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功:朗读、分析、表达、感悟。
3. 完成以下两个任务:1)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2)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词吗?谁能举例几首古诗词?”2. 讲解古诗词的特点与意义:艺术性、意境深远、寄情于物、意指深远、声韵和谐、曲调婉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文化瑰宝。
3. 引入本堂课的内容——《1.古诗词三首》。
第二步:学习(3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2. 教师根据课件对每首古诗词进行讲解和解读,重点突出句意和意境。
3. 学生个人或小组读懂每篇古诗词,进行朗读,体会诗句之美,回味诗文之意。
4. 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义和表达,展开想象,通过自由朗读和研究古诗词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第三步:巩固与提高(25分钟)1. 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分小组比赛,评选出最佳组合。
2. 学生们互相评价,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提高自己的措施。
第四步: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温故知新。
2. 提醒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能力,并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教学反思】在整节课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和研究古诗词,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讲解和解读古诗词,学生们对古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在比赛环节中,学生们全情投入,为自己的组合竭尽全力,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也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古诗词的喜爱。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词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鉴赏教学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例如,展示《静夜思》的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寂静的夜晚。
2.呈现(10分钟)呈现《静夜思》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
这三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人的思想感情和诗词的深层含义还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感受古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2.难点: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原文和译文,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2.音频:准备诗词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有一个准确的发音和节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这些诗词的信息。
同时,播放诗词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词的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选入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既有深刻的意境,又有鲜明的意象,充满了诗人的激情和感性。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对于古诗文的意境、意象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也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古诗文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激情和感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大意,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
可以引用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字词量和阅读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感情方面尚需指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较为匮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抒发感情,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比较教学法: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全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抄写。
3.的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followed by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each poem. Students are then asked to read the poems agn on their own.3.操练(10分钟)a.学生齐读古诗,巩固记忆。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 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静夜思》、《春晓》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春天的生机和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诗的鉴赏和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诗文卡片、奖励贴纸等,用于课堂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课选入了三首古诗词:《静夜思》、《春晓》和《寻隐者不遇》。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深刻的意境,又富有童趣,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品味诗中的修辞手法,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意境,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感悟。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图片和相关的教学素材。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他们对诗文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逐句呈现诗文内容,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包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古诗节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古诗文朗读和背诵的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这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认识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登鹳雀楼》、《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词;2.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学习古诗词中的一些汉字、成语、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4.提高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2 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1.古诗词三首》课文的结构、内容和意义;2.《登鹳雀楼》、《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3.三首古诗词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和文化知识;4.完成相关习题和活动。
重难点:1.三首古诗词的意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2.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3.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4.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和任务。
1.3 教学过程1.3.1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图片或案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美和文化内涵。
2.学习课文教师先自己念一遍三首古诗词,然后和全班一起朗读和背诵。
然后带领学生分析三首古诗词的结构、内容和意义,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课程中学过的诗歌知识,例如对古诗文的韵律、格式、意境等进行解读和领会。
3.教学重难点重要词汇、成语和知识点的解释和讲解。
4.练习活动完成《1.古诗词三首》的相关习题和活动,例如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写作、创作等。
1.3.2 课堂案例在教学《1.古诗词三首》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许多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举个例子: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解读,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文化内涵,然后演绎表演,与其他小组互动。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韵味,同时也能够锻炼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三首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学习一些重要的汉字、成语和文化知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本节课选入了三首经典的古诗词:《春晓》、《宿建德江》、《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韵律和节奏,但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意境,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诗词卡片:打印三首诗词的文本,便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相关资料:收集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师简介诗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三首诗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春望》。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鉴赏力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
2.难点:领悟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诗词。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
4.比较法:对比分析三首诗词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教材:准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有关三位诗人的生平、诗词创作背景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标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如诗人、诗意等。
然后简要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文本,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等。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字词的含义。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绝句》和《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式优美,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古诗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纸和笔:用于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古诗。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背诵,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首古诗词:《乡村四月》、《静夜思》和《游子吟》。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创作的,描绘了乡村四月美丽的景色和农家的繁忙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通过描绘游子离家漂泊的艰辛和母亲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 能够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解释。
3. 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古诗词的内容。
2. 古诗词课本或者打印的诗词,用于学生阅读和朗读。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的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讲解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展示:使用PPT或者黑板,将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朗读: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和停顿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4. 解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5. 欣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词,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7.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设计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首古诗词的题目和关键诗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本课选编了三个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苏轼的《春日》,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欣赏法:欣赏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词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资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教材:准备《古诗词三首》的教材,供学生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要学习的three ancient poems,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登鹳雀楼》、《春日》、《石灰吟》三首诗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并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含了《春晓》、《江南春》和《蜂》三首古诗。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首古诗各有特色,《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生机勃勃的景象;《江南春》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风光;而《蜂》以蜜蜂的视角,赞美了春天的甜蜜和勤劳的蜜蜂。
这三首诗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通过诗词的学习,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习《春晓》:(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春天的美好。
(4)朗读、背诵。
3.学习《江南春》:(1)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分析诗句,解释生词,理解古诗意思。
(3)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1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内容。
2.能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4.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1 古诗词三首》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备有《1 古诗词三首》的教材。
2.准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作为辅助教学。
3.准备小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引导他们联想和猜测主题。
- 提问引导,让学生开展主题相关的讨论。
2. 学习古诗词《床前明月光》- 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 逐句解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词的内容。
3. 学习古诗词《古时月行》- 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 逐句解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古诗词的情境。
4. 学习古诗词《静夜思》- 背景介绍和作者简介。
- 逐句解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5. 综合训练- 小组合作,让学生表演古诗词,展示对诗词的理解。
- 列举与古诗词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互动探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1 古诗词三首》展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互动性强,但部分学生仍存在对古诗词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后续教学将结合学生实际,拓展古诗词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教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三首》中的《泊船瓜洲》、《江雪》、《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2. 掌握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技巧。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诗人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注释等资料,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答疑解惑。
四、讲解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句的字词意义、诗人的生平背景、意境特点等。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抒发,理解诗中的哲理。
五、练习与巩固(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 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2.能够正确朗读《1古诗三首》中的每首古诗;3.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2.理解古诗《1古诗三首》的含义;3.正确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1古诗三首》中的含义;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包含《1古诗三首》的详细内容;3.教师准备好《1古诗三首》的相关解析;4.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将学习的内容:《1古诗三首》。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是什么,为什么古诗对我们的意义如此重要。
学习1.逐句解读《1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2.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练习1.让学生反复朗读《1古诗三首》,模仿古人的吟诵方式。
2.让学生自己写一些类似的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味。
第二课时复习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1古诗三首》,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2.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古诗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分组对比不同的古诗,探讨古诗之美的多样性。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鼓励学生继续接触和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1古诗三首》;2.自行创作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在学习《1古诗三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之美,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荫。
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感觉非常有趣)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
(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
(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
)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
(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赞美春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
(《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通诗文。
(注重纠正字音)2.注意节奏。
(1)听范读。
(出示课文朗读)(2)自主练习朗读。
(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
(读注释)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
(农家忙)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理解诗意。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
指名说。
(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
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
(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
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è)”,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
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
“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
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
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
(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
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
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一齐朗读。
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
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
) 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
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
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
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
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