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唱歌教学活动方案

唱歌教学活动方案

唱歌教学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音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唱歌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因此,本文针对唱歌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设计,旨在通过专业的引导和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表演能力。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感受能力;2.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1.基础唱歌技巧教学:–声音发声和控制技巧;–呼吸与节奏掌握;–节拍感和音准训练。

2.音乐知识普及:–歌唱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韵律等;–唱歌的表情演绎与情感表达。

3.歌曲排练:–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音域的歌曲进行排练;–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表演与展示:–在学校或社区举办音乐会,让学生展示所学歌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1.每周一次课程,每次2小时,持续10周;2.周末进行合唱排练,每次4小时,共4次。

五、活动实施步骤1.招募学生:发布活动通知,吸引有音乐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

2.选拔歌曲:根据学生年龄和音域特点,选择适合的歌曲进行排练。

3.教学课程:按照活动内容安排进行唱歌技巧教学和音乐知识普及。

4.排练练习:每周进行歌曲排练和团队合作训练。

5.音乐会表演:在活动结束时举办音乐会,展示学生的成果并提升表演技巧。

六、活动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评分: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评分。

2.音乐会评价:邀请专业音乐人评审,对学生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3.学生反馈调查: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为后续活动改进提供依据。

七、活动师资需求1.音乐老师:具有专业音乐教育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2.辅导员:负责组织和管理学生日常活动。

八、活动预算1.人员费用:音乐老师、辅导员工资;2.材料费用:音乐教材及器材费用;3.活动场地租赁费:音乐教室和表演场地的租赁费用。

九、活动效果1.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表现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校音乐教育水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节奏感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节奏感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节奏感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上,学习唱歌和培养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从教案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教授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唱歌和节奏感。

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2. 音乐书籍、唱歌教材3. 音乐播放设备4. 音乐节奏器具,如鼓、铃铛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示范唱歌,学生跟随教师唱歌)通过唱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

2. 学习基本的音乐概念通过唱歌游戏和听力训练,教授学生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符、节拍等。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节奏感(教师用鼓、铃铛等节奏器具示范节奏)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节奏练习中来。

4. 学习经典儿歌选择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儿歌,通过教师演唱和学生跟唱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5. 小组合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歌曲的演唱。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情感表达通过唱歌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7. 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2.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节奏或歌曲,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唱等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循序渐进法: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节奏感的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学会唱歌并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音乐是我好朋友》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音乐是我好朋友》教学设计

《音乐是我好朋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音乐是我好朋友》是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唱歌课,旋律明快、歌词简单。

歌曲采用2/4拍的节奏,这种强弱的节拍模式,方便儿童理解与跟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节奏感和音乐感。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拥有活泼好奇的天性,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歌曲《音乐是我好朋友》时更加主动。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他们能够理解和记忆简单的旋律和歌词。

但由于一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堂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完整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用轻松的情绪、欢快的声音演唱《音乐是我好朋友》。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指导学生指导如何促进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用轻松的情绪、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如何跟随音乐节拍进行拍手,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五、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谈话导入,调动氛围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最好的朋友呢?他为什么是你最好的朋友?生自由回答师:那你觉得音乐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上课的工具?学习的对象?朋友?生自由回答师:老师认为音乐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

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音乐是我好朋友》。

(二)、聆听歌曲1、初次聆听师:初次聆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生:快乐地师:那歌曲的节拍是几几拍?生:四二拍2、跟着歌曲打节拍师:四二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两拍,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打拍子。

3、复听歌曲师:仔细聆听,“我”和“我的音乐朋友”会一起干什么事呢?生:唱歌、跳舞、做游戏4、再次聆听师:再次聆听,除了歌声,歌曲中还有什么声音?生:拍手的声音师:同学们听的非常仔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吧!(三)学唱歌曲1、朗读歌词师:请带着快乐的情绪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

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中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逐渐改变。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并尝试提出一种更加活跃、有趣、互动的教学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打击乐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音乐乐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乐器,体验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音乐游戏和音乐创作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音乐节日的时候,可以通过制作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学习有关节日的背景、历史等知识,并在合作中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这种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跨学科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与交叉,促进学生思维的综合性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跨学科教学模式可以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从而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学习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时,可以通过与数学结合,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节奏的长度和节拍的间隔。

在学习音乐的历史时期时,可以与历史学科结合,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点。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小学唱歌的队形教案

小学唱歌的队形教案

小学唱歌的队形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提高合唱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唱歌技巧的训练2. 队形排列的指导3. 合唱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颈部、腰部、手臂的伸展运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节奏拍手游戏,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唱歌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讲解呼吸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呼吸。

2. 教师示范音准和节奏,学生跟随练习。

3. 学生单独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队形排列指导(10分钟)1. 教师讲解队形排列的要求,如整齐、协调、统一。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队形排列练习。

3. 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合唱实践(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3. 全体学生一起合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唱歌技巧。

2. 学生进行队形排列练习。

二、唱歌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讲解新的唱歌技巧,如共鸣、咬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队形排列指导(10分钟)1. 教师讲解复杂的队形排列,如圆形、八字形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队形排列练习。

3. 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合唱实践(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稍复杂的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全体学生一起合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唱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队形排列的整齐程度。

3. 学生合唱的表现力。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基本的音程和节奏知识;2.掌握唱歌的基本发声技巧,包括呼吸、喉咙等方面的掌握;3.能够唱出熟悉的儿歌、童谣等,课堂上能够参与合唱、独唱等各种形式;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美感的感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常见音程的练习在小学音乐唱歌的教学中,音程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通过音程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音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音程。

教师可以采用唱名、喊名、打拍子、弹跳等方式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音程的声音特点。

2.基本的发声技巧在小学音乐唱歌的教学中,发声技巧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声音的特点,进行练习。

例如,让学生练习正确的呼吸方式,让学生练习正确的喉咙张开程度,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声技巧。

3.儿歌、童谣的唱法训练儿歌、童谣是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常见的曲目。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曲目,让学生练习不同的唱法。

例如,在唱儿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让学生根据歌词情境变化调整唱法,使唱出的歌曲更富有情感。

4.合唱、独唱的训练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唱,让学生练习一起合唱的技巧,同样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独唱,让学生练习如何在独唱中掌握正确的唱法。

5.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除了技巧练习之外,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和理解同样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曲目,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表现手法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方法1.渐进式教学小学音乐唱歌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

2.演示法教学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演示法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演唱,让学生了解唱法、发声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六步教学法”模式建构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六步教学法”模式建构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六步教学法”模式建构策略作者:董珮珮来源:《天津教育·下》2024年第03期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有着其独特的重要意义,在此阶段引导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也将贯穿始终。

探索切实可行的小学生歌唱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模式是本文探讨的关键内容。

一、音乐课堂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作用。

审美素质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因此,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课堂逐步建立学生的审美认知,从而更深层次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能够辨别善恶、区分美丑、认清是非,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道:“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

其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

审美素质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因此,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课堂逐步建立学生的审美认知,从而更深层次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能够辨别善恶、区分美丑、认清是非,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从而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天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

小学歌唱技巧教案模板年级: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通过唱歌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歌唱时呼吸的控制。

2. 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歌曲教材或歌曲光盘。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音乐的喜爱。

2. 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二、基本唱歌技巧教学(15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站立、坐姿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教师讲解咬字清晰的技巧,让学生练习发音。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呼吸的控制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教授的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复习咬字清晰的技巧。

二、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2. 教师选取一首歌曲,让学生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三、实践练习(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稍复杂的歌曲,让学生跟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音乐节奏感和音准的把握。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在演唱中做到咬字清晰、音准准确。

3. 学生能够感知音乐节奏,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合唱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合唱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合唱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学习唱歌和合唱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习唱歌和合唱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唱歌和合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音乐教案,来学习唱歌和合唱。

一、教学目标1. 学习简单的歌曲,如儿童歌曲《小兔子乖乖》。

2.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包括音准、节奏感和喉音训练。

3.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集体合唱中的配合和默契度。

4. 培养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通过听唱练习提高他们的音感。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儿童歌曲《小兔子乖乖》的音频材料。

3.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合唱音乐作品。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为了让学生进入良好的音乐状态,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唱一首轻快的儿歌或做一些身体活动。

2. 歌曲欣赏播放儿童歌曲《小兔子乖乖》的音频材料,让学生放松地欣赏歌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歌曲的曲调、节奏和歌词内容。

3. 唱歌练习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唱歌练习:(1) 逐句教唱:教师分句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音调模仿唱。

(2) 整首歌练唱:让学生跟随音乐的伴奏,逐句或整首歌进行练唱。

(3) 测试唱:让学生独立唱整首歌曲,教师可以进行集中听评,给予指导和改进意见。

4. 合唱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合唱练习:(1) 分组练唱: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分别唱一个声部的旋律。

(2) 整体合唱:将各组的声部旋律合并,进行整体合唱练习。

(3) 调整练习: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调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整体合唱的效果。

5. 合唱演示与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合唱练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示。

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合唱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认可彼此的努力。

构建主动演唱模式让唱歌课真正活起来

构建主动演唱模式让唱歌课真正活起来

一、引唱——唱趣——欣赏美
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尝试用“师生 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 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 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 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 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二、自唱——唱会——感受美
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 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 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 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 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 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 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 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 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 唱练习。
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 等综合质的提高。
四、演唱——唱活——创造美
演唱和评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 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 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 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 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 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 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
总之,在主动演唱课堂教学形式中,学 生 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 正成 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 动的组 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有利于学生 淋漓尽致 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 作品的能动 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
三、评唱——唱美——表现美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 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 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 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 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 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 度来表现歌曲。

小学唱歌课教案

小学唱歌课教案

小学唱歌课教案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合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 合唱时的音准和节奏。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或歌词卡片。

3. 合唱用具(如小鼓、铃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小星星》,并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和旋律。

二、学习歌词和旋律(10分钟)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高音部分的唱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三、合唱练习(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统一。

3. 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合唱技巧。

四、歌曲展示(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 学生进行合唱展示,展示他们的合唱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准备下次上课的表演。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展示,增进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歌曲《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合唱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演唱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声乐演唱小学教案模板

声乐演唱小学教案模板

声乐演唱小学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简单的旋律,并能够表达音乐的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声乐演唱,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声乐演唱基本技巧:呼吸控制、声音位置、共鸣等。

2. 简单旋律的演唱练习。

3. 音乐情感的表达和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转圈、跳跃等,以放松身体和呼吸。

2. 呼吸控制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并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控制呼吸,如吹气球、吹纸条等。

3. 声音位置练习:通过口型和舌位的调整,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并发出清晰的声音。

4. 共鸣练习:通过共鸣的位置调整,引导学生发出丰满的声音,如共鸣的位置在喉咙、口腔等。

5. 简单旋律的演唱练习: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引导学生按照旋律进行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6. 音乐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通过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7. 演唱技巧的提高: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指导,引导学生提高声乐演唱技巧,如音域的扩展、音色的变化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简单的旋律,并能够表达音乐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声乐演唱,展示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声乐演唱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或歌曲谱例。

2. 音响设备或钢琴等乐器。

3. 教学挂图或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活动,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 教学中可以结合其他音乐元素,如节奏、和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4. 定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成果,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适用于教唱短小简单新歌)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适用于教唱短小简单新歌)

小学唱歌教学模式探究桂林市秀峰区教研室黄珊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或活动程序。

它体现了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材的组合等教学思路,能将音乐教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唱歌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

课标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

这充分说明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

传统的唱歌课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基本过程为:发声练习—复习旧歌(可略)—导言—范唱—教唱曲谱—朗读歌词—依谱唱词—艺术处理—复习巩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材及信息技术的运用,这样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课程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研究。

一.该模式的特点该模式倡导“乐学、审美、自主、创造”,其核心是“审美”。

该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及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形式、情感意境的审美体验,对歌曲文化美的感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力。

二.该模式结构框架激趣—铺垫—掌握—巩固——创造——结课三.小学音乐唱歌课“审美式”教学模式的说明:本模式分为四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进入歌曲情境——激趣第二阶段审美感受歌曲——铺垫第三阶段尝试表现歌曲——掌握第四阶段审美表现歌曲——巩固第五阶段拓展延伸展示——创造第六阶段进入教学尾声——结课四.该模式应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综合运用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唱教学法等多种学科教学方法。

下边以桂林市乐群小学赖东红执教的湘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江南小曲》之《茉莉花》教学实录作说明: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乐游戏等二.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师:同学们,有一首民歌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网上还把它被誉为我国“第二国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2.教师弹奏《茉莉花》的旋律3.学生回答歌曲名,哼唱歌曲4.板书课题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策略:此为歌曲教学第一阶段,进入歌曲情境——激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备课:如何有效地教唱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备课:如何有效地教唱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备课:如何有效地教唱在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教唱对于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技巧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何有效地教唱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唱方法,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唱。

一、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在教唱之前,需要先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孩子们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节拍等等。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唱歌、演奏等多种方式来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基础元素。

老师也可以通过音乐故事、音乐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只有在音乐素养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教唱。

二、选用适合孩子们的歌曲在教唱的时候,需要选用适合孩子们的歌曲。

要考虑的是歌曲的难易程度。

一般来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较适合唱些简单的歌曲,旋律简单易唱,歌词简洁易记。

歌曲要有鲜明的主题和情感,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老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季节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歌曲,让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了解节日和文化传统。

三、采用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在教唱的时候,老师需要采用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

要讲解清楚歌曲的基本信息,如曲名、演唱者、出处等。

要通过口型、手势、舞蹈等多种方式教唱,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老师还要注重孩子们的反应和参与,在教唱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表现和参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四、渐进式教学法在教唱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法。

可以通过小组教唱,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可以采用分段教唱的方法,逐步将歌曲分为几个部分,让孩子们先熟练唱出每个部分,再逐步合成整个歌曲。

可以采用师生合唱的方式,教唱整个歌曲,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唱出完整的歌曲。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唱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等方式,让孩子们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老师可以用小故事、动画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从而让孩子们对歌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的质量与效率,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音乐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歌唱中抒发真正走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都改变了,教学方法也更多样化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各种情况。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自己的感情,从中感悟到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真谛,二、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在歌唱教学环节中,经常会有这些情况: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千篇一律。

一节课就是跟着音乐一遍遍地学唱,教师没有演唱要求,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低段学生尤为明显。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学习竞赛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演唱形式如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角色扮演等来学***曲,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

2、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学生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

《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学期背***曲2-4首;三至五年级每学期背***曲2-4首。

”记住歌词在歌唱中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

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唱模式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将歌词内容记住,在学***曲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能背***曲。

小学音乐唱歌课的“五步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唱歌课的“五步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唱—— 歌 曲进 一步 的 处理 ,使 学生 能够 基 本上掌握歌 曲完 整演唱 的基 础上 对歌 曲情 绪、强 弱、快慢 、特 色等 方面 来对
歌曲进行深入理解和表 现。
养 学生的集体 意识 ,在分组活动 练 习时 , 学生们 会主 动地 与 同伴合 作 学 习 ; 学生 与教 师课堂 互动 默契 ; 能够 根据 教 师 的
小学音乐唱歌课的 “ 五步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河南省 新乡市实验小学 音 乐新课 标 准指 出 : 音 乐课 要 围绕 五 个基 本理 念 进行 。( 1 ) 以音 乐审 美为 核 心 ,以兴 趣 爱好 为动 力 ; ( 2 ) 强调音 乐 实践 ,鼓 励 音 乐创造 ; ( 3 ) 突出音 乐 特点 , 关注学科 综合 ; ( 4)弘扬民族音 乐, 理解音 乐文 化多样性 ; ( 5) 面向全体学生 , 注 重个性 发展。根据上述 5 条 基 本 理 念 ,除坚持 ” 以音 乐审美 为核 心 的观 点 外 ,同 时突 出强调 音 乐教育 的实践性 品格 和刨 造 性功 能。探 索音 乐教学模式 是 为 了让 我们 的音乐课 堂更加充满快乐、 更 能体现 出音 乐学科 的特 色来 ,全组 人 员 参与研 讨 ,使 学生在 音 乐课 上通过 愉 快 的合作 学 习,提高演 唱技 能和增长 知 识 ,给学 生创设空 间让他们 去发挥潜 能。 我 校研究 的创 新点 : ” 五步互动 ”教学过 程 是 师生 交往 、积极 互动 、共 同发展的
引导 ,与老 师、同 ; 比如 : 训练 节奏 时可 以用 手势来 表 示一 个手指 是一拍 ( 四分音符 ) 两个手指是 两个 ( 八
分音符 ) ,四个手指代表四个 ( 十六分音 符) ; 拳 头代 表 ( 全音 符 ) 。训 练音 高可

第七讲 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

第七讲 唱歌教学的课型与设计

第一节唱歌课的类型划分问题导入:唱歌课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

唱歌课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呢?按照上课的主要任务把课分成不同的种类,叫做“课的类型”,简称“课型”。

唱歌课是中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课型,原因在于:一、歌唱这种形式是中小学生非常喜欢并乐于接受也乐于参与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二是在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歌唱教学的内容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如何安排和设计歌唱的教学内容,如何将歌唱内容同音乐教学课程中的其它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去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另外,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把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因此,根据中小学的唱歌教学实践,我们对唱歌课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总结为两种课型:即分为单一型的唱歌课和综合型的唱歌课。

一、单一型唱歌课一节课如果主要完成学唱歌曲一种教学任务,那么这种课属于“单一型的唱歌课”。

这种课型的唱歌教学的优势是能使学生比较鲜明的,相对完整的接触音乐作品。

在教法上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或者多种演唱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唱《七子之歌》时,可采用欣赏澳门风光图片,介绍歌词含义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美的风景中了解歌曲的内涵及历史背景,在学唱的过程中采用领唱与齐唱,或男女生对唱等多种形式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及时改正歌唱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唱歌教学的目的。

这一类课型如果教师不注意教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不易集中注意力。

同时,我们都知道,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力不长,这一类课型的教学内容一般比较单一、集中,因此,不适合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

二、综合型唱歌课如果一节课里,在完成学唱歌曲一种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完成欣赏、创作表现等多种教学任务,这种课就叫做“综合型的唱歌课”。

小学唱歌课教案

小学唱歌课教案

小学唱歌课教案篇一: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万州区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一、模式提出的背景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音乐唱歌教育,因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形式,充分体现新教育理念,蓬勃发展,正走向深入。

而我区小学音乐教育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处于被动状态,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欠缺,教师教学素养与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等问题。

在音乐唱歌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句句教唱歌曲,一遍遍拍击节奏,反复练唱歌曲,学生体会不到音乐课的快乐,体验不到音乐的魅力,没有学习音乐的激情,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就渐渐淡薄了。

要改变这一现状,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建立适合我区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音乐教育应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与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并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

它包括唱歌技巧、识谱能力、音乐知识的学习运用,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三、模式研究的目标万州区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旨在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及丰富的音乐情感,使学生在唱歌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符合课程标准、行之有效的小学音乐唱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我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模式的环节设置为达到上述目标,构建的万州区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

学生对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

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二、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三、模式解读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课前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音乐、动作,示范动作优美、准确。

律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情趣,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形体美感。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

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

学生自由学唱歌谱
(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低段的学生可不做此要求),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

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本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

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并以合作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见解。

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美术、诗歌、表演等门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本环节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完美结课
一堂课如果是一支动听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甚至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在课将结束时,布置与该课有关的歌曲表演或手工制作,如《粉刷匠》这一课,可让学生回去后折个粉刷匠的帽子,戴在头上学习粉刷匠爱劳动的精神,自己也来当当粉刷匠,并表演给家人看。

这样的结束语,不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了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或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情和积极性。

此教学程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