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三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三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三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第五单元的基本词汇和表达,包括课本中出现的新单词、短语和日常用语。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结构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和交流,包括描述人物、物品、活动和场景等。

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完成填空等任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英语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包括新出现的单词、短语和日常用语。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特别是对话部分和长句子的表达。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和交流,包括描述人物、物品、活动和场景等。

教学难点对于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词汇的记忆和句型的掌握可能会遇到困难。

学生在进行英语对话和交流时,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流畅、语法错误等问题。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特别是长句子的发音和意思把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第五单元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歌曲或视频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简要介绍第五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2. 词汇学习展示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通过图片、实物或动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并加深记忆。

设计词汇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词汇。

3. 课文学习播放课文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语发音和语调。

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语调和停顿等技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制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制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制定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是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一环。

而在小学语文中,第五单元是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该单元将通过古诗和小故事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诗意和故事乐趣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案制定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静夜思》两篇古诗,并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养成朗读古诗的好习惯。

2.听故事,并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培养阅读故事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和故事,了解汉字结构和笔画,学习书写汉字,培养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古诗《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以及小故事《卖油翁》等。

其中,古诗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之一,其意境优美,符合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小故事则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活泼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画、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和氛围,并预告教学内容。

2.学习古诗《登鹳雀楼》和《静夜思》通过逐句诵读,边读边体会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通过学习古诗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字结构、笔画以及用法。

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模仿古诗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小故事《卖油翁》教师朗读小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况,并指导学生找出故事中涉及到的词语、短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练习。

4.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适时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他们的能力。

如在讲解小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对其中涉及到的较为生僻的词语进行解释,以帮助学生拓宽语汇。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五、作业1.背诵《登鹳雀楼》和《静夜思》,并书写出其中的生字。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课程名称: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时间概念,如“年”、“月”、“日”、“小时”等;2.学生能够掌握用各种单位表示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间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

三、教学难点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

五、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引入请学生拿起手表,指着当前的时间,问:“现在是几点几分?”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单位,如“时”、“分”。

2.授课主题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1)年:一年有12个月,365天或366天。

通常使用“年”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今年8岁。

”(2)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2月有28或29天。

通常使用“月”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这个月有30天。

”(3)日:一天有24小时,通常使用“日”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今天是几号?”(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

通常使用“小时”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上课需要1个小时。

”(5)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通常使用“分钟”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们从7点开始上学,用时30分钟。

”3.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讲授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示范各种题目的解法。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2年3个月共有多少个月,应该如何计算?解题过程:1年=12个月2年=2×12=24个月3个月=3个月2年3个月=24+3=27个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诸如“5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等类似问题。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请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进行讨论,如“我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用来学习?”,“如果我们在上午10点开始游戏,玩了2个半小时,结束时间是几点?”等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通用5篇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学生情景分析今年我担任我校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我校三年级有4个班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孩子们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

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

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模仿力、可塑性强,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

他们中极少学生接触过英语。

但对英语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今年开始,三年级学生使用的是新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两个复习单元。

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在整体构思,资料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

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本事。

从资料、形式、方法、插图及装帧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资料紧密联系学生装生活与实际,选择话题充分研究小学生的需求。

重视双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渗透,在教学资料中选编了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本事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进取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装必须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构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本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创造的本事。

三、教学总目标和教学要求小学生理性思维较差,感性知识丰富,喜欢游戏、新奇。

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让学生把英语科当作一种负担,而是重点培养听和说的本事,以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

教学要求: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和教师所讲的课堂用语,日常生活中的小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7课时二、课时教案设计5-1-1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使用修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单元的主题,掌握交流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表达。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交流习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交流的基本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2. 交流的实践应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实际操作。

3. 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交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交流的基本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表达。

难点1.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交流技巧。

2. 如何处理交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活动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交流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交流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日常交流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新课内容1. 讲解交流的基本技巧,通过教学视频加深理解。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主题进行交流讨论。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2. 重点内容:交流的基本技巧、实践应用、重要性3. 活动安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总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交流技巧,写一篇短文。

2. 小组作业:每组准备一个关于交流的小游戏或活动,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学生们对交流主题的兴趣和参与度。

他们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色,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巧巧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巧巧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巧巧手》教案第五单元巧巧手第一课时:玩纸一、活动主题:玩纸二、活动对象人数:三班级同学三、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同学了解我国传统工艺折纸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手法,激发同学喜爱这一传统工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观赏、制作简洁的折纸物品,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

3、在讨论性学习的氛围中探讨折纸的民族风格,并在折的过程中悟出一些折纸的规律。

四、活动预备:老师:布置折纸作品展览。

同学:查找收集折纸资料。

五、活动过程:1、组织同学参观折纸作品,提出问题。

(一课时)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利用查找的资料,解决问题。

(一课时)3、动手折纸,在折的过程中发觉《折纸》规律。

(四课时)4、展现成果(一课时)5、活动评价(一课时)六、活动方式与方法:1、布置折纸作品展览。

2、大家觉得这些折纸作品怎么样?看完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你想知道些什么?1、同学边看边思索问题。

2、同学谈一谈参观后的感想。

3、同学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参观折纸作品,同学可以边观赏边思索,提出质疑,为讨论性学习作预备。

大家仔细地讨论了折纸的特点、用途等等。

对折纸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熟悉。

建议:1、以小组为单位选1-2个问题向全体同学汇报。

2、向全班同学展现自己的优秀作品。

并简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1、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2、展现折纸作品并向大家介绍作品的含义,及在创作中的发觉。

1、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给同学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训练了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

2、培育同学的小组合作意识也培育了探究精神和探究力量,让同学在和谐的分围中学会相互观赏。

小结:1、通过今日的活动你们对《折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假如你有爱好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

连续讨论探讨。

2、分小组进行互评。

3、连续查找资料讨论折纸规律。

促进同学相互观赏,学会反思。

七、总结与评价: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小结。

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互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主题,掌握本单元作文要求的要点。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好词好句,提高作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1.作文主题:《我的家乡》2.作文要点: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美食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印象。

2.讲解作文要求教师详细讲解作文的主题和要点,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

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描绘具体、生动。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家乡的美好事物。

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丰富作文素材。

4.写作指导教师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展示一篇范文,让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家乡。

分析范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给出相应的写作建议。

5.学生写作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

6.作文评析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7.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指导和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某个方面,进行描写。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写作态度。

2.作文质量:评价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语言、创新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家乡的美好事物,丰富作文素材。

3.在作文评析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导入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激发写作动力。

对话设计: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家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学生A:“我家乡有条美丽的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篇一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

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

平均每层有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

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

)二、拓展练习1、想想做做9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收集题中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汇报。

2、p14思考题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讨论。

对学生正确的解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3、商业大厦的。

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

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

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4、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

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

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

三年级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

四年级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⑴⑵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三、全课总结四、作业1、对想想做做6、7两题进行质疑,对困难学生进行启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已经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线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练习题、奖励物品等。

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有5个,香蕉有3根,橙子有2个,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用加法计算,5+3+2=1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简单问题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提供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1和2的读法及大小关系。

2. 掌握1和2的数学写法及大小关系。

3. 能够用1和2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计数法的认识和应用。

2. 1和2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数字卡片、小红花奖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一幅白色的大蛋糕和一幅黑色的小蛋糕,引出“1和2”的概念。

并提问学生:这两个数怎么读?哪个数更大?为什么?2. 认识1和2(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2,要求学生大声读出。

然后教师用小黑板写出数字1和数字2,并带领学生一起读出。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比较1和2的大小关系。

3. 数字1和数字2的加法(1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蓝色小球,然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表示并数。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1+2=3的算式,并解释加法的意义,让学生熟练掌握1和2的加法运算。

4. 数字1和数字2的减法(1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红色小球,然后让学生先表示出2个小球,并减去一个小球,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表示并数。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2-1=1的算式,并解释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熟练掌握1和2的减法运算。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进行加减运算,并写出算式和结果。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展示正确的解答。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进行加减运算,并写出算式和结果。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展示正确的解答。

7.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并奖励小红花。

五、板书设计:1+2=32-1=1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成功掌握了数字1和数字2的读法及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

2. 写作方法与技巧:观察、想象、表达、构思等。

3. 文体特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2. 学具:习作例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习作例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习作例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习作例文,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提高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五单元习作例文2. 内容:习作例文简介、写作方法与技巧、文体特点、课堂练习等。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习作例文,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和技巧。

2. 选做题:阅读一篇与习作例文相关的文章,分析其写作特点,写一篇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写作水平。

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研究植物生长环境——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

本课教学目标1.能够明确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叶、花等结构。

2.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它们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掌握不同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4.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5.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尝试使用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引入活动让学生们看一下班里里有哪植物,大家一起分享它们长得如何以及需要哪些条件。

2.学习基本植物结构展示教科书中的一些图片,带领学生认识植物根、茎、叶以及花的结构。

可以尝试用一些小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结构,如将实物植物的叶子拿下来观察。

3.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让学生们自己想一下,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和环境。

然后让他们图示出来,并就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比如光线、水分、土壤、温度和空气等。

4.掌握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在这里,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常见的植物,可以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哪些环境是适宜它们生长的。

就这些环境的特点进行探讨,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5.我们的环境里有哪些植物让学生们阅读一些资料,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蔬菜、水果、鲜花、木材和草药等。

6.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条件下,植物成长的差异。

比如,研究不同类型植物对不同植物肥料的反应,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7.活动总结通过活动总结,让学生们能够总结出课程所学的重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这些知识。

8.科学展示活动让学生们在班级或学校展示科学展示活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新见解。

总结:在学科学中,学习植物生长环境这个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植物与我们环境的关系,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因此,这个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五单元教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适合学龄段的孩子们进行学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金色的草地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金色的草地教案新人教版
4. 例题4:请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答案:文章通过描述草地的颜色变化,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为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美景。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需要学生能够表达出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5. 例题5:请用文章中的词语“金色”、“草地”、“清晨”、“傍晚”等,写一段描述你见过的最美的自然景色的文字。
(1)及时性: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针对性:教师在点评作业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鼓励性: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注重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解并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其能够欣赏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
难点:
1. 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对于一些较难的生字词,学生可能存在读音和意义的理解困难。
2.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草地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以及小男孩从中得到的教训。
解决办法:
1.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组词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2. 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周长的意义与概念;2.能正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3.观察图像并能得出对应的周长;4.巩固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1.周长的定义和意义;2.如何正确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学生们已经学过的概念,小学生对周长并不是很了解,对于如何测量周长仍然不甚清楚。

2. 观察与讲解(10分钟)通过学习PPT,老师向学生介绍周长的概念和定义,讲解测量周长的步骤及技巧,并且与学生们一起观察和探究周长的定义与含义。

3. 实践操作(25分钟)让学生们形成小组进行活动,自由拼凑不同的直线,观察该图形的周长,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自己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4. 讨论和小结(10分钟)在活动的最后,老师带领全班进行讨论,回顾今天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记忆。

5. 课后作业(5分钟)安排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四、教学手段1.PPT;2.教具: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测量周长。

因为学生数量较多,利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和实践,方便教师更好的跟进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测量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但是在本次实践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多于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并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多方面进行耐心引导和帮助。

同时,老师也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和提醒,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掌握。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 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 教案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学生自由谈观后感。

(出示课件2)设计意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导入:一次,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做什么呢?小朋友心里会怎样想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板书题目:搭船的鸟)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3)(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4)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地响.羽.毛翠.鸟长嘴.静悄.悄吞.下去哦.捕.鱼鹦.鹉(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派代表比赛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翠、嘴”的平舌音,“吞”的前鼻音,“鹦”的后鼻音等。

(3)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4.检查朗读,师生互评。

5.更换语境,让学生再次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出示课件5)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1.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出示课件6)(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2)“我”喜欢这只鸟吗?(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结合你搜集的有关翠鸟的资料,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第五单元教案17、孔子拜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谁?干什么?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

(结合插图进行教学)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板书设计: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镜、授、品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2、全班交流:(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感悟品行:爱护晚辈(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拜访”和“拜见”呢?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四、拓展活动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板书:孔子老子谦虚好学毫无保留永不满足悉心传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学后记:18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关于谁的神话故事?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3、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指导。

(“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

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7、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家庭作业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3、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6、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7、展示台。

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8、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四、小节全文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板书设计:18 盘古开天地苏醒——分开——倒下教学后记: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

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板书设计:县、设、叁、部、横、跨、举、击、坚、固、栏、案、爪、贵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