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图文)

合集下载

油泵的机械原理介绍

油泵的机械原理介绍

油泵的机械原理介绍什么是油泵?油泵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液压传动元件,它主要用于将液体(一般为油)送到需要润滑或者压力传递的部位。

油泵一般由驱动部分和泵体部分两部分构成,驱动部分通常由电机、发动机等提供动力,而泵体部分则是油泵的实际液压泵体。

油泵的原理油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泵体内部的机械结构将液体吸入,然后再通过泵体内部的壳体结构将液体压缩成高压油,在输出端口输出,从而实现油液的流动。

油泵的类型油泵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是按泵体内部的结构分,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它由两个齿轮组成,其中一个为驱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齿轮泵的原理是借助齿轮的运转使泵腔内的液体不断的被吸入和排出,形成一个高压稠密的流体。

•柱塞泵:柱塞泵由多个长柱塞组成,每个柱塞单独工作。

柱塞泵的原理是启动电机之后,其中的柱塞会做往复运动,从而将液体从低压区域吸入,进入相应的液路中,形成高压强力。

•涡轮泵:涡轮泵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液压泵,它的原理是利用旋转的离心力将液体排向泵体中部,然后再通过旋转后的离心力将液体强制压缩成压力。

油泵的工作流程不同类型的油泵,其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常见的齿轮泵为例介绍油泵的工作流程。

•吸入阶段:以齿轮泵为例,当驱动齿轮匀速旋转时,从动齿轮则在驱动下做相反方向的转动。

在这个过程中,油泵腔会形成一个负压区,降低了周围压力,从而使油液被吸入。

•推出阶段:随着齿轮的旋转,驱动齿轮将泵腔中的油液推向泵体的出口处,从而使油液被压缩成高压稠密的流体,然后流向需要润滑或者传动压力的位置。

油泵的应用油泵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中,主要用于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等领域。

例如在机床行业中,油泵通常用于辅助加工工具地完成工艺形成,使得工具在切削过程中不断受到润滑、冷却和清洁。

在液压系统中,油泵则被用于多种液压元件(例如液压马达、液压缸等)的供油和控制。

结语总之,油泵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液压传动元件,它的应用对于各大行业的加工和维修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课件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课件

03 混流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混流泵结构图
叶轮
混流泵的叶轮设计为半开式或 闭式,形状类似于水轮机的转 轮,由叶片和上冠、下环组成

泵壳
混流泵的泵壳通常采用蜗壳式 或导叶式,用于收集水流并引 导水流进入叶轮。
轴承和轴封
混流泵的轴承和轴封是关键部 件,用于支撑转子并防止泵内 液体泄漏。
进出水管
混流泵的进出水管用于连接泵 的吸入口和排出口,通常采用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示意 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离心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 轴流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 混流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 往复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01 离心泵工作原理示意图
离心泵结构图
泵壳
用于容纳叶轮和收 集被输送的液体。
轴承
支撑轴,确保其稳 定旋转。
叶轮
是离心泵的核心部 件,用于产生离心 力。
轴承用于支撑泵轴,并确 保其稳定运转。
密封装置用于防止液体泄 漏。
泵壳通常由铸铁或铸钢制 成,用于容纳叶轮和其他 内部组件。
轴流泵工作流程图
轴流泵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吸水、压水两个阶段。
在吸水阶段,叶轮旋转带动水流进入泵壳,随着叶轮的转动,水流被逐渐加速并压 向出水口。
在压水阶段,水流通过出水口流出,泵的扬程和流量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和形状。

连接叶轮和电机, 传递动力。
密封环
防止泵内液体泄漏 。
离心泵工作流程图
离心泵的工作流程
电机驱动轴旋转。
叶轮在电机轴的带动下旋 转,产生离心力。
离心力使液体从叶轮中心 被甩向边缘,进入泵壳。
离心泵工作原理详解
0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详解
随着液体离开叶轮,其 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 液体的压力得到提升。

喷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

喷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

喷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喷油泵是内燃机燃油供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对于发动机的燃烧质量和工作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喷油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喷油泵的构造一般由泵体、凸轮、活塞、柱塞和配油部分等组成。

泵体是喷油泵的主体,一般由铸铁或铝合金制成。

泵体内部设置有柱塞孔和配油孔等,用于装配柱塞和配油部分。

凸轮是喷油泵的重要部件,其形状和凸轮轴上的凹口直接决定了油泵的工作规律。

凸轮一般由合金钢制成,通过凸轮轴的旋转带动柱塞运动。

柱塞是能在柱塞孔中往复运动的部件,它连接了凸轮和配油部分。

柱塞的表面光洁且精密,以减少与柱塞孔之间的摩擦。

一般都采用带油槽的柱塞,通过柱塞上的油槽和配油部分连通。

配油部分是将燃油从燃油箱引到喷油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配油泵和配油针阀组成。

配油泵根据发动机的工况调节供油量的大小,配油针阀通过调整开启时间和开启量来控制燃油的喷量。

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如下:1.吸油阶段: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柱塞向下运动,配油部分的配油针阀开启,油泵的泵腔通过柱塞孔吸入燃油。

2.压油阶段:当活塞向下运动时,柱塞向上运动,配油部分的配油针阀关闭,使得配油部分与喷油嘴腔隔离。

同时,泵腔的燃油被柱塞推入高压油泵腔。

随着柱塞上升,泵腔压力逐渐升高。

3.喷油阶段:当柱塞上升到一定位置时,油泵的喷油嘴打开,高压燃油通过喷油嘴进入气缸内,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

同时,油泵的喷油嘴关闭,阻止高压燃油的再次进入油泵。

4.回油阶段:当柱塞运动到最高位置时,分配部分的配油针阀再次开启,使得泵腔与配油部分连通,高压泵腔内的燃油被推回燃油箱,以准备进行下一次的喷油工作。

总结起来,喷油泵通过凸轮的驱动使柱塞运动,从而实现燃油的吸入、压油、喷油和回油等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凸轮的形状和凸轮轴的旋转角度,可以精确控制燃油的喷量和喷射时间,以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要求。

这样可以保证燃油的均匀喷射,提高燃烧效率,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图文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图文

辅助装置
① 油箱
类型:总体式— 以变速器油底壳为油箱
分离式— 由油管与变速器相通
② 滤清器
设有三种滤清器:
进油滤清器(粗滤器)— 油泵吸油端。防大颗粒或
纤维杂质
油底壳有磁铁吸附金属颗粒
以金属滤网或纺织物为材料
精滤器— 回油管或油泵输出管上。防微小颗粒
阀前专业滤清器— 精密的控制阀前。更精密
摆线转子泵的排量取决于 内转子的齿数、齿形、齿 宽及内外转子的偏心距。 齿数越多,齿形、齿宽及 偏心距越大,排量就越大。
第四章上油一泵页结构下与一工页作原返理回
③ 叶片泵
组成:定子、转子、叶片等 特点:运转平稳,噪音小,流量均匀;结构复杂 原理:转子直径、宽度、偏心越大,泵的排量越大。 应用:压力较高的液压系统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双行程叶片泵工作原理图。当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或叶 片底部的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紧靠在定子内表面上, 并随着转子的转动,在转子叶片槽内做往复运动。这样在每两 个相邻叶片之间便形成密封的工作腔。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④ 变量泵
上述3种油泵的排量都是固定不变的,称为定量泵。为保 证自动变速器的正常工作,油泵的排量应足够大,以便在 发动机怠速运转的低速工况下也能为自动变速器各部分提 供足够大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油。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下与一工页作原返理回
排量可变。可减少高速时过多的泵油量使 泵的运转阻力增大,以减少发动机动力的 损失。
多用叶片泵设计成变量泵 组成:定子、转子、销轴等 特点:定子可绕销轴作一定摆动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原理:低速时,调压阀使 反馈油压下降,定子顺转, 加大偏心,排量增大;高 速时,使定子逆转,减小 偏心,排量减小。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pt课件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pt课件
注意事项
该泵在含砂井中使用时,泵下需进行防砂处理。该泵不得超冲程使用。该泵不得在大斜度井中使用。用户需将该泵进行注气作业或用于酸化井中使用时应在定单中注明。该泵上行载荷为大泵载荷。
长柱塞 防砂抽油泵
结构简图
结构特点
采用了长柱塞、短泵筒结构采用了侧向进油结构采用了环空沉砂结构
优点
可有效的解决砂卡柱塞现象减轻了柱塞与泵筒的磨损,防止砂磨现象停井时可防止砂埋抽油杆
技术参数
公称直径mm
冲程m
连接油管螺纹(上/下)
抽油杆 螺纹
最大外径mm
总长m
间隙代号
38
2.1-5.1
27/8TBG27/8TBG
CYG19
92
4.3-7.6
1、2
44
2.1-5.1
27/8TBG27/8TBG
CYG19
92
4.3-7.6
1、2
56
2.1-5.1
27/8TBG27/8TBG
φ44
φ56
φ70
冲程m
3-6
3-6
3-6
3-6
3-6
柱塞长度mm
1200
1200
1200
1200
1200
泵筒长度mm
4500-7500
4500-7500
4500-7500
4500-7500
4500-7500
上部油管螺纹
2 7/8 TBG
2 7/8 TBG
1
56
2.5-5.1
2 7/8TBG 2 7/8TBG
CYG19
1
70

喷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

喷油泵构造和工作原理

02
喷油泵的构造
喷油泵的主要部件
柱塞偶件
柱塞和柱塞套是一对精密偶件,经配研后两者精 密配合,在喷油泵工作时,一个柱塞套上的柱塞 在凸轮轴驱动下,以与柱塞套数比1的速度作往复 运动,控制油缸内的燃油压出。
喷油器体
喷油器体上加工有高压油道和调压螺钉,调压螺 钉用于调节高压油道的压力。
出油阀偶件
出油阀和阀座也是一对精密偶件,阀座嵌装在阀 体孔内,出油阀位于阀座内腔中,当柱塞套的斜 槽与缸孔相通时,柱塞上行,顶开出油阀,高压 柴油经出油阀进入喷油器。
喷油器体
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材料制造,以 保证其强度和耐压性。
调速器轴和调速器弹簧
一般采用钢或合金钢材料制造,经过 热处理和精密加工,以保证其机械性 能和使用寿命。
03
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喷油泵的工作流程
01
02
03
吸油过程
喷油泵从柴油箱中吸取柴 油,通过进油口进入泵腔。
压油过程
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将 燃油加压,通过出油口输 送到高压油管。
喷油泵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
01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喷油泵市场需求
呈现增长趋势。
市场竞争格局
02
喷油泵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以获得竞争优势。
新兴市场机遇
03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新兴市场对喷油泵的需求增长较快,为相关
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喷油泵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喷油泵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远程监控、 故障诊断和自动调整等功能。
节能环保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低碳的 喷油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油泵的工作原理

油泵的工作原理

油泵的工作原理油泵是一种用于将液体(通常是油)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航空航天等。

油泵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和容积变化。

一、工作原理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步骤:吸入和排出。

1. 吸入:当油泵的活塞向后挪移时,活塞腔的体积增大,导致压力降低。

在低压作用下,进口阀门打开,液体通过进口管道进入油泵的活塞腔。

2. 排出:当油泵的活塞向前挪移时,活塞腔的体积减小,导致压力升高。

在高压作用下,出口阀门打开,液体被推送到出口管道中,进而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二、油泵的类型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油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离心泵、齿轮泵、柱塞泵等。

1. 离心泵:离心泵是最常见的油泵类型之一。

它通过离心力将液体从中心吸入并向外部排出。

离心泵具有简单的结构、运行平稳、流量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2. 齿轮泵: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的旋转来输送液体的泵。

它由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成,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吸入和排出液体。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可靠等优点,在液体输送中得到广泛应用。

3. 柱塞泵:柱塞泵是一种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来输送液体的泵。

它由柱塞、缸体和阀门组成。

柱塞泵具有输送压力高、流量稳定等特点,适合于高压液体输送的场合。

三、油泵的应用油泵在各个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石油化工: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油泵用于输送原油、炼油产物、润滑油等各种液体。

2. 能源:在能源行业,油泵被用于输送煤矿瓦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能源介质。

3. 冶金:在冶金行业,油泵用于输送金属熔炼过程中的液体金属、冷却剂等。

4.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油泵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燃油输送系统等。

四、油泵的维护和保养为了确保油泵的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1. 润滑:油泵的各个部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润滑,以减少磨擦和磨损。

定期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和量,并及时更换。

干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干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干油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干油泵是一种常用的润滑设备,用于提供润滑油或润滑脂给机械设备的各个部件。

下面是干油泵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
1. 泵体:通常是一个封闭的金属容器,内部有一个或多个腔室。

2. 齿轮或叶片:泵体内的腔室内装有旋转的齿轮或叶片,它们通过旋转来推动润滑介质。

3. 进出口管道:与泵体相连接的管道,用于润滑介质的进出。

工作原理:
1. 进气阶段:当干油泵开始工作时,腔室内的压力较低。

进口管道连接到油箱,润滑介质(如润滑油)通过负压被吸入泵体。

2. 压缩阶段:随着齿轮或叶片的旋转,润滑介质被推向腔室的出口管道。

在这一过程中,润滑介质被压缩并形成高压。

3. 出口阶段:高压润滑介质通过出口管道输送到需要润滑的机械设备部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干油泵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可能因不同型号和应用而有所不同。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描述,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实际设备和使用说明进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 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思考题: 发动机机油报警灯点亮故障?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只要发动机运转,无论汽车是否行驶,油 泵都在运转,为自动变速器中的变矩器、 换挡执行机构、液压控制阀等部分提供所 需要的一定压力的液压油,以保证它们的 正常工作。 类型:外啮合齿轮泵(本田车用)、内啮 合齿轮泵、摆线转子泵、双行程叶片泵、 变量泵
上述3种油泵的排量都是固定不变的,称为定量泵。为保 证自动变速器的正常工作,油泵的排量应足够大,以便在 发动机怠速运转的低速工况下也能为自动变速器各部分提 供足够大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油。 定量泵的泵油量是随转速的增大而成正比地增加的,发动 机怠速一般在 750r/min,高速一般在6000 r/min,二者泵油量相差在8倍左右。当发动机在中 高速运转时,油泵的泵油量将大大超过自动变速器的实际 需要,此时油泵泵出的大部分液压油将通过阀板上的主调 压阀泄油返回油底壳,油泵泵油量愈大,其拖动油运转的 阻力也愈大,试想一个排量小的泵和一个排量大的泵产生 同样的压力时哪个做功要多些。
下一页 返回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排量可变。可减少高速时过多的泵油量使 泵的运转阻力增大,以减少发动机动力的 损失。 多用叶片泵设计成变量泵 组成:定子、转子、销轴等 特点:定子可绕销轴作一定摆动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原理:低速时,调压阀使 反馈油压下降,定子顺转, 加大偏心,排量增大;高 速时,使定子逆转,减小 偏心,排量减小。
3.变量叶片泵的检查

该类泵的 检查项目主 要是:油泵 滑座、转子 及叶片的厚 度。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检查 该类齿轮泵的检查项目主要是有:油 泵内齿轮外圈与壳体间隙、齿顶与月 牙板间隙、齿轮端隙、壳体衬套内径、 转子轴套前套端直径、转子轴套后端 直径。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2.检查方法






下 面 以 A340E 变 速器为例说明测量方 法: ①测量内齿轮与 壳体间隙,如图( a ) 所示。 ②测量齿轮端隙, 如图(b)所示。 ③测量齿顶与月 牙板间隙,如图( c ) 所示。 ④测量壳体衬套 内径,如图( d )所示。 ⑤测量转子轴套前、 后端直径,如图( e ) 所示。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一节 内啮合齿轮泵

应用最多的油泵,主要用于丰田自动变速器车 特点:结构紧凑、流量波动小、噪声低 组成:小齿轮、内齿轮、前泵壳和后泵壳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小齿轮为主动齿轮,由变矩器后的花键槽驱动。内齿轮为从动 齿轮,它通常安装在变矩器的后方。月牙形隔板 (简称月牙板) 的作用是将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的工作腔分隔为吸油腔和压油 腔,使其彼此不通;泵壳上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返回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辅助装置





① 油箱 类型:总体式— 以变速器油底壳为油箱 分离式— 由油管与变速器相通 ② 滤清器 设有三种滤清器: 进油滤清器(粗滤器)— 油泵吸油端。防大颗粒或 纤维杂质 油底壳有磁铁吸附金属颗粒 以金属滤网或纺织物为材料 精滤器— 回油管或油泵输出管上。防微小颗粒 阀前专业滤清器— 精密的控制阀前。更精密 用多层金属丝或微孔滤纸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② 转子泵(摆线泵)


转子泵(摆线泵)是一种特殊齿形的内啮合的齿轮泵 组成:内转子和外转子 特点:高速性能好,噪音小,运转平稳;流量脉动大,加 工精度要求高 原理:内转子为主动齿,外转子的转速比内转子每圈慢一 个齿。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变量泵泵油量曲线


发动机转速超过 一定时,泵油量 不在增加。从而 减少了油泵高速 运转的阻力。 而定量泵的泵油 量随发动机转速 成正比增加。


2—变量泵泵油 曲线 1—定量泵泵油 曲线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五节奔驰副油泵

奔驰液控变速器是唯一带有副油泵的自动变速器,优点是可以在发动 机的起动机不工作时若有牵引仍可以起动,同时还不损坏自动变速器 的调速器。图4-6、图4-7所示为奔驰副油泵位置图。这也是唯一 值得大家关注的液控变速器。因为实践中尽管奔驰车较高级,早期的 四挡变速器也较多应用,不过也快消失了,就像化油器一样退出历史 舞台。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油泵的检修

油泵一旦发生故障会对整个自动变速器 液压系统产生影响,而不会单独影响某一挡 位的工作。当然,油泵故障对每一挡的影响 是不同的,可能对低挡影响大,而对高挡影 响小。总的来说,油泵能引起在前进挡和倒 挡时,车辆均不能移动;前进挡和倒挡起步 无力;自动变速器打滑;叶片泵故障引起自 动变速器换挡冲击;异响等故障。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双行程叶片泵工作原理图。当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或叶 片底部的液压油压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紧靠在定子内表面上, 并随着转子的转动,在转子叶片槽内做往复运动。这样在每两 个相邻叶片之间便形成密封的工作腔。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④ 变量泵

内啮合齿轮泵的检查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2)外啮合齿轮泵的检查


该类泵的检查项目主要是:主、从动齿轮与主阀体的径向 间隙及轴向间隙。以广州本田雅阁自动变速器为例说明其测量 方法。 ①测量齿轮与主阀体径向间隙,如图(a)所示。 ②测量齿轮与主阀体轴向间隙,如图(b)所示。
外啮合齿轮泵的检查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摆线转子泵的排量取决于 内转子的齿数、齿形、齿 宽及内外转子的偏心距。 齿数越多,齿形、齿宽及 偏心距越大,排量就越大。
下一页 返回 第四章上一页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③ 叶片泵

组成:定子、转子、叶片等 特点:运转平稳,噪音小,流量均匀;结构复杂 原理:转子直径、宽度、偏心越大,泵的排量越大。 应用:压力较高的液压系统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1.损坏形式及原因



①油泵齿轮或叶片折断。其原因是有 异物进入,疲劳断裂,装配时受伤或材 料质量差。 ②泵壳裂纹。其原因与①相同。 ③转子的定位套摩损。转子的定位 套直接与变矩器壳体连接在一起,如出 现滑移,就不能带动转子工作,油泵也 就不能工作。其原因一般是使用时间长 而摩损。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注意:
1)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不允许推车或溜车,因为尽 管推动车辆使输出轴转动,但是油泵不会对液 压控制系统供给工作油液压力。因此行星轮装 置不会接受到工作油液的压力。即使在“D”位, 但变速器仍保持在空档状态,输出轴的动力无 法传递。 2)故障车牵引≤50km/h并且每次牵引不超过 50km ∵长时间的牵引会使零件表面的润滑油 膜破坏掉导致变速器卡死。若长时间牵引应将 驱动轮提起脱离地面或将传动轴脱开。
返回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五节奔驰副油泵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副油泵主动齿轮和调速器之间的驱动连接在活塞作 用下右移,花键驱动连接分离,副油泵不泵油。发动机不工作,但有 外力牵引时,如图4-7所示活塞左侧没有油时,活塞在右部弹簧作 用下左移,花键驱动连接接合,油泵开始由下向上泵油。泵出的油向 上去往主油路,向下去润滑调速器齿轮。
摆线转子泵工作原理

发动机运转时,带动油泵内外转子朝相同的方向旋转。内转子为主动齿, 外转子的转速比内转子每圈慢一个齿。内转子的齿廓和外转子的齿廓是一 对共轭曲线,它能保证在油泵运转时,不论内外转子转到什么位置,各齿 均处于啮合状态,即内转子每个齿的齿廓曲线上总有一点和外转子的齿廓 曲线相接触,从而在内转子、外转子之间形成与内转子齿数相同个数的工 作腔。这些工作腔的容积随着转子的旋转而不断变化,当转子朝顺时针方 向旋转时,内转子、外转子中心线右侧的各个工作腔的容积由小变大,以 致形成局部真空,将液压油从进油口吸入;在内转子、外转子中心线左侧 的各个工作腔的容积由大变小,将液压油从出油口排出。这就是摆线转子 泵的泵油过程。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④叶片泵回位弹簧折断或弹性不 足。其原因是疲劳断裂,装配时受伤 或材质太差。 ⑤油泵传动轴损坏。其损坏原因 与④相同。 ⑥叶片泵叶片发卡。其原因是叶 片与转子配合间隙过小、油质过脏等。
第四章 油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⑦油泵摩损。观察摩损表面是否 平整,若不平,则可能是油中有杂质 造成的;若摩损表面平整,则其原因 是自然磨损。 ⑧油泵泄漏。其原因是密封垫或 密封圈破损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