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6《绝唱》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ppt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全套PPT课件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五四制)语文全套PPT课件
鲁教版五年级上访友》一课,通过作者李汉荣的细腻笔触,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与自然景物的深厚情谊。课文围绕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读写词语、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在生词理解部分,学生将学习并掌握如“德高望重”、“波光明灭”等词语的含义。自学导航环节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此外,教材还提供了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以景物为角色进行创造性对话,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浏览。
乘船远行
来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
海市蜃楼 市蜃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 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 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 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 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 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诗歌赏析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一起,表 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
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这四首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作品的 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代表 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饮酒》等。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 《藤野先生》是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 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 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 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 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野严九郎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没 正 治有 直 学民 热 严族 诚 谨偏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回答。
爱国
民看 族电 自影 尊事 心件 受 到 严思 重想 挫受 伤极
大 震 动 ,
—— ——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 “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 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 感—弃医从文)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白描
学者形象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36—38)
在北京,怀念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
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 组织材料。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 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 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 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 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20页 0038页 0072页 0090页 0141页 0183页 0185页 0227页 0269页 0309页 0328页 0347页 0358页 0391页 0424页 0506页
第一单元 2端午的鸭蛋 4春酒 6绝唱 第二单元 8雷电颂 10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12雨之歌 第三单元 14应有格物致精神 16不求甚解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四单元 20五柳先生传 22送东阳马生序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4小石潭记
第一单元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1云南的歌会
2020最பைடு நூலகம்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2端午的鸭蛋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3吆喝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4春酒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5俗世奇人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6绝唱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完整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4页)
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 风变为雄浑奔放。
著有《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 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 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结:
本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画 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 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解的孤寂之情。
苦闷、矛盾、孤寂、落寞 喜悦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首联 起 首联点题
承 写所见之景
结构
颔联 颈联

先从远景开始描画秋天山 野的静态,再转入近景,
先写动物,再转入植物 的描写。
写人的动态
尾联 合 都是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黄鹤楼
崔颢(hào)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 员外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强调继承《诗经》 “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 “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白居易(772-846)
早期所作的讽喻诗,较广泛尖锐地揭发了时政弊 端和社会矛盾,于民生困苦也多有反应。自遭受 贬谪后,意志低沉,晚年尤甚,诗文多怡情悦性、 留连光景之作。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深寻思念。
抒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避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 莫名其妙: 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文章题目为端午的鸭蛋,文章从哪里开始写 的? 文章从家乡端午的风俗写起。
3.这样写是否脱离了题目?
没有脱离题目。作者在端午的习俗中介绍 了鸭蛋,这样写水到渠成,自然过渡到写 “端午的鸭蛋”。
4.划分结构,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l) :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 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 的怀念。 第二部分(2—3) :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 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4—6)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 午的鸭蛋。
端 午 的 鸭 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n náng huáng jīn jí
怀念 热爱
1.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 大高兴的”是腌蛋”一条,有什么 作用? 3.“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 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 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4.“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 已。”“惊奇不已”的“已”是什么意思?这个句 子有什么特点?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 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 多,可以成批输出。”
3.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鸭蛋 的特殊感情? 家 乡 的 鸭 蛋
名 声
热爱 自豪
特 色
4.端午的鸭蛋给作者的童年带来哪些乐趣? ①打络子 ②挑鸭蛋 (详) ③装鸭蛋 ④挂络子 (详) ⑤吃鸭蛋 ⑥玩蛋壳 (详) 囊萤映雪的故事(联想)
1.作者在文中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 是不大高兴的”是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作者什 么感情?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二年级)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二年级)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方法应用
2 x2 +6 x 3 的公因式。
2
定系数
x
定字母
2 定指数
新知学习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
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
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 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例题演示 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x+x3
解:3x+x3 =x(3+x2)
议一议
(1)多项式2x2+6x3中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 (2)你能尝试将多项式2x2+6x3因式分解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多项式2x2+6x3中各项的公因式是2x2 将公因式提出:2x2+6x3=2x2(1+3x)
结论
(1)各项系数是整数,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公因式
的系数; (2)各项都含有的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是公因式的 字母部分; (3)公因式的系数与公因式字母部分的积是这个多 项式的公因式。
(2)-2x3+4x2+2x
例题演示3
例4.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y)+b(y-x)
(2)6(m-n)3-12(n-m)2
解:a(x-y)+b(y-x) 解:6(m-n)3-12(n-m)2
=a(x-y)-b(x-y)
=(x-y)(a-b)
=6(m-n)3-12[-(m-n)]2 =6(m-n)3-12(m-n)2 =6(m-n)2(m-n-2)
已知x3+x2+x+1=0,求1+x+x2+x3+…+x2006的 值。聪明的同学,你能得到这个计算结果吗? (课余探索)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写作背景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 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 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 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 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的“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请按雨的行踪:把诗分成四个部分并归纳段意。
(雨前)—(1)
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才来 探访大地。
(雨中)二(2345) 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 地带来了欢乐。
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大,教儿 (雨教)三(678) 童要勇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雨息)四(9) 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轻盈、绵绵不 断、温柔的特点
侧面写雨的轻 盈、温柔。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春雨希望人们用真心去感知她、接受她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描写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雄伟壮阔

形象鲜明 具
体 描
动静结合



生机勃勃

开 想
先实后虚


意境壮丽

【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周亚夫军细柳》

【大单元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课件:《周亚夫军细柳》

圣贤风君子魄——八年级上部编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一、文体:传记散文二、内容主旨:(1)《〈孟子〉三章》:孟子用正反对比来推行其“仁政”的理想(2)《愚公移山》:愚公与智叟言行的对比,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3)《周亚夫军细柳》: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营的对比,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三、单元情境:年级举办“感动你我”——本学期课本人物颁奖典礼活动,班级负责研读第六单元三篇课文,概括文意,并为人物撰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300字。

四、单元目标:一、语言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意,掌握常见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积累古今异义词等相关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3.赏析古文名篇,体悟古代圣贤的内在志趣,任选一位人物为其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 100 字。

二、思维目标比较、分析本单元五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事、思想等方面归纳君子形象,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价值目标开展“感动你我”活动,对心中敬佩的有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评价;在“君子圣贤我拍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撰写拍摄脚本,对自己心中有着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宣传。

同时,也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经历,谈对这些品格志趣的理解,以及如何以此为榜样修身正己。

导入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周亚夫军细柳—一个“真”将军的故事主人公介绍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屡立战功。

周亚夫秉公理事,一身正气,为人坦荡,帮助汉景帝赢得西汉王朝大一统的局面。

Array然而,正因其刚正不阿,多次开罪梁孝王等皇家势力,被汉景帝疏远,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

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周亚夫与司马迁生活的时期相距仅数十年,司马迁有感于周亚夫武能抗敌、文能治国的传奇一生,更慨叹一代名将,战功显赫,却因小人离间,竟被冤死,因此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记下周亚夫的骁勇事迹,以寄哀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唐诗五首》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恩施州中考)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 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阳__树___,__芳_草__萋__萋___ _鹦_鹉__洲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崔颢《黄鹤楼》) (2)(凉山州中考)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 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_ _处_是__?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
黄 鹤 楼 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 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骑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 文
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地点,今湖北武
晴日里的原野。 汉的汉阳区,与 川,平川、原野。 黄鹤楼隔江对望。
【承】写景 山林秋景
·树·树 皆 秋··色 , 山··山 唯 落·晖·。
颔联承“望” 字而来,写薄
“树树”“山山”运用叠词,呈现出浓浓 暮中远望所见
的秋意;“秋色”“落晖”蕴含着淡淡的伤感。的山林秋景,
营造出清冷、
静态、远景,侧重宏观描绘
静谧的氛围。
【转】写人 牧猎归来
默写常考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动态、近景,侧重微观特写
颈联转而 写人,写 牧人、猎 人归家的 温馨场景, 反衬诗人 无所归依 的孤寂。
【合】抒情 追怀古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用典
采薇”借用伯夷、叔齐隐居的典故,抒发 诗人的隐逸情怀及孤独苦闷之情。

鲁教版(五四制)《登金陵凤凰台》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登金陵凤凰台》课件

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 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 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 三四句寓今昔之感;
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
层层写来,次序井然。
比较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和《黄 鹤楼》二诗,重点比较以下几方面:
• A.内容上的异同 • B.结构上的异同 • C.语言上的异同 • D.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E.风格上的异同
黄鹤楼 崔颢
• 登金陵凤凰台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
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
诗性大发。无奈“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作罢。尽管如
பைடு நூலகம்
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
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当时
写了一首《鹦鹉洲》。后来,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
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鹦鹉洲】李白
南宋文学家刘克庄以“真敌手棋也”论之;
编《李太白年谱》的王琦“调当让崔, 格则逊李”。
而得名。 ❖ 白鹭洲:在今南京市区西三里,因常有白鹭聚集
而得名。
【诗句解释】
颈联:三山耸立在天边,若隐若现, 白鹭洲把江水分为两道。
气势磅礴、构思奇妙、对仗精工, 佳句天成。
尾联:浮云总是遮蔽日月,我不能 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隐喻深意,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 自己报国无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周亚夫军细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周亚夫军细柳》

将以下骑送迎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答疑解惑
1.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 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更加鲜明突 出的写出了周亚夫治军严谨、 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2.课文还有一处对比,你知道在哪儿吗?有什么作用? 鲜明突出的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
背景介绍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 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 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 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记实。
貳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读准字音

gòu

pèi
zhòu
jiē
词 语 自:亲自
劳:慰问
军:军营
解 释
直:直接
之:往,到
彀:张开
弩: 用机械发箭的弓。 被:同“披”,穿着
持满:把弓拉满。 已而:不久
译文
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 军营时,(皇帝的车队)直接驰入,将军 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 柳军营,军中官兵都身披铠甲,刀出鞘张 开弓弩并拉满。
课文解读
课文翻译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 曰:“将军约,军 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词语解释
谓:告诉 从属车骑:跟随皇帝的车马。
约:规定慢慢地
译文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随文帝的车马随从说: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奔驰。”于 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课文解读
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课件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思考:诗人用这个典故何意?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 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 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 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仕途 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 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 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 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 鹤楼题诗的绝唱。
总结--诗歌阅读方法
①动与静②人与物③情与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示例] ①树林、山野是静谧的背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是动态 的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有着田园牧歌式气氛的画面。
②山林静谧,在一片秋色、遍野落日余晖中,驱赶牛 群的牧人、骑马打猎的猎人回归家园,人与物既形 成对比,又融为一体。
③举目四望,皆是秋色,余晖下萧瑟、静谧的景色触 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驱赶牛群返家的牧人、收获 猎物归来的猎人更加深了诗人心中徘徊惆怅的情绪。
大漠实景,真实还原视觉,让人震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探究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26年,李白26岁,在此之 前一直生活在蜀地。诗人“五岁诵六甲”,15岁 学剑术,常于月下舞剑啸吟,心中装着高原的理 想。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 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 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 ,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绝唱》同步练习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绝唱》同步练习 鲁教版

6 绝唱基础巩固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偌大()遽()煞白()皓齿()啭()屏气()骋()霍然()花坞()周匝()2.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3.光景:①次日九点的光景;不到三十岁光景。

②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绝:①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②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3.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及其相似点。

①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②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4.仿照下列句子,写一句你听到某种声音后的感觉。

例句: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课内阅读1.本文作者,笔名,朝未年江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与《》《》《》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2.作者开头是怎样描写戏园盛况的?写戏园的盛况总有什么作用?3.作者是如何写琴师和黑妞的?有什么作用?4.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后,各有一段听书人的评论,有什么作用?5.白妞出场时为什么写“梨花简丁当了几声”?有何作用?6.如何理解“就这一眼,满园子便于工作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见响!”有什么表达作用?拓展阅读绝唱严阵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