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朗读诗歌。
2.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五首》诗歌的朗读。
2.《诗五首》中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诗五首》诗歌。
2.学生能够辨别并运用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七年级上册》。
2.教学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谈论、描绘画面中的景色。
然后,教师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表达出美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用诗歌来表达美丽的景色。
第二步:朗读《诗五首》(15分钟)教师先朗读一遍《诗五首》,然后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和停顿等方面的表达。
第三步: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五首》中的语言特点。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依次介绍一首诗的语言特点。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步:修辞手法学习(30分钟)教师针对《诗五首》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如比喻、拟人等等。
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在诗中找出其他的修辞手法。
第五步:诗歌鉴赏(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鉴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进行鉴赏,如小组成员轮流朗读、合唱等。
学生可以结合诗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六、巩固与拓展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整体的复习,让学生回顾整个诗歌学习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的诗歌材料,让学生继续发展他们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1.练习朗读《诗五首》中的任意一首诗。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初一年级上册诗五首教案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下面是五首适合初一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诗歌教案:诗歌一:《故乡的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学习理解和朗读诗歌的技巧。
3. 启发学生描述故乡的月亮的能力。
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他们静心聆听。
2. 然后,向学生展示《故乡的月亮》诗歌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3. 让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调和节奏。
4.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故乡,描述自己故乡的月亮,可以通过画一副图画来表达。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诗歌二:《小松鼠》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的形象和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向学生展示《小松鼠》诗歌的文字,带着调子朗读诗歌。
3. 教导学生背诵诗歌,并引导他们朗读时模仿小松鼠的动作和声音。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诗,可以选择其他小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诗歌三:《猜谜》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解答猜谜诗。
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猜谜》诗歌的文字,读给他们听。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中的描述,思考诗歌在描绘什么。
3. 给学生提供一些猜谜问题,让他们用逻辑思维解答。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猜谜诗,可以选择其他物品或动物进行创作。
5. 学生互相猜谜,分享自己的作品。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展示《床前明月光》古诗的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
诗词五首(语文版必修) 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案
龚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3.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设疑、点拨和学生的相互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3.通过老师的点拨,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五首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词的熏陶,陶冶情操,激发情致。
学习重点:
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古诗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及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中国的诗歌宛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古代诗歌创作的园地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首风格不同的古诗,尽情品味这至纯至美的艺术佳酿。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记诵前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诗的主旨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I
(1)内容:学习生字词。
(2)方法:朗读诗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要求:4分钟后能准确认读屏幕上的字词。
……。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诗五首》中的五首诗的内容和基本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品味和欣赏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过程1.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以《诗五首》为题,分享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并向学生展示。
随后,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呈现(时间:30分钟)教师以诗歌《悯农》为例,分别介绍诗词的读音、词义及作品背景。
然后,进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读取其他四首诗歌,分成小组进行欣赏和对比。
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差异性和独特之处。
3.探究(时间:20分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诗歌的意义、抒情,找出核心要点和重要词句。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4.拓展(时间: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和创造力。
学生可尝试自己撰写一首小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所见、所闻或所想进行创作。
5.总结归纳(时间: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多阅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反思《诗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对五首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和欣赏诗歌,逐渐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拓展环节,学生还有机会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激发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充满了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以《诗五首》为题,向学生展示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小诗,并向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感受。
《诗词五首》教学卡片:文学常识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学卡片:文学常识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学卡片:文学常识教案教学设计1《诗词五首》教学卡片:文学常识教案教学设计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学习诗词不仅可以提升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审美情操。
为了更好地教学诗词,本文提供了一份《诗词五首》的教学卡片,以及相应的教案和教学设计。
一、《静夜思》教学卡片1.作者:唐代诗人杜甫2.诗歌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注释:床前:床前面。
明月:月亮。
疑:以为。
地上霜:地上的霜,指月光照在地上像霜一样。
举头:抬头。
望:看。
思:想。
故乡:旧居、故土。
二、《登高》教学卡片1.作者:唐代诗人杜甫2.诗歌内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注释:猿啸:猿猴的叫声。
渚:江边的沙滩。
无边:没有边际。
落木:落叶的声音。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
万里悲秋:离家千里,在异乡思念家乡。
百年多病:作者病重多年。
艰难苦恨:经历了很多的艰苦和痛苦。
繁霜鬓:灰白色的头发。
潦倒:陷入困境。
浊酒:杂质较多的酒。
三、《江雪》教学卡片1.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2.诗歌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注释:千山:千山万水,指景色壮丽。
鸟飞绝:鸟儿不在飞翔。
万径:很多的山径。
人踪灭:没有人留下走过的痕迹。
孤舟:破破烂烂的小船。
蓑笠翁:戴着蓑衣、斗笠的老人。
独钓:一个人在钓鱼。
寒江雪:下着雪的江河。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学卡片1.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2.诗歌内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注释:离离:飘散的样子。
原:原野。
一岁:一年。
一枯荣:一种草木的生长周期。
野火:自然火灾。
烧不尽:消不尽。
侵古道:侵占了古代的道路。
晴翠:晴朗的青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课方案《诗词五首》教课方案:第一课时教课假想学习这五首诗词,应指引学生在频频朗诵中,联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偏向,来品尝诗词的语言及境界,感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五首诗词要熟读成诵,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巧运用其中的名句。
教课时宜精讲多读,以读带悟,以悟促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和步骤一、朗诵导入1.学生试读。
要修业生联合说明将这五首诗词阅读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疏小组朗诵。
4.学生齐读。
二、理解五首诗词的粗心在学生频频朗诵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本课五首诗词的有关背景知识,以加深对各首诗词主要内涵的理解。
1.《汉江临眺》开元二十八年 (740) 秋,王维 40 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域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暂时出差,不一样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
在去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远眺》即到达汉江登临瞭望。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了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
首联总写汉江局势;颔联、颈联突出地描述了汉江水势的宏伟壮观。
尾联作者以山翁自喻,表达了对汉江景色的赞叹。
诗人牢牢扣住临眺之所见,即老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觉。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经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线极其宽阔,境地极其广远。
王维不不过诗人,仍是一名画家。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察看、诗人的思虑、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联合起来了。
他奇妙地描述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光景,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连续性的运动、变化。
2.《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抱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到达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两年后,因被谗毁而走开朝廷,心里十分气愤地重又开始了遨游生活。
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季,李白到达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开,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附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陶渊明《〈饮酒〉(其五)》一、新课导入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15 、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二、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1、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现代诗;2.能够鉴赏现代诗,了解韵律、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4.能够自主创作一首简单的现代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五首诗的题材和意境;2.掌握诗中的韵律、语言和情感表达。
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创作一首符合语言规范和诗歌特点的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1. 自学学生自行阅读《诗五首》一文,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包括喜欢的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等内容。
2. 导入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引入一篇现代诗,或者通过一些诗歌知识的问答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 阅读与鉴赏1.这时,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鉴赏其中一首诗,并通过小组讨论让组员对五篇诗都有所了解。
2.学生要写下自己的鉴赏体会,包括理解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等内容。
4. 创作1.鉴赏完五首诗后,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现代诗;2.教师可引导学生分阶段创作,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 演讲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体会,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鉴赏体会;2.学生自己的创作;3.学生对于他人的创作的评价;4.课后继续完成课堂创作,并再次进行演讲。
五、教学反思1.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和鉴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教学中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2.创作作品需要提前准备,如果时间不够充足,可以考虑将创作环节移到后面的课堂进行;3.演讲和交流环节要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七年级】30诗五首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30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30、诗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30.五首诗的设计(中文版七年级第一册)目标1.知识和技能:背诵和理解诗歌,实现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品味教学时间2类教学过程A部分一、导入。
1.以抢答的形式介绍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新颖的构思和浪漫的色彩。
后人称他为“诗仙”。
他的代表作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给王伦》——李白(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
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3)他曾任宋朝大臣,唐宋八大宗师之一,江西临川人。
我们在上一单元学习了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5)学生们评论曹操,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一起阅读,体验文本中作者的感受。
三、赏析《江南春》1.在长江以南的崇天大地上,黄莺高歌,绿树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水边的村庄,山边的城墙,风中飘扬的酒旗,尽收眼底。
为什么春天开始下雨?伏朝留下的许多寺庙都笼罩在烟雨之中,亭台楼阁都隐藏在烟雨之中。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问题1]找出诗中描述的风景?[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重要提示:这首诗描述了酒旗下的营、绿、红、水、村、郭山、寺庙和建筑,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四、作业试着背诵五首诗。
七年级古诗五首教学方案
七年级古诗五首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古诗的诗意、词意、句意,能够准确翻译诗歌。
2. 感受五首古诗的意境之美,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古诗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授五首古诗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培养良好的诗歌阅读习惯。
3. 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逐一讲解五首古诗的诗意、词意、句意,让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内涵。
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讲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行翻译和赏析另外一首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五首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者,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五首古诗的诗意、词意、句意,能够准确翻译诗歌,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之美,也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教授、诵读、讨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表演等形式,及时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词五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词的韵律知识。
教学要求1.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适当结合作者写作时的生活背景,领会其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
教学重点理解《春夜喜雨》《如梦令》《西江月》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1.《春夜喜雨》“喜”在哪里。
(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
写好春夜雨景是基础,写出“喜”是关键。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
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
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联直接写听觉。
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这一联写的是雨夜的环境。
这时原野、路径、云块虽然是一片漆黑,惟有江上的船只却仍然灯火通明。
它象征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这里写的是诗人的视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联写第二天早上诗人看到仍在带雨的花朵,想到万紫千红的鲜花开遍锦宫城,诗人的心花随同春花一起开放了。
《春夜喜雨》,除诗题外,全诗不着一“喜”字,而“喜”自见,处处流露出诗人对春雨产生的喜悦情怀。
这首诗主题深刻,语言优美,借景抒情,诗意浓郁,故千百年来为人们赞誉,传诵不已。
2.《春夜喜雨》是怎样运用拟人的手法的?(作者赞美春雨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春雨这个本来没有知觉的事物,写得它好像也深通人性,知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了。
初一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que)宦化huan 萋萋(qi 柯ke2.熟读这五首诗歌。
二、导入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三、正课(一)《进社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作家作品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
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
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有《王子安集》。
3.评点:城阈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
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既然五律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官而离乡背井,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何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来品味诗词的语言及意境,感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五首诗词要熟读成诵,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名句。
教学时宜精讲多读,以读带悟,以悟促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导入
1.学生试读。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诗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分小组朗读。
4.学生齐读。
二、理解五首诗词的大意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本课五首诗词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加深对各首诗词主要内涵的理解。
1.《汉江临眺》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
在去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远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了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
首联总写汉江形势;颔联、颈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
尾联作者以山翁自喻,表达了对汉江风景的赞美。
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
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
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
2.《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抱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两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谢跳楼是南齐诗人谢跳在宣州任太守时在陵阳山上建成的一座楼。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又并不囿于七言,其语句之长短可以随抒情的需要而伸缩。
开头两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
诗的中间部分从
“多烦忧”一转而“酣高楼”、“揽明月”,再转到“愁更愁”,又转到结句的“弄扁舟”,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3.《浣溪沙》
北宋初年词的创作主要承袭五代遗风,多为宴席间娱宾遣兴而作。
所以要求协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
从内容看多是吟风雪咏花草,写离别道相思之作;在艺术上则以委婉浓丽为主导风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
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
其《珠玉词》被视为婉约词派的正宗。
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词中被后人广为传诵的名篇。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每片三句。
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处在于摆脱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体,直接真实地抒发了个人的生活感受。
上片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的生活已经无数次地重复,因为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依旧。
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
在词中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岁月的爱惜和对生命的珍惜,借助曲、酒、夕阳、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也深受后人的赞赏。
4.《江城子》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这首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自己的雄心壮志。
作者并不在意自己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