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第一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第二课时电子教案
刘备遗诏全文
•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
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
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
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第二课 时
熟读课文前五段,思考下列问题。
•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类建议,并在课文中 重找到相关的原文依据。
• 2.这三点建议中,哪一点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 3.在这一部分中,诸葛亮运用的是那种表达方式?他是用什么样的身 份和口吻向刘禅提建议的?
• 4.这一段运用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诸葛亮是站在一个大臣兼长辈的身 份上用教谆谆教诲的语气向刘禅提出建议的。
我们能够看出诸葛亮这位蜀汉名相的卓越智慧以
及他鞠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这些都值
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下面,请大家齐声朗读唐
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在对这位“出师未捷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先贤的再次感知中,
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
蜀相(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
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熟读课文后四段,思考下列问题。
• 1.作者为什么在向后主提出建议以后,追述自己与先帝的往事呢?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出师表》教案1【教学要点】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__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__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__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
出师表教案(5篇)
出师表教案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潜力。
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过程与方法: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职责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设想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透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资料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能够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情绪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状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
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
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臧否(zhìzāng pǐ)费棉(yī)郭攸(yōu)之性行淑均(xìng xíng shūjūn)行阵(háng)以遗陛下(wèi)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苟全(gǒu)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猥(wěi)斟酌(zhēn 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zhào)倾颓(qīng tuí)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出师表》教学设计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师北伐。
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指导阅读课文。
(一)、正音: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二)、研读第1、2段。
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
谏,读,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指导分析第1段。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了解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1、“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教学目标1、2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两副对联:这里的老臣是谁?一表是指什么?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确:老臣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师表》2、历史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案(第1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教学设计(教案)出师表
教学设计(教案)出师表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2.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简介。
3. 古代文化知识(如: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官职名称等)。
4. 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出师表》的背景、作者和译文。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出师表》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出师表》中的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师表》的相关图片和历史背景。
2. 创设情境,让学生role-play 古代官场场景,增强学习体验。
3. 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组织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诸葛亮。
2. 讲解:详细讲解《出师表》的译文,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讨论:分组讨论《出师表》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出师表》中的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
5.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安排1. 第1-2 课时:介绍《出师表》的背景、作者和译文。
2. 第3-4 课时:讲解《出师表》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第5-6 课时:讨论《出师表》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4. 第7-8 课时:分析《出师表》中的典型句式和修辞手法。
5. 第9-10 课时: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6. 第11-12 课时:课堂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出师表第一二课时教案
课题出师表主备人董菊辅备人李啸宇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前5段。
3、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重点难点1、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前5段。
2、背诵第5段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具准备PPT师生活动调整修改一揭题示标(3分钟)1、导入语:师:由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作者:3、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前5段。
3、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过渡语:这篇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一定能紧张地自学,顺利地达标,对不对?(对)好!有志气!怎样实现目标呢?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二、学习指导一:(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赛读:方法指导:轮流朗读课文,要求能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订正。
2、自研共探。
3、交流展示:学生轮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
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于黑板左侧,并及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崩殂()苟()全猥()自夙()夜弩()钝攘()除咨()诹()斟()酌()忠谏()妄()自菲()薄裨补()攸()遗()陛下阙()陟()罚臧()否()行()阵倾颓()师: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轮读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
下面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三、学习指导二:(二读课文,译讲课文)1、师:好!大家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自学,练习译讲课文前5段。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1至5段。
如有疑难,请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
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2、学生看书,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可能有以下不会解释的地方:?【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学生记着五个字)?①增——此法适用于文方省略句式,翻译这种句式,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22《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
24《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在民间被认为是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与交流1.要求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章、奏、表、议四个小类。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2.学生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已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篇上书就是《出师表》。
3.学生简介作者。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出师表》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教会学生在知人的基础上论世,增长历史知识,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学生真正读懂经典,真正把经典的精髓渗透到自己的人生中去。
《出师表》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3.中招考点河南中考近7年,文言文阅读采用课内外对比形式考查,每年设4道小题,1题1考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文言文语句、理解文本内容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内向课外迁移拓展的能力。
4.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前三课都是描写历史事件,凸现历史人物的篇目,再学习《出师表》,学生在阅读方法的使用、人物形象的把握,尤其是人物的智慧、胆识与言辞的感知上都是轻车熟路了,能较好地理解文意,积累文学历史知识。
但本篇篇幅较长,在朗读时,要让学生把握长句的断句与节奏。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准确读出生字词及句子的停顿。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说出诸葛亮和“表”的相关常识。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课文录音,学生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说出诸葛亮和“表”的相关常识。
(四)新课讲解(一)把握句中停顿,应注意:1.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不能拆开读(连读)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2.不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不能连读(读断)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二)文学常识填空1.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中文体。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出师表》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2)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cu2)疲弊bi4 陛下(bi4)恢弘(hong2)妄自菲薄(fei3bo2)以塞(se4)驽钝(nu3)陟罚(zhi4 臧否(zang1pi3)裨补阙漏(bi4que1)郭攸之(you1)费祎yi1 行阵和睦(hang2)长史(zhang3)猥自(Wei3)夙夜忧叹(su4) 以彰其咎(jiu4)咨诹(zou1)以遗陛下(wei4)斟酌损益(zhen1zhuo2)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讲述表是文体名称,(古代臣民给君主的一种形式。
战国二书,汉代:;章、奏、表、议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出师表》教案(6课时)
《出师表》教案(共6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记叙,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理解、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相关历史与人物(作者、刘备、刘禅、先汉、后汉)2、了解“表”这一特殊文体3、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4、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检查预习(10分,每空1分)(一)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三国(朝代)时蜀汉(国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人名)。
2、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国名)前写给后主的一篇奏章,文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刘备(姓名),“陛下”指的是刘禅(姓名)。
3、本文的体裁是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4、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三顾茅庐,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诚心诚意地邀请。
三、引导自学(一)作家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与相关历史、人物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作者,人称“卧龙”。
)刘备:三国时期蜀国的建立者,“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留下千古美谈。
(本文中的“先帝”,《三国演义》中的“刘皇叔”)刘禅:刘备的儿子,蜀国第二代皇帝,昏庸无能,人称“扶不起的阿斗”,有“乐不思蜀”的典故。
第23课 出师表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3课出师表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心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感状》)“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___ ______ ——(南宋安子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223年攻吴兵败的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昏庸懦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
【文体知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1.记:写景、叙事、抒发作者的感情。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2.铭: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陋室铭》3.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词。
《送东阳马生序》4.说:叙事、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的一种文体。
《马说》《爱莲说》《捕蛇者说》表表,是中国古代公牍文的一种,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多用于臣子给君王陈述忠情。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
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表"的特点:1、陈情言事,言辞恳切,感人泪下2、用词多谦卑、低微。
3、议论、叙事、抒情融于一体。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刘后主)的呈文。
【读准字音】【自主学习】播放音频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出师表(第1课时)_教案1
《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
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
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
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1.本文的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时代背景;4.标题。
(播放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ú)菲(fěi )薄裨补(bì)遗(wèi )陛下祎(yī)攸(YōU )阕(quē)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行(háng )阵猥(wěi)自夙(sù)夜驽(nú)钝诹(zōu )攘(rǎng)除斟酌(zhēn zhuó)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注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
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灯片)。
《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
24 出师表教材分析“表”原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特殊文体,能够流传广泛的并不多,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其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辞恳切,感人至深。
学习此文,可继续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线上找点,点与点结合分析,有条有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一者有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能力目标1.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2.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忠臣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谏言的语言艺术,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交织的写作脉络。
突破方法:教师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难点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用两次假设换位品读文章,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及深挚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时评价总结。
教学方法1.点拨教学法:疏理文章内容及脉络时,教师以情理双线加以点拨,给出方向,帮助2.情景教学法:本课多次创设情境,探究文章“理至而情深”的特点时,用换位法让学生深入情境,以不同身份品说表文,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结合历史,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南阳武侯祠岳飞《出师表》石刻,教师描述情境导入课题。
南宋绍兴八年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正在攻打金兵的名将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秉烛细观石刻的《出师表》,一时间情怀与古贤诸葛亮相牵,他感慨万千,泪下如雨,夜不成眠,挥涕走笔,留下了这篇亲手抄写的《出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前5段。
3、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过渡语:这篇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一定能紧张地自学,顺利地达标,对不对?(对)好!有志气!怎样实现目标呢?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二、学习指导一:(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出示译讲方法:
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翻译整个句子。
(说明:本文是重点课文,重点是翻译,因此,能够让学生疏通意思,要求“字字落实”。)
指名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若还不对,教师更正,并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4、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通过认真自学,能够译讲课文了,很好,还有不懂的地方吗?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
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3、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六、当堂训练
•(师:下面请大家练习背诵课文第5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背诵课文第5段
•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也可以互相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1至5段。如有疑难,请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2、学生看书,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可能有以下不会解释的地方:
•【学法指导】翻译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学生记着五个字)
•①增——此法适用于文方省略句式,翻译这种句式,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
课题
出师表
主备人
董菊
辅备人
李啸宇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前5段。
3、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重点难点
1、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前5段。
2、背诵第5段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
一揭题示标(3分钟)
1、导入语:
师:由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导入新课
作者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此表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请具体阐述。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检查自学效果。
五、当堂训练:
(师:下面请大家练习背诵课文后4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背诵课文第5段
•背诵课文后4段
•自学指导:
•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也可以互相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4、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检查自学效果。
补充部分答案(见课件)
“先学后教”(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师:这篇文言文虽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咱班的同学紧张高效地自学,顺利地译讲完毕,下面要学习全文思路,4分钟后检查自学。请看要求
请结合“预习提示”综合思考:(时间4分钟)
二、学习指导一:(翻译课文)
1、师: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翻译课文,比谁翻译正确并且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订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课文后4段。如有疑难,请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译讲方法
•一人译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人名、地名、时间不必解释,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一揭题示标
1、导入语:
师:由两幅关于诸葛亮事迹的对联导入新课(见课件)
2、板书课题、作者
3、出示目标
•1、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后4段。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过渡语:这篇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一定能紧张地自学,顺利地达标,对不对?(对)好!有志气!怎样实现目标呢?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兵教兵。如果都不能准确回答,教师点拨。)
师:翻译时,注意以下句子中有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先补充完整,然后翻译该句。
师: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句式上有所不同,在翻译下列句子时,注意有些需要调整语序,有些是固定句式,请先思考加点处的意思,再准确翻译。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译讲课文开始译讲课文。
1、赛读:
方法指导:轮流朗读课文,要求能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其他同学认真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订正。
2、自研共探。
3、交流展示:
学生轮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地方。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词于黑板左侧,并及时表扬读音正确,声音响亮的学生。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有:崩殂()苟()全猥()自
时间:10分钟。
教后反思:
三、学习指导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习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后4段,边读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查自学
1、阅读第六、七段,思考: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请逐句加以理解。
2、阅读第八、九段,概括主要内容。
3、作者自叙身世,追念先帝的三顾之恩,目的是什么?
补充重点词语(见课件)
2、自研共探(学生看书,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交流展示。
师: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兵教兵。如果都不能准确回答,教师点拨。)
师:翻译时,注意以下句子中有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先补充完整,然后翻译该句。
师: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句式上有所不同,在翻译下列句子时,注意有些需要调整语序,有些是固定句式,请先思考加点处的意思,再准确翻译。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译讲课文开始译讲课文。
指名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若还不对,教师更正,并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4、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通过认真自学,能够译讲课文了,很好,还有不懂的地方吗?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
学生读书,质疑问难,老师个别辅导。
5、生齐读一遍课文6至9段。
时间:3分钟。
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背,准备抽背。
全班齐背。
指名背。
教后反思:
课题
出师表
主备人
董菊
辅备人
李啸宇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1、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后4段。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重点难点
1、借助字典、注释,翻译课文后4段。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
•②删——有些文言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思,译时可删除。
•③调——由于文言倒装句的记号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④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夙()夜弩()钝攘()除
咨()诹()斟()酌()忠谏()
妄()自菲()薄裨补()攸()
遗()陛下阙()陟()罚
臧()否()行()阵倾颓()
师:刚才,几个同学把全文轮读了一遍,出现了几个读错的字。下面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三、学习指导二:(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1、师:好!大家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自学,练习译讲课文前5段。
学生读书,质疑问难,老师个别辅导。
5、生齐读一遍课文1至5段。
四、学习指导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自学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前5段,边读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⑤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2、学生活动:
结合注释、词典,以及老师的补充,试着先独立翻译课文,再小组合作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
补充词语解释(见课件)
3、检查自学效果。
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