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定稿)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
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十二五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
该规划于2011年由中国政府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其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其中,着重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措施。
其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它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意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太仓市十二五规划(正式稿)
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9日太仓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太仓市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现代化建设新进程‥‥‥‥‥‥‥‥‥‥‥ 1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1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9 第三节“十二五”发展目标‥‥‥‥‥‥‥‥‥‥10 第二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4 第一节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14 第二节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18 第三节优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21 第三章建设创新型太仓‥‥‥‥‥‥‥‥‥‥‥‥23 第一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3 第二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25 第三节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27 第四章太仓港建设与发展‥‥‥‥‥‥‥‥‥‥‥28 第一节完善港口支撑体系‥‥‥‥‥‥‥‥‥‥‥29 第二节推进港口转型升级‥‥‥‥‥‥‥‥‥‥‥30 第三节优化港口发展环境‥‥‥‥‥‥‥‥‥‥‥31 第五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32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32 第二节构建对外开放新优势‥‥‥‥‥‥‥‥‥‥33 第三节开创接轨上海新局面‥‥‥‥‥‥‥‥‥‥35 第六章建设现代化最佳宜居城市‥‥‥‥‥‥‥‥36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36 第二节拓展提升主城功能‥‥‥‥‥‥‥‥‥‥‥39 第三节完善城乡基础设施‥‥‥‥‥‥‥‥‥‥‥40 第四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2 第五节建设生态宜居环境‥‥‥‥‥‥‥‥‥‥‥43 第七章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发展‥‥‥‥‥‥‥‥‥45 第一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46 第二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7 第三节增强文化软实力‥‥‥‥‥‥‥‥‥‥‥‥49 第四节发展医疗卫生事业‥‥‥‥‥‥‥‥‥‥‥52 第五节加强民政福利事业‥‥‥‥‥‥‥‥‥‥‥53 第八章加强社会公共管理‥‥‥‥‥‥‥‥‥‥‥54 第一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54 第二节提升社会管理水平‥‥‥‥‥‥‥‥‥‥‥55 第三节保障社会公共安全‥‥‥‥‥‥‥‥‥‥‥57 第九章规划保障和规划实施‥‥‥‥‥‥‥‥‥‥58 第一节加大经济调节力度‥‥‥‥‥‥‥‥‥‥‥58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60“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规划(核定)
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创意设计协会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唐淑荣区政协主席副组长:赵佳琛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卢国懿区政府副区长吴会杰(常务)区政府副区长孙泽区“三化两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建平区“三化两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振秋区“三化两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房山国土分局局长翟瑞元区“三化两区”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房山公路分局局长成员:刘胜国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徐宗军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冀显江区旅游局局长、区地管处主任李博房山规划分局局长宋春福区研究室主任任正宽区市政市容委主任赵永祥区经信委主任、区园区办主任刘宝忠区农委主任曹磊区住房城乡建设委主任李立新区文委主任张海鹏区科委主任郭志族区教委主任朱仕生区商务委主任赵大栓区国资委主任邓思博区编办主任康宝和区文明办主任韩士军区综治办主任卢永春区法制办主任董瑞臣区财政局局长杨东升区人力社保局局长陈硕林区水务局局长王占勇区民政局局长孔庆远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区绿化办主任周德运区安监局局长张建国区卫生局局长顾金锁区环保局局长张福志区统计局局长路建华区体育局局长陈剑波区交通局局长李中华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王华鑫房山工商分局局长杨兆生区质监局局长张克军房山交通支队队长李立志房山消防支队队长刘金区城管大队队长杨海峰区集聚区办公室主任、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吴明新房山公安分局副局长孙丽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新闻办主任李晓梅区广电中心主任樊勇勇燕山办事处副主任各乡镇街道行政正职各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
主任:徐宗军(兼)冀显江(兼)副主任:张进海区发改委党组副书记高建波区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小组成员名单规划组组长:高建波区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规划组副组长:常建国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总规划师马晓龙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崔健北京创意设计协会副会长规划组成员:张东秀区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周湛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于云飞区旅游局综合管理科科长刘学农区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王芳区旅游局饭店管理科科长王志鸿区旅游局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赵一平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师崔岩凝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师王雪雪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师彭赛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师严莉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师田叶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师赵静北京建国慧景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规划师谢大欢北京创意设计协会副秘书长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1)第二章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4)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2)第四章旅游业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 (15)第五章发展重点 (18)第六章重点旅游项目安排 (32)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6)附件 (41)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房山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大力实施“三化两区”战略的关键时期,编制好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全局性、前瞻性部署,意义十分重大。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全文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
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
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
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
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
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
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
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
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
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
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
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
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
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第一篇: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概述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从2011年至2015年的重要发展纲领,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规划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四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提高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增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总体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加强国家治理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具体实施情况需要细化并按照设计目标逐步推进。
第二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 建设创新驱动国家,实行科技进步和创新振兴战略。
2. 打造质量优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 改革经济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化,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环境。
4.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总的来说,该规划着重推动产业升级,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同步关注社会发展,旨在促进普惠社会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福利和人生满意度。
具体措施包括: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发展。
2. 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3. 建设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 加强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行,到2015年结束。
其目的在于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制定实施计划,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和持续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实现“两个转变”,即要从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成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这包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经济增长布局等。
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来推动经济发展。
在社会方面,十二五规划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其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全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
政府还将继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社会。
此外,十二五规划还将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全民文化素质提高。
在环境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
其中,重点是深化环保制度改革,加强环境监管,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十二五规划还将加大投入,支持环保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和示范工作,强化生态保护功能,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备受污染的土地和水源等。
在教育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注重教育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政府将加大投入,改善和完善教育设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选拔,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在科技方面,十二五规划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高端技术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总而言之,十二五规划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阶段,是新时代中国梦的落脚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计划优秀范文
十二五计划优秀范文
2024年,我国正式启动“十二五”规划,建立完善未来十五年国家
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方向。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旨,十二五计划为实现
中国未来长治久安、幸福安康打下了基础。
十二五计划的原则是: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正确
发展。
它强调发展要注重均衡,注重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统一发展,加强开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实施消费增长战略,推行科技进步,支持
科学创新,把“绿色发展”推向深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社会
共同繁荣进步。
针对十二五计划,各地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并行的政策,以促进本地
区的发展。
例如,四川省特别提出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促
进人才引领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一流产业和就业环境,深化开放,将十二五计划的原则和目标落实到本地的政策实施中,从而促进当地
经济中的持续增长。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十二五计划的目标,各级政府还加强了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以减轻贫困和拥有小收入的家庭经济负担;完善政策和资金
保障,支持技术创新。
十二五规划详细内容-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201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宏观经济、城乡发展、民生保障、资源环境、政治法律等五大方面。
一、宏观经济
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该计划的首要任务。
为此,中国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等措施,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率,维护国际平衡和和谐的国内经济发展。
二、城乡发展
中国继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是加强城市经济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民生保障
中国继续加强民生保障。
其中,提高就业、促进教育、
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资源环境
中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的研究和应对,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等。
五、政治法律
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司法、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确
保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公正有效的司法制度、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
总体来说,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在各个领域
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目标是建设一个相对先进、相对富裕、相对公平、相对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带图表完整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_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附图)
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新华社发——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新华社发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图1“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新华社发第二节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专栏5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新华社发第三节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增加对县级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
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
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推动形成城乡分工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专栏3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新华社发第五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2011-201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长期发展计划,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实现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动国家实现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达到“分类指导,统筹发展”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加结构化、竞争化、创新化,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十一五增长七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要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农业,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普惠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改革发展
要落实分类指导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展多种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改革中,实行第三次产业化,改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金融改革和央行体制改革,完善税收、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实行新型城镇化,促进法治建设。
三、社会发展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人力资源,加强教育体制和体制改革,促进环境保护,保护文物。
四、国际合作
要坚持互利共赢,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加强和发展对外合作,推动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将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规划,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衢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一、加快“两个崛起”,实现科学跨越 (1)(一)发展背景 (1)(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 (8)(一)着力“优工”,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集聚区 (8)(二)着力“兴商”,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兴区 (11)(三)着力“强农”,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11)三、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3)(一)培育省际中心,打造人居环境优美生态区 (13)(二)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富裕生态家园 (15)(三)加快城乡一体的制度创新,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 (16)(四)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空间布局 (17)四、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18)(一)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保障 (19)(二)优化结构、积极平衡,强化电力能源保障 (19)(三)优化布局、衔接配套,提高综合运输效能 (20)(四)优化网络、联建共享,提高信息应用效能 (21)(五)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22)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2)(一)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 (22)(二)转变生产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 (24)(三)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24)六、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25)(一)加强文化名市建设,繁荣先进文化 (25)(二)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 (27)(三)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9)(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31)(五)发展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增进全民健康 (32)七、着力民生改善,加强社会管理 (33)(一)加强社会保障,打造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 (34)(二)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36)(三)建设“法治衢州”,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37)八、坚持互利共赢,提升经济开放水平 (38)(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强化外资利用产业导向 (38)(二)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加快“走出去”步伐 (39)(三)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39)九、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41)(一)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1)(二)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健全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42)(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3)(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44)附图:衢州市区空间发展格局示意图 (46)《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衢州市委关于制定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水利事业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根据水利工作的新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水利十二五规划,制定我县水利建设和管理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也是我局今后各项工作围绕的重点。
第一章“十一五”建设成绩一、水利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成了南京水资源规划、南京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中所承担的任务;二是结合本县实际编制完成了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永阳新城防洪规划、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十多个专项规划。
二、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水利水务工程投资6.7亿元。
主要实施了二干河综合整治、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湫湖泵站更新改造、湫湖灌区续建配套等重点水利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完成了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泵站改造、水利帮促、民办公助等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六制”,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财务审计制、竣工验收制,保证了工程、资金和人员的安全。
三、工程管理逐步规范。
逐步改变了以往重建轻管的现象,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农村河道河塘长效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小型水库管理及考核细则、堤防管理考评标准、中型水闸管理考评标准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定办法,明确责任,加强了工程的维修养护,保障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四、水环境整治深入开展。
一是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完成了县乡河道的疏浚及丘陵山区水源塘改扩建工程,并通过省级验收;三是建成了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四是铺设了护城河、秦淮河、南门河、中山河14公里的截污管网,县城污水收集率在50%以上。
五、水资源管理更加完善。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强化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大了对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水质检测率均达100%,积极推广新型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更新,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依法征收水资源费。
在全县八大行业有重点地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六、阳光行政规范高效。
一是完善和配套了地方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加强了水法规的宣传,提高了社会水法规意识,营造良好的水事氛围;三是设立对外办事窗口,公开办事程序,各项流程网上运作;四是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完成了水政大队及四个中队的规范化达标建设,积极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和执法技能竞赛,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的同时,树立了水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第二章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防洪减灾工程仍存在薄弱环节。
石臼湖护坡损毁严重,堤基存在渗漏;32座小型水库未实施除险加固;撇洪沟防洪标准偏低;县城防洪设防标准不够以及圩区排涝能力不足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大部分农村泵站和农田渠系工程老化失修,特别是抗旱站及渠道问题较多,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60%左右的中低产田水利设施配套差。
三、水环境遭到破坏。
农村、工业企业布局比较散乱,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自然水体,严重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农业面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加之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弱,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县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不理想。
中型水库水体水质也有下降趋势,总氮、总磷出现超标现象。
四、水资源相对贫乏。
尽管我县河网密布,水系贯通,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加之河塘淤积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相对贫乏。
遇干旱年份,一些地区的群众甚至饮用水困难。
五、水利投入滞后于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但目前还缺乏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地方财政配比能力有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群众自主兴办水利的氛围不强。
第三章“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二五”期间水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防洪保安全、供水保民生、治污保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着力抓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的整治以及自来水供应、城市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切实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紧紧围绕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水利协调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水利发展动力。
六、坚持现代化方向,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第四章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一、主要任务(一)防洪工程1、县骨干河道。
防洪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重点开展天生桥河、一干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石臼湖。
堤防建设和护坡提升完善工程。
3、水库。
3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4、水闸。
实施3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
(二)泵站改造工程1、重点泵站改建工程建设计划改建重点排涝泵站13座,设计流量21.77m3/s,功率1280千瓦。
2、农村小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为恢复和提高小型泵站灌溉能力,提高农村灌溉保证率,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十二五”期间计划改建农村小泵站71座,设计流量24.23m3/s,功率3823.5千瓦。
(三)丘陵山区水源工程计划改扩建丘陵山区水源塘395座,土方301.71万方,增加蓄水量739.18万方。
(四)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理念,把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改善水环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计划疏浚整治村庄河塘2071座,土方1519.45万方。
(五)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充分发挥河网水系的综合效益,按近阶段实现农村河道全面疏浚一轮,全力恢复河道原设计标准要求,计划疏浚整治县级河道疏浚县级河道2条、23.58公里、137.65万方,乡级河道46条、188.54公里、386.60万方。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小流域为单位,加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力度,通过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农田整治等措施,着力打造生态小流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十一五”期间计划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7个,治理面积达10.57万亩。
(七)圩区治理工程围绕“挡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以圩区为单元,开展圩区达标建设。
主要实施圩内、圩外河道、沟系疏浚整治,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涵闸等小型配套建筑物改造以及打造河网圩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工程内容。
计划实施万亩以上圩区治理工程5个,面积14.54万亩。
(八)灌区治理工程在完善“蓄、引、提、调”灌溉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农田灌溉渠系和配套建筑物,提高丘陵山区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主要是实施蓄水塘坝改扩建、小型灌溉站更新改造、引水河道疏浚、灌溉渠道护砌以及打造丘陵山区特征的农村水环境示范村等。
计划实施灌区治理工程3个,其中大型灌区1个,中型灌区2个。
(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服务设施农业和都市城郊型农业建设,加快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步伐,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致力于打造节水型农业,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计划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工程6个,灌溉面积1.89万亩。
(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工程按照水利部关于对大型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要求,以及《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县级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农经发[2010]410号)文件精神,计划将湫湖灌区列入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区。
(十一)水资源保护工程完成中山、方便水库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治理,控制面源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质。
(十二)节水工程完成5个市级节水型小区创建,8个省级节水型企业,7个农业省、市级节水型灌区创建。
(十三)供水及污水工程1、城区供水工程。
县自来水公司源水管改造工程。
对中山水库的取水泵站及原水管网进行扩容改造,使其取水能力可达到6~8万立方米/日,对东屏水库取水泵站及原水管网进行扩容改造,使其取水能力可达到8万立方米/日。
自来水管网建设工程。
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干、干管网更新改造步伐,解决部分地区供水水压偏低、供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形成环状供水,加强环状联络,使给水管网成为多源联合供水的高效可靠的环状供水系统,提高供水安全度和保证率。
2、县城污水处理工程。
扩建污水处理厂,新增2万吨/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日的处理规模。
城区污水收集率达80%以上。
二、重点项目(一)中小河流整治工程。
1、天生桥河段整治。
堤防加固13公里,改建涵洞7座,堤防灌浆13公里,修复两岸,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
2、一干河段整治。
防汛道路、河道清淤、堤防整治及护坡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
(二)水闸工程。
维修加固中山河闸,拆除重建天生桥闸和周家山闸,计划总投资5150万元。
(三)3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对32座小水库的涵洞、溢洪道进行翻建;新建护坡、大坝排水,导渗设施;增设管理设施。
计划总投资8950万元。
(四)污水处理。
1、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由原来的2万吨/日扩建到4万吨/日,同时提标。
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
2、截污管网延伸。
对护城河、南门河进行清淤,同时向南延伸中山河、南门河的截污管网,铺设截污管网总长7公里。
计划总投资4300万元。
第五章保障措施一、突出规划引导一是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
依据已编制的“十二五”水利规划,按照“三水统筹”的治水理念,围绕溧水县社会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编制专项规划,做好项目储备。
二是完善规划衔接协调机制。
加强水利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的衔接协调,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健全规划监督评估机制。
定期形成评估报告,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四是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规划,构建全民参与水利,投身水利的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搞好水利建设的责任,县政府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完善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建立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
做好服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动员部署,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水利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落实水利建设经费,统筹编制水利建设专项规划,报县人大、政府审议核定后,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水利建设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