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初步掌握语文知识;
4.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意;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小熊宝宝》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师生互动,引入话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
2. 学习主体
1.听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并师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总结。
3. 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与探讨。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4. 练习巩固
1.课文笔记,让学生主动总结课文知识点。
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
1.整理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点。
2.师生互动,澄清问题,强化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朗读并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写下自己的感想。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匹配程度如何?
3.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 教学背景五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习作例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教学目标•理解习作例文的目的与要求•能够写出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创意的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掌握习作例文的要求和特点2.多练习范文,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习作3.引导学生思考素材来源和写作技巧2.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写作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写作。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修改互相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3.个别指导: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流程安排1. 第一堂课1.引入:通过讲述习作例文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介绍要求:说明习作例文的要求和标准。
3.分析范文:分析范文,让学生理解好的习作应该具备的特点。
2. 第二堂课1.练习写作:给学生准备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互相修改:让学生互相修改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3.讲解技巧:老师讲解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更好地写作。
3. 第三堂课1.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学习。
2.优秀作文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点。
3.个别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理解能力,评价学生的习作例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2. 教学反思老师应当反思本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教学设计的内容,通过此教学,希朿学生能够在写作技巧和能力上得到提高。
五年级部编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部编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部编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与“课文”、“习作”组成。
课文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3到4课,共24课。
“习作”是新安排的教学内容,总共8课,在课文方面,每组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反应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东方之珠》;既有讴歌我国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课文,如《孙中山破陋习》,也有颂扬外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可贵精神的课文,如《金子》;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有的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人,男生27人,女生18人。
在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中,发现孩子语文成绩两级分化明显。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对语言方面的知识较为敏感。
有个别学生的习作能力已经远超同班其他学生。
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到中段的一个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
班风比较活跃,班上半数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习方向,但有少数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
总之,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关于交流平台相关的基础知识。
2.能够初步掌握交流平台的使用方法。
3.能够在教学内容的交流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交流平台相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交流平台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交流平台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讲解交流平台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交流平台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习交流平台基础知识•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平台的相关知识,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初步掌握交流平台的使用方法•展示交流平台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引导学生在交流平台上进行简单的互动与交流。
4. 在交流平台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交流平台上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并相互评论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展示学习成果的质量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多多利用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五单元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五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复习课内容所需教材及辅助教学材料。
•学生预习第五单元课文,准备复习。
2.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课文 - 师生共同回顾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第二部分:课文分析 -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学生分组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语文练习 - 学生进行基础语文练习,巩固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
- 学生分组完成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 课堂互动•学生互相提问、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
•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对话或情节,锻炼表达能力。
四、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提出对课文的疑问或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课堂延伸•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关注和复习的部分。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学习感悟。
通过本次复习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主要包括两篇课文,分别是《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枣核》。
这两篇课文都是以故事形式出现,讲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以及如何通过行为举止来表现人物性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人物性格。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如何通过行为举止来表现人物性格。
3.能够运用所学,进行习作练习,描述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行为举止来表现人物性格。
3.运用所学进行习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等,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与为主,通过讲解、问答、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并进行习作练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回顾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枣核》,让学生简单描述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
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场景,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场景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
例如: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和他的朋友小红一起去公园玩。
请学生描述小明和小红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公园里的行为举止。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描述场景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交流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流平台的常见形式和特点。
3.学会初试身手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交流平台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2.能够在实践中初步地展示自己的技能和特长。
3.能够运用所学的交流技巧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的态度。
2.培养学生初试身手的自信心和勇气。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并乐于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交流平台的意义和常见形式。
2.初试身手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交流平台的介绍、初试身手的技巧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辅助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入交流平台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平台的作用和形式,引导他们思考交流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介绍交流平台的常见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运作原理。
4.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交流平台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并总结经验。
5.小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交流平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课时1.复习与引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初试身手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2.观摩示范:老师表演初试身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步骤。
3.练习演练:学生分组进行初试身手的练习,相互交流和提供建议。
4.总结讨论:学生总结练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技能。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交流技巧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领导及合作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
本单元通过不同场景的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不同场景的口语交际示例,学生的初试身手,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但他们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特定场景下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能力较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下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
2.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口语交际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在特定场景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2.如何语言,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示范法: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展示在特定场景下的口语交际方式。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口语交际。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场景示例等。
2.教学素材:包括相关的故事、文章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在特定场景下的口语交际方式。
如购物场景、问路场景等。
让学生了解在特定场景下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的和逻辑性。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展示,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授 课提 要课 时13 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从祥子的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写祥子,塑造了一个充满阳光,善良朴实,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14 刷子李这篇短文描写了“刷子李”的高超手艺。
作者写“刷子李”的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进一步复习这一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联系实际,写一写班中某个同学的特点。
1习作例文根据课后的要求,了解写人的方法与技巧。
1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试着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注意把2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特点写具体。
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第13课有三个小片段,三个小片段各有特色。
《摔跤》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主要通过外貌描写的方法突出祥子老实、阳光、富有生命力的特点;《两茎灯草》一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凸显人物的吝啬,成功塑造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刷子李》一文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技艺高超。
授 课方法探究13 人物描写一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神态来具体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14 刷子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黑衣服和曹小三的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教学过程典案13 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摔 跤【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语文·五年级下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八路军拉大栓》)同学们,大家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吗?对,这就是《八路军拉大栓》。
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是的,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小兵张嘎》,一提到这部电视剧呀,大家就非常兴奋,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
(学生自读)板书: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个片段,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针对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正音:如:精神抖擞(sǒu) 挠(náo) 拽(zhuài)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中的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小嘎子”,体会特点。
1.抓心理描写,品人物个性。
(1)读文思考: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 ”画出关键语句。
(2)组内交流: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边读边细细品味。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从“手疾眼快”可以看出他做事机灵,有头脑。
“不跟他一叉一搂”足见小嘎子聪明,有心计)(2)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沉不住气”说明小嘎子争强好胜;“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说明小嘎子有心计)3.过渡:作者在描写小嘎子的聪明机灵、富有心计时,运用了恰当的动作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再读课文,想象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想想这些词句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4.小嘎子的动作:站、围、蹦、转(机灵、敏捷、有智谋)小胖墩儿:跳、退、闪、脱、叉(沉稳、憨厚、诚实、老实)5.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
(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语文·五年级下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这样的方法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
他们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可爱与天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机灵、鬼点子多的性格特点。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让我们找一找身边这些让人喜欢的朋友写一写吧。
3.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板书设计】摔 跤小嘎子 小胖墩儿↓ ↓活泼调皮沉稳憨厚第二课时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难理解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祥子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挺脱: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2.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具有较浓的北京韵味。
3.这篇文章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设计意图:理解了课文的题目及作者,才能更好地学习文本。
语文·五年级下册二、精读肖像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文,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2.出示自学提示: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祥子的,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3.学生汇报。
(1)文章从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
(板书)(2)“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两句话把祥子刻画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
4.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健壮、朴实、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旧中国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板书)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1.祥子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他善良纯朴,对生活具有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后来他又变成什么样了呢?2.出示资料: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3.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什么原因造成祥子性格的变化。
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原因是旧中国的黑暗,文章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4.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骆驼祥子》这本书读一读。
设计意图:拓展资料,激发学生阅读整部著作的兴趣,同时对祥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祥子:健壮 朴实 坚韧吃苦耐劳 充满活力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时两茎灯草【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幅是灯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选自《儒林外史》。
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3.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组内交流难读的字。
教师相机指导:“眷”应读juàn,“茎”应读jīng,“监”应读jiàn,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ān(监狱)。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领读难读的词语。
3.指名朗读。
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三、感悟“吝啬”。
1.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形容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2.课件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这时的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可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1)教师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