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自私行为的转变

合集下载

孩子告别自私与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孩子告别自私与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孩子告别自私与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家长学校讲座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一、怎样让孩子告别自私。

您家里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爷爷要睡觉,孩子要看电视,只能爷爷让步;女儿要吃什么东西,不管路多远,爸爸也得去买;儿子要妈妈在家,一哭闹,妈妈便一天不去上班….. 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更是备受呵护和宠爱。

为了孩子,很多父母可以牺牲一切。

然而,父母的这种牺牲却可能使孩子滋生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自己快乐,而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感受的利已主义思想。

如果孩子只是关心自己而很不尊重别人,那么他在幼儿园往往很难受欢迎。

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1、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用能理解的语言或表情告诉孩子自己的辛苦、烦恼和不适,并且可以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

2、启发孩子的正面情感。

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是由感情冲动引起的,而且行为过程带有很浓厚的感情色彩。

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从启发他的正面情感入手。

正面情感包括同情心的启发:“你看那位老爷爷弯腰多吃力啊!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3、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孩子们很愿意做事。

父母应利用这一特点,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启发孩子为妈妈送去小板凳;也可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拿出糖果给小客人吃,拿出玩具给小客人玩等等。

另外父母出可给孩子出一些“难题”,如“只有一个苹果,应该怎么办?其他同学要借用你心爱的东西,怎么办?教他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及合作。

4、温和地惩罚孩子因自私引起的攻击行为。

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可以适当地惩罚孩子,但态度要温和。

如:孩子抢夺了他人的玩具,就拿走他抢到的玩具,并立即明确的告诉他大家的不满,使孩子明白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严重的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即对孩子不再予以理睬,暂时让他感到没人爱护他,直到孩子愿意认错并道歉为止。

独生子女很自私怎么办

独生子女很自私怎么办

夏女士来电反映:孩子近来添了个坏毛病,爱吃独食。

买回好吃的,不许别人碰,全抱在怀里。

我不知怎样纠正这个毛病。

对此,上海心桥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张华这样分析解答: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家长会感到不解。

其实,从人的发展来看,婴儿期是自我中心主义者。

随着年龄的长大,儿童开始学习去除这个自我中心。

他会慢慢认识到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

家长的责任应该是训练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逐步养成利他行为。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父母不想办法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膨胀。

加上他们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而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独霸和抢先的不良心理,家长应从吃喝小事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可以先从分食做起,即吃东西时,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一份。

即使为保证孩子的营养,让他多吃一点,别人少吃一点,也要让他知道,这不是他的特权,别人需要时,也有这种权利。

吃饭时,最好全家人一起吃,不可让孩子先上桌挑拣他爱吃的东西。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谦让长辈,谦让小朋友,谦让客人的好习惯。

当孩子礼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利他行为”就会增多。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小孩子自私自利心很强应该如何教育

小孩子自私自利心很强应该如何教育

小孩子自私自利心很强应该如何教育1、让孩子学会分享。

有自私心理的人,往往害怕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白白让别人知道和分享,害怕别人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自己。

而他们不知道恰恰是这种心理导致了他们的狭隘和失败。

家长要让孩子时刻记住付出大于索取,可以试着让孩子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一起分享,这样他就可以体会无私的滋味。

2、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我们在去超市购物之前,要和孩子商量好,当然让孩子参与购物预算会更好。

比如,通常只允许孩子买一个他想买的玩具或零食。

3、教会孩子做家务,教会孩子做家务,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绝佳机会;其次,学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当然,学会做家务的孩子,从劳动中获得的幸福感,也是自我价值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4、多让孩子做事。

对于自私自利心很强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计较”一些,例如,平时孩子有好吃的,父母可以要求他分一点给自己。

当然,父母在与孩子“计较”,或者要求孩子为自己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太随和、太大度,不然,孩子会不当一回事的。

只要父母要常这样做,孩子的感恩意识,就会慢慢地萌芽,而且得到强化的了。

小孩子自私自利心很强的原因1、家长行为导致现在有很多父母都喜欢贪小便宜,而且孩子所在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也是自私自利,所以让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被家长们的行为所影响的。

耳濡目染,咱也会使他们变得自私自利。

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平日里的待人处事方式,同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2、父母纵容孩子孩子之所以会变得自私自利,多半是因为父母纵容的原因。

父母总是把好的东西给予自己的孩子,以至于孩子开始漫无目的的索求,他们通常只会为了自己去考虑,全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毕竟现如今我们总是会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所以孩子的自私父母难辞其咎。

怎样纠正独生子女的自私行为

怎样纠正独生子女的自私行为

怎样纠正独生子女的自私行为
要想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幼儿们的合作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合作”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已起来越来越为为世人重视。

合作意识不仅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现代素质之一,也不过作为一个人所起码应当具备的人格品质。

所以家长们应当加强对孩子合作精神和利他意识的培养,要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能体会为别人付出劳动的幸福。

二、树立父母的威信
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随意对长辈发号施令、无理取闹的恶习。

一个孩子若从小便藐视父母的权威,不懂得尊重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那么他成人后便更不会懂得尊重别人。

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父母有很强制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三、要戒除护短心理
当今独生子女的自控自律性比较差,做父母的就要善于听取别人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忠告,并注意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要及时地把握时机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以免孩子小错不改,酿成大祸。

教育独生子女,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讨的过程。

父母偶尔的错误不会使孩子受到严重的损害,只是有那些持续不断
的、一贯的错误才会在孩子向上留下永久的痕迹。

要避免孩子产生这种伤痕的办法是:要学会察觉危险信号出现及应该引起警惕的标志;掌握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懂得什么年龄段会出现什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教态度。

虽然孩子是无法选择父母的文化、职业和家庭条件的,但我们的父母却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这就是为父母者应尽的职责。

小孩自私7种表现

小孩自私7种表现

小孩自私7种表现:1、以自我为中心一般情况下,在自私的孩子心中只有他们自己,他们从来都不会考虑他人的意见或感受,即使有时候也会说替别人着想,但真正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做半点让步的。

2、敏感多疑自私的孩子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对外界的反应过分敏感多疑,因为他害怕吃亏,害怕别人占有他本应或不应得到的利益,他的心态极其脆弱并且多疑。

最终会或多或少具备一些神经质的特征。

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它不仅损害了孩子的人际关系,而且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也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3、性格孤僻由于极度的自私,自私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极度的冷酷和扭曲,因此他们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正由于他们身边没有一个贴心的人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而他们本身又具备了多重消极人格特征,更加导致了他们的个性越来越不能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以至于变得孤僻,不合群4、不懂得分享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自私,家长一定会发现孩子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

如果平时买回一些孩子比较喜欢吃的东西,自私的孩子会不舍得让妈妈吃,甚至是自己直接全部霸占下来。

有时候家里去了客人,如果有小朋友,那孩子肯定是不愿意让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的。

5、不懂得为别人考虑自私的孩子是不懂得为别人考虑的,任何事情都是只要自己舒服就好。

比如下雨的天气,孩子只顾着自己有雨伞不被湿了就好,是不会考虑宝妈会不会被雨淋的。

当宝妈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时候,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小事情,那孩子肯定是懒得动的,这种孩子就是比较自私的。

6、没有责任意识、过度自私没有责任意识、过度自私的孩子,他们在问题发生以后、都会极力将自己排除在责任之外,甚至还会把这些错误全都归咎在他人身上,这类孩子不仅没有责任意识,而且还极度自私,因为这时他们推卸的对象很可能是父母或是平时玩得较好的同伴,这就类似于宁可牺牲掉别人的利益,也不能使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7、爱打人、发脾气在商场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父母不给买,孩子不仅又哭又闹,甚至还会打父母。

【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

【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

【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如何纠正孩子自私心理*导读: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而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孩子自私应怎样教育: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使孩子自私的行为逐渐减少,树立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整体观念。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

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

如果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

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不自私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

首先,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我为主的心理任其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的便的教养方式。

其次,家长还应懂得自私自利的孩子,其性格是不稳定的,很难有较高的智商。

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使孩子自私的行为逐渐减少,树立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整体观念。

*当孩子出现自私心理时,家长应如何应对?(1)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间等重要。

如有好吃的,不是自己独自享用,而足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助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2)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顺。

(3)家长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寓言故事来教育孩子,受幼儿年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的影响,孩子对直接的言传身教或许理会不了,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以根据寓言故事中的榜样在调节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孑L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懂得谦让的美德。

孩子总是表现的很自私怎么办?

孩子总是表现的很自私怎么办?

孩子总是表现的很“自私”?那是你不知道这几点有妈妈给西安拉唯情商的小唯说,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感觉变得越来越自私。

他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甚至只是有人碰了一下他的东西,就会大喊大叫闹个不停。

更让我寒心的是,上次给他买了酸奶,我拿起来喝了几口,他就表现的特别生气,大叫着“这是我的,妈妈不能喝!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唯特别整理出了原因和应对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家长。

原因分析本能的体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3岁孩子的这种“自私”行为主要是由于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思维仍然具有自我中心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孩子的自私属于本性,而分享则是后天通过教养习得的特性。

家庭育养方式大一点的孩子出现“自私”的行为,大多是家长的原因,家长的过度溺爱就很容易让孩子滋生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

应对方法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家长给孩子的反馈非常重要,当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时,一定不要先指责他。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他是没有分享这个概念的,当他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时,他会认为这个玩具不属于他了。

所以家长不妨先培养孩子的交换和轮流的意识,比如用其他的玩具来交换,或者让他和小朋友轮流玩,让他意识到,玩具只是暂时离开了自己,还会回来的。

这样就减少了玩具被剥夺的焦虑感。

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由于家长的过于溺爱,大一点的孩子表现出“自私”的行为。

在这样的孩子心中,他也没有分享的概念,没有分享的习惯。

所以,对于这类的孩子来说家长的配合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没有那么重要,不能要什么给什么,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比如,吃饭这件事。

为了让孩子多吃饭,大人是想尽办法,做饭都以孩子口味为主,吃饭的时候先照顾孩子,等他吃完了家长才吃。

这种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保证营养均衡的状况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用餐,他可以拥有自己的餐具,但不能被特别照顾。

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各位家长忽略的一点,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能让他感受到成就感。

七岁宝宝自私教育方法

七岁宝宝自私教育方法

七岁宝宝自私教育方法自私是一个人内心的本能表现,特别是在儿童时期,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社交规则和分享的概念。

然而,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学会懂得分享和关心他人。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适用于七岁宝宝的自私教育方法。

1. 段落一: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重要基础。

通过故事、游戏和亲身示范等方式,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例如,你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关于友善和分享的动画片,引导他们思考他人可能的感受,并进行讨论。

同时,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2. 段落二:树立共享的观念与孩子分享物品和玩具并不是简单的要求,更应该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分享的理念。

你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如与孩子一起做饭、整理房间等,强调家庭成员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此外,带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并认识到分享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和满足感。

3. 段落三:倡导团队合作通过组织孩子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解决谜题、搭建积木等,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协调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同时,及时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不因个人意愿而破坏整个团队的目标。

4. 段落四:制定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家庭规则和奖惩机制对于培养孩子有助于正面价值观的养成。

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属于自私,并设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规定。

然而,记得保持一定的弹性,考虑到孩子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由浅入深地逐渐引导他们适应规则的制约。

5. 段落五: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自身的行为举止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让他们看到我们如何与他人分享、关心和帮助。

此外,当孩子展现自私行为时,要冷静理智地与他们沟通,解释他们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正确的行为方式。

6. 段落六: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些可能在自私方面表现更多。

孩子自私冷漠不知道感恩怎么办

孩子自私冷漠不知道感恩怎么办

孩子自私冷漠不知道感恩怎么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不考虑他人,只顾自己,别人对他们的好,他们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不懂得感恩他人,回报他人,以至于经常被他人贴上“白眼狼”“自私”等不良标签。

孩子自私冷漠不知道感恩怎么办1、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

自私是指那些做事说话只考虑自己利益,不顾及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行为。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通常没什么集体观念,只为个人的前途和利益着想。

家长们要培养孩子要有集体荣誉感,从自己自私行为中看到不良的后果跟危害,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2、取消在家中的“特殊”地位。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孩子一些特殊待遇,对于他们的需求只是适当给予满足,不能无条件接受,让他们知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时间长了就消除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

3、乐于助人。

感恩的前提是帮助,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的引导孩子帮助自己,并且向孩子解释原因,或者说是不吝啬于对孩子的感谢。

当孩子的玩具众多,父母可以尝试向孩子提出建议,让孩子将多余的玩具捐给有需要的家庭;父母也可以建议孩子可以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尽可能的给予孩子最好的赞美。

4、从小处着手。

让孩子心怀感恩要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在日常相处中,父母可以有意的引导孩子发现小伙伴的善良,引导孩子乐于分享。

当孩子发生了争执的时候,父母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学会体谅他人。

5、父母以身作则。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想要孩子懂得感恩,那么,自己就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人对事都充满感恩,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感恩的环境里。

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就会把感恩的这种礼仪变成一种习惯,内化于他的人格当中了。

引导孩子感恩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1、家长不要过于心急,要有耐心。

在孩子的感恩教育中,很多家长会表现的很急于求成,在与孩子沟通几次后发现效果不明显,就觉得很着急,在语气上也会显得有些急躁,对于孩子的行为改变也没有耐心等待,甚至会出现打骂孩子的行为,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过分宠爱孩子将带来7大后果

过分宠爱孩子将带来7大后果

过分宠爱孩子将带来7大后果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父母如果太过宠爱孩子,对孩子来说却是百害无一利的。

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过分宠爱孩子将带来7大害处: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相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8岁男孩自私小气不愿分享,妈妈用这3个办法帮助他

8岁男孩自私小气不愿分享,妈妈用这3个办法帮助他

8岁男孩自私小气不愿分享,妈妈用这3个办法帮助他01我家孩子今年八岁,从小是在乡下由他的爷爷奶奶带大的。

奶奶爷爷因为喜欢男孩,所以非常宠爱他,什么事情都让着他,什么好吃的都给他先吃,他也因此养成了自私小气的坏毛病。

去年回到我们身边时,尤其是上学之后,这个毛病仍没有改变。

吃什么东西,不论爱吃不爱吃,先自己尝尝,尝过如果不合口味就丢掉一旁;吃饭又慢又磨蹭,父母催了,就扒拉两口,然后把碗一丢,来一句:吃饱了!然后剩下大半碗饭;有自己爱吃的东西,肯定全是他的……我们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便设法帮孩子改正这个毛病。

我开始对他提出一个要求:家里有好吃的,一定大家要一起分着吃!于是,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有好东西都等着大家在一起时候分享。

比如美味的一个小生日蛋糕,当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的时候,我还不忘教育一下孩子:“你看,一个蛋糕如果你一个人吃,再好吃也只有你一人知道,如果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就可以很开心,还能分享大家的快乐,你说对吗?”孩子似懂非懂的。

02一天,下班路上孩子给我打电话:“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奶奶买了个菠萝,我给你留下了一块!”孩子很兴奋地跟我说着。

回到家,孩子看到我,立马从柜子下面把藏得很深的盘子拿出来:”妈妈,给!我们都吃过了,这是留给你的!”看到盘子里孩子切得歪歪斜斜的菠萝,心里美美的。

当然,一定要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夸夸这个好孩子。

现在,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要拿来给我尝尝,然后仰着头问我:“好吃吗?”因此,想要改掉孩子自私小气的毛病,首先,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家庭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让孩子没有优越感。

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担当有责任。

其次,让孩子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来,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班主任安排他值日了,第一次打扫卫生很新鲜。

放学回到家,早早地写完作业,开始打扫家里,扫地拖地擦墙,很用心很仔细。

看着被自己打扫过的屋子,要求我们,以后进门都要脱鞋!只有自己经历过参与过,才能懂得劳动的辛苦,知道感恩!再次,让孩子知道自私小气交不到好朋友儿子刚接到我身边时,每周六会跟我去单位陪我加班。

冷漠自私的孩子都是这样炼出来的

冷漠自私的孩子都是这样炼出来的

冷漠自私的孩子都是这样炼出来的一个孩子从降生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和品格对孩子起着根深固蒂的作用。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应该从父母身上做起。

父母的缺点和不足很容易遗传到孩子身上,为人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

俗话说得好,有样学样,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大部分都源于父母。

举个例子来说,家里有个爱挑食的父母亲,那么孩子也一定是个挑食的主儿。

因为父母无意说的不喜欢吃这、不喜欢吃那,可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孩子。

有些东西孩子可能连味道都不知道,父母的挑食言辞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这肯定不好吃,否则爸爸妈妈怎么会不喜欢呢?从这点简单的道理中,就能明白,什么样的父母可能会造就什么孩子!当然,人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为了给孩子起到一个标榜的作用,就要我们做个努力改进的父母!人无完人的道理大家都懂,为了迎合孩子,让孩子变得更优秀,父母先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个家庭中有出言不逊的家长,那么他家的孩子肯定就会信口开河,骂人出口成章都不成问题!一个家庭中家长爱用暴力惩罚孩子,那么他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用武力来接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多了去了,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这话深思起来也不无道理!众多的家长前提和出发点都是对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个孩子的优秀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的性格应该来自于后天的培养,这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是分不开的!国庆长假这几天,除了辅导妞儿做功课,剩下的时光就是在书店和游乐场度过的。

印象里最深的就是前两天在游乐场遇到的一个场景。

荡来荡来的秋千上吸引了众多小朋友,我家妞儿也不例外,驻足在小朋友后面排队,准备尝试荡来荡去的美哉时刻。

陪着妞儿站了一个小时,秋千上的两个小朋友始终没有下来的意思。

前边有位小朋友等的不耐烦了,开始跟妈妈闹情绪。

孩子妈妈用商量的口气对其中一个孩子说:“小朋友,你们玩了一个小时了,下来让我们的小朋友玩会行吗?我们就玩一会,大家轮流玩才有意思!”秋千上的女孩停了下来,挪动身子想让给小朋友!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位妈妈恼火了,吼着女儿不让下来!她女儿被妈妈的吼声震回去了,赶紧爬上去重新开始荡开了!刚才那位妈妈也开始急了,转身对着女孩妈妈商量:“秋千也不是你家的,都荡了一个多小时了,都是孩子轮流玩一下,这样孩子都高兴一点!”原以为女孩的妈妈会谦让,让女儿下来让给这个小朋友。

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应该越来越懂事了,但似乎有一些孩子,变得没有小时候热心,越来越冷漠、自私,总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自己觉得很酷,但别人真的不认为他们是在耍酷,反而会在背后指责他们自私自利。

方法 1 :让孩子明白,“不关心集体会被集体否定”新年联欢就要举行了,这是高三2班最后一个集体活动了,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又是组织节目,又是计划筹备,买回来很多拉花装饰班级。

老师说:“个子高的同学留下来,帮助班干部布置教室,其他同学放学回家了。

”班里哄地乱作一团:“海祥,海祥呢?”同学们环顾四周,发现班里的最高中锋不见了。

一个同学说话了:“老师,您别叫了,他才不会留下来帮助我们呢!他可自私了,从来都不关心班里的事情,一心学习,什么事情都不管。

”此言一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一个人说:“他这样自私的人,考上大学有什么用,一个朋友都没有。

”另一个说:“人家得了便宜,没有浪费时间,自己一定偷着乐呢。

”一个说:“老师,您还不批评批评他!”老师说:“我和他谈谈。

他没有听到你们的议论,听到后他会知道他损失的是什么了。

”孩子们大了,很多时候需要家长提醒,想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人,将来立足于社会,就要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履行自身对集体、社会职责,同时,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与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与家长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当孩子与同学、他人交往时,通过孩子的行为,每个人都会得到评价。

当一个人得到“道德水准较低”的评价时,他的人格受到质疑,这个孩子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就容易不顺利,家长应该避免孩子得到这一结局。

方法 2 :反思家教失误在人生的旅途,谁也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活,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而帮助别人更能体现一个人宽阔的胸襟和慷慨的气度,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用之人,会觉得生活充满乐趣。

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既要让孩子的个性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又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因为孩子最终将融入这个社会,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改掉孩子的自私毛病读后感

改掉孩子的自私毛病读后感

改掉孩子的自私毛病读后感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全家上下都会把他捧在手心里。

因此很多孩子就成了掌上明珠,小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助长他的自私心理,“什么都得听他的,要什么买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还动不动就发脾气。

”为什么孩子的气焰会这么嚣张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家长造成的。

第一,父母把应该属于自己的物质上的所有东西毫无保留的让给孩子,久而久之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父母越是把自己当牛马,孩子便越没有尊重父母的意识,越会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父母的纵容,比如怕孩子在外吃亏,下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自私。

第三,父母经常突出孩子在家中的中心地位。

什么活动或者话题都以孩子为中心,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怎样才能克制孩子自私自利的心理呢?其实知道了孩子自私的原因,要解决问题被并不难。

1、父母必须承认孩子是自私的。

但孩子到3岁以上,还表现出不愿与人分享,或者抢占等行为,家长必须制止和引导。

2、父母别给孩子特殊待遇。

比如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或者给它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3、给孩子多灌输正面的思想。

如果家长从小就对他灌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那孩子心里不会装下别人、只会想到自己,长大后会变的贪婪,爱占小便宜,见利忘义,成为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而不受欢迎。

4、教育孩子体谅长辈。

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女儿太自私怎么办

女儿太自私怎么办

女儿太自私怎么办一个自私的人,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利益,计较个人的得失,所以自私的人,会不容易交到朋友,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分享的美德,让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女儿太自私怎么办1、制定规矩。

如果你孩子任性惯了,且又是独生子女或第一个孩子,你往往很难去纠正她。

你可以规定:“在我们家中,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关心和体贴,你也要学会这样。

”并且告诉孩子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什么:“如果你表现得很自私,我会给你指出来,你就知道这需要去改变一下,因为家里人都遵守这个规则。

”2、发现苗头,及时指出。

要让孩子清楚,自私任性是行不通的,是不能够被容忍的。

可以具体地向孩子描述一下前因后果,并告诉她你的期望。

3、让孩子知道后果。

给孩子指出她的自私之处,她此时的感受并不能算得上是后果。

然而,如果她不能够改变她的自私,就应该让她知道这样的后果会怎样。

4、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在孩子做对事情时的鼓励要比做错时的教训有效得多。

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很看重父母对自己的看法。

5、鼓励无私精神。

告诉孩子,因为她无私的举动,对其他人会有什么作用。

“当你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时,我真的很开心,我知道你在为我着想了。

”女儿太自私的原因有哪些1、家长太娇惯孩子。

现如今很多孩子之所以变得自私,就是因为她们都是娇惯出来的。

毕竟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所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满足孩子各种无理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的存在,所以导致孩子根本就不愿意把自己的好处分享出来。

2、孩子天生占有欲强。

还有一些孩子天生的占有欲就比较强,她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好处拿出来,因为她们觉得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

不论什么时候这些孩子都围绕着自己转,从来都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眼里。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们才会那么的保守,愿意把所有的好处都掐在自己的手里。

3、家长总是强迫孩子分享。

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和她人分享,就是因为家长总是强迫她们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幼儿是一个自我的存在,在他们的世界里,自我是中心。

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在适当的引导下,幼儿可以逐渐克服自私行为,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

在心理学上,孩子的自私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在3-6岁的幼儿时期,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情感认知,因此很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和自私的行为。

在他们眼中,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是最重要的,而不太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这个阶段,幼儿常常会表现出不愿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资源,以及不愿意和他人合作玩耍等自私行为。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自私行为。

家长和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自私行为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和责备孩子。

相反,应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比如给予奖励或者赞美幼儿在与他人合作和分享时的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歌曲和绘本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让孩子见证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还需要了解幼儿自私行为的发展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人格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自私行为也是孩子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重要表现。

在幼儿自私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他们个体意识和自主性的觉醒,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自私行为也是幼儿在发展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他们需要通过自私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我们不应该过分指责孩子的自私行为,相反,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幼儿克服自私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幼儿在合作和分享时的良好行为,让他们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

青春期的孩子自私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私应该怎么教育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自私应该怎么教育孩子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孩子们在这个时期会经历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显现,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孩子表现出一些自私的行为。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帮助他们理解和克服自私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私行为的本质和影响。

自私是指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忽视他人权益和感受的行为。

自私的行为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到孩子自身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因此,我们要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私行为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明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关心、尊重和分享的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主动关心孩子的需求,积极参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通过这些行为,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他人权益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情感教育的方法,加强孩子的情商培养。

情商是指个体在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理解到别人也有情感和需求,关爱他人并乐意分享就是一种美德。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案例分享的方式帮助孩子深刻理解自私行为的问题。

通过提出一些有关自私的道德困境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不同选择的结果和后果。

同时,我们可以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孩子了解到自私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以及真实的社会问题和反思。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正义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私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最后,教育孩子的过程需要持续、耐心和理解。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矛盾的阶段,孩子们常常会面临自我认同、归属感和独立性的困惑。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自私是所有人的本能,包括幼儿在内。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自私行为是很常见的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自私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自私的心态,培养出更积极的行为和心理素质。

需要认识到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之一在于自我中心的发展。

婴幼儿时期,幼儿的行为和思维主要围绕着自我和满足自身需求展开。

这种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是正常的,但也导致了幼儿在行为上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幼儿还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同理心,这也是导致自私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幼儿通常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他们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往往无法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也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心,难以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受。

对于幼儿的自私行为,父母和老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自私心态。

需要通过情感沟通与交流,让幼儿懂得和他人分享并尊重他人的感受。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方式,比如与幼儿交流分享玩具,让他们了解分享的好处,同时也要及时赞扬他们的善良行为,并加以引导和肯定。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同理心。

在幼儿行为出现自私现象时,父母和老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需要父母和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使得幼儿逐渐养成善良、友善的行为习惯。

除了教育引导,孩子的自私行为也需要在心理上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和老师要了解幼儿的自私行为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不要过于苛责和批评他们的自私行为,避免对幼儿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需要正确理解其背后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教育引导措施。

通过情感沟通和交流,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感受;也要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同理心,引导他们逐渐克服自私心态。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中心思维发展的一种表现。

在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认知和社会发展中,尚难以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并且缺乏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理解幼儿的自私行为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处理和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幼儿的自私行为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部分。

在幼儿期,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并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他们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满足感。

这种自我中心思维在认知发展中是正常的,但需要家长和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幼儿的自私行为与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能力的不足有关。

幼儿期是孩子们学习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关键时期。

他们往往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追求即时满足。

这导致他们在一些情境下表现出自私、占有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家长和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学会控制冲动,耐心等待和分享资源。

幼儿的社交经验和情感认知也与自私行为有关。

幼儿在和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一定的冲突、碰撞和调整。

在与其他幼儿的争抢资源、合作和分享的活动中,幼儿会逐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情感反应。

这些经历和反馈对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幼儿的自私行为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

要提供积极的榜样。

家长和教师应该展示出分享和关心他人的行为,以激发幼儿的同理心和合作意愿。

要给予正面的激励和鼓励。

当幼儿表现出与他人分享和关心的行为时,应积极肯定和赞扬,以强化这种积极行为。

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和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并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幼儿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并且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幼儿经常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比如不愿意分享玩具,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往等。

这些自私行为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常常被看作是不好的行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自私行为其实是正常的,并且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自私行为背后的原因。

幼儿的自私行为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绪发展尚未成熟。

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正在逐渐形成,他们还不具备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没有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他们遇到需要和其他人分享资源或者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时,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具备足够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的自私行为也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在幼儿期,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安全和需求有着强烈的意识,因此往往会表现出自我保护和自我满足的行为。

在孩子眼中,他们认为自己的需求比他人的需求更为重要,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

幼儿的自私行为也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研究表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受到溺爱或者过分保护,很可能会导致他们表现出更为自私和自我中心的行为。

在教育幼儿时,家长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和价值观。

针对幼儿的自私行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呢?家长和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幼儿的自私行为,不要过分批评和指责孩子。

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亲身指导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传递合作和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习惯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孩子自私行为的转变都说孩子从小的可塑性最强,是的,低年级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

教师是左右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最主要的人。

我们不能只做教书匠,还要做引路人。

一年级刚入学时,有一个叫李佳的小女孩给我的印象不是很好。

她总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态度,还喜欢使唤别人做着做那。

经过了解,知道她的家庭环境很好,还是家里面最小的孩子,所以,家长特别宠溺,才养成现在的性格特点。

但是,这样的性格特点,常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她不会得到真正的友情。

我决定要扶正这颗有些倾斜的小树。

下课时,我故意和她攀谈:“李佳,你爸爸、妈妈对你这么好,你特别喜欢他们吧?”“不喜欢,他们只喜欢给我买东西,却不支持我。

”她生气地说。

这小丫头,还真是语出惊人。

“为什么呀?”我继续追问。

“你看,上次咱们开家长会,我让妈妈去,妈妈说有事。

我让爸爸去,爸爸说他也忙。

结果,我放学回到家,妈妈出去溜达了,爸爸在家睡大觉。

”从她的言语中,我发现她的自私自大的性格来自于家长的熏陶和错误引导,她很在意这次家长会父母是否参加,说明她的内心深处是有集体观点的,同时她更需要家长在情感上的给予,而不是盲目的物质供养,这样的了解,更因为我对她的教育。

有一次,课间我回班级去拿东西,发现李佳正拿着一大把糖给同学们发呢,而且,一边发还一边喊着:“只要想和我玩的同学,我都给发糖吃。

”我当作没看见,拿完东西就回办公室了。

第二天早自习,我利用10分钟时间,简单地召开了一次小班会,主题是“什么是真
正的朋友?”同学们各抒己见。

李佳说:“有好吃的一起吃,有好玩的一起玩,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有好多同学也赞成她的说法。

我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真正的朋友是有困难时她会第一个跑过来帮忙,你伤心时她会第一个跑过来安慰你,你在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时候,即使她不在你的身边,你都会想着她,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朋友。

那就请你们仔细想一想,你有真正的朋友吗?”同学们沉默了一会儿,有些同学胸有成竹地说他们有。

我清楚的看见李佳低下了头。

“我要恭喜那些有真正朋友的同学。

但是,那些没有真正朋友的同学也不要难过,相信,只要你真心的付出,真心的去协助别人,一定会有真正的朋友的。

但要记住,真正的朋友绝对不是用好吃的,好玩的换来的,那不是真正的朋友。

”这次班会之后,她不再用物质交换友情了。

还有一次,学校让我班同学去操场捡垃圾。

同学们都表现的很积极,也很卖力。

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快速地往返于操场和垃圾站之间。

我却意外发现她躲在一个教师后面的角落里,一直到劳动结束,她才顺着人流回到了班级。

当然,劳动结束后,我就召开了班会。

首先,我就点名表扬了那些劳动积极的同学。

接着,我又说明了劳动的意义:集体的劳动,关系到班级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认真的去做这件事情。

就像班级每天的值日工作,你是值日生负责班级同学的一天卫生环境,每一名值日生都要认真去劳动。

这样,你才能快快乐乐地坐在明亮、整洁的班级里学习。

这样,你也会因为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快乐而高兴。

相反,如果,在劳动时,你没有尽心尽
力的去做,你没有和大家一起为班级服务,坐在教师里时你会很愧疚的。

希望,以后大家都能一起努力,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一起把班级建设的更美丽,更温暖!
三年了,我一直注重着她,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在感化她的性格特点。

功夫不负苦心人,她有了明显的转变。

新学期,教室大扫除,我拿起一把笤帚扫地,她急忙跑过来说:“老师,我来扫,会很多,粘你一身。

”过了一会儿,我又去拿拖布拖地,她又跑过来:“老师,这些让我们干吧,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这让我很感动。

“李佳,你真的长大了。

”她冲我微微一笑,就去拖地了。

她现在不但关心集体,更关心同学,只要同学中有谁需要协助,她都义不容辞地去协助。

就连她的家长都变得有素质了,每次家长会都按时参加,还能主动的与我交流:“刘老师,这孩子就交给你了,因为她只听你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很自豪,因为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李佳这张白纸绘制了锦绣的蓝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