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合集下载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教学设计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教学设计
4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得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学生看课本,回答老师问题。
【生】(回答)洋流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生】(回答)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生】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对于较为简单的概念性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阅读、分析、归纳的过程,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并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顺便回顾了与本堂课内容极为相关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作了一定的理论铺垫。
引入新课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事实上从海水的运动上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国沿海的海水运动是往北的(日本暖流),所以污染也不至于通过海洋来影响我国。那么为什么我国沿海的海水会大规模向北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洋流的知识。(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海水运动图示)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 水循环和洋流(省一等奖)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I  水循环和洋流(省一等奖)
阅读课本、听课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准备:盛有水的水盆、接好电源的吹风机
实验过程:教师或学生开启吹风机模拟盛行风,吹动“海水”
探究问题:
1.表层“海水”运动的动力
2. 遇到陆地阻挡时,海水还能勇往直前吗
实验结论:
(1)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思考更贴近实际,以简化复杂问题,更好地探索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观、空间观。
(2)海水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承转】思考:地球表面有没有大规模的盛行风呢
通过大屏幕,观察茶叶在吹风机影响下的运动情况。填写学案。
有目的的观察对问题的解决更为有效,本实验的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的兴趣。
通过观察投影近地面风带,探究绘制洋流模式图。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画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和中高纬环流,然后同桌间合作填南半球环流图,并尝试分析描述其形成过程。请学生上台画图展示。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
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分析思考,动手操作,
准确识记,
概括总结规律。
两人合作可互相纠错提醒,能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准确度,增强学习的效果。
奇之一:“冰岛”不冰
奇之二: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是怎么来到(42° N,50°W)附近的
……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⑦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
课 时
(3)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
栏 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 (4) 造 成 黄 土 高 原 千 沟 万 壑 的 地 表 形 态 的 水 循 环 环 节 是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区
一、水循环
1.水循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 空间位置 的移动,以及与
本 课
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时 栏
2.成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本 课
环流系统
季风洋流
心的大洋 心的大洋
漂流

环流
环流


南半球

南、北半 北半球的

北印度洋 40°S~ 海域 球的中低 中高纬度
海域 60°S 的海
纬度海域 海域

互动·探究区
北半球 流向
南半球
顺 时针 逆时针
北半球

课 模式
时 栏
南半球

开 大洋西部 关 (大陆东岸)
暖流
大洋东部 寒流
(大陆西岸)

()
A.① B.⑤ C.⑥ D.⑦
互动·探究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可根据下垫面
和环节确定水循环的类型。(1)、(2)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填出

高一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知识精讲高一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水循环和洋流二.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的规律。

3.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过程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B. 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的极少,不属于水资源C. 目前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 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如新解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水资源根据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两类,冰川属于静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被开采利用,短期内不易恢复,因此,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例1. 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 )A. 河流水B. 湖泊水C. 冰川水D. 地下水解析:冰川、地下水的更换交替周期分别为1600年和1400年,它属于静态水资源。

湖泊水,既有属于动态水资源的湖泊淡水,更换交替周期为10年左右;亦有属于静态水资源用心爱心专心的内陆湖泊水,其循环周期约为20年。

而河流水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

答案:A例2. 属于陆地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A. 长江东流B. 台风登陆C. 塔里木河夏汛D. 海水蒸发解析:塔里木河的水,位于内流区域。

只能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构建陆地水循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1【教学设计】《 水循环和洋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1【教学设计】《 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和洋流》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和洋流的相关基础知识,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关于洋流,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二是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1、多媒体课件;2、教学小视频。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俗话说:“饮水思源”,那么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讲授新课: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 “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1.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生2生3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1(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3(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高一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一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一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第四节水循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土地水分运动和转化规律。

(2)过程和方法1。

用图解法正确表达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2.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循环的研究,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观念和发展观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运动是物质和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的观点。

人类应该了解物质的运动特性,趋利避害。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将一杯水倒至走廊外)问:假如你就是刚才老师手里的杯中水,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下,若干时间后,你将以什么样的形态,什么样的行进路线,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以下方面:空间位置:海陆空运动形式:蒸发、水汽输送、径流、入渗和下降。

物理状态:固态、气态和液态(教师总结)水循环的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一、水循环概念(黑板书写)(教师讲解)明确了水循环的定义,我们来了解一下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看看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投影)了解水循环:展示水循环示意图(海陆循环)(提问)思考:1、根据水循环的发生领域来划分,除了海陆间的循环外,水循环还有哪些类别?试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2.推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是什么?(教师总结)二、水循环的分类和主要环节(板书)这种类型的主要环流环节的特点是海陆之间的水汽传输和减少的许多环节。

地表水通过径流不断补充和渗透,水资源可以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难点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考点梳理
考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地球水体的组成
2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
上内循环
⑵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②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
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⑤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直击小高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1~22题。

21.与图中箭头①所
示相符的是
A.人工降雨B.修
建水库
C.我国的夏季风D.我
国的冬季风
22.我国南水北调工
程影响的水循环主要
环节是
A.②B.③
C.④D.⑤
图5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
10.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
最大的水循环是
A.②一①一②
B.⑨一⑤一⑥一⑨
C.②一③一⑤一⑥
D.④一⑤一⑦一⑧
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
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12~
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
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3.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