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年轻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来研究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和人的积极性的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来源一般认为,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四门学科构成了其理论的基石,它们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
管理心理学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属于对个体心理学范畴,而且现代管理中,随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心理学的因素已显得更加重要;社会学既研究微观层面的社会互动,也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管理心理学中对于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角色知觉、群体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等内容的涉及都来源于社会学。
人类学中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帮助很大,因为近年来国际化趋势产生了管理的新问题,即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并使之整合于特定的组织文化中。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直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对同一知觉对象,人的解释是不同的。
(社会知觉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容)3.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进展很快,以后逐渐变慢。
5.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6.个性:是指个体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7.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
8.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较持久、较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倾向,其由认知,情感,与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9.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部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10.情绪劳动:指劳动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报酬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以营造出公众可以观察并接收的面部和身体上的动作表现。
1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12.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在吸引力。
包括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13.沟通:指为了设定的目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等的交流、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系统的目标的过程。
系统特点:1.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2.系统的构成存在特定的方式;3.特定系统有特定的功能;4.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宏观环境:即一般环境;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消费者支持者竞争者调解者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由:1.人是组织行为的主体 2.人是活的生产力 3.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潜能组织管理的对象对物的管理=> 涉及“人——机”关系(工程心理学)。
对人的管理=>涉及“人——人”关系(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2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3.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4.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5.关于领导心理的研究管理心理学的任务:1. 作为应用学科,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社会生产效率。
2.其次是提高组织成员的思想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为完成此任务,须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还承担着完善管理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任务。
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尤其发挥作用的是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以及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主要部分(PP30)。
管理心理学中关于个体心理部分的内容(如,个性与管理、认知与管理、组织成员的需要与动机研究等)就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的。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管理心理学中关于职工的社会认知、态度、挫折,群体凝聚力与士气、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与社会心理学有紧密联系。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X理论: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Y理论:人天生勤奋,视劳动为游戏;人为自身承诺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需要;承担责任,寻求责任;广泛存在着想象力,智慧和创造力,一般人只得到部分发挥。
超Y理论:胜任感是人各种各样需求中的主要需求;不同人取得胜任感的方式不同;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应,胜任感极可能取得;胜任感的后激励作用。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性格是表现在人们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有效性即效度,是指测验对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能测量到的程度。
可靠性即指信度,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
社会化: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
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而人的个性是指个体带厄倾向性的、本质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的一种职能,一种对每个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所要求的那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
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
社会角色不仅说明了一个人在组织系统中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他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功能和对社会的作用。
所谓角色期待,就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在组织中总是占有一定的“职位”,对于占有这个“职位”的人,人们对他总是赋予一定的期望,而人们对他所应具有的行为期望,就称为角色的期待。
角色理论:从角色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一个人的社会行为活动,在心理学中,就称为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主要包括角色的认知,角色的学习和角色的期待等内容。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1.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较稳定的组合。
2.气质∶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即人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3.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到目前为止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指可造就行和潜力。
7.知觉: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
1.知识经验知觉时人的知识经验如何,直接影响只觉得内容,准确性和速度。
2.定势定势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和预先的准备状态。
它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定势在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态度中起重要作用。
9.社会知觉:是指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对人的直觉与对动物的直觉不同。
1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由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1·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因情境和任务需要会表现出不同领导行为。
需要: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并且要求从外界获得某种资源以满足这种欲望的心理状态。
动机:动机是为使需要获得满足而支配行为表现的内心活动,功能是激发、引导、维持和调整行为实现目标。
激励: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
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一.导论1.基本问题:第一个是组织对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第二个是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史一,管理心理学的萌芽——工业管理心理学产生阶段1创始人:闵斯托伯格Hu go Munsterburge(工业管理之父)2主要成就: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3代表作《心理学和工作效率》4主要内容1尽可能有的最好工人2尽可能有的最好工作3 尽可能有的最好效率泰罗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原理》(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主要观点:1 运用观测分析法制定标准操作方法和工资定额2把供热量使用工具,设备,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化3实施有才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4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犯非法代替经验工作方法5在管理组织上实行职能制和例外原则6强调能力与工作相适二,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1创始人:梅奥2主要成就: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学说3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4核心思想:1梅奥霍桑试验得出的结果1)工人不仅是由金钱驱使的经济人2)个人的态度对决定行为的方式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3)揭示了监工对工人的士气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4)表明小团体的情绪和协作队完成组织目标和使工人感到满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有哪两种属性?管理心理学:实质上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经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梅奥的“霍桑试验”有哪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哪些新的理论观念?①照明试验:是研究照明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这个试验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人群关系比照明条件更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工效②福利试验:是确定改善福利条件与工作时间等其他条件对生产的影响。
这个试验表明,人群关系在调动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一个因素③群体试验:这个试验表明,工人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④谈话试验:这个试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的理论观念:①“经济人”——“社会人”②工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无形的组织:非正式群体④领导不仅要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按逻辑推理而行动),还须了解不合逻辑的行为(按感情而行动)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一)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情感过程①情感的一般概念:情感是人脑的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②情感和情绪的分类:情绪:激情、心境、热情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③情感的两极性: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对立的两极性,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三)意志过程:①意志的一般概念: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②意志的特征: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自觉的能动性、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意志具有对心理的调节作用、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③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密切联系、彼此渗透A、意志与认识的关系:离开认识就不会有意志行为。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03 性格特征
体现了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特 征,如诚实、勇敢、自律等。
2024/1/28
9
行为动机与激励
2024/1/28
需要理论
阐述了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满足自身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社交需要等。
动机理论
解释了人们为何会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涉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 机的探讨。
激励理论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假设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由物质层 、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构成。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等功能;对于提高组织绩效、塑造组织形象和增强 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组织文化建设包括诊断评估、规划设计、实施推广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传承组织文化需 要注重言传身教、制度保障和持续创新等方面。
职业成长。
绩效管理
通过心理分析,了解 员工工作动机和需求 ,制定激励措施,提
高员工绩效。
员工关系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处 理员工间的冲突和矛 盾,构建和谐的工作
氛围。
2024/1/28
24
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
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 为特点,了解消费者 需求和购买决策过程 ,为产品设计和营销 策略提供依据。
组织的类型
根据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行方式,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可分为简单组织、 复杂组织和巨型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
组织具有协调、整合、创新和适应等功能,能够有效地实 现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目标。
16
组织变革与发展
2024/1/28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旨在提高组织效率,促进员工满意度和组织发展。
管理心理学关注于领导力、决策、沟通、激励、团队建设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领导力是管理心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领导力包括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和激励员工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能够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创新和成长。
决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管理者需要面对各种决策,包括资源配置、员工招聘和绩效评估等。
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信息、风险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管理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这包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提供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以及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
通过激励员工,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的绩效。
团队建设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团队是组织中的基本单位,团队的有效性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建立团队合作的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这包括明确团队目标、提供支持和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决策机制。
通过有效的团队建设,管理者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组织文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管理者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这包括建立公平和透明的沟通机制、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及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贡献意见。
通过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第一节管理与心理一、管理的概述1 管理的概念管理与人类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同步,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
管理是组织与团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了解各类管理的概念。
2 管理对象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3 管理的职能管理者应该做什么?总职能: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具体职能: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4 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 实现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客观与心理规律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心理的概述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方面。
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
个性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三、心理与管理的关系1 人本管理与人的心理人本管理涉及以下内容:(1)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2)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3)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4)管理要实现人员、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改善与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目标。
以下为“知识点测评题1: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覆盖的讲义范围:{2 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原则(3)心理动力性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原则(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原则}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地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引言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了解和解释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便有效地管理和领导组织。
本文将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影响。
基本概念管理心理学关注的主要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领导与决策、团队合作和员工心理健康等。
它研究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动机、满意度、沟通、决策和冲突处理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管理心理学可以提供对组织行为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优化组织运作和员工绩效的建议和指导。
重要理论1. 受权理论受权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人们对权力和权威的反应。
受权理论认为,个体对权力的接受和支持取决于其感知到的权威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它强调领导者应该通过提供明确的目标、公平的奖惩机制和有效的沟通来建立和维护受权关系。
2.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因素。
它包括了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够将情绪应用于适当的决策和行为中。
情绪智力理论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情绪管理的能力,并倡导建立支持员工情绪健康的工作环境。
3.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和满意度取决于他们对待的公平程度。
公平理论将公平分为三个维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它强调领导者应该建立公平的制度和决策过程,并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尽量减少不公平的情况。
实际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领导力发展管理心理学为领导者提供了有效管理和领导团队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理解领导的核心能力和行为,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应对挑战、激励员工和促进组织发展。
2. 团队建设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团队建设活动,帮助提高团队协作和绩效。
了解团队成员的个体特征和行为风格,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安排任务和分配资源,以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什么?答: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2.什么是需要?答: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状态,人有生理需要,也有社会需要。
3.什么是动机?答: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原意是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4.目标管理是什么?答: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
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
5.什么是领导、领导者?答: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可以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三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
领导者应该具有技术技能、人文技能与观念技能三方面的基本条件。
6.什么是激励?答:激励就是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是管理的重要只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对激励的理论研究以内容型理论为代表,还包括行为改造型理论和综合型理论。
7.什么是正式团体?答:正式团体是为了达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所产生的。
可按其延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正式团体与暂时性正式团体。
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答: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从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5章管理心理学
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轻松、愉快、悠然自在的
情绪,另一种是有挑战性的情绪,还有一种是富有合作精神
的情绪。三种情绪虽然都对劳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具
体作用的形式却各有差异。
三、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内涵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其知、情、意相互 统一,人格健全,与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充 分发挥自身潜能,有主观幸福感。
②平衡理论
平衡理论是海德(F. Heider)于1958年提出的态度理论。海德认为,
我们的认知对象包括世界上各种人、物、事、概念等等,这些对象有的
互不相关、有的互相联结。海德将构成一体的两对象的关系,称为单元
(unit )关系,通常,人对单元中两对象的态度是趋向一致的,如喜欢某人,
则对某人的工作也很赞赏;不喜欢某人,则认为他的朋友也不是好东西。
管理心理学
第5章 态度、情绪、心理健康
理论与管理
内容纲要
态度的定义、特性、改变过程和理论 情绪劳动的内涵和特征 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态度理论的管理 基于情绪理论的管理 基于心理健康理论的管理
5.1 员工态度、情绪与心理健康原理
一、态度的定义、特性、改变过程和理论 二、情绪劳动的内涵和特征 三、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绪和劳动的关系角度,可以把情绪对劳动的作用分为积极的
和消极的两个性质不同的方面:①对劳动起消极作用的情绪。
对人的劳动起消极作用的情绪有许多表现方式,除了紧张、
焦虑以外,还有郁闷、忧愁等,这些情绪的出现,都不同程
度地对我们的劳动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②对劳动起积极作
用的情绪。对劳动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情绪多种多样,但概
2.组织承诺的内涵及提高员工组织承诺的方法 (1)组织承诺的内涵 组织承诺(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指员工
管理心理学
第一讲什么是组织: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团体。
组织的特点: 由多人组成、有特定的目标、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目标什么是管理:管理(management)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别人实现预定的目标。
组织与管理的关系:有组织就需要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有效而有意义地存在。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生存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特点:主导思想上更注重人的因素结论: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对人性的了解、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了解什么是管理心理学: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目的: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以改善组织绩效。
管理心理学的早期研究社会背景:劳资矛盾突出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H·Fayol)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M·Weber)官僚结构理论使管理学从此由经验上升为科学莉莲·吉尔布雷斯(L·M·Gilbreth,1878—1972)和《管理心理学》(1914)管理心理学的产生霍桑实验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 Theory)P471927—1932年,霍桑工厂,照明实验,“霍桑效应”人际关系理论:(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6)管理者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1949年“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s)取代了人际关系学形成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形成了“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模型:组织水平(Organization systems level):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群体水平(Groups level):群体动力、人际沟通、领导方式、人际关系……个体水平(Individual level):个性特征、知觉、学习、动机、决策……管理心理学模型的内涵:员工心理与行为会影响组织绩效反映组织绩效的变量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因变量)影响组织绩效的组织行为因素(自变量)分为三个层面:个体、群体、组织第二讲知觉与归因理论1 什么是知觉▪定义: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全)
管理心理学
实用文档
第一讲
心理与管理
实用文档
一、管理概述
1、管理的实质
让他人做事
把事情做好
话——听(不听;假听、真听) 活——干(不干;假干、肯干,苦干、巧干)
实用文档
管理就是有能力引导他人,“快 快乐乐”的去做他“应该”做的 事,甚至是他不“喜欢”做的事 。
里根说:“一个懂得运用别人能 力的人,不论他是谁,都可以当 领导者。”
性格特征
实用文档
对现实态度的特征
对己特征:谦逊、自负、自豪、自卑、 大方、羞怯;
对人(社会、集体、他人)特征:公正 、自私、诚实、虚伪、善交际、孤僻好 静、热情、冷淡;
对事(劳动|工作)特征:勤劳、懒惰、 认真负责、粗心大意、开拓创新、墨守 成规、节俭、浪费
实用文档
意志特征
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明确或盲目、独立性或 暗示性、纪律性或散漫性;
认知活动的开端与基础
分类
实用文档
A、内部感觉:
肌体感觉(内脏觉):饥、渴等,正常情 况下无感觉
平衡感觉(位置觉),又称对称感觉
运动感觉:关节肌肉感觉
B、外部感觉:
五大感觉器官——五大感觉
实用文档
①视觉: 主导感学
的行为方式。
2、分类:
生理倾向:外向/内向; 心理倾向:理智/情绪/意志; 社会倾向:
实用文档
生理倾向:
外向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注意与兴趣倾 向于外部;
内向型:富于想象、孤僻,注意与兴趣倾向于 内部世界;
社会倾向:
顺从型:易受暗示,服从权势,不善适应紧急 情况,按别人意见办事;
独立型:有坚定信念,善于独立思考,不畏难 ,遇急不慌,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管理心理学
1: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3.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心智模式在心理学上讲就是人的(3.思维模式)。
3:奖励先进要特别注意环境的(3.心理气氛)。
4:变革是指经由经验的内化与认同作用,而使(3.新行为)发生。
5:激励是指连续激发人的(2.动机)的心理过程。
6:(1.晕轮效应)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8:解冻是指(3.刺激)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或消除对旧态度或行为的支持。
9: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就越要重视(2.人的因素)。
10:再冻结是指改革后的态度与行为的整合,即获得的(1.新行为)模式成为个体之个性,形成有意义的情感关系的过程。
11:角色知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2.地位)的知觉。
12:生理需要是属于最底层次的人类的(3.基本)需要。
13:群体是一种(1.解决问题)的途径。
14:谁能掌握(1.以人为本)管理的这一真谛,谁就能在实践中取得胜利。
15:团队的目标没有成员的(2.交流与合作)是无法完成的。
1: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1.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
2: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企业的(1.劳动生产率)。
3:管理坐标图的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既关心工作,同时又关心(1.工作人员)的人。
4: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1.行为方式)。
5: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于他人的交往中,(2.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6:变革是指经由经验的内化与认同作用,而使(3.新行为)发生。
7:人的(2.精神状态)也影响人的时间知觉的长短。
8: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2.官方的)组织结构。
9:在企业中要建立(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10: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主要(1.管理职能)。
11:让职工参与变革,既可以吸取职工的智慧,又可以减少变革中的(3.思想阻力),有利于变革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激励理论的认识和应用[摘要]在当前深化企业的改革中,如何激励职工的积极性成为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如何恰当的应用激励理论、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管理人才的关键。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关键问题。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和实施适合本企业的、先进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乃至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恰当的应用激励理论、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管理人才的关键。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应用,为人力资源管理注入了“以人为本”的基调,从人文的视角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另辟了一处蹊径。
一、激励理论的四种类型1、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研究需要这个激励的基础的理论,是说明激励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它们如何激起或引发人的行为,它着重对激励的原因及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
由于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所以,研究需要的内容和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是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任务。
包括马斯罗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阿德佛ERG理论等。
2、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研究如何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激励员工行为的特殊因素。
但是,这些理论不能使人理解人们为什么选择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去完成工作目标。
这个选择问题,是由过程型激励理论来说明的。
他着重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指向和选择,说明行为怎样产生、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持下去以及如何解释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目标设置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
3、状态型激励理论如果说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中间过程来研究激励问题的话,那么状态型激励理论则是从激励的终点(相对而非绝对的)——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
状态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4、综合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是上述各种理论的概括和综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在激励中德心理过程。
二、激励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应用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管理学者一直在讨论管理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人们通常就把学习世界各国成功的管理经验,称之为国际化或与国际接轨。
但往往却忽略了本土化,忽略了与本土接轨。
从企业环境的中国特征看,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概念的性质就决定了中国企业环境的基本特点。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系统结构,客观上存在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征。
如几千年来,一些重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和集权的组织结构,尽管经历了一系列改革而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但在目前及以后较长时期,仍会对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着重大影响。
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或一味强调与西方“接轨”,而更要注重研究中国的特定环境,以此为前提,研究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三、现代管理中的激励误区目前我国企业的激励机制通常存在如下误区:1、激励措施盲目化现代管理中某些组织在激励问题上缺乏基础性的激励制度和措施,不重视常用但有效的激励方法的挖掘使用,反而对时下流行的激励理论和激励概念津津乐遭,并不顾环境因素和企业的实际生搬硬套,如时下流行的年薪制、期权等。
结果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漏洞百出,弄不好会有反作用。
其主要表现为赶潮流、盲目攀比。
2、激励制度空洞化现代管理中某些组织在员工激励问题上,虽有激励制度,但常常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激励制度执行乏力,激励措施难以实施,或者激励环节走过场,只求大面上过得去,不问细节、没有监督、没有策略、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3、激励政策统一化现代管理中某些组织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未对不同员工的需求进行具体地分析,而是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
从外部看,同一激励政策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下,会得到不同的激励结果;从企业内部看,激励至少存在两个层次,一是所有者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另一层次是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激励。
不分对象和层次的激励尤如滥施药方,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激励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现代管理中某些组织缺乏系统性的激励制度,在激励这一重要问题上,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实际操作中,常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整体性激励策略和措施,致使零散的激励制度和措施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
表现为激励缺乏(即缺乏制度设计)、激励随意(即缺乏制度化)和激励约束分离(即奖励与约束只讲一面)。
四、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
管理者应懂得,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要想激励员工,又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求,个人需要是激励的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安全需要是人最基本要求,感情和尊重的需要是中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二)、激励模式--激励方式个性化。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对于组织中不同的员工、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不同环境下的员工,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且经常变化,“激励方式个别化”是激励模式的关键。
“个别化”的重要前提是,要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
与员工进行坦率地交流,让他们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同时,需要随时关注员工需求的动态变化,变“静态激励”为“动态激励”。
当掌握员工的所思所想后,“激励”才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1、金钱激励:金钱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基本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
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任何其他鼓励性报酬,在进行金钱激励时要正确认识理解其意义。
(1)、金钱的价值不一。
相同的金钱,对不同收入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金钱总是极端重要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可从来就不那么看重。
(2)、金钱激励必须公正。
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3)、金钱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
除非员工的奖金主要是根据个人业绩来发给,否则企业尽管支付了奖金,对他们也不会有很大的激励。
2、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积极参与管理,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调动积极性,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
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还可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3、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也称软性激励,是一种低成本的点燃员工激情的激励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按照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的意愿,可以将员工分为四类,企业在管理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员工应用不同的精神激励方法。
(1)、针对高意愿、强能力型员工的情感激励法。
这类员工既有很高的工作意愿也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是企业的优秀人才和核心资产,他们大多具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对自己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正确的理解。
因此,他们通常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都比较高,比较在意工作的感受和别人的评价,比较重视企业的文化和自身的发展。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多给予正面评价。
(2)、给强意愿、低能力型员工提升能力的机会。
这类员工工作很努力,对于自己的每项工作任务都认真对待,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达不到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缺乏技能但有提高潜力的员工来说,周围人的评价会很大程度影响他们的自信,精神激励的效果远远强于物质激励。
这就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让他们的工作得到认可。
并且要建立科学的培训培养机制,真正提升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觉得在这里工作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能够找到一种归属感。
(3)、针对低意愿、低能力员工的领导行为激励法。
领导行为激励是指领导者在激励组织成员过程中,从自我做起,为组织成员做出表率。
领导者为组织成员做表率,用自己的行为激励组织成员,实际上是领导者履行职务、扩大影响力的需要。
而组织成员则往往把优秀的领导者视为精神支柱,视为组织成员的骄傲、榜样,这也正是组织成员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激励。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挥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对于低意愿、低能力的员工需要领导率先做出榜样,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员工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
(4)、针对低意愿、强能力型员工的奖励惩罚激励法。
低意愿强能力型的员工,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可以很轻松的将一件工作做好。
但是总是懒懒散散,拈轻怕重,不愿意对工作投入精力和热情,是典型的可以做不愿做的类型。
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最好的精神激励方法就是奖励惩罚激励法。
总结: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渗透和有效应用各种激励因素,造就一支思想纯洁、工作高效、学习型的优秀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和实施适合本企业的、先进的激励机制,优化企业员工品质、提高企业员工能力、改善企业员工行为,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乃至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