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第2课时)word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学案: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学案: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专题总结学案1.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1)在计划管理上,一般是国家自上而下地层层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利润等。

(2)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的纯收入和基本折旧全部或大部上缴,开支由国家拨给。

(3)在物质管理上,国家对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资料,实行统购统销、统一分配、限量供应的办法。

(4)在劳动管理上,实行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分配的制度。

(5)在价格管理上,许多产品都由国家统一定价。

(6)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把企业划分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和地方管理的企业,把物资划分为中央管理的物资和地方管理的物资等。

2.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②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创新及其意义①创新: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3.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必要性①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②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④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

(2)主要任务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专题小结与测评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政治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专题小结与测评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5)(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45)吴敬琏纵论深化改革障碍热点快递2014年2月10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4年会”召开。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令人振奋,但中国毕竟实行了几十年苏联模式,苏联体制在这几代人中间影响非常深远,虽然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说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现在一讲起社会主义等等,往往又是苏联式的那套东西。

当然,改革以来,这方面的障碍在逐步减弱,但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请您思考] 中国特色首先是不要苏联特色,扬弃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那么,怎样客观的评价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呢?学会分析(1)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阶段,仍只在生产关系上做文章,而忽视生产力的研究显然是一大理论缺陷。

(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正确说明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

但其局限性在于将主观特征的生产目的作为经济规律的核心内容,难以说明经济规律所固有的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斯大林最早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并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原因。

这是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的贡献。

(4)斯大林提出了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这种观点对国有企业改革有借鉴意义,其局限性在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国有经济也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命题设计1.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发展中指出,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是( )A.保证商品生产、严格商品分配B.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C.限制商品生产、鼓励商品交换D.限制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解析: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斯大林曾经否认商品生产,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这才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行的道路。

高中人教版政治选修2同步课件: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高中人教版政治选修2同步课件: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斯大林指出:由于两种公有制的存在,所以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还必须保留“特种的商品生产”,它是没有资本 家参加的商品生产,它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联合起来的社会 主义生产者(国家、集体农庄、合作社 )所生产的商品。它决 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资料和集体农 庄的土地、拖拉机、工具等都不是商品,仅仅保持着商品的 外壳(计价等),无论如何不能把我国制度下的生产资料列入 商品的范畴,商品交换的范围只限于两种公有制之间,“只 限于个人消费品”和外贸领域。
诱思·自主学习区 四、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1.计划的好处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 社会化生产 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 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
本 学 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 案 栏 2.计划与赢利的关系 目 开 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 关
诱思·自主学习区
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在有 商品生产 和 商品交换 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 律的。 (2)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①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 个人消费品
流通领域中,
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 的作用。 ②社会主义生产是由 有计划、按比例 发展规律调节的。 提醒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价值规律存在并发挥作 用。但他认为仅仅在商品流通流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 流通流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 具有局限性。
点拨·合作探究区
(2)①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 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②他认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生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学案1.材料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

英、法、美、日等国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苏维埃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又惧怕苏维埃政权会威胁到本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要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集中力量保卫祖国,苏维埃政权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同时,苏维埃政府陆续实行了一系列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非常措施。

材料二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的天灾造成的饥荒,人们生活极端困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

1921年二、三月间,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暴动,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从此,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知识回答。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2)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解析此题较为综合。

第(1)问,要求学生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比较,首先就要熟悉这两个内容,其次是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列出比较点加以比较。

第(2)问,其实是回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新经济政策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私人交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给制度,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学案: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学案: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专题总结学案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帝国主义列强力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1918年夏,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初,除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外,苏俄还发生了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实质实质是采取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内容①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在工业方面,全部工矿企业收归国有,由各级政府统一安排生产,统收统支③在商业方面,实行国家垄断经营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意义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首先,巩固了工农联盟;其次,恢复了国民经济;最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2.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温馨提醒①斯大林给我们提供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并提出必须很好地研究这个规律的要求,避免主观主义的意见。

启示我们制定“五年计划”不能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违背这一规律,而应正确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以促进国家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②列宁虽然宣布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根本改变了”,但那时他的“根本改变”仅仅是在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看法上,并没有放弃消灭商品、货币和市场的目标。

③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暴露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这一体制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④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一定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对待外国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四 第2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四 第2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2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目标教学要求1.了解苏联经济建设成就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2.了解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认识3.理解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4.理解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一、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1.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从1925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先实现了工业化,后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52年,公开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张经济规律可以创造的观点,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2.对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3.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

其内容是:通过扩大生产和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4.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探究]斯大林所说的两种公有制和两个生产部门分别指的是什么?[提示]斯大林所说的两种公有制,是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个生产部门,是指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整理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综合整理教案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考点展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核心考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这些国家已经历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一旦实现公有制,就可以逐步取消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

列宁最初的想法也是如此。

(2)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命题点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解题指导:全面理解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这些国家已经历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一旦实现公有制,就可以逐步取消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过渡。

列宁最初的想法也是如此。

(2)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再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而主张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计划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的主张是一种“有限计划调节”,即通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一种有限干预,实现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的相融和统一。

(3)列宁没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把其当作一种权宜之计,所以使其认识具有了局限性。

典例1(2009·江苏高考)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

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2课时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2课时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教学课件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1.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
□13 计划和□14 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5 政治经济 学说。
2.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16 基本制度 范
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
□17 理论基础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课堂互动探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提出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 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教材 P83)(1)这一阶段,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 的认识有何突破?
(2)你知道“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含义吗?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同志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不 应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与市场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社会主 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认识打破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这一传统观念。 (2)1982 年 9 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具体阐述了“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内涵:“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二、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3 有计划的商 品__经__济__的论断,突破了把□4 商品经济 和□5 计划经济 对立起来 的传统观念。 2.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 要求实现□6 计划 和□7 市场 的有机统一,不再把□8 市场调节置 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word学案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25.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用在基础上使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

26.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为主体,为补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

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和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和的作用。

发展为服务: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巩固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不会导致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来为服务。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①存在的原因,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适合密切联系的。

②存在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的论断,突破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价值规律: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另一方面主张在的前提下,运用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相关习题:26.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苏俄废纸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3月至1928年实施A.国家工业化政策B. 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市场化政策27.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

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A.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B.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C.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D.为解决当时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28.1936年,苏联宣布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B.伟大的卫国战争全线展开C.建成社会主义国家D.“二五”计划完成29.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这里的“两个生产部门”是指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B.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C.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D.农业和工业30.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①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②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很运用价值规律③认为对企业仍然用强制性计划来指导④认为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1.在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上,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A.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结果B.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表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32.在斯大林看来,由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不能没有A.价值规律B. 国家计划C.剩余价值D. 对外贸易33.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认识上,毛泽东赞成斯大林的分析,并且强调A.社会分工的存在B. 所有制的不同C.生产力条件D.主观因素。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word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word导学案

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最新考纲计划经济体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本课概览计划经济体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__________,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__________,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2.局限性(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________的发展。

(2)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______的作用。

(3)分配中的__________严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坚持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______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__________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__________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______________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1)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优越性的需要。

(2)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四 第2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四 第2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2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知识目标教学要求1.了解苏联经济建设成就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2.了解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认识3.理解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4.理解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一、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1.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从1925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先实现了工业化,后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52年,公开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张经济规律可以创造的观点,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2.对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3.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

其内容是:通过扩大生产和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4.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探究]斯大林所说的两种公有制和两个生产部门分别指的是什么?[提示]斯大林所说的两种公有制,是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个生产部门,是指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教案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内容分析山东大学马列教学部周金龙一、本专题知识结构二、教学重点、难点本专题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意义,二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观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当时苏俄所面临的严峻困难,而且也找到了一条切合当时苏俄实际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对我们清楚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指导意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集中了我国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成果,即使在今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专题的教学难点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三位领导人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问题的认识都比较复杂,甚至前后有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帮助学生梳理清楚。

三、主要内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

“十月革命”后,为了夺取战争胜利的需要,苏俄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但随着条件的改变,这一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农民的坚决反对,带来了1921年春严重的危机。

在此背景下,苏俄自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一直把商品、货币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并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列宁的认识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把这些变化看成是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学习目标】比较斯大林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评析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提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探索的辩证分析能力。

一、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1.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从1925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先实现了__________,后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

1936年宣布苏联建成第一个__________国家。

2.1952年,斯大林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1.对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认识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在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的。

2.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____________规律,即资本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3.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________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需要。

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两种________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保持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社会,__________制度已被消灭,因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

这一认识,划清了______________商品生产与______________商品生产的界限。

但是,他又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商品。

4.对价值规律的认识(1)价值规律是________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①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__________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________的作用。

②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社会主义生产是由______________发展规律调节的。

四、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1.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意义社会主义国家根据__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______________,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________状态及周期性的____________。

2.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________,甚至________,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__________。

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与__________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一味地强调计划的作用,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1角度阐释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①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是斯大林经济思想的物质根源。

②这些成就的意义:医治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增强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①由来:针对当时经济学界的种种错误观点。

②地位: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角度内容评价斯大林坚持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批判唯意志论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消灭规律、创造规律。

②可以创造经济规律的观点,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从总体上来看是正确的;实践中未能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规律,即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未能全面正确地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斯大林论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①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②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正是由于存在这一规律,才使得国家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斯大林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①资本主义基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

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角度阐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变化①斯大林与列宁一样,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②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①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②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可以相容,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③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

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

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这反映了斯大林对此问题认识的片面性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认识①承认价值规律的存在。

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价值规律是客观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②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

两种情形:a.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b.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4.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角度阐释计划的好处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计划与赢利的关系强调按计划生产,未将企业眼前赢利放在第一位,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

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计划的评价①计划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与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计划的优点。

②一味地强调计划的作用,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③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1.剩余价值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

(3)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斯大林所认识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1)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经济。

(2)它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服务的商品经济,而不是为资本家牟取私利的唯利是图的商品经济。

(3)它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

(4)商品关系的范围与资本主义条件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劳动力不是商品,土地、矿山、银行、铁路等一切国有企业和资源也都不是商品。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1.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用4年零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到1950年,苏联经济恢复、新建大企业6 200个,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3%,国民经济实际增长64%。

这表明()A.苏联的经济模式具有局限性B.苏联已经实现现代化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卫国战争使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2.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其工业总产值居()A.世界第一,欧洲第二B.欧洲第一,世界第二C.欧洲第二,世界第三D.世界第三,欧洲第二知识点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3.斯大林指出,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这告诉我们()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C.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只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规律4.针对社会上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的讨论,斯大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由此可见,斯大林() A.主张经济规律是可以创造的B.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内容的表述总体上来看是正确的C.科学地表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D.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可以认识利用知识点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5.斯大林最早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是()A.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后应消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C.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创造价值规律D.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6.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③个体所有制的生产部门④个体和私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7.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发展中指出,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是()A.限制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B.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计划经济8.“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