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鉴赏
姜夔《扬州慢》解读
姜夔《扬州慢》解读
《扬州慢》是唐代诗人姜夔所著名的一首乐府诗。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城内悠然自得的气氛,看似放慢了节奏,不慌不忙,仿佛让人身心得到放松。
诗中笔调婉转,加入不少现实生活
中的细节,使人联想起当时的城市风貌,感受到了作者深情地怀念过去的情景,充满了沧
桑的思绪。
姜夔在诗中更是展示出他对老家的宠爱之情,表达友情。
他用抒情的语言,以缓慢的节奏,描写了扬州的传统民俗,也暗喻这种爱的表达。
他赞美邻里的喜乐场面,描述出各路宾客、舟车行色的传统景象,让人有一种饱满而温暖的家园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家
园是一切热爱和幸福的根源,每个人都渴望返璞归真,寻找一个安暖的家。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里,人们轻松自得、安宁乐悦的生活,也许就是扬州的慢。
这首诗
带着平静的节奏,让我们从心底细思这理想的生活,停下脚步,回归自我,再次思考和发
现真正重要的东西。
诠释了社会中最重要的价值是家园和友情,每个人都对心灵的归属有
一种真诚渴望。
给人以坚毅的信念,家园的安慰和爱情的力量。
《扬州慢》诗歌鉴赏
这一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 衬手法。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 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 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 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 少了,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 它。词人借此委婉地表现出劫后扬 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 感时伤乱的情怀 。
思考:为何作者在这首词中大量化用 杜牧的诗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思考:作者认为扬州破败是什么原因?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 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 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
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 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 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 “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 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 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 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黍离》选自《诗经·王 风》,采于民间,是周代 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 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 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 “《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 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 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 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 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 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 以指亡国之痛。
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 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 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读背全诗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此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思考:作者在小序中说此 时是冬至,这句却又说“过春 风十里”,这样写是否矛盾?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原文: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①维扬:今江苏扬州。
②荠麦:荠菜和麦子。
③千岩老人:指淮南东路,宋时在淮扬一带。
④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
⑤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繁华景象。
⑥清角:凄清的号角。
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
⑧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
⑨二十四桥:今扬州“二十四桥”。
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鉴赏:金兵南侵以来,繁华的扬州屡遭兵燹,成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轻词人初到扬州触景生情,感伤时事,写下此词。
上处前三句叙事,交待写作背景。
早听说过扬州是名城,此次初来。
“过春风”以下六句写乍城中的印象,满目荒凉,“渐黄氏”三句由视觉向听觉,把空城寒之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状物绘景本领实高。
感时伤乱的扛鼎力作——姜夔《扬州慢》鉴赏
野 蔬 充 膳 甘 长 藿 , 叶 添薪 仰 古 槐 。 落 今 日俸 钱 过 十 万 . 与君 营奠 复 营斋 。 元 稹的妻子韦氏下嫁元稹之时 , 日子 凄 苦 , 从 未 抱 怨 和 但 离 弃 。元 稹 着 眼 于夫 妻 生 活 的 日常 琐 事 :搜 荩 箧 ” 我 寻 衣 的 “ 为 体 贴 入 微 ;拔 金 钗 ” 我 换 酒 的 温 顺 迁 就 ;甘 长 藿 ” 菜 充 饥 “ 给 “ 野 的 忠 贞 乐 观 :仰 古 槐 ” 叶为 柴 的 艰 辛 憔 悴 。 诗 人 不 惜 笔 墨 , “ 落 深 入 细 致 地 描 述 生 活 情 节 乃 至 细 节 , 动 刻 画人 物 情 态 , 个 生 一 柔 顺 温 和 而 又 贫 贱 不 移 的贤 妻 形 象 便 呼 之 欲 出 了 。又 如 清 代 诗 人 纳 兰 容 若 追 悼亡 妻 的 《 衫 湿 》“ 月 前 头 扶 病 , 刀 声 、 青 :半 剪 犹 在银 红 … … ” 写 爱 妻 扶 病 做 活 、 畔 裁 衣 的 场 景 。 描 灯 西 方 悼 亡 诗 歌颂 妻 子 , 重 突 现 的 是 一 个 “ ” , 仅 仅 侧 美 字 不 歌 颂 妻 子 的德 美 , 注 重 歌 颂 妻 子 的 貌 美 、 美 。 如 : 伦 ・ 更 才 爱 坡 的 《 娜 贝 尔 ・ 》 诗 中 反 复 出现 “ 美 丽 的安 娜 贝 尔 ・ ” 安 丽 , 我 丽 的 字 眼 。因 为 没 有 哪 夜 的月 光 不 使 我 梦见 美 丽 的 安 娜 贝 尔 ・ ; “ 丽 没 有 哪 夜 的 星 辰 不 让 我 忆 起 美 丽 的 安 娜 贝 尔 ・ 明 亮 的 双 丽 眸 ” 突 出 了 安 娜 贝 尔 ・ 的美 丽 、 慧 。 哈 代 的《 》写 妻子 , 丽 聪 如 逝 , 的 “ 若 长 颈 的 天 鹅 扬 起 了 羽 翼 ” 她 有 着 “ 色 的 发 , 色 的 恍 , 栗 灰 眼 . 有 时 隐 时 现 的 玫 瑰 色 的 红 晕 ” 她 是 穿 着 天 蓝 色 衣 裙 静 还 , 候 在 湖 边 的 婷 婷 少 女 ,是 与 诗 人 并 骥 挽 缰 的 有 着 天 鹅 般 玉颈 的勇敢女郎。 四 、 情 基 调 感 从 感情基调 上来看 , 国悼亡诗 弥漫着 “ 凄 惨惨戚 戚” 中 凄 的 悲情 和 “ 下 眉 头 又 上 心 头 ” 才 的凄 苦 。 如 北 宋 词 人 李 清 照 的 《 声 慢 》 以词 寄 托 故 国之 思 、 世 之 感 , 一 曲哀 伤 的 生 死 声 , 身 是 恋 歌 , 风 深 沉 、 苦 。词 中首 句 用 了 1个 叠 字 , 含恍 惚 , 词 凄 4 包 寂 寞 。 伤 三 层 递 进 的 情 感 , 有 巧 夺 天 工 的 效 果 , 个 孤 独 女 悲 具 一 子 的 寂 寞 凄 凉 的 心 情 充 分 流 露 。后 又用 “ 酒 ” “ 花 ” “ 淡 、黄 、梧 桐 ” “ 雨 ” 我 们 带 进 了 一 个 “ 是 人 非 事 事 休 ” 凄 凉 之 、细 把 物 的 境 。全 诗 寄 情 与 景 , 景 人 情 , 怨 、 慕 、 泣 地 向 我 们 唱 出 运 如 如 如
姜夔 扬州慢(原文及赏析)
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姜夔扬州慢(原文及赏析)扬州慢宋·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 分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
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原文及欣赏
姜夔《扬州慢》原文、注释、原文及欣赏【原文】《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1。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3。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4。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5。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6。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7。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8。
纵豆蔻词工9,青楼梦好10,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11。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2。
【注释】1.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
维扬:江苏省扬州市之别称。
《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后人每以“维扬”为地名。
2.荠麦:荠麦为野生麦子。
3.戍角:军营的号角。
4.千岩老人: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
晚年居湖州(今属浙江),爱其地弃山千岩竞秀,自号千岩老人,曾以侄女妻姜夔。
黍离之悲:《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因其首句云:“彼黍离离”。
此篇谓周朝志士经过故都,见宫室长满禾黍,彷徨不忍去,故作此以寄慨。
后人每以此表示故国之思。
5.淮左:宋时在淮扬一带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
淮南东路称淮左。
竹西:扬州城东祥智寺侧有竹西亭。
杜牧《题扬州祥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春风十里: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此句回顾旧时扬州繁华景致。
7.胡马窥江: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及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南犯。
扬州均受侵扰。
此指二犯扬州。
江,即长江。
8.杜郎俊赏:扬州为杜牧游赏之地。
谓其聪颖英俊,善赏鉴。
9. 豆蔻词工:指杜牧《赠别》诗。
10.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青楼,妓院。
11.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说桥名,旧址在今扬州西郊,相传古时有二十四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姜夔《扬州慢》赏析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 别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 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 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 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 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 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 《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 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 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 术全才。
谢谢欣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4
词句赏析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 《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 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 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 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词句赏析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 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 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可见已经无人 来欣赏它们了。经过战乱,这里的人有的死去,有的逃亡, 即便留下来的,也没有赏花的心情了。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 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词句赏析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 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 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 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 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通用)
姜夔《扬州慢》赏析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
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
《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
”“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
“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
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
“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
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
2023 姜夔《扬州慢》
度此曲。千岩老
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 •
黍离之悲 ——国破家亡之痛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所谓“黍离之
悲”,即作品中的
很深的家国之恨
交待交代写作缘起(昔盛今衰、触景生 情——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 残破景象的哀思)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 悲的感情基调。
思考:小序简洁精练,请概括主要内
容并找出奠定本词感情基调的一个字
• 内容:
•
淳熙丙申至日, 予过维扬。夜雪
•
初霁,荠麦弥望。 •
1、交代时间、地点 2、记叙途中见闻感受
入其城,则四顾 • 3、交代写作缘由
萧条,寒水自碧, • 4、点明他人评价
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因自
•
•
感情基调:
扬州慢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过 \ 春风\十里。尽 \ 荠麦\青青。 • 自 \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 \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 \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ຫໍສະໝຸດ • 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
的声音,更显出这座空城的 可怕的寂静。让人更觉凄凉 静寂
• 反衬 以有声反衬无
声
印象扬州
•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风
• 2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景
姜夔《扬州慢》原文译文及注释
姜夔《扬州慢》原文译文及注释《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
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
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
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
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
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
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注释】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
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
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
荠麦:荠菜和麦子。
弥望:满眼。
戍角:军中号角。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
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朝诗人姜夔的一首佳作。
原文翻译为: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来休息。
那些吹着荠麦的东风忽然停住了。
傍晚的号角声已经停息,入夜后有蛙跳进水边低洼的小洲。
昔日那繁华的扬州路,如今只剩下萧条的寒江,蔓草荒芜的池塘和古树,都已再也不成模样。
更让人心伤的是黄昏时,凄凉冷落的道路上又见到了迷离烟雾。
这首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扬州的萧条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赏析这首词时,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详细赏析。
首先,这首词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当时金兵南侵,扬州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姜夔作为一位有爱国之心的文人,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其次,从作者境遇来看,姜夔是一位出身贫寒的文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在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姜夔虽然功勋卓著但却备受排挤和打压。
这首词中表达的报国之志和壮志豪情,实际上也是姜夔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抗争。
在艺术手法上,姜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扬州的萧条景象来表达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同时,他也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之,《扬州慢·淮左名都》是一首充满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的优秀词作。
通过赏析这首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姜夔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也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爱国将领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姜夔《扬州慢》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姜夔《扬州慢》赏析【扬州慢】宋姜夔自度曲,见《白石道人歌曲》。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姜夔《扬州慢》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字词解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
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
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
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
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⒀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⒁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姜夔的《扬州慢》赏析
姜夔的《扬州慢》赏析
《扬州慢》是宋代诗人姜夔所作,以慢歌的形式,写出了宋朝扬州繁荣景象,对当时扬州的美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与描写。
此诗有七句,开头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表达了诗人对扬州城见解的热情。
诗人也提及了秋水的泛滥,是怎样华丽景象,全被描绘于此!
“清江萦远岸,绿杨生幽处”,是对扬州城秋江秋水的深邃述说,描绘了江水清澈洁净,绿杨杂植生长繁茂,使整个城市渲染出令人神游的美景。
继而把笔墨舔到“丝管何无声,狐步出山中”,在晚秋中抚琴弹管,此处歌声四溢,轻轻涌进诗人心间,令他醉心墨守,绘出繁华城市几许,他对它的沉醉、憧憬、热情,让人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向往。
这首诗,内容虽然简单,但它把扬州的城池美景写到极致,让人瞬间有一种“心旷神怡,如梦初醒”的感觉,是宋代优秀的诗作,仍留有经典的艺术魅力。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赏析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写作背景〕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
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
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
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
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
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
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
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
两城毗连。
杜牧《扬州》诗说:“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
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指淮南东路。
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
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
姜夔《扬州慢》鉴赏
姜夔《扬州慢》鉴赏扬州慢姜夔此词前面的小序,语言洗练,音节凄婉,恰如一篇声情兼美的小品。
它交代了词作创作的具体时间——“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至);作词动机——“感慨今昔”以及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姜夔的这篇《扬州慢》,上片纪行,下片志感,是一首表露“黍离”之悲的绝妙好词。
开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句,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扬州位于淮水东南,宋代置淮南东路,故称“淮左”。
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五里,是以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命名的。
往昔令人向往的”“名都”“佳处”,到作者“解鞍少驻初程”之时,已成一片废墟。
早先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已是“尽荠麦青青”。
往昔的扬州处处“笙歌彻晓闻”,如今所能听到的只有“渐黄昏,清歌吹寒,都在空城。
”对此,词人不禁怆然!世事沧桑,其故安在?词里作了简括的回答:“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和孝宗隆兴二年,金兵屡次南侵。
尤其是绍兴三十一年那次,金主完颜亮率金兵攻占扬州后,在瓜洲望江亭指顾江山,誓言部下,并题诗壁上之事,把赵构吓得魂不附体。
正当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之际,金廷内讧,金主完颜亮被杀,南宋才得以稍安。
以上史实,在姜白石笔下,被概括为“自胡马”以下四句,借物喻人,寄意遥远。
上片纪行,虽着墨不多,但却檃栝了唐人诗句入词,仅略略一点,就能引起人们的无尽遐思。
姜夔,作为一个风流自赏的落魄公子,目击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不禁想到晚唐大诗人杜牧。
故过片写道:“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俊赏,风流俊逸的意思。
“算而今,重到须惊!”算,推测、料想之意,是猜度虚拟之词。
意思是说,假若杜牧重游旧地,一定会为疮痍满目的残破之象所震惊!接着,又拓深一层指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即使像杜牧那样的浪漫才子,也将难以为情再也没有心思去抒写儿女情长了。
扬州慢 姜夔赏析
扬州慢姜夔赏析
《扬州慢》是唐代著名音乐家姜夔所作的琴曲,其闲适优美的曲调和典雅淡泊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艺术珍品。
姜夔所创作的《扬州慢》恰恰体现了江南文化优雅高雅的特质。
曲调轻柔流畅,不急不缓,整个曲曲之间没有脚步沉重之感,却又不失优美动听之韵。
整曲的节奏感和音乐调子十分典雅淡泊,尤其是在一些重奏部分,可以听出其中的深邃含义。
在意境上,姜夔所表达的是一种田园闲适的生活态度,描绘了具有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的诗情画意。
姜夔用淳朴古雅的音乐语言,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悠然静美,以及那种在烟雨中静谧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态度不仅可以带给人们安静舒适的享受,更让人们明白了何为真正的生命之美。
总之,《扬州慢》似乎给予我们的是一首和雅的音乐,它不同于那些匆匆忙忙、急切焦躁的曲子,而是给予我们一种庭院深深、花影丛丛、柳轻风满的田园生活。
咏物慢腾腾、情态恬淡、意境如画。
让我们可以安心地聆听和欣赏,在音乐的大道上净化心灵,得到一种与内心深度连通的宁静感。
【经典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赏析
【经典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译文]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只是那桥下的流水微波荡漾,印着湖心默默无语的一湾冷月。
[出自] 南宋姜夔《扬州慢》《扬州慢》姜夔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① 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扬州禅智寺》)②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遣怀》)③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④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序: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当我第一次经过扬州这座淮左名城,慕名来到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提到的风景秀美的竹西亭稍作停留时,眼前却是一片萧瑟。
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长街市井,如今遍地荠麦,满目疮痍。
自从金兵南侵后,就连废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
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寒气逼人,扬州已成一座空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夔《扬州慢》鉴赏
扬州慢
姜夔
此词前面的小序,语言洗练,音节凄婉,恰如一篇声情兼美的小品。
它交代了词作创作的具体时间——“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至);作词动机——“感慨今昔”以及千岩老人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姜夔的这篇《扬州慢》,上片纪行,下片志感,是一首表露“黍离”之悲的绝妙好词。
开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句,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扬州位于淮水东南,宋代置淮南东路,故称“淮左”。
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五里,是以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命名的。
往昔令人向往的”“名都”“佳处”,到作者“解鞍少驻初程”之时,已成一片废墟。
早先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已是“尽荠麦青青”。
往昔的扬州处处“笙歌彻晓闻”,如今所能听到的只有“渐黄昏,清歌吹寒,都在空城。
”对此,词人不禁怆然!世事沧桑,其故安在?词里作了简括的回答:“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和孝宗隆兴二年,金兵屡次南侵。
尤其是绍兴三十一年那次,金主完颜亮率金兵攻占扬州后,在瓜洲望江亭指顾江山,誓言部下,并题诗壁上之事,把赵构吓得魂不附体。
正当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之际,金廷内讧,金主完颜亮被杀,南宋才得以稍安。
以上史实,在姜白石笔下,被概括为“自胡马”以下四句,借物喻人,寄意遥远。
上片纪行,虽着墨不多,但却檃栝了唐人诗句入词,仅略略一点,就能引起人们的无尽遐思。
姜夔,作为一个风流自赏的落魄公子,目击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不禁想到晚唐大诗人杜牧。
故过片写道:“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俊赏,风流俊逸的意思。
“算而今,重到须惊!”算,推测、料想之意,是猜度虚拟之词。
意思是说,假若杜牧重游旧地,一定会为疮痍满目的残破之象所震惊!接着,又拓深一层指出:“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即使像杜牧那样的浪漫才子,也将难以为情再也没有心思去抒写儿女情长了。
作者在这里,是以假设杜牧“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来衬托扬州的荒凉、衰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带有作者自况的意味,较之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
紧接着,词人由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二十四桥明月在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化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亮,原本“无声”,亦无冷暖之别。
但词人借助于通感,传情达意,别有情味。
这里的“冷”和“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厌”,同样出自词人主观感情的联想,同样是移情及物的结果。
在“冷月无声”前加上“波心荡”三字,静中见动,愈益显示出往昔的“佳丽
地”,如今已是繁华衰歇,荒凉至极!由此,词人又进一步念及“桥边红药”的命运。
扬州芍药素与洛阳牡丹齐名。
可如今,山河破碎,兵荒马乱之际,谁个还有赏花玩月的心思呢?在此,请大家注意词前小序:词人到扬州是淳熙三年冬至日,此时节很难找到芍药,更别说芍药花开了。
因此,词人在句首着一“念”字,总领下文,意在表明它只是出于作者的主观联想。
词作以此反诘句收束,是在今昔之慨中暗寓家国兴衰之思,语极沉痛,格调低抑。
该词的表现手法有两点是最为出色的:
一是对比的成功运用。
在该词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刻意渲染眼下扬州的荒芜凄凉,而对往日的繁荣只是以前人的名诗警句天衣无缝地镶嵌入词,借以勾起读者的联想、追忆,从而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二是反衬的恰当运用。
由于该词感时与抚昔交织,反衬就成为决不可少的表达手段。
如以历史“名都”反衬今日“空城”,以昔时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反衬“难赋深情”;以二十四桥的“波心荡”之动,反衬“冷月无声”之静;以“桥边红药”的年年花开,衬出“知为谁生”的花开无主,凄凉欲绝。
对比,丰富了感情对比的色彩,拓展了人们想象的领域,也加深了词作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