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5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6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师补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五、总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目标:1、理解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探究亚里士多德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事件中的两个人物。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探究亚里士多德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1、(出示比萨斜塔图片)你理解这塔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它之所以举世闻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在建造过程中就已经倾斜,但至今未倒;二是在公元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这里做过一次著名的公开实验: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指名读课题,纠正读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这位科学家——伽利略(板书)二、初读课文,走近人物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辩论信奉违背固执着地更正的确胆大妄为伽利略亚里士多德比萨城指读第一组:你发现了什么?指读第二组:还有哪个字你也想提醒同学要注意的。
“妄”不要写成“忘”这个“辩”字有几个兄弟,长得很相像,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区别吗?“辫、辩、辨”找到丝线扎辫子,中间有言来辩论,一点一撇细分辨。
指读第三组——齐读词语。
3检查读解生字新词情况:哲学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
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准确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授,传授,如授课。
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
如,伽利略,25岁已经是大学里的教授了。
比萨斜塔:萨,是一个姓;“拉萨”的萨。
比萨,意大利西部古城,著名的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倾斜,所以得名。
违背:违,不依从。
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胆大妄为: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
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宣布:宣,公开出来。
正式告诉大家。
固执:执,掌握。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磅:英国和美国用的重量单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4指导书写相关生字。
5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伽利略的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求证真理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了解伽利略试验的经过,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了解伽利略的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求证真理的过程。
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课前准备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人物生平。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
(出示比萨斜塔图片)你认识这塔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它之所以举世闻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在建造过程中就已经倾斜,但至今未倒;二是在公元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这里做过一次著名的公开实验。
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指名读课题,纠正读音——齐读课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伽利略(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课文讲到了两个人,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请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人物信息。
2.反馈点拨随机辨析学习词语串:(1)信奉(与相信辨析)信奉不容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犹如神明,没有人会怀疑补充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功绩(2)辩论家不寻常才25岁已经当了教授——伽利略年轻有为,勇于挑战补充伽利略生平3.用文中关键词语及课外了解,给这两个人物写一写初步印象。
4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记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尝试独立阅读理解。
5质疑问难,集体讨论。
①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怀疑?②伽利略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③伽利略提出要公开试验时,人们有哪些反响?三品读课文,精讲研究。
㈠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真理”见解不同,能用简洁的语句来说一说吗?亚里士多德的见解:10磅的铁球先落地,1磅的铁球后落地。
伽利略的见解:两只铁球同时落地。
2.伽利略是怎么思考,提出疑问的?3、提问:读了这几句话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说课教学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 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 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 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 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 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 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 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பைடு நூலகம்试验前
试验后
态度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首页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敢,能向亚里士多德提出疑问真了不起。”
整体感知
伽利略是一个(
)
的科学家。
课文分析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是什 么呢?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 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 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 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从比萨斜塔上走下来时,人们围住 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 略走下斜塔后》为题说一段话,注 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拓展延伸板块
• 1、总结写法 • 2、课外练笔 • 3、结束新课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板书
独立思考的“辩论家”——挑战权威的铺垫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提出质疑 科学解疑
质疑的背景——亚里士多德是真理 质疑的原因——一个事实 两个相反结论 反复试验 公开试验 试验前:人们绩效嘲讽 试验后:人们惊呼明理
谢谢大家!
图片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理解、体验、 感悟和思考。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合作 学习
§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品味诵读
※合作探究 ※ 拓展感悟
读课文 知大意 研课文 深理解
重探究 明疑理 拓视野 悟精神
课前准备
• 1、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结合课外收集的资 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以及 主要成就。 • 2、教师准备适当的课件。
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 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 读,也可以对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 次。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
思:
课文按顺序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 最后……”叙述)
我会读: 辩论 解释 比萨城 信奉 宣布 违背 固执 拖住 十磅
胆大妄为
认识他们吗?
激 情 导 入 质 疑 文 本
初 读 文 本 学 习 字 词
合 作 探 究 自 主 创 新
课 外 延 伸 作 业 布 置
导入板块
• 1、单元导读(主题、学习重点) • 2、激情导入 • 3、质疑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5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5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读写11个生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和人们的态度,体会伽利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3.学习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伽利略实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80分钟(两课时连上)四、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明确课文讲了什么故事;3.能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指名读课题。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着”字在“着地”中读“zháo”;在“着陆”中读“zhu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屏幕出示,指名认读。
(2)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固执”一次中“执”的读音——单读时读“zhí”,连起来读时,读“zhi”)(3)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
(4)__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可以叫简练的概括,也可以简单复述的方式讲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这件事情的结果。
(5)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从生平和伟大贡献两方面用自己的话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
(出示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头像)(二)结合课文,深入了解两位科学家。
过渡:同学们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对两位科学家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是如何介绍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两位科学家。
2.重点检查学生读课文前两自然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介绍的关键词发现:伽利略:25岁年轻教授辩论家(讨论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辩论家?):(1)能言善辩(2)善于质疑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寻常的问题)(3)说话有理有据……亚里士多德:20__多年前哲学家信奉真理(奉若神明)引导学生揣摩人们的心理,朗读“责备的话”。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预设](一)单元导入,明确主题同学们,走过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走入第七组学习内容,本组课文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我们来浏览一下本组内容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根据课前预习,请你简单地做个介绍。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
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会走进一个故事里?(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音字指导。
着地、更正、的确、胆大妄为3、检查生字词。
4、范读课文。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当时社会风气从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
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段话强调了什么?(五)细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思考过程1、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
2、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3、边演示边理解。
4、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完成这个思考过程,一层一层地表述这个意思,体验一下怎样严谨地思考问题。
(六)品读四五六段,体会求实精神1、一边读一边品味,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2、把“反复”改为“重复”,行不行?“重复”就是说这个实验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没有什么不同;“反复”是说他还是在做这个试验,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会不一样。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说课电子课件教学
不一会儿,我看见 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 群中缓缓驶过。只是, 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 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想一想
1. 中彩以后, “我”和父亲 的心情一样吗? 2. 父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 样? 3. 为什么库伯派人把 车开走后,父亲反 而“显得特别高兴”?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试验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态度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首页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比一比
“过来,孩子。”母亲 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母亲告诉我:“K字 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 事。”“可是,库伯是有钱 人,我们家穷呀!”我 激动地说。
父亲正面临着 一个道德难题。
想一想
1. 中彩以后, “我”和父亲 的心情一样吗? 2. 父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 样? 3. 为什么库伯派人把 车开走后,父亲反 而“显得特别高兴”?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质课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地故事,体会伽利略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方法。
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习方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探究。
通过重点语段的赏析,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今天想跟老师去做一次旅游吗?(想)好!让我们乘上飞机一起来到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看一看被称作世界奇迹的比萨斜塔。
出示图画(比萨斜塔)说它是奇迹,是因为它“斜而不倒”。
1972年10月,意大利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整个塔身大幅度摇晃达22分钟之久,但是比萨斜塔仍巍然屹立。
所以这一奇特景观,吸引着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
2、大家知道吗?比萨斜塔的闻名还跟一个人有密切关系。
他叫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传说1590年,他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
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板书。
3、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到公元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去经历一次精神的旅行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读完了,词语都掌握了吗?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塔胆大妄为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三言两语概括。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你了解到文章都是写到哪些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人们、学生)2、让我们一起来首先认识一下这个人(出示投影:亚里士多德),谁对他有了解,说说看。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说课稿
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
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信奉、违背、胆大妄为、固执、惊讶”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再就是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
理解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三、本节课的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
理解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四、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又因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学,他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所以这一节课教学方法是:讲授法、问题探究发(放幻灯片)、读书指导法,讲练结合,精将多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教学设计3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习课文1——3自然段。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词;能正确书写“辩”“释”等生字;依据上下文理解“信仰”“不容改正”等词语。
3、读通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课要点:初步领会伽利略敢于向威望挑战的无畏精神。
教课难点:经过演示,探究伽利略产生的疑问,进而激发学生思疑威望、否认威望的科学意识。
教课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日很有幸能和你们一同学习,老师听闻我们班的学生都特别聪慧,回答下列问题也很踊跃,希望我们能共同来达成这节课,大家准备好了吗?此刻就随着老师一同去理解两位科学家。
(课件出示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图片、简介)二、新授初读课文师:那么这两个人之间是环绕什么问题而联系在一同的?大家想知道吗?请大家翻开课本120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虑:他们之间是环绕什么问题而联系在一同的?学生读时师板书课题:25、两个铁球着地)师:方才同学们都读得特别仔细,那么,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把字音读准呢?(课件出示词语)指导书写“辩”“释”。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听得也很仔细。
那么,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之间是环绕什么事而联系在一同的?(依据学生回答补全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着”的读音,在这里读“zháo”剖析2、3自然段1、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此刻看来,这是一个很广泛的物理现象,课文中间这个看法是谁提出来的?(伽利略)那么,和他的看法完整相反的看法是谁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他的看法是什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2、3自然段,用“——”在课文中标出来。
(生找出来,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演示(课件出示)2、师:经过动画演示。
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说了然(课件出示填空“物体着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关系,物体越(),落下的速度越()”)3、师:在当时的状况下,人们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话吗?你是从文中那句话知道的?(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仰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看作不容改正的真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五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
(学生自主读书)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青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英勇挑战人人信仰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频频求证和公然试验,用事实保卫了真谛。
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誉了伽利略不迷信威望的独立人品和执著追求真谛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敬威望但不可以盲从以及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
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色:一是经过从怀疑、求证到公然试验这样的详细案例来表现人物质量;二是经过环境或侧面描绘来衬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因此,教课这篇课文,就一定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察教课办理,着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睦一致。
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课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讲课。
一:第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几方面进行讲课。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课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伽利略不迷信威望、仔细、务实的科学精神。
2.认识课文表达的次序,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会本课8 个生字,理解“信仰、违反、胆大嚣张、执拗、惊讶”等词语。
3.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二、再就是要点:认识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威望,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仔细的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
理解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英勇进行试验的语句。
三、本节课的难点是认识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威望,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仔细的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
理解伽利略敢于提出疑问、英勇进行试验的语句。
四、适合的选择教课方法、至关重要。
教课有法,但教无定法。
教课方法的选择依据教课内容和学生的实质状况出发。
又由于任何一堂课的教课,他不行能采纳单调的教课方法,而是多种教课方法的整合应用,因此这一节课教课方法是:讲解法、问题研究发(放幻灯片)、读书指导法,讲练联合,精将多练。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1我准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对本课时教学进行系统设计,重视教学过程,努力把教学内容、设计理论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融为一体,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最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可视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做出修正。
一、激情导入新课教师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感染学生,以情入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谈: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________于"疑问",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的伟大成就,就是从敢于提出疑问开始的。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伽俐略的故事?请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语: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伽俐略年轻时代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以课文为出发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可用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如:这位同学读得好极了!谁能和他读得一样好?你的声音真好听!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用铅笔标记出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尝试独立阅读理解。
3、质疑问难,集体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尝试,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对问题尝试解决。
这既是学生应具有的品质,又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学生要提高就需要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创造,而这个创造学习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索,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不管学生提什么问题,也不管学生想回答谁提的问题,只要愿意回答,也不需要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就行。
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提出的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如理解字词方面;有些问题要在讲读课文过程中解决。
如:(1)伽俐略提出疑问的根据是什么?(2)伽俐略是怎样想人们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是错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本篇文章讲述了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后,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说教学理念“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通过课前的一个小实验,让孩子们感受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力争做学生思维的激活者,情感的激发者,学习的引导者,以学生读、说、议,去代替教师单一的讲授,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词语并理解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比品读,初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4、了解伽利略“质疑——试验——公开试验”追求真理的整个过程,通过情感朗读,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品读表现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语段。
五、说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鸡蛋、水杯、铁球等。
六、说教学流程上课开始,老师说:“鸡蛋在清水中会浮起来。
这句话说的对吗”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在做试验,通过试验孩子们知道这句话是错的,要敢于质疑,动手试验。
名言引入,认识伽利略。
今天学习伽俐略年轻时代的一个实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题“着”读(zháo)(一)、初读课文1、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我这样鼓励学生,如:这位同学读得好极了!谁能和他读得一样好你的声音真好听!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同学在充沛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考虑·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同学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身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同学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掌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同学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
(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信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
⑶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______”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发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只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局部:
⑴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身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学习伽利略自身做试验局部: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局部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身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同学边报边填空。
③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