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生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患者家里、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
因此,精神科护理保同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1.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
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
2.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和心不在焉不稳定可能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
3.语言:患者在出现暴力行为之前可能有一些语言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或提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
4.意识丧失: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也提示暴力行为的可能发生。
评估工具:预防:1.合理安置,环境安静、宽敞、明亮,避免不良刺激2.注意观察病情,掌握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可以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先兆。
及时发现与处理。
3.减少诱因:态度和蔼,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治疗及护理前,充分地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不与其发生争执;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如下棋、打蓝球等。
4.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如捶沙袋、枕头、棉被、撕纸、做运动等,无法自控时,求助医护人同帮助。
同时,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并设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相信自己有控制行为的能力。
5.控制精神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实践证明,长期或短期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的发生。
6.注意沟通交流方式:对待否认有病、拒绝接受治疗的新入院患者,避免使用命令性言语,切忌言语动作简单生硬、态度应和蔼、语气温和,从关心、关爱、体贴的角度,迎合患者的心理,让患者能接纳信任护士,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医院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医院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一)暴力行为的风险评估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强烈的攻击性或破坏性伤害,造成本人和他人伤、残、甚至死亡以及物品毁坏的一种行为。
精神科病房是精神病患者集中的地方,发生暴力行为较为常见。
常见的暴力行为有口头攻击(谩骂、威胁、讥讽、嘲笑等)、人身攻击(打人、踢人、咬人、吐口水等)。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制止外,还应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先兆,采取适当措施,有效防范暴力行为发生。
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1.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情绪障碍等精神症状与暴力行为的发生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例如,某患者受命令性幻听的支配攻击他人;受妄想的影响误认为某人在监视自己或正在陷害自己,于是先发制人伤害对方;在意识障碍下出现冲动性的暴力行为,这类行为最难以预防,因意识障碍的患者行为多为突发性、缺少明确目的。
另外,许多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否认有病,被强制收住院,也常导致暴力行为发生。
2.精神疾病不同的精神疾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严重性、针对性均不同。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癫痫性精神障碍等。
3.个性特征不是每一个有精神症状的患者都出现暴力行为,也不是每一个受到挫折的个体都表现出暴力行为。
所以当个体受到挫折或受精神症状控制时,是采用暴力攻击还是以其他方式来应付(如退缩、压抑、否认等),则与个体的性格、心理应付方式、行为反应方式等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既往有暴力史是最重要的暴力行为预测因素之一。
暴力犯罪者具有下列性格特征:①固执、多疑、缺少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②易紧张,喜欢寻找刺激,情绪不稳定,易产生挫折感;③缺乏自尊与自信,应对现实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4.诱发因素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暴力行为。
例如,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不当,态度粗暴激惹患者,患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封闭、拥挤嘈杂的环境,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耐受等都可能诱发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健康宣教ppt
护理措施 (三) 发生后的护理措施
评估暴力行为与激 发情景的关系,以 及行为发生时间、 地点、原因及表现。
建立新的行为反应 方式,使患者正确 评估自己的行为
02
01
寻找暴力行为与激 发情境之间的联系 的突破点,使两者
最终脱钩
03
安排患者参加工娱 治疗,建立良好的 人际交流、应对及
处理技巧
04
谢谢大家!
1 精神症状
幻觉(命令性幻听) 妄想(被害妄想)
躁狂状态 意识障碍
Hale Waihona Puke 2 心理学特征心理发展:
情感剥夺,暴力环境
性格特征:
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情绪不稳定、易产 生挫折感;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差
3 诱因:环境等。 4 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工作、婚 姻状态、暴力史。
(二)暴力行为的征兆评估
行为: 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一 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 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 肌肉紧张等。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患 者家里、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 害及严重后果。因此,精神科护理保同需要对患者的暴 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提问 2 : 暴力冲动行为是怎么形成的?
二 护理评估
1 4
2 3
(一)危险因素的评估
1 精神症状 2 心理学特征 3 诱因 4 人口学特征
三 护理诊断
有对他人实行暴力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有自伤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有关 。
四 护理措施 (一) 预 防 暴 力 行 为
减少诱发因素 去除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做好心理护理 缓解期治疗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和护理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患者应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进行探析。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精神科治疗患者共112例进行实验研究,随机抽签分组,各5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实验组对暴力行为进行防范和护理。
将暴力行为发生率,病房安全质量及护理后总体危险度。
结果:对照组患者病房安全质量评分低于实验组,且暴力行为发生率和总体危险度显著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精神科暴力行为患者采取防范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危险度,对提高病房安全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防范护理措施;精神科;安全质量精神障碍临床上又称之为精神疾病,指的是在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患者脑部工作的失调,出现像感知,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的运动方面异常。
据报道,临床上近1/4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暴力行为,近1/10患者出现严重暴力行为[1]。
暴力行为不仅会导致患者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暴力行为,要远离他们。
其实,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受症状支配会存在有暴力行为,但大多数患者如果治疗护理得当,症状得到控制,会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防范护理,以下是通过常规护理和防范护理对112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患者共112例进行实验研究,随机抽签分组,各5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平均年龄(45.46±11.62)岁。
实验组对暴力行为进行防范和护理,平均年龄(40.25±11.2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12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精神障碍,并出现过不同程度暴力行为。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实验组:进行防范护理措施模式服务。
1.2.1环境护理:对存在暴力行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需要保持室内处于阳光充足并安静,避免噪声等因素对患者造成刺激。
精神科-防范和处理暴力行为
防范与处理暴力行为有人说,干精神科的人都是一条条好汉!(什么?你是女的?那你就是一条女汉子!),打算干精神科的,没学点格斗和擒拿都不敢进这个门,因为精神科是一个时时刻刻充满危险的地方,轻者被病人吐口水,重者小命不保。
要是你没学过格斗、擒拿也不用怕,「精神时间」来手把手教你hold住暴力行为,这篇文章将打破常规,全文都是扎扎实实的干货。
1牢记暴力的前兆在暴力行为发生之前,往往有许多预警的细节值得我们警惕。
先兆表现:呼吸增快,坐立不安,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下颚紧绷,紧紧的攥着拳头,用脚或手踢打周围的物品。
言语方面:威胁性、激情性言语,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言语(凌乱,很难理解),大声喧哗。
情感方面:愤怒,情绪不稳,充满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
意识水平: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缺乏定向力,记忆力损害。
2阻止事态的进展沟通最重要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即使再苦再累在委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用词,不要将坏情绪带给患者。
即使患者兴奋躁动,在诊室大吵大闹,也应该用平静而低沉的声音与之沟通,降低其激动的程度,否则大声呵斥会让患者认为是一种挑战,从而导致事件的升级。
姿势也不可忽视躯体姿势作为一种非言语沟通方式,同样也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
如双手交叉于胸前表达出情感上的距离和不愿帮助的一种态度。
所以在交流时应做出镇静、放松的姿势,避免突然性、紧张性、威胁性的动作,并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不仅让患者感觉有安全感,同样也是保护自己。
细节观察要仔细要随时注意患者情绪、面部表情、行为、言语的变化,若波动较大,记得首先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做好解释和沟通的工作。
同时也要有危机意识,一旦发现有暴力行为发生的苗头,就应该在心里面做好准备。
3如何减少暴力造成的伤害1. 避免与患者面对面,站在患者侧面能够减少被患者攻击的面积,切记切记切记(重要的点要说三遍)不要转身背对着患者。
2. 至少与患者保持一个身长的安全距离。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导言精神科患者的特殊病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护理风险也更为显著。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识别和防范护理风险,是每一个精神科护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及对策,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减少患者的不良后果。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包括患者暴力行为、自伤行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介绍。
患者暴力行为患者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护理中最为常见、最危险的风险之一。
患者的暴力行为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刻,包括患者的攻击、伤害护理人员、其他患者,以及破坏物品等。
暴力行为的出现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自伤行为自伤行为是精神科患者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包括自残、自杀等。
自伤行为一旦出现,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会给家庭和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自伤行为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精神科护士要重视自伤行为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是精神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达到快速缓解精神症状的效果。
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很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血液系统副作用、过敏反应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对策针对以上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风险,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预防暴力行为预防患者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多措并举。
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平和的态度,尽量避免刺激患者情绪;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需要加强观察和防范,严格控制患者人数,确保安全。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应急工具,如手铐、护具等。
预防自伤行为预防自伤行为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具体的措施。
一方面,建立密切关注制度,加强患者的观察和监护;另一方面,对于极度自伤的患者,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增加轮班观察、强制睡眠等。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了解行业标准
遵循精神卫生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合规、有效。
关注政策动态
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暴力行为预防和处 理措施。
尊重患者权益和尊严
保障患者基本权益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隐私权、知情权等基本权益,避免在预防 和处理暴力行为过程中侵犯患者权益。
安全,因此预防及处置暴力行为是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02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预防和有效处置暴力行为,可以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疗工作
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03
促进社会和谐
精神科暴力行为往往涉及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重因素,通过对其进行
预防和处置,有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03
促进了医患关系和 谐
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减少了暴力行为的发生。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预防机制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 断更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机制将进 一步完善。
未来将继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应对精神科暴力行为的能力和水 平。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对暴力行为的认知和应 对能力。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 医护人员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 应对策略,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优化医院环境和设施
创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
01
如设置专门的精神科诊室、减少刺激因素等。
完善安全设施
在处理暴力事件时,既要保护患者的权益,也要关注医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和权 益。
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干预
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干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1],该行为是基于愤怒、敌意、憎恨或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
若患者的行为正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采取一些身体上的限制性措施,避免发生伤害事件。
1 寻求帮助,有效控制局面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如攻击他人、破坏物品、自伤等行为时,首先要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集体行动,保持与患者安全距离约1m左右,呈45°角,切勿正面接触。
用简洁语言稳定患者的情绪,指定一位工作人员转移被攻击对象,疏散其他围观患者离开现场,避免不良情绪蔓延,尽快控制紊乱的局面。
2 果断迅速,巧夺危险物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行为应给予理解,努力用真诚的语言安抚劝说患者放下危险物品,如果无效,可采取一组人员与患者对话转移注意力,另一组人员乘其不备快速控制患者夺下危险物品,行动果断,步调一致,配合默契。
3 實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避免一切激惹的因素,防止伤害自己和他人。
若隔离措施仍无法控制患者的行为,报告医生,尊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其身体以控制暴力行为的再发生。
患者被约束后护理人员至少每10-15min巡视察看患者一次,注意肢体血运情况,提供必要的护理,保证提供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喂饭、喂药、协助大小便、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中暑等。
同时防止其他病友伤害患者或帮其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患者精神症状好转后应及时解除约束,做好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
4 情绪稳定剂的使用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快速控制患者激惹的情绪,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做好护理记录。
5 心理护理对冲动后的患者要做好事后心理疏导,让患者讲述冲动原因和经过,以便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
在患者安静解除隔离或约束时,要解释冲动的危害性,以及隔离或约束的必要性[2]。
参考文献[1]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2] 张跃兰,邢改书,李淑芬.精神科疾病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80.。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精神科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领域,它关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是患者的自伤行为。
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互信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减少其自身危害行为的想法。
此外,还可以采取物理约束措施,如给予患者戴手铐等,以确保其人身安全。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着患者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由于病情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患者间的紧张情绪和冲突迹象,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解矛盾等。
另外,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氛围,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隐私给患者,也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着患者的药物滥用问题。
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对药物的依赖或滥用而产生不良后果。
为了防范此类行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适量用药。
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让他们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提高他们对药物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着患者的逃离和自由行动问题。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因为病情原因而产生逃离的行为,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建立安全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他们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对于有逃离倾向的患者,可以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如给予患者佩戴电子手环等。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但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关爱,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课件
PPT课件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先兆行为
不安的来回走动;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绷紧;呼吸增快,突然停下来。
语言
威胁性言语;提一些无理要求;大声喧哗;强迫他人注意;妄想性语言。
情感
愤怒、敌意、异想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情感不稳定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
意识
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
*
PPT课件
一、护理评估
当精神疾病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 应视为暴力行为的先兆, 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 精神症状突然加重或波动。 拒绝接受治疗、拒绝合作、拒绝执行院规。 病人突然激动、情绪不安、高声大叫、言谈具有威胁性、固执强求等。 脸部及手臂的肌肉紧张度增加, 动作增多, 捶打物体。 对周围人或特定人员持敌对态度, 并以杀(伤)人相威胁。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 有可能立即发生暴力行为。为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评估时需注意不要单独检查病人、不要将病人带到关闭的空间如办公室、治疗室, 不要用言语行为激惹病人。
*
PPT课件
二、护理诊断
有对他人施行暴力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一、护理评估
攻击风险评估表 Ⅱ级: 有被动的言语性攻击,激惹性增高,无对象的抱怨,交谈有敌意,有命令性幻听等 ——处理: 防冲动、密切观察、安置在重症监护室。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性药物降低激惹性;对症治疗。
*
PPT课件
一、护理评估
攻击风险评估表 Ⅲ级: 有主动的言语性攻击,被动的躯体攻击,及既往有主动的躯体攻击等。 ——处理: 防冲动,安置在重症监护室。遵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陪护,使用抗精神病性药物降低激惹性。
暴力行为的护理
① 病理 因素
病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精神障碍
冲动与暴力行为最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理 病人,主要受幻觉
① 和妄想影响所致。
因素 此外,精神运动性
兴奋,要求未得到 满足以及药物的严 重副作用也会使病 人产生基力行为。
病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精神障碍
情节设定
患者黄某,正在进行输液治疗时, 受幻觉影响,突然扯掉输液针头, 手持输液器与针头,威胁护士送他 回家,否则将对周围所有人实施严 重暴力行为
发生时的处理:
大胆 机智
镇静 果断
护理人员在处理暴力行为发生时应注意:
发生时的处理:
寻求帮助
有效 控制局面
巧夺危险 物品
行动 果断迅速
心理疏导 保护性约束
预防:
(七)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能力, 对暴力行为准确的评估能力, 保护自己的能力, 对暴力行为及时干预的能力, 熟练掌握保护性约束等专科技能.
发生时的处理:情境模拟
时间
某日下午09:30
分组讨论后抽选1个小 组现场进行模拟干预
地点
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治 疗大厅
人物
患者黄某,男30岁,精神分裂症
慢性的脑器质性障
病理 碍,都可以因为病
①人的判断力下降、
因素 意识障碍或病理性
的激情情绪导致冲 动和暴力行为。
病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精神障碍
①心理发展
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暴力行为 密切相关
心理学特征
②性格特征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
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防范近年来,广东省兴宁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兴宁市频频发生暴力型精神病患者(俗称“武疯子”)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暴力型精神病患者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
如何加强对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的防范措施,是值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重视的一个问题。
现结合检察办案实践,就如何防范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犯罪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当前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犯罪的一些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精神病患者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和如何防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尽管多年来政法部门会同卫生、民政和残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但是近来本地一些精神病人伤人杀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等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
精神病人,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严重的智能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如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等严重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患的人。
暴力型精神病患者犯案,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有一些将构成刑法上的犯罪,但相当大的一部分,由于行为人———精神病人在主观心理状态方面的严重障碍,将不被认为是犯罪。
无论是构成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社会对他们适用的矫治措施都应考虑到他们的疾病,才可能有效地保障社会秩序的安定。
按照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法犯罪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治疗。
但是,如果无法找到监护人,或者监护人十分贫困,无能为力时怎么办?政府由哪个机构来负责强制治疗?具体程序怎样?本市的民政部门由于财政较困难,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对无能为力的精神病人进行救助。
卫生部门现在采取的新型合作医疗为精神病人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合作医疗报销都属于事后报销,对于困难群众事前拿出一笔巨款来付医疗费又是一个难题。
所以,现在对精神病人管理等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精神科暴力行为预防及处置
一、护理评估
• 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病理因素 心理学特征 心理发展 性格特征 诱发因素 人口学特征 •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 评估工具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病理因素 • 不同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严 重性、针对性均不同。仔细评估可能与暴 力行为相关的精神症状及患者的精神状态 十分重要。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心理学特征(性格特征) • 心理学家认为,一些特殊的性格特征与暴力行为密切 相关。用个性问卷调查暴力犯罪者,发现暴力犯罪者 具有下列性格特征: 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情绪不稳定,易紧张,喜欢寻找刺激,易产生挫折感; 缺乏自尊和自信,应对现实及人际交往能力差。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就是对暴力攻击的 控制力差,攻击的对象相对比较泛化。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攻击对象更多指向自身,作为控制 或要挟他人的一种手段。
一、护理评估
暴力行为发生危险因素评估——精神分裂症 • 主要受幻觉和妄想影响所致。 • 患者有被害妄想时,由于感到害怕可出现“自卫” 心理; • 命令性幻听可指使患者攻击他人。 • 此外,精神运动性兴奋,要求未得到满足以及药 物的严重副作用也会使患者产生暴力行为。 • 有违拗症状的患者容易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及身边 的生活琐事产生反抗和敌对,从而发生暴力行为。
• • •
二、护理诊断
• 有对他人施行暴力的危险 ——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 伤等因 发生后的行为重建
四、护理措施
预防措施 • 合理安置:安置在安静、宽敞、明亮、整 洁、舒适环境中,避免不良噪音刺激,与 其他兴奋冲动的患者分开安置。 • 注意观察病情:护士观察要细心,出现暴 力症状之前及时发现及处理。掌握发生征 兆,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有先兆。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精神科护理是专门针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护理。
和其他疾病不同,心理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病情、药物作用等原因出现行为异常、激烈情绪波动等不安全行为。
这些不安全行为不仅威胁患者自身安全,还有可能对护理人员、其他患者或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护士必须高度警觉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风险。
一、精神科护理的风险1.患者自杀精神科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自杀的意图,而且往往在治疗初期和病情反复时易发生自杀事件。
此外,很多药物对患者的自杀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诱导作用。
2.暴力行为一些患者情绪激动、烦躁易怒,甚至有攻击别人的行为。
护士在接触这些患者时,要非常谨慎,避免引起患者攻击行为的引爆。
3.药物副作用长期用药容易产生依赖性,有的患者会反复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同时还会产生药物抗性和药物依赖。
二、精神科护理的对策1.建立安全意识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自我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接受治疗初期和病情反复时。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询问、观察等方式,加强患者对自我安全的认识和预防自杀的意识,以及强调患者生命的重要性。
2.制定防范措施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和暴力行为,护士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对可能自杀的患者安排密切的观察和措施,减少患者的独处情况,强制监管。
对于可能产生暴力行为的患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携带安全警报器,以及加强对患者情绪的观察和控制。
3.采取药物辅助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疾病症状,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4.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对于精神科护士而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护士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以及掌握紧急救护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精神科护理中的安全风险与复杂度较高,需要护士高度警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精神科防暴力管理技能
精神科防暴力管理技能
简介
精神科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暴力管理技能。
本文将介绍精神科防暴力管理技巧,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暴力行为。
预防暴力的重要性
在精神科工作中,预防暴力是至关重要的。
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工作秩序。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暴力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暴力的具体措施
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防止暴力的关键。
倾听患
者的需求和情绪,及时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2.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可以降低患者
的紧张情绪,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3.提供心理支持:患者在精神科就诊往往是因为心理问题,工作人员需
要具备相关心理支持技能,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减少暴力倾向。
处理暴力事件的技能
1.保持冷静:在面对暴力行为时,工作人员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
或恐慌,以免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2.采取控制措施:在暴力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控
制措施,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3.联系相关部门:如果无法控制暴力事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联系相关
部门,寻求支援和协助。
结语
精神科防暴力管理技能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医护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及掌握处理暴力事件的技能,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暴力事件的发生。
希望本文介绍的技巧能够帮助精神科工作人员更好地处理暴力事件,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生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急危事件,可能发生在患者家里、社区、医院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危害及严重后果。
因此,精神科护理保同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及时预测,严加预防和及时处理。
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1.行为:兴奋激动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
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包括踱步,不能静坐,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鄂或面部的肌肉紧张等。
2.情感: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和心不在焉不稳定可能表示患者将失去控制。
3.语言:患者在出现暴力行为之前可能有一些语言的表达,包括对真实或想象的对象进行威胁,或提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大并具有强迫性等。
4.意识丧失:思维混乱、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也提示暴力行为的可能发生。
评估工具:
预防:
1.合理安置,环境安静、宽敞、明亮,避免不良刺激
2.注意观察病情,掌握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如睡眠障碍及月经期均可以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先兆。
及时发现与处理。
3.减少诱因:态度和蔼,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治疗及护理前,充分地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不与其发生争执;避免患者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如下棋、打蓝球等。
4.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如捶沙袋、枕头、棉被、撕纸、做运动等,无法自控时,求助医护人同帮助。
同时,告知患者暴力行为的后果,并设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相信自己有控制行为的能力。
5.控制精神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实践证明,长期或短期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的发生。
6.注意沟通交流方式:对待否认有病、拒绝接受治疗的新入院患者,避免使用命令性言语,切忌言语动作简单生硬、态度应和蔼、语气温和,从关心、关爱、体贴的角度,迎合患者的心理,让患者能接纳信任护士,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
护理人员应该避免威胁性、紧张性或突然性的姿势,并调节身体位置,平视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是平等的交流。
7.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及时干预,避免遭受攻击,并适当控制。
因此,加强护士对暴力行为的评估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力、保护性约束等专科技能的培训,很有必要。
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立即呼叫其他工作人员寻求援助,保持与患者1m左右,并且医护人员站在有利于治疗护理位置,从背后或侧面阻止患者的暴力行为,不可迎面阻拦,以保护患者和自身安全。
用简单、清楚、直接的语言提醒患者暴力行为的结果。
2.巧夺危险物品:转移患者注意力,行动果断、步调一致、配合积极,不可硬夺。
3.心理疏导:关心
4.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齐心协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