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节气资料: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的由来和传说
冬至的由来和传说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
冬至在农业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预示着冬季的开始,农民们会根据冬至的到来来安排农事活动。
冬至也被视为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的时刻。
下面将介绍冬至的由来和传说,以及与冬至相关的习俗和民间故事。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农历上的冬至通常落在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在古代,人们观察到冬至这一天太阳的高度最低,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被认为是阴阳转换的节点,同时也标志着阳光逐渐恢复,白天变长,春天的到来。
二、冬至的传说1. 南方传说南方传说中关于冬至的故事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腊八蒸粽、冬至过年”。
相传在古代,南方的百越族尊崇的女神祇腊八,在冬至这一天要观察人们是否努力工作,如果表现好,她会慷慨地给予丰收和幸福。
因此,人们在冬至这天会包粽子、蒸香米饭,祈求神灵保佑。
2. 北方传说在北方,有关冬至的主要传说是“直捣黄龙”。
相传古代的黄帝曾授命给在北方的老黄龙帝,让他每到冬至这一天都须到地府和冥界巡视。
为了纪念黄帝的决心和勇气,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举行龙舟竞渡或者是舞龙的活动。
三、冬至的习俗1. 饺子宴在中国南方,冬至的时候人们会举行饺子宴。
因为饺子的形状和中国的古代货币“元宝”相似,所以人们认为吃饺子可以带来财富和好运。
2. 吃汤圆在中国北方,人们会吃汤圆来庆祝冬至。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小球状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温暖。
吃汤圆也是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来年一切顺利。
3. 冬至祭祖冬至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日子。
在冬至这天,人们会祭拜祖先并向他们祈求保佑,同时也表达着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四、冬至的意义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仅是农业社会中农事活动的安排标志,也具有人们对于自然变化的感悟和对于家庭团聚的重视。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时间的流转,也代表着希望和祝福。
冬至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冬至的由来及传统习俗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习俗,下面将为您介绍冬至的由来以及传统习俗。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一词源自古代的“至”,意为“到达、到来”。
在古代,人们将代表日照最短的冬至时刻视为冬季的“至”,也就是冬季开始的时间,同时也是阳气由衰至旺的转折点。
据史书记载,在古代中国,冬至被视为一年中的重要时刻,有许多与农业、阴阳平衡、祭祀等相关的传统习俗和仪式。
古人认为冬至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此冬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着特殊的地位。
二、传统习俗1. 慢行九宫格冬至这一天,许多地区会按照民间传统习俗,通过走九宫格来祈求平安和消灾。
人们可以在室内或室外准备好九个小纸片,然后在纸片上写上喜欢的愿望,最后按照特定的顺序踏过这些纸片,以达到祈福的目的。
2. 吃汤圆吃汤圆是中国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是因为汤圆属于中国传统的糯米食品,与“团圆” homophoni c。
人们相信通过吃汤圆能够带来团圆和幸福的象征意义。
3. 冬至祭神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前往庙宇或祭坛,向神明祭拜,以求保佑自己平安健康、祈福迎接新的一年。
4. 冬至放血在一些民间传统中,冬至这一天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在冬至前夜,人们会选择放血,以清除体内的瘀血,保持健康。
5. 冬至饺子宴除了吃汤圆,一些地区也会选择吃饺子庆祝冬至。
与汤圆类似,饺子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6. 冬至煮酒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饮用煮酒。
这被视作是对冬天的驱寒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7. 冬至浴冬至浴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
人们相信在冬至这一天洗澡可以消灾驱邪,保佑健康。
总结:冬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意义。
无论是庆祝团圆、祈祷平安,还是保养身体、庆祝农业丰收,冬至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
通过了解和参与这些传统习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能体会到冬至节日的独特魅力。
冬至传统文化
冬至传统文化冬至,即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
冬至一般被视为冬季的开始,也是中国农历的最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将从冬至的由来、习俗和美食三个方面来介绍冬至传统文化。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
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5度,也就是所谓的“冬至点”。
由于太阳高度角最低,所以这一天是北半球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
古人认为冬至是阳气最弱的时候,从而有了冬至的习俗和节庆活动。
二、冬至的习俗1. 迎冬祭祖:冬至当天,人们会整理祖坟,烧香供奉祖先,并进行祭祀仪式以示怀念和尊重。
2. 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冬至吃饺子是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
饺子的形状象征了金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合家团圆和幸福。
3. 进补食物:冬至也是进补的好时机。
人们通常会食用一些高热量和营养的食物,如糖藕、糖醋排骨、花生糖等,以保暖和增强体质。
三、冬至的美食1. 汤圆:在南方,人们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
汤圆由糯米制成,一般呈圆形,象征团圆和完整。
吃汤圆意味着一家人团聚和祈福。
2. 小米粥:冬至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煮小米粥。
小米粥是一种传统的温暖食物,具有健脾暖胃的作用。
吃小米粥可以从内部保暖,以抵御寒冷的冬季。
3. 饺子:前文提到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里再次强调其地位。
传统的饺子里一般放入猪肉、虾仁、韭菜等馅料,馅料的选择因地域而异。
每个家庭在包饺子时都有自己的特色。
4. 红豆糯米糍:这是一种南方特色的冬至美食。
将红豆和糯米一起磨成糊状,再上蒸锅蒸熟。
制成的红豆糯米糍色香味俱佳,口感糯软可口,是许多人喜爱的选择之一。
冬至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无论是祭祀祖先、参与习俗,还是品尝美食,冬至都成为了家庭团聚和社会和谐的象征。
通过传承和弘扬冬至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能够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温暖和力量。
冬至的由来与传统习俗
冬至的由来与传统习俗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冬至的到来代表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同时也标志着阳光的逐渐增长。
本文将介绍冬至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1. 冬至的由来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由来。
据传,冬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专门解释了冬至这个节气。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代表着阴阳交替,天地阴阳平衡的重要时刻。
2. 冬至的传统习俗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各自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冬至传统习俗:2.1 吃冬至饺子在北方地区,冬至时吃饺子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饺子寓意丰收和团圆,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们会一起包饺子,然后全家人一起吃,象征着团聚和幸福。
2.2 吃汤圆在南方地区,冬至时吃汤圆是一项传统的习俗。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有着圆满团圆的象征意义。
人们通常会在冬至这一天拜祭祖先,然后一家人一起吃汤圆,祈求平安和团圆。
2.3 送冬至礼品在一些地方,冬至也是人们互赠礼品的重要时刻。
家人、朋友和亲戚们会互相送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礼品,如水果、糕点、红包等,以表达关爱和祝福。
2.4 冬至祭祀在一些地区,冬至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祭祀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上坟祭祖,祈求祖先的庇佑和福运。
2.5 采摘冬至橙冬至时正是橙子成熟的季节,在一些地区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采摘冬至橙。
冬至橙代表着丰收和好运,人们将其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通过这些传统习俗,人们将冬至这个节气与团圆、幸福和祈福联系在一起,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3. 结语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
通过各种传统习俗,人们追溯着冬至的由来,并传承着这个节气的意义。
每年冬至的到来都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是我们重温传统与陪伴亲人的美好时刻。
无论是包饺子、吃汤圆,还是其它的传统习俗,冬至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家的温暖。
让我们珍惜这样的传统,共同度过一个温馨、团圆的冬至。
冬至节日由来
冬至节日由来冬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标志着阳光到达南半球的最南点。
冬至节历史悠久,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传统。
本文将介绍冬至节的由来及其相关内容。
一、冬至的起源冬至这一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道家文化和农业文明。
按照传统的农历,冬至是秋冬季节的分界点,也是太阳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极点,因此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短的白昼。
古人认为冬至之后阳光逐渐增加,万物开始复苏,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祭拜神灵,祈求即将到来的新年丰收和家庭吉祥。
冬至节的庆祝活动中通常会有团聚、宴席和祭祀的环节。
二、冬至节的习俗1.家族团聚冬至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人们通常会选择这一天回家与亲人共度。
家庭成员互相问候,庆祝冬至的到来,同时也展示着亲情的关怀和珍惜。
2.吃汤圆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重要习俗。
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面团,通常填充有芝麻、豆沙、花生或其他甜品馅料。
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也是祈求家庭和睦和幸福的象征。
3.祭祀祖先冬至节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家中设立祭坛,上香供奉祖先,以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这个传统活动有助于加深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4.戏曲表演在一些地区,冬至节还有表演传统戏曲的习俗。
戏曲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唱、舞蹈和表演,人们用戏曲形式讲述故事,展示民间智慧和审美情趣。
三、冬至的文化意义冬至节日不仅仅是人们庆祝太阳运行轨迹的有趣方式,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智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冬至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作为一个重要的团聚节日,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关心自己的亲人,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冬至节还教会了人们关注农业生产和自然律动,尊重自然环境,并在祭祀祖先的活动中展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敬意。
总结冬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以独特的方式庆祝太阳在北半球的极点,并融合了家庭团聚、吃汤圆、祭祀祖先和戏曲表演等习俗传统。
冬至有什么特殊意义_冬至由来及寓意
冬至有什么特殊意义_冬至由来及寓意冬至有什么特殊意义——冬至由来及寓意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
冬至的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寓意。
本文将从冬至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其寓意等方面探讨冬至的特殊意义。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顾名思义,即是指阳历每年12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时。
在古代,冬至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为此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庆祝冬至。
在当时的社会上,冬至被赋予了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辟邪等多种意义。
冬至的由来与天文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低,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随着冬至过后,阳光逐渐强盛,白天渐长,黑夜渐短。
因此,冬至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象征着阳气的开始复苏,万物开始重新生长。
二、冬至的传统习俗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首先,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
吃汤圆的习俗源远流长,传说中吃汤圆可以驱走寒冷、增加人体的阳气,保护人们的健康。
此外,江南地区还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被看作是对冬天的压岁。
其次,冬至这天人们还会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
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尊重祖先、弘扬家庭传统有着深刻的意义。
冬至这天举行祭祖仪式可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希望他们在天之灵安息,并祈求家族繁荣兴旺。
另外,冬至也是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好时机。
冬至当天,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冬至操比赛,人们通过参与操舞活动,锻炼身体,并增进社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三、冬至的寓意冬至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及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首先,冬至象征着“更岁交代”,即告别旧年,迎接新年。
在古代,冬至是人们进行封禅祈年仪式的时刻,预示着一年的收获和农事活动的开始。
这一寓意也延续至今,冬至过后,人们开始思考过去一年的成果,制定新的计划和目标。
冬至的由来和故事
冬至的由来和故事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它源于我国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和气候规律的总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因此有“冬至一日,黑夜最长”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将从冬至的由来、历史演变、我国各地的习俗、健康养生以及冬至的故事等方面来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节气。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等,是我国古代依据天文气象规律而确立的一个节气。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已经观测到冬至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小,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他们将这一现象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天地万物的生长化育等联系起来,从而赋予了冬至特定的象征意义。
二、冬至的历史演变自春秋时期确立以来,冬至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
至汉代,冬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皇帝要率领群臣举行祭祀仪式。
唐代以后,冬至逐渐与岁首(春节)相近,民间开始流行拜年、贺冬等习俗。
宋代,冬至成为法定节日,民间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冬至日的习俗主要有祭祖、团圆饭、赠鞋、冬至团等。
三、冬至在我国各地的习俗1.北方地区:冬至日要吃饺子、馄饨等食物,寓意团圆、温暖。
此外,北方地区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2.南方地区:南方人冬至日多吃汤圆、赤豆粥等,寓意团圆、美满。
南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表示冬至在南方人心中的重要性。
3.其他地区:在一些地方,冬至日还有吃南瓜饼、红糟菜等习俗。
此外,民间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换的时刻,要注重养生。
四、冬至的健康养生1.饮食养生:冬至时节,要注重膳食搭配,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鸡肉、红枣等。
同时,要适当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生活养生:冬至日短夜长,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3.精神养生: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焦虑、抑郁,可参加一些亲友聚会、文艺活动等,以愉悦心情。
传统文化冬至的由来和习俗
传统文化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到来。
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说,下面将为您逐一介绍。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天信仰。
在古代农耕社会的岁时祭祀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当时人们认为冬至这一天阴气最盛,阳气开始逐渐增长,所以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此外,冬至也与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有关。
古人通过仔细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角度变化,确立了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方式。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阳光直射位置最南的一天,同时是北半球最长的夜晚,白天最短。
这也是冬季寒冷的开始,因此冬至被认为是寒冷与黑暗的顶峰。
二、冬至的习俗1. 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已经成为习俗。
一般人们将饺子包得像元宝一样,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吉祥。
吃饺子的传统也与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冬天气温低,饺子的热气可以暖身,让人倍感温暖。
2. 吃汤圆在中国南方地区,冬至这天吃汤圆是传统习俗。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物,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南方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吃汤圆可以辟邪、祈求家人平安。
3. 拜祖先冬至也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整理祖先墓地,给祖先上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哀思。
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思想,也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
4. 逛庙会一些地方会举办冬至庙会,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
庙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游戏和传统美食,人们可以欣赏表演、购物和品尝特色食品。
庙会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5. 暖身活动在冬至这一天,一些地方还有一些与暖身相关的活动。
比如,在西藏地区的冬至日里,人们会举行篝火晚会,围着篝火跳舞,以御寒。
而在河南信阳地区,有一种传统活动叫做"踩靶",人们在冰面上穿着靴子,疾行数百米,锻炼身体,御寒抗冻。
冬至的传统知识
冬至的传统知识冬至是中国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它是指太阳到达黄经270°时的时间,通常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具有浓厚的民俗意味,人们会通过吃饺子、祭祖、守夜等活动来庆祝冬至。
下面将介绍冬至的传统知识。
一、冬至的起源和意义冬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天的仪式。
古人认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所以冬至也被称为"冬节"或"长至节"。
这一天南北半球的白天长度不同,北半球白天最短,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甚至出现极昼。
因为冬至正是寒冷的季节,人们通过庆祝和祭祀来迎接冬天,盼望春天的早日到来。
二、冬至的饮食习俗冬至是饮食方面的重要节日,人们有许多与冬至相关的传统饮食习俗。
首先是吃饺子。
吃饺子在中国是冬至时节的传统习俗,因为饺子形状酷似古代北方的货币——银两,人们把吃饺子视为带来财富和好运的象征。
其次是吃汤圆。
在中国南方,人们过冬至时会吃汤圆,寓意团圆。
第三是吃鸡。
鸡在中国的象征意义很多,人们相信吃鸡可以驱邪避凶,庆祝吉祥如意的新年即将来临。
这些传统的饮食习俗使冬至更具魅力和独特的风味。
三、冬至的祭祀活动冬至是传统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也进行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拜祖先和祭奉神灵。
人们会烧香、烧纸、祭拜家神和祖先的牌位,并为神灵准备食品和饮品。
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四、冬至的守夜习俗冬至的守夜习俗也是人们流传已久的传统活动之一。
守夜是指在冬至这一天夜晚不睡觉,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人们会在室外集会,点起篝火,载歌载舞,以此来驱逐恶灵,庆贺长夜逐渐消退,阳光渐渐增加。
守夜的习俗既是对冬至的庆祝,也是对生命力和盼望的象征。
五、冬至的民间习俗除了上述饮食、祭祀和守夜的活动外,冬至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习俗。
例如,在江南地区有端午诗咏的传统,人们会互赠诗画,以共庆冬至。
冬至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的由来与传说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
冬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故事,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冬至的由来与一些传说。
一、冬至的由来根据《礼记·月令》记载,冬至作为农历中24个节气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中重要的节点之一。
农耕社会中的农民们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气温等现象来判断季节的变化,冬至则是最重要的一次测度。
农民们发现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期,也是寒冷增大的时候,于是将冬至作为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标志。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不仅烧香祭祀祖先,还会欢庆节日、祈祷丰收等。
二、冬至的传说1. 曹国起义关于冬至的传说之一是关于曹国起义的传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江苏南通地区发生了一次著名的曹国起义。
起义领袖曹国因得到天神指示,决定在冬至这天兴起起义。
起义过程中,曹国带领士兵们冲入城中,大败敌人,最终成功解救了南通百姓。
为了纪念起义的胜利,南通每年冬至这天都会举行盛大的各种庆典活动。
2. 南极长生另一个有关冬至的传说是南极长生。
相传古代南方部分地区有一个神秘的南极岛,岛上有一种神奇的植物,食用之后可以获得长生不老的能力。
而这种植物每年的冬至之夜才会开花结果。
因此,有许多勇士和仙人都前往南极岛寻找这种宝贵的植物,以期获得长生不老的神奇力量。
3. 制定《夏曆》还有一个与冬至相关的传说是关于制定《夏曆》。
相传,古代商朝的首席官员夏先生,在制定历法时遇到了困难,无法确定冬至的确切时间。
于是,夏先生四处寻找,最终在一座庙宇中找到了一只飞来的乌鸦,乌鸦停在庙宇上的柱子上不肯离去,吃枣闭目,世间所有的事情都看不见。
夏先生看到乌鸦这种行为,联想到古人常常说的“乌鸦嘴”,认为此乌鸦一定是上天来帮助他确定冬至日期的。
于是,夏先生以当天为冬至,将这一日期写入了《夏曆》中。
三、冬至的习俗除了富有传说故事的冬至,中国人民还有一些与冬至相关的传统习俗,包括:1. 吃汤圆: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
冬至的由来及习俗精选7篇
冬至的由来及习俗精选7篇关于冬至的来历篇一来历1:冬至到了,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来历2: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节气的来历篇二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至者,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
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恪遵宪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短,黑夜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
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10℃的`始日作为冬季开始。
冬至前后,北半球获得辐射少,但夏半年地面积蓄的热量尚未散尽,故这时温度还不是低的时候。
冬至后虽日照逐渐增多,但地表热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气温在一段时期内仍继续下降。
冬至日我国大部地区将进入隆冬时期,常遭强冷空气,甚至寒潮袭击。
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的时期都是在1月份,故民间有“不过冬至不冷”之说。
冬至时节,我国江淮之间到大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平均气温已降到0℃以下,进入一年中冷的严寒季节。
我国人民把冬至过后的日子称做“数九寒天”,不同的地区都流传着不同的反映本地冬至后,天气由冷到冷再逐渐转暖的变化规律及物候现象的“九九歌”。
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冬至的来历及含义
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_冬至的来历及含义在我国冬至不单单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是代表寒冷将至的寓意。
至有“到”、”极、最”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节的来历与习俗冬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所以,永定河沿岸民间又把冬至俗称为“日短”。
他们认为,从冬至开始,阳气四开,又有了“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故冬至有3种意义:一是阳极之至;二是阳气之至;三是日行南至,故谓“冬至”。
从冬至这一天起,到惊蛰节后6天,共有九九八十一天,九天称为一个“九”,即:公历从12月21日或22日至次年3月11日或12日。
永定河沿岸民间称这段时间为“数九寒天”,还曾有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开,_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永定河两岸民间的“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俗称“亚岁”。
旧时,每到冬至前几天,各家各户要准备好鱼肉、蔬菜等食物,先祭祖先,后拜父母尊长。
冬至节还要吃饺子,这源于一个故事:医圣张仲景,原是一名官员,时值寒冬,他告老还乡。
在途中,他看到很多穷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好多人的耳朵甚至都冻烂了。
孙仲景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非常难过。
冬至这天,他在空地上,搭起大棚,架起大锅,用羊肉。
辣椒和一些驱寒温热的药材,熬煮炼制“祛寒娇耳汤”。
煮好后,分给每人一碗。
另外,把羊肉和药材捣碎,用面粉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分给冻伤人每人两只。
人们食后,顿觉浑身发热,两耳起暖。
从冬至到大年三十,张仲景用这种方法把人们的耳朵冻伤都治好了。
从此,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便模仿“娇耳”的样子,做成了“饺子”。
过了农历十一就到了冬至(大约阳历为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开始数九。
入九以后,民间流行消寒活动,逢九日饮酒消寒,席间惯摆九碟九碗,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标志着阳光直射点到达南半球最南端,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短,夜晚最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下面将对其由来与习俗进行介绍。
一、冬至的由来冬至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有关。
冬至时节,大地寒冷,农作物进入冬季休眠期,这对农民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
据记载,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庆祝冬至。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冬至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气”,在人们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们相信冬至这一天的冷气与阳谷神交汇,万物开始转换周期,从而带来春播、夏长、秋收的兴旺季节。
另外,冬至还与古代帝王有着密切的联系。
秦始皇时期就设立了“祭地庙”来纪念冬至。
后来,这一传统被汉民族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的盛大庆典。
二、冬至的习俗1. 汤圆在中国,冬至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吃汤圆。
汤圆,也称为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糯米团子,外面包裹着各种馅料。
人们相信汤圆是冬至这一天必不可少的食品,代表着团圆和家庭的温馨。
2. 长斋冬至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也是封斋的开始。
在冬至这一天,一些佛教徒会进行长时间的斋戒,拜佛祈福,以期得到福报和清净心灵。
3. 饮食习俗冬至也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习俗。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一些具有温暖效果的食物,例如糖葫芦、腊八粥、炖鸡汤等。
这些食物被认为有助于提高体温,保持健康。
4. 节日活动除了以上习俗,冬至还与一些地方性的节日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广东潮汕地区的“冬至论语”表演,将通过对村民的小浆水、端午汤、中秋糕进行比拼,展示地方特色与乡情;江南地区有着检水术、冷战、对围、舌尖锋蚕等娱神华族的独特游戏,其中有着大面积的人群参与。
五、结语冬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代表着时间的转折点,还融入了古代农耕文化和帝王的崇拜。
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冬至习俗依然受到重视。
冬至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冬至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冬至,即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到来。
它标志着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短,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
冬至在中华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由来已久,并伴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一、冬至的由来据中国古代历法,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起源于古人观察和记录太阳运行轨迹的传统。
在农耕社会里,冬至是农民收割农作物、宴请神灵的重要日子。
古代人们相信冬至这一天万物开始阳生,大自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
冬至也代表了希望和繁荣的到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庆祝活动。
二、传统习俗之日照久久冬至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其中之一就是日照久久。
这个习俗主要表达对日照时间逐渐增长和春天的期待。
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早起观察日出,并在清晨时分向太阳致意。
这是一种古老的仪式,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敬意。
同时,日照久久也被视为一种祈福,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更多的阳光和好运。
三、传统习俗之吃汤圆在冬至这一天,各地都有吃汤圆的传统习俗。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饮食,形状圆润,寓意团圆和家庭和睦。
人们在冬至这天会聚在一起,共同包制汤圆,并用它来祭祀祖先。
这不仅是一种家庭活动,还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此外,吃汤圆也被视为预示着来年的好运和顺利。
四、传统习俗之纳福物冬至也是纳福物的重要时刻。
人们相信在这一天捐赠或购买一些吉祥物品可以祈福、避邪和驱灾。
这些福物通常是与安康、繁荣和好运相关的物品,如富贵金鱼、神仙果等。
人们会将这些物品摆放在家中,以期带来好运和福气。
纳福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传递吉祥的象征寓意,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收获康乐和繁荣。
五、传统习俗之祭祀祖先冬至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人们认为在这一天祖先会回家探亲,因此要准备食物和祭品招待祖先。
这是一种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纪念。
在祭祀祖先时,人们会点燃香烛,上香、烧纸钱、祭拜祖宗,以示尊重和缅怀先人。
冬至的由来作文范文怎么写【5篇】
冬至的由来作文范文怎么写【5篇】冬至的由来作文篇1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希望大家过一个快乐的冬至!冬至的由来作文篇2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
那么,冬至的来历是什么,有哪些与之相关的习俗呢?
一、冬至的来历
据史书记载,冬至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当时古人以观测太阳运行的位置来确定节气,在每年的冬至这一天,太阳到达了最南边,而后开始北移,从而进入一个新的周期。
这一天也是阳光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它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
二、冬至的习俗
中国人历来重视冬至这一天,认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常有以下习俗:
1.吃饺子:中国南方有吃汤圆的习惯,而北方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运亨通和来年的收成丰收。
2.喝腊八粥:冬至这一天也是腊八节,传统上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养生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化痰止咳、温暖身体的作用。
3.洗澡:有些地方有冬至洗澡的习俗,认为这一天洗澡可以去除旧的不洁和霉运,迎接新的一年。
4.晒太阳:冬至后阳光逐渐变长,有些人认为冬至这一天晒太阳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对预防感冒等疾病有一定作用。
5.祭祀祖先:有些地方有在冬至这一天祭祖的习俗,认为可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子孙昌盛。
总之,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不仅是农民的收获节,也是家庭团聚、祭祖祈福的日子。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详解
冬至的由来与习俗详解冬至,即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
在中国,冬至被视为重要的节气,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一、冬至的历史背景与起源冬至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
农民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来确定农事活动的时间,而冬至则是农历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汉代《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冬至的来历,称冬至为"大寒至",表示冷度最盛。
二、冬至的习俗与民俗风情1. 阖家团聚: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庆日子,家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举行盛大的聚会,尽享团圆之乐。
白天要安排丰盛的菜肴,晚上则会在家中聚餐,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
2. 吃汤圆:冬至也是吃汤圆的传统日子。
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人们通常将汤圆作为冬至的必备食品,以表达对家人团圆的期望和祝福。
3. 湖州踩冰节:湖州市的冬至习俗非常独特,每年的冬至,当地会举办踩冰节。
居民穿上棉袄、棉裤,前往房前屋后的湖面上踩冰,以庆祝冬至的到来。
4. 南方吃饺子:在中国南方,人们通常喜欢吃饺子来庆祝冬至。
与吃汤圆象征着团圆不同,饺子被认为象征着财源广进,吉利吉祥。
5. 换贴对联: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会进行换贴对联的习俗。
人们将对联贴在门上,以表示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寓意着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6. 采油菜花: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一些城市,冬至时节正值一年中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前往采摘油菜花,欣赏美丽的景色,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赋予。
三、冬至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冬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首先,冬至代表着温暖与团圆。
寒冷的冬季里,人们通过享受美食、聚会相聚,传递着对家庭和温情的渴望。
其次,冬至也象征着曙光与希望。
由于冬至是白天最短的节气,人们相信随着冬至的过去,太阳的力量将逐渐恢复,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总之,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冬至的来历及习俗作文6篇
冬至的来历及习俗作文6篇冬至在八大节气中是既具有季节变化的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人文色彩的一个节气。
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色各样的活动以迎接一年最为寒冷日子的到来。
进行祭祀祖先,吃水饺、汤圆等多项活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冬至的来历及习俗作文6篇,以供大家参考!冬至的来历及习俗作文1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
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
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
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
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
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
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
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
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
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
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
《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
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
”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
”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
”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
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
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
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
2024年冬至由来与习俗
冬至节的起源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由来与习俗 篇4
冬至节气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素材24节气资料: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
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四、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着《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
因此值得庆贺。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清代,有的旗人为了消灾祈福。
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嫡亲姑表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用矮桌供上“天地码儿”或牌位,杀猪祭天。
顺便祭“祖宗杆子”(系两、三丈高的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为“刁斗”,斗下悬旗,代表祖先)。
祭罢,亲朋围坐吃“白肉”,这种白肉谓之“神余”。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设筵祭祀祖先的。
同时也邀请同僚或挚友在一起聚餐、餐饮。
燕俗则不重冬祭。
老北京人向无此举。
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
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
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实际上“湿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九九消寒图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
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
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
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
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