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谈第六次产业革命
钱学森谈扶贫
贫的典范。1985 年,中国科协开始参与国家定点扶贫开 发展草产业;西部沙漠地区并非寸草不生,而是有珍贵
发工作,是中央国家机关中最早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十 药材和植物以及充分的光照,适合发展沙产业。这些观
个单位之一。钱学森从 1986 年到 1991 年担任中国科协 点现在看来都非常有预见性。目前,我国已进入知识密
改变当地落后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
钱学森认为,科普分为知识科普和战略科普。知识 投入和产出比。
科普是面向全民的,是为了帮助人民建立科学世界观,
钱学森倡导我国应大力发展林产业。1993 年 11
主席,领导科协的科学家参与扶贫工作。即使卸任了,他 集型农业的发展时期,传统农业已逐渐被科技农业取
仍然心系科技扶贫。因此,当钱学森看到该县的科技扶 代。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并非所有地区的农业实现
贫经验时,立即将这一报道分享给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 科技化、现代化。因此,需加大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投入,
工程院院士朱光亚,并建议将有益经验推广。
������������������������������������������������������������������������������������������������������������������������������������������������������������������������������������������������������������������������������������������������������������������������������������������
作者单位:房山区档案局(馆)
47 (栏目编辑:胡 菡)
第六次产业革命
群 社 会经 济结构 增加 了重 要 的新 内 容 第三 次 产 业 革 命 发 生 于
,
8 t
9 世 纪 初 以 西 欧 的 工 业 革命 为 主 要 标 志 世纪 末 1
、
,
。
新 的生 产
技 术 的 不 断 涌 现 与之 相 适 应 的 生 产 组 织 结 构 的 产 生 发 展 巩 固 工 人 和 资 本 家 的 群 集 和 登 上
口号
,
,
,
、
而 是 要有 相 当 巨 大的技 术 投 入 和 资 金 投 入 因 此 钱 老建 议 可 以 选 择 天 津 大 邱 庄 江苏 华
, ,
、
、
。
:
、
西 村 河南 刘 庄 三 个 率先 富起 来 在 第 五 次 产 业 革 命 中取 得 巨 大 积 累 的 乡村 进 行有 关 第 六 次 产 业 革 命 的 准备 规 划 试 点
,
。
.
、
一
、 。
第六 次 产 业 革 命 是 一 项 跨 世 纪 下 一 个 世 纪 的 大 事 业
( 责任 编 料
白
洲)
六 次 产业 革命
、 、
,
。
,
,
、
、
、
。
这 第 六 次 产 业 革 命 的 主 战 场 不 是 在 比 较 发 达 的 大 城市 而 是 在 广 阔 无 垠 的 农
、 。
,
村 田 野 山林 草原 沙 漠
。
、
它 包 括 有 农 产 业 林 产 业 海 产 业 草 产业 沙 产 业 等多 种 生 态 产 业
。
、 ,
、
,
。
,
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意义
壁和 沙漠化 土地在 内的荒漠化土地等 。
知 识 密 集 型 农 产 业 的 核 心 内 容 和 本 质特 征是 : ( ) 业 型 。充 分 发挥 农业 型产 业 一 农
( 一条 龙产业链 。发展 以种养为基 三) 础的种养加科工 贸一条龙生产体系。尽量
和 沙 漠 化 土 地 ,是 又 一 种 土 地 资 源 , 有
是不 断提 高产量 和质 量 ,四是 进行 不断 的组 合加 工产 生新产 品 ,满足 人类 生产
生活 的需 求 。同时还 有 防治荒 漠化 、恢
着 阳光 充沛 、积温 高 、温差 大 的优 势 ,
缺 点 是 干 旱 少 水 。 关 键 是 要 用 科 学 技 术 来 经营管 理 ,让沙 漠戈 壁和 沙漠 化土地 为 人 类 服 务 ,创 造 财 富 。生 产 食 品 、 药 品 和 油 类 。人 类 利 用 密 集 的 高 新 科 学 技 术 ,包 括 社 会 科 学 、 自然 科 学 和 工 程 技 术 , 在 沙 漠 戈 壁 和 沙 漠 化 土 地 上 按 照
用 的 科 学 技 术 , 充 分 发 挥 农 产 业 的 优
个 组成 部分 。另 外还有 农业 、林业 、
“ 多采 光 、少 用 水 、新 技术 、高效 益”
的 技 术 路 线 , 以 太 阳 光 为 能 源 ,通 过 植 物 光 合 作 用 ,进 行 种 养 加 科 工 贸 一 条 龙 式 的产 业化 ,市 场化 ,企 业化 的大 农业
草 业 和 海 业 , 共 五 大 类 。分 类 是 以其 主
要 生 产 活 动 为 依 据 的 。实 际 上 这 五 大 类 知 识 密 集 型 农 产 业 , 把 地 表 能 够 生 长 植 物 藻 类 的 空 间 领 域 都 覆 盖 了 。 如 农 耕 地 、 林 地 、 草 原 、海 洋 以 及 包 括 沙 漠 戈
对钱学森沙产业的理论认识
对钱学森沙产业的理论认识作者:陈宇宏来源:《西部大开发》2016年第05期中国的绿色发展必须服从世界趋势,走新技术革命的道路,必须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
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
沙产业、草产业就是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沙漠,通过高科技和大市场,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这是创新的阳光产业、节水农业,也是新型的扶贫工程、知识经济。
其特点是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形成产业,对接市场,创造财富,造福百姓。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沙产业理论的创建背景和实践历程钱学森对沙产业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钱学森常去西部沙漠地区参加新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
看到西部环境的贫瘠恶劣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钱学森便萌生了要“用科学技术改造沙漠戈壁,让沙漠戈壁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想法。
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沙漠,发现“沙漠戈壁并不是一片荒凉,而是有不少其他地方没有见到的动、植物”。
由此,沙产业也成了钱学森心中挥之不去的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悄然孕育。
这场农业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形成新的产业体系——沙产业。
1984年8月20日,钱学森公开发表了《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
1991年3月11日,他又进一步明确了沙产业概念,“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是一项尖端技术”,也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成就再加上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能够在沙漠、戈壁开发出新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农业,即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生产基地,创造上千亿元的产值”。
1993年2月17日,钱学森在《我为什么要提出沙产业》一文中更加明确的指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搞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戈壁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
治沙人李京陆
万棵 杨树 业 ,属于第六 次产业革命 ,就是 以生物 当他无 比兴 奋 地踏 进 内蒙 古库 布 奇 沙 就 纷纷枯 萎掉 落 ,一年 后 ,3 漠 ,政府 的反应一度是 “ 又来 了忽 悠的 活下来 的寥寥 无几 ,8 %的杨树 死去 , 0
骗子”。
李京 陆的初战一败涂地 ,5 万 的种树钱 说 : “ 1 0 时间来 完成 这个革 命 , 0 用 0年
“ 当时进 入沙漠 的时候 ,万里 大造 全 部 赔 了进 去 。 林 已经去那 儿横扫一遍 ,亿霖公 司也横
李京 陆选择扛 下去 。好 在 当地 的干 千 万 元 的产 值 。 ” 李 京陆 的这条产业 链 ,带来 显著 的
扫 了一遍 ,当地 的政府认 为我们也 是骗 部 和 老百 姓 一 直 提 醒他 ,要 种 就种 沙 子 。”李京陆说。
后来 ,李 京陆才发 现 ,政 府土地正 目标结合 的一条道路 。发电作为一个 载 凝 聚 力 。
在实行走婚制 ,谁来 了都 可以结婚 ,离 体 ,可 以实 现治沙 ,绿 色电力可 以实 现 好 ,反正彩礼 留下 ,不会还 给你 。 “ 当 顾 地走 上了这条道路 。
我拿 上证准备开 T种树时 ,有 人又跟我 得 给 老 百姓 钱 ,我一 下 子 就 软在 这 儿
柳 、杨 柴等沙生灌 木 ,容易种 活 。苦于 治 沙 ,绿色 、减排 、经济效 益 ,引起 了
为 了治 沙的梦想 ,被 当作 骗子 他也 找不 出沙生灌木有什 么工业化用 途 ,李 各界 的关注 。不仅 内蒙古 ,中 国,乃至 默默地承受 了。然而再 次 乎他意料 的 京陆在 治沙路 中迷茫 了半年多 。好在半 世界 的沙漠 问题 ,都在等待这 样一个有 是 ,这寸草 不生的沙地竞 成 了一女 多嫁 年后 ,在一次房地产项 目评审会 中 ,他 效 的方案 。
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 年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
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 年提出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理论,它为西部沙地、草场、林区资源的转换增值和产业联动开辟了新路,为“恢复生态、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的“三生统一”找到了结合部,为实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进而打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新型涉农后续产业找到了增长点。
对钱学森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进行经济学思考,必须围绕四个方面:一是要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沙资源、草资源,政策引导,讲投入产出,追求物质回报;二是讲规模经济,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变生物链为产业链,生产终极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提高附加值含量,变粗加工为深加工、精加工,获取最大利润;四是寓生态环境的保护于科学开发之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不搞为生态而生态,坚持循环经济、节约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钱学森认为,林、沙、草“要几业结合”,“再加工、贸,形成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体系”,“畜牧产品加工成袋装上市的成品”。
树立资源的整体观、效益观,突出综合利用和横向联合,不拘泥于一行一业。
打破传统,打破界限,打破领域,唯规律是从,唯市场是导;纵向成龙,横向分层,高效用沙,循环用能,层层转化,环环增值,向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创人类与沙漠、草原、林地和谐共存的新局面。
沙漠、草原、森林景观也是资源,搞旅游完全可以。
“将来公益生态林场可以发展旅游业、康复医疗业,也是横向发展”。
沙漠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是极端条件下有极端顽强生命力的特殊物种,许多是珍稀、贵重的中药材,“身价百倍”,如“内蒙古阿左旗有好多产品,有驼绒、苁蓉酒、中药产品,这些产品是远销国外的”。
钱老认为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创造物质财富,是沙产业开发的应有之义。
“关键是我们要经营,用科学技术来经营管理”。
他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转化沙区优势资源,包括光热、植物、动物、环境、人文,强调要用新手段、新模式、新思维、新系统、新标准经营沙漠,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钱学森: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
钱学森: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前瞻性的思考: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安详地走了。
国家和人们的悼念活动,久久地持续着。
然而,人们对钱老在“古稀之年”退居二线后,又倾注20多年时间、倡导中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思考和探索,却知之较少,或缺乏系统的了解。
今天是12月11日,我们在钱学森诞辰99周年的日子里,就这位科学家、战略家构建的“农业型产业”的思想基础及发展趋势,作一简要概述,以表深切的怀念;并以此作为参与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献策”活动的建言。
构建《农业型产业》的思想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初,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退居第二线后,基于自己对地球表层客体的深刻认识,针对20世纪70年代相继两次发生能源危机引发的世界学术界争辩,用他组织我国航天事业的“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中至关紧要的能源、人口、资源、环境等发展趋势。
1984年5月,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委员的一次会议上,以《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为题,发表了近万言的长篇讲话,提出了全新的“农业型的产业”概念。
这也是钱老直面当时学术界争论的有关中国“能源”、“粮食”两大难点,提出的破解新思路。
钱老在讲话时一开始就说:“我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词,叫农业型的产业,是什么意思?农业型的产业是指像传统农业那样,以太阳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产品生产的体系。
太阳光是一个强大的能源,在我国的地面上,每平方厘米每年就有l20—200大卡的能量,也就是每亩地上每年接受的太阳光能量相当于114—190吨标准煤!农业型的产业就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接着,钱老就我国传统农业转化太阳能的现状作了分析。
他说,由于限于水和肥料的供应,限于光合作用所必须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能力,巨大太阳能只有小部分转变为植物产品。
读懂钱学森的林、沙、草产业开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中 国科 学家认 为 , 新世 纪 必 须 “ 换 一 种思 维 看
环境 变迁 、 看 生态 文 明 ” , 建 设资 源 节 约 型 、 环境 友
好 型社 会 。重点包 的可再 生 、 经 济 的可 持续 等 。要 点 可概 括 为: 尊 重 规律 , 善 待 自然 , 造福 人类 , 用 系统 思想 和 科 学技 术变 自然 界 的生 物 链 、 食 物 链 为产 业 链 、 效 益链 , 构建新 的平 衡 系 统 , 实 现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发
马粮 库 ” 何 存 ?楼 兰 古 国安 在? 它 的消 失 不 是 天 神 的发怒 , 而是 沙漠 的吞 噬 , 水资 源 的枯竭 。 其实 , 地球 上 的沙漠 , 除 了几 万年 、 十几 万年前
形 成 的被 以色 列 人 称 为 “ 上帝给的沙漠” 以外 , 不
态危 机 的思考 , 并做 出 了伟 大 的创 新 性 理论 贡献 。 2 O世纪 6 0年 代 , 他 在 领 导 国 防科 研 工 作 期 间 , 经 常利 用深入 内蒙 古 、 青海 、 新 疆 等沙 漠 戈 壁试 验 基 地 的机会 , 了解 生活在 周边 地 区恶劣 自然条 件下 的 农牧 民的生产 生活情 况 , 思 索如何 用科 学技 术改 变
展 。原则是 “ 生 态 生 计兼 顾 , 治 沙致 富 双赢 , 绿 起
纵观人 类文 明史 , 生态 文 明乃是一 切文 明 的安 全底线 和最 高境 界 。没有生 态文 明 , 就 没有 可靠 的 物质 文 明 、 精神 文 明 、 政 治文 明和社 会 文 明 。生态 文明 的标准应 该 是物我 合 一 , “ 相 看 两 不厌 ” ; 人类
试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与生物工程技术( 包括农业科学技术) 的大发展, 和以人体科学( 医学) 、 生命科学等学科为
主导, 带动各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 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浪潮,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虽然也有暂时的经济衰退, 但 国际市场 日益扩大, 国际分工越来越细, 世界经济 日 趋全球化。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并且逐渐形成一个互相联系、 难以分割的大社会, 这个大社会是一个包括各种不同国家政 体、 不同经济发展状况、 不同意识形态为主导、 不同种族、 不同文化, 而且打破地区界限、 各
特 别 是微电 子信息 技术革命带来的电子计算机、 多媒体、 灵境技术( V i t r u a l e r a l i y t ) 、 信息网
络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与普及, 不仅开创了新一代人一机结合的物质生产体系, 正在改变 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管理方式、 工作方式, 进一步扩大与提高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而且开
还会不断有新的科学部门涌现。
这种科学分类法是从人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之不同, 来区分各科学 门类的 〕 而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其实都是统一的、 同一的, 即整个客观世界( 包括自然、 社会、 人和人化 自然等) , 这是各门科学技术知识相互渗透、 相互借鉴、 相互统一的客观
基础 。
钱学森科学贡献f学术t 想研讨会 论文 集
试论钱学森的“ 大成智慈学”
钱 学敏
新世纪的晨光已照亮大地, 可以预料, 这将是高科技群体飞速发展和新的科技革命、
社会革命相继到来的世纪; 这将是又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和大智大德的新人辈出的世纪。 然而, 前方的路依然坎坷, 美好前景不是唾手可得; 人类的未来、 国家的昌盛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依赖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 运用与创新, 依赖于有智慧的人。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 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这是钱老几十年来 , 尤其是近 十年来, 着力探索与思考的时代课题。他认为这是件大事, 很重要。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
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与西部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 国科学 家 的杰 出代 表钱 学 森先 生 认 为 , 新世 纪
20 0 8年 第 7期
维普资讯
链 条 依 靠科 技 对 接 市场 创 造 财 富
, , ,
”
。
钱老所 以 要 强
走 技术 创新 成 果 集 群 利 用 综 合 文 化 衔 接 效 益 迭
业 、林 产业 理 论 ,是科 学 开 发地 球 沙 区的 优势 资 源 ,
地 球 上的沙 漠 , 了几 千 年至 五百 年 前形 成 的被 除 以色列 人 称 为“ 帝给 的沙 漠 ” 上 以外 , 有 不 少是 人类 还
自造 的沙 漠 。 自人类 为 优 势 物种 并 不断 繁 衍 扩 张 以
延 伸 出林 产业
”
。
沙产业 强 调 的 绿 化
,“Biblioteka ——转化,
—
—
产
之 路 和 必 由之 路
,
。
,
就 是 要 治 用 结 合 以 用 促 治 以 治保 用 减 少 破
,
, ,
众 所 周 知 我 国西 部 地 区 既 是 大 江 大 河 大 沙 漠 的
源 头 也 是 我 国 矿 产资源 和 绿 色 资 源 的 富集 带
维普资讯
党 的 十七 大报 告把 “ 态 文 明 ” 为全 面 小 康 建 生 作 设 的新 要求 , 是有 里程 碑 意 义的 大 事 , 应 了 当 今 这 顺
世界 的发 展潮流 , 映 了人 民群 众 的迫切 愿望 。 反
的 口号 应 该是 “ 换一 种 思 维 看 自然 环 境 、 建设 生 态 文 明” 重点 包括 沙漠 化 的防治 、 , 利用 。用科 学思 想 、 学 科 方 法 和 市场 观念 , 自然 界 的生 物 链 、 物链 为效 益 变 食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思考——2011...
在长期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实践中,钱学森真正感受到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每提起“两弹一星”的重大 贡献,他总是非常诚恳地说:
‚一切成就归于伟大的党,归于伟大的
祖国,归于伟大的人民。‛ ‚我只是沧海之一粟,一粒小芝麻。‛
邓小平曾动情地说:‚大家要记住那个 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 老科学家,在那麽困难的条件下,把 ‘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都搞起来 了。‛
7
二战的洗礼助力钱学森谋谟强国之梦
①激发了他过人的才智和创造性思维方式, 站到了世界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最前沿,成 为世界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和火箭、导弹专 家。 ②掌握了从整个世界斗争形势和社会实际 需要的战略高度,规划科学技术发展的思维方 法和工作方法。 ③罗斯福特别关注发展科学技术、重视 冯· 卡门等科学家的国策,为美国发展现代科 学技术走向民富国强创造了良好条件。
20
七、新的危难,新的挑战
1949年以后,新中国对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主义和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一些探索,取 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 化开始,至1958年的 ‚大跃进‛、以‚阶级 斗争为纲‛、特别是1966~1976年 的‚文化 大革命‛, 极‚左‛路线盛行,造成十年动 乱。令这些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出身的爱 国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们匪夷所思、痛心疾首。 那些年,勇敢的航天人虽然取得了惊天 动地的伟大成就,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扬了国 威,但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18
总之,这一切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家才能够同 心同德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仅仅十来年就研制出 了“两弹一星”,使我国的军事力量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与此同时,以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为先导的中 国的现代科学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中华崛起, 令世人瞩目。
“航天之父”钱学森的预言变现实
“航天之父”钱学森的预言变现实——七旬厨师刘正顺创新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纪实他认为,快餐业就是烹饪业的工业化,烹饪工业化将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那就是将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首先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钱学森指出,把古老的烹饪(经验型手工)操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变为像工业生产那样组织起来,形成烹饪产业,犹如出现于18世纪末西欧的工业革命用机器和机械动力取代了手工人力操作。
钱老还进一步阐述:……火候、锅气、手艺能不能进入工业化操作?能不能标准化?……摘自《钱学森关于快餐与烹饪工业化问题的部分意见》在美丽的“东方湿地,鹤鹿故乡”的江苏盐城,有一位年逾七旬的中餐高级技师名叫刘正顺。
他通过30年的不懈研究,创造性地创新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解决了“烹饪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的关键技术,真正使“航天之父”钱学森教授的预言变成现实。
2013年底,中国商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他编写的《中国烹调数字化工艺学》和《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两本理论专著。
今年11月7日,他应邀参加在西安召开的以“丝绸之路上的饮食文明”为主题的第四届亚洲食学论坛,这个论坛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饮食文化遗产国际论坛,汇集了来自中、日、韩、美、法等世界上的一百二十多位知名学者。
刘正顺是唯一一位研究数字化烹调技术的专家,在会上作了《传承中华饮食文化,让烹调技术回归科学》专题发言,详细介绍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受到与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并极力倡导推广使用这项技术。
“烧菜”结下不解之缘刘正顺,1965年在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中毕业后,10月,下放到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新洋农场食堂当炊事员。
农场的生活很艰苦,但他的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
他经常独自一人挑着一担豆腐从六、七公里之外的场部往回赶。
为了准时做出馒头、油条,他甚至将和面缸搬进宿舍,半夜起床就开始和面、发面。
他不仅不怕苦和累,更是一个对烹调技术特别感兴趣的有心人。
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的践行者
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的践行者作者:陈育宁来源:《西部大开发》2011年第12期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院士首创知识密集型沙草产业理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未来“百年之困”的“三个怎么办”。
即:一、常规能源煤、天然气、石油用完怎么办”;二、18亿亩耕地红线突破怎么办;三、“人口发展到30亿,要丰衣足食怎么办”。
钱老认为,与其到月球上找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如把地球表面的沙漠治理好、草地利用好。
用“高科技”和“可持续”确保中华各族儿女过“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给世界带好这个头”。
夏日、郝诚之同志从钱学森先生提出沙草产业理论时开始,就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宣传推广、践行完善。
如今,他二人已是名副其实的沙草产业理论的专家。
1984年6月,钱老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阐述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理论的文章与郝诚之同志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从那时起,郝诚之同志与钱学森院士,也与沙产业、草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郝诚之同志在《内蒙古日报》科学副刊当责任编辑,为了加大新技术革命知识的宣传,他于1984年5月25日写信向钱学森院士约稿。
没有想到,半个月之后,钱老应约写来了专论《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
在这篇专论中,钱老提出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思想发展现代草业的设想。
6月28日《内蒙古日报》发表这篇专论后,《人民日报》全文转载。
内蒙古党委书记周惠同志非常重视此文,通过常委兼秘书长田聪明,嘱托郝诚之致信钱老,请老科学家“展开谈一谈”。
不久,钱老就以挂号信寄来了他深刻论述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框架性理论手稿《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
郝诚之同志2004年发表的《对钱学森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经济学思考》一文,谈到他对钱老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战略意义的理解时说,对他启发最大的有四点:一、善待沙漠、草原;二、尊重自然规律;三、关注边疆民生;四、兴边强国结合。
郝诚之同志对我说,钱老要求我们既要换一种思维看沙漠,多采光,少用水,高效转化太阳能;更要“草畜工贸四结合”,在新技术,高效益,产业链上做文章。
科技仁创点沙成金一一秦升益和仁创科技集团的砂产业传奇
20世纪学家钱学森提出了“沙产业”的重要论述,构想在沙漠戈壁发展农林生产,以阳光为直接能源,靠植物光合作用产出物质产品的农业生产过程,被称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在钱学森精神的鼓舞和沙产业伟大构想的启发下,仁创科技集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辟蹊径变“沙”为“砂”。
集团董事长秦升益通过自主创新,把沙漠上的沙子作为原料,做成各种各样的产品,打破了区域概念,开创出以用沙为标志的战略性新兴“ 砂产业”,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普普通通的沙子,在秦升益的手科技仁创 点沙成金——秦升益和仁创科技集团的砂产业传奇文/本刊记者 耿国彪ANKIND AND NATURE人与自然中,成为一个造福人类,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沙漠情人”开启铸砂新征程秦升益是一个“做梦都会梦见沙子”的人。
每天都在和沙子打交道的他,笑称自己一生都将围绕着沙子转。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砂产业上取得的成功与他颇为深厚的哲学造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秦升益的传统文化素养来源于幼时家教,尤其是满腹经纶的外祖父,在幼年的秦升益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外祖父主要教我练书法,他先写一遍,我再临摹。
他写的全是四书五经的古文。
由此,《易经》、《大学》、《中庸》、《论语》等就浸入我的血脉。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精神营养就一直滋润着我,指导着我,激励着我。
我越来越深入地领悟到其中的精华,也有意识地应用到我的发明创造中。
”回忆往事,秦升益记忆犹新。
“我们对人生有很多的憧憬,我曾经想当诗人、作家、军人、发明家,但是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会有很多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
”秦升益是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学生,第一年高考,他因2.3分之差落榜。
回家种了两年田,他又参加高考,成绩超过分数线,却没有被录取到他向往的南京工学院,只好选择到南京机械制造学校,被分到铸造专业学习。
虽然中专一毕业便被分配到了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但年轻气盛的秦升益显然志不在此。
用太空之窗,瞭望沙漠变绿海 以系统思维,迈进产业新时代——钱学森智库助推第六次产业革命迈向新高度
社 会 ,夺取 新 时 代 中国特 色社 会 院 ,以下 简 称 十 二院 )正 是 钱学
8 1
森 系统 科学 思想 方 法 的继 承 者和 探 索系统 工程 问题 ;从 20世纪 70 同时预 见 与 农 业科 学 技术 的关 系 第 一实 践 者 ,是 钱学 森 早 在二 十 年 代 研 究 系 统 科学 问题 ,建 立 了 密切 的第六次 产业革命 。
性变 革。
中 之 重” 。随 着 第六 次 产 业 革命
党 的 十 九 大 报 告 提 出 : 从 的 不断 推进 ,“三农 ”将会 迎来 历
2020年到 2035年 ,在全面建成 小 史 上从 来 未 有 过 的翻 天 覆地 的变
康 社会 的基 础 上 ,再奋 斗 l5年 , 化 ,农业将会 是不同于传统农 业的
年 前就 期盼 的 以 “系统 科 学 与 丁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系统 工 程 ”
第 六 次产 业 革 命 的迅 速 发 展
程 ”命 名 的航天 院所 。20世纪 80 技 术 革 命 成 果 ,与 “系统 科 学 ” 正 是政 治 家 宋平 同志 和 人民 科 学
年代 ,钱学森于航天 710所开办 并 主 持 系统 学 讨论 班 。而 十二 院 的 前 身 之 一 就 是航 天 710所 ,航 天
钱 学森 智库助推 第六次产 业革命 迈 向新高度
_ 中国航 天 系统科 学与工程研 究院 薛惠锋 曹宇
国家 杰 出贡 献 科 学 家 钱 学 森 主 义伟 大胖利 的进程 。
于 20世纪 70年 代提 出 丫 第 六 次
国家 主席 习近 平 指 出 :为贯
产业 革命 的伟 大预 见 :在 21世纪 彻 新 发 展理 念 ,建 设 现 代化 经 济
钱学森思想学习02-产业革命理论
即将迎来的是第六产业革命
即将迎来的是第六产业革命。这是由生物科学技术飞跃进步带来 的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和生物工程发 展高度知识密集型的农业产业;包括种植农业(植物工厂)、林业、 草业、海业、沙业等。家的主战场不是在富裕的城市而是在贫困的 田野、山林、草原、海疆、沙漠。因而,第六次产业革命将为消灭 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创造条件。 由此可见,所谓产业,不是指私有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而 是指由于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使得社会和产在某一方面迅速 繁荣起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形成的一种生产性 的企业或组织。今天,产业都是面向市场的。钱学森强调,“在市 场经济中的产业,要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其运行结果的。社会活动中 还有另一方面,即事业。事业是国家在宏观上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 工作,它包括党、政、军、教育、文化管理、群众团体等。事业不 是产业,所以不能搞‘翻牌公司’。”
产业革命(科技、生产体系和社会制度)发展历程表
历次产业革命 科技发展状况 社会生产体系的变革 社会制度的转变
人类从狩猎、采集野 第一次产业革命,大 果为生,发展到开始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 约发生在1万年以前,火的发现和利用 从事农业、畜牧业, 变 形成第一产业 渔业等 第二次产业革命,大 约公元前1000~前 200年的青铜器时代,铁的发现和利用 出现了商品和商品交 换 第三次产业革命,18 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 蒸汽技术革命 初,形成第二产业
绚丽人间珍宝 海纳中西文化
会最精英创客
绝佳导航灯塔
钱学森思想学习
——产业革命理论
丽纳海上丝路文化体验馆-北海青年创业论坛 第五期
2015年10月25日
钱学森早在1948年就分清
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宋健
我眼中的钱学森作文爱国
我眼中的钱学森
他,一个视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为钱的人;一个恪守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人,是他使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梦得以实现。
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次年赴美留学。
在美期间,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949年中秋之夜,月圆夜静,在美国的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围坐在钱学森周围共度中国的传统佳节。
他们怀念故国,传递着新中国诞生的喜迅,一个个归心如箭。
当夜,他们悄悄地商议了回国的计划。
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知道后,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然而,阻力在于他来说便是动力,疯狂的迫害,百般的阻挠更激起他归国的意志。
1955年10月1日,坚持了五年回国斗争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撰写了《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作品。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很。
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就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第六次产业革命
第三节构建地理科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介绍园林学 建立多层次的园林理论 还是做点实在的园林工作 再谈园林学 保护环境的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 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 我劝您集中力量搞地球表层学 用“表层地学”,不用地球表层学 应该加大宣传风能利用
第四节科学技术体系建设
在第一次全国先进生产者和积极分子大会上的发言 论技术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 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高能物理 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的问题 科学技术方法论要吸取系统科学的成果 探讨《科学方法论》的写法 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论科学技术体系学
第五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认识社会主义
回国的感受 科学技术一定要在本世纪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 现代化和未来学 用科学方法绘制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发展教育科学 社会主义的人才系统工程 交流《我国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再谈社会工程》 我国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再谈社会工程
第六次产业革命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书
产业革命
农业
地理
产业革命
产业
我国
产业革 命
生产
钱学森
技术
发展
产业
建设
世纪
问题
林业
中国
社会主义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第六次产业革命就是建立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型的产业是指像传统农业一样,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 靠地面上(或海洋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体系。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把所有的科 学技术都用在生产上,靠高度的科学技术的生产。有关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建设内容包括5方面,分别为:农产业、 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沙产业。本书以钱学森办公室整理、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书信》《钱学森 书信补编》、《钱学森文集》为主要资料来源,还从其他出版物中收录了部分材料,最后共选取书信497封,文 章7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第六次产业革命建立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发布时间:2005-08-11 10:12:11 点击: 8774次本文共4页当前为第1页1984年12月23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议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钱学森指出: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四次产业革命。
我们现在要迎接以信息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同时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
第六次产业革命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特别密切。
现在我国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什么叫第六次产业革命呢?他认为就是建立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就是把所有的科学技术都用在生产上,靠高度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生产。
而农业型的产业就是指象传统农业一样,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或海洋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体系。
太阳光是一个强大的能源,在我国,每亩每年接受太阳的能量相当于114~190吨标准煤。
这是农业型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些太阳能都能全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而合成产品。
限于水和肥料的供应,限于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能力,上述巨大太阳能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变为植物产品。
这个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常常只有千分之一。
未被植物所用的太阳能在地球上转化为风力和水力资源,农业型产业也要利用风力和水力发电用于生产。
为提高农业的效益,必须在充分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产品时,尽量插入中间环节,利用中间环节生产有用产品。
例如利用秸秆、树叶、草加工配合饲料,发展牛、羊,兔等畜牧业。
不但这样,牛粪可以种蘑菇,又可以养蚯蚓。
蚯蚓是饲料的高蛋白添加剂。
它们排出的废物也还可以再利用,可以加工成鱼塘饲料,或送到沼气池生产燃料用气体。
塘泥和沼气池渣最后还可用来肥田。
这就是中间插入很多环节,而且利用这些环节产生人所需要的、有的还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东西。
这样,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科学技术,新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全部用上了。
不但生产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
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
它已经不是传统的农业,不是单个方面的生产,而是一种生产体系,一种产业,其特点就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来进行高效益的综合生产。
钱学森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分成五类:第一类是农业产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基础。
但它包括的不只是种植业的农,也有绿化的林,养畜的牧,养家禽的禽,养鱼的渔,也有养蜜蜂、蚯蚓等虫业,还有菌业、微生物(沼气、单细胞蛋白)业,当然也必须有副业和工厂生产的工业,所以是十业并举的农业产业体系。
现在耕地面积统计数是15亿亩,实际数还要多。
第二类是林业产业,这里的林业不光是种树,而是又一类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
如果包括宜林荒山,我国林业面积可达45亿多亩,是耕地面积的两倍多。
林业产业的特点,是林木加工和森林枝叶的利用。
现在把原木运出林区到城市加工的做法,值得考虑。
能不能把木材在林区加工到半成品、成品?能不能从林区直接运出纸张,这样,加工过程中的木屑、锯末、纸浆的废液,都可以利用。
如果再加上枝叶的利用,那么林业产业就可以大搞饲料,发展畜牧业。
牲畜粪便又可以养蚯蚓等,获取饲料蛋白质添加剂。
而牲畜大量排放的有机废液又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作为林业的燃料产品。
这样,我国林业产业不但提供食用油、工业用油、木制品、纸张、肉食、乳制品等,而且能每年提供相当于上亿吨标准煤能量的沼气。
第三类是草业产业,是草原经营的生产。
我国的草原面积,如果包括一部分可以复原的沙化了的面积,一共有43亿亩,为耕地面积的两倍多。
但是,目前草原的经营利用十分粗放,效益很低。
应当突破传统放牧的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把草业变成知识密集的产业。
怎样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草业呢?还得从利用太阳光这一能源做起,发挥光合作用的功能,也就是要精心种草,让草原生长出大量优质、高营养的牧草。
不要放牧,这草要及时收割下来,运送到饲料加工厂加入添加剂,制成配合饲料。
既然集中在工厂生产饲料,饲养牲畜也当然是集中的工厂化了的。
畜产品的乳和出栏供屠宰的牲畜,都要运到集中的加工厂进行加工,综合利用。
而这里有些产品,如血粉、骨粉又要返回到分散的饲料厂作为添加剂。
饮料加工的废料和饲养点的牲畜粪便也要充分利用,种菌、养蚯蚓、养鱼、造沼气等。
这样一个草业产业的概念,并不是光种草,而是开发成片的草原地区,形成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产业生产,种草只是基础。
在种草的基础上发展畜牧业,搞奶、肉产品。
第四类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是海业产业,利用海洋滩涂的产业。
我国近海有70亿亩海洋滩涂,其中浅海滩涂为22亿亩,的确是一个庞大的资源。
当然在这里,我们主要靠海洋中天然生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以此为饲料来经营鱼、虾、贝等的养殖和捕捞。
过去人们认海业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产业,而是所谓渔业或农业的一部分,最近开始有了转变的兆头。
山东省荣成县认识到该县有海岸线300多公里、浅滩50万亩可供利用,水产量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要建设一批以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为主的港口小城镇。
在这批城镇中有水产品加工厂、副食品厂、塑料厂、阀门厂、渔船修造厂和对虾养殖场等,这就初步构成产业体系了。
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就是真正认识到了充分利用近海滩涂的价值。
再进一步,我们还应该把海洋渔业变成“海洋放牧”。
这就是利用有些鱼类回游到淡水产卵孵化的习性,创造河港中鱼苗生长的条件。
鱼苗长成幼鱼,自己进入海洋;成鱼自己又会从海洋游回来,正好捕获。
海业产业的范围还有海带、海藻的养殖业,虾、贝的养殖业等。
海产品多了,必须发展加工和深度加工以充分综合利用。
要真正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要考虑多层次的加工和辅助设施。
第五类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是利用沙漠和戈壁的沙业产业。
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和农田面积一样大。
沙漠和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极干旱不长植物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有些降水,有植物生长,有的还长不少的多年生小植物,也有小部分干旱地沙漠化了,那是可以考虑引水灌溉的。
目前人们从沙漠和戈壁获取的只限于特产的药材,但也只采不种。
我们没有一个经营概念,实际上这1亿亩沙漠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作为沙业产业,就应该既采又种,提高产量。
最近看到一项研究报告,说有一种无机物可能以在沙漠中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来固铵。
沙漠里的太阳光很充足,我们远远没有利用这个潜力。
现在国外有人研究在沙漠地里种一种耐干旱的“石油植物”,收割后可以提炼类似原油的产品。
这样,沙漠和戈壁成了取之不竭的地面油田,还可以干点别的,那真是沙业的大发展了。
钱学森指出:现在说第五次产业革命,谈外国的东西比较多,国为他们在科学技术上走在前面。
但是,我们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与他们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发明、创造了一条自己的路。
我们可以直接借鉴外国的地方当然很多,但是不能从总体上借鉴外国的农业发展。
为此,要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也就是知识密集型的农业产业、草业产业、海业产业和沙业产业。
假如我们真正走成那一步,很可能会消灭三大差别。
首先,城乡差别就没有了。
将来建设的集镇、居民点,都是文化水平相当高、文化设施齐全的。
第二,工农差别也要消灭。
因为这些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生产,其组织的严密性与大工业是一样的。
这样,因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生产要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自然会带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消灭。
看来,三大差别的消灭很可能要出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二十一世纪。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包括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大规模生产组织的技术和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信息技术、情报技术和社会的分工、组织技术。
现在都在谈论信息化社会。
我们要补课赶上去,运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成就,然后迎接第五次革命,这些都是为了在下一个世纪的中叶,完成第六次产业革命。
从现在算起,我们要看六十年,制定六十年战略,就是小平同志说的用五十年的时间达到这个目标,实现第六次产业革命。
或者算总帐,要用七十年时间,走完世界上几百年时间的发展过程。
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规划,涉及的范围很广。
为了实行农业型的高度知识密集产业,必须提出大力培养农业型产业专门人才问题。
钱学森建议创建一种新型的高等院校——“理农综合性大学”,认为这也是改变社会观念所必需的。
为了适应将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需要,他认为农业科学的范围就不光是我们过去传统认识的内容和范围了,应当从全部的、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的五个产业,来认识农业科学技术的概念,加强对生物资源的全面调查研究,发展新技术革命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化工、农业系统工程等科学。
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还不只是这些产业自身的问题,工矿业要跟上,原材料也要跟上,还有交通运输业、通讯情报业、文化教育事业、商品流通、城乡建设和生活服务等,所以生产关系也将有很大的调整,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对生产力的组织变动就更大了,简直是个大改组,这是生产力经济学要解决的课题;创建知识密集型的这五大产业,需要花费庞大的投资,资金从何出?怎样利用国际金融资本?这又是金融经济学的课题。
创建这些新型产业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最后,钱学森提出,为了深入研究和发展这类产业体系,有必要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设置试验点,调集科学技术力量,创造经验,开辟道路。
窦观一:钱学森谈第六次产业革命1984年12月23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议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钱学森指出: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四次产业革命。
我们现在要迎接以信息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同时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
第六次产业革命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关系特别密切。
现在我国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什么叫第六次产业革命呢?他认为就是建立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就是把所有的科学技术都用在生产上,靠高度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生产。
而农业型的产业就是指象传统农业一样,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靠地面上或海洋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基础,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体系。
太阳光是一个强大的能源,在我国,每亩每年接受太阳的能量相当于114~190吨标准煤。
这是农业型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些太阳能都能全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而合成产品。
限于水和肥料的供应,限于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限于植物本身的能力,上述巨大太阳能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变为植物产品。
这个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常常只有千分之一。
未被植物所用的太阳能在地球上转化为风力和水力资源,农业型产业也要利用风力和水力发电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