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米并测量_冀教版(6)

合集下载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5.关注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厘米、分米、米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问题解决。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测量态度和良好的空间想象力。
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课后巩固,拓展延伸:
a.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b.推荐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这些长度。
b.你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c.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错误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5.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a.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b.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厘米、分米、米》教案

《厘米、分米、米》教案

《厘米、分米、米》教案第一节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对长度单位进行正确换算。

教具学具1.有大石头、地毯、长方形、布、竹竿的课件。

2.硬币、曲别针、文具盒、橡皮、铅笔、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如下几种实物:一块大石头、地毯、一块长方形布、一根竹竿。

师: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如何去测量?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生4:就是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测量。

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生1:大石头有2个两臂伸直的长度。

生2:长方形布有5拃长。

生3:竹竿有4个脚长。

师:什么东西最长?(因为测量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最长)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

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用测量实物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有统一的标准。

并有想要掌握长度测量的正确方法,并正确使用这些单位。

二、探究新知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

(1)选定标准。

①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量的标准呢?②学生自主选定物品作标准。

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

(2)学生测量操作。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作标准量数学教科书的宽,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

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

《厘米、分米、米》本课教学先通过让学生估计一支铅笔的长度引入测量观念,接着通过测量,认识,练一练,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安排为:厘米,线段,米,分米及单位间变换。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对长度单位进行正确换算。

铅笔,蜡笔,橡皮,铅笔盒,直尺,毛线,彩带。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来看大屏幕,多多昨晚做了一个梦,看看他梦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发言。

师谈话:这幅图画里面出现了很多有关长度的句子,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学习有关长度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教师展示一支铅笔和一只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只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支蜡笔的长度?学生估计后发言。

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3、师:同桌间一起来量一量我们的课桌,一会交流一下测量结果。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试量后交流。

(可能出现不同的星法)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如铅笔盒)去测量。

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④……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米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米”的词语;2.了解一些米的常见物体,并能根据实物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1米;3.掌握使用卷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米的测量;4.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米的概念,并能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米的测量;2.难点:辨认一些米长的物体,并能够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1米。

三、教学内容1. 米的概念翻开课本P24页,告诉学生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常用“m”表示。

2. 一些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找到一些米长的物体,例如课桌、黑板、门、操场等,让学生在心中模拟出1米的长度,比较这些物品是否超过1米,并练习正确地读写“一米”、“两米”等常见的长度。

3. 米的测量1.使用卷尺正确地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课桌、椅子、门等;2.制作一张“测量成长”的表格,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臂展、腰围等,并让学生自己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谁的尺寸发生了变化;3.让学生分组,自己出门寻找一些外界的物体,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设计出简单的测量数据记录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解释米的概念和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2.演示法:老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的方法;3.个案研究法:让学生使用卷尺等工具对自身身高、臂展、腰围等进行测量,轻松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4.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找并记录测量数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2.课堂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3.在每个环节都设计相应的问答题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米的概念m一些米长的物体(教师先不给出物品)米的测量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成长身高、臂展、腰围等数据记录七、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师主要采用了教师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了米的概念、常见物品的长度和测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一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一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一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一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学具准备学生: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几厘米的小棒(每生一根);老师:一拃图片、阿福的新衣的情景图、徒弟一拃的图片、尺子图片、1厘米的小棒、尺子、几厘米的小棒。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看图讲故事。

今天,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

这位先生叫阿福,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做衣服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听完故事,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回答师傅手大,徒弟手小,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可以师傅量师傅做。

也可以徒弟量徒弟做。

更准确的是用尺子量一量。

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示小直尺)这是我们在学习上用的直尺,它是尺子中的一种,直尺上有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3、认识直尺: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活动2【讲授】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在直尺上试着找一找1厘米。

2、找直尺上的1厘米:师:(引领学生看大屏幕)大家看,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1刻度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米并测量_冀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米并测量_冀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米并测量_冀教版2、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对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师巡视、总结。

)(二)自研共探1、生先自学:认真看课本第7-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时间4分钟,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4分钟后小对子交流下面的问题(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2)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3、汇报展示:(针对对子交流中的问题以小组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知识归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记作1m。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

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三、学情展示:(时间预设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展示,其他同学台下听讲,要求坐姿端正,认真倾听。

随时做好评价,质疑和补充。

师总结,评价做到加星及时。

)第一关:做一做。

1米= ( )厘米 100厘米= ( )米5米= ( )厘米 200厘米= ( )米第二关:填长度单位,米或厘米1.一棵大树高约12( )。

2.一支铅笔长约18( )。

教室长6( ) 黑板长3( )课桌长50( ) 小明身高124( )第三关:知识应用宽60()长1()长28()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巩固提升:一、填空2分米=()厘米 1米40厘米=()米()分米50厘米=()分米 2米5分米=()米()厘米。

认识米并测量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认识米并测量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4.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5.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养:本节课不仅关注同学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重视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教师可以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思考,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如“为什么我们需要长度单位呢?长度单位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同学们对长度单位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同学们介绍米的基本概念,如1米等于100厘米,以及米尺的使用方法。
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生动形象地解释米的长度和特点,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米的概念。
3.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米的概念。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和探索,如“你觉得1米有多长?”“怎样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如“哪个小组测量得最准确?”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1单元 厘米、分米、米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1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长度单位的意义,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分米、米这三个长度单位的意义,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转换。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更多长度单位的欲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巩固。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卷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起学生对长度的兴趣,并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厘米、分米、米这三个长度单位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它们的大小。

3. 换算:讲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结果。

板书设计:1. 厘米、分米、米2. 三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意义3.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4. 实际测量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完成句子。

2.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应用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概念理解1. 厘米、分米、米的定义厘米:厘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符号为cm,它是米的百分之一。

1厘米等于0.01米。

分米:分米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符号为dm,它是米的十分之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厘米并测量”。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3. 长度比较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橡皮等。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长度。

2. 讲解厘米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展示1厘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测量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不同的物品,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5. 长度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板书设计:1. 认识厘米并测量2. 厘米的定义和实际长度。

3. 直尺的使用方法。

4. 测量练习的示例。

5. 长度比较的示例。

作业设计:1. 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记录下它们的长度。

2. 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厘米的概念,并学会了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测量时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对于长度比较的部分,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际操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长度比较的准确性”。

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1. 直观展示:使用标准的直尺,向学生展示1厘米的实际长度。

可以让学生触摸直尺上的刻度,感受1厘米的长度,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如手指宽度、铅笔长度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度量单位;2.能够正确使用厘米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通过码尺或卷尺测量长度;3.了解常见物品的长度,如铅笔、尺子、书等;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厘米?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通常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

学生已经学过毫米,厘米是毫米的十倍,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毫米到厘米进行相应的转换。

2. 如何使用厘米进行测量?在学生已掌握毫米作为单位量长度的基础上,可采用从毫米到厘米的转换方式。

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卷尺或码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对,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3. 常见物品的长度是多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长度测量,如书的长度、尺子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等。

通过这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并更好地掌握厘米的具体大小和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介绍,让学生熟悉厘米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厘米;2.让学生将手臂与身体垂直,并用铅笔、钢笔等工具将手臂上的距离进行刻度,理解和认识长度单位的重要性;3.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物品,并测量其长度,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 讲授知识点1.介绍厘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2.介绍厘米的符号和读法,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单位;3.通过展示码尺或卷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并与同学进行比较;4.引导学生进行常见物品长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5.通过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何时、如何使用厘米作为单位量长度。

3. 拓展、巩固和面对问题1.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将结果进行比较,在班级内形成一个身高排行榜;2.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小计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测量和计算单位;3.构思一个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或计算的问题;4.进行小组讨论或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学习所得,沟通交流思想。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厘米,掌握厘米的计量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和厘米刻度,测量实物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实物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在实现测量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测量习惯。

三、教学内容1. 了解厘米在学习测量长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概念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它是米的一百分之一,通常用“cm”来表示。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使用尺子来进行长度的测量,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2. 厘米的计量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厘米,我们需要了解厘米的计算方法。

可以将尺子上的厘米刻度分成 10 份,每一份为 1 毫米,因此 1 厘米等于 10 毫米。

3. 使用尺子测量实物的长度在了解了厘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来测量实物的长度。

使用尺子时,需要将尺子平放在实物的顶端和底部,并将尺子与实物保持垂直,在测量时眼睛要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读取刻度值应该是垂线上的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厘米概念,并带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1 厘米及其刻度尺。

2. 讲解讲解厘米的计量方法,并逐一讲解尺子的刻度及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操作教师在班级里分发纸片、铅笔、尺子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配对,进行实物测量的实践操作。

4. 显示测量结果学生们根据各自的测量情况,在黑板上展示所测量的物品以及它们的长度。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以及互相学习,如何让测量结果更准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今天学的知识点。

五、课后练习1.自己找一些日常用品,测量其长度并填写相关信息,创造一个测量记录表格,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

2.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数学练习本上的数学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测量长度是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

认识米并测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在实际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请同学们伸出你们自己的小手,指出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请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长度,同桌互相交流。

3、请学生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把10厘米长的纸条剪下,拿给大家看,用手比划10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米用米量。

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想说呢?(用这把学生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

(课件出示)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来测量,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请同学们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子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如果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子方便呢?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2、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A、教师拿出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B、让学生拿出折尺(或1米的绳子),拉直,和黑板上画的线段比一比,说出折尺的长度是多少?(1米)C、再伸开自己的两臂和折尺比一比,看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课件演示)D、让学生站立身体,并把米尺竖起来和身体比一比,到什么地方是1米。

E、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厘米、分米、米|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厘米、分米、米|冀教版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四、方法应用。
1、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四、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折尺,卷尺,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测量结果记录表,宽1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竞赛
20+30= 25+20= 100+300= 200-100= 400-300=
85-60= 95-68= 86+59=
二、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测量自己家的桌子的长,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家的桌子有多长呢?(学生交流自己家的长)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老师的身高是1米74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我们平时上课用的黑板到底有多长呢?下面请两位同学上来测量一下,到底有多长?
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绳子
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绳子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 (6)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  (6)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分米的认识_冀教版(6)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为什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2)汇报方法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3)比较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

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有多长(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

(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

(完成做一做)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

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

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

(反复两次)(2)画一画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6)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6)

二年级下数学教课设计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丈量 _冀教版( 6)教课目的:1.初步成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丈量物体的长度。

2.知道一厘米和一米的实质长度,能依据实质状况运用它们。

3.培育察看能力、着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点,在实质察看和操作中,养成仔细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成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点教课难点:掌握用直尺和米尺丈量长度的方法教课过程:【活动】厘米和米的认识教课过程:【一】着手操作,引出课题讲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爱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1、量一量,课桌有多长?这三人为何数的不一样?2、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小组活动。

3、揭露:一致量的标准。

【二】试试感悟,探究新知1.认识刻度尺。

讲话:尺子你们有吗?取出来一同看看。

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同样的?让学生从左往右按次序读一读。

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

指引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否是同样。

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如何用来表示刻度的。

最小的是几?刻度 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几?按序往下说一说。

2.认识厘米。

叙述:量比较短的物件,常用厘米作单位。

(1) 指一指。

1 厘米有多长?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来吗?你能谈谈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吗?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

小结:在米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2)数一数。

让学生自己数,从刻度 0 到刻度 3 之间有几个 1 厘米,是几厘米?从刻度 0 到刻度 7 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小结:从刻度 0 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比一比。

讲话:拿起红色的小方块 (边长 1 厘米 ),猜一猜它们每条边有多长?下边请同学们跟我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方块,左手慢慢抽出小方块,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小缝大概就是 1 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米并测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
1.提问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并说明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再指出尺子上2厘米,3厘米,5厘米的实际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拿着厘米尺到讲台前量黑板的长,看看练了几次,下面的同学一边看一边交流看法。

(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学生量完后,教师说明;我们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太不方便了,那么用什么工具侧量合适呢?。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讲授】新授
1、认识米
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同学们观察米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说:有刻度线、0到100这几个数字、刻度线长短不一等。

1小格就是代表1厘米,1大格代表10厘米,注意米尺上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那么从0刻度到100刻度就表示1米。

一起跟老师数一数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折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好,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学生可能会说: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看来同学们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有一天小明到裁缝店做衣服,老裁缝拿着尺子给小明量完后说:“长一米”。

而旁边的小刚却说:“长100厘米”。

这是小明不明白了怎么两个人说的不同呢?他心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学生可能会说:他们说的都对1米就是100厘米。

看一看这把1米的尺上有多少厘米。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1米里面有100厘米;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的小格,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学生齐读两遍)
看来之前的小故事里的老裁缝和小朋友说的都对。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4.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练习】巩固练习
填cm或m教室的长大约5()数学课本宽15()铅笔长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