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0, 8(6), 1097-1101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0.86179“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张国辉,杨启良*,武亮,王铭明,张祖莲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20年11月9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17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3日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依托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开展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完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教学、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教学改革措施。
同时构建多样性与过程性考核机制,实现教考分离,过程性与多样性考核方式包括期中考试成绩、课堂笔记成绩、积分条成绩、分组讨论成绩等。
实施结果表明该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措施总体成效显著,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课堂活跃度大幅提高,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学生评价与认可度较好。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改革,考核创新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First-Class CourseGuohui Zhang, Qiliang Yang*, Liang Wu, Mingming Wang, Zulian Zha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Nov. 9th, 2020; accepted: Dec. 17th, 2020; published: Dec. 23rd, 2020*通讯作者。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第 6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 月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e o ̄ a n d Pr a  ̄i c e o f Co n t e mp o r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V0 I . 6 No . 1 J a n .2 0 1 4
令、 法规 的运用 , 需 要学 生 能 了解 各种 规 范 、 法规 。三是 实 践性 强。该 课程 涉及 大量 具体 工程 的新 技术 、 新 材料 和新方 法等 , 而学生普遍缺乏 工程实 践经验 , 所 以对讲授
的重要 基础设 施 , 我 国历来 重视 农 田水 利建 设 J 。2 0 1 1
工、 运行 、 管理等 具体 环节有 更加深 刻 的认识 , 使学 生 能 巩固所 学 的专 业知 识 , 提高发 现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但 由于受种种原 因的 限制 , 目前 该课 程教 学质 量还 不 能 够达到预期 目的。 因此 , 需 要对 灌溉 排水 工程 学课 程进
学主持的干旱 区膜下滴灌农 田盐 分调控 与微咸 水利用 技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灌溉工程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灌溉工程领域的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进行探索和改革。
一、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之前,首先需要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进行重新设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灌溉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技术课程,如智能灌溉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等。
可以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技术内容。
还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等,促进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
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等,加强对新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用能力。
四、实践环节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参观调研、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新技术的魅力和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评估机制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时,还需要健全完善的评估机制。
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领域,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灌溉工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
在灌溉工程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对灌溉工程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带动整个学科的提升和发展;三是为灌溉工程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通过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为行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灌溉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灌溉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对于推动灌溉工程的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灌溉工程新技术的研究可以促进灌溉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资源。
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灌溉工程新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工程实践水平,促进学生对灌溉工程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灌溉工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研究教学改革的目的,旨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灌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灌溉工程新技术概述灌溉工程新技术是指在灌溉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灌溉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为灌溉工程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所涉及的方面,以及改革的意义和挑战。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传统的《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行业趋势了解较少。
一些学校开始积极探索《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设置的创新,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
对于课程的设置,可以引入与该领域相关的最新技术,例如智能灌溉技术、无人机在灌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灌溉系统中的应用等。
通过设置这些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在灌溉领域的应用情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也可以引入跨学科的知识,比如与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领域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可以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还可以引入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企业、进行科研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践环节的安排较少。
一些学校开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真实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当前,灌溉工程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和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如何提高灌溉效率和节约用水便成为了主要研究方向。
因此,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对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通过开展《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合作,全面提升专业人才的质量和能力。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并掌握相关技能和操作方法。
同时,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 引进新课程内容灌溉工程技术与其他学科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应在课程设计中增加跨学科的内容。
例如,在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课程教学改革应加强校企合作。
可以与灌溉工程相关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也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加强与灌溉工程相关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价值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灌溉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方法,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实用价值,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推进学科交叉合作灌溉工程技术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如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农业科技等。
教学改革可以推进学科交叉合作,促进不同领域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
3. 促进灌溉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促进灌溉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推动其向高效、节约、环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引言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新工科理念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针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建设意义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简单工程案例的分析,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建设意义重大。
新工科背景下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探索方式: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合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参与到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和工程项目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程评价的改进在课程评价上,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和实际操作评价的方式,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程度。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灌溉工程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灌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因此,在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将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应该根据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授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时,应该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灌溉设备及其原理2.数据化灌溉管理系统3.灌溉工程监测技术4.灌溉自动化技术6.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灌溉工程新技术有一个覆盖面广、深度适当的了解,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探索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变非常重要。
在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田间技能实训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其中,实验教学和田间技能实训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灌溉工程涉及到很多机械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应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课程中加入实验教学和田间技能实训,能够让学生亲手操作并了解仪器设备,更好地理解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实验和实训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新技术,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在课程中要不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同时,要开设相关专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和应用。
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
总之,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介绍“新工科”教育理念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主线、以实践为重心,培养具有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理念。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项目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1.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传统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掌握相关技能。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理论学习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基于“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可以探索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即通过引入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现实中的灌溉排水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仅涉及到工程学知识,还涉及到土壤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基于“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可以探索跨学科融合式的教学模式。
即在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中,不仅教授工程知识,还需引入土壤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灌溉排水工程学知识。
3. 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在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设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际创新项目的开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来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创业的风险和机遇,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变得尤为重要。
在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实践性实验、野外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灌溉工程新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灌溉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灌溉工程新技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对于如何进行《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是十分必要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课程现状分析在我国的灌溉工程专业中,《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虽然被列入了课程设置,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操作,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跟上最新的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
存在着一定的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氛围不活跃等问题。
二、教学改革方向针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开展实践教学、跟踪新技术发展动态、改革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学习氛围。
1. 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在《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尽可能地将实际的灌溉工程案例引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真实的工程项目,还应该加入一些新兴的技术理论,如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等,使课程内容能够更贴近实际,更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趋势。
2. 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在实践操作中得到验证,那将难以真正掌握和应用。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如开展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实验课程、参观相关的工程项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 跟踪新技术发展动态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关注和跟踪最新的技术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所教授的知识是最新、最实用的,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不足,这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PBL(问题导向的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学习,较为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一、问题与挑战传统的农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停留在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层面,缺乏对最新科技和工程应用的深入了解。
2. 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农业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缺乏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的机会。
3. 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更新: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案例,以丰富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环节设置:设置针对灌溉排水工程实际应用的实验课程和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锻炼其工程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等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通过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和工程项目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模式的评估与优化在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通过课程考试、学术论文、工程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评价、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课程的覆盖面、教学内容的深度、实践环节的有效性等方面。
3. 教学模式的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践环节等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迅速推进,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农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少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一大热点。
本文将就《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课程背景《灌溉工程新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各种灌溉工程中新兴的技术和方法。
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灌溉工程的基本概念、灌溉工程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原理、灌溉水源的获取和利用、灌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灌溉工程新技术》,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现代灌溉工程的前沿技术,了解目前灌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应用趋势。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由于灌溉工程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运用。
对于《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针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教学改革:1. 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灌溉工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因此我们可以将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设置为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通过走出课堂,学生们可以亲自感受和实践灌溉工程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比如自动化灌溉系统、微灌技术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应用新技术。
可以通过分析一些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项目设计和方案研究,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入前沿技术和学术研究成果:灌溉工程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会涌现出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其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灌溉排水工程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需要更加贴近实践、注重创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教育领域开始倡导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基于“新工科”理念来进行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新工科”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灌溉排水工程作为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亟待更新和改进。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点独立、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
通过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教学模式设计,可以更好地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是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通过案例分析与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实际应用情况。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经验,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推动灌溉排水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新工科”理念介绍“新工科”理念是近年来教育界逐渐兴起的一个概念,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灌溉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灌溉工程专业人才,我校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索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提高《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一、课程背景《灌溉工程新技术》是灌溉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一门面向灌溉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灌溉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涵盖了灌溉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灌溉水质和水量的控制、灌溉设备的选择和维护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灌溉工程技术,提高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改革目标针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不够贴合实际、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等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改革目标:1. 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引入最新的灌溉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3. 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4. 加强课程评估,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更新课程内容针对灌溉工程领域技术不断更新的特点,我们及时更新了《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引入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我们邀请了一些业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作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灌溉工程技术。
2.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们增加了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和田间实习,进行灌溉工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3. 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教师,他们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灌溉工程领域也出现了诸多创新和新技术。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可以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
原有课程内容主要注重传统的灌溉技术,并未涉及到较新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实践。
我们可以添加关于新技术的内容,如遥感技术在灌溉中的应用、智能灌溉系统、水资源管理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于一些已有的技术,可以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工程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们还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观察不同类型灌溉工程的现状和实际运行情况,并进行现场操作和实验。
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来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等,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完成一些实际工程项目,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教师的讲授和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应该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将其融入到课程中,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灌溉工程专业人才。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灌溉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技术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农业灌溉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新和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对于这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使课程更加实用,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实践训练的内容和环节。
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实地考察、调查、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增加课程的前沿性这个时代,从业者对前沿技术的需求很高。
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跟进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成果,及时将其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进行讲解。
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强化课程的系统性灌溉工程的体系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课程的系统性,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内容。
四、提高课程的互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单向授课,学生被动接受。
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在《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中,也可以适当引入互动式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课堂的客体。
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借助网络、图书馆、课外实践等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和拓宽知识视野。
同时,也需要督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的讲义制度,确保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提高实践性、加强前沿性、强化系统性、增强互动性、激发自主性等方面。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改革——评《灌溉排水工程学》
作者简介:牛蔓,女,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辅导员,讲师。
Co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51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改革
——评《灌溉排水工程学》 牛 蔓1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39)
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 项重大任务,这是我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 活的远景目标。农业的命脉是水,利用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农 田水分状况、地区水情,指导农业水资源管理,对利用好农业水资源及其重 要。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理念 重大改革,是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高校课程 思政教育既有一般性内容,又有重点内容,根据学科门类要求还要有特色内 容,如何将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需要深入的探索并获取其 改革途径,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思政教育融汇其中。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农田水利摘要为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针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0引言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农田水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各种工程及管理措施来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及其地区的水利条件,介于工程学与农学之间,属于农业工程学科范畴。
该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消除水旱灾害,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①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抽象、难度大,为此,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1.1教学形式灌溉排水工程学是高校针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常规教学方式多为一师一课程”的教学,固然对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如果采用多教师多阶段授课的接力棒式教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及授课特点分章节,分重点讲解,更能充分展现不同教师对所授章节的知识精华和独到见解,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科研积累,教学结合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分章节讲解既有效地减轻教师全过程备课压力,又可用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式准备阶段性教学的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双重解压。
1.2教学方法1.2.1采取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灌溉排水工程是一门通过揭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及作物耗水机理,进而服务农业灌排实践的专业课程。
传统教学方法一一黑板+粉笔,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按照教学设计开展讲解,学生也可以紧跟教师思路,思考和笔记,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
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创新,②同时由于该课程中涉及众多复杂公式、图表及工程应用习题,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会浪费大量的板书时间,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相应的授课内容及信息量势必受到影响。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灌溉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索《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传统的《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案例和最新的技术应用。
我们需要从实践案例和最新的技术应用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施的改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往往缺乏对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条件。
我们需要改善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室和模拟实训场地,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队伍往往缺乏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灌溉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作者:肖让张永玲王程李园叶含春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0期
摘要为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针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农田水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各种工程及管理措施来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及其地区的水利条件,介于工程学与农学之间,属于农业工程学科范畴。
该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消除水旱灾害,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①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抽象、难度大,为此,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1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1 教学形式
灌溉排水工程学是高校针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常规教学方式多为“一师一课程”的教学,固然对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如果采用多教师多阶段授课的接力棒式教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及授课特点分章节,分重点讲解,更能充分展现不同教师对所授章节的知识精华和独到见解,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科研积累,教学结合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分章节讲解既有效地减轻教师全过程备课压力,又可用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式准备阶段性教学的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双重解压。
1.2 教学方法
1.2.1 采取以传统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灌溉排水工程是一门通过揭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及作物耗水机理,进而服务农业灌排实践的专业课程。
传统教学方法——黑板+粉笔,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按照教学设计开展讲解,学生也可以紧跟教师思路,思考和笔记,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
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缺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创新,②同时由于该课程中涉及众多复杂公式、图表及工程应用习题,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会浪费大量的板书时间,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相应的授课内容及信息量势必受到影响。
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教学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加强对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及每道习题解析过程的讲解,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授课效果。
1.2.2 采用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及动力
(1)方法多样,活跃课堂。
对于本科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③为了增加课堂气氛,可以采取“问题讨论式”的教学形式,即:将问题分配下去,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等到下节课时同学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辅导讲解,从而使授课内容目标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学生生源地为教研对象,拓展学生知识面。
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同时在各地区的运用又很广,各地区所实施的灌溉、排水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特点,以某些大型工程为指引,由学生讲解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如果了解不够,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使学生能更加了解家乡的农业水利状况,从而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紧密结合实用软件教学,增强授课效果。
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可采用部分课堂讲授,部分由学生借助相关软件动手完成,例如灌溉制度内容的讲解,可将内容分成两部分讲解,一部分讲解计算,另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运用图解法作出作物的灌溉制度,教师对学生完成情(下转第145页)(上接第138页)况进行讲解和点评,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2.1 加强课程实验教学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实施,安排学生进行水分入渗、含水率测定、土壤容重测定等具体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掌握该课程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为后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2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由于高校总的教学学时的限制,专业课学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加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基本上都在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开设,而且每门专业课基本都有课程设计,多的操作办法是课程结束就开始课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课程设计质量难于保证,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
建议一是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暑假进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集思广益,有兴趣并愿意去做课程设计;利用暑假,学生能更好地支配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上课所学知识完善课程任务,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二是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灌排工程案例进行设计,使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适应工程需要的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
建议采用多评项、分阶段的汇总考核方式。
多评项即包括出勤率、上课的配合情况、课堂小测试、考试、实习等多项综合考虑按比例分配,使最后的考核占的比例尽量缩小;分阶段主要针对出勤率及课堂小测试方面在教学中与多讲师授课相结合的分阶段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
在课堂上采用“现学现考”的方式。
即在每节课后剩余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对当堂课程中的重点进行测试,并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明个人信息,这样也省去了课前出勤率的统计,在另一方面又可检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通过测试看出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这种方法还有效地帮助学生抓重点理思路,以及侧向地督促学生注重课堂时间,争取达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的效果。
这样综合长期的评价考核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以考核为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4 结语
人才培养应始终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④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只有紧密结合该课程特点,以及授课对象层次,合理采用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定办法,才能真正实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DZGZY09022)
注释
①王孟雪,于立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 34):21558-21559.
②吴小红,吴铭.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制定高校教学改革措施[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72-77.
③徐冬梅.“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10(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