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16天古代诗歌阅读2-高一语文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考点四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考点四及答案

考点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鉴赏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

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猥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介之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愿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之推其志不可动摇,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时节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叹息。

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二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二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二)3.歌的言歌是言的,古代歌的言,常的命角度有字、句、言格。

此中字指析中字的功夫,主假如中的、形容和副。

常常要求品尝些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尝其更形象生的成效。

句体析中句的功夫,一般的句都是来人称道的。

言格的目要求考生熟习古典歌的常,比方婉、豪迈等等。

常的提方式有:① 一中最生神的是什么字?什么?②某字来人称道,你它幸亏哪里?③本的某字,成此外一个字好不好?什么?④ 中某句来人称道,析其表达成效。

⑤ 要析歌的某。

⑥ 指出本的格特点,并作要析。

⑦有人价首体了⋯⋯,合有关句一格行析。

4.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有三个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手法(表达方式)、篇章构。

常的提方式有:① 首歌采纳了何种表手法?体:首歌运用了怎的手法(技巧)?② 人是怎来抒自己的感情的?或就某一方面提详细。

于要住几个关:手法+作用 +感情。

即:第一,答出使用了什么的表达技巧(手法);其次,答出种表达技巧(手法)的作用;而后是剖析的表达技巧(手法)了人(中含的)怎的思想感情。

一、下边的两首,达成。

卜算子·咏梅毛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经是绝壁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绚丽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

已经是傍晚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无心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散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简要剖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成效。

2.请剖析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3.在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请剖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怀。

二、阅读下边两首诗歌,达成问题。

易水[唐]胡曾①一旦秦皇马角生,燕丹归北送荆卿。

注:①《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喜悦,欲求归,秦王不听。

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仰天叹 ,,乌即白头,马生角。

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高一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谭孝廉赴举李咸用①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①李咸用:晚唐诗人。

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借代,交代了谭孝廉赴京科考的时代背景,赞扬其行为的难能可贵。

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托之意蓄势。

C.尾联指出当下儒学之道急需人才,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公贵族举荐谭孝廉。

D.这首诗情中蕴理,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后辈殷切寄望的情谊。

16.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6分)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登高》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登岳阳楼》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评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一下学期诗歌鉴赏评析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 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 的情景。
四清考题
• 诗歌鉴赏题的问题设置,不仅为解题 提供思路,如:知识点、答题角度、 能力层级等;也为理解诗歌内容、思 想感情、表达技巧提供信息。聪明的 考生总能敏锐捕捉题干显性、隐形信 息,为我所用,以题解文,以题解题 ,勾连贯通,巧思善解,准确作答。
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 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 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三明注释
三明注释
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 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 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 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 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 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 作简略注释。 从“背景”入手,便于体会诗歌的内 容、主旨。

知作者
诗歌的个人风格例举
李白 豪迈飘逸 杜甫 沉郁顿挫 王维 诗画一体 高适 悲壮苍凉 陆游 豪放爱国 陶渊明 朴素自然 白居易 通俗易懂 王昌龄 雄健高昂 李商隐 朦胧隐晦 李清照 缠绵婉约
考题引路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 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 无限之吟唱。
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解析人教版必修1

古代诗歌阅读(一)本单元选取的古典诗歌的代表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与现代诗歌相较,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但从鉴赏的角度来说,与现代诗歌区别不大,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所要表现的人物。

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对于鉴赏景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对于鉴赏事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如何理解诗中描写的这几个意象?②本诗选取了哪几个典型形象,有什么表达效果?2.诗歌表达的情感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理解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关注诗歌的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一、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①秋【五代】李珣②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③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

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高一必修220190304114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高一必修220190304114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独酌杜甫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注释:本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杜甫正居于草堂,生活相对安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创作古近体兼备。

本诗为五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B.首联写作者散步归来独酌,奠定了全诗孤独、苦闷的感情基调。

C.诗歌前两联为独酌之景,后两联为独酌之情,情景交融,自然无痕。

D.尾联“轩冕”借代为官生活,全诗透着沧桑后的平静,略带感伤。

2.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B2.颔联用白描(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独酌之时的所见:蜜蜂黏着于飞絮,蚂蚁爬上枯梨。

表达了诗人在闲适中隐透着的孤独。

【试题分析】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散步归来独酌,奠定了全诗孤独、苦闷的感情基调”,理解有误。

散步独自归来,并非苦闷,孤独苦闷也不是全诗人感情基调。

第三联“得自怡”就能证明。

一、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从题目切入,描述了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以“衣”和“日”为依托,结合秋风和滚滚东逝水的特征,表达出桑榆晚景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C.诗的后四句重在写情,诗人的所思、所想、所念尽皆是归途,特别是最后一句,直接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思归之情。

D.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这首诗歌“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这句话分析诗歌的情感。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练出高分考点一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练出高分考点一及答案

考点针对练(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张镃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

②小台:小楼。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答案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

从中可以看出杨伯虎远离闹市、随性自然、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欧阳修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这首词的吟咏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答:答案蝴蝶。

通过对双双对对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阳光下翩翩飞舞情景的描写,表现出蝴蝶天性轻狂的特点;通过描写它“才伴游蜂”“又随飞絮”,表现了它对情爱不专一的特点。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明确作品的写作对象是蝴蝶,然后结合词中对蝴蝶的描写,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这一描写对象所拥有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了梅花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明早梅的与众不同;“白玉条”,疑梅为雪,表现早梅的冰清玉洁。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写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答:答案残月、啼鸟、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

通过这些意象描写了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烘托了羁旅者孤独清寂的感受和愁思。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及解析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及解析

专题三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即时小练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6)《梦游天姥吟留别》答: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事情是中夜起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②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①此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只孤独悲伤却不失理想的失群之鸟。

②暮色苍茫,孤鸟仍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越来越悲凉。

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出它对清静高远之地的向往。

2.①托物言志的手法。

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理解的考题,考生要注意先明确诗歌的手法,从整首诗歌来看是写“失群鸟”,所以很明显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归诗歌中情感关键词的把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1.诗中有很多语句与课文《荆轲刺秦王》内容相照应,如“雄发指危冠”照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登车何时顾”照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天 古代诗歌阅读(2)-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一语文人教版

第16天 古代诗歌阅读(2)-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一语文人教版

第16天古代诗歌阅读(2)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参考★答案★】(1)A(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试题分析】(1)A项,不是否定孔子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

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

故选A。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诗歌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可以看出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但是“行者无问津”“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又可以看出诗人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都护骢马行①杜甫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②道。

【注】①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

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

②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马”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有着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称颂了骢马的品德。

B.“雄姿”二句,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C.“五花”二句,“五花”是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

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D.“青丝”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戴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

2.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晚次鄂州①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

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

B.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第16天:《子路》(名句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诗歌鉴赏-高一语文21天寒假作业重点突破(部编版)

第16天:《子路》(名句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诗歌鉴赏-高一语文21天寒假作业重点突破(部编版)

重点突破部编版必修下,精准对标高考命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任务一】成语背一背(5分钟)不约而同——没有事先约定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错例〗他们俩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不约而同的一整套看法。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浅显。

〖错例〗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正例】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不可理喻(贬)——喻,使明白。

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蛮不讲理。

〖错例〗好好一个连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

不胫而走——胫:jìng,小腿。

比喻事情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

〖错例〗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任务二】古诗文翻译与默写(20分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情境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第16天+古代诗歌阅读(2)-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高一语文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doc

第16天+古代诗歌阅读(2)-每日一题之2017快乐暑假高一语文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doc

第16天古代诗歌阅读(2)参照第15天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纳凉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①”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

“倚”字写出了诗人②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后面各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3.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4.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一、1.①追②(纳凉时)悠闲自在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解析】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

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

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

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了。

二、3.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

②对偶,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两句对偶,“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两句对偶。

③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

如果答排比,举例如前四句也可。

【解析】题干要求“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本题直接考查修辞的方式。

常考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等。

2023-2024学年新高一统编版语文古诗词模拟题汇编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含详解

2023-2024学年新高一统编版语文古诗词模拟题汇编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含详解

专题16 涉江采芙蓉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湖南长沙·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各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是说,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

写出了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D.此诗借助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而丈夫则远离而不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如果我们把女人作为这首诗的主角,那么,这首诗的主要写法就是虚实结合,请作简要分析。

(2022·广东珠海·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唐】杜甫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天古代诗歌阅读(2)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参照第15天典例部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①”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

“倚”字写出了诗人②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后面各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3.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4.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一、
1.①追②(纳凉时)悠闲自在
2.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解析】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

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

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

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了。

二、
3.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江帆比作箭等。

②对偶,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两句对偶,“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两句对偶。

③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学扇。

如果答排比,举例如前四句也可。

【解析】题干要求“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本题直接考查修辞的方式。

常考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等。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

通篇用比喻,连用五个“如”字,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太和正音谱》)。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分别使用对偶的修辞;“新月初学扇”使用了比拟中的拟人手法。

4.顺序: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