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深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变革
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深化改革的设想
的 政社 合 一 、高 度集 中统 一 的集 体 经 营体 制 ,
累 的生 产 资料 和财 产 分 到各 家各 户 ,而集 体 应
赋 予 农 户相 对 独 立 的 自主经 营权 利 ,使农 户成 经 营和 管 理 的 事情 却 没 有 认 真抓 起 来 ,使 一些
为一个相对独立 的财产主体 ,从根本上再造 了 地方 出现了 “ 空壳村”的现象 ,特别是经过一 农 业 的微 观 组 织 结 构 ,这 项 变 革 主 要 有 以下 三 段 时 间的 发 展 ,家 庭 承 包 制 的局 限 性 逐 渐显 露
为基 础 的统分 结合 双层 经营 的新格 局 ,既 调动 了 改革 。它 是农 村改 革 由以前 的单 项突进 发展 到整 农户 家庭 经营 的积 极性 ,又 发挥 了集 体统一 经 营 体推 进 的必然 趋势 ,是 解决 千家 万户 小生产 与千
的优越 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万 化大 市场 的矛盾 ,引导农 民进 入 市场 的客观
个 内 容 :一 是 集 体 土 地 产 权 制 度 的 改 革 和 创 出来 ,亟需 集体 进 行 各 项 管理 和服 务 。据此 , 新 ,对 集 体 土 地 实 行 所 有 权 与 经 营 使 用 权 分 广东 省 委 、省政 府 先 后 召 开 多 次会 议 研 究 ,决
・
8 ・
( ) 二 废除农 产 品的统 购 统销 制度 。建 立多 种 要求 ,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速城乡一体
去抓 , 并明确提出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任务 ,主 体化经营新机制。这是在前三项改革基础上 ,按 要 是加强 经 营 、管 理 和协调 、服 务 。经上 下一 齐 照 市场 机制要 求 ,组织 农 产 品的生产 、加 工 和销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形式。
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社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市场调节机制,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指令性计划,这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一些资源被浪费或者被使用在了不太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域。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政府干预的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避免政府行政命令过多干预农村集体经济资源配置。
通过重新规划和调整资源配置,使得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种养结构单一、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简单的初级加工,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难以适应市场变化,这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创新农村产业组织模式,加强农村经济组织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市场的对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还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
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例如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需要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体制,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孔祥智高强来源:《理论探索》2017年第01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的生动体现。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与宏观政策变化紧密相关,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密切相连,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三个变迁阶段。
实践中,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探索出了工业化模式、后发优势模式、集腋成裘模式等不同的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也面临一系列制度瓶颈,亟需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破解集体经济主体缺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等难题,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关键词〕集体经济,家庭承包,集体产权〔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7)01-0116-07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而农村中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体现就是农村集体经济。
它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其实体是人民公社。
经过1959年、1960年、1962年的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框架。
1978年以后开始的农村改革,仅仅是在操作层面上把“队为基础”继续向下延伸到户,所有制关系并没有变化,集体经济的框架依然存在。
1982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家庭经营也是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即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的主体经济形式,是组织规模不等、经营方式不同的集体经济。
与它并存的,还有国营农场和作为辅助的家庭经济。
”“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三化”同步推进更应强化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
如此 , “ 组织起 来 ,走合作 化道路 ,提 高农业生产 经营的组
织 化 程 度 ” ,这 个 似 乎 被 淡 忘 的 发 展 理 念 ,开 始 重 新 得 到 认 识 、重 视 和 升华 。
度 ,首先应在探索农村社 区集体经济组织有效 实现形式上实现
新 突 破 ,充 分 发 挥其 对农 业 农 村 经济 发 展 的管 理 、经 营 、服 务
家 庭 承 包 经 营 制 的 确 调 动 了 广 大 农 民 的生 产 热 情 ,但 却
为关 注 的热点 、难点 、重点 问题 。大量有知识 、有文化 的农
不可避免地 导致 了土地细碎 化经营 ,在很 大程度上成为推进 水 利化 、机械 化 、标准化生产 和土地整治 、统 防统治 ,加快
改 造传统农 业 、走 中国特 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的障碍 ,促进土
地依法有序流转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构建覆盖全程 、综合配 套 、机制灵活 、保障有力 、运转高效 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在工业化 、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是一
项 重 大 而 紧迫 的战 略 任务 。提 高 现代 农 业 生产 经 营 的组 织 化 程
一
、
正本清源
继续为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 、保障 农 民基本 权益 、促进社会 和 谐 稳定发挥难以替代的作 用 ,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
起始 于上世 纪7 年代 末的农村改 革发展伟 大实践 ,为建 O
立 和 完 善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和社 会 主 义 市
村青 壮年劳 动力 外 出进城 就业 ,分散 、小规模 、兼业化农业
生产经 营模式导 致的土地 细碎化 ,利 益驱动造成 的农业生产 要素 资源持续 流向城镇 ,日趋强烈地 形成对 中国农 业发展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机制与途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机制与途径一、引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适应新时代农村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
本文将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机制与途径。
二、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目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目标是增强农民的组织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资产产权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重要一环是资产产权改革。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控制权和收益权,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合作社改革与发展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改革和发展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提高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加强组织管理,培育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方式,推动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需要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
可以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能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需要增强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等方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能力。
七、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需要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基础。
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
这一改革过程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经了多个阶段和重大变革。
第一阶段:农村改革和城市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推动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解放了农民的生产活力,开启了一个由集体经营向家庭经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此举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农民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城市集体经济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
城市集体企业实行了利润责任制,解放了企业家精神,鼓励个人和集体投资,并逐渐放宽了对外开放政策。
这些变革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后续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企业改革。
1984年,中国提出了"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发展原则,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
这包括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国有企业的运作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增加了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在这一阶段,中国还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重要里程碑,这使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阶段:深化改革与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
2003年,中国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观点,正式确立市场经济的地位。
政府开始加大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服务。
同时,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等措施,为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机制。
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逐步走向了市场经济体制。
本文将从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等角度,全面回顾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的经济体制一开始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在这个时期,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统一调配资源和安排经济活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在实际经济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等方式来制定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领域,统一安排和管理国民经济。
国有企业垄断了大部分的生产领域,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比较大,市场调节作用有限。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本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启,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我国开始逐渐放开对市场经济的限制,引入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农村改革,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束缚,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其次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了吸引外资,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经济特区和开发区,鼓励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同时,国有企业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行经营责任制,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这一阶段的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也面临着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我国进一步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发展成熟了市场经济。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趋于充分。
首先是企业改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了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和经营决策独立,市场竞争的环境逐渐形成。
其次是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了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了金融监管和监管机构的建设等,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进展与深化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进展与深化方向作者:高鸣郑庆宇来源:《改革》2022年第06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作为改革的前提条件,将保障农民权益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作为改革的关键举措,将“基层探索—充分试点—顶层设计—因地制宜”作为改革的实践路径。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此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06-0038-13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基本内容。
总体来看,我国积极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举措,使农村改革逐步推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有效带动了“三农”发展。
值得思考的是,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进展如何?过去十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改革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可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启示,丰富和完善新时代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理论体系。
围绕农村改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近年来,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深化,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将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背景分析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是在我国20世纪初开始探索的。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也得到了加快推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定位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改革,提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三、改革内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实现所有制多元化。
二是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化改革,激发组织成员的经营积极性。
三是完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四是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品牌建设,提升组织形象和影响力。
四、政策支持为了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一是加大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组织的资金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三是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评估机制,推动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五、成效评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二是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群众幸福感得到增强。
六、问题反思在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组织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二是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有待提高。
三是缺乏创新驱动,组织发展动力不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指改革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制度,实现产权分置、统一市场交易和法人治理,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
本文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1.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权属不清、界限不明。
在过去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的权属问题一直存在不明确的情况。
由于长期的集体经济体制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界限模糊,产权归属不清,往往出现土地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
2.法人治理不健全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法人治理不够健全,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利益冲突等现象。
由于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制度,导致很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农民权益受损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地方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
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干部侵吞集体资产,导致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4.财务问题突出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中,财务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财务缺乏透明、账目不清等问题,导致资金管理不善,资金流失问题突出。
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对策1. 深化产权改革,明晰产权界限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就要从源头入手,明晰产权关系和界限。
要完善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的流转制度,实行统一的土地和林地产权登记制度,强化产权保护,推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1.02•【文号】•【施行日期】2015.11.02•【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2015年11月2日)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开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
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重要路径,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特制定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对农村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农村市场体系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取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土地制度,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民的经营活力。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内容。
通过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经济活力。
3.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村市场体系改革:农村市场体系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农村产品流通,提高农村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提高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改革,农民可以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3.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闲置。
4.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革,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村科技水平,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5.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方案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方案,并就如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一、改革背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释放。
因此,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刻不容缓。
二、改革目标1.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权益和责任,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2. 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效能。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推动其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其决策水平和执行力。
3.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市场的对接。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其进一步融入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经营。
4.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通过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5.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鼓励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改革措施1.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架构。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规范其组织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经济组织的治理效能。
2.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决策制度,注重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支持。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其经济活动的资金支持,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补贴政策。
4. 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渠道。
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中国成立至今,集体经济组织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正式文件多次强调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运行机制,壮大集体经济。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多次提及农村集体组织,指出要“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增强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
”1.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不断推动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推动其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其实力逐渐得到增强,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组织数量增加。
农村集体经济的数量是其实力的直接展现,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系了其实现的强于弱。
在党和国家的改革推动下,当前我国现有的39888个行政村大部分都拥有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已经达到23万个,并且许多农村拥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已经超过2万个。
可以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表明其在新时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二是收入增加。
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与其收入呈正相关,表明收入越高,则实力越强。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的深入推动,我国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总收入已经超过4600亿元,并且相当一部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已超过400亿元。
三是成员数量增加。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加入其中,形成抱团发展的新形势,进而实现双赢的目标。
四是社会效益增加。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13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改革,共确认集体成员2亿多人,量化资产6664.7亿元,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分析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历史回顾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于历史原因,集体经济组织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二、改革进展过去几十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在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通过在宪法中确立农民集体经济的地位,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了合法性和保护。
其次,在制度层面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模和类型得到了扩大和多样化。
最后,在政策层面上,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制度的推广,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发展成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保障。
其次,集体经济组织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集体经济组织还为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然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其次,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速度较慢,无法适应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最后,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五、改革方向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采取以下方向。
首先,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和程序,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
其次,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最后,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促进农民的组织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近年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一、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个时候,在国家的支持下,一些农村集体组织开始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社或农村企业,以解决农民的务农问题。
这些合作社或企业发展得很快,成为当时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政策逐渐放开,农村集体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从过去的“包产到户”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产、供、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民参与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开始涉足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等多个领域。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新型农村金融等,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最后,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农村电商、农村信用社、农民互助组等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这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涌现,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二、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革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在新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不断调整和变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农业生产虽然一直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城乡融合的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需要逐渐向非农领域转变。
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发展更多的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需要进行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管理和依法经营等。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国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成为了当下热门话题。
这种新型模式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那么,什么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他的优势又在哪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是指将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机制创新和操作流程上的改进,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而特点则是强调市场导向和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此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有以下的优点:1.利用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地域等产业特色,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特点,实行分工。
2.鼓励农民集体自主经营和民主管理,更好地满足农民需求。
3.通过政府引导,逐渐将小农户集成为经济主体,提高了集体经济的规模化和集中度。
4.增强了集体组织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为农民群体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
5.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掘农业资源和优势,开发农业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并增加了农村地区的收入。
以上就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优点,但是在具体运营和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集体经济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融资难题等。
总的来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是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发展新路径。
在实践中,政府应加强组织与管理,对新型经济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小农户的经济规模小,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综合能力,限制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逐步发展集体经济并发挥其潜力。
加强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推广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在全国实现全面推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及其成员的历史考察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及其成员的历史考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及其成员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话题,通过对其历史的深入考察,可以更好的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农民,他们通过集体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社会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承担了农村基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公社制度逐渐暴露出来的弊端和不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开始逐渐扩大,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农民,还有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等。
这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旧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了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也逐渐向着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可以自由地选择加入或退出,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不断涌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开始注重提高成员的素质和技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化的要求。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和成员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与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农民自愿参加的,在法律框架下依法成立并管理的经济组织。
它的存在旨在加强农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1. 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如农田流转、种养殖业合作社等,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整合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 保护农民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维护农民权益。
例如,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福利。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合作社经营等方式,集体经济组织促进了农村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1. 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未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2.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能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
这包括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拓宽农民的参与渠道,提高农民的管理能力和经济素质,推动农民自治的进程。
3. 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新时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0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 性
促进农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整合资 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 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面临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城市和其他行业,农村集体经济的资 金投入仍然不足,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效益。
人才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地区工作和生 活,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
土地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土地成本不断攀升,给农村集体经济 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土地政策的限制,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获得 足够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发展。
技术进步
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 断深化,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
挑战
资金短缺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资 金短缺的问题,筹资渠道有限 ,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
人才匮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 人才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人 才流失严重,缺乏专业技术和经 营管理人才。
市场竞争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促进农 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实现。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深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变革王 振 莫建备 随着市场的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及其组织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具体表现在:对于农家的农业经营,集体所能提供的服务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农业的生产过程,以至农家的小生产与需求的大市场这对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对于集体经营的乡镇企业,先天就有的制度弊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以至乡镇集体企业一进入改制阶段,许多地方很快就选择了民营化这一比较彻底的改制方案,导致集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明显今不如昔。
农村集体经济及其组织将走向何方,在研究者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要把目前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组织合并起来,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另一方则认为把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整合起来,其难度是很大的,即使实现了组织上的整合,其实际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应该着重于培育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逐步替代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今后的改革方向进行展望。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特征及其制度背景 时至今日,农村微观层面的改革并没有完全改变农村集体经济其经济性与社区性合一的组织结构,也没有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完全独立于政府的合作经济组织。
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既有创新之处,又有历史的延续。
具体来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以下三大行为特征。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同一个“社区共同体”,其行为具有多元化的目标。
微观层面的变革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演变为一个具有“社区共同体”性质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①,之所以称其为“社区共同体”,是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同一个大家庭,拥有社区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集体财产所有权,并且要为社区内的成员提供各种经营服务,还要把谋取社区成员的就业机会和福利最大化列为重要的组织目标;而农家则是这一大家庭中的基本成员,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同时要对集体尽义务,也享有集体经营的权益。
正是有了这样的特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可能单单履行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还必须兼顾社会组织的职能,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目标必然是多元的。
在经济目标方面,它要尽可能地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以此提高社区成员的经济收益和福利水平。
80年代初期以来集体经济组织对非农业的投资热情,正是其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不仅为社区成员直接提供了新的收入机会,还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形式为社区成员间接提供经济收入。
根据1998年的农家家计调查资料,全国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从集体企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为138元②。
在社会目标—16—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方面,由于政企没有分离,加上国家需要基层组织更多地承担起向农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品的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把社会福利、社会治安,甚至小城镇建设等纳入其工作目标中去。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虽然对内需要兼顾社会性目标,对外却明显表现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倾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职能并不影响它对利润的追求。
因为这些社会职能是内生的,而且为了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职能,需要以经济收益为基本条件。
即使是关于政社合一的问题,其存在的制度基础在于政府需要借助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和组织体系完成本来应有政府履行的职责,如向农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等。
这些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的职责也同样需要以经济收益为基本条件。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到,为什么产权不明,政社不分的乡镇集体企业从人民公社时代起就已经表现出内在的发展动力。
为什么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它还能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并与国有企业的艰难处境形成明显的对比。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最大化行为的有效性进一步可以在理论上得到阐述。
从产权分析的角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是一种模糊产权,但在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由于许多交易行为具有潜在的非法性和巨大的交易成本,这就使模糊产权成为一种投资者和经营者更加愿意选择的,相对有效率的,从而具有积极意义的制度安排③。
因为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取决于交易费用;而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都会有一种产权制度是最佳选择,但这种产权制度未必是界定清晰的私有产权制度。
从政社或政企关系分析的角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非农业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与基层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
因为乡镇村政府处于政府等级系统的最低位置,带有明显独立的利益,而且只考虑自己所属社区的利益,加上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企业还是乡镇村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两者利益紧密相连,乡镇村政府也就直接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保护者与促进者。
与此相反,国有企业虽然也是政企不分,但作为实际掌握所有权的国家,要考虑较多的利益和目标,这些要与企业所追求的利益与目标完全达到一致,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代理国家来管理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并不与个别企业的利益直接相连,即使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由于还受到其他政府管理部门的制约,往往存在着促进企业积极性不足的状况④。
第三,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是模糊的,作为拥有集体资产控制权的集体经济组织本身,或代理人有其自己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行为不一定完全符合全体社区成员的利益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追求组织利益,虽然在大的方面是为了增加社区成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福利水平,但在现实中到处可以看到利用资产控制权索取剩余的事实。
最典型的事例是在一部分地区,由“村提留”和“乡统筹”形成了农民负担问题;再一个事例是把集体经营收入的较大部分分配于组织本身的运转与管理人员的个人收益分配方面。
集体经济组织更大程度上充当的是代理人的角色,但在产权模糊的制度背景下,必然会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并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中与社区成员的利益形成矛盾。
已经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内部存在着效率损失的必然,只是由于其对外表现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并构筑了市场竞争型的企业机制,在市场结构中取得的效率优势足以抵消的效率损失,才使得它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了较大的扩展。
二、市场深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挑战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不断向完全的市场经济方向迈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面临的外部—17—环境变化,其主线就是从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向完全的市场经济的转换。
一是市场竞争从不完全的格局向相对完全的格局转换。
90年代是引入和培育市场竞争的时期,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进入市场竞争领域,因此竞争更多只是体现在乡镇企业之间,乃至区域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
但进入90年代以后,外资企业的大举进入、城市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国有企业的积极转制,加上乡镇企业本身面广量大,这样除了金融、电信、汽车、钢铁与石化等少数几个行业,其他行业的竞争几乎都是极其充分,非常激烈,以至各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都呈现出不断下跌的走势。
二是市场需求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换。
90年代中期以来有利于乡镇企业投资扩张的短缺经济状况全面结束,大部分生产领域,尤其是传统行业相继出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整个宏观经济更是面临通货紧缩的难题。
即使是国外市场,经过近十年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已经出现出口饱和的现象,而且由于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今后的扩张也是有限的。
三是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的能力大大下降,市场对资金的配置功能得到强化。
1995年开始实施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强化了国有银行对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关心,使其转变为一个以商业利益为目标,注重信用成本与资金安全回收的金融机构。
这一改革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即通过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行为实现信用资金分配的市场化,消除信用资金分配中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制度根源。
四是地区间劳动力流动不断扩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向完全的市场化方向迈进。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推断,外出打工的农民自1995年以来基本维持在3600万人的水平,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1%左右⑤。
同时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方针,许多城市也都具体提出了向劳动力市场全面过渡的实施步骤。
比如上海已基本放开企业的用工,并且计划在2000年时全面撤消留有计划经济痕迹的再就业中心,让劳动者的就业、转岗全部实行市场化。
五是中小企业的私营化进程加快,具备完全竞争型机制的私营企业是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竞争能力。
90年代以来不仅私营经济发展迅猛,而且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其中对于乡镇集体企业,大部分小规模的企业已基本完成私营化的改制。
在市场机制逐步得到完善的趋势下,私营企业已越来越显示出内在的竞争能力,并且对还未改制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面对这样的环境变化,传统经济体制下生成、发展起来的各类经济组织势必面临各种新的挑战。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下降,投资、经营非农业的能力弱化。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来自农村外部和农村内部两方面的竞争压力。
从农村外部因素看,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向农村开放,使农村相对封闭的要素市场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不得不选择开放的路径,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近些年农村的劳动力与资金都出现了集中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面对开放的竞争性市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动员机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与城市部门的资源分配竞争中处于下风,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与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或者可以说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消化农村剩余的资金与劳动力,致使这些生产要素只能流向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
从农村内部看,90年代以来农村私营经济发—18—展迅速,并与集体经济争夺有限的农村资金。
1997年时农村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7724万人,总量明显超过乡镇集体企业;总产值是46056.5亿元,已略微超过乡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原值6887.7亿元,相当于乡镇集体企业的55%⑥。
这两种内外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不可能象以往那样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有的资源动员机制为乡镇集体企业积聚所需的资金;而且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地处农村、技术、信息、运输等先天性不足更加成为瓶颈因素,投资、经营非农业的能力已大大今不如昔。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模糊的产权正变成最大的制约因素,其低效率的一面已越来越明显。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政社合一”体制所能提供的保护效果也随之减弱,而且模糊的产权结构也不再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
农村私营企业的迅速成长,以及集体企业的投资与从业人员不断萎缩已经给予了很好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