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案设计牛顿第二定律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教师:xxx教学时间:2022学年第二学期二o一三年五月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它基于上一节中对象运动状态的变化。
在上一节中,学生们已经能够通过反复的实验和观察,认识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物理关系。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学生自己掌握的实验规则更具说服力。
这是本节最有效的重点。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试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部分内容,目的在于加强试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的重要地位。
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
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
由于整合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使得本节成为考试的热点和必考内容。
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并且,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后继“动能”和“动量”等复杂物理过程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等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学重点1、知道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
2.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困难1、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数学表达式的得出过程和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四、学习者情况分析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分析物体上的力。
学生初步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学生们有潜在的问题: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特定的定量关系?注:学生问题不仅是打破旧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六章動量守恆定律新課標要求1.內容標準(1)探究物體彈性碰撞的一些特點。
知道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2)通過實驗,理解動量和動量守恆定律。
能用動量守恆定律定量分析一維碰撞問題。
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普遍意義。
例1 火箭的發射利用了反沖現象。
例2 收集資料,瞭解中子是怎樣發現的。
討論動量守恆定律在其中的作用。
(3)通過物理學中的守恆定律,體會自然界的和諧與統一。
2.活動建議製作“水火箭”。
新課程學習16.6 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新課標要求(一)知識與技能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運算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2.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運算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運用所學知識推導新的規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教學重點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運算式★教學難點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生雞蛋、鋪有較厚的海綿墊的白鐵桶、細線、金屬小球、橡皮筋、鐵架台等,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課時安排1 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小實驗引入新課:演示實驗1:雞蛋落地【演示】事先在一個白鐵桶的底部墊上一層海綿(不讓學生知道),讓一個雞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白鐵桶裡,事先讓學生推測一下雞蛋的“命運”,然後做這個實驗。
結果發現並沒有象學生想像的那樣嚴重:發現雞蛋不會被打破!演示實驗2:緩衝裝置的類比【演示】用細線懸掛一個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釋放後重物下落可以把細線拉斷,如果在細線上端拴一段皮筋,再從同樣的高度釋放,就不會斷了。
【讓學生在驚歎中開始新課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事例:跳遠時要跳在沙坑裡;跳高時在下落處要放海綿墊子;從高處往下跳,落地後雙腿往往要彎曲;輪船邊緣及輪渡的碼頭上都裝有橡皮輪胎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又不希望這樣,比如用鐵錘釘釘子。
动量定理教案最新4篇
动量定理教案最新4篇教学过程:篇一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教学目标:篇二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讲课教案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反冲运动与火箭3、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二、知识归纳、总结:(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碰撞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2、碰撞的分类(按机械能是否损失分类)(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为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的碰撞。
3、碰撞模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当作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物体相距恰“最近”、相距恰“最远”或恰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的关键都是“速度相等”,具体分析如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A物体以速度v去撞击静止的B物体,A、B两物体相距最近时,两物体速度必定相等,此时弹簧最短,其压缩量最大。
(2)如图所示,物体A以速度v0滑到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B上,当A在B上滑行的距离最远时,A、B相对静止,A、B两物体的速度必定相等。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的光滑弧面底部与桌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向滑块滚来,设小球不能越过滑块,则小球到达滑块上的最高点时(即小球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两物体的速度肯定相等(方向为水平向右)。
(二)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1、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碰撞,又称正碰。
2、非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碰撞。
3、散射指微观粒子的碰撞。
(三)反冲反冲运动(1)定义:原来静止的系统,当其中一部分运动时,另一部分向相反方向的运动 ,就叫做反冲运动。
(2)原理: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仍然是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或外力远远小于内力时,系统的总量守恒,这时,如果系统的一部分获得了某一方向的动量,系统的剩余部分就会在这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获得同样大小的动量。
(3)公式:若系统的初始动量为零,则动量守恒定律形式变为: 0=m 1v 1'+ m 2v 2'.此式表明,做反冲运动的两部分,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它们的速率则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篇一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开。
首先是本章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属于新课标3-5模块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知识在旧版教材中是紧接机械能之后,而在新课程教材中则是大幅后移。
但我认为动量知识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
3-5模块之前,学生接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属于经典物理,而3-5模块中其余知识则属于微观粒子内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个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结构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动量知识则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碰撞所必须的。
因此,“动量”知识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之前学习。
可见,新教材中“动量”知识除了巩固了传统意义上在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之外,还强化了在从经典过渡到量子过程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
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产中,动量定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鉴定标准。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科学探究能力。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5篇材料]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动量定理教学设计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动量定理”一节是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基础之上,以日常生活现象为依托,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抽象法,得出动量定理的实质.它是进一步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动量定理的导出,以及动量定理的应用.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习“动量定理”这一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动量,冲量基本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为此,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现象,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任务分析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②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用于变力.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②通过动量定理的定量讨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②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能够通过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利用旧知识得出新结论,是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把动量定理的导出定为本节教学重点.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以前学习过动能定理,因为动能定理不涉及方向.受动能定理的影响,他们普遍会感到动量定理的矢量性有些困难.所以把本节课难点定为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五、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事件1 通过图片,视频,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组图片.事件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视图首先想到的是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距离,没有想过同时力对物体也作用了一段时间.教师回放,让学生体会铅球的抛出过程,以及物体下落的过程确实力需要作用一段时间,此时教师提问: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候可能有些学生想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教学设计说明事件1中,笔者选取了几个力作用力相对较长的例子,与传统的碰撞,打击类例子作用时间较长的例子不同,笔者认为,采用作用时间较长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体味出力作用时间的效果,再次,笔者选取的三个例子都是初动量与末动量方向相同的例子,初学者更容易接受,综合以上两点也更容易帮助学生从实际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从而为“动量定理”的导出作准备.(2)建立模型,导出公式事件3 教师播放几副视图时,让学生近一步观察比较各个实验现象.事件4 抛铅球的过程中,推冰块的过程中,物体下落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物体都要受到合外力的用,这样可以把问题抽象为F 合作用到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上,此图可以投影到屏幕上.事件5 动量定理的导出――教师引导学生,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力F合作用必定满足牛顿第二定律,(此公式亦投影到屏幕上)再次引导学生:由运动学公式导出F合=ma.教学设计说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由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分析公式,突破难点事件6 师生共同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等式左边为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式右边第一项是物体末状态的动量,第二项是初状态的动量,即等式右面是物体动量的改变量.师生达成共识: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这样事件2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即力对时间的作用效果将导致物体动量改变.事件7 突破难点,再次回放抛铅球,推冰块,下落的物体的例子,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物体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再找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比较二者发现它们的方向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再放几个别的视图,使学生观察到与已有经验矛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时候教师再仔细的引导学生分析足球受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以及足球动量改变量的方向,发现它们也是同方向的,所以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物体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与合外力冲量的方向相同.事件8 在幻灯片上放一段生活中的场景,两只鸡蛋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一个落到海绵上,一个落到硬板上.利用做好的视频,分析鸡蛋从接触海绵到海绵压缩到最大位置,海绵的形变不断发生变化,这样大部分学生意识到鸡蛋和海绵的作用力是变力,自然得到动量定理也适用于变力,此时教师再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教学设计说明从分析动量定理公式的物理意义,到强调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以及强调动量定理使用于变力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从事件7中说明动量定理可以解决一些变力问题,事件8中又分析了碰撞过程的作用力,即作用力是变力,这样学生就自然地想到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4)动量定理的应用事件9 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当用锤子订钉子的时候,锤子的速度很小时,钉子不能进入木版,当锤子速度很大时,钉子进入木版,试用动量定理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点评.事件10 利用做好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飞机撞鸟事件,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鸟能够撞坏飞机?事件11 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是为什么.事件12 各个小组达成共识,选出代表回答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事件13 教师对学生最后讨论的结果给予点评,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事件14 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事件15 把锤子钉钉子的题目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考虑并且计算.事件16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此题,并且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事件17 让学生讨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并且说明其中的道理.事件18 教师提问学生,学生解答.教师给予肯定,提出表扬.教学设计说明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事件19 布置作业Ⅰ.质量为m的铁块在空中下落,从开始下落到沉入水底需时间是t1,物体从接触水面到沉入水底时间为t2,设物体进入水中的阻力恒为f,求物体沉入水底的速度.Ⅱ.科技小论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观察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都有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应用你学习的知识,尤其是动量定理加以分析.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教学设计说明笔者之所以设计第一个题目,因为关于动量定理的应用大多数题目都应用“外力对物体冲量的总合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而用“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相对较少,显然此题用“外力对物体冲量的总合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较为简单,即用“mgt1-ft2=mvt-mv0”因为全程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变力,不好直接求出.六、总评物理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应该根据知识的特点,采取突出重点的教学方式.由于“动量定理”是规律性教学,结合本节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教学设计中,着重突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导出公式、以及运用公式等几个探究要素;重视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七、板书设计板书、板画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停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板书写概念、规律、图、以及公式的推倒过程等.一部分为副板书,用来画草图,解答例题等.第二篇:《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最终版)《动量定理》教学设计物理组魏然丽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动量定理》。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同步学案》优秀教案
1α2α16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冲量概念。
2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式。
3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动量与动能、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自主学习】一、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_________。
物理意义: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动量的_________,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由于动量和力都是___量,所以上表达式是个______式,它不仅表示了______与______的大小关系,也表示了它们之间的______关系。
二、动量定理1、冲量:定义: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乘积叫冲量。
公式:I=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方向:冲量是矢量,恒力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______。
2、动量定理: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____________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______。
公式:Ft=_________或___________=I【典型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 的木板长L=1.4m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上端右侧静置一个质量为m=1kg 的小滑块,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8N 向右拉木板,要使小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来,求此力至少作用多长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m/2【问题思考】1、比较冲量与功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计算恒力的冲量、变力的冲量各合力的冲量。
3、举例说明人们生活中是怎样应用动量定理减小冲力的?【针对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量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且动量大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大B .冲量的方向一定跟对应的作用力方向相同,且冲量大对应的作用力一定大C .物体受到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不一定相同D .合外力的冲量为零,则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均为零2、关于物体所受冲量跟其受力情况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一定越快B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一定越大C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越大D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它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快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F=∆210/m s .1m1.5m.2m2.5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 .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是A .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OB .合力的冲量大小为cos mg t θ⋅C .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gtD .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sin mg t θ⋅ 8质量为1kg 的物体从离地面5m 高处自由下落。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点是注重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科学探究,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本节课的设计要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因此,这一节课在保持教材原有的教学体系的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我也做了一些有益的调整:首先,将书中原有例题的的位置提前了一点,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挫折中,自主发现问题,自觉解决问题,加深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其次,在书上“科学漫步”的基础上提炼例题,增强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实践能力。
再次,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参与程度,我增加了几个简单易行,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实验,适时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课堂思维。
教学内容分析:与之前人教版教材相比,新教材中“动量守恒定律”章替代了原来的“动量”章,主要的知识点基本不变,但出现的次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累积,而是创设情境,从实验探究入手,引导学生追寻碰撞中的“不变量”,让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发现、应用……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被安排在章末,在学生已熟悉动量知识和动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活动,推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从而明确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这样处理有助于对动量概念以及描述力与运动关系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可以看出新教材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9篇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9篇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可推导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将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结合,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此外,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经典物理学的全部内容。
在历年的高考中,单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并不多见,主要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作为一个知识基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的结合,出题形式多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上来看,20xx年上海物理卷第22题、海南卷第15题、江苏卷第13题、安徽卷第22题、山东卷第24题、08年上海单科卷第21题、海南卷第15题,07年海南卷第16题均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复习课是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变式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考纲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其数学表达式为:m Fa = ma 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 y x x ma F ma F 用动量表述:t P F ∆=合 3、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三、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长度一cm 、m 、m 等;质量一g 、g 等;时间—、min 、h 等。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1)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合外力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反之,a是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A、0
B、Ft
C、mgt
D、不能拟定
F
3、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种过程始末旳动量变化量(ΔP) 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合外力旳冲量(I )。
I p
I P P
I mv mv Ft mv mv
F (t t) mv mv
F (t t) mv mv
(2)、对动量定理旳了解
p p t t
p t
F p t
物体旳动量旳变化率等于它所受旳合力
1、用动量概念表达牛顿第二定律
F p mv mv
t
t
物体旳动量旳变化率等于它所受旳合力
Ft p
2、冲量 I Ft
力与力旳作用时间旳乘积叫做力旳冲量
符号:I
单位:N.s 方向:冲量是矢量,恒力旳冲量与力旳方向相同
例、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旳物体,用一水平力F 推它t秒,但物体一直没有移动,则这段时间内F对 物体旳冲量为( )
200N b.考虑铁锤旳重量,铁锤钉钉子旳平均作用力是多大?
c.若打击时间为1秒呢?
205N
2N
7N
锤子 瓦片
瓦碎蛋全? 蛋碎瓦全?
砖块
毛硬巾纸板 鸡蛋
毛巾
解:取垒球飞向球棒时旳方向。 垒球旳初动量为:P=mv=0.18×25kgm/s=4.5kg 垒球旳末动量为:mP’/s=mv’=-0.18×45kgm/s=由动量定理可得垒8球.1所kg受m旳/s平均力为: F=(P’-P)/t=(-8.1-4.5)/0.01N=负号表1达2力60旳N方向与所选旳正方向相反,即力旳方 向与垒球飞回旳方向相同。
用动量概念表达牛顿第二定律
【思索与讨论】
设一种物体质量为m ,在恒力F 作用下,在时刻t
动量定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用动量的概念表示牛顿 第二定律
聊城大学 理工学院 张金花
第十六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六节 用动量的概念表 示牛顿第二定律
动
1
概
说教 说教 说学 说教学过
顿
2
3
4
、说教
: 动 规 。 内 。 个
内 : 教 进 , 。
探求新知自主合作
(一)用动量的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一个物体在恒力作用下, 一个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 时刻初速度为v t′时刻 线运动,在t时刻初速度为v,在t′时刻 的末速度为v′ 试推导合外力的表达式。 v′, 的末速度为v′,试推导合外力的表达式。
二、说教法
识 究 境激学 境激学 识迁 验教学 层 教学
三、说学法
自主探究 对照学习
学法
会学乐学Leabharlann 合作交流四、说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学以致用 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 小结归纳 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及时训练 巩固新知 探求新知 自主合作 规律形成 加深理解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一)观察图片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探求新知自主合作
(1)式也可以写成
mv′ − mv = F (t ′ − t )
讨论
……………………(2)
此公式的意义 是什么?
探求新知自主合作
=
右边
时间 积
左边
动 改变 改变
力在空间上的积 累叫做功
力在时间上的积 累叫做? 累叫做?
W=Fs
=Ft
冲 量
对 冲 量 的 理 解
矢量性 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过程性 过程量 绝对性 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符号:用I表示, I 公式:I=F(t′-t) I=F(t′I=F(t′ t), 单位:N•s,读作“牛顿秒”。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从运动学公式和动量的变化,推导出用动量概念表达的牛顿第二定律.2.能从动量概念表达的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 理解冲量的概念.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掌握动量定理的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可适用于变力.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一维情况下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质疑能力,知道寻找新的理论去解释实验现象.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的重点及其教学的策略重点:用动量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及简单应用教学策略:根据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从大量的现象中分析得出定性的关系(例如鸡蛋掉在海绵上不易打破而掉在石头容易打破),然后定量研究从已有的理论上推出动量定理,然后在实践中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掌握动量定理的同时也学会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探询和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研究性。
教材的动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的,学生对于这个推导过程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但是,有两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第一,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何在?第二,有了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还要动量定理?应该使学生明确,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
但形式不同,牛顿第二定律表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而由它所导出的动量定理是力的持续作用的效果,在推导过程中出现的F 和t 融为一体,这就是冲量。
恒力作用有冲量,变力作用也有冲量。
只要物体受到的冲量相同,而无论力大还是力小,其动量变化就一定相同。
这样,即使在作用力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牛顿第二定律难以应用时,动量定理却完全可以应用。
2.教学的难点及其教学的策略难点:动量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学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一维情况下的问题。
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新知识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心理,非常熟悉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ma ,其实当初牛顿是通过动量/F p t =∆∆表达力与运动的关系.要求学生会在一维情况下运用动量定理解题,首先要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值。
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在教学中应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动量定理做出定性的解释。
【教学器材】生鸡蛋、铺有较厚的海绵垫的白铁桶、细线、金属小球、橡皮筋、铁架台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小实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鸡蛋落地演示:事先在一个白铁桶的底部垫上一层海绵(不让学生知道),让一个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下落到白铁桶里,事先让学生推测一下鸡蛋的“命运”,然后做这个实验。
结果发现并没有象学生想象的那样严重:发现鸡蛋不会被打破!演示实验2:缓冲装置的模拟演示: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释放后重物下落可以把细线拉断,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就不会断了。
(让学生在惊叹中开始新课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跳远时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时在下落处要放海绵垫子;从高处往下跳,落地后双腿往往要弯曲;轮船边缘及轮渡的码头上都装有橡皮轮胎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又不希望这样,比如用铁锤钉钉子。
这些现象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新课展示 一.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教师:给出问题(投影或小黑板)假设一个物体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 时刻初速度为v ,在t ′时刻的末速度为v ′,试推导合外力的表达式。
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F=ma 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自己推导。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提示) 推导过程: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 a=(ކ′-ކ)/t合力F=ma tt p p t t mv v m v t v v m -'-'=-'-'=-'-'= 由于p p p -'=∆,t t t -'=∆ 所以,tp F ∆∆= (1) 结论:(1)式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所受力。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式。
二. 动量定理教师:将(1)式写成 mv v m -')(t t F -'= (2)(师生讨论上式的物理意义)总结:表达式左边是物体从t 时刻到t ′时刻动量的变化量,右边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与这段时间的乘积。
(2)式表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就越大。
)(t t F -'这个量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
教师(讲解):物理学中把力F 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力的冲量,记为I ,即(一)冲量1. 定义:力F 和力的作用时间t 的乘积Ft 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 表示。
2. 大小:冲量的大小是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即I =Ft3. 方向: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 ·s )。
5. 说明(1)冲量是矢量。
恒力冲量的大小等于力和时间的乘积,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冲量的运算符合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冲量是过程量。
冲量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
计算冲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的冲量。
(3)如果F 是恒力可以用F ─t 图象描述(甲图)F ─t 图线下方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面积”值表示对应时间内力的冲量。
(4)如果F 是变力可以用F ─t 图象描述(乙图)在实际中我们常遇到变力作用的情况,比如用铁锤钉钉子,球拍击乒乓球等,钉子和乒乓球所受的作用力都不是恒力,这时变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某一个恒力的作用,则该恒力就叫变力的平均值,如图所示,是变力与平均力的F-t 图象,其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冲量的大小,当两图线面积相等时,即变力与平均力在t 0时间内等效。
将(2)式写成 I p p =-' (3)(二)动量定理(3)式表明,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揭示的因果关系。
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
2.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
讨论:如果物体所受的力不是恒力,对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应该怎样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过程性。
总结:尽管动量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有关公式在恒定合外力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
可以证明: 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变力。
对于变力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 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利用动量定理不仅可以解决直线运动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曲线运动中的有关问题,将较难计算的问题转化为较易计算的问题。
(高考不要求)3.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动量定理Ft =P ′-P 是矢量式,Ft 指的是合外力的冲量,ΔP 指的是动量的变化。
演示实验3:小钢球碰到墙壁后返回(师生讨论冲量的方向与初、末动量方向及如何使用动量定理)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球以速度v 向右运动,与墙壁碰撞后反弹的速度为v ’,碰撞过程中,小球所受墙壁的作用力F 的方向向左。
若取向左为正方向,则小球所受墙壁的作用力为正值,初动量取负值,末动量取正值,因而根据动量定理可表示为Ft =p ′一p =mv ′一(一mv )=mv ′十mv 。
若取向右为正方向,则小球所受墙壁的作用力为F 0 乙负值,初动量取正值,末动量取负值,因而根据动量定理可表示为—Ft =p ′一p = —mv ′一mv = 一(mv ′十mv)。
此公式中F 、v 、v ′均指该物理量的大小。
小结:匀加速运动合外力冲量的方向与初动量方向相同,匀减速运动合外力冲量方向与初动量方向相反,甚至可以跟初动量方向成任何角度。
在中学阶段,我们仅限于初、末动量的方向、合外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即一维情况),此时公式中各矢量的方向可以用正、负号表示,首先要选定一个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值。
公式Ft= p ′一P =△p 是矢量式,合外力的冲量的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相同。
合外力冲量的方向可以跟初动量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案例分析1.定量计算总结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2) 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确定合外力及作用时间;(3) 找出物体的初末状态并确定相应的动量;(4) 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选定正方向,并给每个力的冲量和初、末动量带上正负号,以表示和正方向同向或反向;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5) 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6) 解方程,讨论。
2.解释现象解释鸡蛋落地实验,分析两个鸡蛋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那么为什么一个破了一个没破呢? 分析鸡蛋落在软垫上,在软垫上的缓冲时间比落在水泥地上长,根据动量定理Ft=△pt 增大,F 变小t 减小,F 变大 p=mv p=mvp ′=0 p ′=0Δp=-mv △p=-mv总结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的方法:(1) 在ΔP 一定的情况下,要减小力F ,可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要增大力F ,可缩短力的作用时间。
(2) 在F 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t 短则ΔP 小,作用时间t 长则ΔP 大;(3) 在t 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 小则ΔP 小,作用力F 大则ΔP 大。
◆反馈练习1.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长为s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滑下,在由A 到B 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 ,重力冲量的大小是 。
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是 (斜面固定不动)。
解析:该题应用冲量的定义来求解。
物体沿光滑料面下滑,加速度a=gsinα,滑到底端所用时间,由s=½αt 2,可知t=a s /2=αsin /2g s由冲量的定义式I N =Nt=mgcosααcos /2g s , I G =mgt=mg αsin /2g sI 合=F 合t =mgsinααsin /2g s2.解释现象(1)轮船靠岸:对比鸡蛋落地实验,轮船——鸡蛋、岸——地面、轮胎——海绵垫(2)篮球的接送:强调接球时,手的缓冲过程(3)钉钉子时要用铁锤而不用橡皮锤,而铺地砖时又要用橡皮锤,为什么?(4) 跳远时要落入沙坑中(5) 易碎物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课堂总结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