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写表示千克和克的数值。
2. 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白板、书籍、千克和克的示例物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块示例物品(如一包面粉),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面粉重50千克,现在你们想一想,面粉重50千克意味着面粉有多重?3.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包克示例物品(如一袋米),并问学生它有多重?4.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米重5000克,现在你们想一想,米重5000克意味着米有多重?5.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都是重量的单位,千克比克大得多。
Step 2:千克和克的换算1. 教师出示一个重物(如一袋鸡蛋),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3. 学生回答“几千几百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4. 教师出示一个轻物(如一只苹果),问学生它有多重?5.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6. 学生回答“几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7. 教师出示多个示例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Step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提问:小明家有一个果篮,里面有5千克苹果和150克橘子,这些水果一共有多重?2. 学生思考后,提出回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4. 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
Step 5: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强调它们是重量的单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Step 6:课后延伸1. 学生在家里可以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思考它们的重量应该用千克还是克来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克和千克》教案1一、班级情况、学情分析:该班有40名学生,男生19人,女生21人。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敏捷,课堂反映灵活,与老师配合密切,能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探究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2、认识感知1千克(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
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的名称。
2.能够准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准确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准备1.板书: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公式。
2.教学素材:实物重物、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作:让学生参与练习,通过操作体会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克和千克进行更复杂的计算。
5.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六、课堂练习1.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是多少?2.用千克表示25 000克。
3.如果一个西瓜有6000克,那么它的重量用千克表示是多少?七、课堂讨论1.讨论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遇到的质量单位换算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方法。
2.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来完成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如购物计算等。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你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需要用到克和千克的场景?记录下来。
九、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转换?2.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克和千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克和千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换算克和千克。
2.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进行测量和计算。
2. 教学重点1.克和千克的概念2.克和千克的换算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1.通过展示一个装满糖果的小盒子,引导学生了解重量的概念,并与学生探讨“重量轻”和“重量重”的概念。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用克和千克来量物品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的概念。
3.2 概念学习1.让学生看课本P52页的图片,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概念。
2.通过实物、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示范使用计量器测量物品的重量,并与学生探讨如何用克和千克来表达物品的重量。
4.帮助学生提高一些换算克和千克的基本技巧。
3.3 综合应用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一些物品的重量,并用克和千克来表达重量。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如:某服装店进货5000千克衣服,每件衣服平均重量为1千克,这些衣服共有多少件?3.4 总结归纳1.让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
4. 拓展练习1.用克表示下列物品的重量: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斤米、一只苹果。
2.用千克表示下列物品的重量:一头大象、一辆自行车、一桶水、一张纸张。
3.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克和千克的概念与换算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实际操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优秀教学案例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鼓励,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时,有没有注意过物品的重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克和千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品的重量。”
2.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包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教师简要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1千克=1000克)。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差异,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4. 反思与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持续改进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方面进行了精细化设计。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层层递进。这种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克和千克》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并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本教学案例将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品入手,探索克和千克的质量特性,培养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剖析:“克和千克”是中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⑴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⑵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略的计算。
⑶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⑴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⑵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略的计算。
教学难点:⑴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⑵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络生活导入师:昨天李教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教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规范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习题、齐读课习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教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一颗钮扣。
一个橡皮头。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3.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题解决法等,通过实物、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重量物品,如苹果、书本、糖果等。
2.准备克和千克的标识牌。
3.准备重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重量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么称呼这些物品的重量的?学生可能会说“重”、“轻”、“好重”、“好轻”等,教师引导学生用更准确的重量单位来称呼它们。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克和千克的标识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样子。
然后,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量单位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堆物品,学生需要用克和千克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每类物品的总重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重量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克和千克,还有哪些重量单位?学生可能会提到“吨”、“两”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指出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及生活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质量单位的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强调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二、新课内容: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描述。
3.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称重实际物体,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4.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进行物体质量的描述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购物、称重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于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我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针对质量单位换算,我将设计有趣的换算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换算规律。
(3)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质量,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质量单位知识,巩固所学。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介绍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称重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质量单位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克和千克的含义2.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克和千克的认识,换算关系的掌握。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物(如水果、蔬菜等)3. 称量工具(如电子秤、天平等)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称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克和千克。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称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和交流。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计量,激发学习兴趣。
2. 认识克和千克:介绍克和千克的含义,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大小。
3. 讲解换算关系: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量,体验克和千克的实际应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克和千克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
2. 选择题:1千克等于______克。
A. 1000克B. 100克C. 10克3. 应用题:小明有200克的水果,他想知道这相当于多少千克?______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题: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换算克和千克,并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难点:实际问题的应用,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实物示范,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学生准备计算器和练习册,以便课堂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
2.提出问题:“克和千克有什么区别?”
第二步:讲解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换算练习。
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如果一个西瓜重5000克,那么它等于多少千克?”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巩固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总结
1.总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五、教学延伸
1.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换算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不断成长。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感知克和千克的概念,建立质量观念。
2.学会使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的计量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的计量单位。
2.难点: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让学生回答)(2)对了,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
2.探索克和千克的概念(2)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3.学习克和千克的使用(1)拿出一些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质量,并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
(2)用电子秤称出物品的实际质量,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猜测。
4.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1)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即1千克等于1000克。
(2)让学生举例说明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3)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练习。
5.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物品,让学生用克和千克计量这些物品的质量。
(3)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6.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2千克苹果,小华买了5克铅笔,请问谁买的物品更重?(2)引导学生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克和千克计量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的计量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得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难点: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方法:合作法、操作法等教学步骤:课前谈活:(先分大组,取名)小朋友们逛过超市吗?你最喜欢吃什么?{设计意图: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逛超市开始(点课件)出示信息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师:哦,原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一遍吧师:克通常还可以用字母 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 kg 表示(补充板书)2、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好,咱们就从1克有多重开始研究{设计意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逛超市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包装图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把“克与千克”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
}二、新授1、感知1克有多重师;请同学们快速地从学具袋里拿出2分钱的硬币,闭上眼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板书:轻)师: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板书:约重1克)小朋友们,快到学具袋里找一找有什么物品约重1克的?(学生找)师:你找到了什么?(说完整话)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呢?(学生说)2、感知1千克有多重师:那1千克有多重呢?想知道吗?(提起学具)老师给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千克的面条、1袋1千克重的苹果、两袋合起来是1千克的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克和千克》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上存在一定难度。在课堂上,我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尽量让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其次,学生在进行克与千克换算时,容易混淆进率1000。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数学运算上还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换算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克和千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称量物品的情况?”(如称水果、蔬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质量单位的奥秘。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观察和体验。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克和千克》-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单位的概念,学会如何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质量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
3. “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转换。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2. 不同质量的物品(如石头、书本、苹果等)3. 白纸和笔4. 课件或黑板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单位。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是质量单位。
3. 示范:使用天平称量不同质量的物品,展示如何使用天平。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天平称量物品,并记录结果。
5. 讲解单位转换:讲解如何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转换。
6. 练习单位转换: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转换练习。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克和千克》2. 教学内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3. 教学目标: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能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4.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5.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示范、练习、讲解单位转换、练习单位转换、总结。
作业设计1. 让学生使用天平称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结果。
2. 让学生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单位转换练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示范、练习、讲解单位转换、练习单位转换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教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板书:克——g)(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5)填填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
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2)估一估教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4)填一填。
6kg=( )g 7000g=( )kg 11000g=( )kg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题。
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教学中忽略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轻重。
可用右手掂两袋食盐,左手掂1个一角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
通过学生的随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我发现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认识体验还够,判断几克、几千克,误差较大,还需要通过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
篇2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面条,各种实物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问题,平时你们去超市买东西,那超市里都有什么呀?生:......对,超市里有很多生活用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俱全,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图。
出示图一:购物周末,小丽和小宁陪同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都买了些什么?物品外装上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一说。
生:饼干,净重110克生:洗衣液,净重5千克嗯,还有一个苹果需要用称来称一称,才知道它的重量,5个苹果重1千克。
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克和千克》出示图:图片找标识(日常生活用品的重量)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先来找一找含有克作单位的物品,把它找出来吧。
生:口香糖,3克生:菊花茶,12克生:瓜子,100克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再找一找含有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吧。
生:洗衣液,5千克生:一箱苹果,25千克嗯,真棒!我们知道“克和千克”是表示物体的重量单位。
板书:重量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净重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的吗?生:称对,用称来测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称。
出示图:日常生活中的称看,这些都是测量物品的称,不同重量的物品所选择的称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称吧。
第一个是电子称:它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子计量器具,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稳定。
第二个是体重称:它能够准确的称量人体的体重。
第三个是磅称:磅称用来称量较大物体的重量,一般适用于货物、工地等场所。
最后这个是天平称,天平称主要测量比较轻的物品,你们知道天平称的使用方法吗?有以下几个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左端的“0”刻度开始。
3、称的重量范围在5千克。
4、将物品放在盘子左边,游码放在盘子右边,一定要轻拿轻放,调到平衡。
5、读出数据我们已经认识了称的名称和操作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1克有多重?1千克又有多重呢生:想好,咱们先来研究1克有多重?现在老师手里拿了一枚2分的硬币,你们猜一猜它的净重是多少?生:约重1克约重1克,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亲自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重量呢?生:想好,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2分的硬币,发给同学们,一一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吧!一克有多重?说说你的感受?生:很轻生:很轻,很小生:像没拿东西一样同学们说的真好!咱们再来看一个小实验,用天平称黄豆,看看一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呢:出示:称黄豆问题: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同学们估算一下!生:7粒对,咱们这个实验上显示结果是7粒,黄豆大约有1克重,因为不同大豆粒子,大小重量是不同的。
总结: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大约重1克,这种比较轻的物品是用天平称来称的。
咱们再来看图生活用品中含有克作单位的商品,把它给找出来吧!出示图:克请同学回答,把它读出来生:口香糖重3克生:菊花茶重12克生:瓜子重100克对同学回答真好,以上都是以克作单位的商品。
(板贴)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字母“g”表示。
刚才我们学习了1克的重量,下面要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图:估一估下面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位同学回答一下生:羽毛生:毛绒嗯,回答正确,还有其它的想法吗?如这包纸巾,一整包的重量比1克重,如果抽出其中的一小张,就会比1克轻。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生:一张纸比如一根头发,一根绣花针,一粒米.......同学们,刚刚对1克已经有了初步地认识和了解,那我们一起继续研究1千克有多重!出示图《千克》大家看,这些物品的净重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谁能准确的读出来,说一说?生:洗衣液5千克生:苹果整箱重5千克生:盐一袋重500克,有两袋重,就是两个500克,500克+500克=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同学们来看我手里拿着一袋洗衣粉,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净重是多少?生:1千克是的,你们再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有多少,掂一掂吧:生:重对1千克要比1克要重的多得多怎样来测量千克的呢!一起来看:物品的重量用称来测量1、1千克的洗衣粉2、5个西红杮约重1千克3、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测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几,所指向的数字就是几。
板贴: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字母“kg”来表示。
课堂总结: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学的克和千克,一枚2分硬币是1克重,7粒黄豆约重1克,“克”用字母“g”表示,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两个500克,两个500克相加,就等于1千克。
所以:1千克=1000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吧出示:一、小练习:1、一袋奶粉重500()2、书包重1()3、一个大西瓜重4()4、小明身高1()35(),体重28()5、一个气球重5()6、一箱桃子重12()二、判断:1、一袋盐重500克。
()2、一只鸭重3克。
()3、一根跳绳长2厘米。
()4、爷爷体重重60千克。
()5、一只猫重3克。
()6、一千克奶粉和一千克铁一样重。
()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知道了物体的重量是有克和千克为单位的,每个商品的外包装上面都有它的净含量,请同学们回家找一找含有克和千克的物体吧!篇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准备】盘秤、天平、200克的果冻、500克的盐、二分硬币、水果、1千克沙子等【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2分硬币、10克凉茶,200克的果冻,1千克沙子、2袋500克的盐、纸巾一卷,数学书一本,橡皮檫,中方本,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课件出示两名学生对话情景:比一比谁更重,我的体重是45米,我更重是52分钟)他们说的对吗?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米是长度单位,分是时间单位。
那到底在生活中是用什么单位表示重量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看看吧。
你看到了什么?生答。
它们的重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生:克,千克,g,kg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