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数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 方向与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 青岛版
用数对确定位置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材设计,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说教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
已经有了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及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够理解行与列以及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和方格纸上的位置就迎刃而解了。
让学生学生能够理解行与列以及数对的含义则是教学的重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
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二、说教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但这部分的内容有些抽象,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难点。
因此我在设计时用多媒体辅助我的教学。
渗透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法确定为: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等。
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在明确了教法和学法后,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将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成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练习巩固,拓展提高”“总结评价,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精选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精选3篇)用数对确定位置篇1第一,依据标准说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联系实际说教材:《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窗口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
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第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但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简单图形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原理,能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趣味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种方法表示游戏中物品的位置。
2.讲解新知:介绍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数对表示不同图形的位置。
4.交流分享: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5.解决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1.数对含义: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2.数对表示:例如:(2,3)表示第2列第3行的位置。
3.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图形的位置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数对表示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基于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横排为行、竖排为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说列,后说行。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数对语言准确的找到指定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教学难点:根据数对准确的找到指定的位置,以及在方格纸上用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二、说学法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
三、说教法本节课在教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了,学前:创设情境、观察发现;学时:合作交流、探究体验;学后:讲练结合、应用拓展。
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发展规律,罗老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通过游戏“找宝藏”,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第几列第几行,为开课做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这一部分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罗老师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首先利用本班部分学生座位图认识列和行,再用第几列和第几行来描述孩子的位置,然后利用班级座位图转化为方格图,用第几列和第几行来描述自己在方格图中的位置,最后用更简练的表示方法——数对,来表示位置。
通过这样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篇On the lesson draft of determining the positio n by number pairs《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篇章2:《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篇章1:《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
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的课时内容《用数对确定位 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一、说教材
2.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 置上,所以用数对(3,1)来表示;书报亭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2, 横线3”的交叉位置上,所以用数对(2,3)来表示。
3.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儿童乐园、盆景园、草坪等其他场所的位 置,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得出:儿童乐园(2,6),盆景园(5,7),草坪 (7,6),饭店(5,2),水池(8,2),假山(9,4)。
板块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1题 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你能从中找到小军吗? 指出来。 学生从图中指出小军的位置。
师:如果不是从图中指出来,谁能告诉老师小军坐在哪里? 生1: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 生2: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说是第几排、第几列。 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
(二)、1.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2题 这是红山公园平面图,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生1:大门的位置是(3,1)。 生2:书报亭的位置是(2,3)。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
(1)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 映其他内容; (2)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3)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 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XXXXXX小学各位老师好:我是XXX小学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与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系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2、在经历探索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数形结合法:本节课我采用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个同学在班级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谁能准确而简练的语言告诉老师班长在什么位置?同样是班长的位置,大家说法各不一样。
怎样才能既简明又准确的说出班长的位置,从而引出新课“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班级座次中确定位置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在方阵中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同时为设置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做好铺垫。
说课比赛《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说课比赛《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我将为大家介绍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本次说课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
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段研究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通过研究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其次,我们来看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以便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此外,我们还会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以及想象的有意性的培养。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实物图形、点子图、方格图等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对的含义及读写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我们也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并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及读写法,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教材情境设计为依托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关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数形结合法则是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2.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技巧。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重点1.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难点1.初步建立数对与位置关系的客观认识,培养学生对立体空间的认知能力和几何思维。
2.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放下店铺回到教室的情景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并引入“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主题。
2、讲解数对的概念教师演示数对的定义,并通过示范练习让学生跟随操作,直观感受数对在位置上的含义。
3、练习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现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现,以提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
4、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让学生自主练习,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短板,并及时纠正。
5、巩固练习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出题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练习。
6、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全面掌握数对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六、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将会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结束语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基本的操作技能。
通过对学生的不断引导,将会提升他们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课例名称:《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借助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借助Ipad实现“游戏化”教学,教师利用游戏向学习者传递特定的知识和信息。
借助五子棋游戏作为互动沟通的平台,使信息的传递过程更加生动,增加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地环境中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2.借助数对确定位置,想象棋子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课标中关于“图形与位置”这一内容指出:“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图形与位置”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通过五子棋游戏让学生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求,进而认识有序数对,在观察、讨论、思考中发现数对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了方向与位置,学会了用行和列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学习本内容,为六年级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以及第三学段中“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通过各版本教材的对比,可以发现:1.从实际情境出发,认识数对。
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安排的学习时间不同,但是他们都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室座位图)来进行学习,充分借助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用第几行、第几列描述座位)继续探究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应用数对,发展空间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涉及了根据数对找位置,确定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和根据数对画图形,或者用数对描述图形等内容,让学生建立位置与坐标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通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用方向和行列来描述位置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四年的集体生活,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新房乡中心学校的辛明利,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所选用的教材为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 1 课时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深入和拓展。
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思维的重要学科。
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座位图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一、引言在数学学科中,数对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概念。
它是由两个数字按照一定次序组成的,可以表示坐标系中的一个点。
在几何学中,以数对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是非常方便且直观的方法。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和生动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活动设计1.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 - 理解数对的概念及其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 学会根据给定的数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点; - 掌握根据坐标系中的点写出对应的数对。
2. 活动步骤步骤一:引入数对的概念在课堂开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数对的概念。
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数对的含义,比如一个数对 (2, 3) 可以表示一个平面上的一个点,其中 2 表示横坐标的数值,3 表示纵坐标的数值。
请学生们思考一些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来使他们对数对有更直观的理解。
步骤二:画出给定数对对应的点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给定的数对,让他们用尺子和铅笔在坐标系上画出对应的点。
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例如:(1, 2), (-3, 4), (0, 0) 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数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根据坐标写出对应的数对在这个步骤中,让学生们根据给定的坐标系上的点,写出对应的数对。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对数对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将图形和数学符号相互转化。
3. 活动总结和答疑在活动结束时,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给学生们提供机会来提问和解答疑惑。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内容,并确保他们对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本次活动设计主要围绕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概念展开,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一概念,并熟练运用相关知识。
活动中引入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活动中的总结和答疑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知识和解决疑惑的平台。
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7页例1、例2。
1、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教学部分分为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
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列”“行”的规定,理解位置确定的意义和方法。
4、首先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个部分(1)、结合生活,引出课题。
(2)、结合平面图,引出数对。
(3)、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4)、拓展并总结延伸。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过程:(1)、结合生活,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通过起立的喊声引出老师的问题:描述班长的位置。
同一个人的位置会有不同的说法,这是因为同学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数的顺序也不同,所以描述的位置也不同。
从而引入课题。
(板书:确定位置)为了准确地确定位置,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咱班一共有几行几列。
提出问题:如何来确定第几行第几列。
在同学们对列和行已经有所了解之后,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听老师的口令,看谁的反应最快。
第3列的同学起立,第5列的同学趴下,第4行的同学起立,第7行的同学拍拍手。
通过游戏,运用列与行的知识,学生玩得轻松,学得也愉快。
(2)、结合平面图,引出数对。
根据现场座位,老师把今天大家在现场的座位画成平面图,我们把每一个同学的座位用圆圈来表示,那么一列要画几个圆圈呢?同学回答7个。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用数对确定位置。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位置。
本课的学习是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下一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重要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难点:在活动中感受、体会数对的广泛应用,并能正确使用数对确定位置。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习卡纸,彩笔。
当然,……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课件辅助教学法。
学法它渗透在学习活动中,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那么,如何才能将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教学过程上,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8——100的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本课安排的是用从生活中的电影院中位置的确定来引入数对的方法。
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的问题情境,“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
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电影院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2.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题西林壁》这首诗学过吗?为什么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指出:观察物体角度很重要。
中国有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告诉我们要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视角观察人、事、物,才能更准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对的定义和书写,第二部分是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面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数对的定义和书写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数对的书写方法,能够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数对的定义和书写。
2.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对的含义和作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对的定义和书写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对的含义。
3.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数对的含义和作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数对的含义和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对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育数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育数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育数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果物体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往往用“第几”描述它的位置。
如,从前往后数第6个,从左往右数第8个等。
如果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往往用两个“第几”。
如电影票上的第3排第5号,图书架上的第4层第6本等。
这些描述联系生活经验,十分有用,方便了表达和交流,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
在如上经验的基础上,本课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渗透“符号化”思想和以后要认识的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帮助建构一个让学生学习、经历的“有意义”的过程,使他们在过程体验中理解和把握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培养核心素养,最终从认知走向求知,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单一走向丰富,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1.凸显矛盾冲突,在新旧知识的接契处激起思维的火花。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中小军的位置自然产生多种说法,无法确定位置,必然产生矛盾冲突,引发统一规则的需要。
教材中是直接告知学生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往后数。
这种直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基础上。
教学中,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统计学生的数数习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模拟现实背景中感受规则制定的缘由,激起思维的火花,也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这一规则,让学习真正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数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育数学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果物体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往往用“第几”描述它的位置。
如,从前往后数第6个,从左往右数第8个等。
如果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往往用两个“第几”。
如电影票上的第3排第5号,图书架上的第4层第6本等。
这些描述联系生活经验,十分有用,方便了表达和交流,加强了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
在如上经验的基础上,本课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渗透“符号化”思想和以后要认识的直角坐标系。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帮助建构一个让学生学习、经历的“有意义”的过程,使他们在过程体验中理解和把握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思想”,培养核心素养,最终从认知走向求知,从有形走向无形,从单一走向丰富,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凸显矛盾冲突,在新旧知识的接契处激起思维的火花。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材中小军的位置自然产生多种说法,无法确定位置,必然产生矛盾冲突,引发统一规则的需要。
教材中是直接告知学生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往后数。
这种直接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基础上。
教学中,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统计学生的数数习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模拟现实背景中感受规则制定的
缘由,激起思维的火花,也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这一规则,让学习真正发生。
2.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
数学是一门简洁的学科。
让学生动笔记录教师描述的一些位置时,随着教师语速的加快,学生明显感觉用文字记录的方法不够简洁迅速,于是启发学生用数与符号自己创造一种表示方法,强化符号化思想。
通过学生不同个性方法的创新展示,于异中求同,抽象出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通过再次记录教师描述的位置感受数对确定位置的抽象与简洁。
3.丰富知识背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数对描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对。
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创新。
一是让学生找好朋友的数对,二是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对找自己,其中有三个特殊的设计,(4,X)(Y,4)(X,Y),通过层次递进的设计让学生明确数对必须要知道两个数才能准确确定一个位置。
句容八大乡村节、国际象棋、经纬线的练习设计则丰富了知识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对知识应用的普遍性与价值意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渗透,为第三学段的学习埋下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