的审美因素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索亦是无止境的。

教师应通过朗读、体味、感悟、审视等手段,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05-001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三维度”,其中特别提到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往往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和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步入文中之景、文中之情、文中之理,领悟文中美的精华,获得身心的愉悦。

因此,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它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语文教学的每一堂课都离不开审美。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一、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高尔基曾经说过:“作品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章的语言美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通过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从文字的符号形式中体会到古典诗词内在的音韵美、整齐的形式美,仅从其形式符号这一层看,就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学生在朗读之中也能体会到令人哀愁的情调。

朗读《白杨礼赞》的时候,学生从白杨树的形象中,体会到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的纵情讴歌和无限热爱的感情。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学生将会从这些语言符号中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并从意象中看到作者隐含的价值倾向而受到审美的教育。

二、朗读品味,揣摩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中至高的境界,是一种超越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

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深邃的意境,以引起读者审美情操的共鸣。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出的意象中体会美的意境,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而且心入其境,才能受到优美画面以及其蕴含的崇高情怀的熏陶和感染。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些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结合科学文化知识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对此,本文拟作如下探讨。

一、落实审美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近些年来,已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贯彻美育的重要意义,并在他们的自身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多数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仍忽视审美教育问题,不能够正确对待,认识不到美育的重要作用。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绝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问题。

他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仅是“用脑子去感受”而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

诚然,“用脑子”对课文进行理性的分析是完全必要的,但“心灵的参与”也是至关紧要的。

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如果不善于将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语文课只会上得干巴巴的。

在实习期间,有的教师把生动的小说,仅当作一般的记叙文分析,什么生字词、段落大意等等,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冷静的分析,固有其实用价值,但抹杀了文学作品最富魅力的东西——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之美,这是一种难以估计的损失。

教师榜样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师学问等方面的审美教育影响。

教学语言是适应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语言,它必须简洁、准确、明白、易懂、含蓄,又要形象比喻,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易于接受;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就更谈不上审美教育了。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有人引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比喻、象征教师的献身精神,很贴切。

我们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献身精神,白天上课、辅导;晚上家访、批改作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些都会使学生在精神上、感情上受到教育、陶冶,“亲其师,则信其道”,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教育作用。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资源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容易让学生的审美出现偏差,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意义途径。

一.语文的审美教育概述美的范围包括很多很多方面,它的魅力在何处都有体现,比如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从更高层次上进行探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语文的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学生的情感,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一种心理效应,是一种远期效应,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长期地、持久地用美来感染和塑造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贵的量的积累,才能慢慢发展成质的变化。

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增强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及现状,我们认为提高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感知打开了主体进入美感世界的门户,但这还只是跨出了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是一个在头脑里改造记忆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和对丑的否定、摒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一种教育方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而语文教学和美育是不可分离的。

所以说,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既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开始,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育心理品质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兴趣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

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导入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习形式的统一性与新颖性相结合,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导入课文有许多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歌曲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不管哪种方法,只要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

(二)设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楚知道,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现阶段教学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通过典型形象去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常常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抽象理解作品内容。

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悟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伴随对形象的感悟,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伟大的悲剧》中,茨威格笔下的“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着”的斯科特及其队友为了祖国的荣誉,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南极探险行列中。

虽然葬身冰原,但他们那种为祖国荣誉勇于献身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科学探索欲望让人肃然起敬。

在课堂上我重点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在浓烈的课堂气氛中,他们行为的高尚、精神的伟大感动了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一个个深有感慨,并纷纷对照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反思。

二、语文课堂上启发学生对“美”的想象“想象是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与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甚至还有意图的能力。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感世伤怀,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原本是春暖花开的三月,京城里却杂草遍地,民不聊生,连娇弱之花亦在为国都的残破落泪,形只影单的鸟儿发出阵阵哀鸣在为失散的家人担忧……这合理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诗的重新解读与诠释,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更能进一步领悟到诗歌的精髓。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推敲一是品味语文教材中的精彩篇章。

富有震撼力的语言常常依靠整齐优美的句式来表现。

二是推敲语文课文中的点金之笔。

精美的文章常有精妙之用词。

所以,推敲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关键词:审美教育感知人物体会意境揣摩构思品味语言美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使人变得更高尚、积极,美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

初中语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矿藏,这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本文拟就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一孔之见。

1.感知人物美作家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美学思想,告诉人们生活真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在对丑恶形象的唾弃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

正面人物都是能给人以美感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场景、人物外貌以及人物行为、心理、细节描写等具体可感的地方入手,体会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

例如引导学生体会《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时,就从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入手,通过文中具体写的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中,从不同侧面体会藤野先生的人格之美。

反面人物给人厌恶的感觉,教这类文学作品时要启发学生透过他们的外在表现,认清他们丑恶的本质。

例如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九下)中奥楚蔑洛夫形象时,先让学生找出他先后五次的变化来,看说了些什么,有哪些细节。

然后让学生思考:他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当学生知道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时,再让学生揣摩他的心理想法,这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从而就认识了他的丑恶本质。

2.体会意境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我的理解,境界即意境。

诗歌讲究意境、情趣,意境审美对学生透彻理解诗歌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深层,由此获得自己的感悟。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九上)是一曲雪的赞歌,词的上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山河,构成了无数清新明丽的画面:千万里冰封雪飘,长城内外白莽莽一片,黄河消失了奔腾咆哮,群山似银蛇一样逶迤曲折,高原如白象奔腾;雪霁天晴,冰雪为大地裁剪洁白的衣衫,旭日为大地披戴鲜红的艳妆。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论文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

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直接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关注热点如“知识经济”、“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等概念都十分明确地影响着语文教学。

这些概念和时代的需要都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迫切要求: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要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力求全面提高。

这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都能领悟,都能欣赏。

显然地,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是不能达到这种要求的。

然而,倘若在教学中引入美的教育,那就不一样了。

例如,教学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如果教师一味地说中国的河山怎么怎么的好,中国的人民如何如何的伟大,学生是会感到很茫然的,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姿多彩、绘声绘色的声像资料,由古代的万里长城到今天的三峡工程,由古代的大禹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领悟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境的,就会很容易地接受“人民是伟大的”这个观点。

这就是美育的形象性在起作用,因为它直接带来了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容易地接受欣赏。

2、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能学习,自能成文。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应是愉快轻松的,而不是呆板紧张的,必须注意以情动人,提倡“寓教于乐”。

在美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情感因素,这种因素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教师只有“动情”,才能“辞发”。

才能按照自己的情感做出不同的美学评价,其教学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融入审美教育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融入审美教育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融入审美教育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除工具性外,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必然比其他学科要丰富多彩,含有灵活多样、清新优美的美育因素的审美教育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所以说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促进语文智能的发展,辅助语文教学完成德育任务。

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美育教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感知美的特征。

审美感知是最基本的审美能力,是人的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自我关照而带来的精神愉悦。

美感的特征是直观性,鲁迅说,“美则平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美底享受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

”所以,美育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简历感性心里结构秩序。

列宁指出,“感觉的确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而语文课教材是语言文字的集合体。

语文教学美育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有的课文有插图、录像等相配合,就容易产生美感。

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美读课文觉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所描写事物的表象,以便“转化”为初步的审美知觉。

叶圣陶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并指出“这种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

他把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成为“语感”。

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先要学会认读、解词,同时要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积累起来的表象,形成主体内在的图式,与审美对象的表象系统简历同形同构关系。

语文课的感知美,要求学生养成稳定注意的品质和多读佳作的习惯,特别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观察是审美的眼睛,是感知美的窗户。

通过观察热、物、景。

开阔美的天地,获得美的直接经验,提高对教材美的感知能力。

所以要多指点学生参观、访问、丰富生活实践的内容,还要利用实物、图片和多媒体设备,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各种表象,训练语感,丰富美的感受。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相关推荐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美学基础告诉我们:“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那么,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认识。

一、阅读中把握作品的美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品的美,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目标。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加强作品的语言分析语言美主要是指具有审美性的语言,也可以称为艺术语言。

在欣赏(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是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将语言文字“转换”成形象,从形象中感悟出作品的思想情感。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作品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而且能为学生进入审美的意境奠定基础。

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学习中,只要抓住“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就行。

一个“独”字,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垂钓者的形象,或者有孤独之感,或者是独来独往,或者是孤高清傲,如此等等。

这一“独”字,使诗歌的意蕴更为深厚,可以说,一个“独”,使诗歌的境界全出。

2.提高形象的感悟能力“美离不开形象。

”审美教育就是一种形象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文学形象,因此,学生在阅读中要感受到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也感受到自然景物(第二自然)所蕴涵的美。

例如,《木兰诗》生动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女主人公木兰是一个上马能杀敌、下马能织布的勤劳、善良、坚毅、勇敢和不图荣华富贵的劳动妇女,是一个古代女英雄形象。

通过分析,学生就能理解所表现出来的美——优美与壮美结合而成的综合美。

因而,这一形象给人的感染力强,她不仅能使人感受到中国的传统美德,而且富有传奇色彩,充满着诗意美。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论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的美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以美启真完善智力,激发创造;以美促善,完美人格,陶冶情操;以美育美,美的观念,美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一、明确目标,突出审美重点语文教学施教的项目多,任务重。

一篇课文知识点很多。

施教时,既要落实知识点,弄通课文,又要挖掘其思想教育的因素,使其获得思想教益,受到感情陶冶。

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审美教育的实施要“少”而“精”。

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是提高审美效益的必要前提。

审美重点的确定,因文而异。

以表现自然美为内容的《荷塘月色》等,审美重点应在自然美的领悟上。

自然美以形式诱人为特征,色、香、味、形、质、声,作家将其描绘得出神入化。

教学这类课文要重点研究美的形式,通过体验联想、想象,使学生获得良辰美景如在眼前的感受,深刻理解其内涵,获得感情的陶冶和思想的升华。

以表现社会美为内容的《荷花淀》等,审美重点应在社会美的认识和感受上。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教学这类课文,要对环境、情节、人物作出分析。

以人物分析为重点,从情节入手,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认识和领会人物的道德情操,卓越的才能,卓尔不群的气质等方面的美,受到人性美、人格美和社会美的濡染。

以表现科技美、文化美、建筑艺术美为内容的多为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等,审美重点应在科学事理美和劳动美的认识和领会上。

教学这类课文,要注重事理、功能、特性、用途的说明和阐释,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对劳动以及劳动人民的热爱。

以谈思想、说道德为内容的议论文《灯下漫笔》等,审美重点应在观点鲜明、思想深湛、论辩活泼严密上。

教学这类课文,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研究,使学生透辟理解内容的同时,折服于文章的理论和逻辑力量,感受其思想美与逻辑美。

当然,具体到一篇课文,除了要注意上述“因文而异”的原则外,还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本身存在的各种美的因素:内容方面的,或山水鸟虫自然美,或人物品德美,或文化科技艺术美,或理论真理美;形式方面的,或写景状物技巧美,或人物刻画手法美,或说明事理方法美,或说理论证逻辑美,或篇章结构匀称美,或练字练词精当美,或句式变化音韵美等。

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初探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

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

如台湾的日月潭,黄山的奇石,东北的小兴安岭,黄果树的瀑布等,我们不可能一一带领学生去领略、感受这些自然美,于是,就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幻灯片和声像资料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南方的孩子感知雪的表象,我利用课件,播放一段录像:北国的树林里,雪花飞舞,白雪皑皑。

雪地上,走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身后,留下了几行不同形状的脚印……学生边看录像边读书,感受了自然美,领悟了诗中情。

于此同时,我们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颜色、声音等:还要注意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等等。

审美活动首先是通过人的感官来进行的,但仅有天生的生理机能上的感官,并不能感受到美。

要感知美还必须有人化的感官,也就是作为社会的人的感官。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得十分清楚:“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

”那么,同样具有正常生理感官的人,其感受美的能力是不是一样呢?回答也是否定的,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人的感觉和非社会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天生自然的人体生理机能的感官必须经过社会实践(包括审美实践)的锻炼,才能逐步得到完善。

人的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

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议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素质培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主题。

尤其突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如何真正高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泓清泉,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融“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为一体,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借助语言美的、形象美、意境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也就是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塑造独立而开放的人格。

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审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的基本途径。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时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孩子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育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美”。

一、美育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按照“美”的规律来设计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师生的创造性为核心,突出教学中的激励机能,高效功能和美育功能,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美应该是语文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各种生活、语言、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和谐、简洁、新奇独特发现和传达,使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中介,同学生的情感自然汇流。

从教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语文教学美分为“教之美”和“学之美”。

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是为我们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简单地说,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决定了教学品级。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明显,其教学品级就越高。

其次是体现了语文教师素质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学具有节奏美和结构美,从信息的传输和反馈的角度看又具有语言美和情境之美。

这些都对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品位恐怕还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不应该永远甘做“下里巴人”。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另外,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深化美育的落实,深化和丰富教育学理论、美学理论的研究。

二、语文教学美的几种形态语文教学的美存在于语文教师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因教师的风格、个性的差异而独具各自不同的形态。

1.情境美。

情境美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一定的语境或场境,再现或渲染一种语文教材中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特定情感和境界,给人以亲沐其情、身临其境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忘其身,迷其情,恋其境,悟其真,识其美。

创造情境美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情要真;二是心要热;三是意要远。

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新异性;二是内容上的实践性;三是方法上的启发性。

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凭借情境理解知识;二是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三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四是体会情境学会鉴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有着感人、育人的巨大力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语文教学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初中语文的教材有大部分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角度来确定,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且要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为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审美教育,具体做法如下:一、情感教育,诱发审美情趣情感丰富常常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一切美都能触动人的感情深处,没有美的情感体验,就不能获得美的感受。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更是有着复杂的人物情绪,倾注着作者的感情。

因此,审美鉴赏离不开审美情感。

学生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对于那些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异感的事物,他们更会感到饶有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析文本所表达出的情感,把大量的真、善、美,借助优美的语言发掘出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

现在配备的多媒体为语文的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

它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情感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激发美的情感,让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

如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文章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

论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和欣赏世界上的各种艺术形式,从而不断地提升其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展视野,塑造优秀的人生价值观。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语文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在课堂中,认真贯彻审美与文化素养的教学理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和艺术欣赏案例,充实课堂内容,使学生在阅读、鉴赏课文的同时对文学、艺术等方面充满好奇和渴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和领悟艺术理念、形式和技巧的热情。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育学生的审美观念,不断引导学生去欣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开拓他们的心灵空间。

这里的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思维激发与创造引导,能帮助学生成长并思考自身欣赏方式的形成与转变。

中学阶段,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热情和兴趣。

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工作,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文化艺术作品,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语文老师讲授《红楼梦》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以书为基础的红楼梦院景,并让学生了解乐府诗、清代花鸟画、名人手迹、建筑装饰等各种文化元素,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所读文本的时空背景和文化积淀,精细揣摩艺术细节,感悟文化内涵。

二、课外活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课余时间对学生的人生影响非常重要,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拓展课程、文化素养培养等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去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去体验各种文化。

比如,提供戏曲、电影、展览、音乐比赛、文学研究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嗅觉、理解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艺术生活和人生理想。

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立沙龙、读书、写诗等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让学生相互启迪、交流、探讨。

论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判断能力,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文学作品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如形象、节奏、意象等,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诵比赛、文学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审美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的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作文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和美感。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让学生模仿并写作。

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文,通过评析,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字的辨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美是一种感知和体验,学生需要通过感知来获取美的信息,并通过表达来展示美的观点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直观感知。

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魅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知途径来体验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美感,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写作来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判断是通过对美的比较、评价和选择,确定美的价值和层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审美教育活动,如文艺赛评比、文章写作评分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和选择美的过程中。

教师也需要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作品中的美与不美之处,提升他们审美判断的能力和水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通用8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篇1内容提要: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文明得以永不中断地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教育活动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

教学过程的各种教育内容,严格来讲,都具有同一性。

教育活动本身已经包含了审美教育。

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重视对已知实践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不断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近年来,教育发民突飞猛进,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师素质普遍提高,人类精神文明支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不能再局限开对学生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应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审美教育当然也不能忽视。

所谓审美,即“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①语文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的认知过程,现时也是对学生进持审美教育的过程。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集中而有效地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也就是“以培养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②沟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思想性和审美万籁,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把握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的基础上,寻求正确的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美育有着广阔的领域,它既触及人的感性,也诉诸人的理性;既作用于人的感官,也触及到人的灵魂。

论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

论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

论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学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审美的功能。

审美功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生活感悟力。

下面就针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扩大知识面,培养文学能力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我们经常需要阅读文学作品、学习文学知识。

但是文学知识的呈现不必单一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在教材中,可以用图文交互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详解;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对文学作品进行阐述。

可以另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能力。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中学语文教育中,多数时候需要用阅读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且能够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和经验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此外,阅读文学作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发展艺术鉴赏力中学语文教育中,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技巧,还需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这些都是增强学生鉴赏古代诗词的必要条件。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且可以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独具眼光的艺术鉴赏力。

四、激发生活感悟力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激发生活感悟力,理解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验,并且从中获得一定的道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小说《小王子》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讲述的“忠诚、责任、友谊、爱”的主题,从而对自己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和领悟。

五、促进思维发展中学语文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随着文学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对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功能
摘要:初中语文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它还是“兼有思想性的工具课”,也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20-001
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审美功能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内容
1.教材中的自然美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荷塘月色的恬淡幽美、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还是长江三峡和赤壁古战场的雄奇险峻,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

鲁彦在《听潮》中描写大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大大小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睡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欲睡了。

”作者紧扣一个“睡”字,写出了大海的柔美的情态。

2.教材中的社会生活美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选进课本中的文艺作品,却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具有巨大的认识、欣赏和美感作用。

因而教材中的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对于人们的感染和熏陶更强烈。

《母亲》中塑造的母亲,纯真无邪,为传播革命真理,勇敢,
无畏,大义凛然,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反映的志愿军崇高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地都在强烈地震动着人们的心灵。

3.教材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表现,是语文教学美育因素的主要内容。

就语文教学特点看,艺术美应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即题材、思想、主题情节的美;形式美即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的美。

《荷塘月色》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文章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炼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通篇洋溢诗情画意。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这些美,自然会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
完成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是:诱发情感——启发想象——深化美感。

1.诱发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含有感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衣以入情。

”(《文心雕龙、知音》)在教学中要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强烈的情绪活动。

诱发学生的情感应抓住作品的源头、趋向、起伏、强弱,用作者的感情去感动学生。

同时还要研究从什么地方讲起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打开他们的思路,也就是寻找激情点。

以教《最后一课》为例,教学中应扣住“最后一课”这一艺术构思的激情点进行诱发。

“最后一课”共出现四次,
第一次是小弗郎士进课堂以后,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向学生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他们上课了。

”这里的“柔和”和“严肃”二词的情感内涵是丰富的,抓住分析能充分揭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

第二次是说上一句话后不久,韩先生又说:“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

差不多同时说的两句的不同点,即多了一个定语“法语”,从这里可以领悟到韩麦尔先生对法国人民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权利的深沉而愤慨的心理。

第三次是小弗郎士听了教师的讲话后,亡国之恨、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懂得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

这时,他的内心情感通过独白形式表达出来:“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第四次是表现在快结束时,小弗朗士内心独白:“啊,最后一课,我永远忘不了。

”这句话交织了爱和恨,是他在最后一课中的全部感受。

这“最后一课”的每次出现,都可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课文中传发的爱国情与学生被激活的感情自然融洽到一起。

在情感的共鸣波涛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

2.启发想象
别林斯基说过:“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

”因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课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

如某教师在教《石壕吏》时启发大家很好想象一下差役进村时的情景。


个学生说:“差役进村时一定是一幅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腔调,疯狗般地咬人”。

另一学生说:“差役一进村,准是拼命地敲着一面破锣,声嘶力竭地叫嚷,张牙舞爪地搜索;老妇人面对着差役,一边诉说,一边哭泣。

”学生都讲得活灵活现。

这样启发学生想象,比教师讲差役如何凶狠,效果要好得多。

3.深化美感
仅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外露的、显而易见的美还是不够的。

当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幅幅流动、多变的画面和鲜明生动的形象时,那只是对自然、社会、人物“外在美”的感受,要达到深深的美感,还要揭示画面形象的“内在美”,深化学生的美感。

如《海滨仲夏夜》描写的中心是海滨夏夜,作者抓住色彩和光亮的变化来写夏夜的优美。

抓住沙滩、海水、海风、空气、天空来写出海滨的清新凉爽,这只是表现在“外在美”;而作者歌颂的时代——“我们许多许多父老兄弟们用宝贵的鲜血和头颅换来的自己的时代”才是作品“内在的美”。

由此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新生活的感情。

徐宏祖《游黄山记》中描绘了黄山的高、路险、景奇的壮丽风光,表现了作品的“外在美”,而作者寻奇探胜,敢于历险履危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以及从中显示出来的只有勇攀高峰才
能看到奇景的道理,才是作品的内在美。

这样,由感知形象外在的美,到感知形象蕴蓄的美,步步深入,使他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些途径,是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根本途径,它会帮助我们
语文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中的美育任务。

综上所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