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茶树新品种“中白1号”选育报告

合集下载

白茶1号的选育工艺

白茶1号的选育工艺

白茶1号的选育工艺
白茶1号的选育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种选育:白茶1号是一种新品种,其选育需要从已有品种中筛选出具有较好遗传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得到具有较好经济性状的优良品种。

2. 繁殖技术:白茶1号的繁殖主要采用无性繁殖,包括插条、嫁接等方法。

插条繁殖适用于树龄较大的茶树,嫁接繁殖适用于茶树树龄较小的情况。

3. 栽培技术:白茶1号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修剪等方面。

其中,土壤改良是关键,要选用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管理。

4. 收获与加工技术:白茶1号的收获时间要在春季嫩芽生长期内,采摘要轻柔,避免损伤嫩芽。

加工技术要保持传统的白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杀青、晾干等步骤,确保白茶1号的品质和口感。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摘要】高海拔“白叶一号”是一种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作物,其栽培技术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对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介绍了选址、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进行种植。

文章对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为实际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选址、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成本效益分析、前景展望1. 引言1.1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概述高海拔“白叶一号”是一种适应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茶树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耐寒性,适合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寒冷地区种植。

该品种的茶叶叶片呈白色,因此得名“白叶一号”。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是针对这一茶树品种而设计的栽培方法,旨在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土壤管理、有效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高海拔“白叶一号”茶叶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该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发展高海拔茶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相信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茶叶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

2. 正文2.1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的选址: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的选址非常关键,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可以躲避一些低地区的气候问题,如病虫害的传播和气温过高等。

高海拔地区的阳光充足、氧气浓郁,适宜植物生长。

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在白叶1号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

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在白叶1号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2): 240-250/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 DOI: 10.3724/SP.J.1006.2015.00240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在白叶1号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分析马春雷1,2姚明哲1王新超1金基强1,2马建强1陈亮1,*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 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08;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1摘要: 高等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对其正常光合作用起关键作用。

本文根据前期芯片杂交结果,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 分别为谷氨酸-tRNA还原酶基因(CsGluTR)、叶绿素合酶基因(CsChlS)、叶绿素酸醋氧化酶基因(CsCAO), 对应的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HQ660371、HQ660370、HQ660369。

序列分析表明, CsGluTR基因全长2165 bp, 开放阅读框长1665 bp, 编码554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6 kD, 理论等电点为8.78; CsChlS基因全长1463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125 bp, 编码374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5 kD, 理论等电点为8.58; CsCAO基因全长2146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611 bp, 编码536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8 kD, 理论等电点为8.03。

比对分析表明, 3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中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均在70%以上。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 表明CsChlS和CsCAO基因具有明显的表达协同性, 它们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叶片的颜色变化高度同步; 而CsGluTR在白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中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 同时在新生芽叶转绿过程中最先恢复正常表达水平。

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繁殖技术

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繁殖技术

齐 ,耐采 摘 ,鲜 叶持嫩 性 强。产量 高 ,一芽 一叶初 展百 芽 重I 1 . 0 g ,一芽 二叶初展百芽重 1 7 . 2 g,3年平均鲜 叶产
量为 2 6 。 3 k g / 6 6 7 m 。
1 . 4 制茶 品质
芽 二叶初展 鲜叶 为原料 所制春 茶 ,经 国家茶叶 质量 监 督 检验 中心 检 测 ,含 水 浸 出物 4 5 . 6 %、茶 多酚 1 6 . 3 %、 审Leabharlann 2 0 1 4 0 0 1 。
游离 氨基酸 7 . 9 %、咖啡碱 3 . 6 3 %。经浙江大学 、中华全 国
供 销合作 总社杭 州茶 叶研 究院 、国家 茶叶质量 监督 检验 中 心 、浙江省 农业技 术推广 中心 等单位专 家对其 干茶 进行 感 官质量审评一致认 为 :具有 “ 干茶外形肥壮 呈燕尾状 ,色泽 嫩 黄鲜 活带 绿 ;汤 色嫩 黄 明亮 ,香 气嫩 香 幽长 带 蛋黄 香 ;
茶种 质资源调查课题 ,再次 开展大 田无性扦插 和嫁接繁 育, 获 得成功 ;2 0 0 6~ 2 0 1 4年先后 建立 了半 洋 、涤 头 、三石 、
冠幅3 1 . 7 C 1 T I ,覆盖率 5 5 %。 每年 2 月底 ~ 3 月初开始萌芽 ,
3月底 ~ 4月上旬开采 ,开采 期比对照迟 2~ 4 d 。发芽整
2 栽培技术要 点
适 宜在景 宁县 及相似 生态环境 的茶 区种植 。种植 基地

般选择 海拔在 4 0 0~ 8 0 0 r n之 间的山地或 山边 田,要 求
阳光充足 ,通 风 ,土壤深厚 ,有机 质含量较 高 ,呈酸性 。 种 植前要 深挖种植 沟 ,一般深耕 5 0~ 6 0 c m,每 6 6 7 m 施 入熟腐的 农家 肥 1 5 0 0~ 2 0 0 0 k g或饼肥 1 5 0~ 2 0 0 k g,

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1号’选育报告

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1号’选育报告
1 选育过程
‘景白 1号’来源于浙江省景宁县鹤溪街道惠
明寺村惠明寺寺院后。1973年,县农业及科技部门 在茶叶资 源 调 查 的 过 程 中,由 当 地 畲 民 引 荐 发 现。 1974-1999年对该变异单株进行保护,并开展扦插 试验,但成活率较低。2000-2005年‘景白 1号’选 育工作列入景宁白茶种质资源调查课题,同时开展 嫁接、大田 扦 插 无 性 繁 殖 研 究,取 得 成 功。2006- 2014年建立景宁白茶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园、种质资 源圃、生产示范茶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较为 系统的对‘景白 1号’的白化形状稳定性、植物形状 表现、扦插成活率、营养芽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 质、抗逆性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白化特 性稳定而特异、抗逆性强、鲜叶产量高、制茶品质优 良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2015年,成 功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式命名为
茶 叶 JournalofTea 2018,44(3):125~129
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 1号’选育报告
张丽芬 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
(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总站,浙江 景宁 323500)
摘 要 1973年,景宁县农业及科技部门在景宁县鹤溪街道惠明寺村惠明寺院后发现一株白化特性明显、
芽头肥壮的优良白化变异单株。通过采用扦插、嫁接的方式成功将该白化变异单株培育成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称 ‘景白 1号’。该品种具有生长旺盛、产量高、抗性强、制茶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优良特性,适合在全省茶区推广 种植。
收稿日期:2018-06-20 作者简介:张丽芬(1970年 -),女,浙江景宁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推广工作。
126
茶 叶
44卷
‘景白 1号’。
2 品种比较试验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现状
16chinatea202001表2白黄化茶树品种的物候期主要功能成分含量及品质特点品种白叶1号12千年雪23中白1号4中黄1号5中黄2号6黄金芽27四明雪芽8景白1号910景白2号11御金香212黄金斑2金玉缘2中白4号14白鸡冠物候期中生种比福鼎大白茶晚24d中生种晚于白叶1号晚生种比福鼎大白茶晚410d中生偏晚种比福鼎大白茶晚410d中生偏早中生种中生种比白叶1号早15d中生种比白叶1号晚26d中生种比白叶1号早12d中生种中生种中生种晚生种晚生种茶多酚儿茶素137egcegcgececg含量都低于龙井43225014302330儿茶素总量104014801330124015902340177016301450166017201330100714452820游离氨基酸63050056086071068083040011007908006404105007041054350咖啡碱230260380490330280290260320363316370370270230290感官品质特点香气嫩鲜滋味鲜爽叶白脉绿香气鲜郁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白或全白香气嫩香清香滋味鲜嫩醇爽叶白脉绿外形色绿透金黄嫩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黄鲜亮外形金黄透绿汤色嫩绿明亮透金黄清香滋味嫩鲜叶底嫩黄鲜活干茶亮黄汤色嫩黄叶底明黄热香初闻十分浓郁有瓜果韵冷香持久悠长滋味以醇糯鲜为主香气高鲜滋味鲜爽叶底全白嫩白色泽嫩黄鲜活带绿汤色嫩黄明亮香气嫩香幽长带蛋黄香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黄匀亮色泽嫩黄鲜活隐绿汤色嫩黄明亮香气嫩香馥郁有蛋黄香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嫩黄匀亮干茶绿中见黄汤色嫩绿显黄叶底浅黄或明黄香高偶有花果香味醇厚回甘耐冲泡滋味鲜浓苦涩味轻口感鲜爽制乌龙茶品质优
Current Situation on Breeding of Tea Cultivars
with Special Leaf Colors

特早生白化茶新品系白牛早品种特征及理化特性

特早生白化茶新品系白牛早品种特征及理化特性

白化茶树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白叶1号的带领下崛起的茶树新品种[1],因其高氨基酸低多酚的品种特点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户和企业喜爱[2]。

但多数白化茶品种的抗逆性、生特早生白化茶新品系白牛早品种特征及理化特性徐奕卫浙江淳安县里商乡人民政府,浙江淳安311700摘要:对白牛早的品种特征及理化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为特早生无性系白化茶新品种,采摘时间与嘉茗1号相仿,早于白叶1号20d 。

以白牛早为原料加工的扁形茶酚氨比低于嘉茗1号、白叶1号,且具有干茶玉白鲜亮,滋味鲜爽,香气高鲜等特点。

关键词:白牛早;白化茶;品种特性作者简介:徐奕卫,男,农艺师,主要从事茶树种植研究,E-mail :****************。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New Early Sprouting and Albino Tea Line 'Bainiuzao'XU YiweiPeople's Government of Lishang Township Chun'an County,Zhejiang Prorince,Chun'an 3117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local excellent quality in Chun 'an county,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 new early sprouting and albino tea line 'Bainiuzao'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and the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line was comple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line was a new type of albino tea with special early sprouting clone.The picking tim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Ji-aming'and 20days earlier than that of 'Baiye 1'.Compared with 'Jiaming 1'and 'Baiye 1',the aminophenol ra-tio of the flat tea made from 'Bainiuzao'was much higher.It was also characterized by bright white appear-ance,fresh taste and fresh aroma.Keywords:Bainiuzao,albino tea,varietal characteristics长势和产能较弱[3-4]。

遵义引进黄金叶和白叶1号茶树品种化学功能成分分析

遵义引进黄金叶和白叶1号茶树品种化学功能成分分析

遵义引进黄金叶和白叶1号茶树品种化学功能成分分析刘义富1,2,王加真1,2∗,何佳1,王凤会1,刘勤1,赵修艳1㊀(1.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遵义563000;2.遵义师范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0)摘要㊀采摘绥阳县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茶园种植的黄金叶㊁白叶1号茶树的一芽二叶,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二叶为对照,对遵义地区引进的黄金叶和白叶1号茶树品种进行化学功能成分研究,分析2个品种在遵义种植的可行性㊂结果表明,黄金叶和白叶1号水浸出物含量与福鼎大白茶没有显著差异;总灰分和花黄素高于福鼎大白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游离氨基酸总量表现为白叶1号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而黄金叶与福鼎大白茶没有显著差异㊂黄金叶㊁白叶1号的鲜爽甜味氨基酸在总游离氨基酸中占比低于福鼎大白茶,苦味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中占比大于福鼎大白茶,而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的是白叶1号㊂化学功能成分分析表明,遵义地区引进黄金叶和白叶1号种植没有降低其高品质的特点,可生产优质绿茶,适合在遵义地区种植㊂关键词㊀福鼎大白茶;黄金叶;白叶1号;化学功能成分中图分类号㊀TS 272.7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2)15-0171-03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2.15.044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f Chemical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Huangjinye and Baiye No.1Tea Varieties Introduced from ZunyiLIU Yi-fu 1,2,WANG Jia-zhen 1,2,HE Jia 1et al㊀(1.College of Biology and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Guizhou 563000;2.Tea Research Institute,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Guizhou 563000)Abstract ㊀One bud and two leaves of tea trees in spring in tea garden of Guizhou Yunqingxiang Tea,Tourism and Heal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Ltd.in Suiyang County were used as materials,and Fuding Dabaicha was used as control.The chemical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Huangjinye and Baicha No.1introduced from Zunyi were studied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planting the two varieties in Zuny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ter extract contents of Huangjinye and Baiye No.1and Fuding Dabaicha.Total ashe and anthoxanthi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Fuding Dabaicha.Tea polyphenols and caffeine content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Fuding Dabaicha.The tota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of Baiye No.1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uding Dabaicha,while the free amino acid content of Huangjiny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uding Dabaicha.The proportion of fresh sweet amino acids in total free amino acids of Baiye No.1was lower than that of Fuding Dabaicha,and the proportion of bitter amino acids in total free amino aci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uding Dabaicha,while Baiye No.1had higher essential amino acids content.The analysis of chemical functional components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Huangjinye and Baiye No.1planting in Zunyi area did not reduce its high quality characteristics,and it could produce high quality green tea,which wa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Zunyi area.Key words ㊀Fuding Dabaicha;Huangjinye;Baiye No.1;Chemical functional components基金项目㊀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2020-1Y071);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黔教合KY 字2017-023);遵义市科技局项目(遵市科人才2020-2,遵市科合HZ 字2020-15);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遵师BS 2019 22号)㊂作者简介㊀刘义富(1969 ),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博士,从事茶园生态㊁茶叶品质及功能产品开发研究㊂∗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茶园生态㊁茶叶品质及功能产品开发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1-10-07㊀㊀遵义地处黔北(106ʎ17ᶄ~107ʎ26ᶄE㊁27ʎ13ᶄ~28ʎ04ᶄN),海拔200~2000m㊂常年日照不足一年的1/3,多为云雾覆盖,加之污染极少,充分满足茶树的生长习性,是生产优质茶叶的首选之地㊂自古就生产有名茶㊂清代生产有湄潭眉尖茶㊁务川大树茶等名茶[1]㊂现代的 福鼎大白茶 于2015年获米兰 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㊂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含量和较低的酚氨比[2]㊂目前遵义主栽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和黔湄系列品种[3],品种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遵义茶产业的发展,引进茶树优良品种,丰富遵义茶树品种,是更好地发展遵义茶产业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㊂白叶1号源于安吉县野生茶树,经科研人员扦插繁殖而来[4],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5],是制作绿茶的优良品种㊂黄金叶因新叶及芽为金黄色而得名,由安吉县皈山乡的 黄茶树 培育而成[6],在浙江种植,游离氨基酸㊁茶多酚等含量较高[7]㊂为丰富遵义茶树品种,在遵义市绥阳县引进了白叶1号㊁黄金叶茶树品种㊂笔者以湄潭翠芽的制作原料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引进黄金叶㊁白叶1号的氨基酸㊁咖啡碱㊁茶多酚㊁花黄素㊁灰分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为遵义引进茶树品种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1.1.1㊀试材㊂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3个品种的一芽二叶于2019年4月采自绥阳县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茶园㊂1.1.2㊀仪器㊂DHG -9140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购自成都一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Eppendorf 低速离心机(购自上海剑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UV -9000s 紫外分光光度计(购自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SX -4-10马弗炉(购自南京晓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L -30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购自苏州华美辰公司);BSA224S 赛多利斯电子天平(220g ˑ0.1mg)㊂1.1.3㊀试剂㊂酒石酸铁溶液;pH =7.5的索伦逊缓冲液(0.07mol /L 的Na 2HPO 4溶液和0.07mol /L 的KH 2PO 4溶液的混合液);2%茚三酮溶液;1%三氯化铝;碱式乙酸铅溶液;0.01mol /L 盐酸溶液;4.5mol /L 硫酸溶液㊂1.2㊀试验方法1.2.1㊀样品处理㊂将采集的鲜叶样品放于80ħ恒温箱烘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2,50(15):171-173㊀㊀㊀干2h后用研钵磨碎,再过100目筛㊂1.2.2㊀化学功能成分测定方法㊂水浸出物测定参照GB/T 8305 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8];茶多酚测定参照GB/T 8313 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9];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参照GB/T8314 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10];游离氨基酸各组分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咖啡碱测定参照GB/T8312 2013‘茶咖啡碱测定“[11];花黄素的测定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12-13];灰分总量测定参照GB/T8306 2002‘茶总灰分测定“[14]㊂1.3㊀数据处理㊀利用Excel2010和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以平均值ʃ标准差表示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水浸出物㊀茶叶中能溶于热水中的物质为水浸出物,其含量反映内含成分的多寡,是茶汤的厚薄浓淡的主要因子,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15]㊂由表1可知,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水浸出物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三者含量均超过40%,且黄金叶水浸出物含量有超过对照的趋势㊂说明黄金叶和白叶1号在绥阳种植,水浸出物含量仍然达到优质的要求,适合种植㊂表1㊀不同茶叶品种的内含成分含量Table1㊀Contents of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tea varieties%品种Variety水浸出物Water extract茶多酚Tea polyphenol咖啡碱Caffeine花黄素Anthoxanthin总灰分Total ash游离氨基酸总量Free amino acid content 黄金叶Huangjinye42.21ʃ1.99a12.21ʃ0.13b 2.03ʃ0.06b9.46ʃ0.30a7.24ʃ0.26a 4.96ʃ0.04b 白叶1号Baiye No.140.29ʃ1.28a9.04ʃ0.14c 1.68ʃ0.02c8.15ʃ0.31b7.11ʃ0.47a 6.56ʃ0.22a 福鼎大白茶Fuding Dabaicha40.50ʃ0.83a13.17ʃ0.91a 2.18ʃ0.03a 6.07ʃ0.45c 6.45ʃ0.25b 4.99ʃ0.15b ㊀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㊀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2.2㊀茶多酚㊀茶多酚是茶树次生代谢的重要成分,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具有消除自由基的功能,起到抗衰老㊁抗辐射㊁抗肿瘤㊁增强抵抗力等生理作用[16]㊂茶多酚同时又是茶汤滋味浓度和汤色的决定因素,是绿茶的重要品质成分,也是绿茶苦涩味形成的主要物质[17]㊂由表1可知,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的茶多酚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福鼎大白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白叶1号的茶多酚含量最低㊂据此可预测应用引进的2个茶树品种制作绿茶可降低茶汤的苦涩味,更受消费者青睐㊂该试验中测得的茶多酚含量较其他学者研究的低[5-6,18],可能是采摘时间为春季的原因㊂2.3㊀咖啡碱㊀咖啡碱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也是茶叶中主要的药理成分[19]㊂咖啡碱具有刺激中枢神经㊁利尿㊁提神等功能[20]㊂它可与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形成络合物,使其茶汤具有鲜爽滋味,因此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与品质呈正相关,咖啡碱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高[21]㊂由表1可知,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的咖啡碱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5),其中福鼎大白茶的咖啡碱含量比另外2种茶叶高,白叶1号的咖啡碱含量最低㊂根据郭桂义等[21]的研究可推测,绥阳引进的黄金叶和白叶1号生产的绿茶鲜爽度不及福鼎大白茶㊂2.4㊀花黄素㊀花黄素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物质,是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减少紫外线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能促进伤口愈合,还能降低胆固醇,对血液具有改善作用[22]㊂由表1可知,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的花黄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金叶的花黄素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的花黄素含量最低㊂因此,引进的黄金叶和白叶1号在香味上优于福鼎大白茶㊂2.5㊀总灰分㊀茶叶总灰分是茶叶经过高温灼烧的无机物质,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卫生,也是各类茶叶产品标准中主要理化指标之一[23]㊂茶叶总灰分在各类标准中不能超过一定限量,不宜过低或过高,茶叶总灰分含量过低可能是假茶,过高则表现为茶叶粗老㊁品质差,说明茶叶受到泥沙㊁灰尘等的污染[24]㊂由表1可知,黄金叶和白叶1号的总灰分含量与福鼎大白茶的总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㊂黄金叶和白叶1号的总灰分含量略高于福鼎大白茶,但根据我国绿茶国家标准GB/T14456.1 2008可知,黄金叶㊁白叶1号的总灰分含量小于7.5%,符合绿茶国家标准,均可用于生产正品绿茶㊂2.6㊀氨基酸㊀氨基酸是茶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影响茶汤滋味㊁茶叶的营养品质,对人体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25]㊂高氨基酸含量是高品质茶叶的重要指标㊂由表1可知,引进的白叶1号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P< 0.05),黄金叶游离氨基酸总量略低于福鼎大白茶(P> 0.05),表明黄金叶和白叶1号引种到遵义绥阳种植没有降低其高氨基酸含量的重要特性㊂不同氨基酸组分对茶叶滋味的贡献不一,有贡献鲜爽味的,有贡献甜味的,也有贡献苦味的,还有部分对苦味和甜味均有贡献的[26]㊂从表2可以看出,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中茶氨酸㊁谷氨酸㊁天门冬氨酸3种贡献鲜爽味的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白叶1号(3.560%),其次是福鼎大白茶(3.030%),最低的为黄金叶(2.820%),但这3种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则是福鼎大白茶最高(60.72%);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中茶氨酸㊁丙氨酸㊁氨基丁酸㊁谷氨酸㊁天门冬氨酸㊁甘氨酸㊁苏氨酸㊁丝氨酸和蛋氨酸9种贡献鲜甜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116%㊁3.904%㊁3.221%,最高的仍然是白叶1号,但白叶1号中9种鲜甜氨基酸总量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的占比则是最低的(59.51%),占比最高27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的为福鼎大白茶(64.55%);黄金叶㊁白叶1号和福鼎大白茶中脯氨酸㊁赖氨酸㊁组氨酸㊁精氨酸㊁亮氨酸㊁缬氨酸㊁异亮氨酸㊁苯丙氨酸和酪氨酸9种贡献苦味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787%㊁1.068%㊁0.718%,其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5.87%㊁16.28%㊁14.39%㊂表2不同茶叶品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Table2㊀Contents of free amino aci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tea varieties%品种Variety茶氨酸Theanine丙氨酸Alanine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门冬氨酸Asparagine甘氨酸Glyci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蛋氨酸Methionine黄金叶Huangjinye 2.2700.0570.0810.4100.1400.0080.0360.1100.004白叶1号Baiye No.1 2.9600.0660.0700.4000.2000.0090.0440.1500.005福鼎大白茶FudingDabaicha 2.2700.0350.0190.4900.2700.0050.0410.0870.004品种Variety脯氨酸Prol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 黄金叶Huangjinye0.0710.0650.0290.5700.0190.0040.0110.0050.013白叶1号Baiye No.10.0740.0640.0460.8100.0230.0060.0120.0180.015福鼎大白茶FudingDabaicha0.0710.0600.0530.4400.0330.0060.0180.0180.0193㊀结论黄金叶和白叶1号分别属于茶树白化变种中的低温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茶树品种,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其他品种[27],是制作高档名优绿茶的重要材料,所制绿茶滋味鲜爽㊁风味独特[28]㊂引进到遵义对丰富遵义优质绿茶市场具有重要意义㊂该试验分析了这2个品种在遵义种植后的化学成分含量,并与遵义名优绿茶湄潭翠芽的原料福鼎大白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黄金叶和白叶1号的水浸出物含量与福鼎大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他们的茶汤浓厚程度与福鼎大白茶没有差异;2个品种的茶多酚㊁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㊂茶多酚是茶叶苦涩滋味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两者茶汤苦味低于福鼎大白茶㊂同时白叶1号游离氨基酸总量虽然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但游离氨基酸中贡献鲜爽味和甜味的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的占比低于福鼎大白茶,贡献苦味的氨基酸在游离氨基酸总量中占比高于福鼎大白茶,因此2个品种茶汤的鲜爽度也比福鼎大白茶略低㊂从营养的角度分析,白叶1号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黄金叶略低于福鼎大白茶,表明引进的2种茶树在遵义种植仍表现较高的营养价值㊂综上所述,黄金叶和白茶1号在遵义地区种植表现出较高的品质,适宜引进到遵义地区种植㊂参考文献[1]冯楠.贵州通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2]王加真,黄家春,王舒,等.光温因子对湄潭翠芽春茶品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3):108-112.[3]吴文平,张明刚.遵义市茶产业发展成效及取得的主要经验[J].耕作与栽培,2017(4):53-54,58.[4]陆文渊,钱文春,赖建红,等.安吉白茶品质的气候成因初探[J].茶叶科学技术,2012(3):37-39.[5]骆勇华,冯海强,罗列万.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524-1527.[6]杨转,刘玉飞,郭桂义,等.黄金叶与信阳群体种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0):206-208,217. [7]娄艳华,何卫中,刘瑜,等.14个黄化㊁白化变异茶树品种(系)综合性状评价与分析[J].茶叶,2020,46(2):84-9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5 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8313 2008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GB/T8314 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咖啡碱测定:GB/T8312 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2]何书美,刘敬兰.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学, 2007,35(9):1365-1368.[13]冀宪领,盖英萍,张华东.茶用桑叶品质的研究[J].蚕桑通报,2002,33(1):8-1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6 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5]王广铭,孙慕芳,刘会玲.冲泡时间对信阳毛尖茶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704-13705,13712.[16]杨贤强,曹明富,沈生荣,等.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J].茶叶科学, 1993,13(1):51-59.[17]郭桂义,孙慕芳,陈义,等.茶叶茸毛的化学成分测定[J].食品科学, 2011,32(8):244-247.[18]刘义富,王加真,单敏,等.不同绿茶干茶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8):206-210,222.[19]郭桂义,胡孔锋,袁丁.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J].食品科技,2006,31(9):298-301.[20]王汉超,刘彤,陈涛林,等.汝城白毛茶春季芽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茶叶通讯,2015,42(1):31-33.[21]郭桂义,孙慕芳,倪宝春,等.信阳毛尖茶品质成分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12):141-144.[22]倪帆呈,周炎花,张艳丽,等.茶叶黄酮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18,21(3):59-62.[23]童小麟,周昱.茶叶灰分检验及其控制措施[J].检验检疫科学,2004, 14(S1):33-35.[24]李其林,刘丰祎,张煜娟,等.几种茶叶中灰分含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31-34.[25]潘科,李琴,方仕茂,等.贵州代表性茶树品种茶青萎凋期游离氨基酸动态分析及评价[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1,47(8):82-89. [26]范培珍,薄晓培,王梦馨,等.4个等级内山六安瓜片茶叶氨基酸的组成及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44(1):14-21.[27]金孝芳,马林龙,刘艳丽,等.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茶叶学报,2017,58(2):58-62.[28]卢翠,沈程文.茶树白化变异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6,36(5): 445-451.37150卷1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刘义富等㊀遵义引进黄金叶和白叶1号茶树品种化学功能成分分析。

普安县引种“白叶一号”茶叶气候适应性探究

普安县引种“白叶一号”茶叶气候适应性探究

第57卷 第4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04 2023年4月 GUANGDONG CANYEApr . 2023·26·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04.09普安县引种“白叶一号”茶叶气候适应性探究杜 瑜 王 烨 潘娟娟 刘 艳(贵州省普安县气象局 贵州黔西南 561500)摘 要 文章分析了“白叶一号”茶叶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以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白叶一号”茶园种植基地为基础,对普安县引种“白叶一号”茶叶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白叶一号”茶叶在普安县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叶一号”;茶叶;气候条件;适应性;普安县 中图分类号:S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4-26-03“白叶一号”茶叶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性,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推广价值[1]。

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无污染等条件造就了普安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自然条件。

但是目前普安县对于“白叶一号”茶叶生长的气候适应性缺乏研究,导致茶叶气象服务缺乏针对性。

基于此,立足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白叶一号”感恩茶园种植基地,对引种“白叶一号”茶叶的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茶叶的引种、茶叶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帮助。

1“白叶一号”茶叶概述1.1 原产地自然环境情况“白叶一号”茶叶树种原属于安吉白茶茶树品种之一,该茶树的标志产地为浙江省安吉县。

原产地安吉县区域的地势呈箕状盆地,由西南方崛起向东北方倾斜,中间部位走势低缓,因此形成“三面环山、东北开口”的地势。

区域内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达69%以上,植被的覆盖率较高,达73%以上。

“白叶一号”茶树原产地生长土壤多为山地丘陵红黄壤,地质土壤层较为深厚且富含其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土壤呈弱酸性,pH 值在4.5~6.5之间。

认识安吉白茶的专用茶树品种

认识安吉白茶的专用茶树品种

认识安吉白茶的专用茶树品种文|陈亮
按《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GB/T 20354)》规定,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现辖行政区域内,采自‘白叶1号’鲜叶,经加工而成并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绿茶类茶叶。

‘白叶1号’是我国第一个珍稀白化茶树品种,因叶白脉翠、相对高氨基酸低茶
‘白叶1号’的选育过程
1979年,浙江省农业厅全面组织开展茶树良种选种繁育工作,安吉县林业局茶叶服务站及乡镇科技人员组成调查组,再次发现原先有记载的安吉“白茶祖”古茶树(时称“大溪白茶”),并提出保护、繁育建议。

安吉白茶 图片来源:安吉发布
1998年无性系品种‘安吉白茶’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浙品认字第235号。

2004年,安吉白茶申报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过程中,因产品名与品种名不能重复,所以将‘安吉白茶’品种更名为‘白叶1号’。

2013-2018年,‘白叶1号’参加了第五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地点为浙江、湖北、安徽和河南。

‘白叶1号’品种特征特性生化成分、品质、产量和抗性等重新进行观测记载和测试分析,经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站审核后,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9月21日第[603]号公告其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茶树(2022)330046。

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

树姿半开张,生长势中,分枝部位中,分枝密度中。

叶片向上着生,叶片窄椭圆形,叶片长9.20厘米,叶片宽3.50厘米;叶色中绿;叶片先端形状
费者对优质茶叶的需求。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

‘白叶1号’茶园生态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安吉县溪龙乡里岙山茶园为例

‘白叶1号’茶园生态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安吉县溪龙乡里岙山茶园为例

收稿日期:2023-02-11基金项目:白叶一号茶园生态管理技术研究与集成;茶园机械应用后的茶园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

作者简介:胥继谱(1991年-),男,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作。

通讯作者:784751320@qq.com‘白叶1号’茶园生态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安吉县溪龙乡里岙山茶园为例胥继谱1 陈茗烟1 陈 锁1 李运兴2 赵 东3 柳丽萍2(1.安吉千道湾白茶有限公司,安吉313000;2.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湖州313000;3.浙江大学,杭州310058) 摘 要 本文总结里岙山茶园构建排水系统、合理施用肥料、减少农药使用、注重土壤管理等方面实践经验,提出修剪枝条覆盖、推迟修剪时间、茶山也需排涝、以虫抑制生长、据虫情而防控、留养有益草、保持物种多样性等建议供生态茶园建设作参考。

关键词 安吉白茶;茶园;生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 8921(2023)02 094 03ExplorationandpracticeofecologicalmanagementofAnji Baichateaplantation———TaketheLidaishanteagardeninXilongTown,AnjiCountyforexampleXUJipu1,CHENMingyan1,CHENSuo1,LIYunxing2,ZHAODong3,LIULiping2(1.AnjiQiandaowanBaichaTeaCo.Ltd,Anji313000,China;2.Huzhou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Center,Huzhou313000,China;3.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Abstract Teaplantationmanagementstrategiesaresummarizedfromtheaspectsofconstructingdrainagesystem,rationalapplicationoffertilizer,reductionofpesticideapplication,andpayingattentiontosoilmanagementinLidaishanteafields.Suggestionsforbuildingmountainousteaplantationincludingdrainage,pestcontrolwereproposed,duringwhichtheprunedbrancheswillbeusedtocovertheteafieldsbypostponingthepruningtime.Thesemanagementmeasuresimproveteaplantresistancetoseverestressweather.Keywords Anji Baicha;teagarden;ecologicalmanagement 近年来,浙江省重视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创建是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五园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也是省主推技术之一,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

‘普科1_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

‘普科1_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

第48卷第4期2021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8 No 4Dec ,2021doi:10.13428/j.cnki.fjlk.2021.04.008‘普科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贾 平,童 清,唐红燕,杨利华,李 倩,张建珠,刘 悦(普洱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摘要:为选育适宜云南省普洱市推广种植的白及优良品种,通过初选、复选、决选、优良无性系选育等程序,历时6a,选育出‘普科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

‘普科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具有植株生长快、假鳞茎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性,3年生假鳞茎产量可达45943 8kg·hm-2,比其它5个参试无性系产量的总体平均值高出48 23%,比对照高出64 04%;粗多糖含量7 85%、还原糖含量1 68%,比其它5个参试无性系总体平均值分别高出32 15%、101 44%,比对照分别高出409 74%、127 03%。

在镇沅县、景谷县、思茅区进行区域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优良无性系生长发育良好,适应性强,其优良性状保持稳定。

‘普科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于2020年通过云南省认定。

关键词:普科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中图分类号:S682 31;S60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1)04-0035-05SelectionandBreedingofBletillastriata′Puke1′JIAPing,TONGQing,TANGHongyan,YANGLihua,LIQian,ZHANGJianzhu,LIUYue(Pu′erInstituteofForestryandGrassland,Pu′er665000,Yunnan,China)Abstract:InordertoselectandbreedanewvarietyofBletillastriatasuitableforcultivationinPu′erCity,Bletillastriata′Puke1′wasselectedbyprimaryselection,selectiveselection,finalselectionandprogenydeterminationthroughsixyears Bletillastriata′Puke1′hasthecharacteristicsthatgrowingfast,highyieldandgoodquality The3 year oldpseudobulb′syieldwas45943 8kg·hm-2,whichwas48 23%higherthantheother5clonesand64 04%higherthanthecontrol;thecontentsofcrudepolysaccharideandreducingsugarwere7 85%and1 68%,whichwere32 15%and101 44%higherthantheother5clones,409 74%and127 03%higherthanthecontrol TheresultofregionaltestshowsthatBletillastriata′Puke1′wasgrowingwellandhasstronga daptability,andtheexcellentcharacterremainedstableinZhenyuanCounty,JingguCountyandSimaoDistrict Bletillastriata′Puke1′wasidentifiedbyYunnanProvincein2020Keywords:′Puke1′;Bletillastriata;superiorclones;selectionandbreeding 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 )Reichb f )又名连及草、甘根、紫兰等,为兰科(Orchidaceae)白及属(Bletilla)植物,主要利用部位为假鳞茎(干燥)。

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

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

收稿日期:2021-06-01作者简介:骆勇华(1980 ),男,浙江安吉人,农民助理技师,从事安吉白茶生产㊁加工㊁研发工作,E-mail:154878331@㊂通信作者:罗列万(1963 ),男,浙江慈溪人,学士,研究员,从事茶产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34351410@㊂文献著录格式:骆勇华,冯海强,罗列万.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524-1527.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819不同产地白叶1号茶叶的品质比较骆勇华1,2,冯海强3,罗列万3∗(1.浙江安吉骆茗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安吉㊀313300;2.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杭州㊀310021;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㊀310020)㊀㊀摘㊀要:为加速白叶1号品种推广,开展对茶叶不同种植区㊁生产基地朝向㊁采摘茶叶等级等因素的试验,测定对茶叶内含成分㊁感官审评等品质的影响㊂结果表明: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含量㊁茶多酚含量㊁酚氨比㊁儿茶素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性;不同茶叶等级㊁不同产地㊁生产基地的朝向影响白叶1号的细嫩度及理化成分,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㊂关键词:安吉;白叶1号;茶叶等级;产地;朝向;内含成分中图分类号:S57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1)08-1524-04㊀㊀白叶1号是20世纪80年代在安吉县发现的一个白化叶特异品种,因其氨基酸含量高㊁成茶 叶白㊁脉绿㊁香郁㊁味醇 ,在绿茶行业迅速崛起[1],创造了 一个品种成就一个产业(安吉白茶) 的成功案例㊂先后被贵州㊁江西㊁湖北㊁四川等地规模化推广种植,全国种植面积近26.67万hm 2,超过浙江全省茶园总面积[2],成为各地产业助力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㊂随着安吉白茶的崛起和白叶1号品种的广泛种植,对白叶1号的研究日益增多㊂李素芳等[3]㊁王世斌[4]㊁陆建良等[5]分别对白叶1号关键的返白过程中氨基酸㊁叶绿素㊁酶活性和内含成分变化进行了分析,邵济波等[6]对川㊁浙两地白叶1号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㊂作者公司多年来种植白叶1号的实践表明,不同产地㊁不同朝向基地茶叶生长速度㊁品质有所不同,因此,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不同茶叶等级㊁产地㊁基地朝向的白叶1号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做精做优安吉白茶提供数据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由浙江安吉骆茗茶业有限公司提供㊂在2021年4月1日同日取该等级鲜叶做等级原料分析,当日鲜叶等级为一级到特级,以半级差取特级㊁一级上㊁一级下3个原料;在4月1 3日取湖州白叶1号主要产地安吉县溪龙乡㊁递铺镇(石角村)㊁昆铜乡及长兴市和平镇等4个白叶1号核心产地的原料做产地分析;在4月1日取安吉县递铺镇石角村朝阳㊁背阴典型地块的原料做基地朝向分析㊂1.2㊀方法1.2.1㊀样品处理㊀㊀参照GB /T 20354 2006中凤形安吉白茶工艺,经摊青ң杀青ң理条(二次)ң初烘ң抛光ң焙干方式加工㊂1.2.2㊀鲜叶组分测定㊀㊀取鲜叶50g,人工分拣成单芽㊁一芽一叶㊁一芽二叶㊁一芽三叶及以上㊁单片㊁对荚叶㊁碎杂,分别计算各类组分平均质量及比重㊂1.2.3㊀感官审评㊀㊀感官审评参照GB /T 23776 2018㊂1.2.4㊀理化成分检测㊀㊀水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05 2013;咖啡碱含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12 2013;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13 2018;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参照GB /T 8314 2013㊂1.3㊀数据分析㊀㊀采用SPSS 21.0作数据显著性差异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等级原料鲜叶组分与理化成分分析㊀㊀不同等级原料鲜叶组分如表1所示㊂一芽一叶㊁一芽二叶的比重均占90%以上,这是安吉白茶采摘标准要求,表明白叶1号返白现象出现在一芽一叶初展之后㊂三种等级中,呈现特级组分以一芽二叶为主㊁均重显著小于一级原料,一级上以一芽一叶为主㊁一级下以一芽二叶为主,一级上与一级下主要组分间均重无显著差异㊂说明特级与一级原料差距主要在细嫩度,一级原料之间差距主要是组分的变化;而特级原料组成一芽一叶比例显著少于一级上,可能是采摘时间距正式开采(3月22日)已达9d,以一芽一叶为主的前期特级原料已采摘所致㊂表1㊀不同等级鲜叶组分等级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单片对夹叶碎杂特级比重/%0.74ʃ0.70ab33.69ʃ13.22b59.05ʃ11.76a 2.61ʃ1.31a 3.36ʃ0.75a0.89ʃ0.00a0.37ʃ0.10a 一级上比重/% 1.71ʃ0.07a59.59ʃ3.28a32.67ʃ1.70b 3.14ʃ0.00a 4.52ʃ0.40a0.76ʃ0.00a0.31ʃ0.24a 一级下比重/%0.58ʃ0.21b41.35ʃ8.69ab50.75ʃ7.92ab 3.34ʃ0.79a 3.48ʃ0.78a0.75ʃ0.34a-特级均重/g0.05ʃ0.02a0.09ʃ0.01b0.13ʃ0.01b0.14ʃ0.02a0.03ʃ0.00b0.06ʃ0.06a-一级上均重/g0.06ʃ0.02a0.11ʃ0.01a0.15ʃ0.01ab0.23ʃ0.00a0.05ʃ0.01a0.11ʃ0.00a-一级下均重/g0.04ʃ0.02a0.11ʃ0.01a0.16ʃ0.01a0.22ʃ0.09a0.05ʃ0.01a0.11ʃ0.07a-㊀㊀注:-指无数据㊂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比重或均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㊂㊀㊀不同等级原料理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㊂主要成分组成上特级的茶多酚含量㊁儿茶素含量㊁酚氨比显著较低,氨基酸含量显著较高,一级上㊁一级下等之间除一级下黄酮含量显著较低外其他无显著差异;三者间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差异㊂即特级所制茶叶涩味更轻㊁鲜爽度更好㊂在儿茶素组成上,一级原料EGCG含量显著高于特级;酯型儿茶素约为简单儿茶素的3~4倍;一级原料酯型儿茶素显著高于特级原料,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也高于特级原料㊂在氨基酸组分上,天门冬氨酸等8种组分无显著差异;茶氨酸等12种组分特级原料显著高于一级,其中仅茶氨酸㊁精氨酸2种一级上等显著高于一级下等㊂表2㊀不同等级原料的理化成分成分特级一级上一级下主要成分水浸出物/%43.3444.4345.14茶多酚/%18.50ʃ0.27b21.56ʃ0.55a20.33ʃ0.58a 氨基酸/% 5.67ʃ0.16a 4.40ʃ0.08b 4.19ʃ0.02b酚氨比 3.27ʃ0.02b 4.90ʃ0.06a 4.86ʃ0.16a 咖啡碱/% 2.71ʃ0.04a 2.78ʃ0.07a 2.76ʃ0.08a 儿茶素/%8.56ʃ0.27b11.05ʃ0.38a10.34ʃ0.6a 儿茶素组成EGCE/(mg㊃g-1)52.50ʃ1.74b70.25ʃ2.58a66.85ʃ4.17a 酯型儿茶素64.42ʃ2.35b86.65ʃ3.22a83.02ʃ5.23a 简单儿茶素22.18ʃ0.53b24.72ʃ0.26a21.11ʃ0.62b 酯型/简单值 2.90 3.13 3.93茶氨酸19.74ʃ1.00a14.96ʃ0.85b11.95ʃ0.57c 精氨酸 3.37ʃ0.36a 1.23ʃ0.05b 3.19ʃ0.16a 谷氨酸 3.90ʃ0.28a 2.80ʃ0.03b 3.20ʃ0.20b 天门冬酰胺0.26ʃ0.08a0.09ʃ0.01b0.09ʃ0.01b 谷氨酰胺 4.57ʃ0.38a 2.56ʃ0.07b 3.18ʃ0.30b 缬氨酸0.59ʃ0.02a0.45ʃ0.02b0.41ʃ0.00b 蛋氨酸0.21ʃ0.00a0.15ʃ0.02b0.14ʃ0.01b 色氨酸0.39ʃ0.04a0.32ʃ0.02ab0.29ʃ0.01b 苯丙氨酸0.67ʃ0.08a0.44ʃ0.01b0.37ʃ0.01b 异亮氨酸0.27ʃ0.00a0.20ʃ0.03b0.16ʃ0.01b 亮氨酸0.41ʃ0.00a0.26ʃ0.04b0.21ʃ0.02b 赖氨酸 2.34ʃ0.22a 1.99ʃ0.08b 2.16ʃ0.18b 天门冬氨酸 2.34ʃ0.22a 1.99ʃ0.08a 2.16ʃ0.18a 丝氨酸 1.56ʃ0.08a 1.56ʃ0.23a 1.37ʃ0.11a 组氨酸0.00ʃ0.00a0.00ʃ0.00a0.00ʃ0.00a 甘氨酸0.56ʃ0.02a0.63ʃ0.04a0.53ʃ0.04a 苏氨酸0.84ʃ0.04a0.76ʃ0.09a0.70ʃ0.07a 丙氨酸0.80ʃ0.05a0.74ʃ0.08a0.69ʃ0.06a 氨基丁酸0.00ʃ0.00a0.00ʃ0.00a0.00ʃ0.00a 酪氨酸0.13ʃ0.02a0.13ʃ0.03a0.10ʃ0.00a ㊀㊀注:同行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㊂水浸出物因茶样不足未做重复㊂表3㊁5㊁7同㊂㊀㊀综上所述,在三种等级中,茶叶越嫩,氨基酸含量越高㊁酚氨比越低㊁酯型儿茶素占比越少,滋味更鲜爽㊁涩味更轻;一级上与一级下等间理化成分差异较小;氨基酸组分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对茶叶品质影响一致,后续比较不再分析氨基酸各组分含量㊂2.2㊀不同产地鲜叶组分、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㊀㊀对4个产地鲜叶组分如表3所示㊂比重和均重趋势一致,石角原料一芽一叶为主㊁均重最小;昆铜㊁和平原料次之,且相互间无显著差异;溪龙原料以一芽二叶为主㊁均重最大㊂整体按细嫩排序为石角>昆铜ʈ和平>溪龙,与4地纬度位置不对应,可能为产地小气候和土壤因素㊂对4个产地所制茶样感官审评如表4所示㊂石角茶叶除汤色得分略低外,其余感官品质得分均高于其他3个地块的茶叶,尤其是香气和滋味;溪龙茶叶色泽较深㊁嫩度较差,但香气和滋味较优;长兴和平的茶叶外形和叶底较溪龙茶叶好,但香气和滋味略低于溪龙茶叶;昆铜茶叶的外形和叶底都较好,但有微闷㊁红变㊂表3㊀4个产地不同等级鲜叶组分等级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单片对夹叶碎杂安吉石角比重/% 1.80ʃ0.13a51.59ʃ0.13a44.13ʃ0.89b0.62ʃ0.87c 1.71ʃ0.17b0.00ʃ0.00a0.15ʃ0.15b 安吉溪龙比重/% 1.79ʃ0.85a25.20ʃ1.46c61.52ʃ0.06a 4.68ʃ0.81a 5.01ʃ1.48a0.24ʃ0.34a 1.56ʃ1.24a 安吉昆铜比重/% 2.49ʃ0.23a47.95ʃ3.24b45.34ʃ4.51b 1.04ʃ0.02bc 2.83ʃ0.61ab0.10ʃ0.14a0.25ʃ0.26b 长兴和平比重/% 2.05ʃ0.98a44.82ʃ2.45bc46.65ʃ5.22b 2.02ʃ0.46b 3.36ʃ1.30ab0.20ʃ0.28a0.91ʃ0.25ab 安吉石角均重/g0.03ʃ0.01a0.07ʃ0.00b0.11ʃ0.00b0.15ʃ0.00a0.01ʃ0.00c--安吉溪龙均重/g0.04ʃ0.02a0.12ʃ0.01a0.18ʃ0.00a0.30ʃ0.05a0.04ʃ0.00a0.07ʃ0.00a-安吉昆铜均重/g0.04ʃ0.00a0.08ʃ0.00b0.12ʃ0.00b0.23ʃ0.11a0.02ʃ0.00b0.03ʃ0.03b-长兴和平均重/g0.04ʃ0.02a0.09ʃ0.01b0.12ʃ0.01b0.18ʃ0.07a0.04ʃ0.00a0.06ʃ0.00a-㊀㊀注:-指无数据㊂表4㊀4个产地原料制茶叶感官品质比较产地总得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安吉石角93.9嫩绿带鹅黄,鲜润94.5浅嫩绿,清澈明亮93.0清鲜嫩爽,微有花香(细腻)94.0甘和,甜润94.0嫩厚成朵,鲜亮93.0安吉溪龙90.0稍松,翠绿,尚润86.595.0较清高,鲜爽93.0清鲜,甘和,微青90.0尚嫩厚成朵,较鲜亮86.5安吉昆铜89.4嫩绿鲜活,较匀整,嫩绿稍带鹅黄91.092.0较高爽,微闷90.0尚甘醇,较鲜爽,微闷86.0较嫩厚成朵,较鲜亮,略有红叶91.0长兴和平90.3稍松,鲜绿稍带鹅黄,尚润90.094.0清鲜,嫩,爽92.0清鲜,甘和88.0嫩厚成朵,鲜亮90.0㊀㊀对4个产地所制茶样理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㊂在主要成分上,石角茶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略低于昆铜茶叶,但酚氨比仍为最低;溪龙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酚氨比最高;昆铜茶叶的茶多酚㊁氨基酸含量均较高,酚氨比较低;和平茶叶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酚氨比较高;另昆铜茶叶的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㊂在儿茶素组成上,整体呈EGCG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石角ʈ昆铜<和平<溪龙趋势;酯形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比值,角石最小,其他3个产地差距很小㊂表5㊀4个产地原料的理化成分项目安吉石角安吉溪龙安吉昆铜长兴和平主要成分水浸出物/%44.7544.6247.6146.59㊀茶多酚/%17.97ʃ0.30b20.23ʃ0.23a20.78ʃ0.68a19.42ʃ0.18ab ㊀氨基酸/% 6.07ʃ0.07ab 4.96ʃ0.08b 6.51ʃ0.20a 5.20ʃ0.82b ㊀酚氨比 2.96ʃ0.07b 4.08ʃ0.09a 3.19ʃ0.03ab 3.79ʃ0.46ab ㊀咖啡碱/% 2.67ʃ0.05b 2.73ʃ0.02b 2.97ʃ0.13a 2.74ʃ0.05b ㊀儿茶素/%8.97ʃ0.39ab9.75ʃ0.09a8.19ʃ0.31b9.37ʃ0.39a 儿茶素组成EGCG/(mg㊃g-1)54.52ʃ2.92bc63.25ʃ0.72a52.47ʃ2.07c60.28ʃ3.35ab ㊀酯型儿茶素EGCG/(mg㊃g-1)66.99ʃ3.22bc76.33ʃ0.91a65.42ʃ2.63c73.54ʃ3.08ab ㊀简单儿茶素EGCG/(mg㊃g-1)24.11ʃ0.89a22.19ʃ0.22ab18.16ʃ0.51c21.03ʃ1.05b ㊀酯型/简单值 2.78 3.44 3.60 3.50㊀㊀综上所述,石角原料最细嫩,高氨基酸㊁低茶多酚㊁酚氨比最低,品质最好;昆铜㊁和平原料细嫩度相近,而昆铜原料理化成分更好,但因制样失误而感官品质不佳;溪龙原料相对最成熟,品质得分最低㊂4个产地原料品质与EGCG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与酯形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无明显相关性㊂2.3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㊀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制茶样感官审评如表6所示㊂背阴生长茶叶在色泽和滋味上好于朝阳茶叶,白化表现更多㊁滋味更甘爽,朝阳茶叶更偏绿;朝阳茶叶香气更嫩爽㊂总分上背阴生长茶叶略高于朝阳生长茶叶㊂表6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制茶叶感官品质比较产地总得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语色泽分形状分嫩度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得分评语色泽分嫩度分朝阳90.8较紧,绿较润88.092.094.0浅嫩绿,清澈明亮92.0嫩较爽,火工足,微闷91.0较醇爽,微糙,微闷89.0嫩绿鲜亮92.094.0背阴91.1较紧,嫩绿稍带鹅黄(稍偏暗)90.092.094.0浅嫩绿,清澈明亮92.0较高,微闷89.0尚醇厚,较甘爽91.0叶白脉绿,鲜亮93.094.0㊀㊀注:外形总分为色泽分㊁形状分㊁嫩度分的平均分,叶底总分为色泽分和嫩度分的平均分㊂㊀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原料制茶样理化成分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㊂朝阳生长茶叶中氨基酸高㊁茶多酚含量低㊁酚氨比低㊁EGCG含量低㊁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多项理化成分指标差异均显著于背阴生长的茶叶㊂表7㊀种茶基地不同朝向茶叶原料的理化成分成分朝阳背阴主要成分水浸出物/%46.26ʃ0.25a43.28ʃ1.69a ㊀茶多酚/%19.65ʃ0.27b20.46ʃ0.98a ㊀氨基酸/% 6.45ʃ0.20a 5.87ʃ0.06a ㊀酚氨比 3.05ʃ0.11b 3.48ʃ0.14a ㊀咖啡碱/% 2.82ʃ0.06a 2.82ʃ0.00a ㊀儿茶素/%8.61ʃ0.25b9.31ʃ0.13a 儿茶素组成EGCG/(mg㊃g-1)52.33ʃ0.88b55.59ʃ0.79a ㊀酯型儿茶素/(mg㊃g-1)66.87ʃ1.19b71.23ʃ1.16a ㊀㊀综上所述,结合评语中朝阳生长茶叶火工足㊁微闷㊁微糙评语,推断有制作原因导致了香气滋味的失分;朝阳茶叶优于内质,而背阴茶叶则优于白化与色泽㊂3 小结与讨论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含量㊁茶多酚含量㊁酚氨比㊁EGCE含量㊁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性,不同等级㊁不同产地㊁不同朝向的白叶1号原料,细嫩度及上述理化成分含量不同,对茶叶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㊂3种等级原料中,特级比一级细(均重),上等比下等嫩(成分比重),品质特级优于一级,上等优于下等,即在细嫩度中,细的因素优于嫩的因素㊂4个不同产地中,安吉石角原料最细嫩㊁品质最好;安吉昆铜㊁长兴㊁和平细嫩度相近,但安吉昆铜品质更佳;安吉溪龙原料相对成熟㊁品质得分最低,可能是产地小气候和土壤原因㊂种茶基地朝向不同茶叶品质各异,朝阳茶叶优于内质,而背阴茶叶则优于白化与色泽㊂本文试验结果显示,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各组分含量㊁简单儿茶素含量㊁酯形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表现无明显相关性㊂参考文献:[1]㊀谢文钢,邵济波,韩楠,等.白叶一号茶叶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蚕桑茶叶通讯,2011(5):22-25. [2]㊀李强,项建,郑国杨,等.我国叶色特异茶树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茶叶,2020,42(9):52-57.[3]㊀李素芳,成浩,虞富莲.白叶一号茶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J].茶叶科学,1996(2):75-76. [4]㊀王世斌.白叶一号茶叶叶绿素含量的规律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2011(6):1269-1272.[5]㊀陆建良,梁月荣,倪雪华.白叶一号茶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3):245-247.[6]㊀邵济波,唐茜,周晓兰,等.四川引种白叶一号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2,33(16):179-183.(责任编辑:袁醉敏)。

白叶茶树品种“中白1号”加工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黄创盛

白叶茶树品种“中白1号”加工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黄创盛
Keywords Zhongbai1;greentea;yellowtea;blacktea;suitability
中白 1号,又称“新安 1号”、“建德 1号”,是浙 江省建德市从当地半野生鸠坑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 一个表现优异的白化茶树品种[1]。中白 1号具有生 长势 强,春 季 白 化 明 显,芽 叶 肥 壮,抗 逆 性 强 的 特 征[2]。已有研究表明,其卷曲形名优绿茶适制性较 强,具有很好的品质和开发价值[3]。为进一步加强 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与应用推广,提高其加工价值, 本研究对中白 1号茶树品种加工制作的绿茶、黄茶
根据茶 叶 感 官 审 评 方 法 (GB/T23776-2018), 稍作修改对中白 1号茶树品种制成的绿茶、黄茶和 红茶进行感官审评。所有茶样均冲泡 4min,由 3名 具有评茶资格的专业审评人员进行密码审评,对茶 样的外观、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分别进行特征描 述及评分。总得分按照外形 25%、汤色 10%、香气 25%、滋味 30%、叶底 10%加权平均。 1.4 滋味物质测定
茶 叶 JournalofTea 2019,45(2):69~74
白叶茶树品种“中白 1号”加工 不同茶类适制3 陆文渊3 沈云鹤4
(1.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0;2.浙江省德清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德清 313200; 3.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湖州 313000;4.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浙江 德清 313200)
儿茶素、生物碱、没食子酸、黄酮及氨基酸组分 含量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具体分析 条件见参考文献[4-5],每种茶样重复测定三次。 1.5 香气物质测定
关键词 中白 1号;绿茶;黄茶;红茶;适制性 中图分类号:TS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8921(2019)0206906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白叶一号”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

在春季“白叶一号”新萌发的芽叶呈现白色,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又恢复成绿色。

它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简单介绍“白叶一号”的特点,对其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安吉白茶;栽培技术;生态控草;日常养护“白叶一号”受到早春低温的影响,白叶一号新发的嫩芽呈现白色,是一种珍稀白化无性系茶树品种。

它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从一株百年老白茶树上采摘新梢经组织培养繁育而成,因此又称为安吉白茶。

以安吉白茶作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茶叶,色如白玉,香高清纯,味醇鲜爽,汤色明净,叶底鲜亮,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由于该茶产量较少,相对售价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因此,研究白叶一号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吉白茶特性安吉白茶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属于一种罕见的“低温敏感型”变异茶种,其敏感温度为23℃。

当安吉白茶处于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其茶叶受到温度的影响,叶绿色无法合成,会导致叶片变成白色,同时使得茶树中的可溶性蛋白发生水解,使得氨基酸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根据有关科学测试,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达6.19%至11.6%,几乎为普通茶叶的3至4倍,其茶多酚含量则为10.7%,大约为普通茶叶的50%。

如果选用安吉白茶春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制作的茶叶,茶叶呈现色如白玉,香高清纯,味醇鲜爽,汤色明净,叶底鲜亮,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安吉白茶栽培技术贵州省德江县在产业扶贫上,去除玉米高库存的农业供给改革主线,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户在非优势区域调减玉米种植密集,重点推进农业中介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等高效益的作物。

结合德江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入安吉白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为了有效的缩短“安吉白茶”幼年期的时间,提升茶叶园区的产量,重点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1.移栽前准备和其他茶树一样,安吉白茶也属于深根作物,不同点在于其属于低温敏感性茶树。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

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高海拔“白叶一号”是一种优质高海拔茶叶品种,因其茶叶色泽白皙,品质上乘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其栽培技术也非常独特,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高海拔“白叶一号”栽培技术。

一、选址和土壤要求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山高路险,选址十分重要。

首先要选取坡度适中,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在5.5-6.5之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生长。

二、种植方式在高海拔地区,白叶一号茶树可以通过直播或移栽的方式进行种植。

一般来说,采取移栽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茶树的成活率和品质。

在移栽时,要选择健康有活力的茶苗,避免选择长势不好的弱苗。

三、合理密度茶园的密度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白叶一号茶树时,一般采取1.6m×0.8m或1.5m×0.5m的密植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四、施肥管理施肥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高海拔种植白叶一号茶树时,应遵循利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

在茶树的不同生长期,要根据茶树的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元素,促进茶树茁壮生长。

五、灌溉管理高海拔地区一般降水较多,但是也会有干旱少雨的情况发生。

灌溉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白叶一号茶园的灌溉中,要首先保证土壤的湿润,但是也要避免过多灌溉导致水分积渍。

在旱季来临之前,要提前做好灌溉准备工作,保证茶树的生长需水。

在雨季来临时,则要适时排水,防止茶树遭受水淹。

六、病虫害防治高海拔地区干燥寒冷,少有病虫害发生,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

在白叶一号茶园中,要及时巡视,发现有害虫要立即采取安全环保的方法进行防治,以免对茶树造成危害。

七、采摘工艺高海拔的气候条件使得白叶一号茶叶的茶汁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都较高,但茶树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期也会相对延长一些。

在采摘的时候,要留心观察,等待白叶一号茶叶成熟后再进行采摘,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茶树新品种白云1号简介

茶树新品种白云1号简介

茶树新品种白云1号简介
廖剑秋
【期刊名称】《茶叶科学技术》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白云1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1972年从云南大叶种福安有性一代群体中,用系统选种法育成的早芽、高产、红绿茶兼制的茶树新品种。

该品种1979年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成果奖,1986年10月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987年列为第一批全国茶树区域试验品种。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廖剑秋
【作者单位】福建省茶叶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茶树新品种简介 [J], 虞富莲
2.10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国家茶树品种鉴定 [J], 杨珍伟
3.茶树无性系新品种简介 [J], 李冬
4.蜀永系茶树新品种简介 [J], 侯渝嘉
5.茶树新品种‘巴渝特早’通过国家级茶树新品种鉴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白化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白化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白化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的重要一项。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茶叶种类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之下,茶树的品种和品质显得
愈加重要。

白茶是我国茶叶中的一大类,而在白茶中,白化茶是很受欢迎的品种。

因此,研究白化茶树的品种和其白化的机理对白茶的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白化茶树品种和白化的机理,为白茶的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白化茶树品种:通过采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白化茶树品种,探究白化茶树品种的特点和适应性。

2. 研究白化机理:通过采集和分析白化茶树叶片、茶芽等部分,分析其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探究白化的形成机理。

3. 研究白化茶树与产量关系: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白化茶树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探究白化茶树品种和产量的关系。

研究方法:
1. 采集和分析实验样本:选择不同地区的白化茶树品种进行采样,进行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探究其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

2. 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得出结论和探究白化机理的方法。

四、研究意义
1. 对白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 可以为茶树的选育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探究出白化茶树的品种和白化的机理,并为白茶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希望本研究能够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化茶树新品种“中白1号”选育报告张友炯;曾建明;章志芳;郝国双;俞燎远;聂美英;李静【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22-24)【作者】张友炯;曾建明;章志芳;郝国双;俞燎远;聂美英;李静【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德市龙源白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建德产茶历史悠久,区域内小气候变化明显,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彩。

为了挖掘地方优异种质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联合当地茶叶企业和茶农对地方茶树资源进行发掘。

1997年从乾潭镇罗村浪彩坞红狮岩的半野生群体种中发现3株白化突变单株,后经过单株选育,育成了适制名优绿茶的叶色白化突变的茶树新品种“中白1号”,现将选育过程报告如下。

一、选育经过中白1号,原名为“新安白茶1号”,来源于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罗村村狮峰自然村的红狮岩(原罗村乡狮峰村浪彩坞)半野生状态的鸠坑群体种,1997年当地村民赵冬林首先发现。

2000~2008年通过单株鉴定、扦插繁育与遗传稳定性观测,从突变群体中筛选出的1个表现优异的单株。

2008~2013年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品系比较试验,对该品系的形态特征、物候期、发芽密度、产量、制茶品质、抗逆性等进行了系统鉴定。

结果表明该品系为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具有品质优、抗性强的特点,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2008~2015年,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站与建德市龙源白茶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原种母本园和生产示范园建设工作,并开展了生产适应性研究。

2015年经过三方协商,一致同意将该品种正式命名为“中白1号”,并申请省级鉴定。

二、品比试验(一)试验方法1.试验设计2008年3月以福鼎大白茶(CK1)和白叶一号(CK2)为对照,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基地布置品比试验。

参试品系茶苗均为一年生无性系苗,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3.5㎡(9m×1.5m),采用双行双株条栽种植,行距150cm,株距33cm。

品比园按常规栽培茶园进行管理。

2.鉴定内容和方法(1)植物学性状鉴定:观察测定植株形态、叶片、芽叶性状等;(2)物候期鉴定:从2011年开始连续观测3年,春季用目测法观测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个别年份还观察一芽三叶期;(3)品质及生化成分鉴定:从2011年开始连续进行3年按一芽二叶标准采摘春茶第一批芽叶制成烘青茶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感官审评;连续5年春茶采摘一芽二叶第一批芽叶制成蒸青样送农业部茶叶品质检测中心测定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4)产量鉴定:从2011年开始按春茶采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夏秋茶采摘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标准,按小区记载产量,连续进行3年;(5)抗性鉴定: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

在旱、寒发生后调查受害率,按五级评分法进行分析。

(二)试验结果1.遗传稳定性表现遗传稳定性是判定一个新品系是否具备生产应用价值的基本标准。

对“中白1号”采用短穗扦插育苗繁育的后代的表观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用母株繁育的第1代无性系苗、用第1代无性系苗扦插繁育的第2代苗及第3代苗的树形、叶片形态、白化特征等表现形态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中白1号在浙江、江苏、贵州、湖北、四川、青岛等地的引种试验均表明该品系在引入地的表观形态与原产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以上结果表明“中白1号”的叶色白化是一个稳定性状,可进行生产利用。

2.植物学特征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植株大小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

叶长椭圆形,叶长8.04cm、叶宽2.6cm,上斜状着生。

成熟叶绿色,叶面微隆起,叶身内折,叶基楔形,叶脉8.2对,叶尖渐尖,叶缘微波,叶齿尖细,叶质较厚。

芽叶肥壮,新梢茸毛较少;春季芽叶乳黄色,随着新梢长到一芽四、五叶开始逐渐转绿;夏、秋季新梢芽叶浅黄绿色。

表1 中白1号春季物候期年份一芽一叶初展期一芽二叶初展期一芽三叶初展期2011 2012与CK相差天数/-4-8/-5品种中白1号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中白1号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中白1号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日期4月18日4月14日4月10日3月4日3月30日4月3日3月30日3月20日3月22日0 /2013-10-8日期4月22日4月18日4月16日4月9日4月3日4月7日4月3日3月24日3月30日与CK相差天数/-4-6/-9-2/-11-5日期4月24日4月22日4月20日4月15日4月9日4月13日4月11日3月30日4月5日与CK相差天数/-2-4/-7-2/-12-6表2 中白1号品比试验感官审评结果年份品种总分2011 2012 2013福鼎大白白叶一号中白1号福鼎大白白叶一号中白1号福鼎大白评分93 93 95 91 91 92 92汤色(10%)评语嫩绿嫩绿清澈嫩绿清澈黄绿较亮绿较亮绿较亮尚嫩绿尚亮评分93 95 96 86 88 89 87评分93 91 94 92 88 93 90滋味(30%)评语清爽带鲜清鲜鲜嫩嫩鲜清爽清爽陈尚爽、微闷93.4外形(10%)评语肥嫩绿润显毫紧结略有毫、嫩绿较细紧嫩黄肥嫩色绿显毫纤细绿润细嫩翠绿透黄肥壮尚紧结、显毫、嫩绿带翠细紧、卷曲、略有毫、嫩黄鲜润较紧结、卷曲、略有毫、嫩绿稍带嫩黄鲜润95嫩黄、清澈明亮93香气(30%)评语清高尚高爽鲜嫩嫩香有清香嫩香尚清高、微闷嫩鲜、微带火工清鲜93醇、鲜爽评分92 93 94 92 89 91 90叶底(20%)评语绿亮显芽嫩厚多芽、嫩绿明亮嫩匀成朵、嫩绿明亮嫩绿嫩绿嫩绿鲜亮嫩厚成朵、嫩绿明亮细嫩多芽、匀齐、嫩白鲜亮细嫩多芽、匀齐、较成朵、叶白脉绿白叶一号93 94评分92 94 93 90 92 94 90 95中白1号嫩绿、清澈明亮92 92醇、较鲜爽92.5 92.8 94.1 91.0 89.5 91.9 89.3 92 92 92.3表3 中白1号春茶生化成份含量 %年份2011 2012 2013 2014 2015水浸出物42.6 43.6 44.8 44.8 44.2氨基酸5.6 7.0 8.6 6.3 6.3茶多酚14.3 15.0 15.2 17.0 23.3儿茶素10.4 11.0 12.5 14.6 14.8咖啡碱4.0 4.5 3.8 4.0 4.93.物候期经多年观察结果表明(表1),中白1号属晚生种,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白1号一芽一叶期与一芽二叶期分别比福鼎大白茶晚4~11d和4~12d;比白叶一号晚6~8d和5~6d。

4.制茶品质2011~2013年春茶制成烘青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审评结果(表2)表明,品质优,外形细紧,嫩绿稍带嫩黄鲜润;汤色嫩绿清澈,香气嫩香或清香,滋味鲜嫩醇爽,叶底玉白成朵,叶脉绿色。

中白1号制烘青绿茶的3年感官审评结果均优于CK1,3年平均得分比CK1高1.87分;3年中有2年的感官审评得分优于CK2,3年平均得分比CK2高0.87分。

5.生化成份品种选育过程中,分别于2011、2012、2013、2014、2015年制作茶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茶样的生化成分,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白1号水浸出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多年来稳定在5.6%以上,儿茶素含量和咖啡碱含量较高。

春茶生化成分含量说明中白1号制绿茶具有滋味鲜爽,茶汤浓度高的特点,适宜生产优质名优绿茶。

表4 中白1号鲜叶产量比较kg2011年2012年2013年品种福鼎大白白叶一号中白1号I区2.35 1.37 1.48 II区3.18 2.39 2.27 III区2.88 1.58 1.63平均2.80 1.78 1.79 I区1.94 1.04 1.08 II区2.40 1.30 1.80 III区2.67 1.98 1.46平均2.341.44 1.44 I区2.31 1.33 1.50 II区5.85 2.46 2.76 III区5.143.14 2.40平均4.432.31 2.22表5 中白1号越冬寒害受害率 %2011年2013年品种II区I区25 37.5 42.5 II区50 40 25 III区50 25 0平均41.7 34.2 22.5 2012年I区III区平均福鼎大白白叶一号中白1号0 0 0 0 0 0 0 0 0 0 0 0 I区67.5 50 55 II区40 67.5 75 III区52.5 100 100平均53.3 72.5 76.7表6 2013年中白1号旱害受害率%品种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中白1号I区100 87.5 70 II区95 100 90 III区95 100 100平均96.67 95.83 86.676.产量鉴定2011~2013年中白1号3年产量鉴定结果列于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白1号3年小区平均产量相当福鼎大白茶的50.11%~63.93%,差异极显著;中白1号3年的鲜叶产量均与白叶一号的产量相当。

7.抗逆性中白1号抗逆性采取田间自然鉴定法。

(1)抗寒性鉴定2011~2013年每年2月下旬对越冬茶树进行受冻调查,调查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中白1号在正常年份的抗寒性表现与CK1、CK2相当,冬季气温较低的年份的抗寒性与CK2相当,比CK1稍弱。

总体中白1号抗寒性中偏弱。

(2)抗旱性鉴定2011与2012年杭州未出现长期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参试品种均未出现明显受害现象,因此未能开展抗旱性鉴定。

2013年杭州经历了50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所有参试品种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受害症状。

2013年8月30日在高温天气结束后对参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各参试品种的(系)的受害率见表6。

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的抗旱性在2013年均出现了旱害表现,但中白1号的抗旱性略优于CK1、CK2。

(3)抗病、虫能力品比试验期间,中白1号未发生明显病害,试验期间发生的虫害为茶区常见的小绿叶蝉,但品种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受害差异性。

三、选育结果综合单株鉴定和品比试验的结果表现,中白1号具有以下特点:1.中白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

叶片呈长椭园形,上斜状着生。

成熟叶绿色,叶面微隆起,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缘微波,叶质较厚。

芽叶肥壮,新梢茸毛较少;春季芽叶乳黄色,随着新梢长到一芽四、五叶开始逐渐转绿;夏、秋季新梢芽叶浅黄绿色。

2.春季营养芽萌发晚,春茶一般在3月下旬4月初萌发,一芽一叶期在4月上旬。

育芽能力强。

产量较高,春茶产量与白叶一号相当。

3.制绿茶品质优,适制卷曲形烘青等名优绿茶,3年的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2年优于白叶一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