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原则

合集下载

编制依据和原则

编制依据和原则

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1、本施工组织设计依据施工图,以及现场勘察情况,招标文件编制。

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规程、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建筑施工手册。

2、《质量保证手册》及《质量程序文件》。

3、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

4、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材料,技术和工艺的要求。

1.2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切实执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操作规程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严格执行基建程序。

发挥我公司技术优势,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管理,加快施工进度。

3、充分发挥整体实力,大量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

4、加强工程管理的科学性,计划性,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施工现场文明整洁。

5、遵循国家就地方有关保护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噪音。

6、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消防要求,做好消防准备。

7、本施工组织设计详细之处,均以国家现行施工规验收标准及操作工艺标准理解并执行。

工程概况2.1 主体工程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多层居住房屋,共3栋。

1#楼五个单元,2#、4#楼是四个单元,7层采用标准方案。

1#楼建筑面积为7195平方米,2#楼建筑面积5753平方米,4#楼建筑面积5629.03平方米,共计18559.03平方米。

4#楼建筑物总长60米,车库宽13.88米,层高3.6米,住宅宽12.5米,总高21.30米,室+0.00绝对标高98.500米,室外高差为-0.30米。

2.2 基础工程现场地势较平缓,自然地面绝对标高96.500米---99.500米。

低于室外设计绝对标高。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现场地下水位较低,施工不考虑排水措施。

基础持力层为亚黏土。

基础为桩基础,桩的直径为400mm,长度为12米,桩最小中心距1400mm,结构为砖墙承重,外墙370厚,墙240厚,隔断墙120厚。

每层设置混凝土圈梁(现浇)。

编制依据及原则的核心要素

编制依据及原则的核心要素

编制依据及原则的核心要素一、编制依据的核心要素编制依据是指制定文档时所依据的法律、政策、规章、标准和规范等具有约束力的规定。

编制依据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点:1. 法律法规:编制文档的首要依据应当是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涉及法律规范的内容,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文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布的具有指导性或约束力的文件。

编制文档时,应当参考相关政策文件,确保文档的符合政策导向和要求。

3. 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文档,应当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这些标准和规范往往由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发布,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4. 其他参考文件:除了以上几点,编制文档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参考文件,如前人的研究成果、案例分析、专家意见等。

这些文件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可以为文档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二、编制原则的核心要素编制原则是指在制定文档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编制原则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点:1. 准确性和客观性:文档应当准确地反映事实,并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不得随意篡改、歪曲或虚构事实,并避免出现主观偏见或个人意见。

2. 清晰简明:文档应当言简意赅,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长句,尽量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档的内容。

3. 逻辑性和连贯性:文档应当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良好的连贯性。

内容之间应当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各部分之间要能够自洽衔接,确保整个文档的条理性和流畅性。

4.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文档应当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并具备可操作性。

要考虑到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方便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和应用。

总之,编制依据和原则是编写文档时的重要参考和指导,它们可以确保文档的合法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编制文档时,应当全面考虑相关的依据和原则,以确保文档的质量和价值。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施工图纸及现场考察资料》;(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5)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7-200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8)《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9)《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程》 CECS71-94(10)《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2004)(1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3)(1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1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1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17)我单位设备物资资源,经济技术实力及类似大型市政工程施工经验。

(18)本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质量验收、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国家和北京市制定的规范、标准、法规文件等。

(19)依据现场调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等。

1.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期目标根据业主对本本工程工期的需求、地质水文条件、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适用于本工程的设备物资,确定合理的劳力、机械、材料及资金计划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总体规划,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注重积累吸收,技术先进合理充分考虑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和重点,总结我公司以往市政工程施工成功经验,吸取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选择先进合理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施工安全。

编制依据及原则(简化版)

编制依据及原则(简化版)

编制依据及原则(简化版)
1. 编制依据
本文档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是制定本文档的基础和依据,需要遵守和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于本文档的编制也具有指导性作用,需要与公司内部规定保持一致。

2. 编制原则
本文档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 简化性原则:尽量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晦涩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档内容。

- 独立性原则:在编制本文档过程中,需独立思考和决策,不依赖于其他人的帮助和意见。

- 明确性原则:文档内容应明确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文档要点。

- 合规性原则:本文档的编制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文档的合规性和可用性。

- 简明扼要原则: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冗长和重复,以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 逻辑性原则:文档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档的结构和内容。

以上是本文档编制依据及原则的简要介绍,具体编制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联系负责人进行咨询和指导。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教学楼工程招标文件。

现行国家各种施工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验收规范及有关规定。

现场勘察所获得的有关信息。

该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已建成类似工程的经历。

2、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及设计技术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地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202-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施工工艺标准》其他相关技术规范及检验标准3、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我公司实际施工经验能力、我公司机械设备装备能力、我公司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我公司多年来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编制原则:实用、可行、安全、经济、高效、环保、卫生。

工期目标:确保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完成*****教学楼工程。

即2015年2月24日开始,2016年12月29日完成。

质量目标:合格管理目标:文明施工目标:确保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环境保护目标:施工噪声、废水、废气、废物排放达标率为100%。

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负伤率控制在2‰之内。

工程编制依据及原则

工程编制依据及原则

工程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文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
2、国家现行主要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和图集;
3、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项目管理手册及项目策划书;
4、现行国家、山东省关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文明施工及环保等有关规定;
5、进行社会、市场和技术经济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经现场踏勘所对项目现场的理解;
6、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劳动力配备,原材料及半成品的来源和供应,主要施工机械、机具的储备。

三、编制原则
1、严格遵照招标文件及图纸的要求编制,力求将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表达的准确、完整、清楚。

2、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与招标文件相呼应。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贯彻国家、地方各种规定、规范及建设单位根据使用功能提出的要求。

3、力争高质量、低成本,做到先进合理,对现场施工及项目管理切实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

4、依据招标文件,现场调查资料,结合本公司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装备能力,综合考虑技术、质量、工期、安全、经济性等因素,编好施工组织设计,做到组织管理科学,施工方案先进,技术、质量措施可靠,计划安排合理,力争为业主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产品。

5、确保质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项目法施工管理,采取技术、质量承包责任制,确保质量达到本标书制定的质量目标。

6、保证工期:从优化施工方案入手,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精干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7、确保安全:推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DB11\852-201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2008)《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DB11/1070-2014)《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16)第二节编制原则1、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工程施工。

2、合理统筹的原则在充分理解文件基础上采用安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控制关键工作,实现均衡生产,连续施工。

编制依据和原则

编制依据和原则

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 本项目招标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补遗书、答疑书等资料;2. 本项目招标文件要求的技术标准、规范,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铁道部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3. 我公司现场踏勘、调查获得的相关资料;4. 我公司拥有的工法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装备能力,以及从事工程建设所积累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 符合性原则严格遵守招标文件中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要求和规定,遵守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内容,满足本标段工程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要求。

2. 科学、先进、经济、合理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组织方法,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主线,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明确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指标、细化具体措施、强化针对性。

3. 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提高工程施工管理、组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提供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认真总结、吸取以往工程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郑州铁路局及业主的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项目各专业工程的特点,抓住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和控制流程,责任、目标逐级分解,定期检查与考核,使安全工作有序可控,全面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5. 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编制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粘贴钢板施工方法

粘贴钢板施工方法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50-049-200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O-91)2. 编制原则采用成熟、可靠、先进、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法、方案及施工组织形式。

紧紧围绕施工合同的有关目标及特殊要求,突出解决施工合同明示或暗示的工程特点。

强调科学的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部署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有利及不利的影响因素。

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现场规划布置。

尽量压缩施工临时占地,严格组织、精心管理、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严格执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防护措施,坚持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实现“消灭重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消灭一切机械设备重大损失事故,消灭交通责任运输重大事故,消灭等级火灾事故,确保施工区域通行行人及车辆安全和施工范围内综合管网正常运行及安全迁移,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化工地,确保地上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的目标。

坚持施工与环境协调的原则,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水、废物对周围的影响。

第三节施工计划1.工序施工顺序安排2.施工工期进度计划:根据我公司的技术、装备能力及多年的施工经验,总工期控制在天。

3.材料、设备计划见下表主要材料、机具设备表统计4.劳动力安排计划: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法灌注法粘贴钢板施工方法粘钢采用“灌注粘贴法”施工,钢板粘结胶拟选用日本SHO-BOND建设株式会社产品GROUT结构胶,该胶能够满足设计图和业主规定的A级胶的性能要求,具有强度高、弹性模量小、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钢材的相近。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第一章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招商方案、有关通知和相关文件;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3、现场场地实际情况;4、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施工规范和标准;5、本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如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3)《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5135-200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压力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7-9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给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41-90《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设工程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二、编制原则1、遵守、执行招商方案中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的工期、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2、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3、充分结合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使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可行、可靠。

4、施组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组能够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做到科学组织、工艺先进、管理严格。

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项目概述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为湄潭县城供水工程,起点位于湄江水库,终点止于县城水处理厂,途径复兴、永兴和湄江三镇,全长34公里,设计输水能力3.0万吨/日,管道采用DN1200球墨铸铁管T型滑入式工艺进行施工,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

施工场区内表层主要为为粘土、黄粘土或堆积、淤积层,下部以白去质灰岩、泥灰岩为主,开槽以机械开挖为主,部分区域需进行爆破凿岩,且管线大部份都穿过稻田、沟渠,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编制依据、原则、目的及说明

编制依据、原则、目的及说明

第二章、编制依据、原则、目的及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平山明德小学新建工程二期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2、平山明德小学新建工程二期项目施工图。

3、国家、省、市现行有关技术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及有关建设文件。

4、本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5、本企业的技术、安全、施工现场管理等规章制度和措施。

6、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及地方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遵循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顺序。

3、科学地安排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项目,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4、充分利用本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

5、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占地,科学地布置施工平面,减少二次搬运。

三、编制目的:
为达到质量、工期、安全、经济的期望。

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施工、控制施工过程、协调接口关系、监控检验和工程施工状态,实现
对业主的承诺。

四、编制说明:
本方案根据上述编制依据及目的,结合我公司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等情况,并结合有关施工图及国家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编制的,能充分体现我公司对本项目的重视,对本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施工部署、进度计划控制、现场平面布置、主要的机械设备配置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指导现场施工,编制详细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打下基础。

如我公司中标,将本着“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精神,我们将业主提供精品工程。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第⼀章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编制依据1、本⼯程的招商⽅案、有关通知和相关⽂件;2、本⼯程设计施⼯图;3、现场场地实际情况;4、国家现⾏的建筑⼯程法律、法规、施⼯规范和标准;5、本⼯程所涉及的主要国家或⾏业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如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利⽔电建设⼯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及燃⽓管道⽤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3)《⽔电⽔利⼯程爆破施⼯技术规范》(DL5135-2001)《给排⽔管道⼯程施⼯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压⼒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7-93《砌体⼯程施⼯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给排⽔⼯程构筑物施⼯及验收规范》DBJ141-90《砼结构⼯程施⼯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建设⼯程施⼯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设⼯程机械使⽤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编制原则1、遵守、执⾏招商⽅案中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的⼯期、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明施⼯等各⽅⾯的⼯程⽬标。

2、严格执⾏施⼯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3、充分结合我公司类似⼯程的施⼯经验,使施⼯组织设计合理、可⾏、可靠。

4、施组编制做到施⼯总体部署和分项⼯程施⼯组织相结合、重点⼯程和⼀般⼯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组能够内容全⾯、重点突出,做到科学组织、⼯艺先进、管理严格。

第⼆章⼯程概况第⼀节项⽬概述⼀、项⽬概况本⼯程为湄潭县城供⽔⼯程,起点位于湄江⽔库,终点⽌于县城⽔处理⼚,途径复兴、永兴和湄江三镇,全长34公⾥,设计输⽔能⼒3.0万吨/⽇,管道采⽤DN1200球墨铸铁管T型滑⼊式⼯艺进⾏施⼯,管道基础采⽤砂垫层。

施⼯场区内表层主要为为粘⼟、黄粘⼟或堆积、淤积层,下部以⽩去质灰岩、泥灰岩为主,开槽以机械开挖为主,部分区域需进⾏爆破凿岩,且管线⼤部份都穿过稻⽥、沟渠,给施⼯带来很⼤的难度。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13《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9《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个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581-2009 10《建筑装饰用不锈钢焊接管材》JG/T3030-1995 11《建筑室内用腻子》JG/T298-2010 12《普通平板玻璃》GB/T27905.2-2011 13《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19766-2005 14《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GB/T19766-2005 15《水溶性内墙涂料》JC/T423-1991 16《干压陶瓷砖》17《建筑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1-2012 18《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标准规范速查手册》19《装饰工程施工要点与技术规范全书》20《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2008 2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 2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3本公司有关施工、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文件2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该工程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规范文件25建设单位对该工程提出的施工工期,质量修改要求说明: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国家规范、图集标准更改,本《施工组织设计》则随之相应更改,按照新标准执行。

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本工程主要重点部位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雨期施工措施、主要施工机械配置、施工合理化和降低成本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用于指导该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编制依据及原则范文

编制依据及原则范文

编制依据及原则范文编制依据是指制定一些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采用的基本依据,是指导编制工作的根本依据。

编制原则是指制定一些计划、项目或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指导编制工作的基本准则。

编制依据和原则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编制工作的结果和实施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编制依据及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

2.上级要求:上级部门对于下级单位制定的计划、项目或方案可能有相关要求,编制工作应遵循上级要求。

3.政策文件:国家或地方政府可能发布相关政策文件,对于制定计划、项目或方案时应参考这些政策文件。

4.市场需求:制定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分析市场需求情况,参考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

5.经济情况: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情况,包括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预期等。

6.技术条件:制定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考虑技术条件,包括现有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等。

7.社会环境: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二、编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科学合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目标和方案。

2.可行性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具备可行性,要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3.合理性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具备合理性,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权衡。

4.全面性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考虑全面因素,要充分评估各种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5.可持续性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具备可持续性,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参与性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广泛参与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形成共识。

7.公开透明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公开透明,使广大公众可以参与监督和评价。

8.风险管理原则:编制计划、项目或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技术标综合说明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技术标综合说明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技术标综合说明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一、编制依据1、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2、工程现场勘察调研资料;3、相关法规、条例;5、工程项目部现有施工力量和技术装备情况;6、项目部合作技术力量和行业资源、专业厂商、材料供应商;7、项目部在其他类似工程施工中总结出的经验;8、现行的有关设计、验收规范、施工技术规范。

设计、地勘要求及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17)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 118-2011)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 23/902-20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8: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3;《钢筋机械连接施工标准》JGJ107-201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7;《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1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2014;《降水、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17;《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15;《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JGJ103-2008;《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2010;《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36-2011;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9-30-8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2017;《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13;《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BGJ50252-94;《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82-201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1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建设部13号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全安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B33-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4;二、编制原则1、遵守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的原则;3、本着规范占地,少扰民,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建设让人民放心工程的原则;4、本施工组织设计从实际出发,阐述本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对各分项工程的工艺做法和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为日后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

编制依据及原则
1.施工总体布置体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减少干
扰和避免环境污染的原则。

2、施工环境保护工作,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的方针。

3、严格按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建设单位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障。

4、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5、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6、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7、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监理,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8、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尽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9、专业化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在组织施工时,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型式,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构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施工资源,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10、坚持标准化作业,确保质量标准体系在本项目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第一节编制依据(2)第二节编制原则2.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插图、插表中,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2.2遵循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2.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各道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尊重建设单位和监理的意见,严格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5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2.6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的优势,采取综合管理手段、科学管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2、第二章综合说明(1)第一节建筑概况(2)第三节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3、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1)第一节施工项目管理目标1、工期目标:计划2009年11月10日开工,2010年7月10日竣工,总工期243日历天。

2、质量目标:本工程确保达到合格工程。

3、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与火灾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0.1%以内4、现场管理目标:坚持“标准化”长效管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5、科技应用目标:积极应用“四新”技术,创建山东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2)第二节优质结构目标分解(3)第三节施工组织1、实行项目法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由一名项目经理与两名项目负责人(土建、安装)和土建、安装专业项目工程师及有关技术管理人员组成,按照公司总体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各方通力协作的模式,卓有成效地实施质量方针与目标。

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一)编制原则1、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

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内装饰装修各个分项方案,编写多个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2、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本工程施工内容以招标文件以及工程量清单中所规定的内容为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3、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诺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强化标准管理,加强内部核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组织各工序之间的施工顺序,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序和部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科学配置施工要素,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及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6、合理布局的原则从合理利用临时占地、便于施工、搞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调配工程材料进场的行进路线,合理规划办公场所、宿舍、材料堆置以及机械停置的空间布局。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装饰行业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2、国家现行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现行有关规定。

3、勘察现场所了解的具体情况4、我公司现有施工力量和技术装备情况5、我公司在其他类似工程施工中总结的经验6、企业文件(1)我公司编制并经复审完善的ISO9001《质量管理手册》及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程序文件(2)我公司编制并经复审完善的ISO14001《环境管理手册》及环境保证体系的相关程序文件(3)我公司编制并经复审完善的OH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及该保证体系的相关程序文件(4)我公司制定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办法》(5)我公司制定、颁发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实施细则》7、国家及现行行业颁布的规范规程(1)国家主要法律法规名称标准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主要施工规范、规程、国家标准名称标准号《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建筑用轻钢龙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11981-2008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建筑内部装饰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14907《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0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办法》JGJ59-201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标准》GB3096-96《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3)行业标准名称标准号《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BJ/T01-27-2003《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实用建筑装饰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本公司有关施工、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手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办法》《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公司项目管理手册》《公司安全施工指导手册》(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该工程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规范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50-049-200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O-91)
2. 编制原则
2.1采用成熟、可靠、先进、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法、方案及施工组织形式。

2.2紧紧围绕施工合同的有关目标及特殊要求,突出解决施工合同明示或暗示的工程特点。

2.3强调科学的组织管理,特别是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部署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的有利及不利的影响因素。

2.4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2.5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进行施工现场规划布置。

尽量压缩施工临时占地,严格组织、精心管理、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2.6严格执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

2.7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防护措施,坚持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实现“消灭重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消灭一切机械设备重大损失事故,消灭交通责任运输重大事故,消灭等级火灾事故,确保施工区域通行行人及车辆安全和施工范围内综合管网正常运行及安全迁移,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化工地,确保地上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的目标。

2.8坚持施工与环境协调的原则,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水、废物对周围的影响。

第三节施工计划
1.工序施工顺序安排
2.施工工期进度计划:根据我公司的技术、装备能力及多年的施工经验,总工期控制在天。

3.材料、设备计划见下表
主要材料、机具设备表统计
4.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法
灌注法粘贴钢板施工方法
粘钢采用“灌注粘贴法”施工,钢板粘结胶拟选用日本SHO-BOND建设株式会社产品GROUT结构胶,该胶能够满足设计图和业主规定的A级胶的性能要求,具有强度高、弹性模量小、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钢材的相近。

其具体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1、“灌注粘贴法”简介:将处理过的钢板固定于需加固的构件表面,并调整合适的间隙;再利用灌注胶、密封胶的强力粘结性能和填充性能,即多点压注粘接材料,使之填充入钢板与混凝土表面的缝隙中,以达到粘钢与原构件紧密结合的目的,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粘结面能达到95%以上。

它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工期短、质量可靠和比较经济的特点。

2、工艺特点:钢板贴合工艺有两大特点:一是其粘贴工艺采用“灌注粘贴法”;二是其粘贴材料有瞬间固化特性并有很高的抗拉强度。

一般的钢板粘贴是采用在粘贴表面涂抹粘接料加压粘贴钢板,这种方法由于粘贴面的空气不易排净,很容易在粘贴面内产生空洞从而降低粘贴效果,并且出现空洞不易处理排除。

而“湿粘”工艺采用的是多点“灌注法粘贴”,它避免了空洞的出现,保证了钢板与混凝土的完全贴合。

3、“灌注法粘贴”粘贴钢板,施工要点和主要施工方法
(1)混凝土表面处理:在需粘钢加固混凝土的表面放出钢板位置大样,凿除需粘钢区混凝土表面2~5mm厚的表层砂浆,使坚实的混凝土外露,并形成平整的粗糙面,表面不平处应用尖凿轻凿整平。

再用钢丝轮清除表面浮浆,剔除表层疏松物,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净表面粉尘,并用甲苯或工业丙酮擦拭表面。

对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剔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复平整。

粘贴前用丙酮擦洗干净。

(2)化学锚栓
准备: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完好,用钢筋探仪探测查明钢筋分布,核对标记锚栓部位;
钻孔:在根据螺杆直径按照技术参数表中资料要求,根据直径对应深度打孔,检查孔径及孔深满足设计要求;
清孔:利用压缩空气清孔,用毛刷刷三遍,吹三遍,确保孔壁无尘。

必要时可用干净棉布沾少量丙酮或酒精擦净孔壁。

确认锚固包无外观破损、药剂凝固等异常现象,将其放入锚固孔并推至孔底。

使用电锤或电钻及专用安装夹具,将螺杆强力旋转插入直至孔底,以达到击碎玻璃管并强力混合锚固药剂的目的。

电锤或电钻的转速应调至慢速档,且不应采用冲击方式。

当旋至孔底或螺栓上标志位置时,立刻停止旋转,取下安装夹具,凝胶后至完全固化前避免扰动。

超时旋转将导致胶液流失,影响锚固力。

外观检查固化是否正常。

重要部位的螺栓需进行现场抗拔试验,检验其锚固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安装、焊接钢板:
依据现场混凝土上的实际放样进行钢板下料(采用工厂自动或半自动切割方法加工,)并编号,并依据现场植埋的螺杆,对钢板进行配套打孔(含φ8注胶孔,间距以设计文件要求为准),然后将钢板的粘贴面用磨光砂轮机或钢丝刷磨机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达到Sa2.5级,钢板内表面粗糙度为40~80μm。

用脱脂棉沾丙酮将钢板表面擦拭干净。

将钢板固定在螺栓上,并保证钢板与混凝土表面的间隙在1~3mm(可用小铁丝或垫圈)左右,以确保灌注胶层的厚度;焊接钢板接缝,完成钢板安装。

(4)封边:将注入座粘结在钢板的注入孔上,在钢板边缘插入排气管,排气管出口应高于该灌注段的钢板位置;在螺栓头上涂抹封闭胶并罩上盖碗,然后用钢板封边胶封闭钢板边缘,完成封边。

(5)成品结构胶配制: 按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比例配制结构胶,将结构胶用低速搅拌器,搅拌均匀,在适用期内用完。

粘钢灌注胶应在封边完成,且钢板封边胶达到完全固化有足够的强度后再进行配制和使用。

(6)灌注:用泵将粘钢灌注胶从注入嘴灌注到钢板和混凝土的空隙中,灌注工作持续到所有排气管均有胶液流出。

在灌注过程中,用橡皮锤敲打钢板以确认是否灌注密实。

要求灌浆之前先通气试压,以0.2~0.4MPa的压力将粘钢灌注胶从注入座压入,当排气管出现浆液后停止加压,以钢板封边胶堵孔,再以较低压力维持10分钟以上,直至浆液从最上方注胶孔或排气管流出。

(7)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

在完成粘贴钢板经24小时固化后,用小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胶体密实度(包括在灌胶施工过程中)。

如无空洞声,则表示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补胶,重新粘贴。

钢板粘贴固化密实的有效粘贴面积不应小于设计粘贴面积的95%。

(8)钢板表面防腐处理:经检验确认钢板粘贴固化密实效果可靠后,去除所有注入嘴和排气管,对外露钢板进行防腐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钢板表面喷砂除锈处理,达到Sa2.5级,钢板外表面粗糙度为70~100μm,除尘后,进行底漆的涂装和中间漆的涂装,面漆的涂装在钢板安装、灌注胶固化之后进行。

钢板涂装体系
4、质量检验
4.1基本要求
(1)采用压力注胶黏结法进行黏贴钢板加固。

(2)混凝土补强加固面应打磨平整,对混凝土表面出现剥落、疏松、蜂窝和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剔除,对较大而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复平整。

黏贴前用丙酮擦洗干净。

(3)对新混凝土粘合面,应在表面清理后用稀盐酸涂刷至表面起泡为止,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4)钢板下料应采用工厂自动、半自动切割方法,切割边缘表面光滑,无毛刺、咬口及翘曲等缺陷。

(5)钢板黏结面应先除锈、打毛,使表面露出金属光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钢板黏结面应有一定的粗糙度。

(6)注胶应由下往上顺序进行。

(7)胶黏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或行业材料标准的规定,并附有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合格证明和产品鉴定文件,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 实测项目
粘贴钢板实测项目
钢结构防腐涂装实测项目
4.3 外观鉴定
(1)钢板边缘不得有溢胶,色泽应均匀,胶体应固化。

(2) 钢板表面应清理干净,防腐层应涂刷均匀。

4.4 附图
梁底粘贴钢板断面示意图
梁底粘贴钢板平面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