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8
流行病学-第八章-病因与因果关系
27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一、假设演绎法
假设演绎法的推理过程 因为假设H ,所以推出证据E
<演绎推理> 因为获得证据E ,所以反推假设H
<归纳推理〕
28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的应用 假设H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 原发性肝癌〔PHC〕 根据该假设H,加上相关背景知识为前提,演绎 地推出若干具体经验证据
指有处理组与比较组的临床观察 18世纪 G. Berkeley 提出对照临床试验的观点 18世纪 J. Lind 关于坏血病的治疗试验 19世纪 KanehiroTakaki关于脚气病的治疗试验 20世纪初 Goldberg 关于燥皮病的治疗试验
50
第四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RCT> 严格意义上的对照组〔控制组〕必 须涉及随机分配 Hill <RCT之父> 1946年设计的链 霉素治疗肺结核效果评价方案 1970年代, RCT从框架设计、对象选 择、资料分析以及结论推断形成评 价防治效应的标准 准实验设计〔非随机化分配〕,较多 51
Koch <1843-1910〕
46
第四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原体 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 疾病患者中分离该病原体,传代培养物能引起实 验动物患相同疾病 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47
第四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美国"吸烟与健康报告"委员会提出〔1964〕 <1>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 <3>关联的特异性 <4>关联的一致性或可重复性 <5>关联的连贯性或合理性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上述定义得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人群,就是研究所关注得具有某种特征得人群,而不就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得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她相关得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得起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研究得重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得最终目得就是为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得区别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因素就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就是否就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
流行病学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决定疫源地大小的因素
传染源的存在时间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传播途径的特点 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传染源被移走(隔离治疗或死亡)或消除了排出病 原体的状态(治愈)
玛丽渐渐了解了一些传染病的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甚至成了医院实 验室的义工。1932年,玛丽患中风半身不遂,6年后去世。
二)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动物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以动物为 传染源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传播给 人,这类传染病绝大多数可以不依靠人 而在动物间传播、延续种属(自然疫源 性疾病)。
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一)经空气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
经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指病人喷出的飞沫直接被他人吸入而被传染
体积较小(直径15—100微米); 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不超过3秒); 局限于传染源周围。
经飞沫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是一些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 脑膜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的定位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完成生长、繁殖的主要场所
主要有肠道、呼吸道、血液、皮肤(粘膜)四大类。
传播机制 病原体更换宿主(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
过程,包含三个阶段,病原体的排出、在外界的存在、侵入另一 个宿主。三个阶段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病原体的定位的影响。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
②慢性病原携带者
临床症状消失后,超过三个月后仍能向外排出病原体
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意义 慢性病原携带者多具有间歇性排出病原体的
现象。一般认为至少连续3次检查阴性时,才 能确定病原携带状态已经消除。
流行病学 第8章 偏倚及控制
随机分配
分组机会均等,各组非研究因素均匀 分布,资料可比,提高研究的正确性
随机化是控制偏倚的有效方法之一。
2、匹配(matching)
就是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要求两者的某 些因素或特征即匹配因素相一致,以排除匹配 因素的干扰,提高研究效率。 但要注意所匹配的因素应是已知的混杂因 素,否则不能匹配。匹配使用得当可以有效控 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真实性。还要避免匹配 过度,即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可能丢失 信息增加工作难度,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二、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测量值 与总体值之间出现的差异。 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受试对象、研究者、 仪器设备、研究方法、非实验因素影响等原因 造成的有一定倾向性或规律性的误差。 观察值有系统性、方向性、周期性的偏离真 值,可直接影响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必须查明原 因、予以矫正,系统误差必须避免。
在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 一个或多个外部因素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 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正的联系,称为混杂偏倚。 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就称为混杂因素。混杂 偏倚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未能对混杂因素加以控 制和在资料分析时未能进行正确的校正所造成的 偏倚。
混杂因素具备的特征
(1)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如果不找出或不避开,所得研究结果可 能不是研究因素造成的。 (2)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 计学联系。 (3)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 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
2、信息偏倚的控制方法
为使调查对象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必须在调查 问卷上下功夫。 对于调查员,关键是进行严格的培训,增强工 作的责任感。统一调查程序、方法。 测量仪器要选用标准一致的,不易产生偏性和 稳定的仪器,使用前还要统一校正,从而保证 测试结果的准确与可靠。 对调查环境加以选择与控制的。这主要是根据 调查目的和对象的特点来加以考虑。
8版流行病学名解
1.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2.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肾综合征出血热。
3.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4.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
但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5.不规则热: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6.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内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外的各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有时可有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改变。
7.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8.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9.重叠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见于慢性乙肝重叠戊肝。
10.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11.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
12.病原携带状态: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13.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特点及其与个体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学科。
它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进而制定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应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传统流行病学学科的延伸,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而产生的,它旨在通过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疾病的致病机理、预后以及影响因素,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监测与预警:临床流行病学可以通过对疾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病例的增多趋势及蔓延的迹象,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大规模暴发,保护人们的健康。
2. 疾病风险评估:通过对疾病流行的病例特点和个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可以评估个体患病的风险,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3. 临床决策支持:临床流行病学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4. 防病治病策略的制定:通过深入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临床流行病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病治病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既可提高防控效果,又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重要性临床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发现和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对易感人群进行筛查和监测,从而早期发现患病个体,优化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康复质量。
2. 防疫控制: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抑制疾病的传播链,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环境改善等,有效遏制疾病的蔓延,减少病例的发生。
3. 转化医学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将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科学研究的转化,推动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创新。
流行病学第8版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绪论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流行病学中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3.、健康因、提供措施④三种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⑥六大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4.基本核心5.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横断面调查描述流行病学 监测 产生假设观察法 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 检验假设队列研究临床试验流行病学 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 个体试验 验证假设研究方法 现场试验社区试验数理法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类型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应用制、健康促进、疾病防制效果评价。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分布 监测 健康计划 提出假设 分析性研究危险因素 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评价 假设检验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人群现场实验 社区干预试验效果 效益 效应验证危险因素 假设流行病学试验 卫生服务评价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1)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包括发病密度和累积发病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K(K =100%,1000‰)应用:是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适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制措施效果的评价(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发病时,则应计为多个新发病例数)✧发病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别计算其发病率称之。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是否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是否是否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研究方向?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流行病学第8版考研复习笔记
流行病学第8版考研复习笔记
①队列研究
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组,追踪其各组的结局,比较不同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②病例对照研究
以当前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个组作为对照组,通过查询、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对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采用统计学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暴露比例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③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人为的施加或减少某种处理因素,然后追踪观察处理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处理因素的效果。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简介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流行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疾病的病因、传染途径、流行趋势和管理策略,从而为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应用和方法。
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疾病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率、死亡率、病情严重性等。
它还研究疾病与个体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等。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目标是确定疾病的病因,即造成疾病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通过对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揭示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疾病预防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例如,通过对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提出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暴露的预防建议。
疾病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确定不同因素对疾病的诊断价值。
通过对各种疾病诊断测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可以选择最适合的诊断方法和阈值。
疾病治疗临床流行病学可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临床试验和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给出最优的治疗方案。
卫生政策制定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提供决策者所需的实证依据,用于制定卫生政策和指导公共卫生措施。
例如,通过对流感疫苗接种效果的研究,可以为防控流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
观察性研究是通过观察人群中已经存在的病例和非病例,以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来推断原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观察性研究设计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实验研究是通过随机分配和干预措施来确定原因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实验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试验。
临床流行病学的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二十四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三)流行概况
流行趋势 地区分布
人群分布
第一节 概述
(三)流行概况
流行趋势
根据各国监测统计数据,仍然可以发现STD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流行态势严峻。 1990年,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2.5亿STD新病例 199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3亿 2005年则上升为4.5亿 WHO估计全球由于存在严重的漏查和漏报,STD报告的病例数仅为实际发病数的 20%~25%,我国STD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原学
2. 我国重点监测的5类STD
根据《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我国将淋病、梅毒、生
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及生殖器疱疹这5 类疾病列为重点监测和
防治的STD。
第一节 概述
(二)危害
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
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 严重的经济负担 巨大的健康损失
目录
01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过程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四节:艾滋病
02
03 04 05
重点难点
※ 掌握性传播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概念 ※ 熟悉性传播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 掌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概念 ※ 了解全球艾滋病战略目标
※ 熟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均为梅毒,排在第二位的男性为淋病,女性为衣原体感染。
第二节 流行过程
第二节 流行过程
本节内容
传染源
性乱者
吸毒人群
特殊人群 献血者和输血者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二节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无论有无症状,只要体内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通过直
-流行病学课件第八章 流行病学研究的质量控制PPT内容-
”流行病学课件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的质量控制PPT内容”1、第一第一节节讨论的质量讨论的质量U一、误差、效度与信度一、误差、效度与信度效度(效度(validity)也称为也称为真实性真实性,指讨论收集的数据、分,指讨论收集的数据、分析的结果和所得的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析的结果和所得的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
效度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u内部效度(内部效度(internalvalidity)即内部真实性,指讨论即内部真实性,指讨论结果与实际讨论对象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与实际讨论对象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它回答讨论它回答讨论本身是否真实或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有效u外部效度(外部效度(externalvalidity)即2、外部真实性,指讨论即外部真实性,指讨论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又称为代表性或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状况的符合程度,又称为代表性或外推性(外推性(generalizability),它回答讨论能否推广应),它回答讨论能否推广应用到讨论对象以外的目标人群。
用到讨论对象以外的目标人群。
信度(信度(reliability)也称为也称为牢靠性牢靠性,即讨论结果的可重复,即讨论结果的可重复性,是指实行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性,是指实行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全都的程度。
其所得结果全都的程度。
效度和信度好效度和信度好信度不好信度不好效度不好效度不好其次节其次节流行3、病学讨论中常见的流行病学讨论中常见的偏倚偏倚一、选择偏倚一、选择偏倚因讨论对象的问题导致讨论结果偏离了真实值称为选择因讨论对象的问题导致讨论结果偏离了真实值称为选择偏倚。
抱负的讨论样本人群应当是总体人群的一个无偏偏倚。
抱负的讨论样本人群应当是总体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假如讨论人群在某些重要因素上与一般人群或待样本,假如讨论人群在某些重要因素上与一般人群或待讨论的目标人群存在差异,则可能引起选择偏倚。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
它涉及到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疾病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了解疾病的风险因素和流行规律,从而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临床流行病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疾病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是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人群中疾病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高发区域和高发人群群体,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其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不仅限于传染病,还包括慢性病、遗传病和环境相关疾病等。
各种类型的疾病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传播途径,临床流行病学通过研究它们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人群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
人群调查是收集人群特征和疾病发生情况的常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获取数据。
队列研究是一种追踪观察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随访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因素和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最后,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此外,临床流行病学还可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持。
临床流行病学在当前的人群健康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疾病的研究和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因素和流行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临床流行病学还可以评估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流行病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因此,需要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多学科协作的研究团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8
c-1
ij
SSA/(c-1)
F MSA/MSe
区组
Xij2 /cC r-1
ji
SSB/(c-1) MSB/MSe
误差 SST- SSA - SSB (c-1)(r-1) SSe/ e
23
例5. 某研究者为观察国产乙酰水杨酸钙脲(CUA) 的解热镇痛作用,将1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 两组。一组作为对照,使用旧解热镇痛药物; 另一组使用CUA,观察两组小鼠的痛阈,实 验结果如下表,试分析CUA的镇痛作用。
t X1 X2 S
X1X 2
S X1X 2
S
2 C
(
1 n1
)1
n2
S
2 C
X
2 1
X 1 2 n1
X
2 2
n1 n2 2
X 2 2 n2
(n 1
1)
S
2 1
(n
2
1)
S
2 2
n1 n2 2
n1 n2 2
19
例 3 .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肾缺血再灌流过 程中的作用,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 给予不同处理后,测得NO数据如下表,试问各组 水平是否不同?
SPSS
160
160
170
Observed Value
180
190
33
(二)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大样本: u检验 小样本:
配对2检验 成组2检验 多组2检验 (R C表) 四格表的Fisher 确切概率法 秩和检验
34
例9. 某医生用A,B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 染。A药治疗74例,有效68例; B药治疗63例, 有效52例。问两种药物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F
N-1 or cr-1 c-1 SSA/(c-1) MSA/MSe
处理 区组
误差
Xij / c C j i
2
r-1
SSB/(c-1)
MSB/MSe
SST- SSA - SSB (c-1)(r-1) SSe/ e
22
例5. 某研究者为观察国产乙酰水杨酸钙脲(CUA) 的解热镇痛作用,将1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 两组。一组作为对照,使用旧解热镇痛药物; 另一组使用CUA,观察两组小鼠的痛阈,实 验结果如下表,试分析CUA的镇痛作用。
23
两组小鼠的痛阈数据 组别 动物 测量时间/min 序号 30 60 90 1 8.5 8.8 8.7 2 9.6 9.8 9.7 8.7 9.0 8.9 对照组 3 4 12.0 11.8 11.7 5 13.3 12.9 12.8 合计 52.1 52.3 51.8 6 7 CUA组 8 9 10 合计 总 计 9.7 10.7 9.9 12.7 13.8 56.8 108.9 27.4 28.7 26.2 31.9 32.3 146.5 198.8 12.1 14.8 17.2 16.3 13.2 73.6 125.4
处理
有效
无效
合计
有效率(%)
A药 B药 合计
68 52 120
6 11 17
74 63 137
91.89 82.54 87.59
34
例10.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53例肺癌 患者进行诊断,资料见表。 问两种检测 结果有无差别?
乙 法
甲法
+ 合计
+ 25 (a) 11 (c) 36
2 (b) 15 (d) 17
29
例8. 比较甲、乙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对 甲种香烟做了6次测定,对乙种香烟做了8次, 结果如下表,问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有无差 别?
甲种香烟 25 28 23 26 29 22 乙种香烟 28 31 30 32 21 27 24 20
30
正态性检验——矩法
(1)偏度系数
(2)峰度系数
H0: γ1=0;
合 计 26.0 29.1 26.6 35.5 39.0 156.2 49.2 54.2 53.3 60.9 59.3 276.9
24 433.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是指对同一
观察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 多次测量,用于分析该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上 的变化规律。 主要特点:同一受试对象在不同时点的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棉产地(因素A) 甲地
50.88 48.02 45.26 38.38 52.70 60.22 44.49 49.31 46.23 51.16 42.48 53.47
乙地
44.01 66.27 59.99 52.49 60.69 66.12 55.36 53.39 52.34 55.16 58.64 61.08
2
预后研究 因果关系 研究 筛选研究
了解确诊病人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评估有害因素与疾病发生是否有关 评估适于大规模人群检验和在疾病呈 现症状早期检出该病的各种检查方法
适用RCT解决的临床问题
对某一疾病,研究某药物的效果是否优于安 慰剂或另一种药物(对照药)? 新的手术方法是否优于传统方法? 改变生活习惯是否会影响病人血压水平?
3
适合采用队列研究的临床问题
吸烟导致肺癌吗?
高血压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好吗?
避孕药导致“乳腺癌”吗? 早产儿在以后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上
情况如何?
4
适合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临床问题
百日咳疫苗导致脑损害吗?
俯卧睡姿增加“儿童突然死亡综合征” 的危险性吗?
高架电缆作业人员易患白血病吗?
反应变量 资料类型 单因素、多因素 设计类型 配对、配伍、两组、多组 正态性、方差齐性、 多重共线性、残差正态性
12
单变量、双变量、多变量 计量、计数、等级
是否满足前提条件
(一) 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选择方法的一般原则:
1. 根据资料分布特点
正态 偏态 2. 根据资料设计类型 配对 成组 多组 3. 根据样本量大小
d 0 d 0 t Sd Sd n
n -1
16
例2. 某医生研究野木瓜用于手术后的镇痛疗效, 以哌替啶作为对照,观察两药的镇痛时间 (h),得到如下结果,问野木瓜与哌替啶 的镇痛时间是否不同?
野木瓜与哌替啶的镇痛时间(h) 分组 野木瓜 n 30
XS
6.2±1.4
哌替啶
28
3.5±1.2
0.00
1.00
170
Observed Cum Prob
160 160 170 180 190
SPSS
Observed Value
32
(二)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大样本: u检验
小样本: 配对2检验 成组2检验 多组2检验 (RC表) 四格表的Fisher 确切概率法 秩和检验
33
例9. 某医生用A,B两种药物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 染。A药治疗74例,有效68例; B药治疗63例, 有效52例。问两种药物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
17
成组t检验 (two-sample t-test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X1 X 2 t S X1X 2
2 1 S X 1 X 2 SC ( n1 n12 )
S
2 C
X X
2 1 1
2
n1 n2 2
n1 X X 2 n2
437.98 285.75 369.93 344.53 378.96 300.92 271.70 417.97 287.10 363.51 309.60 338.83 322.75 464.51 322.34 282.52 278.47 348.47 354.10 302.21 269.65 322.98 288.76 386.67 284.04 194.90 197.53 227.57 184.42 223.17 363.43 390.38 332.68 355.99 219.72 143.17
20
例4. 为比较不同产地石棉毒性的大小,取体重200-220g的 雌性大鼠36只,将月龄相同、体重相近的3只分为一组。每 组的3只动物随机分别接受不同产地石棉处理后,以肺泡巨 噬细胞(PAM)存活率评价石棉毒性大小。结果见下表, 试问不同产地石棉毒性是否不同?
表 经不同产地石棉处理后大鼠巨噬细胞存活率 区组号 (因素B)
γ2= 0
H1: γ1 0 ; γ2 0
通常 = 0.10
31
图示法——P-P图,Q-Q图
Normal P-P Plot of X
1.00
.75
Normal Q-Q Plot of X
.50
190
Expected Cum Prob
.25
180
0.00
.25
.50
.75
Expected Normal Value
S 10.75 11.83
26
大样本u 检验:
成组:
X1 X2 X1 X2 u 2 S X1X 2 S 12 S 2 n1 n2
u d 0 Sd n
配对:
27
例7. 某医院组织病人对护理质量作评价,同时 对护士再培训,资料见下表。问培训前后的评 分结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护士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培训前评分
2 2 2
2 (n1 1) S12 (n 2 1) S 2 n1 n2 2
n1 n2 2
18
例 3 .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肾缺血再灌流过 程中的作用,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 给予不同处理后,测得NO数据如下表,试问各组 水平是否不同?
表10.3 3组大鼠肾组织液中NO水平 (μmol/L) 正常对照 肾缺血60min 肾缺血60min再灌
5
适合作横断面调查的临床问题
南京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多少?
3岁儿童的“正常”身高是多少? 精神科护士对严重抑郁症患者使用电惊
厥疗法有多大信心?
6
二. 临床科研资料的来源
统计报表
日常性工作记录
专题调查
文献资料
7
三. 临床科研资料的测量方法
主观测量法: 客观测量法: 询问法 查体法 仪器检查法 实验室测量
察值之间彼此不独立,往往存在某种程度上的
相关性。
25
例6. 抽样调查了农村高碘地区100名小学生和非 高碘地区105名小学生的智商,得结果如表,问两 个不同地区小学生智商水平是否不同?(假定两 组受教育年限、学校规模、师资水平等相近)
高碘区和非高碘区儿童智力比较 n 组别 X 高碘区 非高碘区 100 105 73.07 80.30
7 7 7 6 7 7 8 2 9 6 4 6 6
培训后评分
10 9 7 7 10 6 9 6 8 9 6 6 7
28
符号秩和检验 (Wilcoxon 配对法)
符号秩和检验又称差数秩和检验
基本思想: 如果两个总体分布的位置相同, 那
么这些配对数值的差值应服从以0为中心的
对称分布。 **如果差值不等于0, 但和0很近,那么就认 为是随机因素引起的; 如果差值很大, 超出 一定的界值范围, 那么就认为分布位置不同
10
对离群值处理方法:
一种是:直接删除(有逻辑错误,又无法纠正); 另一种是,若数据并无明显逻辑错误,可将该数据 剔除前后各做一次分析,若结果矛盾,删除;否则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