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总复习之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总复习之断句+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 曷、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如 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
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 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 然、纵、纵使、向使、假 使、苟、故、是故、则、 然则、或、况、而况、且、 若夫、至于、至若、于是、 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
2、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 嗟乎、呜呼、噫、嘻等,前后都 要断。例如: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类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 不复可知矣。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
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 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 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 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 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 自然之理也。
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 说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 君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 罢了。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 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 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 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呵。
足道哉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 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 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 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 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 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 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 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 把安陵君当作忠诚老实的人,所以 不加注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

2011年高考 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

2011年高考 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

③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 语气词,如:也、矣、乎、哉、为、与(欤)、 耳(尔)、邪(耶)、焉,常用在句末,它们 的后面一般要断句。 ④“以、于、为、则”等连词、介词等 经常出现在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则”有时放在句首,它的前面需要断 句。) ⑤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 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所连接的词或短语,作 句子的成分,而且连接得很紧密,一般在其前 后不断句。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 在其前面要断句。
文言文阅读断句 今年江西高考语文新增了文言文断句的考 试内容,采用的是客观题的形式。断句是文言 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要大体上读懂 原文,才有可能正确断句。“题型示例”选的 是《尹文子·大道上》上的一段,《伊文子》 一书是先秦论法术和刑名的书。由此似乎可以 推测“断句”考查会用先秦诸子的材料,根据 《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中“回归教 材”“导向读书”的原则,复习迎考应在《论 语》《孟子》中做做文章,借助这两本书中的 例子,归纳一些断句的基本方法。
③观察虚词 虚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尤其在一些 语气词的后面,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文言 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①“夫、惟、盖、凡、初、窃、请、敬” 等发语词、副词等,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句。 ②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 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 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 大多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一般 要断句。
译文: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 (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 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 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 “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 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 “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 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 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

2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参考答案】(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唇也 // 唇亡则齿寒 // 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楚矣 // 且救赵 / 高义也 // 却秦师 /显名也 //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 /过矣。

【评分标准】①//为必断处,对7处得5分,对6处得4分,对5处得3分,对4处得2分,对3处得1分,对1-2处不得分。

②/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③“救赵”后断句,“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1分。

④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为5分为止。

【参考译文一】 (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

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助,齐王不答应。

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

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

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

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参考译文二/断句部分】 对齐国和楚国来说,赵国是抵御秦国入侵的屏障,就像是嘴唇对牙齿那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

今天秦国灭亡赵国,将来祸患势必降临到齐国和楚国了。

况且,救助赵国是一件高尚的义举;打败秦国的军队,又能显扬赵国的威名。

现在您不致力于这样的事件,而吝惜自己的粮食,这样来制定国家策略,就是错误的。

【试题简析】 断句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和对文意的大致的了解。

这次的断句题,考察的内容涉及了考生非常熟悉的成语“唇亡齿寒”,文段浅显,((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语文】2011年高三一轮专题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4节 断句和翻译

【语文】2011年高三一轮专题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第4节 断句和翻译

课堂精讲精练
(3)句式翻译要恰当。文言文 句式翻译要恰当。 句式翻译要恰当 有些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结构、 有些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结构、 特殊的词法等, 特殊的词法等,肯定会在要求 翻译的句子中悄悄出现, 翻译的句子中悄悄出现,题干 中不会指明, 中不会指明,选肢中隐含着赋 分点, 分点,那就要用现代汉语恰当 地表现出来。还要知道, 地表现出来。还要知道,句式 的选用常常都和情感的表达关 系密切, 系密切,翻译时不要忽略了这 一因素。 一因素。
课堂精讲精练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 句中标志词: 句中标志词 则等连词。 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 句尾标志词 语气词: ①语气词:者、也、矣、哉、 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欤、 邪等 复音虚词:而已、奈何、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 矣哉、云尔、云云等。 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 对话标志词: 对话标志词 谓等。 言、道、白、对、谓等。
课前欢乐时光
苏轼题西湖孤山某亭联 苏轼在西湖孤山的某亭上题写了这样一 幅楹联: 幅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 好好奇奇。 好好奇奇。 这副楹联有哪些读法?请读读试试。 这副楹联有哪些读法?请读读试试。 答案:可以倒读: 答案:可以倒读:秀秀明明处处山山 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可以隔字顺读:水山处明秀, 可以隔字顺读:水山处明秀,水山处明 晴雨时好奇,晴雨时好奇。 秀;晴雨时好奇,晴雨时好奇。
课堂精讲精练
地传达出古人所展示的“存在状况” 地传达出古人所展示的“存在状况”和“思维过 一般说来, 程”。一般说来,评卷判分会在要求翻译的句子 中确定几个实词作为“采分点” 中确定几个实词作为“采分点”,只通顺地译出 大意而这几个实词译不准, 大意而这几个实词译不准,是不可能得到理想分 数的。备考时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 数的。备考时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些,要考虑 准确”中应包含“恰到好处”的因子。 “准确”中应包含“恰到好处”的因子。比如把 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 译为 译为“ “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译为“距 离今天修墓而埋葬(在这里 在这里)”,应该说是准确的, 离今天修墓而埋葬 在这里 ,应该说是准确的, 但不能说译得恰到好处。如果译成“ 但不能说译得恰到好处。如果译成“距离今天修 墓而安葬(在这里 在这里)”,两相比较,会觉得后面的好, 墓而安葬 在这里 ,两相比较,会觉得后面的好, 也就是把“ 译为“安葬”比译为“埋葬” 也就是把“葬”译为“安葬”比译为“埋葬”更 符合句意的“ 符合句意的“神”。

2011届语文高考三轮复习优秀教案《文言文断句讲解》

2011届语文高考三轮复习优秀教案《文言文断句讲解》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必须常实践。
文言文断句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 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 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 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 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 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 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08北京】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 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 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 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 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说林上》
【07北京】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找名词(代词) 找虚词 找动词 找言词
【找名词--代词】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
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句中】“以、于、为、而、则、也、者”等连词
【固定句式】
无乃 „„乎/欤 何 „„为/焉 孰与„„ 奈何 至若/至于/若夫 何 „„ 之有 得无„„ 乎/耶 如„„何 是故/是以 向使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011年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2011年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1.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 句首虚词: 至若、若夫、 初、唯、斯、今、盍、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 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 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虚词: 2.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 用于陈述句末尾; )、邪 )、乎 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 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 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句中虚词: 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 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曰”后冒(:),“哉”后叹(!)。 后冒( 后叹(!)。 (!) ”“盖 在句首 “夫”“盖”大多在句首, ”“而 一般在中间 “于”“而”一般在中间。 ”“乎 经常表疑问(?) (?), “耶”“乎”经常表疑问(?), ”“耳 后面加圆圈(。) “矣”“耳”后面加圆圈(。) ”“者 常常表停顿 停顿, “也”“者”常常表停顿, 或句( 或逗( 酌情看。 或句(。)或逗(,)酌情看。
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 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就犹如牙齿有 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 了嘴唇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 冷了。今天灭了赵国, 冷了。今天灭了赵国,明天忧患就会波及齐 国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 国楚国了。况且解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 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名声。 退却秦国军队,是显赫的名声。不努力干这 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 种事情,反而吝啬自己国家的粮食,为国家 考虑的人(指国君),错误啊! ),错误啊 考虑的人(指国君),错误啊!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 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
高考语文古文断句口诀有多种版本,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版本: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后晓声律,方法技巧勤练习。

这个口诀主要强调了古文断句的几个关键点:首先要熟读精思,理解文段内容大意;其次要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同时要注意抓住对话标志和常用虚词等规律;还要掌握习惯句式和固定结构等;最后要注意词性词义和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及修辞提供的条件等。

当然,具体的古文断句方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在做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段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断句。

同时,也要注意打牢基础和培养语感,多读经典古文,勤加练习,才能提高古文断句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怎样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怎样断句

文言文怎样断句一、问题描述:常见的文言文断句有哪些?如何断句?二、复习范围文言文断句是高考必考内容,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三、方法指引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其中,“湖阳公主”“帝”“朝臣”是名词,“湖阳公主”的谓语是“新寡”,“帝”的谓语是“共论”,“朝臣”是“共论”的宾语,“微观”是最后一个句子的谓语,“其意”是“微观”的宾语。

于是断句便是“湖阳公主新寡 / 帝与共论朝臣 / 微观其意”。

2.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断句与翻译

断句与翻译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复习知能演练场文言复习专题第三讲断句与翻译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文字断句: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答案: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参考译文]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

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

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

2008至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教师版)

2008至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教师版)

2008至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教师版)(2011年重庆卷)1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解析:标点: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

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翻译: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

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

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

(10年重庆卷)1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

(3分)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予时也。

(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11、(1)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2009重庆卷)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用斜线(/)断句(2分):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008重庆卷)(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答案: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依据意群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不能只靠标点符号,还需要按照意群来断句。

意群是一组有意义的词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当一个意群结束时,就可以断句。

要注意,一个长句子可能有多个意群,需要细心分析才能正确断句。

2. 依据语法和修辞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还需要考虑语法和修辞等因素。

例如,修辞手法中的对仗、排比、反复等也会影响断句。

此外,助动词、连词等语法词汇也需要注意断句。

3. 看懂整句话意并了解古时候的表达方式
在断句之前,我们必须要看懂整句话意。

而且在阅读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古时候的表达方式。

例如,“足下”代指“你”、“朕”代指皇帝等。

只有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准确地断句。

4. 多读多练多思考
最后,断句也需要多读多练多思考。

通过多读一些古代文献,多练习断句技巧,多思考其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等,才能更加熟练地达到断句的标准。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题【含答案】

文言断句题——通文意、抓标志,当“断”则“断”构建解答文言断句题的知识体系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一)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边练边悟1.(2013·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2011级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2011级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4、国 初 有 乔 山 人 者 善 弹 琴 精 于 指/法 尝 得 异/ 人 传 授/每 于断 国初 有乔山人者 善弹琴 精于指 林 荒 楚间一再鼓 之凄禽寒鹘 法 /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楚间 相 和 悲 鸣/ 后 游郢楚 于 旅 中/ 独 /一再鼓之 凄禽寒鶻 /相和悲鸣 后 奏 洞 庭/ 之 曲邻媪闻之咨/ 嗟 惋 游郢楚 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媼 叹 既/ 阕 曰吾抱 此半 生/不 谓遇 闻之 咨嗟惋叹 /既闋 /曰 吾抱此半 知 音 于 此 地 款 扉 扣/ 之 媪曰吾 生 /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扣之 / 夫 存/ 日 以弹絮 为 业 今 客/鼓 此 媼曰 吾夫存日 /以弹絮为业 今客 酷 类/ 其 声耳 鼓此 酷类其声耳 /
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 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 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 家。‛孔夫子回答他说:‚管仲帮齐桓 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老百姓直到 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没管仲, 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了! 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一般 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默默 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准 呢!‛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臵。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 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 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 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 事 寡 败 矣。
彻/ 曾 不 汝若 心孀 之妻 固弱 固子 不/ 虽 我 之 死 /若 有孀 子妻 存弱 焉子 / 可 彻 曾 不 子 又 生 孙 /有 孙子 又存 生焉 子/ 虽 我 之 死 子 子 又 有 子 /又 子生 又子 有子 孙又 / 又 生 孙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孙 孙 无 穷 匮 也。

文言文断句复习

文言文断句复习

文言文复习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处断句。(5分) 【参考答案】 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去/竟不与资/ 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访之果然。 【参考译文】 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借贷资金。一天外出,有一个少年跟随在 富翁的马后,问他,也是向富翁借做生意的本钱的。富翁答应了。少年到 了富翁家里,正好看见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就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 富翁拒绝了他的请求,最终没有借给他钱。有人问富翁为什么不借钱给 他,富翁说:“这个人肯定喜好赌博,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练的 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查访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
了解考纲,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合作学习,共试牛刀 精致导练,真题提升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复习
(三)断句方法 7.察反复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 法。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 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 次反复,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复习
了解考纲,明确目标
了解考纲,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合作学习,共试牛刀 精致导练,真题提升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文言文断句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断句一: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断句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文言文复习
了解考纲,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合作学习,共试牛刀 精致导练,真题提升 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复习
精致导练,真题提升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2011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断句 ppt

2011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断句 ppt

墨子生平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墨子(约公元前468-公元前 468 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376),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记载: 孟子荀卿列传》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 墨翟,宋之大夫(今商丘人)。 墨翟,宋之大夫(今商丘人)。 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 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者、小私有 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 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相爱, 交相利” 非攻” 尚贤” 《墨子》 交相利”、“非攻”、“尚贤”、 墨子》现存五十 三篇, 尚同” 节用” “尚同”、“节用”等,提出认 三篇,其中有墨子 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 自作的, 识客观事物应以“有本之者、有 自作的,有弟子所 原之者、有用之者” 原之者、有用之者”作为判断是 记的墨子讲学辞和 语录, 语录,其中也有后 非取舍的标准。 非取舍的标准。 期墨家的作品。 期墨家的作品。
断句的方法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 和现代汉语一样,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 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 时往往用全称, 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例如《赤壁之战》 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 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 ”“肃 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
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 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 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 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 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 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2 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故 曰 教 学 相 长 也。 (节选自《学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则事寡败矣。
例5: 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尔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贵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何 也
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 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 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家, 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 ‚管仲帮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 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没管 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 了!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 一般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 默默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 准呢!‛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臵。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 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 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4、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 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 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文言断句题已经成为一道热门题目。那么, 文言文断句有哪些规律可循?应该从哪些地方 入手?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读懂文意。
在这里,句读的正确与文意的通畅互为表 里。文意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 文意自然通畅。
例1 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 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 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 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 不 能 去 因 面 峰 北 寺 作 草 堂。
(选自《白居易· 草堂记》)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 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 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 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老而无 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 例11:老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寡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 此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此 四 者 /天 下 之穷 而 无 告 者 也。 四 者 天 下 之穷 而 无 告 者 也。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 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 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 /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例9、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 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 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 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 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 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 例8、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 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 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 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 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 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 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 变脸色。 改 容。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
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
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北寺/作草堂。 文言断句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是一种“一巧拨千斤”的考查方式。但是,
我们只有读懂大意,才能按照文言文表达的
习惯准确断句。
完成这道题,我们如果单纯以某些固定 程式(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曰”字后多 要停顿等)作为标志,而忽略断句的主要依 据是理解文意,显然不妥。必须以读懂语句 为根本,才可能断对。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
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
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
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
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
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
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 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 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 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文言断句练习
1子 桓 又 公 到 其 匹 沟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霸 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今 受其 赐 微 管 仲 吾 被 髡 左衽 矣 岂 匹 夫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渎 而 莫 之 知也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 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 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 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 (独)。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 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⑶察反复,定句读 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 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其本心。
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 例10: 为了宫室的华丽却去做这件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 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 心 本性。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 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 句末语气词 : “者、也、矣、欤、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 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当时,这位 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 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 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 主观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 “ 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 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 约定了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对第一句,有同学这样断:虽有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从语感上看要考虑文 意的通畅。
例3、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 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 书而读之。(凿壁偷光)
例6: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 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 陷 大 泽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