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5、 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4. 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
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
初学者必备: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认识教案
初学者必备: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
2.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3.学会使用千克和克衡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借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性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例如,拿出一个500克的苹果和一个1千克的西瓜,放在课桌上。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质量,并问学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如何称呼?2.概念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千克是质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同样,克也是质量单位,1克等于千克的1/1000。
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3.讲解例题让学生参与解决书本上的数学例题。
例如:一件物品重两千克五百克,要用几个500克的砝码才能称出它的重量?这道题需要学生先将两千克五百克转化成克,即:2500克。
再将2500克除以500克,即:2500÷500=5,得出答案为5个500克的砝码。
4.讲解转换关系再通过讲解转换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例如:1千克=1000克,1克=1/1000千克。
以及如何在千克和克之间进行转换。
例如:将3千克转换为克,即:3千克=3×1000=3000克。
5.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去解决一些有关千克和克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例如:小明用一个克重秤称出了晶晶的体重是36千克,转化成克,是多少克?这道题需要学生将36千克转换成克,即:36千克=36×1000=36000克。
6.总结归纳在学完千克和克的概念及转换关系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复习所学的内容。
学生可通过课堂笔记或认真回顾教师讲解过程进行总结和复习。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表演环节。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千克和克的知识,分组进行表演,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习笔记。
检查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是否做了详尽的笔记。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质量,巩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
(2)装物比赛。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1)装1千克的物品;(2)可以借助已有的东西,但不能用天平;(3)所取物品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与取到最接近1千克物品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从本小组的篮子中取1千克的物品;第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称出所取物品的质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一小组取出的物品质量;最后评选优胜小组,进行经验交流:请所拿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的小组介绍本组取物品的经验。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测量工具,对质量单位的感受,不只限于对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内容外,还可以从本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克有多重
教师演示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一克。
(2)掂一掂活动——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首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东西中找出质量为1克的物体,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的实践活动,感受并建立克的质量概念。(突破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160-70=504×=7×4-5=5×700=52+48=7×500=78-49=二、教学设计:(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教学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篇一: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日常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
(板书:克和千克)学生纷纷回答从图中所了解到的各种数据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画中初步感知有关克与千克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
(1)出示2分硬币,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2)出示1袋1千克的盐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3)出示2袋500克的砂糖,让每位学生掂一掂。
让学生明确1枚2分硬币约重1克;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师小结出:1千克=1000克2、认识常见的秤(1)师出示实物秤: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2)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提问题。
(3)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也可以用“g”来表示。
(4)老师演示怎样用秤称物品的重量。
1、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有多重。
2、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的盐有多重。
3、学生掂一掂2袋500克的砂糖有多重。
4、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1克或约1千克的物品5、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秤,6、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7、生观察了图画后提问题。
8、学生选择合适的秤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多重。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1克、一千克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一千克的观念。
2、通过说一说、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和质量观念。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3、师小结。
1、生独立完成教材88页第一题。
2、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3、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中实际的生活当中。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克和千克克、千克是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 1㎏=1000g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在掂一掂的过程中,对能够基本说出物体重量的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2、在称一称过程中,对能够正确的使用秤来准确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同学奖励五角星;3、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千克和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千克和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称量物品的情况?”(如称水果、零食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质量单位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而克是千克的千分之一。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在超市购买水果时,如何通过千克和克来称量和比较不同水果的质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选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和克》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2.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3.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质量比较和计算;4.实践活动中运用千克和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熟练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其换算:使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熟练进行换算。
举例:购物时,商品的质量用千克或克表示,学生需能迅速进行单位换算,以理解商品的实际质量。
(2)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质量单位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千克和克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计量单位。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等能力。
4.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千克和克的定义。
2.千克和克的基本计量单位。
3.练习具体的相关数学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基本计量单位。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利用实物和图片等具体物件让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把零散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整体框架,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
3.利用实际的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计算公式和技巧。
4.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解千克和克。
5.课堂再现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分享,让其他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千克和克。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老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生活实物,比如:西瓜、书包、鸡蛋、笔盒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然后老师统一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千克和克是计算重量的标准单位的概念;3.学习千克和克的基本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让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4.举例:实际生活中的千克和克老师可以举一些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具体的物品的重量,并将实物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感受和学习如何将千克和克转换。
5.举例:计算千克和克的数学计算公式和技巧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千克和克的具体算法和技巧。
6.互动游戏老师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入了解千克和克的用法。
7.课堂再现学生通过个人的归纳记录和分享,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1.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计量单位,并能领会重要的计算公式和技巧。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1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一颗钮扣。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指出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及生活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质量单位的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强调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二、新课内容:
1.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并用“克”和“千克”进行描述。
3.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称重实际物体,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4.学生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进行物体质量的描述和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购物、称重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质量单位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于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我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针对质量单位换算,我将设计有趣的换算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换算规律。
(3)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质量,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质量单位知识,巩固所学。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介绍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称重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质量单位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约2分左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学解读: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
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
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
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德育目标】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通过认识称,让学生观察,实践体会克与千克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互动合作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克与千克)2.认识感知1克(1)1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3.认识感知1千克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一个系统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认识千克和克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案板书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案板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培养学生用千克和克进行物品重量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际测量、估计物品重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物品重量的换算。
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实际测量和估计物品重量。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物品模型(如苹果、香蕉、书本等)3.电子秤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吗?”(2)引导学生用“重”或“轻”来描述苹果的重量。
(3)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新的计量单位。
2.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1)教师拿出一个1千克的砝码,让学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
(2)讲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千克=1000克。
(3)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
3.实物演示(1)教师拿出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本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重量。
(2)学生用“千克”和“克”来描述物品的重量。
(3)教师用电子秤称量物品,验证学生的估计。
4.换算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2)学生独立完成换算,教师检查并指导。
(3)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换算方法。
5.实际测量(1)教师拿出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用电子秤称量它们的重量。
(2)学生记录物品的重量,并用“千克”和“克”表示。
(3)教师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秤。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千克和克为单位,记录家中一些物品的重量。
五、板书设计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物品名称重量(千克)重量(克)苹果 11000香蕉0.5500书本0.2200六、教学反思1.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克和1000克的大小关系,以免产生混淆。
2.在实际测量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秤,注意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1千
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3、让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并能结合实际问
题进行计算和估算。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单位
教学时间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
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
生活中常见的秤。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第33-3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
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习进一步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根据实际情况辨别物体轻重,熟练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2、观察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到商店去看看,根据商店价格提问题,与前面的内容融合,既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练习观察比较,结合计算进行估计,培养学生估算习惯和能力。
4、通过“你知道吗?”知识介绍,对学生进行良好饮食习惯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练习题中的图
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称水果、称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称、数水果体会1千克有多重,称体重理解“大约”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几种常见水果,秤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