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创新建设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 关键 词 】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监测管理 ;分析 【 中图分 类号】G 4 0 — 0 5 7 【 文献 标识码 】 A 【 论文编号 】1 0 0 9 -8 0 9 7( 2 0 1 3 ) 1 2 一叭1 1 —0 4 [ D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9 — 8 0 9 7 . 2 0 1 3 . 1 2 . 0 2 1
促 成 网络 舆 情 高 潮 的 到 来 。而 一 旦 热 点 转 移 或 消 失 , 该 舆 情
在一 定的历史阶段和 社会 空间 内,对 自己关心或 与 自身利益
紧密相 关的各种公共事 务所持有 的多种 情绪 、意愿 、态度和
意见 交错 的总和 。随着 互联网 的普及 ,网络成为反 映舆情的 重要载体 。网络舆情 是通 过互联 网表达 和传播 的各种 不 同情 绪 、态度和意见交错 的总和【 ” 。“ 网络 舆情 信息 ”则是民众在 互联 网上 发布和传播 的能够反映 民众舆 情的文字 、图像、音 频 、视频 等,往往是 以文 字形式为主 。网络舆情反映 和表达 了一定的社情 民意 ,是社会舆情 的一种表现形式 。 作为社会 舆情的组成部分 ,高校 网络舆 情主要是指 高校 教职员工和 学生对有关 国际重大 问题 、社会 焦点 问题 、时政 问题 以及有 关校园事务和 学校 管理等与 自己利益相关 的问题 的情绪 、看法 、意见和态度 。它不仅包括其 对国家 、社会 的 政治态度 ,也有对 自身利益 需求 的诉求和表达 ,是要求 国家 、 学校不断改善其现状、情况的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2 ] 。 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可知 ,高校网络舆情的要素包括主体、 客体 、本体和 舆情空间四部分 。高校网络舆情 的主体是学校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摘要】现如今,高校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基于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研究,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并探讨了监测方法和引导机制的构建。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校及其他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意识,促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研究、现状分析、方法探讨、构建、实践案例分析、评价、展望、成果总结、启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信息等。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写的内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测和引导,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日益增多,网络舆情对他们的影响也愈发显现。
网络舆情不仅包括正面信息,还存在负面、不实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建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从宏观层面上阐述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明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为构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奠定基础。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本研究,并取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成果。
1.2 研究意义学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中包含了积极的正能量信息和消极的负面信息。
有效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舆论动态,增强信息辨识能力,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在高校舆情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在高校舆情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高校舆情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和思想文化阵地,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于高校的评价和关注,以便积极回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作为一种科技手段,为高校舆情管理带来了方便和有效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在高校舆情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问题。
首先,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及时了解和把握舆情信息。
网络舆情是一种特殊的舆情形式,它传播快速、覆盖广泛且难以把控。
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通过自动采集、整理和分析网络上与高校相关的信息,可快速掌握高校在不同平台上的言论和评价。
这对于高校来说,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来自校内外的关注和反馈,使得高校舆情管理更加及时、精准。
例如,系统可以监测到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对于学校的态度和评价,学校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回应学生的关切和意见。
其次,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可以帮助高校进行舆情分析和预警。
通过系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高校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间段、不同事件背景下的舆情走势。
这对于高校决策者来说,能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分析出网络舆情中的热点话题和关键词,从而更好地规划宣传方向和引导舆论。
同时,系统还可以生成舆情预警报告,对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舆情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三,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可以帮助高校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术机构,需要倡导正能量的学术氛围和舆论环境。
通过系统的分析,高校可以了解到网络上针对高校的谣言和负面信息,并通过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和辟谣。
同时,系统还可以监测到用户对高校师生的正面评价和祝福,高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这些正面信息进行宣传和推广,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形象。
然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在高校舆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
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摘要】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管理机制是高校规范高效管理,宣传党建工作,维护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基于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引导信息管理机制工作复杂化。
当前高校网舆情信息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引导,定期开展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做好舆情预防工作,加强信息管理的构建工作。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1.研究背景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提高政府职能”,在当今社会中,高校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覆盖面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上网普及率达到38.3%[2]。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
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3]。
例如,日本核泄露之后中国地区的“买盐”事件,就是被商业投机分子利用网络舆论散布谣言,导致2011年3月17日河南地区人民群众到处都买不到盐的情况,我国急需制定一些应急措施完善监管机制,正确引导,通过政府和高校教育双重途径抵制恶意谣言,在第一时间遏制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传播。
网络对全国高校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2.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1)教育部缺乏常设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危机管理机构是在危机发生时临时组建的,没有事先的一个常设性的危机管理机构,处理危机缺乏专业性和机动性,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来保障[4]。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成为了高校管理的重要问题。
网络舆情在高校中具有如下的特点:1.实时性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旦出现网络舆情,高校需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回应和处置,以避免舆情进一步扩大。
2.网络繁杂性:在互联网上,有诸多不同平台和渠道,高校舆情在不同平台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一旦失控,舆情很容易跨平台、跨媒体传播,造成更大的影响。
3.群体参与度高: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互动性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高校的网络舆情容易被群体化谈论和炒作,舆情的动态性强,管理难度较大。
4.声音的民主化:新媒体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高校的舆情更加民主化,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触发和影响舆情,这也增加了高校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基于以上特点,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网络舆情管理对策:1.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机制:高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获取并分析舆情信息,了解舆情的形势和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迅速回应和处置:一旦发现网络舆情,高校应迅速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给予解释和表态,积极引导舆论方向。
同时要灵活运用新媒体的工具,发布相关信息,及时提供各类事实材料,消除谣言和误解。
3.建立公开透明的沟通渠道:为了减少高校舆情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高校需要建立起公开透明、有效稳定的沟通渠道,方便师生表达意见和需求,及时回应各类问题和疑虑,减少舆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4.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培训: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防范网络攻击和造谣传谣行为,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
5.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高校应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积极引导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加强师生对高校形象的维护和塑造,以减少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高校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舆情挑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对策,以维护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提高舆情管理水平,加强与师生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保障高校的良好发展。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研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高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影响越来越大。
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问题。
1. 速度快: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变得更快,舆情发酵也更快。
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很快就会扩散开来。
2. 影响面广: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甚至可以扩散到整个社会。
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对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较大影响。
3. 组织性强:现在的社交媒体具有很强的组织性,有些事件往往会引发一些网络团体或者组织加入到舆情中来。
这些组织的加入会使得舆情更加复杂,难以控制。
4. 情绪化: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如愤怒、悲伤、愤慨等等。
这些情绪所带来的影响很难预估,并且会进一步激发更多的情感。
1. 应对措施落实:高校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事态扩大化和负面影响。
学校在制定应对措施时,需要考虑舆情对学校的影响和舆情的扩散,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 及时回应和沟通:高校必须及时回应舆情,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传递信息,引导社会理性看待事态。
学校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公告,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公正、合理的舆论氛围。
3. 信息监测和预警:高校应该建立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动态,了解舆情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管理。
学校可以采用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4.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制定危机事件的应对方案,设立应急领导小组等,做到应对机制和人员配备齐备,并进行多次模拟演练,以提高危机应对的效率和水平。
5. 积极参与舆情引导:高校应积极投入舆情引导,引导社会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真实和全面认识。
可以采用正面引导、以案说法、以情感化解情感等多种方式,传递正确的信息,引导公众对事件进行理性的评价与反应。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机,不仅会对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
研究和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原因、特点和处置对策,对于高校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原因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媒体报道媒体是传播舆情的重要渠道,一旦高校发生严重事件,媒体的报道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舆情危机。
一些高校发生师生矛盾、考试作弊、腐败腐烂等事件,一旦被媒体报道,就很容易引发舆情危机。
2. 社交媒体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和广泛。
一些不良事件往往在网络上被曝光,并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引发舆情危机。
一些学生在校园内发生冲突,很快就会被拍摄视频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引发舆情危机。
3. 网络谣言网络谣言是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些不实信息或者夸大信息往往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导致舆情危机的发生。
有人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消息称某高校的食堂食品有问题,引发轩然大波。
1. 传播迅速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事件发生,很快就会通过网络传播开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 影响范围广泛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范围往往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甚至对国际形象产生影响。
3. 舆情危机突发性强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往往比较突然,高校管理者需要随时随地做好应对准备。
面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高校管理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及时化解危机,提升高校形象。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1.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
可以通过设置网络舆情监控平台、聘请网络舆情监测公司等方式,及时获得网络舆情信息,做到随时掌握舆情态势。
2. 加强网络声誉管理高校应加强网络声誉管理,通过优化网络舆情发布方式、提升信息透明度、规范网络舆情回应等方式,积极宣传高校的正能量,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策略在当今数字化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迅速扩散,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舆情管理策略并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以维护校园稳定和声誉。
舆情管理意义重大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不仅关乎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更直接影响到师生及相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安全。
一旦虚假信息、负面舆情或不当言论在网络上扩散,会对高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校园事件。
因此,建立完善的舆情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应对策略一:建立专业团队高校应建立专业的舆情管理团队,包括舆情监测人员、危机公关专家、网络技术人员等,形成合力应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
这些专业团队成员应具备敏锐的舆情感知能力和高效应对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向,并迅速制定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二:加强信息发布与宣传高校应加强正面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公众对学校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加强与学生、教师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校园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少信息传播中的误解和负面情绪。
应对策略三: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对于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包括制定危机预案、明确责任人员、建立危机处置团队等。
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出台应对措施,控制局势,减少负面影响的扩散,保障师生的安全。
应对策略四:加强网络监管和安全高校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和安全保护,防止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部门,加强对校园网络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才能有效维护校园稳定和声誉,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应对机制,积极应对各类网络舆情事件,确保校园稳定和良好的发展。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网络舆情泛指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传播的涉及高校的舆论。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舆情在高校中具有独特的特点,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合适的管理对策来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可以实现即时发布和传播,迅速达到海量用户。
一旦出现不良信息或谣言,很容易引起公众情绪和关注,进而影响高校的声誉。
其次,网络舆情的内容多样化。
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涵盖了各种相关话题,如校园安全、教育质量、学术诚信等。
网络舆情的多样性使得高校需要同时关注并及时回应各种不同的信息,保护自身利益和声誉。
再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广泛多样化。
网络舆论往往由校内外师生、校友、媒体、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成。
这些参与者拥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对高校的发展和形象形成多方面的影响。
最后,高校网络舆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充满不确定性,谣言和不实信息也时有发生。
高校面临着无法预知的信息风险,需要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避免不良影响。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管理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通过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团队或委托专业机构,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并识别、分析和解读其中的关键信息。
只有及时掌握舆情的发展,高校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
其次,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
在不良信息或舆情事件发生时,高校应迅速回应和作出积极的处理。
通过官方发声、发布真实信息、消除谣言等方式,积极引导舆情发展方向,维护高校形象和利益。
再次,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
媒体在网络舆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高校传递真实信息和提升公信力。
高校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及时提供信息、解答问题,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的良好发展态势。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
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
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
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
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
“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作者:吴晓倩陈诚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16期摘要:该文对高校BBS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特点和热点分析的方法进行探讨,以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需求为出发点,从网络爬虫、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等技术入手,深入研究聚集爬虫、信息处理、文本聚类等方面的技术实现方案,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舆情主题被关注的程度。
关键词:高校BBS;网络舆情;监测;热点分析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688-041 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各大高校都拥有自己的BBS网络,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思想等,舆情的影响和规律都不容忽视。
然而,对敏感和突发事件的不实言论和恶意煽动,会误导和欺骗学生,扩大学生的不满情绪,影响和破坏校园的和谐稳定。
因此,有必要对高校BBS网络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议题和言论进行有效地监管。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分析、整理,才能建立起全面、有效、快速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使高校网络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在目前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应用中,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网络舆情产品,因此,针对高校BBS网络的特点,结合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和引导策略,开发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平台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舆情热点分析方法2.1网络舆情的形成2.2主题关注度分析主题关注度是指过去某一时间段内,舆情主题被关注的程度,用该主题的相关帖子回复数或与该主题的相关网页数进行衡量[1]。
在进行舆情分析时,要统计某一主题或事件被关注的程度,首先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身所处的阶段;其次,应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类型界定。
热点事件主要分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外涉华突发事件等。
2.3 主题热度分析主题热度分析即在某一时同段内相对更加被关注或集中关注的舆情主题,用该主题的关注度进行衡量。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舆情在高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对高校声誉、师生形象、招生就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在网络舆情高速传播的背景下,高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网络谣言传播、不良信息泛滥、舆情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还会对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管理网络舆情,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本文旨在分析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探讨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
也将重点关注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养和舆情监控与应对能力建设,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字数:261】1.2 问题提出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高校在网络上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由于网络舆情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在这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信息来源不确定、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真实性难以验证等问题,容易导致不实、不准确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和策略,对舆情的监控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负面舆情。
师生在网络素养和风险意识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在网络中发布不当言论或行为,影响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怎样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提升高校网络形象和公信力,切实维护高校的利益和声誉,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字】1.3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在新形势下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并提出加强师生网络素养培养和舆情监控和应对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一、综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网络舆情治理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机遇、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进行综述。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运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地识别和分析网络舆情,提高舆情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体系,实现对各类舆情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舆情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高校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通过智能生成、推送等方式,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如何将其与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相结合仍需不断探索。
其次是人才挑战,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尚显不足。
还有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如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等。
从对策的角度来看,高校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的网络舆情治理人才;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为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是在高校这个特殊的领域,网络舆情的传播往往涉及到学术、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与危机管理研究
2 1 8月 0 1年
第8 期
情
报
杂
志
J U NA F I ’ L G N E o R L O NI l E C EL
Vo . 0 N . 13 o 8 Au . 2 1 g 0 1
信息1环境下高校一络真情与危 f I : 机管理研究
张 义 庭
(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70 7 ) 10 2
中圈分类号
网络舆情
G 2
危机管理
蝴蝶效应
鲶 鱼效应 引导机 制
A 文章编号 10 — 9 5 2 1 )8 0 5 — 4 0 2 16 (0 10 — 0 1 0
文献标识码
Th t d fUn v r i e ii a a e n n n e n tP bi e S u y o ie st sCrssM n g me ta d l tr e u l i c Op no n e n o mai n En io me t i n u d r I f r t vr n n i o
校学生成为 网络 舆情 产生 及危 机 事件 形成 的关 键 因
0 引
言
素。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 网络 已成为信息传递与
发散 的高速通 道。据 有关权 威统 计报告 数据显 示 , 中 国网民的主体仍 旧是 3 0岁及 以下的 年轻 群体 ,0岁 2 到 2 的网民群体 占到 中国 网 民的 3 . % , 9岁 15 而高校 绝大 多数 的大学 生刚好处 于这一年 龄段… 。高校 网络 舆情作 为舆情 产生和发展 的重要 平 台, 对高校 危机 事
目前国 内对网络舆情的研究 主要侧 重于网络舆情 的形 成 、 网络舆 论 的监控 以及 网络舆 情 的评 估等 方 对 面。方付 建 等基 于 网 民的视角 研究 了网络舆 情 的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
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处置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定教导处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通、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进行探析,希望对广大高校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深入分析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条负面消息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高校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网络舆情主体复杂:网络舆情主体的复杂性也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挑战。
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主体多种多样,有媒体、专业人士、普通网友等,高校管理者难以预测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3.网络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信息的真实性不易辨别,虚假信息很容易混淆真相,对高校形象造成损害。
以上几点是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高校管理者深入分析现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
1.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是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
这一机制包括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团队,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岗位,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等,确保网络舆情管理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网络舆情管理团队是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机构,主要负责监测网络舆情、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等。
该团队应该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舆情分析师、应急处理专家、公关专员等。
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是保障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管理制度应包括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处置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时限,规范舆情管理工作流程,确保网络舆情管理的高效运转。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环。
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监管,维护学校网络环境安全,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保障学校网络信息传播安全,防止有害信息传播;2. 及时发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维护学校声誉;3. 引导师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4. 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2. 设立网络舆情监管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3. 各部门、各学院(系)设立网络舆情监管联络员,负责本部门、本学院(系)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四、网络舆情监管内容1. 监测校园网络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2. 监测校外媒体对学校的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3. 监测师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4. 监测与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师生权益问题等。
五、网络舆情监管措施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定期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2. 对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了解事件真相;3. 对网络有害信息,依法予以删除、屏蔽或处理;4. 对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5. 加强与师生沟通,了解师生诉求,及时解决师生关心的问题;6.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六、网络舆情事件处置1.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舆情处置机制;2. 成立临时工作小组,负责事件调查、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3. 及时与相关部门、师生沟通,了解事件进展,掌握舆情动态;4. 依法依规处理事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5. 事件处理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
七、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2. 对在网络舆情监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浅谈学校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浅谈学校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成为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和影响力不容无视,一旦学校陷入其中,将会对学校声誉和形象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学校需要积极主动地应对网络舆情,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保护学校形象,维护师生权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学校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首先,学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上与学校相关的信息。
通过借助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实时监控学校相关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情况,对学校声誉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进行及时发现和干预。
监测体系需要包括监测对象、监测工具、监测频率等要素。
2.加强舆情应对能力培训学校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技巧。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式,提高教职员工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回应舆情事件、如何与社交媒体进行有效互动等方面。
3.建立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当学校陷入网络舆情风波时,应建立起完善的危机公关应对机制。
这包括明确责任人员、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制定危机处理方案等。
学校应尽快发布信息,向公众解释事件的真相,以防止传言的蔓延和不良影响的扩大。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与社交媒体、媒体等进行沟通和合作,通过积极正面的回应和举措来化解危机。
4.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是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师生家长进行互动和沟通。
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学校信息和回应师生关切,增加学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增加师生家长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解决网络舆情根本问题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师生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舆情的区分能力和保护自身形象的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塑造,增加学校的正能量和吸引力,减少负面舆情事件的发生。
从“知乎治校”现象研判当前高校舆情监管的社会性风险与对策研究
从“知乎治校”现象研判当前高校舆情监管的社会性风险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高校舆情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其中“知乎治校”现象备受关注。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高校舆情监管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生、教师、校方以及外部媒体等各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互动,往往会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高校舆情监管的社会性风险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知乎这一社交媒体平台在高校群体中的普及,一些学生和教师开始在知乎上发布有关高校内部问题的言论和观点。
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讨论,同时也给高校舆情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有效应对“知乎治校”现象,保障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研究当前高校舆情监管的社会性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2 研究意义当前,高校舆情监管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挑战,其中“知乎治校”现象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
这一现象不仅暴露了高校舆情管理的不足,更凸显了社会对高校管理的监督需求。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知乎治校”现象,探讨其中存在的社会性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完善高校舆情监管体系,维护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通过研究舆情监管的社会性风险,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参考。
本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价值,有助于提升高校舆情管理水平,促进高校与社会良性互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舆情监管的社会性风险和应对策略,可以为相关部门和高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高校治理的现代化和透明化,推动高校舆情管理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知乎治校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对高校舆情监管带来的挑战和影响。
研究将关注高校舆情监管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对社会性风险进行具体探讨,分析知乎治校现象可能引发的舆情危机及其对高校形象和声誉的影响。
研究将提出针对当前监管问题的对策建议,探讨如何加强舆情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管理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管理分析随着我国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加快,网络舆情管理也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社会管理影响及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打造专业队伍等管理对策,以期为网络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标签:信息化;网络舆情;社会引导引言:从目前来看,在我国的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监督引导作用没有全部发挥出来。
特别是“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和传播速度都大幅加快,开拓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同时,也加大了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
因此,有关责任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优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网络阵地和主流信息传播的融合性。
一、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的影响(一)网络舆情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下,网络已然成为了公众发表看法、交流的主要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不难看出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和影响力,并且对国家政治安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因素,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网络舆情的力量日益增大,造成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略显薄弱。
第二,共性的网络舆情下会衍生出现实社会的组织团体,不利于对极端主义行为的控制。
第三,网络的多元化在舆情的加工下会变得具有目的性,进而造成民众思潮的不稳定[1]。
(二)网络舆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受影响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在网络舆情之下,一些不实信息会通过网络舆情进行放大,对于一些信息分辨能力较弱的人或企业而言,极易产生类似于冲动消费的行为,进而导致市场波动现象被动性的发生,不利于经济体制的稳定发展。
以“蒜你狠”事件为例,多是在网络舆情炒作之下发生的,可见网络舆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二、网络舆情管理的社会作用(一)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所以很多网民在发表个人看法时没有意识到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当然网络监管的不完善也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一平 台 的高 速 传 播 下 , 各种 突发 性事件 、 国 际 国 内重 大 事 件 、 同学 生 利 益 息 息 相 关 的 热 点 事 件 都 会
以最快 速度 在 该 平 台 出现 , 引发 广 大 学 生 的关 注 与 激 烈讨 论 , 最初 可
能 仅仅 少数 人 发 表 观 点 , 随着 各 种
意见 的广 泛 扩 散 与 深人 讨 论 , 各 类 观 点深 入交 流 与 碰撞 , 少 数 人 的意 见 就转 化 为多 数 人 的 意识 . 讨 论 主
已建立 起 自己的教 育 网站 、 博 客 及 舆情 网络 管 理 中心 。在 日趋 宽松 与 透 明 的环 境 中 , 搞 好 网络舆 情 监 管
年 级 的学 生 。这 同 大学生 对 于高
理 也 取得 了很 大 的成 效 . 不 少 高 校
O 引 言
信 息 化 进 程 的逐 步 加 快 , 促 使
网 络 成 为 高 校 网络 舆 情 产 生 与 发 展 的基 本 平 台 , 对 于 高 校 危机 事 件 的形 成 发 挥 了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 高
校 如 何 加 强 网 络 舆 情 监 管 已 经 成
该 年 龄段 。网 络涵 盖 了视 频 、 图
件 产 生 的关 键 因素 , 高 校 能否 结 合
当代 大 学 生 的特 点 , 加 强 网络舆 情
了潜移 默 化 的 影 响 。此 外 , 电脑 在
大 学 生 中广 泛 普及 与利 用 , 多数 学 生 日上 网 时间超 过 3 h , 其 中。 大二 、
一
片 、文 字 等 各 种 形 式 的 多 元 化 直 播, 因而 备 受 广 大 网 民关 注 。 网 络 已 经 成 为 大 学 生 获 取 信 息 、开 展 思 想 交 流 的基 本 平 台 , 在
2 高 校 网络 舆 情 现 状
随 着 网络 的广 泛 普 及 与 应 用 , 为 高 校 师 生 学 习 与事 情 极 为 敏感 与热 情 , 极
显 示 。多 数 大 学 生 网 龄 均 5年 以 上 , 网 龄 不 超 过 5年 的 学 生 仅 占 3 2 %。 接近 7 0 %的大 学 生 接 触 并 使
2 0 1 2年 底 , 中 国 网 民 数 量 高 达 5 . 6 4亿 。新 增 网 民人 数 5 0 9 0万 ,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创新建设研究
夏 顺 辉
( 永 州职 业技 术 学院 湖 南 永 州 4 2 5 0 0 0 )
摘 要 : 信 息化 时代 的到 来 , 互联 网高速 传播 、 匿名性 与 互动 性 等特 点 , 极 大地 扩散 了学 生 对 于 当前社 会 热点 问题 的观 点 . 并在 高校 、 社会 上 引发 巨大反 响 。因此 。 在信 息化 背景 下 , 加 强高
( 1 ) 当前 高 校 学 生 网络 使 用 情 况 。 如今 , 网络 早 已完 全融 人 大 学
生 的 日常学 习 及生 活 中 , 目前 统 计
及 危 机 管 理 成 为 高 校 不 得 不 面 对
的 重 大课 题 . 由于大 学 生 社会 经 验
联 网 信 息 中 心 统 计 显 示 , 截 至
校 网络舆 情 监 管工 作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高校 必须 结合 网络 舆情 现状 . 采取 有针 对 性的措 施 . 积极 开展 网络舆 情 专题调 研 , 建 立健 全监 管机 制及 规 章体 系。 同 时 , 加 强教 育和 引导工 作 , 推 动
高校 和谐 校 园的建 设
我 国 互 联 网 普 及 率 已 经 达 到 4 2 . 1 %。 信 息 化 进 程 的逐 步加 快 推
易冲动 , 会 对 网 络传 闻给 予 热切 地
关注 , 再 加 上 当前 在 线 交 流 与通 讯
产 品使 用率 的逐 步 提 高 , 导 致学 生
已经 成 为 高 校 网 络 舆 情 及 危 机 事
用 网 络超 过 5年 。 由此 可 见 , 网络
已对 高 校 学 生 的生 活 及 学 习产 生
动 了 网 络 这 一 信 息 传 播 主要 通 道
的应 用 。据 统 计 报 告 显 示 , 我 国 网 民主 体仍 为 3 0岁 及 以 下 青 年 群 体, 2 0 — 2 9岁 的 网 民约 占我 国 网 民 的3 1 . 5 %. 而 高 校 大学 生 正好 处 于
关键 词 : 信 息化 ; 高校 网络舆 情 ; 监 管机 制 中图分 类号 : G 2 0 6 文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5 . 1 2 . 0 1 9 空 间各 种 虚 假 信 息 、不 实 言 论 充 斥 ,会 潜 移 默 化 地 影 响 大 学 生 言 行, 制 约 高 校 网络 舆 情 监管 工 作 顺 利 开展 。近 年 来 , 我 国网络 规 范 制 度 日臻 完 善 , 高 校 网络舆 情 监 督 管
监 管 ,对 于 推 动 校 园 网络 文 化 健 康、 良好 发 展 , 维 护 整 个 社 会 的安 定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大 三 年 级 日均 上 网 时 间 及 人 数 显 著高 于大一年级 , 表 明大二 、 大 三 年 级 的 学 生 网络 使 用 显 著 高 于 大
为 社会 各 界 的关注 热 点 。
1 信 息 化 时 代 背 景 及 问 题 的 提 出
随着 信 息 化 时 代 的 到来 , 互
联 网 在 我 国迅 速 普 及 。据 我 国互
题 也 开始 H趋 特定 化 , 推 动 了高 校
网络舆 情 的形 成 。因 此 , 网 络舆 情
仍需 各大 院校 的不 懈努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