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剑事件╲〞看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问题

合集下载

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律解读

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律解读

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法律解读随着城市发展和改造的进一步推进,房屋拆迁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为了规范和保护拆迁过程中各方的合法权益,我国颁布了《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本文将对《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法律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拆迁法律法规。

一、拆迁范围和程序《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一章明确了拆迁的范围和程序。

根据该条例,拆迁范围包括城市更新、灾害重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下的房屋拆除。

拆迁程序主要包括征收决定的发出、协商补偿方案的确定、补偿费用的支付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公民合法财产的权益,确保拆迁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拆迁补偿和安置《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章对拆迁补偿和安置进行了具体规定。

根据条例,被拆迁人有权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拆迁补偿主要包括房屋补偿、过渡费、搬迁费等内容。

拆迁补偿标准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实际价值、使用年限、损毁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同时,被拆迁人还有权获得住房安置。

拆迁补偿安置应当根据被拆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当于被拆迁房屋价值和使用权益的住房。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的基本居住权和财产权的保障。

三、合法权益的保护《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明确保护。

根据条例,拆迁单位和拆迁人员在进行拆迁工作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拆迁单位应当与被拆迁人进行充分协商,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同时,条例还规定了拆迁补偿和安置的监督和投诉渠道。

被拆迁人有权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处理投诉并给予回应。

这些规定旨在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监督,确保拆迁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处罚《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五章明确了拆迁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的处罚。

根据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拆迁工作的进行。

对于违反拆迁管理条例的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等。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对策城市房屋拆迁是指为了进行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目的,对城市中的房屋进行强制拆除的行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拆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拆迁补偿金额的不公平。

在拆迁中,房主往往会面临被迫卖出自己的房屋,但是房屋的补偿金额却往往不能满足房主的需求。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拆迁补偿制度:建立相应的拆迁补偿制度,确保补偿金额的公平合理。

政府可以根据房屋的实际价值、地段等因素来进行补偿,确保房主能够得到应有的权益。

2.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由于政府往往是拆迁的主体,因此容易出现利益冲突。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的价值进行公正评估,避免政府在补偿金额上的不公平。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拆迁补偿制度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其维权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个问题是拆迁过程中的强制性。

在一些拆迁中,政府强制性地拆除房屋,房主往往没有选择的权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民主决策:在拆迁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与房主的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拆迁涉及到大量房屋,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等方式进行决策,确保拆迁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2. 提供合理的选择:政府可以提供多个选择给房主,如选择搬迁到其他地区的房屋或者选择相应的补偿金额等。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房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3. 加强法律保护:建立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房主的权益,明确房主在拆迁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拆迁过程中的强制性。

第三个问题是拆迁补偿后续跟进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房主拆迁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和保障,补偿款项未按时支付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监管机制: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拆迁补偿后续跟进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确保拆迁补偿款项按时支付,房主得到应有的实质性帮助。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城市房屋拆迁既涉及到居民的权益和利益,也关乎政府的权力与责任。

本文将从法律和经济两个角度对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权力、权利和利益博弈现象。

一、权力与权利的对立在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中,权力与权利的对立是主要的矛盾之一。

权力作为一种行使和执行的能力,是国家和政府的象征,也是处理城市拆迁的基础。

然而,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在推进城市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的背景下,常常强制拆迁居民的住房,可以看到,政府的权力往往压倒了居民的合法权益。

这种情况下,政府将居民的权利视为权力使唤的对象,关联着对居民权益的忽视和剥夺。

在法律层面上,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拆迁程序、标准和补偿措施。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导致了拆迁问题的扩大化和困难化,违反了拆迁方案应有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面对政府的权力,居民常常不得不以自身的权利行使来进行维权,这进一步加剧了权力与权利的对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督促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并对违法行为及时追责。

二、经济利益的纠葛除了权力与权利的对立,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还涉及到各方的经济利益。

城市拆迁往往是为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而进行的。

然而,在拆迁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往往通过以低于市场价补偿居民的方式获得了经济利益,而居民则往往面临质量较低的回迁房和较少的经济补偿。

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使得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变得复杂化、敏感化。

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房屋拆迁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拆迁后的土地,一般会用于商业和住宅开发,从而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然而,拆迁过程中的纠纷和不公正对待会使得拆迁的效率和效益受到影响,甚至阻碍了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步伐。

拆迁房屋案件法律分析(3篇)

拆迁房屋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房屋案件日益增多,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文将从拆迁房屋案件的法律依据、法律程序、法律争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当事人提供有益的法律参考。

二、拆迁房屋案件的法律依据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个人依法享有物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3.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4.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5.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三、拆迁房屋案件的法律程序1.征收程序:征收部门在征收前,应当进行公告,听取被征收人的意见,并向被征收人提供征收补偿方案。

2.评估程序:征收部门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被征收房屋进行评估。

3.补偿程序:征收部门应当根据评估结果,与被征收人协商确定补偿金额。

4.裁决程序: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5.强制执行程序: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不搬迁的,征收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拆迁房屋案件的法律争议1.征收范围争议:征收部门在确定征收范围时,可能存在与被征收人之间的争议。

2.征收程序争议:征收部门在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导致被征收人提起诉讼。

3.评估争议:评估机构在评估被征收房屋时,可能存在评估结果不准确、不公正的问题。

4.补偿争议: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补偿金额、补偿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争议。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
市拆迁过 程 中出 现 了诸Βιβλιοθήκη 多问 题 ,被 拆 迁人 的合 法
屋拆迁单位 、房屋拆除单位 、房屋拆迁 主管部 门 及有关 国家机 关 ) 的行 为过 程 中所 形 成 的 相互 之
间法律 上 的权 利和 义务关 系 。 ( ) 城 市拆 迁 中法律 关 系的具体分 析 一
依据上述概念 ,我们可 以知道在 城市拆 迁法 律关系中 ,存在四个主体 : ( )被拆 迁人 。依据 1 《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 ,被拆迁人是指 被拆迁房屋 的所有人 。城市房屋所有 权属于城市
拆迁单位 。即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专门从事
房屋拆迁工作的单位 。 在上述 四方 主体 之 间,存在 两种法 律关 系: 其一,行政法律关 系。为 了保证城市 规划和土地
权的不合理介入是最为重要 的变数 。根据 《 城市
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的第 1 6条 、第 1 条 及第 2 7 5 条等规定 ,我们可 以看到到处都是行政 裁决权介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4期
N .4,2 0 0 06
九江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i i gU i r t (oil cec ) ora o u a nv sy Sca Si e j jn ei n
( 总第 17期 ) 3 ( u O 17 S m N 3 )
行,也关系到拆迁法律关系中各方 当事人利益的保护 问题。 同时,现有的城 市拆 迁法律制 度的不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给这类问题 的解决带来 了不便。本文拟从城市拆 迁中的法律关
系、拆 迁法律制度 中存在 的 问题 和城 市拆 迁 中行 政 机 关 的 角 色定位 等 方 面进 行 分析 和探
这些都引起 了群众 的不满 ,增加 了社会不稳定 因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对策城市房屋拆迁是指在城市建设、改造、发展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将原有的房屋拆除并进行新建或重新规划的行为。

这个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各种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房屋拆迁会涉及到被拆迁户的权益问题。

有些被拆迁户可能不了解自身的权益,导致对拆迁补偿不满意。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被拆迁户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权益及相关的政策规定。

建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被拆迁户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房屋拆迁会影响到被拆迁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有些被拆迁户可能需要暂时搬迁或长期搬迁,造成不便和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拆迁前制定详细的搬迁安排,确保被拆迁户有合适的住所可供选择。

加强对搬迁户的服务保障,提供必要的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并提供就近的工作机会,减少搬迁对搬迁户生活的影响。

房屋拆迁会涉及到拆迁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

在拆迁现场会有大量的工程机械和人员活动,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需要建立健全的拆迁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机械的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拆迁现场的安全稳定。

房屋拆迁还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有些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不满意,可能会采取抗议甚至暴力行动。

为了预防和化解这种问题,需要加强与被拆迁户的沟通和协商,确保拆迁补偿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构,及时调解和处理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防止问题升级。

房屋拆迁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有些拆迁现场可能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拆迁现场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理站点,将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有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只有通过细致的组织和管理,充分保障被拆迁户的权益,提高拆迁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治理水平,才能顺利进行房屋拆迁工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问题频繁出现,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群体的权力、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复杂博弈。

本文将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对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权力是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核心。

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均衡,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优势。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拆迁,而拥有房屋的居民在面对拆迁时往往无法获得公正的对待。

此外,拆迁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地方政府、开发商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力被滥用或借用,给居民带来了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其次,权利是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基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公民的财产权利受到保护。

但是,在房屋拆迁中,一些居民的合法权益经常被忽视或侵犯。

例如,居民往往没有获得充分的补偿,或者被迫接受低于市场价值的补偿。

此外,一些合法居住权被无故剥夺,居民被强制搬迁,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

最后,利益是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驱动力。

城市房屋拆迁往往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对政府来说,拆迁能够释放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对于开发商来说,拆迁能够提供新的土地资源,推动项目的开展。

然而,对拆迁的居民来说,面对拆迁后的安置问题和经济损失,往往很难得到合理的补偿。

这种利益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针对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需要完善法律体系,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管控,防止权力的滥用。

其次,应该建立公正的补偿机制,确保居民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

同时,政府和开发商应该切实负起社会责任,提供足够的安置解决方案,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确保拆迁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总之,权力、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博弈是我国当前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核心。

城市房屋拆迁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城市房屋拆迁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城市房屋拆迁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房屋拆迁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然而,城市房屋拆迁涉及诸多法律问题,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本文将探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研究。

首先,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土地征收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并通过合法程序进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滥用土地征收权,未能充分保护被征收者的权益。

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加强对土地征收的法律监督,确保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其次,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补偿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规定了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和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补偿标准可能不合理,导致被征收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

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完善补偿标准,确保被征收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法律程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被征收者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等等原因而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加强对被征收者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社会稳定问题也需要研究。

房屋拆迁可能导致被征收者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需要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以保障被征收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问题涉及土地征收、补偿、法律程序和社会稳定等方面。

为了保护被征收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

只有这样,城市房屋拆迁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住房拆迁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住房拆迁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究

住房拆迁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究一、前言随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不断推进,住房拆迁已经成为一件常见的事情。

然而,拆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给拆迁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因此,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究住房拆迁过程中的一些法律问题,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拆迁前阶段的法律问题1.土地使用权在拆迁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土地使用权的问题。

在我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但可以划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如果拆迁的房产所处的土地是国有土地,那么建设单位应事先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如果拆迁的房产所处的土地是集体土地,那么需要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

2.房屋产权在办理拆迁前,需要对拆迁房产的产权进行核实。

只有确认产权的所有权关系后,才能对拆迁房产进行处理。

因此,在办理拆迁前,需要检查房屋权属证、不动产登记证等相关材料,避免在后续过程中产生纷争。

三、拆迁过程中的法律问题1.补偿问题拆迁过程中,最容易引发法律纠纷的问题就是补偿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被拆迁的房产,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包括房产的市场价值、搬迁费用等等。

因此,如果在补偿过程中发生纠纷,可以参考相关法律规定或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

2.征收程序在拆迁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被征收人,都需要遵守相关的征收程序。

例如,征收单位需要提前告知被征收人、公示拆迁规划、履行听证等程序;而被征收人也需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并接受鉴定、评估等程序。

如果在征收过程中发现程序不合规,可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四、拆迁后阶段的法律问题1.过渡期问题在拆迁完成后,被拆迁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搬离原居住地。

但是,在搬迁完成之前,有些被拆迁人需要在过渡期内暂住,此时需要注意规定的居住条件和期限,否则会导致违法问题。

2.资产清理问题在拆迁完成后,被拆迁人需要对原有房产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清理。

但是,在资产清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纠纷。

因此,在清理过程中,需要遵照相关法律规定,如同物另交、收据保留等程序。

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思考1

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思考1

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思考(目录)一、引言二、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四、将出台的征收条例利弊分析五、建议与思考六、参考文献一、引言所谓城市房屋拆迁,是指建设单位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政府有关的批准文件,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情况下,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并对该范围内的居民或者单位进行补偿安置的法律行为。

从表象上看,拆迁是拆迁人通过支付拆迁费用而取得了对被拆迁人所有的房屋或其它建筑物进行拆除和搬迁的的权利,而实际上拆迁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被拆迁房屋及其他附属物所附着的土地使用权,以实现对该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

目前,我国在城市房屋拆迁中,主要依照2001年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

新修订的拆迁条例与1991年颁布实施的拆迁条例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一是保护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将拆迁补偿的标准由被拆房屋的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修改为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通过房地产价格评估确定货币补偿金额;明确被拆迁人为房屋的所有人,拆迁补偿的原则是对房屋所有人进行补偿,兼顾对使用人的安置。

二是明确了城市房屋拆迁中,被拆迁人有权选择在其房屋被拆除后,是获得货币补偿或者是进行产权调换。

三是要求拆迁人在领取拆迁许可证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以及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新的条例颁布以后,对于规范各地的拆迁管理工作,保护房屋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2007年10月1日起《物权法》颁布实施后,拆迁条例与《物权法》和《宪法》等法律出现了明显的冲突,因此,拆迁纠纷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据国家信访局统计,现在大概有40%以上的信访案件与拆迁有关,可见拆迁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摘要】由于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拆迁管理工作不到位、拆迁补偿标准确定机制不完善、行政裁决和强制执行不规范、适合被拆迁人需求的中低价位房屋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大量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房屋拆迁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标签房屋拆迁;法律问题;对策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派生了另一种城市发展现象:房屋拆迁。

拆迁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建纠纷问题,实际上它已牵涉到法律、政府职能、公众权利等多个方面。

因此,要建立健全房屋拆迁的法律法规,处理好加快城市改造、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关系,依法进行房屋拆迁。

一、房屋拆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拆迁主体、拆迁程序不合法――“司法缺位”大多数拆迁户对于正常的房屋拆迁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但由于政府部门在拆迁工作中管理职能与拆迁行为不分,法制观念不强,习惯于用行政干预代替法律、法规,有法不依,以权、以言代法的现象比较突出,违法行政,出现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引发了群众强烈不满,造成较大的社会矛盾。

一般情况下,只要拆迁项目取得了法律要求的各种许可文件,法院就不能认定项目不合法;那是行政权的审查范围,至于合理与否,又不属于法院审查范围。

结果就是:被拆迁人的救济权利最终落空。

(二)在安置补偿上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因拆致贫”从总体上看,城市房屋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

但仍有大量被拆迁人对拆迁不满意,其中因拆致贫是一个重要原因。

大多数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除了购买住房和家用物品外,谋生手段往往也要从头再来,交通、购物、子女入学等都成为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

(三)拆迁政策落实不到位――“虚假平等”拆迁安置政策朝令夕改,缺乏连续性,甚至不签安置补偿协议,也不经过必要的裁决程序就强行拆迁。

论拆迁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拆迁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拆迁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拆迁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中须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拆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权利保护不足、补偿不公、程序不合法等。

如何规范拆迁,保护公民的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拆迁法律存在的问题法律权威性不足目前我国的拆迁法律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实行管理也不够完善,而且受到行政部门干预,法律权威性打折扣。

这就导致一些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

补偿不公在拆迁过程中,公民的合法、合理权益保护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多数时候补偿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补偿款使用不透明,规定不严谨等问题常常出现,这使得部分未得到合理补偿的拆迁户难以承受拆迁的损失。

合法程序拆迁手续繁琐、复杂,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分工不协调,手续审批周期长,严重限制了拆迁工作的有效进行,影响老旧城区改造的进展,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拆迁法律对策制定和完善拆迁法律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制定、完善能够规范拆迁的相关法律,增加对拆迁程序的规定、强制执行拆迁补偿标准、建立相关行政责任制等。

这些法规必须兼顾采取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立法思路以及改造城市发展的需要。

加强监管拆迁实行的时候,要加强对拆迁现场的监管,确保拆迁程序的合法性、正当性,防止拆迁过程中越权、侵权等问题的发生,加强监督管理,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并对违法行为给予处罚。

提高住民参与度在拆迁过程中,需要加强老旧小区居民的参与度,建立多方主体参与、多渠道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纠纷、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

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政策的民主参与性,还能够保障老旧小区居民基本权益的体现。

透明度在拆迁过程中,需要通过规范化补偿、公开决策、实现资金专账、加强监督管理等透明化措施,使拆迁过程变得更加透明,揭露不公,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以便更好的监督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拆迁法律存在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综合使用各种可行的对策,通过加强监管、透明度、提高住民参与度、完善拆迁法律等方式,来合理保护公民的权益,实现城市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的法律思考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的法律思考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的法律思考作者:李曌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各市结合本地实际,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使拆迁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新拆迁政策实施以来,各市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拆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由于工作比较规范,措施比较扎实,拆迁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在拆迁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和阻碍着房屋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1我国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现状及存在问题1.1立法方面的混乱和空白我国《宪法》修正案(四)第二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立法法》第八条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这里的“法律”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广义的法律,而是狭义的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行政主体对被拆迁人的财产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没有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而是遵从低位阶的行政法规(况且这一法规也缺乏合宪性),严重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和下位法不能与上位法抵触的原则,所以立法上的僭越是导致政府机关在城市房屋拆迁中违法行政的根源。

只聚焦农民阻工、群体性上访的立法,而忽视了如何让农民有畅通的救济途径、各部门职责严謹的接待调解农民的诉求立法。

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2.1行政权力异化在整个房屋拆迁中,地方政府通过自身掌握着土地的所有权便出让被拆迁人房屋所附属的土地使用权进而取得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加之我国近期税收制度不完善,致使政府在支配出让金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中的到很好的解释,当行政权力失去限制,便出现“法制失灵”。

就会出现政府与挤占被拆迁人的利益,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1.2.2拆迁裁决制度异化从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想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做好地方的经济发展一般都需要漫长而艰辛的努力,让人痛心的是我国的各级官员往往为了仕途上的晋升迫不及待希望在短期内获得升迁,便青睐与短平快的政绩模式。

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3篇)

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屋拆迁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大量的纠纷。

本文将围绕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1.拆迁主体资格拆迁主体资格是指拆迁人是否具备合法的拆迁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拆迁人应当是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

若拆迁人未取得拆迁许可证,则其拆迁行为无效。

2.拆迁范围和拆迁对象拆迁范围是指拆迁人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后,可以进行拆迁的区域。

拆迁对象是指拆迁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拆迁范围和拆迁对象必须符合《条例》规定,否则拆迁行为无效。

3.拆迁补偿标准拆迁补偿标准是指拆迁人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的标准。

根据《条例》规定,拆迁补偿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原建筑面积、结构、用途等因素确定。

(2)搬迁、临时安置费用:按照被拆迁人的实际需要给予适当补偿。

(3)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按照被拆迁人因拆迁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4)其他损失补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被拆迁人其他损失补偿。

4.拆迁程序拆迁程序是指拆迁人进行拆迁所应遵循的程序。

根据《条例》规定,拆迁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拆迁人向被拆迁人发出拆迁通知。

(2)被拆迁人提出异议,拆迁人应当予以核实。

(3)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达成补偿协议。

(4)拆迁人向被拆迁人支付补偿款项。

(5)拆迁人拆除被拆迁房屋。

5.强制拆迁强制拆迁是指拆迁人未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协议,且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情况下,拆迁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拆除被拆迁房屋。

强制拆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拆迁人已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

(2)拆迁人已按照规定程序与被拆迁人协商,但未达成补偿协议。

(3)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搬迁。

(4)拆迁人已向被拆迁人支付补偿款项。

6.拆迁纠纷的处理拆迁纠纷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协商解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拆迁案件法律问题(3篇)

拆迁案件法律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案件在我国各地频繁发生。

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包括物权法、合同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本文将从拆迁案件的法律问题出发,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拆迁案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拆迁案件的法律关系拆迁案件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基于物权法和合同法的规定。

物权法规定了被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拆迁人需要依法取得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才能进行拆迁。

合同法则规定了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拆迁补偿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拆迁人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拆迁人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基于行政法的规定。

政府作为拆迁项目的审批和监管主体,对拆迁项目进行审批和监管,确保拆迁项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被拆迁人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被拆迁人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基于行政法和宪法的规定。

被拆迁人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政府有义务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三、拆迁案件的法律问题1. 拆迁项目合法性审查拆迁项目的合法性审查是拆迁案件处理的首要环节。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2)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符合国家有关拆迁补偿和安置政策;(4)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2. 拆迁补偿标准拆迁补偿标准是拆迁案件的核心问题之一。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补偿包括以下内容:(1)被拆迁房屋的补偿;(2)搬迁费用;(3)临时安置补助费;(4)停产停业损失补偿。

拆迁补偿标准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被拆迁人的实际需求。

3. 拆迁安置方式拆迁安置方式是拆迁案件中的重要问题。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安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原地回迁;(2)异地安置;(3)货币补偿。

拆迁安置方式应当根据被拆迁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确定。

拆迁案件法律规定(3篇)

拆迁案件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案件日益增多。

拆迁案件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权益关系,因此,对于拆迁案件的法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拆迁案件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二、拆迁案件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其中,第四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规范城乡规划的法律,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征收或者征用,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规范土地管理的法律,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是专门规范城市房屋拆迁活动的法律,其中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城市房屋拆迁,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拆除城市房屋,并给予被拆迁人补偿的活动。

”三、拆迁案件的法律程序1.拆迁项目的立项拆迁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立项条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拆迁项目的立项应当包括拆迁范围、拆迁方式、补偿标准等内容。

2.拆迁公告拆迁单位在拆迁项目立项批准后,应当依法发布拆迁公告,告知被拆迁人拆迁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拆迁范围、拆迁方式、补偿标准等。

3.拆迁评估拆迁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评估,确定补偿金额。

4.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拆迁单位与被拆迁人应当就拆迁补偿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3篇)

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3篇)

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房屋拆迁案件不断涌现。

房屋拆迁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涉及到物权法、合同法、行政法、民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本文将从房屋拆迁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入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二、房屋拆迁的法律依据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其中,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是房屋拆迁的基本法律依据。

2.物权法物权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物权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在房屋拆迁案件中,物权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1)房屋所有权:房屋所有权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方应当尊重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2)房屋征收与补偿:物权法第42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征收房屋。

征收房屋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3)拆迁程序:物权法第43条规定:“征收房屋,应当依法进行。

征收程序应当公开、公平、公正。

”3.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在房屋拆迁案件中,合同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1)拆迁合同: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应当依法签订拆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拆迁补偿协议: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应当依法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明确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等。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为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在房屋拆迁案件中,行政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1)征收决定:行政机关在征收房屋时,应当依法作出征收决定,并公告征收范围、征收目的、征收程序等。

(2)征收程序:征收程序应当符合法定程序,确保征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被拆迁方对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拆迁案件法律法规(3篇)

拆迁案件法律法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案件日益增多,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

为了规范拆迁行为,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拆迁案件法律法规进行简要梳理,以供参考。

二、拆迁法律法规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我国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法规,于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明确了拆迁原则、拆迁程序、拆迁补偿安置标准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关于土地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其中涉及到拆迁的相关规定。

该法规定了土地征收、征用、拆迁的程序和补偿安置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我国关于物权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物权进行了规定。

在拆迁案件中,该法对被拆迁人的物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关于城乡规划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进行了规定。

在拆迁案件中,该法对拆迁项目的合法性进行了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关于合同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进行了规定。

在拆迁案件中,该法对拆迁合同的法律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拆迁案件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拆迁原则《条例》规定,拆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2.拆迁程序拆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拆迁项目的审批:拆迁项目应当依法进行审批,确保拆迁项目的合法性。

(2)拆迁公告:拆迁人应当依法公告拆迁项目,明确拆迁范围、补偿安置方案等。

(3)签订拆迁协议: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签订拆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搬迁补偿:拆迁人应当按照拆迁协议支付搬迁补偿费用。

(5)拆除房屋:拆迁人应当在搬迁补偿完成后,依法拆除被拆迁房屋。

关于拆迁的法律规定(3篇)

关于拆迁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拆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拆迁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拆迁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我国拆迁法律规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及解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我国拆迁法律规定的背景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土地利用紧张。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大量旧城区、危旧房需要进行拆迁改造。

2.拆迁矛盾突出: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方与被拆迁方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如拆迁补偿不合理、拆迁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

3.法律空白: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拆迁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存在诸多空白,导致拆迁纠纷频发。

三、我国拆迁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该法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规定,征收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给予被征收人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原则、程序和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城市房屋拆迁的原则、程序、补偿和安置等内容。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针对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案件,明确了审判原则和标准。

四、我国拆迁法律规定的实施1.地方立法:根据中央法律法规,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如《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

2.政府监管:各级政府设立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部门,负责拆迁项目的审批、监督和调解。

3.司法保障: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拆迁补偿安置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五、我国拆迁法律规定的解读1.拆迁原则:拆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与经济问题探析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与经济问题探析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与经济问题探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从而促使城市中一些老旧房屋面临拆迁问题。

但在拆迁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主题的经济利益,常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纠纷,亟待借助法律手段进行合理的解决。

基于此,本文就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和解决对策,希望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标签: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经济问题旧城区改造、危房拆迁等是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有效的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但在实际的拆迁工作中,由于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常常会因为经济利益问题产生各种纠纷,严重的会酿成惨剧,这就与拆迁的初衷相悖,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国家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健全法律制度,在拆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切实的解决拆迁中遇到的经济问题,从而实现合理化、规范化拆迁,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

1、城市房屋拆迁中经济利益分析1.1拆迁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经济利益分析开展房屋拆迁工作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征收,由于土地是国有土地,因此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直接参与。

通过拆迁后将土地进行出让,能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尤其是我国一些一线城市、发达城市的房屋拆迁,这就提升了地方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推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进行。

同时,城市房屋拆迁是实现旧城区改造,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地方政府积极进行房屋拆迁的原因之一。

1.2被拆迁房屋所有人经济利益分析城市房屋拆迁还能为房屋所有人带来丰富的经济利益,其中一部分经济收益是使用者将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土地所有权进行转让获得的,这部分的收益一般都非常高。

此外,作为被拆迁房屋所有人还可以通过回购方式获得经济利益,这也是当前许多被拆迁房屋所有人愿意选择的补偿方式,即获得低价购买原有土地之上新建房屋的权益,甚至有的直接以新建房屋来抵偿拆迁补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张剑事件”看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问题【金伟】【陈淑怡】【曾乐】【苏晓铃】【蔡晓娜】摘要:“张剑事件”被称为公民私权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文笔者从“张剑事件”发生的根源——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问题出发,在行文中,笔者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法律漏洞的检讨为主线展开论述。

本文分七个部分进行分析:案例回顾,舆论反应,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界定,许可、听证、行政裁决制的不足,完善许可、听证、行政裁决制,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确定和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中的司法救济。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基本上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字:城市房屋拆迁;公共利益;许可、听证、行政裁决制;补偿标准;司法救济引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房屋拆迁在所难免。

但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存在诸多不足,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悲剧事件。

“张剑事件”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人们欣喜地看到了国家对公民私权保护的重视。

但是,“张剑事件”毕竟是一个悲剧,它突显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而笔者们作为学习法律的学生,更应该关注这些事件背后的法律问题并进行深刻的思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们完成了这次论文的写作。

一、案例回顾辽宁本溪张剑因暴力拆迁引发的故意伤害案如今已尘埃落定。

法院认定张剑犯故意伤害罪,系防卫过当,判处张剑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2006年5月本溪市政府以“采煤沉陷区治理”为名,决定将张剑所居住的长青社区进行拆迁开发。

在没有召开听证会的情况下,2005年4月,本溪政府发出本政办发【2005】40号《关于印发新立屯地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的通知》,把张剑家在内的长青社区列为采煤沉陷区治理择址建设用地。

但包括张剑家在内的15户居民发现,这一开发到了房地产商手里,公益的性质就变了质。

欠税高达3000多万元的本溪市华厦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华厦公司),奇迹般获得了开发权,并取得拆迁许可证。

本来是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公益事业,竟变成了名为“山水人家”的别墅项目,但是接下来的两年里,双方在补偿安置方案未达成一致,包括张剑在内的15户拒绝搬离住宅。

为此,华厦公司曾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违规拆迁,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实施野蛮拆迁。

2006年8月17日,华厦公司对张家发出最后通牒——限定于本月20日前签订安置协议,尽快搬家。

否则,公司将依法拆迁,并依法追究张家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经被拆迁人的多次投诉,本溪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在2006年12月12日时,即向华厦公司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违规拆迁的通知》。

华厦公司在短期内停止了违法拆迁。

但在2008年又卷土重来。

2008年5月14日一大早,开发商纠集多人闯入张家驱赶其家人并殴打张剑本人。

张剑奋起反抗,持刀将其中一名非法侵害者赵君刺伤并致其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6月16日,逃至北京的张剑向宣武区公安机关投案。

2009年3月9日,本溪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致死)的罪名,将张剑公诉至本溪市法院。

在庭审中,张剑的辩护律师为他作了无罪辩护。

中级人民法院最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决被告人张剑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10天的上诉期风平浪静,公诉机关和被告人所在方都保持了沉默。

备受舆论关注的张剑杀人案件,就此落幕。

二、舆论反应:“张剑案”发生后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阶层人士,各大媒体都纷纷对此事做出了评价。

此中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张剑杀了人却未抵命,是我国新时期拆迁纠纷中出现的首例,可成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私权的典型案例。

(10月19日《中国青年报》);有网友认为“杜绝野蛮拆迁,除了要重申公民权利外,更重要的是法定的救济权利。

不妨将“张剑案”当作保护私人财产的阶梯,为推动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出一把力。

”;石青云(郑州市惠济区检察院检察官)认为张剑案或许可以让公众长舒一口气。

善良的人们,当然不能接受“人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的张剑被“杀人偿命”这样的逻辑所伤害;但同时有些媒体则认为把张剑案看成里程碑过于乐观(《黑龙江晨报》)。

新浪网在网站上对张剑案发起了调查,调查结果为下列图表所示:你是否认为住户冲突中刺死强行拆迁者系正当防卫?96%图一网民民意调查图①注:该调查共有74338人参加。

(新浪调查网)三、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反思张剑事件,所谓城市房屋拆迁实际上是国家对相对人房屋的一种强制征收行为。

这种拆迁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已经是各国宪法所确立的首要条件。

然而在城市房屋拆迁的过程中,“公共利益”这四个字显然成了违法行政的“挡箭牌”。

一些地方在具体执行时,将“公共利益”从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狭小范围扩大到所有的经济建设和商业开发,使征地范围既包括了国家公益性的建设项目,也包括了经营性建设项目。

一些非国家建设的工商经营性用地尤其是房地产开发用地,也是通过征地取得的。

这样用行政权力强行征地造成了很大的弊端:难以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任意行使,对政府动用征地权没有作出限制。

既然城市房屋拆迁本质上是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征收或征用,那么,根据《宪法》第13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的规定,国家必须基于公共利益进行。

虽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没有出现任何公共利益的字眼,但是,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8条,国家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条件是:(1)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2)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3)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4)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5)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这其中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该条将“公共利益”与“旧城改造”并列,且分别规定,似乎旧城改造并不属于公共利益。

但如果旧城改造不属于公共利益,在当事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国家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合宪性就很值得怀疑。

所以,笔者认为为了维护城市房屋拆迁的正当性,对于《土地管理法》第58条中的公共利益,立法者最好进行具体解释[1]。

在土地征收的实践中,“公共利益”这一本来旨在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法律规定,由于立法本身的漏洞却成了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大量经营性项目的用地,政府仍然采取动用手中土地征收权的方式来为开发商强制取得土地,严重违背了公共利益的本质[2]。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规定还是不清晰的,仅出现了诸如:“依照法律规定”等一些原则性的提法,不利于今后征收土地实际操作。

综上所述,公共利益的明确界定显得更加重要。

那么,公共利益应当如何界定呢?中国著名民法学家梁慧星先生主张用列举的方法认定公共利益,“认为公共利益是指公共交通道路、公共卫生、灾害防治、科学及文化教育事业、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级风景名胜区德保护、公共水源及饮水排水用地区域的保护、森林保护事业,以及国家队法律规定的其他公益事业。

”①笔者赞同梁慧星先生的列举式,因为他首先把公共利益中最大的一部分划定出来,这就使公共利益具有了①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相当的确定性。

此外,其他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中对公共利益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也积累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公共利益的完善非常有益处。

美国在这一方面已确立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至少可归纳为如下四点:(1)受益对象标准,即公共利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必须禁止土地征收乃是为“可以辨识的特定人”牟取私利,与此同时,该标准也否定了某一特定方因征收行为而得益是以另一特定方的受损作为代价的情形;(2)私益程度标准,即当征收是由私人来推动或私人将会从中获益时,如果公共利益仅仅是附带的或者仅仅是一种借口,那么就应当予以禁止;(3)公益效果标准,即如果征收直接服务于公共目的,或直接满足了公共利益的要求,财产是否转移给私人就不那么重要了;(4)情景必要性标准(situational necessity)与利润分配准则(division of surplus) ,①前者意味着在为公共目的而进行私人财产的征收时,有意获得他人财产的人必须由于外部的原因而不得不利用他人土地,以防止出于个人专断而随意剥夺他人财产,而后者则指的是:在为公共目的而进行私人财产的征收时,其利润的分配必须与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分配情形保持一致,以避免征收成为权势者获利的工具。

长期以来,美国法院正是在许多公用征收案件之中,力图采用明确的标准,通过反复研磨砥砺,终于形成了这些相互交织,但又互为补充的标准体系,使美国《宪法》第5修正案中使用的“公共使用”一词的含义得到了理性的、颇为清晰的、且极具说服力的说明与运用[3]。

即是说,只要满足政府征地有合法的公共目的,以及征地与达到这一目的的有合理关系就被认为符合公益要求。

在张剑一案中,在已经确定征收符合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被征收人如果认为公共利益目的不符,应当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建议在《物权法》第42条后增加一条用来界定公共利益,主要内容如下:(1)国防、军事利益;(2)建设利益,主要包括修建铁路、公路、河川、港口、上下水道、电气、燃气、气象观测等;(3)文化利益,主要包括发展教育、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事业;(4)健康利益,主要包括发展环境保护与医疗卫生事业等;(5)其他可以进行土地征收的利益。

另外,在列举式和排除式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借鉴民法的一般原则对于法官自由裁量的帮助,确立一些基本标准作为解释的基础,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具体范围。

而且公共利益应通过真正代表公共利益的组织和机构去实现,这种组织和机构应是为公共服务的,并且不通过这种服务而为组织本身谋取利益、与公共或个人没有具体利害冲突和利益关联,因而具备中立性和公共性。

四、城市房屋拆迁的许可、听证、行政裁决制1.城市房屋拆迁许可制度亟待完善。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拆迁房屋的单位①See Richard Epstein, Takings: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Power of Eminent Domai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七条规定:“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