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材分析:《治水必躬亲》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以治水为中心,通过叙述李渔亲历长江治理的故事,描绘了李渔坚毅、奋斗的品质,表达了对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重视,激发学生对于保护环境、治理自然灾害的意识。
本文教案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重点句型和阅读理解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2.能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自由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4.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保护的意识;2.激发学生积极面对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2.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播放治水的图片或视屏,引起学生对“治水”话题的关注;2.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治水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Step2:预读(10分钟)1.学生阅读文章标题,并猜测文章内容;2.让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题目、图片和段落标注等方式,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几个关于治水话题的问题。
Step3: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重点标注不懂的词语和句子;2.学生交流彼此标注的内容,并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Step4:任务型阅读(15分钟)1.教师出示任务型阅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可提供答案;2.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然后与同桌讨论,互相核对答案;3.教师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治水过程中,躬亲有 什么好处呢?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 是 必如是 举
---像 ---这样 ---必须像这样 ---办事成功
译: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 事情。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 好逸恶劳 计利 则
---如果 ---贪图安逸,害怕辛劳 ---考虑私利。计,盘算,考虑。 ---那么
对人物形象海瑞的认识: 海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清官,他为民请命, 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 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 想,清正廉洁。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治水过程中,怎样才 能做到躬亲呢?
拓展延伸
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像 海瑞一样的人?
资料二
相传夏朝建立以前,洪水灾害严重,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 兽每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 迹之道交于中国”。为了治水,尧让鲧治 水。 鲧采用以前共工的治水办法,“壅防百 川,堕高堙庳”。用人工把高的地方铲低, 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只堵不疏。他将从天 庭偷来的“息壤”作为治水的唯一方法, 哪里有水就往哪里堵,结果鲧治水九年毫 无成绩,失败了,被砍了头。
鯀 治 水
资料三
大 禹 治 水
《治水必躬亲》与《伊犁凿井》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治水必躬亲》与《伊犁凿井》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治水必躬亲》与《伊犁凿井》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12分)【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矣。
(《治水必躬亲》)【乙】伊犁城中无井,皆汲①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②汲须修绠③耳。
知古称雍州④厚土水深,灼然⑤不谬。
(清。
纪昀《伊犁凿井》)注释:①汲:打水。
②特:只,只是。
③修绠(gěng):长绳子。
④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
⑤灼然:明明白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4分)⑴非咨询不穷其致()⑵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⑶是以必得躬历山川()⑷苟其下无水()⑸灼然不谬()小题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中“是”指代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3分)小题3:.将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小题4:.乙文体现出来的事理与甲文中的哪一处相照应?(用原文回答。
2分)参考答案:小题1:追究到底;曾经;因为;如果;错。
小题1:“是”指像海瑞治水那样既躬亲又清廉。
强调了治水成功的.两个前提条件。
(共3分,指代1分,分析2分)小题1:于是便把树连根拔起,并顺着根的走向向下凿井,果然都找到了水。
(3分。
有两处关键词译错则扣1分,扣满3分为止。
关键词:“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小题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分)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属于识记内容。
(1)追究到底(2)曾经(3)因为(4)如果(5)错小题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这句话的意思是“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成功”是:这样。
八年级上册《治水必躬亲》《一举而三役》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甲】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一举而三役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
乃决汴水入堑,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
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①祥符:宋真宗的年号。
②禁中火 :皇宫失火。
③主营:主管。
④通衢:大路⑤决:疏通水道。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非相度不得其情 ( ▲ )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 )③患取远土 ( ▲ ) ④尽自堑中入至宫门 ( ▲ )12.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每句划分二处)(2分)(1)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 举 也 (2)时丁 晋 公 主 营复 宫 室1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咨询不穷其致。
▲ _(2)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 __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文中的海瑞和【乙】文中的丁晋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答案:11.观察 成功 忧虑、 担心 全、都12. (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13. (1)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2)做了一件事却解决了三件费力的事,节省下来的钱用亿万计算。
14. 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会合理安排,科学调度。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度
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评估实际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情绪、互动等, 是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法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考。
教学策略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合理,能否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评价
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态度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已 经掌握的水利知识和治水概念 ,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课
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分析 和归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馈与调整
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
创新思维。
04
作业与练习
基础练习
练习一:字词掌握
01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 理解字词的基本含义。
03
0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特别是文言文特 有词汇,如“盖”、“则”等。
04
练习二:文意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 文章的主题思想。
05
06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
拓展练习
练习一:对比阅读
01
选取与《治水必躬亲》主题相
关的另一篇文言文,让学生进
行对比阅读。
02
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手
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点
Hale Waihona Puke 。03练习二:写作训练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治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治水必须亲近民众,从民众中获取智慧和力量。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亲近民众的品德。
3. 引导学生学习治水先驱者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治水必躬亲》阅读与理解。
2. 治水历史典故的介绍。
3. 治水先驱者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治水必须亲近民众的道理。
2. 学会从历史典故中汲取智慧,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治水必须亲近民众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治水先驱者精神的热情。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治水必须亲近民众的道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治水历史典故,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治水先驱者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治水必躬亲》课文及相关治水历史典故。
2. 课件:治水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治水专家访谈、治水成功案例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治水成功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治水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治水必须亲近民众的道理。
3. 案例分析:介绍治水历史典故,引导学生分析治水成功的原因,从中汲取智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治水先驱者的事迹,讨论他们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治水必须亲近民众的重要性。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治水历史典故,谈谈自己对治水必须亲近民众的理解。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本节课学到的治水知识,分享治水先驱者的精神。
2. 调查身边的治水事迹,了解我国治水工作的现状,思考如何为治水贡献自己的力量。
《治水必躬亲》ppt课件
地下水监测
01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水质等指标,为地
下水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源地保护
02
划定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可能影响地下
水水质的活动。
地下水回灌
03
通过人工回灌的方式,补充地下水的水量,提高地下水位,同
时改善地下水水质。
水污染治理Leabharlann 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治理,确保污水达标排 放。
水资源现状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过度开发
全球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 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过度开采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水污染严重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导致水体质量 下降,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治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01
02
03
维持生态平衡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重要 的一部分,治水有助于维 护生态平衡。
促进国际合作
水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资源,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治理。未来治水工作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
强化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治水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加强执 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生物多样性
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可以保 护水生生物,维护生物多 样性。
防止自然灾害
合理治水可以降低洪水、 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治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保障人类基本需求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治 水有助于保障居民的饮用 水安全。
促进农业发展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治水名人的事迹和治水理念,激发学生对治水工作的兴趣和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3. 通过治水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禹治水:传说中的大禹如何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 古代治水名人:如郑国渠、李冰父子、郭守敬等,他们的治水事迹和治水理念。
3. 现代治水成就: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我国现代治水工程的特色和意义。
4. 治水与环保:如何通过治水工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5.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借鉴古代和现代治水经验,为未来治水工作提出建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和古代治水名人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治水成就,引导学生认识治水与环保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借鉴古代和现代治水经验,为未来治水工作提出建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治水必躬亲》教案相关内容。
2. 课件:大禹治水、古代治水名人、现代治水成就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讨论材料: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治水案例和环保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治水名人的事迹,引发学生对治水工作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大禹的治水理念和成就。
3. 案例分析:介绍古代治水名人的事迹,分析他们的治水理念和成果。
4. 现代治水成就:讲解我国现代治水工程的特色和意义,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
5. 治水与环保:引导学生认识治水工作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借鉴古代和现代治水经验,为未来治水工作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治水工作的认识和兴趣。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治水建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3治水必躬亲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 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 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 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 而水利不兴矣。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亲,还要清廉。
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治水必须要亲自登山涉水,不怕辛苦。
课文是如何引出论点的?
(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 意轻信人言。”
以反面强调治水要防止的现象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真实情况。
彻底摸清情况。穷,追究到底。致,事理。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因此,所以。
手脚因劳动而磨成
的茧子。 亲自登山涉水。
译文: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 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 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 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 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 辛劳不怕吃苦。
海瑞,明代的官,谥“忠介”。
解释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朗读第二段,说说提出论点后,又是如 何证明论点的。
(1)“昔海忠介治河……” 举例论证
(2)“布袍缓带,冒雨冲风……而随官人役
亦未尝横索一钱……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正反对比论证
海瑞:
字汝贤,又字国平,号刚峰,明朝著名清官。 他居官则能严于律己,恪守朝廷的法令及封建道 德规范,不畏权势,敢为民请命,积极革弊兴利。 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受到百姓的尊重。与包 公齐名,人称“海青天”。
治水必躬亲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来对比论述的,先从正面举了海瑞治 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再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 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二、课文第1段和第2段有什么关系?
第1段是提出论点,第2段是用事实论证。
二、概括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什么。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
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 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 认识?
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
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 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课文中的海瑞躬亲治水, 不畏艰辛,为民着想. 清正廉洁.
小结
课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 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 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和 义之间的关系。道理简明,论据确凿, 令人信服。
海瑞(1514-1587),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 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 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在任推行清丈、均徭,廉洁自 恃。明世宗宠信方士,志意斋蘸,妄求长生不死之药,忽朝 失政,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上疏,犯颜直谏,震惊朝野, 被罢官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 抚,大力推行“一条鞭法”,遭到居正等人的反对,被革职 回乡。“一条鞭法”把原来按户按丁派役转向按地按丁派役, 说明封建国家对户口人丁己控制不住,于是转向地亩。把差 役改为雇役也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有利于使一部分人相对摆 脱封建国家劳役的束缚,反映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 所松弛。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平反了一些冤狱,被誉 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他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力惩贪污官员,不久病逝于任所。死后,朝廷 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谥号忠介,遗官员许子伟护灵柩归 葬。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 大众平道送殡。
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
一、教案简介课文《治水必躬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认识到治水必须亲自实地考察、深入研究,才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2. 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治水名人的事迹,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 学会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如“水利”、“疏浚”等。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治水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准备1. 课文《治水必躬亲》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有关治水的历史知识、人物事迹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治水的重要性,引出本课课题《治水必躬亲》。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
3.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治水的原则和方法。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治水的认识和体会。
5.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古代治水名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激发敬佩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治水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治水的重要性。
2. 问题引导:提出与治水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答案。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治水的策略和方法。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治水工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治水的过程。
《治水必躬亲》ppt经典课件
阅读方法解密
部分来自《点拨》
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举例论证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加 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答题格式: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事例,证明了…… 中心论点(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部分来自《点拨》
4.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 兴矣 ”。并 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 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 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部分来自《点拨》
(二)一词多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如:如好逸而恶劳 如果。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像……一样。
2.得: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要。 非相度不得其情 得到、掌握。
部分来自《点拨》
(三)词类活用 1.非咨询不穷其致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追究到底。 2.布袍缓带 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轻装便服。
2. 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难点)
3.理解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来自《点拨》
钱泳(1759—1844), 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 人,字立群,号台仙,又号 梅溪。工诗,善书画,著有 《履园丛话》《履园谭诗》 等。
来自《点拨》
治理水患一直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和官吏的 一项重要职责,历史上不乏治水人物,有的成功有 的失败。关于如何治水,清代钱泳采用确凿的论据 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令人信服。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 ①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①,泥于掌故,亦不可
妄意②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③ 有曲直,非相度④不得其情⑤,非咨询⑥不穷其致⑦,是以⑧ 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2.领悟“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培养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
难点:领悟“治水必躬亲”的含义,培养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大家都能感受到愚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治水必躬亲》。
2.那么什么是“治水必躬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主人公的精神风貌。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感情。
a.课文主要讲述了谁的故事?b.他是如何治水的?c.课文中有哪些具体事例表现了他的精神?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的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教师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领悟“治水必躬亲”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2.那么主人公是如何践行“治水必躬亲”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治水必躬亲》。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三、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具体事例。
2.交流分享,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四、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治水必躬亲”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主人公的敬佩之情。
2.写作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具体,表达真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治水必躬亲”的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工作中。
《治水必躬亲》教案
《治水必躬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治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治水必须亲身参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治水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治水的重要性2. 治水的方法与策略3. 亲身参与治水的实践经验分享4. 团队合作治水案例分析5. 环境保护与治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污染、水短缺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治水的重要性,阐述治水必须亲身参与的原因。
3. 讨论:分组讨论治水的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想法。
4. 实践:分享亲身参与治水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治水的乐趣和成就感。
5. 案例分析:分析团队合作治水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强调环境保护与治水的关系,提醒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实践等环节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治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提出治水策略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3.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水污染、水短缺等现象。
2. 治水方法与策略资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治水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经验分享:邀请有过亲身治水经验的人士进行分享。
4. 团队合作治水案例:用于分析团队合作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性。
5. 环境保护相关资料:用于强调环境保护与治水的关系。
六、教学活动1. 情景模拟:模拟水资源短缺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环保专家、居民等,讨论并制定治水方案。
2. 小组竞赛: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治水项目,包括项目计划、执行和评估。
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治水项目。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治水工程或水文观测站,了解治水工作的实际情况。
《治水必躬亲》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治水必躬亲》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①,泥②于掌故③,亦不可妄意④轻信人言。
盖⑤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⑥有浅深,势⑦有曲直,非⑧相⑨度⑩不得其情(11),非咨询(12)不穷(13)其致(14),是以(15)必得躬历山川(16),亲劳胼胝⑩。
昔海忠介(18)治河(19),布袍缓带(20),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21)之间,亲给(22)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23)索(24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25)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26)而避怨(27),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注释]①执一:固执一端。
不知变通。
②泥(nì):拘泥,不知变通。
③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
④妄意:随意。
⑤盖:连词,因为。
⑥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
⑦势:这里指河流的走势.⑧非:除非。
⑨相(xiàng)观察。
⑩度(duó):测量。
(11)情:真实情况。
(12)咨(zī)询:访问,征求意见。
咨,问。
(13)穷:尽,彻底。
(14)致:形容词用如名词,指细致的情况。
(15)是以:即“以是”,因此。
是,此,这。
(16)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7)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形容极其辛苦。
(18)海忠介:海瑞,明代著名的清官,谥“忠介”。
(19)河:黄河。
(20)布袍缓带:指身着轻便服装。
缓,宽松的。
(21)野水:沼泽。
(22)给(jǐ):供给,这里指发放。
(23)横(hèng):蛮横。
(24)索:勒索。
(25)举:完,完成。
(26)远嫌:远远地躲开嫌疑。
远,远离,形容词用如动词。
(27)避怨:避免别人的怨恨。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说,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成规,也不能随意听信别人的意见。
因为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积水有深有浅,河流走势有弯有直,除非经过观察测量不可能了解到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访问、征求意见不能彻底摸清它的底细,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不辞辛劳,不怕吃苦。
语文八上《治水必躬亲》课件
用/断句: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全文翻译
治水之法,既不可 执一, 泥 于 掌故, 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拘泥 对 典章制度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道变通,拘泥 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随意
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全文翻译
像这样 才能做成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全文翻译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远嫌 而
如果
道义 远远地躲开嫌疑
避怨, 逃避抱怨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苦,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 开嫌疑,避免抱怨,
则 事 不举 而水利不兴矣.
那么 做不成
举办
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办不好。
理解下列各句的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盖地有高低, 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势有曲直,
原因是
水流 水停聚的地方 河流的形势
原因是地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 的形势有弯有直,
非相度不得其情, 非 咨询不 穷其致,
是以
观察和测量
访问,征求意见 彻底摸清情况
因此,所以
必得躬历山川, 亲劳胼胝.
手脚因劳动而磨成茧子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 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 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大 禹 治 水 的 传 改堵法为疏导法 说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全 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以无坝 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 工程 .两千年来,至今 仍发挥巨大效益
都江堰
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
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5题。
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不可执一(掌握一种方法) B.泥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C.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横行勒索)D.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2.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B.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C.庭下如积水空明 D.全石以为底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治水必须(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想使水利“兴”,治水的官员除了“躬亲”以外,还应怎样做?(7)冒雨冲风(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2、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4、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__,是__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
治水必躬亲
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 厘”也行)
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 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 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 就办不好了。
1、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用原文回答。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 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 ?用原文回答。
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 人言。 3、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水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 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4、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从正反两个 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 结果。
①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各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两段的内容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 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水必躬亲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矣 ”。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 别是什么。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 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昔 于 随官人役 尝
---从前 ---在 ---随同的管理差役 ---曾,曾经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 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 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 钱财。
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一.文学常识:《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作者钱泳(1759-1844),清代金匮(今江苏无锡)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文章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二.根据汉字写拼音躬亲(gong)潴(zhu)相度(xiang duo)咨询(zhi xun)胼胝(pian zhi)布袍缓带(pao)好逸恶劳(wu)远嫌避怨(xian)泥于掌故(ni)三.一词多义(1)于:泥于掌故(对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在)青出于蓝胜于蓝(自,从)(2)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因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凭借)吾欲辱之,何以也(用)(3)如: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像)如好逸而恶劳(如果)(4)而: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并且)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表承接,不译) 如好逸而恶劳(表并列,不译)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表承接,不译)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拘泥)于(对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亦不可妄意(随意)轻信人言。
盖(原因是)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水停聚的地方)有浅深,势(河流的形势)有曲直,非相度(观察和测量)不得其情(真实情况),非咨询(访问,征求意见)不穷(追究到底)其致(事理),是以(因此,所以;以:因为)必得躬(亲自)历山川,亲劳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发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横行勒索)一钱。
必如是(像这样)而后事可举(办事成功)也。
如好(贪图)逸(安逸)而恶(害怕)劳(辛劳),计(计较)利(私利)而忘(忘记)义(公益),远嫌(嫌疑)而避怨(抱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五.句子翻译(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 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 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句首发语词,承接上文,解 释原因,相当于“原因是” ——因,因为 是以 ——亲自 躬 亲劳胼胝 ——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盖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 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 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 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因此必须亲自 登山涉水,亲自辛劳 ,不怕吃苦。
海瑞治水有方,古代像海 瑞一样善于治水的人还有很多, 请再举出一例,概括叙述这个 人的主要事迹。
治水功臣
大禹治水: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
山.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 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 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 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 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 带领人们开凿龙门, 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 经过十三年的 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这样,河水就 畅通无阻了。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 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 。
治学必躬亲
仿照文章第一段的句式,围绕“治学必躬亲” 写一段话。 治学之法,既不可 不可 。 盖 , , 非 ,非 得 , , , ,亦 , ,是以必 。
治学必躬亲
治学之法,既不可胜而骄,败而馁,亦 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法有巧拙,时有长 短,学有成败,非探究不得其果,非实践 不穷其因,是以必得躬历书海,亲劳自 苦。
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 清廉,古代像海瑞一样清廉的 官吏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 概括叙述这个人的主要事迹。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 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 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 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 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 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 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 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 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 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 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 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 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 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整体感知课文
通读课文: 小组内合作梳理文章内容,记下 存在疑难。 交流疑难、释疑,再用自己的语 言复述。
理解文意
治水之法,既不可以执一,泥于掌故,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之 可 于 ---的(结构助词) ---能 ---对,对于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 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 ---像
是
必如是 举
---这样
---必须像这样 ---办事成功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办事成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 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 ---如果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害怕辛劳 计利 ---考虑私利。计,盘算,考虑。 则 ---那么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 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 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 就办不好了。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业,有对有错,你能当个 合格的小老师吗?
1、非相度不得其情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恶劳 3、泥于掌故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4、泥于掌故 5、非咨询不穷其致 6、治水必躬亲 情:事情 如:如果 举:举起 如:像 于:对于 于:在 泥:泥土 穷:贫穷 躬:弯下
古义: 拘泥 泥 今义: 泥土
古今义不同
盖
穷
古义: 原因是
今义: 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古义: 追究到底 今义: 生活困难
古义: 办事成功 举 今义: 举起,抬起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论据: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 举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正反)论证、比喻论证 等
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 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 力主反贪, 刚正不阿等. 课文中的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 为民着想、工作负责、清正廉洁。
语言欣赏
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 山川,亲劳胼胝。 赏析:这段文字用排比句,增强语势,增加节奏美。 写出自然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应掌握客观规 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而不是盲目 蛮干。 2、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 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 亦未尝横索一钱。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将一个事必 躬亲、顺应民意、治理严明的海瑞的形象展现在读 者眼前。
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一论点的?若治水 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
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举例论证、正面论证:
海瑞治水不但躬亲,
而且清廉。 反面论证说明不躬亲、不清廉的后果将治水 不成。
你能试着理出文章的结构吗?
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
一
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提出论点
“治水必躬亲”
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 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 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昔 于 随官人役 尝
---从前 ---在 ---随同的管理差役 ---曾,曾经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轻便服装,冒着 风雨,在荒村乱流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 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 一文钱财。
二
亲而且清廉
举例(事实)
反面说如果不躬亲、不 清廉,治水就不会成功
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探究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
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
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 有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 治实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淫无道 的忠勇之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 直不阿的坚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 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誉称为“古 今一真男子”的男儿大丈夫。
找出文中能表达中心论点的语句,想 一想: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一论点的?
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先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
固执一端。 2)再用“盖”字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 端的原因。 3)然后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 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 见的重要性。 4)最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
实践出真知
你能说出与实践有关的名言警句吗?
1、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刘向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 4、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5、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 决。 ——费尔巴哈 6、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达· 芬奇 7、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 的能力。 ——小塞涅卡
《治水必躬亲》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
做任何事情不能迷信前人的经验,不能
相信道听途说。 凡事必“躬亲”,否则“事不举”。 (解决问题,一定要注重实践,身体力 行。) 所有官员要大力倡导“清廉之风”,执 政为民,立党为公。
小结
本文论述了(
治水必躬亲 ) 的道理,说明只有( 躬亲 )、 ( 清廉 )才能( 治好水 )。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不经过揣摩就不能了解它的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 意见就不能发现它到达极致的贫穷。
2、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况且随同的奴役也没尝试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3、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原来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 姿势有弯有直。
4、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像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权利,忘记义气,站在 远处嫌弃,避免抱怨
Hale Waihona Puke 钱 泳海瑞(1514-1587) 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 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 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 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 著名清官,由于为人刚 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 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 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 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 今。
学习文言文心得:
读 思 悟
拓展—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山西某地是个水灾频发的地方。 国家每年都花巨资兴修水利。在一次水灾过 后,检查人员发现了诸多的水利工程属于 “豆腐渣工程”,国家的巨资有很大一部分 不知流向。 材料二:1976年,安徽某个山村发生了 洪涝灾害。村长等人在家里研究了《水经注》 等大量水利著作,希望能治理水患。结果由 于不能因地制宜,导致了更大的灾难。
读一读
咨询 (zī) (nì ) 拘泥 (zhū) 潴 ( xiàng) (duó) 相度 胼胝 ( pián) (zhī) 好逸恶劳 (hào) (wù)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 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 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 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 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 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 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