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合肥市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道德之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资料--政治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资料--政治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理论部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与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存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五种: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

人工智能含义是指用机械或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和代替人脑的某些智能。

电脑不可能在整体上超过人脑,也不可能取代人脑人脑和电脑的活动机制根本不同;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这种创造性;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两种作用不是并列的。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客观规律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位的。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脱离或违背了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的失败。

同时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唯物主义辩证法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本的理论体系,它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基础理论,强调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应当从整体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相互矛盾的力量推动而产生的。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唯物史观,即历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变革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进行的。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存在剥削关系,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身所得的工资,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按照劳动付出和贡献分配收入。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普遍共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应用1. 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事业单位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可以提高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理解。

2. 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等。

事业单位考试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业单位考试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事业单位考试3马克思 主义哲学原理
REPORTING
https://
目录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应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民群众 的利益高于一切,引导我们在 全球治理中关注弱势群体的权 益,推动全球的公平和正义。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问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 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思想与文化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的整 体性,引导我们关注全球性问 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和完善。
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不同国家 、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 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1 2 3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它 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
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 展规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社会 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个人成长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 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引导我们坚持人民立 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汇聚了强大 的力量。
对人类思想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和文化成果,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了人类思想和文化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河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发布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微信号:hesydw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
义实践观)
【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推荐河南招教网 /?wt.mc_id=bk10702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与应用

马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与应用

马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与应用马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是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对社会变革的指导。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一、社会阶级与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

不同的阶级拥有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阶级的差异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明显,劳动者受到剥削,而资本家则享有财富和权力。

这种社会阶级关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二、剩余价值与工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剩余价值,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工资支付的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经常发现他们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而他们的工资却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工资问题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并呼吁实现劳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危机。

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矛盾造成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经济危机的分析,提出了改变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思路,以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与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等一系列理论和制度安排,用于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

这些理论和制度的应用与实践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改善社会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对社会变革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帮助我们认识、理解和改变社会的现状。

《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省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必备资料《综合基础知识》核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考情分析:2005—2011年期间考马哲题目12道,主要分布在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划分和矛盾定律的基本了解。

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典型命题:中国古代,王守仁:“心外无物”,西方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时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典型命题:中国古代朱熹:“理在事先”,西方黑格尔:“绝对精神”。

(二)唯物主义:(三种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源,直观,无理论依据。

典型命题:中国古代:五行说;西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知识点二:对立统一规律注意:1、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定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基马哲之实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基马哲之实践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基马哲之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哲学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是备考要掌握的重要考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2.实践的特征(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会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以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

3.实践的基本形式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最能体现实践本质的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考题】1.(单选)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动,但这不是实践,因为它们的活动不符合:A.实践的客观性原理B.实践是社会性活动的原理C.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观活动D.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原理答案:C。

解析:蜘蛛织网、蜜蜂筑巢在马哲看来是动物的本能,是没有目的没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不属于实践。

【考题】2.(单选)下列与“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C.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答案:B。

解析:“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体现了实践的观点,A体现了抓主要矛盾,B 经事体现了主张实践,和题干相符,C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D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哲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哲
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起主导作用。
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客观唯心主义(有神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永恒发展。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两个核心: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永恒性、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互→过);否定之否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道);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五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现象和本质
真象(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区别于错觉。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

官方微信:【zjsydwks】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导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党史,这些都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相当广泛,考生要熟记内容,对于教材内容一定要多看多读,很多考生反映这部分内容很枯燥,但是大家只要耐心下来,将书本知识耐心地看三遍以上,然后进行试题练习,那么一定回会收到不错的复习效果。

【考点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内容框架图】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

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标与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官方微信:【zjsydwks】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

所以哲学不同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素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矛盾
- 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来揭示社会规律
-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实践目标
-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
5.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 共产主义社会:消除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的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它的核心理念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通过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改变社会。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重点摘要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重点摘要

第一篇:政治1、马克思注意哲学使哲学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科学性。

2、历史唯物主义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3、物质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实践三种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5、世界永恒发展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6、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

8、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三大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人类社会的构成: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

10、生产力要素包括:有一定劳动技能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

12、具体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3、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4、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

15、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由于工作时间决定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6、不变资本转变成生产资料,可变资本转变成劳动力(会增值)。

17、社会在生产按规模分:简单在生产、扩大在生产。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9、1848年,马、恩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

20、十月革命:第一次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打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新时代;动摇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地位;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在各国的建立。

21、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16家。

22、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改革运动发端于南斯拉夫。

事业单位考试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事业单位考试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事业单位考试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原因是: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以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处于核心地位。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4.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等。

5.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6.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比如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7.社会规律: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8.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我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三,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10.历史趋向与主题选择的关系1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是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是认识是上帝的岂是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现实运用我们在中学时都学过,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主要指的是它的政治经济学。

一个理论是不是科学,主要看它是否能被证实其真实性。

也就是说,这个理论必须提出可以被事实检验的预言。

如果它的预言和事实的观察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应该被修改或被抛弃。

如果它的预言不断地被事实证实,那它就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因而能够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表现为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以客观实际为基础的,同时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开放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又表现为它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时代旧社会的革命,符合事物矛盾发展的客观规律。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又表现为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上个世纪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更重要的是,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由于坚持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当今世界, 人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 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 从根本上摆脱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束缚,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一直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实社会是人们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总和。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现实社会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与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被视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过程,是与人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

实践的本质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人们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特点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

它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推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这种认识来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

二、现实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验证和启示现实社会是人们生活和实践的具体环境,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验证的重要依据。

在现实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启示。

首先,现实社会中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得到了验证。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实验、测量等活动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

例如,在科学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反复实验和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现实社会中实践对社会变革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变革往往是通过人们的实践行动来推动的。

例如,工人阶级通过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制度。

再次,现实社会中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实践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断发展的基础。

三、实践观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摘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用科学的实践观指导生活,明辨真理,批判创新,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社会生活马克思的实践强调主体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实践理解人,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也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明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是物质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与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自觉地能动性,只有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意义。

实践也具有社会历史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社会。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也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认。

实践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并且发展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在实践中产生,实践创造了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社会活动制约人对自然的改造,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人类社会。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如何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

如何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

如何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备考这一科目,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1.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核心观点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参加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读《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精髓。

这些经典著作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资料。

3. 加强实践运用学习和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理论联系实际才是更重要的。

在备考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1.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要求我们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和思考自己的信仰与价值,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2. 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备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注重自我约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注重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公德。

3. 关注社会热点、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备考中,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当前时事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深化自己的思想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

三、备考方法与技巧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备考事业单位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修养,需要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具体包括分配时间、合理安排科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等。

2. 多做试题和模拟考试通过做试题和模拟考试,可以熟悉考试题型和提高解题速度。

还可以根据试题的反馈情况,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合肥市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现实性的理想信念是在现实世界中,在社会中寻找价值。

它与一切有神论到现实世界之外的天国去寻找最高价值的信仰有着根本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一个物质的世界,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主张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

虽然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只有进行现实的斗争才能最终克服这些现象,人不应该也不能够逃避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现实社会之中的一个未来目标,它与宗教的天堂天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