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2

人教版必修2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发送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能力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②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过程】首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材的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让学生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接下来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反交等概念。

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边板图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结合板图,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子二代呈现3:1的数量比吗?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内含的实质规律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从而过渡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边图解边讲解孟德尔的假说,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基因分离规律是遗传学最基本的规律,掌握好这个规律可以为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还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认识。

同时,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这其中包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科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素材。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及分离定律。

(2)理解与遗传学实验相关的遗传学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孟德尔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归纳能力。

(2)在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的辩证思维能力。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测交的方法及其意义,使学生知道对假设作出证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意义,充分认识孟德尔所发明的测交在遗传学的重要作用。

本课时侧重1-(3),2,3-(2),(3)目标。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为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其顺序即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就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二课时,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两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教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

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与本地区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联系,获得杂交水稻F1花粉,组织“水稻”实验小组做上述实验观察,并拍摄实验小组观察水稻F1花粉的主要步骤和结果.2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完整版)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第二课时

(完整版)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第二课时

1。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Ⅱ)总序第个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假说-—演绎法.[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能不能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在第一个课时的学习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分离现象进行了解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小实验,通过过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解决结果和结论以及讨论中的问题)目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假说—演绎法: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________和_______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回顾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和分离定律的内容。

2、分离定律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分离定律的运用【学法提示】【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知识点一、显隐性性状的判断1、两个高茎豌豆的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新出现的性状为性状。

2、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只为高茎,也可判断显、隐性性状,其中消失的性状为性状。

知识点二、基因型的判定3、基因型的判定有以下几种情况:(1)隐性个体,基因型肯定是隐性纯合体,即aa;显性个体,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即。

(2)自交后代性状分离,双亲是杂合体,基因型为Aa×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双亲是纯合体,基因型为;【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2、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均为黑色,丁兔为褐色。

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

请回答:(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2)写出甲、乙、丁的遗传因子组合(3)如何鉴定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精讲点拨】分离定律的应用: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即已知双亲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推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此类型较简单。

二是逆推类型即根据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推双亲的基因型,这类题目最多也较复杂。

下面是推导思路和方法。

方法一:隐性纯合突破法(也称填充法):原理:后代中有隐性个体出现,则双亲中一定都有一个隐性基因。

步骤:①列框架图;②写出已知的隐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可知的显性基因;③据图推导。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寸3$抬各f————————教学设计与案例2020年第12期(x)“孟德尔的豌豆杂父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341000)王蕊曾凡伟陈小裙摘要根据孟德尔的思路分析分离现象,使学生了解假说一演绎法的一般步骤。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 学技术对学生的遗传图解进行糾错。

设计课堂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性状分离的过程。

关键词假说一演绎法;性状分离比;希沃白板;现代化技术文章编号 l〇〇5 -2259(2020)12x-0066 -021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内容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总结分离定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教材内容编排以假说一演绎法5个环节为主线:发现问题(孟德尔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发现F2总是呈现3:1的性状分离比),提出假说(遗传因子相关假说),演绎推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归纳总结(分离定律)。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有对“人体染色体成对存在”“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H---H-+--•---♦---»---•---»H---1---1----------1---1---1---1---1---1---•---1---1---f—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与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进行对比,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之处。

4.3 总结概念,加深对物质与能量观的理解教师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并回顾呼吸作用的知识(表3)。

表3原料产物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光合作用C02h2o有机物h2o〇2叶绿体无机物i有机物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氧呼吸有机物〇2h2oc o2h2o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有机物I无机物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概念的初步认知,且对遗传现象具有浓厚兴趣,教师可基于此学情开展本节教学。

2教学目标生命观念:能够明晰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实验设计时能够选出最适合的实验材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及遗传都有其规律,在学习杂交实验过程中理解要认大自然,而非征服大自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_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_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

授课班级:一年班高中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师课型新授第2 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阐明分离定律的内容3.说出自交、杂交、正交、反交、纯合子、杂合子、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测交等的含义。

能力目标1、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领悟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孟德尔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对分离定律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1、对分离定律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问题探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教师讲述:回答:基因。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师讲述: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思考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交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提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学生活动: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学生回答: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

反馈交流练习教材P8练习题第一题。

人教版必修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无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P5,写出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表示方法,辨别纯合子和杂合子。

2.阅读P5-7,结合假说演绎法,说出假说和演绎的内容,阐述假说演绎的过程。

3.结合图1-5和图1-6,归纳遗传图解书写方法,解释杂交、测交的概念、过程4.阅读P7最后一段,识记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及发生时期和范围。

【重点、难点】重点:杂交、测交实验图解假说演绎法的过程难点:遗传图解书写要点判断假说和演绎的过程【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亲本)♂高茎×♀矮茎↓F1↓F2性状:高茎矮茎比例:P(亲本)♀高茎×♂矮茎↓F1↓F2性状:高茎矮茎比例:二、基础感知1.阅读课本p5,以及结合图1-5,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如何存在?D表示什么?d表示什么?体细胞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应分别如何表示?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还是单一的?②Dd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比例是什么?雄配子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比例是什么?雌雄配子的数量是否相同?雌雄配子的结合有什么特点?2.根据课本P5图1-5补充完成高茎和矮茎豌豆实验的遗传图解(右图):思考1.观察课本P5图1-5及右图,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多少?(遗传因子组成即基因型)基因型及比例是什么?②纯合子所占比例是什么?杂合子所占比例是什么?纯合子中高茎所占的比例是多少?③高茎中纯合子的比例是多少?杂合子的比例是多少?④在F2 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是否相同?3.阅读P6-P7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分离现象?(2)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并预测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和后代表现型及比例5.阅读P7,勾画出假说演绎法的定义。

【总结】完成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四个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进化奠定基础,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2的重点内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关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价值时指出:该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假说—演绎法”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在孟德尔证明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时,他以“假说”作为理论依据,推导出可出现的具体事例(测交后代会出现1:1),并以实验去验证,这一发现过程就是“假说一演绎法”基本思路的完整体现。

所以有关这一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渗透“假说一演绎法”教学的难得的好素材,特别是在促进学生感悟创新科学研究方法及探究生物科学的能力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生物学系中第一次接触“假说-演绎法”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该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1)后代的许多特性与亲代相似,是随处可见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2)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而且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二项式公式和概率学的相关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2.能力水平: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说明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说明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自主学习一.请阅读教材P5的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

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第2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第2课时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验证【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P5内容理解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2、通过阅读教材P6内容能理解测交的实质。

3、通过教材P7结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能理解假说-演绎法,并能运用假说演绎法尝试去解释分析一些其他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通过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能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重点、难点】重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难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归纳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分离实验的解释,相关知识在教材中做好标记。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每个遗传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即Dd的个体表现为D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控制(用大写D表示)隐性性状:由控制(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

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或测交后代均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即__ 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预习自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C.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2、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 (B)EE×Ee (C)EE×EE (D)Ee×Ee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阅读教材P6-P7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并能尝试对分离现象解释过程进行验证,并能描述假说-演绎法的观点,相关知识在教材中做好标记。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 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 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花粉 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分离定律。即在E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
不适用于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
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当堂训练
六. 分离定律(得出结论)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七. 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 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 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 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得出结论)。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 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分别进人不同的配子中。
(3)如果让F自交,F,中花粉有_ 2_ _种类型。
1.1 二、拓展应用(P8)
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 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 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 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 )。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C )
A.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基础上的 B.孟德尔的假说合理地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 C.“演绎推理”的过程是指完成测交实验并统计结果的过程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第2课时●教过程[课前准备]1预习和准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设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记录表。

3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遗传分析图解。

[情境创设]实验室屏幕上显示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实验遗传分析图解,同时显示如下问题:(1)孟德尔提出解释F2分离现象假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2)你能用孟德尔的假说解释分离现象吗?(3)你能用什么形式体验孟德尔的假说?〔答案:(1)(2)略,见本节第1课时“师生互动”和“教师精讲”栏目内容;(3)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师生互动]刚才同们运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原理解释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特别是对实验现象中F2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奥妙进行了分析。

从中看出同们对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有一定的理解。

如何进一步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呢?生:(异口同声地)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这是课前预习所带的课堂效应!)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师:现在我们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同们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数量之间的性状关系,从而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师:做这个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同桌一起讨论,弄清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做好实验。

在同们讨论后,教师作了如下归纳:总地说,做这个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分离定律的原理。

具体说就是依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基本原理进行的。

即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如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形成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

所以,F1(杂合子)自交产生的F2会发生性状分离。

本实验就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过程而产生的结果(实验现象,即性状分离的事实)验证孟德尔的假说的。

师:屏幕显示:下面同们按课前的准备,进行分组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教案 必修二: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教案 必修二: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

2.明确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通过分析测交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4.体会孟德尔的测交实验,领会科学方法的实验方法和创新思维。

【学习重点】1.孟德尔的测交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习难点】孟德尔的测交实验。

【自主学习】(1)显性基因:举例:。

(2)隐性基因:举例:。

(3)测交:。

其主要作用是用来。

(4)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合作探究】(1)试着用遗传图解解释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2)思考教材P6—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则甲、乙小桶中的彩球分别代表。

②.据材料可知,甲中的D:d= ,乙中的D:d= 。

甲中的彩球与乙中的彩球数量。

③.分别抓取小球后,两小球的组合表示:。

(3)阅读教材P7—技能训练。

试设计一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4)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AAAA×AaAA×aaAa×AaAa×aaaa×aa(2)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①正推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实例1:两个杂合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②反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隐性突破法——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

【效果测评】1 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2.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A.环境条件的影响 B.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基因型C.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值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

高中生物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教学重点】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假说,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组合真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现象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指导学生阅读实验的目的要求,明确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1.两个小桶分别代表生物体的精巢和卵巢;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己的看法.学生阅读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思考左边问题。

4人一组,进行实验记录,统的目的.理解遗传因子分离与配子随机组合的意义。

理解模拟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2。

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2.每个小桶内的d小球和D小球数目都是10个,确保雌、雄配子数目相等.3.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3。

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4。

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的含义是什么? 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50~100次,是为了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雌、雄配子结合计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合的机会相等。

准备实验材料用具.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

组织学生汇报,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比较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思考:为什么全班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更接近?如果孟德尔在研究遗传实验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结果,他还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突破策略(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第二课时[一]教学程序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俞慧(江苏省昆山中学215300)
摘要本文通过多次设置探究悬疑,让学生课前课后动手动脑,完成对孟德尔分离定律假说的提出和验证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该定律的内容,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的第一章第一节。

这节内容的教学一般安排2课时:第一课主要涉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相关名词概念的教学;第二课时涉及“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以及分离定律的总结。

其中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对分离定律提出的思维过程的模拟、对分离定律的阐明和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则是对孟德尔杂交实验假说和验证的探究,并使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

其内容特点是理论性强,又很抽象,知识顺序上逻辑性十分严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此往往会使教师在教法上相对缺少发挥的空间,受到教材的束缚也比较大。

因此,如何既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摒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则需要对这节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知道孟德尔由豌豆杂交实验而提出的分离定律的过程;阐明分离定律。

2.2能力目标学会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处理实验结果;掌握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乐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教学过程
本节课对基因分离现象的假说和验证的探究进行设计,让学生追寻和重演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究过程,从分析现象到挖掘本质,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从而深刻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了解科学家坚持不懈
接了碱基之间的氢键[4]。

而美国教材中,虽然剪刀同样是既剪断了磷酸二酯键,也剪断了碱基之间的氢键,但在美国教材中没有直接将剪刀比喻成限制性内切酶,而是在最后的思考题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剪刀剪切与用限制性内切酶剪切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思考、教师的引导,可以将这个缺陷弥补,这也是美国教材在这个实验中的高明之处。

3结论与启示
3.1注重物理模型在教学中应用在生物学教学中,制作物理模型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让微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中美教材都通过制作物理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2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人教版教材和美国教材都非常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人教版在实验的最后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模拟操作:“如果你有兴趣,可自制有SmaI切割点的纸板,然后按上述步骤剪切和连接,制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美国教材在实验最后有一个运用技能专栏:“设计并制作一个三维模型,来演示制备DNA的过程,你的模型可以考虑使用黏土等材料,给模型做好标记,并向同学解释你的模型。

”虽然两种教材在实验最后提出制作的模型不同,但都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探究技能,提升了生物学素养。

3.3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性美国教材实验部分的“安全警示”提示透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在此实验中提到了实验中要戴护目镜,使用尖锐物品时要小心。

人教版教材学生用书中没有出现相关的提示,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提醒学生。

其实这样的提示性内容完全可以在学生用书中提及,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保护的理念,这点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07.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美]奥尔顿·比格斯著.廖苏梅,曾立译.2008.生物·生命的动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蒋丹.2011.“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实验的优化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36(8):21 22
[4]宋玉蓉.2008.“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中的问题及修正.生物学教学,33(2):35?
追求科学真谛的执着精神。

3.1简单回顾,自然引入让学生补全孟德尔利用豌豆茎高这一性状进行的杂交实验过程,简单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让学生自然回忆以下概念:自交、杂交、正反交、显性和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并设疑:①为何F
1
都是高茎,难道矮茎消失了吗?②为何
F 2又出现矮茎呢?③F
2
出现3ʒ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
然的吗?自然引出课题。

3.2假说探究,突破难点首先给出讨论提示:①为方便分析,我们可用字母来代表遗传因子(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遗传因子);②一个性状应该由几个遗传因子决定呢?你可以分别用1个、2个、3个……试试看;③怎
样表示亲本、F
1、F
2
呢?④尝试把你的假说用图解来
表示,看能否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作出合理的解释。

让学生独立或分小组思考讨论并在纸上大胆推想,然后巡回指导,并选择两位学生的图解投影展示,让他们自圆其说,最后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遗传图解,得出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这里没有直接给出假说,而是通过给出讨论提示、创设思考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假说。

这样不但可降低学生思考难度,让他们对自我探究能力充满自信,而且可让学生对在叙述和书写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深印象,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再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拿出两个袋子,每袋内分别装红乒乓球10个(标D)、白乒乓球10个(标d),分别从两袋子里抓取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形成组合(DD、Dd或dd),重复多次。

学生观察并在教师引导下回答以下问题:①两个袋子和两种乒乓球的含义;②每个袋子里两种乒乓球数量的含义;③分别抓取乒乓球并组合在一起的含义;④为何要重复多次抓取组合?接着,让学生汇报课前10人一组的模拟实验结果,明确全班的实验结果更加接近预期结果的原因———实验样本数量越大,统计结果越精确。

这样不但将模拟实验与遗传实验环环相扣,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个实验环节的真正意义,体会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而且还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精神,并让他们体验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必要性。

3.3二次探究,验证假说给学生提供三种交配方
案,选择验证方法①F
1代高茎与纯种高茎杂交;②F
1
代高茎自交;③F
1
代高茎与纯种矮茎杂交(测交)。


学生尝试找到正确验证方案,排除其他方案:①第一种
方案后代全为高茎,不能判断F
1
代高茎是否为杂合子;②第二种方案看似可以成立,但它是本实验中产生F
2
的步骤,不能用“提出假说的实验步骤”来证明根据
这些实验步骤而作出的假说;③第三种方案后代高矮
茎之比为1ʒ1,正好可以解释F
1
为杂合子的猜想。

另外,此实验过程和杂交实验一样,都要经过去雄、套袋、授粉等处理,自交实验不需经过这些过程,而孟德尔欲解释的恰恰又是杂交实验过程,出于考虑避免操作过程对结果的影响,他放弃了简单易行的自交方法,而采用了测交实验,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实验态度。

未直接给出用测交的方式来验证假说,而是引导学生二次探究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让其自然理解测交的定义,并理解孟德尔采用测交的用意,同时也为让学生能灵活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埋下伏笔,例如验证某一生物个体是否为杂合子时,除了测交实验,有时自交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为了再次给学生一个练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内化测交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巩固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让学生独立在纸上构筑测交遗传图解并予以点评。

3.4得出结论,归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介绍“假说-演绎法”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验证假设→总结规律。

4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结合内容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设计了多处探究悬疑,尤其是对假说和验证的探究设计,让学生能“自圆其说”,完成图解,对深化课堂知识和规范书写都较为有效,这在学生后来的作业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也在后面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中得到了印证。

但是,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1课时内进行多次探究活动还是显得比较仓促,对分离定律的归纳和小结都是匆忙给出的,也没有与之前的假说内容建立呼应关系,看来在时间分配上还有待调整。

另外,由于课程内容的先后安排,教材中还没有提及基因、基因型等名词,对自交、杂交等概念的教学尚需进一步完善。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上接第24页)
果雄蜂进行减数分裂使精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那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会怎样?若要维持蜜蜂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雄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应该是多少?从而引出“假减数分裂”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