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1黄河源-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2017-2018年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源》获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黄河源》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5.学习三——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黄河源的美: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一会儿又在半山腰里游荡。
山上的羊群裹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真难分辨出哪是羊群,哪是白云。
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河源的美丽风光。
2.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师相机指导。
(1)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
(2)在第四自然段中“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泉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把碧绿的草坡点缀得十分鲜艳。
”想一想,那些像珍珠一样可爱的小水泡,你不觉得很美吗?还有泉边那些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么美的地方是不是很令人向往?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去体会。
(3)另一个重点句子“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请联系上下文,“啊!”包含了哪些情感?看看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赞叹:“啊!……”指名补充完整。
欣赏课文插图:这就是黄河的源头,作者是怎样去亲身感受的呢?学生自由读本段,谈文字体会。
(4)最后一自然段“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2. 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描述黄河的流域特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2.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
三、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地图、相关资料等教学工具;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黄河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运用PPT和地图,详细讲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和全长。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6.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知识点测试评价:通过随堂测试或课后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黄河源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当地的河流、湖泊,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河流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举办水资源知识竞赛、制作节水宣传海报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知道黄河上游的特点,如曲折、海拔高、流速快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黄河的流向和流经的省份;(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上游的特点;(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黄河上游的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提高保护黄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2)黄河上游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黄河上游的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2. 查阅相关资料;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2)学生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上游的特点;(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总结黄河上游的特点,如曲折、海拔高、流速快等;(2)讲解黄河上游特点对流域的影响,如水能资源丰富、洪水频发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河上游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黄河上游的特点及其对流域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黄河源地图,标注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3. 思考黄河保护的意义,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注入的海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黄河上游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对黄河保护意识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黄河源》教案设计
《黄河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省份以及流域面积等信息;(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生态特点;(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黄河流域的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2)提高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源头的位置及特点;2. 黄河流经的省份及其地理分布;3.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4. 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5. 黄河流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黄河流经的省份及流域面积;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地理分布、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2.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黄河流经省份的地理分布;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5. 运用前瞻性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黄河源头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3. 合作探讨:分析黄河流经省份的地理分布,探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影响;5. 小组讨论:探讨黄河流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提出改进措施;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黄河源头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对黄河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的了解;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的认识;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影响的掌握程度。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课时一:通过图片了解黄河源头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源头地理。
2.通过图片学习黄河源头地貌、动植物和气候。
3.理解黄河对早期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黄河源头地图。
2.黄河源头气候、地貌、动植物的图片。
3.教师准备的讲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黄河源头地图,让学生知道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省,再向学生提问:我们今天要登上黄河的发源地,去看看黄河源头长什么样子呢?2. 学习给学生展示黄河源头的气候、地貌、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黄河源头的环境,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图片,找出其中黄河源头的环境特点。
然后辅以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黄河源头。
3. 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黄河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黄河有哪些方面的影响?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再次强调黄河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源头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黄河所处的环境,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讲解,尤其是分组讨论时,需要认真观察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想法,指导学生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回答。
课时二:黄河源头的传说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源头的地理文化。
2.讲述黄河源头的传说故事。
3.形成对黄河源头的文化认知和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1.黄河源头地图。
2.黄河源头传说故事相关的图片。
3.课前准备的讲义和音频。
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打开课件,并在听音乐的同时欣赏黄河源头的风景和图片。
2.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印象和观感,学生发表见解,并在互动中进一步热爱黄河。
3. 播放音频播放黄河源头的传说故事的音频,让学生认真听故事,同时老师应该逐一讲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源头的文化和传统。
黄河源教案 -完整版教学设计
11、黄河源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的读音、书写。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黄河源头的景色之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奇景的迷恋之情。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
5、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黄河源以及黄河的了解,黄河的汇聚过程象征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和资料的收集理解黄河源头景色的奇特。
2 、感受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黄河源头奇景的迷恋之情。
学前准备:收集有关黄河源头和黄河的相关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再次欣赏黄河,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说说吗?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师: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预设:壮观、雄伟、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师:是呀,黄河就是这样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十分壮观,作者看到的黄河源头后,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显示“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
点读句子,适机评价。
板书:奇景山高坡缓迷恋二、自由朗读3——6自然段,解读文本,体会情感。
1 、随机教学。
出示语句“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A、黄河源的有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B、出示填空,练习说话:原以为令人向往的黄河源____________,没想到竟是这般_________。
为什么一块石头竟成了万里黄河第一桥呢?多么不可思议呀,万里黄河的第一桥居然在我手中诞生了。
这种“趣”到哪里还能找得到?或许只有这黄河源头了。
第3自然段教学:抓住泉“细”的特点,感受黄河源头泉形成的奇景,并通过描写体会到作者此时的感受“有趣”。
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滔天波浪,可现在眼前看到的河道却是——黄河有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可是黄河源头却是——我们领略了黄河“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的雄壮风采,却万万没想到眼前的黄河源头——2、第4自然段教学:在学生感受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构图,感受此时景物的奇和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黄河源》描绘了作者在寻找黄河源头过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黄河源头景色的神往与迷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一教师寄语: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让我们追随作者寻找黄河源头的脚步,去了解黄河源的奇景,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的喜爱。
教学目标:1、我学会10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我能了解黄河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我会学习、品析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有趣”、“清澈”、“值得纪念” 。
教学难点:我能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知识链接:黄河全长 5464千米,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
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源头一带方圆百多千米,有一百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我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我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全文的表达顺序。
3、学习1—4自然段,我能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课前预习: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会听写。
2、搜集黄河源头的相关资料。
(图片、诗歌、歌曲、优美的描写句段等)方法指导:1、在抄写本课生字后,可以选择组内成员或家长报听写、自己默写生字多种方式督促自己掌握本课生字。
2、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
3、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4、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要学会通过读懂自然段或抓关键段来理清全文的表达顺序。
5、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请学会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关键词语。
学会准确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言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
2.掌握黄河的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
3.了解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4.学会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教学重点1.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
2.黄河的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1.黄河的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从哪些省份流过?2.黄河的主要流域有哪些?学习(15分钟)1.学生翻阅教材P1课文,跟随课文朗读。
2.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3.教师讲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重点强调黄河的经济、农业和文化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地图或网络资源进行小组讨论,确定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并用文字总结。
第二课时:黄河的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发源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发源地的地理特征有哪些?学习(15分钟)1.学生回顾教材P1课文,了解黄河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
2.教师讲解黄河发源地的地理特征,如海拔高度、山脉形状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黄河发源地及河源的地理特征,并用文字描述。
第三课时: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2.黄河发源地有哪些文化遗产?学习(15分钟)1.学生回顾教材P1课文,了解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2.教师讲解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如高山草甸、古老村寨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描述黄河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并用文字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六、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P1课文,复习黄河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流域。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源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程是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内容为《黄河源》一文的教学。
本文以介绍黄河源为主要内容,通过本文的阅读,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和由此所带来的一些风景和文化。
2. 学生对象本课程适合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基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旅游常识和对于中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
3. 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了解黄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让学生通过本文阅读,掌握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通过表述和发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精读本文,准备好教材和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如视频、图片、PPT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一些相关问题,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首先,教师应该通过一些预热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地理知识,或者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后面的学习。
步骤二:朗读和理解文本在导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朗读本文,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步骤三:探究文化内涵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你认为黄河对中国文化有哪些贡献?步骤四:学生展示和交流在探究完文化内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或班级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来加深他们对于文章和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在教学结束前,需要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点,或者直接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回顾,以便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小学语文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河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河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连绵不断的群山,奔腾不息的江河,一望无际的草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今天,我们就走近黄河,去领略黄河源头的美景。
(课件)
大家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呢?(课件)能用诗句吟诵一下吗?(九曲、、、、、、、)。
下面我们就通过画面直观的感受一下黄河的气势。
了解了黄河,我们再了解下黄河源吧。
源是什么意思呢?(课件)。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1黄河源_鄂教版
黄河源教学内容11 黄河源学情分析对黄河缺乏了解,环保意识不强三维目标1、会认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3、重点学习课文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体会它的“有趣”、“晶莹”、“值得纪念”。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法五环式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等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资料2.自学生字词3.课文写了什么内容?4.找出不懂的地方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预习导入质疑问难走近黄河源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欣赏它之后,留下了赞歌。
你们都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有名的诗句?板书:黄河补充诗句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多少豪情万丈的赤子,到黄河的源头去一览清流奔涌,一泻千里,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快事。
板书:黄河源在古人的心目中,象黄河这样伟大的河流,一定是来自神圣的地方补充相关资料汇报交流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个人完善整体感知走进黄河源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jùn huǎn biàn qúā险峻缓慢分辨水渠啊liáo bì zhuì chè liàn云雾缭绕碧绿点缀清澈迷恋注意读音:缭、恋边音。
还有缀、澈翘舌。
字形:峻—俊—骏辨—辩—辫撤—澈—辙师:刚才,我们已经走近黄河源,读了课文《黄河源》,你有哪些感受?师:是啊,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了,就让我们走进它,走进高山上这块奇异的盆地,来到有水的黄河源,欣赏黄河源的迷人的景色吧!找找让你心动的句子,并且想一想,这些句子为什么能打动你?(或者:黄河源哪些景色让你迷恋?)点拨相机指导朗读自由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朗读辨析交流认真默读课文1至5自然段勾圈点画,在书上批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11黄河源 鄂教版
《黄河源》教案教学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使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2 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美丽的环境,体会作者对黄河源的喜爱及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重点理解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
)教学难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板书“黄河”。
看到黄河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或文字?学生发言。
2、补充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到那令作者神往、迷恋的黄河源头去看看吧!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一句来写的?出示句子,齐读。
2、“竟”换词。
从这个字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再读,从哪里感受到黄河源头的有趣?划出相关的句子。
3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1)一股泉水越来越细,河道竟像我们小时侯在渠边挖的小水沟,一块块小石头就像摆在棋盘上的棋子。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
CAI:奔腾的黄河。
将黄河和黄河源进行比较,有什么体会?师:谁也无法将眼前的黄河源与“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等词联系起来,令人惊奇之余又是那么趣味怏然。
指导朗读。
2)我不禁跳下马来,找了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把“不禁”换个词。
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呢?“第一桥”为何加引号?为何将用一块石头搭的桥称为“第一桥”?师:居然用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这种趣到哪里去找呢?恐怕只有这黄河源头了。
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兴奋)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欣赏吧!1、指名朗读第4段,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并作批注。
2、交流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
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学习第5自然段1、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作者不禁发出“啊”的感叹。
出示句子,抓感叹号、问号体会作者的感情。
2、CAI出示黄河源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源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学习拓展,关注黄河的命运
师:我顺着小溪,向远处望去,好像看到水越汇越多,
越流越大,(流过)草地,(绕过)高山,(越过)平原,终
于(汇成)奔腾的黄河,行程五千多千米,(流入)大海。
师:同样都是水流,为什么要用上这些不同的词语?
“流”指溪水、空气慢慢移动,“绕过”是不走最直接的
路,改由较远的路过去。
青藏高原山势高,黄河源头的水不
可能沿着高山的走势,必须绕开它。
其间水流在壮大,从平
原越过,(跨过,跳过),经过扎陵湖、鄂陵湖,一路接纳众
多水流,最后,汇合成气势磅礴的黄河水。
从小溪流——湖
水——滔滔河水——大海,水势越来越大,依走势而定,一
路欢歌,读起来有气势。
不能换词,用词准确。
指导有感情齐读。
师:读着句子,你心里有怎样的感悟?
提示:重点学习写法,用词的准确性,按顺序观察描写,
在描写所见的景物特征的同时,将所思、所感相结合,字里
行间真切流露出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背诵喜爱的部分。
师:在学习课文“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
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时,我们体会到作者无
比地喜爱中夹杂一丝忧虑,后又被深深的民族骄傲和自豪感
情所取代。
可是,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母亲河确实在流泪啊!或播
放黄河的录相,或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补充资料】:
填词
讨论交流
有感情齐读
体会交流
有感情地齐读。
交流学习收获
背诵
交流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