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课 教 学 设 计

合集下载

学校微机应用课教学计划

学校微机应用课教学计划

学校微机应用课教学计划1. 介绍微机应用课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开设微机应用课的教学计划,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方面。

2. 课程设置微机应用课程的设置应包括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基础部分主要涵盖计算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内容;拓展部分则可以涉及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编程等更高级的应用技能。

3. 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应该明确设定教学目标。

例如,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简单的网页设计等。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4.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

尤其是针对软件操作和应用技能的教授,应注重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

5.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购置足够的计算机设备和各种软件,并提供网络环境,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6. 课程安排课程安排应合理,不能过于紧凑。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7. 教学评估教学计划中,需要设立合适的教学评估方式。

可以采用作业、考试、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8. 师资培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确保拥有具备微机应用技能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继续培训,提供机会让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应用软件。

9. 联系实际微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应与现实生活、职场需求紧密结合。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实践项目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场景中,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10. 课堂互动教学计划中,应注重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

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精选7篇)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短时、高效的碎片化教学,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篇1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活动知识点名称:神奇的指纹教学对象:小班幼儿及家长授课时长:8分钟一、教学内容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六、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2)学习新课: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1.你个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漩涡状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会不会留下指纹呢?)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3)归纳总结: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之设计

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之设计

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之设计利用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流失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怎样设计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投入地开展学习呢?笔者在分析实践者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如下:一、微课的设计标准1.功能理解透彻要想设计好一节微课,首先要理解微课的功能:解惑而非授业,即微课的功能是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

微课作者不能以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来制作微课,没有听过课的同学来听微课是毫无意义的。

2. 控制好时长:短于6 分钟的视频最吸引人通过专家数据统计发现,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 分钟。

而且6-9 分钟长的视频是个拐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反倒会下降。

比如长度超过12 分钟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只有 3 分钟。

所以,“短视频到底多短最合适”这个问题有了标准答案了:6 分钟。

3.知识点要够细微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将知识点讲精、讲细,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包含了另一个知识点,需另设一节微课讲解。

4.符合微课的选题标准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节微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

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小学体育《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体育《微课程设计方案》介绍本微课程设计方案为小学体育专业的初学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体验。

该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三个部分:预、上课和复。

这个设计有助于学生们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学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

设计方案预-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来准备自己。

阅读材料应基于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例如体育器材、基本动作、姿势等。

-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相关体育视频、浏览体育网站、或在网络上进行搜索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这些方式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前预内容。

上课- 教师应该制定一份明确的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包括研究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堂活动和评估标准等。

-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演示文稿、展示器材和器具、进行小组讨论、扮演角色扮演等交互式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导学生思考。

- 对于初学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进行适当的分组和差异化教学。

这有助于让每位学生都能听懂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复- 学生们应该在课后进行复,加深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

复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的测试和练。

- 教师可以制定一份详细的复计划,包括复内容、复时间和复方法等。

这有助于学生按时和有序地复。

- 教师还可以定期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这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通过这个小学体育微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小学体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小学体育专业教师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教学方案。

微课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微课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微课科学教案设计方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某一科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掌握某一科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通过微课视频或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某一科学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知识。

3. 实验环节。

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练习和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工具,微课视频、PPT等。

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等。

4. 教学环境,整洁、安全的教室和实验室环境。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成绩,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素材。

1. 微课视频,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生动形象地介绍知识点。

完整微型课程小班教案设计

完整微型课程小班教案设计

完整微型课程小班教案设计微型课程小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微型课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微型课程的设计要点和流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微型课程的概念和特点,微型课程设计的要点和流程。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微型课程。

三、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微型课程?2. 微型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3. 微型课程设计的要点和流程。

4. 微型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微型课程的兴趣,为学习微型课程打下基础。

2. 讲授(20分钟)。

首先,介绍什么是微型课程,以及微型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然后,详细讲解微型课程设计的要点和流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制定教学评价等步骤。

3. 案例分析(15分钟)。

选择一个实际教学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微型课程。

然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4. 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微型课程的实施,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

5. 总结(10分钟)。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建议,老师进行点评和展望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介绍微型课程的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设计方案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高情况。

《小学历史》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历史》微课程设计方案

《小学历史》微课程设计方案小学历史微课程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本微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研究,并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2.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历史的镜头看待现实世界。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来促进研究。

三、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1. 课程内容:- 古代文明及其成就:介绍古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 中国古代历史:讲述中国古代的朝代、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 世界历史故事: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活动安排:- 观看历史动画片和纪录片,以呈现历史场景和故事。

- 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举办历史文化展览,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 制作历史故事书,学生通过表演和绘图来展示历史故事的情节。

四、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测验评估:设计简单的历史知识测验,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3. 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参与合作项目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微课程平台:使用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提供微课程教学。

2. 视频资源:收集有关历史的动画片、纪录片等视频资源。

3. 图书资料:准备适合小学生的历史读物和图书资料。

4. 实物展示:借助博物馆或社区资源,提供历史实物的展示。

六、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呈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

2.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合作,培养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讲述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结合讲解和展示材料,提供多种视觉和听觉刺激。

七、教学时长本微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为10到12堂课。

以上是《小学历史》微课程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学校要求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拓展。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数学微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 课时数:每课时约15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微课程将围绕以下数学内容展开:- 数字与计算- 几何与图形- 数据与统计- 代数与方程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微课程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如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 技能目标:通过微课程研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微课程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研究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引入:通过简短的故事、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3. 研究内容呈现:通过微课视频和互动教学软件展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包括具体概念、例题讲解和解题思路。

4. 研究活动设计:设计一些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练和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检测与反馈:通过课堂小测、讨论和个别指导,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小测:每节课结束时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困惑。

4.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包括概念讲解、例题演示等。

2. 互动教学软件: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和研究活动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5篇

微课教学设计15篇老师将平放在桌面上的物理书本拉过来,请问一下同学们,物理书现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呢?很好,是四个力。

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老师给它的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以及受到与书运动方向相反的水平摩擦力。

那你能说一下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吗?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着测量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们需要测量力,那么用到的实验器材就一定会有弹簧测力计,除此之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木板和一个小木块。

现将小木块平放在木板上,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我们会看到弹簧测力计被伸长,木块的受力分析就等同于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本物理书,那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物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所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呢?没错,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时候。

我们上节课学到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时候,它就处于平衡态了。

因此,我们现在想要测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则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匀速拉动我们的小木块。

这样,我们所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力大小)就应该等于小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们再将整个实验整理一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的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

实验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教材以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为切入点,重点学习关于出行方式的交流:询问别人、介绍自己的出行方式。

二、学生分析:孩子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基本了解了字母:26个字母及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词汇的学习方法:单词音形意用的结合、音节、重音及不同词类(名、动、数、形、冠等)的用法特点,初步体会英语句子的语序与汉语的不同,但对于句子结构及变化还比较陌生。

本课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Book3 L16已学习过四种出行方式by bus, by car, by bike, by taxi和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____? 另一种出行方式on foot /walk,dives me及选择此种出行方式的原因表述学生相对陌生。

微型数学课程教案模板-小学版

微型数学课程教案模板-小学版

微型数学课程教案模板-小学版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数学内容:1. 数字与数的认识2. 加法与减法3. 乘法与除法4. 分数与小数5. 几何图形与空间关系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概念。

-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转化方法。

-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2. 游戏与活动法:利用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探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3. 练习: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习成绩:通过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口头问答:随堂进行口头问答,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准备相应的教案和教具。

2. 板书:用于呈现重点概念、公式和问题解决步骤等。

3. 数学游戏和活动材料: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准备相应的游戏和活动材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有待加强,他们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也存在一些困难。

小学数学教案微型课程

小学数学教案微型课程

小学数学教案微型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程主题:加法运算
课程目标:
1. 熟练掌握小学一年级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互助的精神。

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的定义;
2. 加法计算方法;
3. 加法运算的练习。

教学步骤:
1. 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
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答案。

2. 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可以通过口算、填空题或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鼓励学生多
多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速度。

4. 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加法运算的要点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

5. 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小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加法运算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指导和补充。

备注:本课程只是一个微型课程范本,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整和改进。

愿你的教学工作顺利!。

幼儿园微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幼儿园微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幼⼉园微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幼⼉园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案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幼⼉园微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幼⼉园微课程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园微课程教学设计1 ⼀、教科研⼯作回顾 在全体教师的集体努⼒及深⼊研究下,上学期的教研⼯作踏实有效的开展着。

我们的教研⼯做主要分为集体教育教学研究、问题教研、个别化学习研讨及其他⼩型常规教研。

集体教育教学研讨从集体备课及听评课⼊⼿,通过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详实的了解教材,从听评课的实际案例的研讨中获得教育教学⽔平的提升。

问题教研下放教研主动权,各组切实找准各年龄段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进⾏分组研讨,⼤家积极性⾼并且研究出的策略实⽤性强进⾏教研来源于教学实际问题,问题的解决服务⽼师受益家长和孩⼦。

个别化学习研讨从基本的材料投放⼊⼿,依次进⾏观察记录表的书写、区域观察、区域介⼊指导、区域总结与分享着⼿进⾏研究。

其主要形式以理论加实际观摩⼆者相结合,⽼师们既不会觉得枯燥,⽽且多次观摩中⾃主结成⼩组进⾏研讨找到适合⾃⼰的教育教学⽅法。

在⽼师们安全意识和孩⼦主动挑战性相结合之下我园的体育游戏也在如⽕如荼的进⾏着。

在开展教研中我们进⾏了园本课程资源整合,把⽼师们的教研成果整理成资源包,实现资源共享。

⼆、教研⼯作指导思想 深⼊学习《幼⼉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_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刻把握《纲要》精髓与《指南》建议,⾼举素质教育的旗帜,扮演好教师的多重⾓⾊,充分认知和尊重幼⼉⽣命特性,遵循幼⼉⾝⼼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觉创造与⽣命相和谐、与个体⽣命相⼀致的教育;在“存精、吸纳、创新”的课程研究总原则下,突显语⾔特⾊,坚持课程与课题研究整合相融求效益,不断深化园本课程建设,推动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微课程1.2 课程主题(具体主题,例如:加减法运算)1.3 课时安排(总课时/单节时长)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例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等)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1 导入部分- 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方式,例如:故事、游戏、问题)导入课程-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建立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2.2 新课部分- 教学活动:讲解(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展示(具体案例,例如:实际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3 练习与巩固部分- 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形式的练习,例如:口算、笔算、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4 总结与反思部分-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反思能力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通过(具体方式,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四、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题等-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五、教学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问题- 对老师的建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 对家长的建议:鼓励孩子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沟通。

三微一课方案

三微一课方案

三微一课方案
三微一课是近年比较热门的微课堂方式,它是“微课”、“微教案”、“微练习”和“微反思”的简称,主要用于辅助教学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微一课”的实施方案:
1.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2. 制作微课: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相应的微课。

微课可以是视频、音频、PPT等多种形式,内容要精炼、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编写微教案:微教案是微课的配套教案,详细地描述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4. 设计微练习:微练习是与微课配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

5. 实施教学:将微课、微教案和微练习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进行微反思:课后进行微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以上是关于“三微一课”方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微课题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微课题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微课题工作计划
1、制定每周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等方面的安排。

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对学习能力
较弱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新的教学
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专业课程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计划方案

中职专业课程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计划方案

中职专业课程微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计划方案生活或生产中的小实例项目,以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提高职业能力,微项目学习活动一般在2至4课时内完成。

二、中职专业课程引进微项目教学的必要性项目教学中,如果将项目比喻为菜肴,那么教师不仅要考虑菜肴是否丰盛,还要顾及食者的食欲、消化能力和个人偏好,只有两者匹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同理,只有尊重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才能提高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

因此,中职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微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一)尊重中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XX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 可见,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建构过程。

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很差,有些科目只有小学生的水准,学习专业课程内容大都有些困难。

微项目教学将各个知识点分散成若干个独立的小项目进行设计,在教学中,从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的浅显的知识开始,前后教学跨度小。

这种低起点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减少学习焦虑,提高学习动机。

(二)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中考的落差,中职学生学习自信心普遍不强,对接受新的知识有一种抵触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其次,中职学生的学习凭兴趣,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对内容的学习,往往只凭直觉上的喜好,很少经过理性分析^p 。

这种认知倾向,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他们对有兴趣的内容和事物,才会抬头听课,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即使教师再三强调也无济于事。

微项目教学选题灵活,把项目内容设计成身边熟悉的事情,或新颖的东西,把项目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长期的中职教学中,问及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听课,八成以上的学生回答是学习内容太难太多,先是听不懂,然后兴趣消退,最后逐渐放弃。

历史微课程设计

历史微课程设计

历史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2.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转折点。

3.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人物和文化遗产。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和资料搜集能力。

6.培养学生的历史事件解读和论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批判性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主线,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

2.夏商周:夏朝、商朝、周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战国七雄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4.秦汉: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和衰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5.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文化特点和重要事件。

6.隋唐: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繁荣和衰落、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

7.宋元明清:宋朝的繁荣和衰落、元朝的统一和统治、明朝的繁荣和衰落、清朝的统一和衰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讲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重要事件。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历史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历史实验,如模拟古代礼仪、制作古代文物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小学历史微型课教案模板

小学历史微型课教案模板

小学历史微型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课本、图片、PPT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相关图片或一段短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介绍背景:简要介绍该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

3. 知识讲解: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4. 图片展示: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和意义。

6. 知识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我们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问答测试:设计简单的问答题,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拓宽对历史的了解。

2. 组织参观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

3. 配置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深入学习。

以上是一份小学历史微型课教案模板,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班级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简单明了的教学策略,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4年小学微机课上教学工作计划例文(三篇)

2024年小学微机课上教学工作计划例文(三篇)

小学微机课上教学工作计划例文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要点为中心,促进全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的实现全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管理与应用并重的目标,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

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学期学校电脑室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目标1、强化学校网络建设与管理。

2、继续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达合格。

3、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动手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用课题带动应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1、加强学校网络建设与管理2、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满足教学要求搞好校级资源库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校把信息技术纳入正规的管理范畴。

(1)、做到期初有计划,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加强管理,确保教学正常运行。

课前检查:要求每位学生先对号入座,并检查好自己所用的那台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桌椅等是否有损坏,有任何问题马上报告教师,教师核实问题所在,然后才开始使用计算机。

(3)、课时监督:上课过程中监督好每位学生的使用情况,如有不按要求练习,而是去运行其它软件或进行其它操作的,马上给予批评警告,以防止学生乱删除,乱操作,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现象。

4、建设“绿色机房”和“无游戏机房”,让师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绿色春天建设绿网工程,对学校机房建立“绿色机房”,学校计划,除上信息技术课外,每周有计划的对学生开放,为广大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网络的学习环境。

学习将采取得力措施,杜绝师生玩电脑游戏,其次进行正面宣传教育。

5、加强卫生管理(1)加强课间管理。

除了在课前进行教育外,上课期间也注意观察,如发现不讲卫生的同学及时制止,并要求当时对教室进行清扫。

(2)加强卫生清扫。

为搞好清洁卫生,电脑室每周都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

除扫地外,还拖地板、洗门窗等。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学期要有新气象,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思路,新的计划,在教育局及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微机室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更要扎实,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电教管理水平,建立良好地使用、管理和教学新的模式,小学微机室工作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6°W, 40°N) B、(160°E ,30°N)
C、(120°E ,20°S) D、(179°W, 80°N)
结尾
谢谢观看
微反思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授之以解题的思维步骤及技巧,能使学生的思维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以达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便于学生实现知识生成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有利今后的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所以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小结
1、南北半球的判断看纬度。(北纬为北半球,南纬为南半球,特别注意纬度为0°时,既不属北半球,也不属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判断看经度。(在东西半球的判断数轴上进行标注,特别注意经度为20°W或160°E,既不属东半球,也不属西半球。)
微练习
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引入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点即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16°W, 40°N B、170°E, 20°N
C、120°E, 20°S D、79°W, 80°N
解题步骤:
1、南北半球的判断看纬度。
北纬为北半球,南纬为南半球,不看度数大小,只看南北。
第一个条件是位于北半球,而C点的纬度是20°S,所以第一个去掉的选项是C。
2、东西半球的判断看经度。
1、我们画东西半球的判断数轴,把A、B、D的经度在数轴上标注出来。
2、据图判断A点在东半球,B、D两点在西半球。
3、答案选A。
例2:判断AB两点的半球位置()
A(20°E,0°) B(160°E, 40°N)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王东
学科
地理
教龄
17
微课名称
巧判半球位置
视频长度
录制时间
2014.11
知识点来源
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让学生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技巧。
预备知识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类型
解题技巧类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半球位置的判断是七年级地理学习过程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也是各种考试经常考察的重点,准确的判断任何一点的半球位置,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也是关键。但是对初次接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练习,最后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解题步骤:
1、南北半球的判断看纬度。
北纬为北半球,南纬为南半球,不看度数大小,只看南北。
A点纬度是0°,既不在北半球,又不在南半球,而在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B点纬度是40°N,在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判断看经度。
1、我们画东西半球的判断数轴,把A、B的经度在数轴上标注出来。
2、据图判断A点位于东半球。B点的经度是160°E,既不在东半球,又不在西半球,而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