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二.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三.《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四、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被动句
• • • • • • 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受制于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省略句
• • • • • • • • •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的宾语 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的宾语 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的宾语、谓语动词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省略主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介词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省略介词 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

• • • • • • • • • • 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杀鸡焉用牛刀 ——疑问代词,怎么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

• • • • • • • • 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臣死且不避 ——连词,尚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并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连词,况且
•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 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 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 ,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 •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 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 的通称。
• 附:《忠义的力量》(见《创新思维》267页)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复习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复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检测高一语文备课组 20 年10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何厌之有( ) 4.失其所与,不知( )5.秦伯说,与郑人盟( ) 6.日以尽矣()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8.今日往而不反者( )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10.燕王拜送于庭( )11.图穷而匕首见( ) 12.秦王还柱而走( )13.卒起不意( ) 14.成五采( )15.距关,毋内诸侯( ) 16.张良出,要项伯( )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19.令将军与臣有郤( )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古今异义1、且贰于楚也古义:今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3、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4、共其乏困古义:今义: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今义: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今义: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今义:8、约为婚姻古义:今义: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今义: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今义:12、而听细说古义:今义: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今义:1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今义:17、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今义:19、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今义:20、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之公从之:许之:将焉取之:子犯请击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辍耕之垄上:以其无礼于晋:越国以鄙远: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不武: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侧其盾以撞:3、夫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将焉取之:5、其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6、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7、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8、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具鸡黍:9、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10、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11、军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12、谢乃令张良留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然不自意:其意常在沛公也: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14、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15、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愿举国为内臣:16、胜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时无声胜有声:四、词类活用1.名次作状语规律:名词+动词,名词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已”同“矣”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秦伯说 (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 “要”通“邀” )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 “蚤”通“早” )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坐”通“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 招待过客 ) 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以困来丹古:走投无路。

今:。

6、樊将仰天太息流涕曰古:眼泪。

今: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曰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物古:礼品。

今:。

9、郎中兵,皆殿下古:廷的侍。

今: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于,好美。

古:指崤山以地区。

今:指山省。

11、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故。

今:程度副,很不一般。

12、将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入寿古:敬酒。

今:寿。

15、而听,欲有功之人古:小人的言。

今:地述。

16、婚姻古:儿女家今:婚的事或者因婚而主生的夫妻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活用型并解其含1、之武退秦 ( 退,使用法,使⋯⋯撤兵。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高一的文言文知识点不知道大家都学了多少,有没有进行总结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①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②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⑤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⑥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⑦愿足下更虑之古义:重新,改变今义:更加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一只手臂今义:袒护一方⑨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中医⑩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二)【词类活用】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作状,用匣子②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③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认为…迟⑤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知道,禀告⑥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像畚箕一样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作名,信物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三)【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 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2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数词的意动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若合一契一起其致一也一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2倒装句①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②定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省略句众人列坐于其次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六、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七、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实词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山川相缪通“缭”,环绕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三、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①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②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③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④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哀吾生之须臾凌万顷之茫然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与子之所共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它们;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 介词,在;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4.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呢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5.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疑问句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代慧空禅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代华山洞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作“那”, “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代游客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四、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③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五、特殊句式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倒装句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五、文言固定句式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中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 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1 第二单元 文言文知识总结

1、文学常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左丘明(鲁国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三传之一(另两传《公羊传》、《谷梁传》记事为纲,时间为序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大小事◎《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刘向(汉代国别体历史著作议论和叙事散文文史地位颇高◎《鸿门宴》《史记》司马迁(西汉纪传体历史著作本纪(帝王、表(历史事件、书(历代朝章国典、世家(诸侯、列传(帝王和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在史学和文学大有成就2、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已”通“矣”,语气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共”通“供”,供应、供给◎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厌”通”餍“,满足◎秦伯说[秦伯高兴了]“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知”通“智”,明智◎秦王必说见臣[.秦王一定很高兴见到我]“说”通“悦”,高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通“返”,回来◎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决”通“诀”,告别、辞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奉”通“捧”,两手捧着◎秦武阳色变振恐[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振”通“震”,害怕◎图穷而匕首见[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秦王还柱而走[秦王绕着柱子跑]“还”通“环”,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萃”通“猝”,突然◎距关,毋内诸侯[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张良出去,邀请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蚤”通“早”,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郤”通“隙”,隔阂、嫌怨◎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坐”通“座”,座位◎置之坐上。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备课时间:2012-9-18 主备教师:赵海波备课组长签字:班级:姓名:一、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及解释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今日往而不反者()请辞决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色变振恐()图穷而匕见()秦王还柱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古今异义词1.《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行李之往来。

古义:今义: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亦去之古义:今义:2.《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将军岂有意乎古义:今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义;左右乃曰古义:今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今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今义: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今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3.《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今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将军战河北古义:今义:臣战河南古义:今义:庄则入为寿古义:今义: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今义:约为婚姻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越国以鄙远()(5)邻之厚,君之薄也()(6)既东封郑()(7)若不阙秦()(8)阙秦以利晋()(9)共其乏困()(10)与郑人盟()(11)唯君图之()(12)夜缒而出()(13)朝济而夕设版焉()2.《荆轲刺秦王》(1)樊於期乃前曰()(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4)皆白衣冠以送之()(5)使使以闻大王()(6)乃朝服,设九宾()(7)群臣怪之()(8)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9)进兵北.略地()(10)其人居远.()(11)发尽上.指冠()(12)箕.踞以骂曰()3.《鸿门宴》(1)沛公军霸上。

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四、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判
五、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六、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谓(动)
介词
── ──
宾 宾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 突出强调宾语。 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二 动 词 的 活 用
.
.
•1. 名词。 •2. 使动用法。 •3.为动用法
四 数 词 用 作 动 词
.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 ①用“……者,……也”表判断。 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也”表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判断。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被动句主要形式:
一、用介词“于” 表被动。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三、用“为”“为„„所„„”表被动。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五、动词本身表被动。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
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
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以”“于”构成的
介词结构居多。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例如: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名词、代词
名词、代词
动词
三 形 容 词 的 活 用 .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 名词。 •2. 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文言文)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0.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 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 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2 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4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26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 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 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 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 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 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 )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自我校对1.厌餍满足 2.知智明智,聪明,读zhì 3.以已已经 4.陵凌凌辱5.振震震慑6.奉捧捧着7.卒猝仓促,突然,读cù8.还环绕9.要邀邀请10.倍背背叛11.蚤早早12.郤隙隔阂、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7)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自我校对(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2)①把……作为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出使的人(4)不得志,走投无路(5)可以用(它)来(6)袒露一只臂膀(7)不回头(8)宫廷的侍卫(9)意外的变故(10)①黄河以北②黄河以南(11)……的原因(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焉用亡郑以陪.()邻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唯.()君图.()之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7.失其所与.()8.以.()乱易.()整,不武9.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0.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1.若属..()皆且为所虏1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13.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4.拔剑切而啖.()之1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6.故.()遣.()将守关者17.坐须臾..(),沛公起如.()厕18.今闻购.()将军之首1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0.图穷.()而匕首见21.愿大王少假借.()之22.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自我校对1.增加;2.渡河 /防御工事;3.……之后/延伸、扩张;4.句首语气词:希望 /考虑;5.戍守 /于是;6.没有/达到 /依靠;7.结交、亲附;8.用 /改变;9.合力;10.料想;11.你们这些人;12.揭开;13.瞪眼 /竖起 /眼眶;14.吃;15.都是“尽”的意思;16.特意 /派遣;17.一会儿 /往,去;18.用重金收买。

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必修一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1.夜缒.而出,见秦伯2.焉用亡郑以陪.邻3.且君尝为.秦君赐矣4.又欲肆.其西封5.因.人之力而敝之6.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7.臣左手把.其袖8.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9.持千金之资币.物10.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3)乃令张良留谢。

(《鸿门宴》)2.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2)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4)吾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3.私(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2)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荆轲刺秦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胜①shèng(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shēng(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5.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2)中江举.帆。

(《赤壁之战》)(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6)杀人如不能举.。

(《鸿门宴》)二、文言虚词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1)今急而.求子(《烛之武退秦师》)(2)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3)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4)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5)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6)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其(1)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2)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断其.左股(《荆轲刺秦王》)3.与(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2)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3)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4.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高中文言文知识(重点)

高中文言文知识(重点)

高中语文文言知识(必修一至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7)名词的使动用法。

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4、一词多义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4)邻之厚,君之薄也(5)失其所与,不知2.疑问句(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3.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一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尽完好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讲解《春秋》而作,因此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别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尽地记述了春秋期间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 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详细 ( 字数近二十万,超出《春秋》本文十倍) 。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写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行考。

最先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写,始命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擅长谈论和叙事,文笔流利,生动开朗,在我国散文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有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传记”五部分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单是一部相当齐备的古代史册,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了然《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专业资料整理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共,通“供”,供应、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秦伯说(“说”通“悦”,快乐)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理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快乐,喜爱。

今天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辞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惧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现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忽然。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览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览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览烛之武退秦师一、掌握重要实词(1)且贰于楚(从属二主)(2)辞曰:“臣之壮也……”(推辞)(3)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4)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渡过)(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延伸,扩张)(6)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8)失其所与。

(结交,亲附)(9)唯君图之。

(考虑)(10)亦去之。

(离开、撤离)二、掌握重要虚词(1)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尚且)(4)是寡人之过也。

(这)(5)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6)郑既知亡矣。

(已经)(7)焉用亡郑以陪邻?(何)(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哪里)(9)因人之力而敝之。

(依靠)(9)吾其还也。

(还是,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10)之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 行李之往来。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辍耕之垄上。

(动词,往,到。

)☐顷之,烟炎张天。

(衬音助词,无义。

)三、识记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矣)(2)共其乏困。

(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4)失其所与,不知。

(智)(5)夫晋,何厌之有?(餍)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3)既东封郑(“东”为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为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阙秦以利晋。

(使动用法,使……受侵损)五、特殊句式(1)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3)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

】六、古今异义词(1)以为东道主。

(把……当作)(2)行李之往来。

(出使的人)(3)无能为也(不能)七、重点语句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倘若灭掉郑国而对您有好处,怎敢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一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3.《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置之坐上。

(“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三、古今异义词1.《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2.《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3.《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2.《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词活用为动词。

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

3.《鸿门宴》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吾得兄事之。

(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动词)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使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名词作状语,抄小路)五、文言句式1《烛之武退秦师》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

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2.《荆轲刺秦王》1、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被动。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表被动。

)4、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6、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

)8、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

)9、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宾语前置)3.《鸿门宴》倒装句: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具告以事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六、一词多义《烛之武退秦师》1、鄙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鄙陋2、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如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副词,似乎,好像3、封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4、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则名微而寡众形容词,微小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5、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6、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7、焉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8、其君知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共其乏困代词,代使者失其所与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鸿门宴》1、幸①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亏③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2、辞①卮酒安足辞推辞②未辞也告辞、告别③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3、斗①玉斗一双酒器②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④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4、军沛公军霸上驻扎为击破沛公军军队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5、奉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6、属吾属今为之虏矣类,群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司命之所属也掌管7、如杀人如不能举动词,唯恐沛公起如厕动词,前往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如今人方为刀俎助词无义8、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故幸来告良所以两狼并驱如故原来扶苏以数谏故缘故9、胜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胜友如云有才智的,高明的10、为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当皆且为所虏介词,被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呢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对待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动词,谋划11、之珍宝尽有之代词,代珍宝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往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的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无义12、因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着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因副词,于是,就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凭借13、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去新陈代谢动词,替换,去掉闭门谢客动词,谢绝14、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然而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项王默然不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荆轲刺秦王》1、诚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帝感其诚名词,诚心,诚意2、见秦王必说见臣动词,召见,接见乃遂私见樊於期动词,会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相当于“被”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动词,看见,见到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3、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形容词,走投无路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动词,完结,尽穷原竟委动词,追究到底4、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荆轲顾笑舞阳动词,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难道,反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5、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6、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相当于“用”日以尽矣副词,已经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箕踞以骂曰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7、乃乃遂私见樊於期连词,于是乃今得闻教副词,才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然,却8、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准备,打点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嘉为先言语秦王曰介词,替6、重要句子翻译训练《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2、是寡人之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