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沙条件下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的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利用海洋流场稳定入海流路

浅谈利用海洋流场稳定入海流路

中永不停息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 渤海的海流以潮流为主 , 一
般情况下渤海 的海流中潮流 占 9 %以上。通常所说的海洋动 O
圈 1 ; I 8口门调 整 示 意 圈 I
力, 在渤海 , 主要指的就是潮流 。潮流是输送黄河人海 泥沙 的
主要 的、 永恒的动力 , 可开发利用的潜力也最大。
以维持人 与 自 达 然和谐相处发展 的目的。
【 关键词】 海洋动力 输沙 入海 口 生态 环境
l 前言
渤海是一个大致成椭 圆形的半封闭的内陆浅海 ,总面积 77 k 平均水深 1m。它南宽北窄, .万 m , 8 椭圆形的长轴走 向是 N - W 方向 , ES 长约 5 0 m。 5 k 渤海海峡宽约 10 m。 0 k 黄河是我国
2 黄河入 海流路 口门和 附近海域 情况
17 年黄河 由刁 口河流路改行清水沟流路人海 , 96 其人海 E位 于渤海西南部的椭圆形长轴的下端 。至 19 l 96年 5月 , 已
行水 2 年 , 间来水 5 7 亿 m, 1 其 05 , 来沙 14亿 t 3 , 大量泥沙进入 河 口填海造陆 , 口沙嘴不断向海域推进 , 河 人海 口处的海岸形
的第二大河 , 也是流入渤海 的第一大河 , 以洪灾多发和含沙量
高而闻名于世。 年平均含沙量高达 2 . g 3 5 k/ , 2 m 为世界之最。 渤海海洋动力对黄河泥沙的输运能力是巨大的。海洋动 力包括潮 流 、 风海流 、 浪、 波 海洋激流 、 流等多种 , 环 其相互联 合的作用对黄河泥沙的输运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潮流是海洋
状和海底地形发生 了巨大变化 :人海 口处原来 向内凹的面积
顶部 , 最大流速仅为 l 节左右 ; 另一个 弱潮流区则位 于秦皇岛 东南 。 其最大流速也仅为 l 节左右 , 渤海 区的第二个无潮点位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一、上游问题:荒漠化、凌汛。

解决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爆破、飞机轰炸排凌汛。

二、中游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三、下游问题:泥沙淤积、地上河、凌汛、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

解决措施:建立水库调水调沙,加固堤坝,冬春工程排凌汛,加大水量供给,合理分配水量。

以下是更具体的解决措施:四、上游荒漠化问题:建立生态保护区,包括草原、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采取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推广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人类活动较少的土地逐步恢复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针对凌汛问题,可以采用爆破、飞机轰炸等方式,将冰凌破开,降低水位,避免洪水造成的灾害。

五、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土地整理、梯田建设等工程,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减少土壤流失。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六、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河问题:建立水库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将洪水期的多余水量储存起来,避免洪峰流量过大,减少泥沙的淤积。

加固堤坝,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期对堤坝的冲击和损坏。

冬春工程排凌汛,在冬春季节加强河道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冰凌堆积的问题,避免河道堵塞和洪水灾害。

七、下游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问题:加大水量供给,在枯水期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通过调水工程将丰水期的水资源调配到枯水期使用,保证下游地区的水量需求。

合理分配水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合理分配水量,确保各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解决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八、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在黄河沿岸地区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和居民用水的利用效率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新时期黄河水资源保护对策思考

新时期黄河水资源保护对策思考

新时期黄河水资源保护对策思考随着人口膨胀、经济发展和节水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人们日益提出的需求将把黄河水资源所处的状态逼到极限。

随着报道的报道,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引起了关注。

为了确保这一重要的水资源能够被妥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的保护对策是当务之急。

首先,黄河水资源保护需要建立分级管理以确保其水质和水量。

研究人员应合理制定并执行上、下游水利措施与标准,以确保黄河水资源分布恰当,且得以妥善保护。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水质和水量计量和实施,加强紧密地保护农业用水,实施优先取水原则,杜绝污染源的渗漏和侵占。

其次,应通过加强环保意识教育,规范社会行为促进黄河水资源保护。

社会各界应持续完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动员人们共同抵制违法行为,如排放污染和滥用水资源等,从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环境和文明的生活氛围。

再者,政府应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水源保护工程,加大黄河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和管理。

政府应投资大量资金建设的各种水源保护工程,改善黄河水资源的水质,预防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伤害,同时加强水资源有关部门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与评估,更好地把握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要完善法治保护黄河水资源。

政府应构建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行政监管部门,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对污染加重的企业和公民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约束,确保黄河水资源能够被正确的保护和管理。

总之,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实施也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只有加强分级管理、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加大水源保护工程的投入和完善法治保护,才有可能全面确保黄河水资源的保护。

只有在上述所有因素都得以落到实处时,政府、科学家和公众可以从实际收获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黄河水资源保护。

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相对稳定行河近40年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相对稳定行河近40年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指 出. 未 来黄 河 河 口流路 淤积 延伸 乃 至摆 动 改道 的演 变趋 势 不 可避 免 。 应 切 实做 好 流 路 规 划 及 其 预 备 流 路 的 保
护 工作 。
关键 词 : 入 海流路 ; 相对 稳定 ; 原 因; 发展 趋 势 ; 黄河 河 口
Re a s o n i n g o f r e l a t i v e l y s t a b l e o f Ye l l o w Ri v e r lo f w p a t h t o t he s e a i n r e c e n t 4 0 y e a r s a n d i t s d e v e l o p me nt t r e n d / / Wa n g Ka i r o n g , Yu S h o u b i n g
前 沿
C H I N A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2 01 5 . 1 7
黄河 现行 入海 流路 相对 稳 定行 河 近4 0年 的原 因及 发展趋 势
王开 荣 , 于 守 兵
( 黄河 水利科 学研 究院 , 4 5 0 0 0 3 , 郑州 ) 摘 要: 基 于对黄 河现 行入 海流路 亦即 清水沟 流路 自 1 9 7 6年 以来演 变过程 的 分析 , 提 出河 I : 7 堤 防标 准的提 高、 河 道频 繁 断流 、 人 工 干预 出汉和 小浪 底水 库 的拦 沙运 用是 黄 河现 行入 海 流路 相对 稳 定行 河近 4 0年 的主要 原 因 , 并
p l a n n i n g f o r t h e l f o w p a t h a s we l l a s a l t e ma t i v e s .

利用洪水排沙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工作建议

利用洪水排沙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工作建议

19 9 7Leabharlann 1 0月 截 流 以 来 , 99年 1 19 0月 至 2 0 0 8年 1 0月 , 小 浪底 库 区淤积 量为 2 4亿 m 表 明 水 库 仍 处 于 拦 沙 ,
运用初期 。
频 繁 的 害 河 变 为 一 条 效益 巨大 的利 河 。 是 , 河 泥 沙 但 黄
止 落 水 时加 沙 。
关键词: 洪水输 沙 ; 冲 落淤 ; 空排 沙 ; 用水 位 ; 涨 泄 运 小浪 底 水库 ; 河 黄
水 位 为 2 0~2 4m 间 运 行 。 浪 底 水 利 枢 纽 运 用 从 0 5 小
1 引 言
经 过 半个 多 世 纪 的治 理 开 发 , 河 已经 从 一 条 灾 害 黄
节 运 用 , 有 更 多 的 泥 沙调 节 到洪 水 期 输 送 , 大 于三 会 远 门峡 水 库 的调 节 作 用 , 为进 一 步 整治 游 荡性 河道 创 造 了 条件 。
2 小 浪 底 水 库 投 入 运 用 以 来 取 得 的成 绩
小 浪 底 水 库 投 入 运 用 后 , 南河 道 、 河 山东 河 道 都 发 生 了冲 刷 。 因近 期 入 库 沙量 明显 偏 小 , 致 水 库 实 际淤 导 积 程 度 比原 先预 计 的要 轻 。 据 下游 淤积 大 断面 测量 成 根 果 计 算 ,9 9 l 月 至 2 0 19 年 1 0 9年 1 黄河 下 游小 浪底 至 0月 利 津段 共 冲 刷 1 . 亿 m 合 1 亿 t , 1 34 ( 8 ) 图 为各 河 段过 水
利 用洪 水 排 沙治 理 黄 河下 游 河道 的工作建 议
齐 璞 曲少 军 孙赞 盈
( 委 会 水科 院 , 州 4 0 0 ) 黄 郑 5 0 3

黄河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黄河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黄河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孙远扩山东黄河河务局[摘要]本文在分析黄河河口治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黄河河口物理模型试验基地建设资金尚未到位、管理体制不顺、投资渠道不畅、河道节点工程不完善、防洪形势严峻、海岸线蚀退等问题,提出了保质保量完成河口物理模型建设、理顺河口治理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治理相对稳定入海流路、建设数字河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河口治理现状问题建议黄河河口是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治黄以来,特别是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胜利油田的深入开发,国家高度重视河口治理,相继采取人工改道、加修堤防、整治河道、疏浚河槽等措施,初步建成了河口防洪工程体系。

在新的形势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和山东黄河哑铃战略的提出,对治理河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沙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得黄河河口出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河口的一些治理措施认识还不一致等,关系河口地区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亦亟待研究解决。

1 黄河清水沟流路治理现状现行清水沟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形成的,原计划行水12~14年。

但由于加大了治理力度,先后实施了河口疏浚治理试验、河口治理一期、人工出汊、挖河固堤等工程,加之受黄河流域降雨偏少和引用水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黄河入海水沙量大幅度减少,尾闾河道淤积延伸速率大大减慢。

因此,清水沟流路得以行河达30多年。

1.1 疏浚治理试验为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经黄委同意,1988年4月,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部门联合在河口进行了疏浚治理试验,采取“截支堵汊、强化主干,束水导流、定向入海,清障拖淤、疏浚河门,巧用潮汐、以潮输沙,护滩保槽,稳定河势,宽河固堤、确保安全”等措施,进行河口疏浚治理,尾闾河道众流归一,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好转。

1.2 入海流路治理一期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石油开发,要求黄河入海流路相对稳定,1989年黄委会同胜利油田等单位编制了《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国家计委于1992年批复,山东河务局又依据批复意见,编报了《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1996年国家计委对此批复,总投资为3.64亿元。

黄河刁口河入海备用流路管理研究与措施

黄河刁口河入海备用流路管理研究与措施

黄河刁口河入海备用流路管理研究与措施【摘要】目前清水沟流路已经使用37年,改道几率越来越大。

《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确定黄河刁口河流路是一条最好的入海备用流路,为此,切实依法加强黄河入海刁口河备用流路管理以备今后重新复用至关重要,文章结合黄河现行入海河道及备用流路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依法加强和保护黄河备用流路必要措施。

【关键词】黄河入海河道;管理;问题;措施1.黄河入海河口河道基本情况1.1黄河入海河口河道变迁情况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入海口河道,经历过三次人为改道,1947年3月至1953年7月,是由甜水沟、神仙沟、宋春荣沟三条河流同时分注渤海,1953年7月从现在的垦利县西宋乡小口子村附近,开挖引河开始由神仙沟独流入海,行水10年;1964年1月1日在罗家屋子爆破民坝分泄凌洪,最终改道刁口河入海,行水12年;1976年5月在罗家屋子进行人工截流,爆破西河口挡水坝,改走清水沟入海,至今行水已经37年。

随着清水沟河道使用时间的增长,现河道长度较改道前已向前推进38km,河道总长度达到了65km,1996年河口改叉后缩之55km。

1.2现行清水沟入海河道运行情况现行黄河清水沟流路,是由1976年经刁口河流路进行人工截流改道而成向东入海。

自1980年~1985年河道开始收槽成单一状态,滩唇与主槽底部高差不断加大;1985年~1987年河道开始淤积,入海口拦门沙明显,河水入海不畅;1988年开始实施人工干预调整入海口门,对稳定流路、畅通河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1972年黄河出现第一次断流以来,截止1999年就有21年断流。

自1999年下半年由于实行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2002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始运行以来,在来水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确保了利津站至今不断流。

根据2002年至2012年连续11年调水调沙内部观察资料显示,西河口以下黄河入海口河段,目前主河槽过水能力平槽流量,由调水调沙以前的2000m3/s提高到了4000m3/s。

优化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建议

优化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建议

优化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建议齐 璞*、曲少军、孙赞盈(黄委会水科院,郑州,邮编450003)提 要由于黄河窄深河槽具有巨大的输沙潜力,所以要改变传统靠拦沙治理下游河道,为充分利用洪水排沙入海为主导的治河方略。

小浪底水库调节的主要任务,是把黄河的泥沙尽量调节到洪水期输送。

为此小浪底水库在平时可以蓄水拦沙运用,兴利发电,在洪水时集中排沙。

要充分利用洪水排沙,水库应有充足淤积量,水库运用水位应控制在死水位与设计防洪限制水位254米间变化。

由于洪水输沙存在“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水库调节时应尽量把泥沙加在涨水期。

洪水来时应先放空水库,利用洪水“涨冲”的特性多排沙,一般情况不要再放平头峰,尤其要防止落水时加沙,增加河道淤积量,并形成洪峰流量沿程增大。

为此必须改变目前落水时加沙不合理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洪水输沙,涨冲落淤,泄空排沙,运用水位,小浪底水库,黄河引言黄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开发,黄河已经从一条灾害频繁的害河变为一条效益巨大的利河。

但是,黄河泥沙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水利部提出“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宏观治理目标。

其中最难的是河床不抬高。

泥沙随洪水而来,随洪水而去是最好的归宿。

我们要改变传统靠拦沙治理下游的思想,以调沙为主,充分利用洪水排沙入海为主的治河方略[1、2、3]。

黄河下游的治理目标应是形成窄深河槽,通过小浪底水库的泥沙多年调节,相机利用洪水排沙泄洪输沙入海。

三门峡水库平水发电,利用洪水排沙的经验,为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相机利用洪水排沙,优化来水来沙条件提供了科学根据,小浪底水库进行泥沙多年调节运用的作用,会有更多的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远大于三门峡水库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整治游荡性河道创造了条件。

在“拦、排、调、放、挖”,以调为核心的治河方略,也为下游形成窄深河槽提供了技术支撑。

小浪底水库的防洪运用由消灭高含沙洪水改为利用洪水排沙[1、2],水库的运用方式由传统的“蓄清排浑”改为“泥沙多年调节,相机排沙”,明确提出水库在枯水年不排沙,按最大兴利效益进行调度运用。

黄河入海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黄河入海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年发 生 了 断 流 ,97年 至 19 18 9 8年 几 乎 年 年 断 加 , 将有 不可 预测 的 危 机 , 防洪 保 安全 造 成威 给 流 , 且 断 流 时 间 越 来 越 长 , 流 河 段 不 断 上 胁 。 并 断 延 。 由于 常年来 水 量 小 , 道输 沙 力 降低 , 致 112 河 口拦门沙的存在决定了河道不稳定。 河 导 .. 河 口河 段 淤 积严 重 , 道 淤 塞 不 通 , 洪 不 畅。 河 行 随着 黄河 行 水 时 间 的 加 长 , 径 流 动 力 和 在 18 97年伏 汛 , 津站 洪峰流 量仅 25 m / , 口 周期 性海 洋 动 力 双重 作 用 下 , 沙沉 淀 日积 月 利 70 。s河 泥 地区便 已 漫 滩 , 区 油 田 生 产 遭 到 了严 重 的损 累 , 门沙便得 到充分发育。就某一时段而 言, 滩 拦 失 , 以往 河 口 自然 规律 和预 筹 的 流路 安 排 , 按 就 海 洋动力 强于河 流 动 力 时 , 口门 内 的沙 洲 、 沙坎 开 始考 虑 挑 河 向北 改 道 , 了尽 量 减 少 不 必 要 发育较快 ; 为 当海洋动 力弱于河流动力时 , 口门内 的损失 ,9 8年至 19 18 96年加 大 了人 为干 预 和采 的 沙 洲 、 坎 发 育 较 快 ; 人 海 位 置 相 对 稳 定 沙 当 取 了治 理措 施 , 口河 段 相 对 稳定 。但 是 , 据 时 , 河 根 口门内、 外的沙洲 、 沙坎连为一体 , 发展成蘑 19 99年 5月 内部 测 绘 资 料 显 示 , 河 段 从 河 道 菇状拦 门沙, 该 其根部伸 向河 内, 顶部则像一道拦 清一 断面至清六断面的河床 、 滩唇 、 近堤、 背河 河潜坝横 亘在 人海 口门。 由于拦 门沙 地形 隆 地 面高程 相 对 比可 以 看 出 , 床 平 均 高 程 高 于 起 , 河 人海流路 被阻后 , 必然造成水位雍高、 扩散 滩区近堤高程 , 滩区近堤 高程 高于背河地面 的 漫流状态, 迫使水流寻找阻水较小 的地方人海 。 高程 , 出现了“ 槽高 、 滩低 、 堤根洼” 现象; 虽然 自 导致尾 闻 河 段 出 汉 摆 动 , 终 在 一 定 范 围 内形 最 20 黄河 进 行 第 一 次 调 水 调 沙 以来 , 河 口 成人海 流 路 的 改 道 变 迁 。新 流路 稳 定 后 , 在 02年 西 又 以下黄 河人海 口河段 , 目前 主 河槽 过 水 能 力 , 平 新 口门继 续塑 造 堆 积 新 的拦 门沙 。如 此往 复不

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稳定类型和改道阈值体系

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稳定类型和改道阈值体系

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稳定类型和改道阈值体系作者:王开荣杜小康韩沙沙来源:《人民黄河》2021年第03期摘要:对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稳定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和概括总结,简要回顾其人工改道标准阈值的演化和确定过程,初步构建入海流路实施改道的阈值体系,利用实测资料对典型流量级改道水位阈值、河长阈值、海域容沙阈值及其河口容许累计来沙量阈值进行了论证分析和计算。

结果表明:现状流量为3 000 m3/s的改道水位阈值为10.58 m,河长阈值约为89 km,海域容沙阈值约为72.19亿m3,相应的利津站累计来沙量阈值约为120.65亿t。

关键词:河口;流路;稳定类型;阈值体系;黄河Abstract:This paper classified, sorted and summarized the stability types of the Yellow River estuarine channel into the sea and briefly reviewed the evolution and determination process of the standard threshold of artificial avulsion. In addition, the threshold syste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low path avulsion into the sea was initially constructed. The threshold value of water level, river length, sea area sediment capacity and the threshold value of allowable cumulative sediment volume in estuary we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by the measur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shold of current water level is 10.58 m when the current flow reaches 3 000 m3/s, the threshold of river length is 89 km, the threshold of sea area sediment capacity is 7.219 billion m3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 of cumulative sediment inflow at Lijin Station is about 12.065 billion tons.Key words: estuary; channel; stability types; threshold system; Yellow River黄河河口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其治理实践有特定的涵义[1]。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自古以来就有“河奔海怒,山拥苍黄”之说。

黄河入海口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

当前,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入海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它,让黄河入海处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值得深入探讨。

一、入海口生态环境状况1. 陆域面积萎缩: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家连续几次修建了青铜峡水库,大量固体物质淤积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成了陆域面积不断减少的现象。

同时,入海口的沙堤也呈现破坏和消失的趋势。

2. 水质下降:因为黄河流经的地区多为大型工业城市和农业地带,因此入海口的水平面受到了严重污染。

铜、锌、氨氮等指数异常超标,对当地的渔业、养殖业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沙眼河、铜鱼河等支流的水质受到污染,进而导致了入海口水域中的生物鱼类数量不断减少。

同时,陆域面积的萎缩也导致了珍稀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丧失,如天鹅湖等。

二、保护与发展1. 改善入海口生态环境:入海口生态保护需要从根源开始,强化黄河上游水质治理,防止污染源的扩散。

相应的,也需要加强入海口的环保治理,提高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海岸线。

2. 发展入海口经济:入海口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引入生态旅游、海洋渔业、海岸休闲旅游等产业,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和特产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等,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3. 保持合理利用:在保障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

不经济足够纵容投资,浪费其宝贵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让其成为“蓝海经济”规范发展的典范。

三、建立保护机制1.建立入海口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建设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格。

2.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行新能源技术。

3. 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生态保护,采取募集等方式建立入海口生态保护基金。

黄河入海备用流路将进行生态调水和恢复过水

黄河入海备用流路将进行生态调水和恢复过水

黄河入海备用流路将进行生态调水和恢复过水
全长约52千米的黄河入海首选备用流路——位于东营的刁口河流路,在今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将进行生态调水和恢复过水试验。

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这一举措对促进黄河河口治理、防止河口地区海岸线蚀退、修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意义非同一般。

上周末,中国国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在东营考察时强调,有关部门要结合今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实现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刁口河流路全线过水两大目标。

对于黄河入海首选备用流路行将进行的生态调水和恢复过水试验,当地的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地处刁口河流路的黄河崔家屋子控导工程、罗家屋子闸、孤罗路故道大桥正加紧建设,引水渠开挖、沿程分水口门堵复、生产设施防护及观测设施布设等工程进展顺利,5月31日前将全部完工。

刁口河流路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后,刁口河河口海岸线蚀退严重,附近淡水湿地不断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自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有计划地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以来,为湿地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淡水湿地大面积增加,湿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0%以上,珍稀濒危物种也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获悉,根据黄河入海流路遵循黄河河口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自然演变规律,中国确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选择清水沟、刁口河、马新河及十八户流路作为今后黄河的入海流路。

目前,继续使用清水沟流路,可行河50年左右。

清水沟流路使用后,将优先使用刁口河备用入海流路。

黄河口入海流路摆动改道与治理稳定

黄河口入海流路摆动改道与治理稳定
维普资讯
河 口治 理
2 0 . 中 国 水 利 0 71
黄河 口入海流路摆动改道 与治理稳定
程 义吉
( 利部黄 河 水利 委 员会 黄 河 河 口研 究 院 ,2 7 9 , 山东 东 营) 水 50 1 摘 要 : 河 口爱上游 来 水来 沙和 海洋动 力 条件 的综合 影 响 , 黄 河道淤 积 延 长 、 动 改道 极 其剧 烈复 杂 。本 文概 述 摆 了近 代黄 河 口入 海流路 的 演 变 . 明 了清水 沟 流路使 用年 限较 长 的原 因与此 期 间 的 来水 来 沙条 件 、 工 治理 以 阐 人 及 工程 防御 洪水 的强度 和入 海 口门处的 海 洋动 力增 强等 因素有 关 ; 望 了清 水沟流 路 的行 河年 限 。 展
切 为 了 保 护 这 一 地 区 的 工 农 业 生
二、 清水 沟流路 行 水历 时较长
的原 因
清 水 沟 流 路 原 规 划 使 用 1~ 4 2 1 年 . 17 自 9 6年 5月 改 道 至今 . 来水 共
63 . 2 91亿 m . 沙 1 86亿 t河 道 长 来 4. .

变迁状 况 。在此 期 间人类 活 动逐 渐增
大 . 长 时期 内宁海 以下 两 岸仅 有 民 但
埝2 0余 k 河 口经 常处 于不 稳 定 状 m. 态 , 大 的流 路 改道 就 有 6次 14 较 99 年以后 , 随着 新 中 国 的 成 立 . 口地 河 区 的生 产 发展 . 防洪 要 求 也 日益迫 对
Ab ta t u oc mb n d if e c fw tra ds dme t fo u sra a do e nch d a lcc n iin ,h su r sr c :D et o ie l n eo ae n e i ns r m p te m n c a i y r ui o dt s t eet ay nu o 0 eYelw v rfau e n e tn e l n — po efv rc u s n rmai n o lc td s n n h n eo f h l Ri e t rsi xe d df l g u ft e o rea dd a t a d c mpiae wiga d c a g f t o e ii h i c te fv rc u s . T e p p r s mma ie v lt n o ah—o— e ft e Yelw v r e t ay i e e ty a s a d h e o re h a e u i r s e oui fp t t sa o h l z o o Rie su r n r c n e r n d mo sr tSt a h o g d rt n o la trp t srltd t a tr fw tra d s dme tc n i o s u n e n tae h tte 1n u ai fce n wae ah i eae o fcos o ae n e i n o dt n ,h ma o i te t n 。 xe to o d tlr n eo tu t rsa d ic e s fo e i y a c tt es a ilt t.Th rt n o rame t e tn f o oe a c fsr cu e n n ra eo c a cd n misa h e ne,ec l f n e Du ai f o

21世纪黄河泥沙处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21世纪黄河泥沙处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21世纪黄河泥沙处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彭湃发表于 2007-10-10 14:44 356次点击赵业安(黄委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摘要通过水保持与水土利用及上中游干支流水库群拦沙及水沙多年调节, 保留必要的高效造床输沙流量过程, 充分利用经过改造后窄深规顺的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极高的输沙能力,输送高含沙洪水入海,对窄河段进行疏浚整治, 有可能维持黄河下游河道几百年基本不淤, 确保黄河下游现河道长期安全使用。

1. 基本思路黄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问题是黄河难治的症结所在。

在黄河治理开发中, 始终把泥沙处理放在突出位置, 经过长时期的探索, 人们认识到解决泥沙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必须采用多种措施来综合处理和利用黄河的泥沙, 并逐步形成了采用“拦、排、调、放、挖”等措施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的方略。

“拦”主要是靠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干支流控制性骨干工程拦减泥沙。

“排” 就是通过河道整治, 规顺流路, 形成窄深河槽, 将拦不住的泥沙通过河道尽可能多地输送入海。

“调”是利用干支流骨干工程调节水沙过程,使之适应河道的输沙特性,以减少河道淤积及节省输沙水量。

“放”是利用河道滩地与两岸洼地处理和利用一部分泥沙。

“挖” 就是在局部淤积严重的河段和河口河段挖河疏浚,结合淤背固堤和淤高低洼地面, 增加可用土地, 处理和利用泥沙。

至于引黄灌溉在引用黄河水时携带出黄河的一部分泥沙, 因引黄河水造成河流挟沙能力降低增加的河道淤积量要大于引出黄河的那部分水量所带沙量在河道的淤积量, 并不能使黄河河道减淤, 反而会因引水而增淤,不能看成是处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但对减少河口淤积延伸有作用。

实践表明,这五种措施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前二种,其中“调”是为了更多更好地“排”。

黄河的根本特性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均衡,黄河流经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河的水资源是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珍贵资源,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黄河水被大量引用,进入 21世纪,黄河水将愈来愈少,而黄土高原地区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沙多”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人类活动的负效应,更加重了黄河“水少沙多”的矛盾,使高效造床输沙流量被调平,输沙用水被挤占,黄河上、中、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更加严重。

科技成果——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

科技成果——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

科技成果——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研究背景稳定黄河口流路,是适应“淤积-延伸-出汊摆动-改道”自然规律,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函〔2009〕138号)、落实《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国函〔2013〕34号)的基本要求,是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维持黄河河口良性生态,发挥三角洲资源优势,促进包括人口200万人、GDP已达16万元/人的东营市等在内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代黄河口经历了3个阶段11次大的流路变迁,1976年人工辅助改道以来,形成了现行清水沟流路与备用刁口河流路的基本格局。

黄河口流路的演变为游荡散乱-归股-出汊摆动-改道的循环过程,出汊摆动是决定流路能否稳定的关键。

因此,开展流路出汊机制及稳定指标体系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通过混合模拟及水沙调配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小浪底水库淤积、黄河下游防洪及河口稳定整体优化框架下制定科学的流路运用方案及治理措施,对于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并相机使用刁口河流路,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围绕黄河口的演变及稳定流路,建立黄河尾闾河道出汊的阈值条件,提出流路稳定的指标体系;阐明河口海岸形态调整与流域水沙、海洋波流动力耦合作用的定量关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河口流路演变及岸线侵蚀的模拟技术;定量评价未来30-50年海岸变化;构建有利于侵蚀海岸防治与流路稳定的水沙调配技术并进行示范;提出稳定行河百年的流路运用方案及治理措施,支撑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内容针对项目提出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黄河口尾闾出汊的孕育过程及触发机制,流路演变过程的动力机制及流路稳定的指标体系等流路演变的研究;黄河三角洲海岸调整过程与动力机制,海岸形态调整对径流水沙、海洋动力的响应等岸线变化的研究;流域-河口-海岸多时空尺度混合模拟技术,清水沟流路水沙通量调配技术等模拟与调控技术的研究;以及稳定百年的黄河口入海流路运行方案、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新时期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保护措施初探

新时期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保护措施初探

新时期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保护措施初探【论文关键词】:黄河口入海流路稳定对策建议【论文摘要】: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流路是在三角洲的扇形范围内自然变迁的。

随着长期的治河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河口流路的变化是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的。

1949年以后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特别是在1976年改用清水沟流路是成功的。

但是,随着黄河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成大幅度减少趋势,致使河道向海域输沙的能力也大大减弱,逐渐导致尾闾河道不断萎缩,过流断面不断减少,拦门沙发育减慢甚至向海口内入侵。

为此,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黄河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常重大。

对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拟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仅供同仁参考:1坚持调水调沙,实现河口减淤疏浚实践证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8次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效益,特别是对黄河下游的河口河道来讲,起到了巨大的减淤疏浚作用。

因此,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的工具是具有生命力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应切实考虑和解决好对河口地区不利方面的问题:1.1调水调沙的运用应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

通过调水调沙,在实现河道的减淤冲刷,保持水沙通畅下泄的同时,也应通盘考虑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设施的防洪和能力,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

这是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就黄河口而言,其冲淤演变的方向和特性不紧紧受制于来水来沙条件,同时还要受到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考虑海洋动力等其它相关条件。

这样才能对稳定黄河入海流路,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

1.3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调水调沙是实行年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唷V挥型ü�对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的科学预测,并结合考虑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实现调水调沙的科学决策。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引言河道流沙是指河道中水流带动的沙粒在水流的作用下悬浮运动,造成河水混浊现象。

流沙的产生不仅会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会给水利工程和沿河地区的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的河道流沙治理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确保河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河道流沙治理措施。

1. 河道流沙治理的意义•保护生态环境:流沙会带走河道中的植被和水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防止水库淤积:流沙会在水库中淤积堵塞,影响水库的蓄水量和发电能力。

•确保河道安全:流沙会增加河水的水位,增加洪水灾害风险。

2. 河道流沙治理措施2.1 消除流沙源头消除流沙源头是治理流沙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河道侧流:通过修建支流、分流渠等方式,将河水进行引导,减少对河道主流的侵蚀力度。

•加固河道边坡:通过加固河道边坡的稳定性,减少侧向冲刷力,防止沙土流失。

•植被恢复与保护:在河道两岸种植适合湿地生长的植被,增强河道两岸的保护能力,减少侵蚀。

2.2 机械疏浚机械疏浚是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沉积物,恢复河道的正常水流。

常见的机械疏浚方法包括:•挖掘疏浚:使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河道进行挖掘和清理。

•集沙疏浚:利用挖沙船或吸沙船将河道中的沙土吸走,保持河道畅通。

2.3 植物生态防护植物生态防护是一种利用植物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河道的治理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栽植护岸植物:在河道的两岸或陡坡上种植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形成自然的防护带。

•植物拦截带:在河道中设置植物拦截带,利用植物的根系阻止流沙的运动,减少河水混浊程度。

2.4 河道管理与维护河道管理与维护是河道流沙治理的持续性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清理淤泥: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沉积物,确保河道的通畅。

•加强河道巡查: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河道流沙问题。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河道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河道流沙的产生。

黄河口减沙与流路稳定

黄河口减沙与流路稳定

黄河口减沙与流路稳定
侯国本;丁东
【期刊名称】《海岸工程》
【年(卷),期】1998(017)001
【摘要】黄河口的减沙与水资源利用是稳定黄河流路的重要措施。

入海流路的选择是确保油田开发、港口建设和防灾的重要工作。

加强河口港湾和河口治理工程的研究是解决黄河口治理的关键工程。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侯国本;丁东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大学;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8.1
【相关文献】
1.黄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综合治理研究 [J], 余欣;张原锋;于守兵;窦身堂;王万战
2.关于稳定黄河口人海流路的思路与方法 [J], 李泽刚;王万战
3.黄河口刁口河流路输沙容量研究 [J], 陈雄波;鲁俊;陈松伟
4.黄河口入海流路摆动改道与治理稳定 [J], 程义吉
5.黄河口流路进入良好时期:挖沙降河应与减沙入海并重 [J], 侯国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防治流沙的措施

防治流沙的措施

防治流沙的措施简介流沙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指的是土壤流失、泥石流冲击造成的一种影响人类生活和土地利用的现象。

流沙的形成常常与水文过程、地形条件、土壤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流沙对于农田、森林、道路等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防治流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防治流沙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流沙的基本手段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1.构筑沟渠系统:通过合理构筑排水沟渠系统,加强下垫面的排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降低流沙的发生概率。

2.建设防护林带:在河道两侧或易发流沙地带建设防护林带,增加植被覆盖,增强土壤的固结能力,阻止流沙的形成和扩大。

3.制定土壤保持措施:加强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保持土壤的持水性和抗冲蚀能力,从源头减少流沙的产生。

植被恢复植被在防治流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植被恢复的措施:1.选择适宜植物:选择适应当地地貌和气候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固结能力。

2.采取人工造林措施:通过人工造林,加强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减少流沙的发生。

3.采用绿化措施:在易发流沙地带进行绿化,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增强土壤结构,防止流沙的扩大。

工程技术措施除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之外,工程技术措施也是防治流沙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工程技术措施:1.建设堤坝:在河道两侧修建堤坝,减少水流速度,阻止流沙冲击,保护周边土地资源。

2.加固滑坡地:对于易发生滑坡和流沙的地区,采取加固措施,如地下排水、地下注浆等,提高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流沙的发生。

3.使用混凝土护坡:在易发流沙的斜坡上使用混凝土护坡,增加土壤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流沙的产生。

结论防治流沙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流沙的发生和扩大,保护土地资源,维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水沙条件下稳定黄河 口人海流路的对策
赵 国庆 王 荫 芝 赵 玉 国 马 国 云
( 东营维修养护公 司)
历史 上黄河 口入海 流 路 是 在 三角 洲 的 扇形 13 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 . 范围内 自 然变迁的。随着长期 的治河实践 和经 作 , 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 , 调水调沙是实行年 验 的积 累 , 们 逐 渐 认 识 到 河 口流 路 的 变 化 是 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榷 。只有通过对水 人 可 以人 为地 干预 和控制 的。 l4 99年 以后 进行 了 文水情 和河 床 演 变趋 势 的科 学 预 测 , 综 合 考 并 3次人工改道, 特别是 17 96年改用清水沟 流路 虑其他各种影 响因素 , 才可能实现调水调 沙的 是成功的。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河 口三角洲 科 学决策 。 社会经 济发 展 的 需 要 , 系 到 黄 河 下 游 人 民 的 2 提 高河 口防洪抗 凌能力 关 生命财 产安全 和黄 河 的长 治久 安 , 义重 大 。 意 河 口的 防洪 抗 凌 能力 是 关 系 到 能否 稳定 河 2 世纪 7 0 O年代以来 , 进入河 口地区的水量 口入海流 路 的又一 重 要 问题 。近 年来 黄 河 口的 呈大 幅度减 少 趋 势 , 使 河 道 向海 域 输 沙 的能 来水 来沙 量一 直在 减 少 。水 少 沙 多使 主槽 淤 积 致 力也大 为减弱 , 渐 导致 尾 闾 河 道不 断 萎 缩 , 逐 过 以及河 口侵蚀基准面位置继续下 移, 河槽进一 流断面 不 断减 小 , 门沙 发 育 减 慢 甚 至 向 河 口 步萎缩 , 拦 输水输沙能力进一步 降低 , 致使河 口段 内入侵 , 稳 定 黄 河 入 海 流 路 构 成 威 胁 。与 此 主槽平滩 流量减 少 , 对 同流 量 的水 位 抬 高 , 过洪 能 同时 , 水 减 少 势 必使 本 来 就 非 常 紧 缺 的 水 资 力 减小 。 由于 水 沙 条 件 恶 化 , 道 断 面 形 态 又 来 河 源更加 紧张 , 理 不 当将 使 河 口生态 环 境 恶 化 , 出现 了对 防 洪 十 分 不 利 的 二级 悬 河 , 地 横 比 处 滩 湿地减 少 。 因此 , 取 相 应 对 策 , 浚 河 口淤 降 增大 , 采 疏 中常洪水 也 可 使 河势 发 生 改变 , 成 横 形 积, 稳定 入海流 路迫在 眉睫 。 向流或者顺 堤行洪 , 威胁 堤 防安全 。 借鉴 国 内外 河 口的 治 理 经 验 , 据 黄 河 河 根 所 以进 一步 完 善 堤 防和 河 道工 程 。对 黄 河 口治理实 际 , 笔者 提 出以下对 策 : 大堤进行加高加固, 加快淤背建设速度 , 使悬河 1 坚持 调水调 沙 , 实现 河 口减淤 疏 浚 变为相对地 下河。选择适 当河段 , 采取 挖沙疏 实践证 明 , 调水 调 沙 起 到 了对 河 口减 淤 疏 浚 、 束水导流、 护滩保槽 、 稳定河势等措施 , 从而 浚 的作 用 。 因此 , 水 调 沙 作 为 河 流 治 理 的工 达 到减轻 河 口的 防 洪 压 力 , 定 河 口入 海 流 路 调 稳 具是最具生命力的 , 而如何 发挥其更有效 的 的 目的 。 然 作用 , 稳定 黄河人 海 流 路 , 切 实 注意 解 决 好 以 应 冰凌也是稳定 黄河入海流路 的又~重要威 下几个 方面 的 问题 : 胁。来水量减少 , 封河水位低 , 开河时更易形成 11 调 水调 沙的 运 用应 注 意 解 决 多 目标 、 . 多效 冰坝, 因此 , 充分发 挥水库 防凌运用模 式 的作 应 的协 调 和 实 现 。通 过 调 水 调 沙 , 实 现 河 道 用 , 在 抬高封 河水位 和降低 开河期 的下 泄流量。 的减淤冲刷 , 保持水沙通 畅下泄的同时 , 也应通 在开河期 要有实现分水防凌 的条件 , 齐河北展 盘考虑 河 口堤 防 的 防 洪 能 力 , 海 流 路 的稳 定 宽工程 、 入 垦利南展宽工程和东平湖等都 可以用 问题 。这 是 稳 定 黄 河 入 海 流 路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于分水 防凌 。 3 加 强河 口治理 的 科 学研 究 , 稳 定黄 河 入海 为 12 就黄河河 口而言, 冲淤演变的方 向和特 流路提供 理论 支撑 . 其 性不仅仅受制 于来水来 沙条件 , 同时还要受到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因 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 , 因此 , 在进行 调水调沙 此, 加强河 口治理 的科 学研究 是非 常必要 的。 运用 时 , 应 考 虑 海 洋 动 力 等 其 它 相 关 条 件 。 黄河 口演变规律错综 复杂, 还 受许多 内在条件和 这样 才能 对 稳 定 黄 河 入 海 流 路 , 其 发 挥 更 大 外界因素 的制约和影 响。必须正视河 口治理的 使 的功用 。 长期性、 复杂性和艰 巨性。切实加强这一基础
维普资讯
得 以满 足 , 同程 度 地在黄河水资源综合规划 不 建 议 干流取 蓄 水 工 程 应 纳 入统 一 管 理 , 实施 生 态 的基础上 , 制定符合流域现状 的更 为合 理的水 统 一水 量 调 度 , 证 生 态 用 水 急 需 。三 是 强 力 资源配置方案 , 保 明确地 区间断面水资源下泄控 促进节约用水。 推 进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黄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短 缺 , 制量及低限生态下泄流量 , 要实现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 用, 关键要大力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