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春浙教版语文六下《蒙蒙细雨》word教案1-总结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蒙蒙细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蒙蒙细雨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珍视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蒙蒙细雨的喜爱。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蒙蒙细雨”、“润物细无声”等。

2.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蒙蒙细雨》的背景和作者。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2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3.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感悟课文5.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蒙蒙细雨的喜爱之情。

6.观察自然,感受生活6.1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大自然中的蒙蒙细雨。

6.2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景象,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8.作业布置8.1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8.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蒙蒙细雨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蒙蒙细雨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自然、感受生活。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

2.能够画出蒙蒙细雨的框图。

3.能够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学习内容。

4.掌握赏析课文时注意事项。

二、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出示一张图,并让学生谈论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细雨天气的认识。

2. 新知授课1.引入课文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回答问题,加深对细雨等天气的了解。

2.教学重点a)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以及常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b)蒙蒙细雨的框图。

3.教学方法a)讲解法:教师结合课文字句,讲解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例子。

b)绘画法: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教师讲解蒙蒙细雨的课文框图,并让学生进行模仿。

3. 巩固练习1.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把握好语音语调,逐句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框图绘画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画出蒙蒙细雨的框图。

3.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例如:蒙蒙细雨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4. 学生小组讨论1.小组赏析课文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蒙蒙细雨的课文,进行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交流本组的谈论结果,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就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以及课文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听、看、画等方式学习本课内容,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热身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热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的框图绘画和口头回答问题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时间过于紧张,有些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本课内容,需要在下节课中加以弥补。

第二,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可能存在敏感性问题,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应对。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文的背景和基本情节;2.学习本课文的生字词及词语;3.学习本课文的语法知识,包括“不定式”和“陈述句加强语气”;4.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文中的生字词、词语;2.熟悉本课文的基本情节;3.学习本课文的语法知识,包括“不定式”和“陈述句加强语气”。

三、教学难点1.学习本课文的语法知识,包括“不定式”和“陈述句加强语气”;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分享蒙蒙细雨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尝试描述这样的天气;2.引入当天的教学内容,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学习什么。

2. 学习生字词及词语(10分钟)1.教师介绍本文的生字词及词语,让学生观察这些生字词及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2.学生自己朗读并理解这些生字词及词语的基本含义。

3. 阅读课文(15分钟)1.教师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朗读;2.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所学词汇和语境,提高学习效果。

4. 语法知识学习(15分钟)1.介绍“不定式”的意义及其基础用法;2.分析本文中含有不定式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3.介绍“陈述句加强语气”的概念及其基础用法,引导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

5. 写作练习(15分钟)1.针对本节课的语法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语法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以“蒙蒙细雨”的主题进行创作,引导学生思考文学表达和创作的基本要点;3.让学生相互分享,提高交流和写作能力。

6. 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当天所学知识点和内容;2.引导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及词语;2.观察学生对于本节课文的理解程度;3.观察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的情况;4.观察能否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创作。

六、布置作业1.让学生总结“不定式”的基础用法;2.要求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不定式结构;3.让学生采用所学知识,在家里进行类似的创作。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蒙蒙细雨的氛围。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蒙蒙细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蒙细雨的认知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蒙蒙细雨?(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蒙蒙细雨中,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蒙蒙细雨的句子或短文。

(2)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传递美好情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蒙蒙细雨之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蒙蒙细雨》 教案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蒙蒙细雨》 教案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蒙蒙细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蒙蒙细雨》的文意,领悟雨的气息与当地的乡村生活的情感。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人物性格等。

2.在阅读过程中,解析句子结构和语言可塑性并通过灵活的语言表达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3.学生将学会如何寻找主题和主旨,如何通过分析句子和了解作者的用语风格来进行文本分析。

4.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共同合作完成文艺审美的教材,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表现出对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重点1.通过教师引导探索出课文主题和主旨,今后朝着更高级的文本分析方向。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具备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3.学生学会在小组中共同合作和表达,请让他们相互尊重并发展出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互动。

教学难点1.通过较高级的分析语言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2.学生如何在小组中彼此尊重和合作,并能听取他们共同合作探讨文本的意见。

教学方法1.讲解与探析法: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权威指导,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解读课文。

2.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工作中,学生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独立思考法:鼓励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将通过媒介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对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介绍小组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课堂教学第一部分:整个故事1.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蒙蒙细雨》的背景和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这部故事,重复阅读并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

3.通过深入分析故事的主题和主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真正意义。

第二部分:句子解析和表述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

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句式,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表现力和可变性。

3.给学生一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他们的总体印象和可能的主题和主旨。

第三部分:小组合作1.按照教师预设的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蒙蒙细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学会生词和词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学会生词和词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2. 体会作者对蒙蒙细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的文本。

3. 生词和词语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蒙蒙细雨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蒙细雨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解释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诗歌的美感。

5. 应用词语:(1)教师给出与蒙蒙细雨相关的词语,学生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学生通过造句或写作,运用学到的词语。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蒙蒙细雨的感受和想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等方面。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3. 词语应用:检查学生对生词和词语的应用能力,通过造句或写作进行评估。

4. 理解与欣赏: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进行评估。

《蒙蒙细雨》教学教案

《蒙蒙细雨》教学教案

《蒙蒙细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蒙蒙细雨》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

3. 诗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课件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简要介绍《蒙蒙细雨》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诗歌学习:(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3. 诗歌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诗歌创作:(1)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蒙蒙细雨”为主题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强调诗歌对社会、生活的启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蒙蒙细雨》这首诗。

(2)完成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和创作环节的积极参与和表现,鼓励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1.1.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1.1.3 以《蒙蒙细雨》为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分析2.1.1 课文《蒙蒙细雨》描写了初春时节的蒙蒙细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

2.1.2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1.3 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3.1.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1.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4.1.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1.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5.1.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1.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5.2 教学难点5.2.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5.2.2 体会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5.2.3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包括课文动画、图片、音乐等。

6.1.2 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6.1.3 教学卡片:用于学生互动环节。

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做笔记。

6.2.2 画笔和颜料:用于学生创作。

6.2.3 读后感卡片:用于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课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述,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蒙蒙细雨》是一篇描绘春雨的短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雨的美丽和生机。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加深理解。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2.3 课文分析: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的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谈论春雨。

学生分享对春雨的认知和感受。

3.2 朗读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纠正发音和语调。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4 课文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课文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

4.2 生字词掌握:教师通过听写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3 课文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雨的短文。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5.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和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蒙蒙细雨》。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蒙蒙细雨》的朗读与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的理解和想象。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蒙蒙细雨》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教室。

适当的照明和温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蒙蒙细雨的景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蒙细雨的感受和经历。

4.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蒙蒙细雨》。

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3 情景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体验蒙蒙细雨中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

4.4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让学生复习课文,准备课堂上的分享。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蒙蒙细雨观察日记: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并记录一次蒙蒙细雨的情景,可以是下雨的过程、雨后的景象等。

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6.2 蒙蒙细雨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蒙蒙细雨》的启发,创作一首关于蒙蒙细雨的诗歌。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蒙蒙细雨》优秀教案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蒙蒙细雨》优秀教案

14 蒙蒙细雨【设计意图】《蒙蒙细雨》这篇课文以十分朴实的语言,记叙了一件极其平常的事。

但从这件极其平常的小事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而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感人形象。

学生必须下一番钻研功夫,方能披文入情。

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启发引导工作。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以“我”的心理变化:“担心-安心-更担心-更安心”为主线,以“我”对蒙蒙细雨的情感变化为副线,引导学生美读、品读、角色朗读,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让学生以小见大,从而体会人民教师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特点,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3、了解教师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2、读通课文,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扩词小游戏: +()雨要求:先扩词,再加修饰词。

形式:开火车2、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一)通读课文,自学字词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3、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指导。

(二)检查学情,理解词语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读。

肾炎瞅了瞅歌咏冤枉呗撅着嘴重点理解:(1)肾炎:大多数肾炎“祸”起过度疲劳,如果长期不注意,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更严重的会影响生命。

而对于患有肾炎的人,特别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要注意劳逸结合。

——引导学生读读:妈妈患过肾炎,到校得走20多分钟,等妈妈到校还不被雨淋坏?(2)冤枉:“冤”字的写法,教师板书,学生空书;“枉”字的读音,在这个词中应当读轻声:(yuān wang)——引导学生读读: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理解可以多种)2、齐读小黑板上的字词。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景象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细节来表现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描绘细节来表现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素材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解释生字词。

(3)让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编小故事。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蒙蒙细雨的景象。

(2)学生讨论:蒙蒙细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 品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详细解读。

(3)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与同学交流。

5. 写作训练(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描绘一场雨后的景象。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描绘一场雨后的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蒙蒙细雨的美丽景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针对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蒙蒙细雨》,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蒙蒙细雨》的主要内容;2.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蒙蒙细雨》的情感表达和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3.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熟练掌握和运用生词和词组;3.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蒙蒙细雨》、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作业本、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雨水的思考;2.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在以往的生活中,雨水对于人们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熟悉课文标题《蒙蒙细雨》,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2.带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3.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4.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5.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帮助学生的词汇积累。

第三步:深入理解1.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于人们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雨水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作用。

第四步:语言表达1.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对雨水的认识和体验,鼓励学生用语言描写雨水;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描述雨水的特点和情感;3.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雨水的短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雨水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2.引导学生发表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反思;3.布置课后作业。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蒙蒙细雨》的内容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蒙蒙细雨》 教案范文.doc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蒙蒙细雨》 教案范文.doc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为了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继续学习有关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的开头与结尾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绍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写的是一个蒙蒙细雨的早晨发生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反馈。

(妈妈冒雨回家取借给许小燕的蓝制服。

)(3)学生自读,读后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A、母女俩有哪些意见分岐,他们的理由是什么?B、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为什么?(l 读句子——比较异同——感情读②练习:根据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改写句子,并说出句子表达的不同作用。

A、再见了,亲人!B、家乡杨梅那舐津津酸溜溜的滋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5)教师小结。

(6)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品质。

)3、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

(2)结尾与课文的开头有什么联系?(出示文章的开头)(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

(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

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

)5、读写练习。

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真相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制服后……6、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蒙蒙细雨》。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和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蒙蒙细雨》的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能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蒙蒙细雨》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适当的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蒙蒙细雨的时候?你们对蒙蒙细雨有什么感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齐读课文《蒙蒙细雨》,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内容的问题,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

4.3 表达与描绘: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用课文中的描写方式进行描绘,并分享给大家。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蒙蒙细雨》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5.2 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和表演的能力。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作文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第六章:教学反馈与调整6.1 课堂反馈:在课后,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语文《蒙蒙细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蒙蒙细雨》。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蒙蒙细雨》。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蒙蒙细雨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细雨的美妙。

(2)提问:你们对细雨有什么印象?细雨带来了哪些感受?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蒙蒙细雨》。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理解诗歌:(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分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学生创作以“蒙蒙细雨”为主题的短文或绘画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蒙蒙细雨》。

2. 写一篇关于“蒙蒙细雨”的短文,可以是描写、抒情或议论的形式。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等,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细雨的视频或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1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1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蒙蒙细雨-1本篇教案是针对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梅花与李花》中的一篇文章《蒙蒙细雨》进行的,本篇教案主要分为三部分:背景知识介绍、教学目标及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背景知识介绍天气现象天气是自然界出现的各种气象现象,而雨是天气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降雨量有所不同。

气象学家根据当地每年降雨量的平均数,将其分成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四个区。

蒙蒙细雨“蒙蒙细雨”是形容一种细雨,意味着小雨点纷纷扬扬地下落,看起来像一层轻纱,缥缈而温和。

通常出现在春季,由于植物的春意盎然,蒙蒙细雨的出现也更加符合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温暖、轻盈、舒适。

教学目标及课前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蒙蒙细雨》一文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蒙蒙细雨对物王国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够1.感受春天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了解蒙蒙细雨的形态特点和意义;2.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并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3.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围绕蒙蒙细雨展开情感体验及想象。

课前教学准备准备视频素材或图片,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工具让学生观看、了解蒙蒙细雨的常见特点和形态;同时,教师也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好相关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现场播放与“蒙蒙细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雨的形态和特点,以及春天的场景。

成品可以是PPT、电子画册、图片集等。

导入情景即营造蒙蒙细雨充满温馨感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的风景和天气。

阅读解析1.初步理解通过语音化或者快速阅读,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全面理解请学生详细读取文章的所有内容,并分析文章的语言、情感、文化背景及创作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雨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梳理清楚。

3.深入探究针对本篇文章的特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探究蒙蒙细雨在植物生长中起到的作用,落实知识点的含义和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景象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蒙蒙细雨的景象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蒙蒙细雨景象的描绘及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朗读录音(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与蒙蒙细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蒙细雨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分角色朗读,增强语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 讨论与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景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蒙蒙细雨的作用。

(3)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蒙细雨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疑
1.导语引入。

(请学生说出带有“雨”字的一些成语)
2.解题,读题。

3.激疑:课文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个题目?
二、初读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妈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讨论、交流思考题。

三、自学课文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自学新词。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2.检查自学。

四、学习第一段
1.指读。

思考:下雨了,小玲担心什么?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她对妈妈的关心?用“——”划出。

2.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天雨;路远;人病。

3.句子比较。

(1)那雨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2)那雨很小,很细。

①自由读,这两句都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②这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语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真地读了第14课(生齐读课题),还深入地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现在,谁能结合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用上课题——蒙蒙细雨,说一句完整的话?
2.小结、过渡。

雨是那么的小,可还是让我担心:妈妈,您迈进校门了吗?雨水可曾打湿了您的衣服?……突然,一声喊话打断了我的沉思:“小玲!小玲!”原来是妈妈返回来了。

“妈,您怎么回来了?”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感知。

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用一句话来说清楚妈妈回来的原因。

(生读文;指说。


2.质疑。

可是,我却认为妈妈回来,走了一条冤枉路。

这是什么原因?(板:冤枉路)
(1)生默读课文。

(2)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妈妈犯不着又跑一条冤枉路。

(用上因为……所以……)
过渡:我国地大物博,语言微妙,往往语言表达不同,意思也不同。

(3)比较句子
①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
②天下着雨,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

A、这两句话都写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体会“再说”的用法)
B、小结。

C、朗读指导。

3.激疑。

但是,妈妈认为这并不是一条冤枉路。

这什么原因呢?
(1)快读课文,在文中划找出具体的一句话。

(2)指答。

出示句子:
“答应了的事,妈妈不能失信。

再说,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怎么参加演出呢?”
A、这句话中,妈妈用了几个理由来说明自己走的不是一条冤枉路。

B、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个“再说”的?
C、朗读。

4.讨论。

这是不是一条冤枉路?
(1)生讨论,交流。

(2)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板:关心学生工作负责)
5.深化。

是啊,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关心学生,忘我工作,这种可贵的品质在文章的第二段中随处可见。

(1)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课文,找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
(2)指答,交流。

(3)分角色朗读。

6.延伸。

……许小燕接过老师手中干燥的蓝制服,望着浑身被雨水湿透了衣服的老师,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写话练习。

(2)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板:春蚕精神)
7.升华。

(1)雨还在静静地下着,还是那么小,那么的细,可雨中的这一幕幕情景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眼前的雨还是那平常的雨吗?
(2)齐读16自然段。

(3)由雨想到了什么?
(4)这和文中的妈妈有什么关系?
(5)朗读。

(6)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都写了雨小、雨细,这又有什么作用?
(7)小结。

这雨小而细,这多么像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人民教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作者借雨抒情,赞美了成千上万的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暗示了课文的中心。

(8)再读文尾。

三、总结全文,点明写法
同学们,本文语言朴实,作者笔下的妈妈,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细细品读之后,却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